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百合系列(13)學校蓋不蓋?屏縣府:再評估

台邦.撒沙勒表示,現在很多原住民沒有在自己的小學畢業,也沒有在部落生活過,這樣要鼓勵人才回流,似乎有點緣木求魚,因為他沒有在那裡生活過,沒有得到土地的滋養,沒有記憶,不可能對那裏有感情。

莫拉克重建委員會日前召集各部會、專家學者及部落代表,對於各永久屋基地的永續社區規劃進行會議討論。來義鄉公所表示,來義國小於八八之後被勘定為安全堪慮 的地區,内社分校又在凡那比之後遭大水沖毀,分校學生改往安全堪慮的本校就讀,公所曾在縣府的會議上提案,希望在南岸農場永久屋基地興建小學,但縣府未列 入考量。原住民籍的教授台邦‧撒沙勒也以自身的經驗感性地指出小學對於原住民部落在文化傳承上的影響。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現場也要求屏東縣政府,於12月底前,確定長治百合及南岸農場基地的學校興建與否及規劃配置等。

南岸農場基地設校!? 教育處:入住後再評估

南岸農場永久屋基佔地約20多公頃,紅十字會興建永久屋229戶,只佔掉一半的面積,另外一半未開發的土地該如何規劃?屏東縣政府表示:「視需要再興建。」但縣府幾次召開的會議中,地方所提出學校的需求都並未被列入考量範圍。

來義國小內社分校去年八八水災時教室地基遭掏空,張榮發基金會協助緊急搶修及認養,但今年碰上凡那比,災情更加慘重設備損失近兩千萬元。災後學校幾 乎與河床同高,11月初縣府邀請地質、土木專家會勘,考量附近地形有順向坡,又位處河道旁,加上全球極端氣候威脅,若原地復學恐有安全疑慮,因此縣府認為 不宜原地重建,原班原校都移往本校上課。但來義國小也是被重建會認定為安全堪慮地區內,居民提出這樣的質疑,為什麼不在永久屋基地設校?

屏東縣教育處國教課長楊英雪表示,重建會只是大範圍的認定來義鄉安全堪慮,但11月初縣府邀請的專家們認定來義國小的所在地屬安全,況且鄰近部落並未遷村。再者,南岸農場第一階段入住的僅229戶,是否達到設校標準,需視入住後的學童就學意願再行評估。

image001
來義國小內社分校在凡納比風災再度重創,屏東縣政府邀集專家評估,不宜原地重建復校。

長治百合園區設校!? 教育處:已預留校地,仍需意願調查

莫拉克之後,通往山區的道路柔腸寸斷,霧台鄉半數以上遷村,學生也只得跟著下山,霧台國小教務主任唐仁忠說:「路況太不好了,誰願意讓孩子天天冒險上山。」

今年9月起,霧台國小向北葉國小暫借以安置山下的學生的校室被裁撤,10多個孩子接著又被安置在瑪家國中的閒置教室上課至今,霧台鄉的魯凱族人希望縣府能為霧台國小在長治百合園區另設分校,至少在天災來臨時,孩子們可以安心在山下上課,延續魯凱文化。

原住民籍教授台邦‧撒沙勒(魯凱族)也為兩個永久屋基地請命,他說他很心疼現在的原住民小朋友,擔心他們未來將何去何從,他說:「今天看到很多原住民沒有在自己的小學畢業,也沒有在部落生活過,而我們一直鼓勵要人才回流到部落,似乎有點緣木求魚,甚至陳意過高。因為他從來對那裡沒有感情,沒有在那裡生活過,沒有得到那邊土地的滋養,沒有那邊的記憶,不可能對那裏有感情。」

他認為,一個人從小建立對地方及對部落的認同,最重要的基地就是小學,所以這兩個地方,一定都要有學校被建立起來。

台邦‧撒沙勒舉了自己的部落好茶村為例子,當年好茶村從舊好茶遷村下來後,短短十年,部落人口就少了五分之四,因為學校不見了,小孩不得不被迫到平地去唸書,而孩子的父母也跟著搬往平地。

台邦‧撒沙勒激動地表示:「我之所以會回到地方與地方維持緊密的關係,是因為我的小學是在舊好茶國小完成的,所以我對那個地方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即 便是在外面生活很久了,我還是很願意回鄉,與我童年的好友族人一起努力。那樣的情懷很重要的根基是在小學建立起來,對地方、土地的情感。」

屏東縣教育處國教課長楊英雪說,長治百合園區內的學童人數約50至60人左右,但是否有留下就讀的意願還需調查,但已在長治百合園區內預留了0.8至1公頃的校地。

image
人數越來越少的霧台國小(攝影/柯亞璇)

蓋學校不難 蓋完之後呢?

對於長治百合園區及南岸農場設校問題,教育部表示將會尊重屏東縣政府教育處的評估,另外,在學校重建方面,全由NGO團體認養,教育部未編列預算,屏東縣政府需自行尋求善款。

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要求屏東縣政府12月底前確定兩基地是否設校,經費問題也請教育部協助屏東縣政府尋求善款支援,若不成,就請教育部提公務預算來做。

楊英雪課長說:「教育資源就這些,必須做最佳效益的發揮。」雖然部落有很多期待,但為避免在教育資源分配上排擠,所以縣府教育處不得不謹慎。在面對民眾的訴求時,相較於中央單位的豪氣,屏東縣政府顯得戒慎恐懼,畢竟蓋學校不難,但是後來的經營、開銷,還是得由屏東縣政府埋單,更何況五都之後,本來就窮的屏東縣所要面對的形勢更為嚴峻。

一個民族的文化、語言在哪裡傳承,最重要的基地應該在於部落及家庭內,若將體制內的學校視為文化傳承的重要機構,恐本末倒置。或許由部落內討論出部落文化的傳承機制,亦或體制外的教育,才能將民族的文化實在地活在族人的生活裡,而不是課本裡。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