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為作者歷史建築旅行記錄系列之「原台南水道水源地」之2(之1請點選這裡閱讀),文中藍色字均為可點選觀賞的圖片,請大家記得動手閱讀!
─────────────────────────────────────────────────────
「原台南水道」國定古蹟的另一部分「山仔頂淨水池」,位於「水道水源地」南面的坡地高點。水源係抽取的曾文溪表層水經沈澱、過濾、淨化之後,經由唧筒加壓送水室加壓,以兩條14吋的鑄鐵管輸送至山仔頂淨水池中儲蓄,後再轉由淨水池左右二條20吋的鑄鐵管,採用高低落差的重力原理,將水輸送至台南市街。
在進入「山仔頂淨水池」前,山腳下有一幢「量水室」磚砌建築,雖然閒置荒廢但灰泥簷線、雨遮托座裝飾無礙於與紅磚產生的對應美感。「山仔頂淨水池」的功能乃儲存與配給已過濾的清潔水,所以必須有完整的覆蓋以防止日光照射與雨水的污染,週邊林蔭繁茂,主體建築又為仿石砌外飾,左右又有兩座圓頂翼樓,遠眺仿如一座防衛堅固的小型城堡。
「山仔頂淨水池」採雙池儲存,水池採半地下室開挖,為方便管理主入口與中央通道設於中軸線上,池上左右兩端各設置水質檢驗室(仿如左右防衛翼樓),通道後方設抽水室,三角山牆上塑有「南水」標誌文字。淨水池均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外牆與門窗均採仿石砌外飾,圓拱中崁拱心石砌,簷柱並放大尺寸處理,營造出堅定穩健的建築風格。 淨水池上方覆土與植披約90公分,並設有59個鑄鐵通氣管柱,陣列整齊,功能與工藝兼具,更是令人驚歎。
「山仔頂淨水池」環境清幽,林木密佈,可有效恆定淨水池水溫,避免水質劣化。且「淨水池」為水道供水系統中的最末端與使用端的關係密切,在水源與軍事安全的考量下,更必須選擇茂盛樹木或竹林的山區作為掩體,並可避免人為的破壞,傳統上均為禁止進入的管制區域。
「原台南水道」2005年9月公告為國定古蹟後,11月13日台南縣政府風風光光舉辦了一場「升格禮讚」,活動後「原台南水道」的文化支票滿天飛,但從此「原台南水道」就隨著公文到處旅行。今年(2010年)的五月份開始陸續發生「鑄鐵通氣管罩」遭竊的事件,6月22日見諸報章,這才又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只是不知道這次「熱度」可以維持多久?似乎,這是所有古蹟的宿命!
█ 請參考延伸閱讀:
臺灣日治時期水道設施與建築之研究(成大建築學系/劉俐伶碩士論文)。
上水道於城市近代中的角色變遷-以台南水道發展脈絡與轉型為例(台大城鄉所/李宛諭碩士論文)。
台南水道~山上水源地。
台南縣文化處-原台南水道。
文建會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原台南水道。
自來水第六區管理處。
濱野彌四郎(1869-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