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twentysixtee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台中 – 小地方新聞網

那一天~綠川吊腳樓

未來,長大後你的故鄉台中,天空將會越來越少,像後面那樣的大樓會越來越多的遮住天空畫面,你就沒法跟媽媽討論今天的月亮或是雲朵,以及劃天而過噴射機長長的白線。

image001

那個下午,我們看著怪手開始拆房子。在房子還沒崩毀前,你吐著舌頭面對媽媽的鏡頭拍了一張照,這是紀念照,紀念你跟媽媽在綠川散步的印象。

20101111 020

很早怪手就昂揚的預備好姿態,站在這列老房子的巷口。但是似乎還得繼續等待,因為有人不想離開住了很久的房子。你問媽媽:「為什麼她不要離開老房子,老房子很舊了都快要壞掉了。」,我回答你:「如果你跟媽媽住了很久的房子,有人要拆掉你會想搬走嗎?」,我想讓你理解物質的新舊跟情感新舊的關係。

20101111 100

工作的人早就把綠橋下圍個大篩網,學佐賀阿嬤那招攔截拆除工程可能會漂流下來的垃圾。
列車如以往一般,橫過上方的鐵道,列車的聲響與速度仍然讓你分心眼前發生的事,你說:「媽媽,以後這裡就會蓋高高的鐵路橋了。」,是啊!不過我還沒告訴你,到時候你想看火車的距離就更遠了,還有火車通過的聲響更不如你現在耳朵所感受到的。

20101111 079

未來,長大後你的故鄉台中,天空將會越來越少,像後面那樣的大樓會越來越多的遮住天空畫面,你就沒法跟媽媽討論今天的月亮或是雲朵,以及劃天而過噴射機長長的白線。當然,到時候你也離小時候越來越遠了,那是甚麼都會讓人懷念的日子。

20101111 096

我想你觀察到了,你問媽媽:「為什麼他沒有用有尖尖的,叩叩叩的機器拆房子。」我回應你:「喔,是啊!你看老的房子都是用木頭跟一些鐵蓋的,並不是硬硬的水泥,所以不需要那個叩叩叩的機器。」….「你有聞到拆房子木頭的味道嗎?」….「嗯。」

對岸,怪手一揮揚起隱約的木頭潮濕氣息,那種很老的味道,是經年累月的綠川水氣。房子拆得很快,但是怪手花更多的時間在分類鐵架跟木料,堤岸上可以迴旋的空間很少,一邊清理堆積廢料、一邊就是綠川。以至於吊腳樓是這樣很慢、很慢的被拆除,附近的住戶都跑來看著,眼前的改變似乎讓許多的老人想起許多綠川的過往,一句一句拼湊著共有的回憶。是這股老的霉氛味在拆房子的時候一不小心撥灑了堆放在角落記憶的灰,懷念在這個下午的綠堤兩岸揚起。

以後,你也會跟這些老人一樣,提起那個下午,在綠川吊腳樓拆除時。

20101111 085

延伸閱讀:即將消失的綠川吊腳樓

鎮平溪水怎有老阿嬤的淚水?

這條鎮平溪是台中市最後擁有天然原始生態的河川,更保有百年來先民共公修築水圳和石頭護岸的水利灌溉文化見證,實屬難得一見是十分珍貴的文化資產啊!

image9

這一天在鎮平古道上,巧遇步履蹣跚的阿仁姆…

「阿姆妳要去那兒?」我有點疑惑地向老人家請問。

「剛才麻煩里長去看水利田地啦,有人做溝岸把我家田地亂挖一堆,把一些辛苦種長大的果子樹也給挖掉了,還亂放一些工程廢棄物」阿仁姆無助地接著低著頭小聲說著,「這種世界還有公道嗎?堤防作成這樣子是會壞喔!也沒法度啦,因為人家是有權勢的郎啦,撿一些垃圾撿到全身酸痛,現在心頭感覺糟糟痛痛,只好走路坐車去看醫生…」

「身體要顧好喔!」我有點懵懂地不以為意繼續往前走,或許是一種奇妙力量的牽引,我徒步往前走著就走到天順宮前的鎮平溪,眼前出現極刺眼的水泥長龍及怪手機具,就突兀的呈現在前方…

「代誌大條了!怎麼會變這樣!那些綠油油的樹不見了啊!」

愈向前走、心頭就愈沈重,我們一直長期喜愛的自然鎮平溪,怎麼會被嚴重破壞成這樣子?

image

(上)2009.3.17下午檔案照片現場,但目前河道對岸的刺竹、原生雜草林已被剷平(下)2010年水圳動工剷除生態

image

粗暴工程毀壞百年石砌水圳和自然河岸生態

現場幾位工人忙碌著釘著板模,一個工程告示牌也沒?光天晝日下的現場瀰漫著一股氣氛,透露著有人正急著偷做水泥護岸工程!這條鎮平溪是台中市最後擁有天然原始生態的河川,更保有百年來先民共公修築水圳和石頭護岸的水利灌溉文化見證,實屬難得一見是十分珍貴的文化資產啊!現在難道是沒有政府了嗎?

眼前這塊水利地正遭逢粗暴工程蹂躪著,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市政府發包的工程,先按下幾張快門後,我急忙打電話請託朋友查一下是那一個單位的工程?我想這個粗暴行徑傷害的不只是鎮平溪的珍貴生態,同時無助的老阿嬤心中的那口氣怎麼嚥得下,那也得討回公道才行!

image

大男孩的我當時竟然好想大哭一場耶!電話那頭傳來是台中市政府建設土木科的發包工程,說著這是在地居民的請託,中午地方一家媒體前來採訪,接下來我陸續接到各方人馬的關切電話,總是有人叫我不要插手這件事,關於背後有哪些黑手我也沒有想太多,也不以為意的認為是福是禍?只是公道難道又要大家裝作無知和莫不吭聲地忍受下去…?粗暴工程持續進行著…

阿仁姆田地的記憶

兩天後的下午,一些關心鎮平溪的朋友再度前往現場,抵達沒多久,阿仁姆竟然撐著竹拐杖出現在我們面前。

「阿仁姆妳來這兒做什麼?」

「我的田地就在這啊!」

我才突然間恍然大悟,接下來就靜靜地聽著老人家述說開闢這塊水田的辛苦,接著哽咽、眼眶泛淚捨不得地細數這田地上有多少棵果樹,剛被怪手無情地剷除…楊桃、南洋釋迦、龍眼、芭樂、香蕉、芒果、竹林…

「古早時代這裡都會淹大水真可怕,像八七水災那樣什麼都流不見了!我們家的田就到這裡,隔壁那是某某的,下去那又是某某的…,這裡河道也會跑來跑去,要怎麼說清楚界線在哪裡啊,反正大家就是知道…,你看看倒在這裡的不知是什麼土?怎麼這麼多奇怪的東西?撿都撿不乾淨…,

你看堤防這樣做甘有道理?就只有做到那一段,也沒法度啦,人家是有權勢的人,我們這幾戶也只剩下幾個老人,沒路用的,本來沒做工程可能還沒事,政府現在堤防這樣做就讓人很害怕大水又來,到時大水不知會不會把田和厝沖走某?這裡下去可是還有好幾口灶人口呢!…」

不知不覺現場天色漸暗,我內心也愈來愈沈重,就請阿姆先行回家,待會去她家裏抄老人家的基本資料。

image

2010.11.12下午檔案照片現場,阿仁姆的低土坡地已填滿石礫土方嚴重影響河道行水安全。

image

鎮平溪水是一條母親河

阿仁姆從小看阿洲長大,本名林陳鸞,78歲的高齡與中風行動不便的先生(阿仁伯)相互照顧著,當然老夫妻倆偶而也會逗嘴鼓,看著阿仁姆十指長著厚繭和彎曲的雙手,就可以想見她一生的奮鬥經歷,是一對在農村裡勤奮討生活的平凡夫妻,一心一意努力只為把孩子們養育長大;而大兒子曾經腦溢血,歷經緊急開刀後搶救回珍貴生命,目前家庭經濟除收入減少、負擔日益加重,家裡還需要負擔長期的協助看護,只要有一點點良心的人,就可以想見這位老人家內心裡所背負的擔子有多重啊,

目前住家是全家歷經八七大水災、八一大水災後搬遷過的老房子,所以看到鎮平溪目前的工程,就會回憶起土石礫掩沒自家水田的悲慘景況,那原有的低土坡,在大水來時也是行水區,怎麼現在還有人想要繼續再做水泥護坡,讓水行河道嚴重縮小讓大水無處宣洩而溢堤,你可以想像在大河道裡做出一條小排水溝,然後再將廢土往河裡倒的無知和危險嗎?

更何況這些都是政府拿大家的錢往水裡丟啊!除了阿仁姆的憂心忡忡,臨近遭遇過八七水災的居民們,也紛紛向里長求援救命啊,老人家陳述著內心經年來的憂慮和恐懼,但卻都不得要領,只好暗然回頭拜神祈求全家平安了,等待老天爺的疼惜和眷顧…。

要離開阿仁姆家們時,老人家把我拉至一旁小聲說著: 「今天那位計程車運匠人真好,從醫院載我回到家才給我拿幾十元車資,實在是真感恩,阿仁姆我沒什麼錢可以麻煩你去討公道,日後政府知錯有補助時,阿姆我甲和你分啦!…,還有那些都是有權勢的人,可不可以再麻煩你不要把我的名字說出來…」

我望著阿仁姆的面說著:「這都不用錢!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公道給妳!不要擔心!身體要顧好喔!」

image

看著我們長大的阿仁姆

要回家!請問公道路在哪裡?

回家短短的路程突然變得好漫長,內心裡一直湧現著…阿仁姆眼神裡變換著的淚水和話語,時而無助、時而氣憤卻又變成恐懼…,我想著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國家和社會?竟然會讓一位老人家如此的求助無門?她內心裡的恐懼和盼望真的是難以想像…,我們年輕人欠她一個公道,說到阿仁姆的淚水,我也想請大家一起來幫忙替這條鎮平溪討公道,唯有天然護岸的多樣性生態環境,才能淨化水質、灌溉下游良田,長出健康無污染的稻米啊!

難道就算是一位小市民也沒有權利知道和關心政府的德政嗎?就非得是媒體和單位才能來關心嗎?竟然如此我們就來發起一個持續來珍愛鎮平溪的生態旅遊團體吧!好好將枉顧公民利益和傷害眾人生命的惡勢力工程驅離這片淨土,

目前我們的資源能力有限,在既有的水泥護坡粗暴工程的事實下,盼望在各行各業努力的好朋友們伸出援手,我們需您的協助幫忙: 水文生態、環境保育、水利、社福、人文藝術、生態教育解說、護溪行動志工團…各方面的協助,就算是發個聲傳遞讓更多人知道也好!

對制惡勢力和粗暴施政的唯一法寶,就是如水牛群面對獅群所展現的團結護子心,我們也將由下而上的展現民主力量,讓只愛面子的政府知道,大家已經看不下去了,要為阿仁姆和鎮平溪討個公道才行!一起共同守護台中市極難得具有自然生態河岸和人文多重價值的鎮平溪,永續人與自然的和諧,真的再不採取行動可能我們就又要失去最好的天然,而換來一條流著無情臭水、冰冷冷的水泥河溝了!

目前鎮平溪安靜地流著河水,我代表阿仁姆說聲:實在是足感恩大家!

歡迎大家行動揪團 一起來珍愛鎮平溪 也給老阿嬤加油安慰!

聯絡人:江慶洲(  0919-343139   04-2470-1130  )

email:Corey72@ms66.hinet.net

即將消失的綠川吊腳樓

想用文字介紹綠川,卻是寫給即將消失的吊腳樓。我已經不記得第一次怎麼走到綠川的,也數不清十幾年的日子裡,到底走了多少回綠川岸~

編按:小地方「地方散步」專欄上方,充滿生活風味的banner 圖案,是本文作者日行散步的綠川吊腳樓風景,也是miru義務為小地方做設計時的靈感來源。可惜這些生活足跡於近日即將消失,僅以下文紀念珍貴的散步片段。

02

想用文字介紹綠川,卻是寫給即將消失的吊腳樓。

我已經不記得第一次怎麼走到綠川的,也數不清十幾年的日子裡,到底走了多少回綠川岸~

01

綠川的吊腳樓,大概是這追求奢華的台中市一個留存下來的特別遺跡,不可思議的就在熱鬧的車站附近,繁忙的列車進進出出橫跨台中路的鐵橋下,車行隆隆的噪音,每當我行進到這裡就習慣移出車陣雙輪鑽入台中路二巷,轉個彎之後世界就像靜止了一般,在這條綠色老樹圍繞的綠川小巷中,沿著堤岸延伸的一排吊腳樓,在過去台中的綠川、柳川接近市區處,都是這種木造樓站據兩岸,水面上是紛雜的鬧市與熱騰騰的羹麵香氣,這樣的景象隨著市容的整頓消失無蹤,只遺留下台中路26巷這段吊腳樓建築。

從台中路二巷延伸到南華戲院附近這段綠川,景觀就如舊名「綠堤巷」,是個兩岸綠樹延伸的小巷,老榕樹的氣根在這裡牢牢實實的盤節固定,紅色欄杆穿樹而過,住戶說過去這裡緊鄰鐵路,黑頭蒸氣火車煤灰飛揚,種一整排的樹可以讓空氣乾淨些。

堤岸右邊是吊腳樓,左邊是日式老房子伴隨的一條小巷弄,左右兩邊的住戶大致上是不大相同的,近十年來吊腳樓一直有好幾次拆除的說法,因此老住戶陸續的搬遷出去,而住進一些單身貧困的羅漢腳,有些無人居住的經不起歲月風雨,無力軟腳再也支撐不住的屋塌樓陷,堤岸左側是較為富裕的住戶,大多擁有其他建築物,因此有少部份已經沒有常年居住的情形,有些則只是當回來住住的回憶老屋。

雖說綠堤巷看起來時光陳舊的樣子,但過去這裡確是高級住宅區,日治時期居住著不少移民而來的日本人,大都是附近酒廠、明治小學校、台中高等女學校…任公職的家戶,當時是鬧中取靜的優美住所。

偶而回來綠川的老人說,過去這段綠川就是李行導演電影「養鴨人家」的場景,小巷子面對的就是老吊腳樓的屋後,而這裡每天都是現實生活電影的場景,鐵皮包覆的住戶人家,晾曬內衣褲與花衣服的生活風景,隨著馬桶水箱一拉馬上流入綠川的糞水,用一支支木條或是水泥管條架撐著浴廁間就懸在那綠川上,當屋舍頹敗,牆面剝落之後生活場景就這樣拉陳展開。雨季時,很快暴漲的綠川,吊腳樓臨危其上。

這排吊腳樓的正面頂頭則是鐵道穿越,每天來來往往的列車班次鐵道下,也是煮鍋造飯之處,一條幽暗的小小巷,住戶們進進出出,緊密狹小的生活空間,隔鄰的菜飯香和著電視劇情起伏。雖是前臨鐵道、後懸綠川,但水上生活也這樣度過了多少日月星辰,沈從文的湘西吊腳樓是燈紅酒濃的氣息,看這綠川的吊腳樓是平民生活的風景。

02

幾十年了,這裡沒有太多改變,綠川的水潺潺而流帶走了時間,房子還是那樣的存在,樹還是沿岸並列,木造日式屋舍、老樹的身影、晚春結果的枇杷樹以及那吊腳樓的生活場景…,這時光停滯的舊氛圍,在腦力枯竭時帶給我許多靈感;因此,散步綠川變成一個習慣的生活片段。

當台中鐵路高架化的工程從北邊太原車站開始,舊糖廠段老樹移植,接著鐵道倉庫段到綠川段,工程如戰車履帶輾過,吊腳樓也將移除剷平,未來將架起鐵道基柱橫跨天際,在綠川畔牽著孩子小手看火車的回憶,也變得仰頸而盼,遙遠去了。

03
04
05
06

山青稻美水圳豐-五福圳單車道

氣溫漸漸的升高,割稻機為已經飽穗的農田理個清爽一分平頭,這是中部的夏至風景。白鷺、黃鷺熱鬧的來參一腳。周圍感染著豐收的心情。

990710daomidpouop-400.jpg

氣溫漸漸的升高,割稻機為已經飽穗的農田理個清爽一分平頭,這是中部的夏至風景。

看著大雨還沒來,快速有效率的完成收穫,白鷺、黃鷺熱鬧的來參一腳。周圍感染著豐收的心情,土地公廟大樹下的老農們,精神高昂的閒聊著,話題圍繞在下一作哪一位、哪一區田地將要休耕,水稻田中參差了一座座鐵皮工廠,這是在中部越來越不單純的田園景色,永春重劃區與協和重劃區陸續整地開始,在台中盆地已經所剩沒有多少稻田了。

越過大肚山的西側平原地,還有一處幸福可貴的農田風景,靜靜伴著綠山與水圳,一路是稻香熟成飽滿的耀眼黃綠色,單車小道蜿蜒輕騎過,展開眼前的是一幅幅幸福而感動的台灣稻田美景。

02
石頭瀨橋,往鐵道鑽下去的橋。

快活綠田

這條位在台中縣清水鎮的五福圳自行車道,起點可以從清水老廟紫雲巖開始,雙手合十保佑旅途平安之後,由廟埕左側巷子進入,騎上短暫斜坡之後,展開一座奇特的橋中橋景緻,海線鐵路在這裡拐了大彎靠著山而行,騎著單車一口氣鑽鐵道下石頭瀨橋而過,火車橫過時特別有趣,繞過土地公廟大樹邊,鐵道伴隨右側而行,沒多久景色開始了一片廣大的稻田。

第一站是泉和製線工廠,這座老厝與橫山、火車構成的場景,三代人百年來門口埕持續著曬麵線,這家老麵線廠的麵線也是值得一說,粗麵線的口感相當Q,煮過再泡冷水之後當夏日冷拌麵吃,相當滑順,因為是用傳統的製麵做法鹽份會較多,水滾下鍋前,要把麵線洗一下水來降低鹹度;除了麵線也有Q勁乾麵條,價格非常實惠。

0304
(左)紅磚老厝的百年麵線工廠。(右) 平坦的單車道,是好騎又經濟的柏油馬路。

老厝荷花綴田間

單車順著水圳時而跨越時而蜿蜒,水量豐沛激流的水聲,充滿涼快氣息,這條水圳水源取自大甲溪,從清水開始灌溉著大肚山西部平原一直到沙鹿附近。騎到這裡,偶而會看到火車從橫山下緩緩而過。 到了廣澤尊王廟,停車休息一下,順便坐下來欣賞眼前這座唐式私人宅邸,這個地方單車道分為兩線,可選擇左線再右線折返。

休息好了從前方左側小路騎去,繞過路邊一座小小土地公廟,就來到下湳里趙宅,夏天老宅前荷花盛開,曾被票選歷史景點,接下來的路程還有三座老厝古宅可欣賞,騎到這一段心情有著一種很快意的騎乘享受,稻田、老厝、流水交錯,田間每個小彎都相當精彩。

05

06
莒光號鮮豔桔色畫過綠景中 每個彎,黃綠色飽滿耀眼

小站小村

單車道的後段來到台中港火車站,這個小小站銜接了台中港支線鐵路,過去舊稱「甲南站」,過了小車站來到客庄,客庄現在看來是個邊緣小村落,清朝時期則是重要的交通要點,因位於大甲溪畔,這裡設了官義渡,配置有橫渡大甲溪的渡夫與竹筏,當下雨溪水暴漲之時,商旅客則需投宿在此過夜等候,因而得名「客庄」。

終點站水泥巨物

客庄小村前進不久,出現一座迴轉旋繞的高速公路,水泥巨物突兀座落在水田之中。平常行走於高速公路上,少有機會站在這底下仰頭望,從不知道水泥立在土地上的建築有多麼龐大一個,在這條稻色欣榮的單車道最後,諷刺的是一座水泥高速公路的震撼結尾。

騎到這裡,可以看看水圳的取水口,往潭雅神的登高單車道挑戰去,或是折返往回騎,然後來上一碗清水小鎮美食。

旅行備註

●五福圳自行車道全長大約10公里,沿途都是平坦路況,夏日注意防曬。

●欣賞曬麵線場景,需在上午十點左右,要觀賞下湳里趙宅荷花盛開景象,也是早上適宜。

●行程建議從歷史建築的清水火車站開始,下車後左轉光華路,先步行到清水國小(清水公學校)逛逛這座百年老校,再右轉清水街到林清月車行租單車,這家堪稱是海線最早的單車店,經營傳承了三代。租好單車後,往文昌路的清水旅行的店,讓當地文化社區工作者吳長錕帶您深入認識這個清水小鎮,清水的各種美食、高美溼地的生態與鰲峰山的地景特色,無不瞭若指掌,行程開始前可以在這裡先獲取單車道路線資訊及老闆內行的清水小吃。

品嘗夏天,台中的三道幸福

夏季台中盆地的鄰近山丘,盛產了好吃的荔枝及嫩脆鮮甜的麻竹筍,再加上南屯麻薏的甘苦,調節了炎夏躁熱身體,只能說台中人是這般幸福。

 990706mayinihui-400.jpg
剛剛拼完端午南屯的長竹屐,在雨過天晴之後島嶼山脊的曲線,衡亙在台中盆地背景之中,最突兀的三角尖狀是能高山,往左一點應該就是合歡山、奇萊山了,這三千公尺的中央山脈,每年夏天幫台中盆地擋去輪番來去的強烈颱風,造就了島上氣候最溫和的安全城市。

除了好氣候,夏季台中盆地的鄰近山丘,盛產了好吃的荔枝及嫩脆鮮甜的麻竹筍,再加上南屯麻薏的甘苦,調節了炎夏躁熱身體,只能說台中人是這般幸福,不用忙著擋颱風,還能享受著近郊供應的物產。 這紅荔枝、綠麻薏、黃麻筍,是夏天的幸福色彩。

02

退火麻薏冷湯

市場邊的麵攤貼出了紅紙,上面寫著「麻薏上市」,這意思就是她們開始有賣麻薏湯了。

說是台中麵攤應時在地食物,不過至今為止,都還未曾吃過外頭賣的麻薏,從小印象中,麻薏就是自家媽媽的廚房端出來的,大人也會告誡著別去吃外面賣的麻薏,因為麵攤為了保持翠綠的湯色,多少會放點添加物,怎麼說還是在家煮的好。

市場買來麻薏通常是一大把,長度大約60公分左右,處理的時候把葉子對折,然後順著葉脈撕下綠葉,只留下這些撕好的葉片,梗則丟棄。撕碎的葉片放入袋子丟些鹽巴,用雙手像洗衣服一樣搓揉,用細網把綠色苦汁沖洗掉,留下細碎的葉片,挑出剛剛沒有撕好的殘留葉梗,挑的乾淨喝起來才會咕嚕順口,挑葉子洗麻意有點花時間,這也是麻薏越來越少人煮的原因。

煮麻薏前先煮地瓜,地瓜切小塊點,把揉洗好的麻薏用果汁機打碎,變的黏滑滑的樣子,倒進鍋子跟地瓜一起煮,打過的麻薏會出現黏滑感,就不用再勾芡了,這樣的麻薏可熱可冷食,也可以拌點飯滑滑的大口吃,通常午餐時煮好一大鍋的麻薏,吃剩下的放入冰箱,就是下午玩樂後的冰涼點心。微苦的麻薏配著甜甜的地瓜,冰冰涼滑溜順口。

麻薏正盛,為台中盆地的人們獻上這道退火的季節冷湯。

03

04

當日現採的紅荔枝

圍繞著台中盆地的山丘地,從大坑、太平、大里、霧峰到草屯地區,這一路往南的郊山都有荔枝栽培,正式進入夏天時,也是這些荔枝飽實轉紅、成熟上市的季節。受地利之便,台中人非常幸福的,每天都能吃到當日採收的新鮮荔枝。

往東從太平郊區一直到過了頭汴溪右側區域,都是荔枝園的天下,住宅或是營區附近幾乎到處都是荔枝園,還記得十幾年前居住在太平,上國中的日子每天都要經過一片不小的荔枝園,那是一家老診所住宅,住宅圍繞著密密麻麻的荔枝老樹,是庭院也是果園,國中畢業的那年夏天,荔枝果實纍纍垂掛在路旁,公車行過時同學們就看準車速伸手從車窗摘下荔枝來吃,雖然司機都會吆喝的說:「那些荔枝有洗藥仔,賣歐北吃。」,但是偏偏摘荔枝的刺激是比吃荔枝還興奮的,住在太平的日子,要買荔枝時出門附近繞一下,就會看見歐巴桑女工在樹下整理那些剛剪下的荔枝,這就是當地人買現採荔枝的地方,荔枝最重視採收的鮮度時效,所以才會有快馬加鞭送貴妃的故事,這堪稱是最早的產地直送宅配了。

吃當天採收的荔枝,果肉清甜口感飽水,隔一天之後,果肉的飽水感就會略差,味道也會變重,隨著時間,荔枝的紅艷會慢慢黯淡最後轉黑,轉黑的荔枝就真的不想動手剝來吃了。

在台中買荔枝,也最好是往東邊走去,那些路邊擺著大簍荔枝,正在整理枝葉的攤販,比起水果攤這才是買荔枝的好地方,立夏過荔枝剛上市時,價格不太親民也還不太好吃,隨著端午逼近,紙箱板上手寫的價格會從三斤一百降到五斤一百,這時候就可以享受好吃荔枝了,買個兩天內可以吃完的份量就好了,吃完再買求新鮮。當紙板上寫八斤一百時,品嚐荔枝也就接近尾聲了。

吃完荔枝時,把枝梗留下來編成手作圈環,配上端午香包留下今夏的荔枝美味回憶。

05

06

嚐鮮甜麻竹筍

台中的山郊區是好吃的麻竹筍產地,除了麻竹筍之外綠竹筍也有,近年大坑的麻竹筍也打出名號,貴氣的稱之為「黃金玉冷筍」。

麻竹筍是平民普及的食材,夏天開始一直盛產到秋季。一進入夏天,市場馬路旁都有阿伯載來沾黏濕土的鮮筍,市場內也有專賣煮好冷卻的綠竹筍,連沙拉醬都齊備好了。

麻竹筍是個頭很大的筍子,一支一秤少說三、四斤,筍子最怕時間、最怕老,一買回家就得趕緊處理,不得已要放進冰箱,最好把筍子屁股抹上鹽巴,讓筍子可以保住濕度,一般小家庭很難一次就消化一大根筍子,可以把筍子一半切片煮筍湯,另一半保留大塊也一起小火慢慢煮,等煮透了放涼就保存冷藏起來慢慢使用,稍微放涼的冷湯比熱呼呼的湯好喝,單純的筍湯不需要放排骨,喝它的清爽與脆嫩口感。

筍是土地之鮮,在所有的菜蔬瓜果中很難有這樣鮮美之物,能吃筍、懂吃筍,都是相當令人滿足的生活趣味,端午節的大顆肉粽,配上一碗無油的清筍湯,解膩平衡,正是粽子好搭檔。

筍子跟荔枝都是不等時間的美味,台中盆地因運送上的地利,吃最鮮的荔枝、最嫩的筍。

在夏天可以這樣盡情享受物產的豐隆美味,加上一碗冷麻薏湯,住在台中真是幸福。

日人「諸藤泰佑」用腳凸歸台灣

其實泰佑5月8日就來到台灣,正式環島前己經從台北試走到苗栗,再搭火車到台中;從台中走到彰化再搭火車到台南,正式用雙腳環島,高雄、屏東、墾丁、大武、金崙、台東、鹿野、池上……他堅持要用走的,要用最慢的方式…

23歲,來自日本九州福岡的『諸藤泰佑』,目前正在台灣徙步環島中。問他為什麼用走路旅行台灣?有禮?的泰佑說:「他很喜歡中文,想要瞭解台灣。」於是用走路的方式環島。

陽光大男孩「諸藤泰佑」

990615shopuhigyuo-225.jpg image

其實泰佑5月8日就來到台灣,在正式環島前己經從台北試走到苗栗過了,再搭火車到台中;從台中走到彰化再搭火車到台南,開始從台南正式用雙腳環島,高雄、屏東、墾丁、大武、金崙、台東、鹿野、池上……接下來一路往北,終點也還是台南,他堅持要用走的,要用最慢的方式好好認識台灣。

民宿女主人小官和泰佑

image

在台東利嘉林道的「有人在家」民宿,女主人小官很高興接待了諸藤泰佑,她說泰佑是朋友的朋友,此刻她的朋友正在日本留學無法親自接待,於是當起了東道主;她和先生帶著泰佑上山看螢火蟲、第二天(6/12)剛好是選舉日,還帶著他去投票所見識台灣的選舉,嚐嚐東河有名的包子。

東河鄉尚德國小投票

image

東河包子

image

泰佑隨身帶了一個睡袋,走到哪裡就睡到哪裡,為了讓泰佑可順利完成徒步行走台灣的旅程,民宿主人連夜製作布條送他帶著走,泰佑也寫下一些字送給大家,旅人開放的心胸和在地民眾的友善心意在此刻緊緊融合在一起。民宿女主人小官說:「很開心認識這麼有心,用腳貼近台灣的日本朋友,也很佩服他堅持要用走的來完成環島之旅,希望他這一路上旅途充滿難忘的回憶。」

在台東認識的家人們

image

戴上布條的泰佑

image

諸藤泰佑目前人在池上路段,接下來繼續往北走,如果在路上遇見他,不要忘記給他一個「甘芭爹」喔!

泰佑給台灣友人的話

image

以上照片提供:有人在家民宿

到農民市集找幸福

日本面對加入WTO壓力,各地紛紛推動重視「地產地消」觀念的「農民市場」,根據二○○四年統計,常態性農民市場逼近三千個,全年營業額超過一千億日元,其中日本JA農協設立一千五百多個農民市場,由於鄉間…

合樸挺小農–有機農業找出路

「我不識字,不太會講話啦,我的柚仔卻是很衛生喔,絕對沒有噴農藥!」六十五歲的有機柚農「秀紅姐」頂著大太陽擺攤,只要一說起自家的柚子,打開話匣子就是停不了,滔滔不絕就像介紹自己拉拔長大的小孩,表情盡是驕傲與得意。

這裡是台中的合樸農學市集,每個月第二個星期六總是固定聚集一群來自各地的有機小農,擺攤搭棚做生意,有的賣菜賣瓜,有的賣水果,還有原住民帶來自己栽種的葡萄和金針,熱鬧滾滾。看似菜市場,但走近一瞧,卻是多了一分關心土地和支持在地小農的情懷。

「合樸」就是為了共同實踐「合作、簡樸」的生活,也恰好是英文「HOPE(希望)」的諧音,他們強調「農」與「學」同樣重要,發起人陳孟凱說,合樸農學市集不只是買賣交易的場所,也不是農特產品展售中心或蔬果賣場,這是一個教育與學習的平台,也是集結一群農友的小革命。

9801005-gaop1100119-360.jpg

陳家姊妹花 為老母出來賣菜

陳美純和陳季鈴這對姊妹花是市集中出了名的孝女,她們一 家五千金,號稱「五金行」,不是上班族就是家庭主婦,出來賣菜完全是為了安撫八十多歲的老母親。

原來陳家有六分農地,老母親鄧鮮總愛自己下田種菜,不用農藥又衛生,結果種太多了,就連五個女兒都吃不完,只好偷偷送給同事,還自掏腰包佯裝賣菜收入,無意間卻鼓舞了母親,讓她越是得意,勤於農作,女兒平日上班之餘,假日還得回家陪老媽種菜。

最苦惱的是,送菜都送到同事冰箱塞滿了,又苦無銷售管道,在南投市公所上班的陳美純只好找到合樸市集的管道,也逐漸取得有機認證,「我媽愛種菜,卻又不敢賣菜,我們只好來擺攤盡孝道,讓媽媽得到安慰。」

傻瓜黃信義 就算貼錢也要挺

另外一攤,六十多歲的農友黃信義自幼身體虛弱,一度胃開刀割除三分之二,民國七十八年還被診斷罹患初級肝硬化,他就此自行鑽研中醫與藥草;中油退休後就加入太太的務農行列,堅持要走有機栽培,因為他相信,有機農業對身體和環境都有益,他說:「少年時做該做的事情,到了老年就做有意義的事。」

來自嘉義的黃信義目前經營「信儀藥草水果園」,栽培火龍果等農作物,儘管有機栽種成本較高,常被老一輩的長者譏笑為「傻瓜」,他總是自我解嘲說:「我本來就是四月一日生的,所以我是愚人啊!」

黃信義算過,他們一家三口從嘉義到台中的車錢與工錢,在市集一天的收入根本不夠補貼,不過,在這邊做生意,除了感受農戶間彼此合作與支持的氣氛,還可以學習面對消費者,拓展銷售的人脈。

每月一市集 小農們互助合作

這些農友聚在一起,就是為了共同尋找有機小農的出路。二○○六年十月,陳孟凱和一群關心社區和環保工作者共同催生「合樸農學市集」的夢想,包括馮小非、陶蕃瀛、許婕穎與李美雲等人。

原本是科技新貴的陳孟凱,擁有美國電機博士的高學歷,曾任職美國通用汽車等知名大公司,也是國內兩家科技公司的創辦人之一;打滾商場多年後反璞歸真,原本開了一家餐廳,因為協助中寮「溪底遙有機農園」推銷有機柳丁,看到有機小農的產銷困境,才號召協助農民成立國內第一個常態性的有機「農民市集」。

合樸市集每次活動約有六、七百人次,多達二、三十幾戶農友參與,農友們除了繳納營收額百分之十作為公積金,作為推動市集的行政費用,更有人提議自己出資購買帳棚,他們實踐「小農互助」的精神,沒有同業相忌的緊張氣氛,每次市集總是不分彼此協力搭棚,他們追求的,除了拓展有機市場的通路,還希望得到社會認同與肯定。

學習兼推廣 與消費者零距離

陳孟凱說,除了販售農產品攤位,市集也有宣導永續農業和生態環保理念的攤位,包括荒野協會、大地旅人與台灣百合工作室等,還有農民開講與手工廚房,讓農民講自己耕作故事,當起廚師分享如何烹調,除了拉近農民和消費者距離,也增加農民自信心。

推廣生機飲食十三年的傅文忠,旗下擁有十多家加盟店,他曾經是年薪百萬的食品公司行銷企畫經理,如今選擇投入有機產業,他每月固定在合樸市集擺攤賣精力湯,但費用全數捐給市集,一切辛苦只為支持農民推廣有機理念。

傅文忠說,他國小時因為母親罹癌過世,此一打擊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也影響日後轉業,決定投入有機健康飲食,他創業之初幾乎賠本經營,瞭解有機產業擴展的艱困,所以願意當合樸的「志工農友」。

提升競爭力 市場通路再升級

合樸市集如今走過三年,除了市集,也舉辦講座與農事體驗課程,希望能實踐「好好生活、好好務農、好好吃飯、好好讀書」的美好生活目標;陳孟凱充滿信心地說,未來將推出「市集2.0升級計畫」,提升服務品質,包括擺設、包裝與行銷等,也將開發預購取貨系統,擴展平時銷售的通路,這樣才能繼續面對市場的競爭,「我們的小革命還要繼續推動下去!」

楊儒門搞市集 教授帶頭賣菜

近年來,農民市集在台灣北中南各地紛紛冒出,各有不同特色,不僅有大學教授挽起袖子帶頭在校園協助農民賣菜,昔日「白米炸彈客」楊儒門也秉持關心農業的熱情,在太平洋建設公司贊助下,選擇在台北市東區「搞市集」,讓時尚都會區添增了來自產地土壤的鮮味,當令直銷蔬果的香味,以及濃濃的人情味。

壓縮檔

新的「農民市集」觀念從二○○六年逐漸在台灣萌芽,南部的旗美社大遠赴日本觀摩後,在社大發起「旗美農民市集」,雖然前後只舉辦過兩次,不過,這樣觀念種子已經在社大和農運界發酵。

高雄縣政府婦幼青少年館目前定期舉辦的微風市集,不少農戶都是當時一起組織旗美市集的伙伴,南部幾所社大,包括台南市、台南縣北門與高雄市第一社大都曾辦過農民市集,北投社大去年底也發起「北投人吃北投菜」,支持北投十八份地區的在地農業,這也是台北市少數僅存的農耕區。

除了社大零星發起,包括南投縣信義農會、關西農會等農會系統也試圖引進日本式的「農民市場」,宜蘭一群農友最近也自組「友善耕作小農聯盟」,發起小農市集,包括《女農討山誌》的作者阿寶和「穀東俱樂部」賴青松等人,希望社會支持小農實踐友善耕作的理念。

「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成立兩年來也逐漸闖出名號,背後推手就是中興大學教授董時叡,他教授農業推廣和行銷課程,十幾年來關心有機農業,不僅是學者,自己也是消費者,他組織有機小農成立市集,也讓學生有機會投入協助農民的行列,儘管沒有申請農委會補助,每星期六的固定市集已經成為台中市民假日的重要去處之一,市集標榜農友全都經過有機認證,還有韓國媒體前來採訪報導。

在台北,出身彰化二林農家的楊儒門相當瞭解當前農村困境,他和一群朋友跑到合樸農學市集等地「取經」,去年七月設立了「二四八農學市集」,目前除了星期五、六在忠孝東路四段的二四八巷弄外,內湖的HOLA賣場每周日也都有市集,還有農友遠從花東或屏東跑來擺攤;

他表示,台北都會區的消費力能幫小農找到出路,目前市集雖然損益平衡,但背後都有企業提供租地和水電,這條路仍是漫長,但卻是值得努力。

公民RSS-婦女、老農投入 帶動樂活觀光

農民市集在歐美行之有年,台灣的「新農民市集」概念,結合有機農業和樂活風潮,在世界各地逐步形成一股新的消費力量,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就算金融風暴導致經濟衰退,不少農民市集仍逆勢成長,英國整體銷售量在二○○八年還上揚一八.六%。

9801005-22gaop1100119-360.jpg

日本神奈川縣秦野市農協的農民市場,攤位還貼出農民生產故事與資料,拉近生產者和消費者距離。(農委會農田水利處副處長胡忠一提供)

日本JA向日葵綠色中心

日本面對加入WTO壓力,各地紛紛推動重視「地產地消」觀念的「農民市場」,根據二○○四年統計,常態性農民市場逼近三千個,全年營業額超過一千億日元,其中日本JA農協設立一千五百多個農民市場,由於鄉間主要年輕男性勞動力外流,經營主力多為弱勢婦女和高齡老農,也提供許多地區學童營養午餐。

愛知縣豐川市的「JA向日葵綠色中心」在八○年代中葉逐步崛起,當地婦女輪班推廣自家生產的農產品,從兩坪大的臨時小屋開始,迄今店舖已增加為五處,這群婦女創造營業額達到二十億日元,另外,群馬縣JA甘樂富岡的農民市場也在百貨公司開拓「店內蔬果專櫃」,供貨的農家以退休回農者、高齡者及兼業的家庭主婦為主。

美國曼哈頓聯合廣場綠色市集

美國「農民市集」主要設在大都市的車站或公園附近,從一九九四年到二○○六年,市集數量由一千七百多座成長到四千三百多座,其中紐約市環保局早在一九七六年推行「綠色市集計畫」,扶植地區小型農家,規模最大、最著名就是曼哈頓聯合廣場綠色市集。

市場上有許多農家有開放預訂,也吸引知名餐廳大廚親自採購,部分農家會將當天沒有賣完的農產品捐給慈善機構,成為紐約市遊民食物來源之一。

香港有機農墟

二○○五年四月成立的大埔農墟,是香港第一個以小農為主的市集,目前由菜聯社主導,此外,香港有機農業協會也在中環天星碼頭組織了「中環有機農墟」,結合觀光人潮,讓小農有機會直接銷售有機蔬菜給市民和觀光客,並推廣有機農業對環境保護及食物安全的好處;由於反應熱烈,除了中環假日農墟外,又開拓了周三農墟。

新聞辭典-農民市集

農民市集(FARMERS’ MARKET),另有翻譯為農民市場、農夫市場、農夫市集等,在一九七○年代中期之後,全球化農業貿易逐漸造成環境和社會負面衝擊,加上大型超市系統和跨國農企公司結合,占據農產品通路,引起各地關心農業與環境永續發展人士憂心在地農業文化流失,形成一波「新農民市集」運動。

新農民市集同時結合樂活風潮,不僅是農人聚集自家生產的農產品直接銷售,減少中間商剝削的產銷方式,同時也是社區運動和環保運動者提倡永續農業,支持有機小農,宣揚綠色消費觀念的的重要管道。

新農民市集運動以少量多樣的「小而美」市場型態,除了強調在地食材的消費觀念,減少食物里程,推動有機農業等友善環境等理念外,也重視食品安全、永續農業和保護生態環境等多元價值,希望能促進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對話與學習,建立信任關係,藉以發揮社區集體力量支持小農生存。

(全文原刊載於2009-10-03 第A6版─我的小革命系列,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