跟著馬祖文化局的一行人拜訪了日本綾部。在那兒待了短短的兩天,見到了「半農半X的生活」的作者鹽見直紀、經營民泊的芝原婆婆、製作蕎麥果子的志賀婆婆,還有其他許許多多在綾部生活的人:郊山聯絡網.綾部……
前言:
三月一號,跟著馬祖文化局的一行人拜訪了日本綾部。在那兒待了短短的兩天,見到了「半農半X的生活」的作者鹽見直紀、經營民泊的芝原婆婆、製作蕎麥果子的志賀婆婆,還有其他許許多多在綾部生活的人:郊山聯絡網.綾部(里山)的工作人員前田先生、製作石窯烤麵包的田中媽媽、退休回鄉的芝原婆婆長子、在奧上林區愉快生活的老人們…,除了毫不保留的熱情與善意,我更驚嘆於綾部居民對生活的甘之如飴—那是由無限可能的天賦所釀成的甜蜜。
一號的下午,很冷,我們擠在郊山聯絡網.綾部辦公室旁,由當地人捐贈、已成為絕佳活動基地的「幸喜山莊」,聽鹽見先生緩慢而堅定的訴說綾部、訴說「半農半X的生活」。
「半農半X的生活」作者–鹽見直紀
「哲學力」改變弱勢
綾部市,位於京都的西北方,屬於京都府的丹波地區,僅有三萬多人口,以每五年減少約1000人的速度緩緩走向過疏化的未來,將近三分之一務農,高齡化程度遠高於全國平均,有的地區60歲以上的居民甚至超過55%。這樣典型的農村景象,日本處處可見,台灣,也不遑多讓。
寧靜安祥的綾部景色
然而鹽見先生卻告訴我們,很多人會特地來拜訪綾部,也有多外地人搬了進來,現在的煩惱反是沒有太多空屋可以出租,這是運用「哲學力」進行判斷的時代,即使資源有限、地處偏遠,還是會吸引很多人來。
鹽見先生的哲學就是「半農半x的生活」吧,我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出現?他說,一開始是煩惱環境問題和人如何生存,後來發現「半農」可以改善環境問題,「半x」則可以維持生存。
鹽見先生說,這本書是沒有版權的,copy free,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讀過這本書,能用新的方式生活,盡量的去給予(give away)。
一路走來,始終「半農半X」
郊山聯絡網.綾部(里山.)成立於2000年,當時「里山」的概念很流行,許多都市人常常到鄉下去玩,綾部市長卻覺得光靠硬體,發展終究會有極限,於是決定發展軟體,聯絡網於是成立。
古樸的「郊山聯絡網.綾部」招牌
聯絡網辦公室內販售相關書籍,有半農半X的續集,也有野菜的條理方法。
1999年鹽見先生回鄉,後來進入郊山聯絡網.綾部工作。目前政府提撥固定的預算給聯絡網,並派一個公所職員來這裡工作,聯絡網現在共有六名工作人員(含公所職員),以自立為目標在發展。
地方上有許多小社團支援聯絡網的活動,鹽見先生覺得,最理想的就是有一百個小社團,有喜歡爬山的社團、喜歡作麵包的社團、喜歡拍照的社團,能夠呼相幫助、互相支援,在社區內作自己喜歡的事。
教我們作石窯烤麵包的綾部媽媽們,因愛麵包而聚在一起,真好!
聯絡網所處的廢棄小學是屬於政府的,日本的公共建築物有「指定管理制度」,可以委遊民間團體管理,聯絡網就是這樣的團體。
目前他們致力發展生態旅遊,合作的「民泊」(就是農家住宿)有五六家,我們造訪的時候是淡季,沒什麼遊客,「等到天氣暖一點會有很多人來,」鹽見先生笑:「現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投入農業,因此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了。」
綾部市長也很重視農業,常常幫忙宣傳半農半x。日本各地方的營造常常由鄉鎮公所發動,通常行政區小越容易成功,鹽見先生說,不能把所有事情都交給國家來處理。
綾部有很多兼業農,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點東西,但並不是這樣就是半農半X,現在的居民都很努力投入社區營造,算是滿接近半農半X的狀態。
目前60歲以上很多專職農人,中生代算是兼業農,年輕人比較少,但越來越多外地的年輕人搬進來,所以綾部的小朋友其實沒怎麼減少。村落最怕變成「封閉性村落」,很多人搬到都市,空屋不想租給別人,也不想賣,其實對地方並不好。
目前日本的土地使用是有嚴格區分的,不是所有土地都能蓋房子,因此郊山聯絡網.綾部所要做的就是思考土地的使用制度,如何讓更多更好的人搬進來。
綾部的稻田。還不到插秧的時候,正在整地。
幫蔥蓋個屋頂,抵擋寒冷的天氣
日本蘿蔔,顏色比較綠,想來就是「あおくび大根」的原型吧!
石頭上坐三年
現在很多日本人開始回鄉種田,雜誌也紛紛做了專題報導,對鹽見先生來說,沒有下田工作,就沒有批判的立場,「農」也因此產生了很多「X」。
說到這,鹽見先生看了看外面的天空,有些擔憂的說:「最近不太下雪,滿令人擔心的。」他認為,好的米需要播在冰雪凍結過的泥土上,這難道就是日本米之所以好吃的關鍵嗎?現在氣候暖化,氣溫升高,會有很多蟲子活動,越來越不容易種出好的米了。
鹽見先生的生活關鍵字就是食、農、X。「食」是LOHAS的生活,「農」是不增加地球負擔,「X」是自己喜歡的事。到底「X」是什麼?很多人會問,不知道自己的X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鹽見先生給這些人的建議很簡單:當你發現自己對什麼有興趣,就「增加一萬小時的學習」吧!(約三年半的時間)。日本有句諺語是「石頭上坐三年」,不下功夫、不花時間,又怎麼有辦法有所成就呢?
用「志緣」(しげん)找「資源」(しげん)
作為一個在地居民,要仔細思考到底「誰」要來這裡?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來,而是要找到真心喜歡這地方的那一類人。東京的電視台也報導過「半農半X的生活」,每次播出後,聯絡網總會接到很多詢問電話,但通常這些人只是因為這邊比較便宜、這樣的生活比較少見,覺得新奇,所以綾部人都不希望這些打電話的人搬來,反而是透過書籍、網頁而來的人會比較適合。
很多都市人總是嚮往鄉村生活,首先必須釐清「鄉村生活」和「半農半X」到底有什麼不同?對鹽見先生來說,想過鄉村生活的人是「依自己想法生活的人,通常獨善其身,比較『任性』」,半農半X則有一項重點:「X」是人與社會的互動交流。
因此地方上需要的是擁有「志緣」的人,「志」為想法,「緣」為與人的交流,這樣的人就會成為綾部的「資源」。
一個小地方–目前郊山聯絡網.綾部所在的鍛治屋町只有250戶—要怎麼經營?鹽見先生建議首先用「A to Z」的方式來找尋資源:把A到Z 26個字母羅列出來,將地方上字首相符的資源填上去,例如「E」是elder、「D」是diversity…等,這是目前很流行的方法。
現在鹽見先生也在作老人訪談,「地方上的耆老就是很棒的資源,」他笑著說:「非洲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一個老人過世就如同一座圖書館被燒毀。』」,另外,年輕人的文章、照片、影片也是很棒的地方資源,確實的訊息透過部落格、網站、youtube等管道持續發散出去,最後將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除了整理社區的資源,整理自己也是必要的。郊山聯絡網.綾部先前出版了一本半農半x設計小書「翼と根つこと」,裡面有很多讓大家思考自身的遊戲,像是「自分A to Z(自己的A to Z)」、「人生年表」等,透過這樣的過程,也能間接釐清未來的道路。
鹽見先生手上拿的就是「翼と根つこと」
另外,決定住在哪裡是非常重要的事,日本有句諺語就說「場所決定的話,修業就會開始」。
改變的重點:持續不斷地散發訊息
綾部的人常讀「市民新聞」、「京都新聞」,報紙上常常會刊登半農半X的消息,一登再登,最後就有可能改變。「你必須不停的把消息送出去。」鹽見先生加重語氣,認真的強調。
認為賺錢很重要的人很多,但是會有一些事件改變這些人的想法,像是中國的毒水餃(在我們接下來的參訪中,這個事件起碼被提到了三次…)、氣候異常等,另外出版書籍也是改變人們想法的好方法,人們會因此抱著期望。人其實是不太會改變的,必須從健康、環保、心靈等各種可能相關的層面不停的散發訊息。
我們的確看到了鹽見先生的實踐。與鹽見先生的座談過程中,有一位年輕削瘦、帶著黑框眼鏡的記者從頭參與到尾,隔日我們的參訪就被刊登在京都新聞上–「台湾の離島住民共感「半農半X」実践したい 綾部を訪れ著者に学ぶ」。
很多作社區營造的人,往往會發現在地居民反而是最難經營的部份,如何說服當地人投入「半農半X」,除了持續散發訊息,「紀錄對方的想法」也是一個好方法。採訪人時,不管他贊不贊成你的論點,都會感受到你的善意。很多人其實是很孤獨的活著,當你去採訪他的時候,就像有個spot light打在他的身上,如果人受到尊重,就不會作出不好的事。
在第一本書出版之後,鹽見先生又訪談了88個綾部的半農半x居民,去幫婆婆拍照的時候,她們都顯得非常開心。鹽見先生笑:「紙、筆、相機是最有用的武器。」
簡簡單單的作社造
「各位可以舉出『3個最喜歡的東西』嗎?」座談尾聲,鹽見先生冷不防問我們。大家面面相覷,我低下頭仔細思考,有興趣的事物似乎很多,但最喜歡的…卻難以抉擇。
「我最喜歡的三樣東西,」鹽見先生繼續說著:「就是『在村落裡拍照』、『收集世界名言』、『推廣半農半x』,這三者加起來,就可以作很棒的社區營造。」
這三樣就可以作社造?抬頭盯著鹽見先生堅定的神情,確定他不是在開玩笑。
他接著說,社區營造要作到「,」,就是「用地方上有的資源,作其他地方沒有的東西」。日本還流傳一句話,會投入社區營造的只有三種人:「年輕人、外來人、笨蛋」。
在場的人聽了,彷彿開啟了什麼開關,一起會心的哈哈大笑起來。
座談之後,鹽見先生帶著台灣來的我們漫步綾部
處處可見上百年的民宅。–以上有一棟房子是鹽見先生的家,猜猜是哪一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