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為「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中,「農再條例大家談-《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座談會的記錄整理系列文章。
花蓮縣牛犁的社區行動經驗
主講人:楊鈞弼(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總幹事)
大家早,做一個分享好像比較沉重一點,讓大家比較累一點,那我輕鬆的來講。
我主要的議題是想談到一個《農村再生條例》,最近也在反省檢討,針對我們協會組織這十幾年的一個歷程,來跟大家分享共同探討,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在花蓮縣壽豐鄉,地方算滿大的,在台灣一個社區營造的社區來講算比較特殊,比較特殊的是他以前是日本移民村,所以他語言特殊的沿革,為什麼要稱為豐田,事實上豐田早期在移民上有幾個部落延續下來發展,所以日本戰敗以後,豐田村大概有六千人以客家人族群為主,設計在台九線,約三公里處就可以到我們社區。
日式老房舍,安靜的牛犁社區(圖說與圖片引用自文建會「台灣社區通」網站)
協會成立過程和目標
那我們協會的成立也滿特殊的,大概民國八十五年是一個民營式的組織,本來是打死不願成立協會的,以前我們的堅持就是永遠不成立協會,到民國九十年,在陳老師的鼓勵下,他們認為說不要再玩了,早期都在玩一些活動,對社區化不太好,要整理新的規劃,所以在九十年的時候,我們就正式成立一個協會,一直到民國九十六年,協會架構慢慢朝向社會企業組織發展,所以有改成社團法人,
那早期成立,我跟人談到社區營造,為什麼要成立?剛剛有人分享到,那我們農村社區共同議題能夠軟化,來教養,農力休耕啦,還有環境意識被破壞啦,所以對於這個部分來講,所以我們解剖他,家庭就是組織,什麼都可以談,就有些想像,就會產生,所以我們就很大膽的,慢慢定出一些規劃出來,
事實上早期我們在講那個概念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會笑我們,理想大,不可能實現的,講理想總是會有一個希望,試試看,所以我就一直堅持,所以我們定出工作目標,那為什麼講這個,因為我目前在花蓮地區有輔導團隊,在協助很多社區,很多社區在做活動的時候,他們也計劃是一個連續性是一個想法,那也用這種來跟大家分享,
所以我的三大目標就是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事實上我早期不是在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是創造在婦女就業機會,為什麼我講婦女,我不知道宜蘭是不是這樣子,在花蓮我們豐田,豐田客家村比較大的,有時候開玩笑講說豐田男生都沒用,因為客家人女孩子很能幹,又要持家又要賺錢,因為在鄉下地方他們沒有堅固的家庭生計,又要教育小孩子,
所以我們很希望這些婦女能夠成為我們社區的一個主要的主幹,來推動社區營造,所以希望給他們一個安定的生活,條件就是給他們一個就業機會,男性加入,就對男性不尊重,所以才創造在地就業機會,長期的建構老人福利機構,
所以我們縣長一直對我們協會很感冒,因為我們在花蓮地區拿過很多獎,可是看起來應該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沒有辦法去支持他,或是幫他造勢,就是有一年,我們鄉長要轉戰縣議員,就邀請我們明天給他捧場一下,我們就馬上積極了,你應該很清楚這個立場,所以這是我想這個是機會可以給大家參考的,不見得我們講就是對的,
那有個好處就是說你不用有太多的包袱,我們辦這個活動是不接受贊助的喔,什麼提供獎品都不用,我們協會有很多不同信仰,有基督教、佛教等,這很多,這裡面討論議題會有很多起很多的摩擦,所以協會裡不能談宗教的議題,幹部不能自信,像宜蘭我擔任總幹事不能自裡協會,其他人也不行,這是我們建立的條文,
早期在發展協會組織,地區上我們是商人村,在商人村的組織很多,我們這些協會組織可能要花點時間,但是這是基本的,所以早期我們要合作的對象滿多的,在社區工作策略上面做點參考一下,我講的有點枯燥,我也喜歡弄那個,你看《農村再生條例》讓很多社區,想要一步登天,我們建議社造是要有一點過程的,
社造需要過程
就像前幾個月老師也討論社區面臨的議題,讓我們組織協會怎麼去發展,去探討,所以我們一個概念,就是在正式成立協會以後,就以環境教育概念作為我們社區整體營造,我剛講的是生態社區,為什麼?生態社區我們找不到,剛剛講環境教育,比較不能亂講,所以我們是教育議題,環境教育的議題,九十年代政府輔導的時候有些老師或是我們政府官員,像宜蘭,像珍珠一講就講種稻草,這是一個文化代表性,問題你要找東西來代表,我們要找什麼?找日本漁民村,或找其他很有名的嗎?
我們現在的社區意象,社區中70%的小朋友都認為豐田代表的是風車,那就很奇怪每個代表性都不同,那到底要拿什麼代表豐田?所以我們以後豐田就是以環境教育建構的學習中心,我有我的理想,還有發展目標,那家裡面要賣什麼?一個社區的永續經營講到很俗氣就不要賺錢了,我們賣教育嘛,教育是最好賺的,教育不用花什麼太大的成本,賣嘴巴就可以了,大概是這樣的概念,所以這個參考一下,
當然我們協會在成立以後,我們面臨幾個議題,是每個協會組織都一樣的,我特別講到共同議題就是說,每個協會都要有一個過程,歷經的過程來講的話,你的協會不會見錢眼開,我們還好是民間社團,有些協會組織是兩年一期,有些是四年,每次講到錢讓整個系統都瓦解掉,這是很可惜的。
太緊張的社區營造沒有幸福感
當然也會產生一個衝突,因為社區一直忙,我們要創造幸福感,社區的一種魔力,社區好不好就是在於幸福感,那是很重要的,早期活幹也有說「這種社區營造是很快樂的事,每天都在玩」,沒辦法呀,大家做遊戲呀,很快樂,當政治力量進入以後你要執行計劃,計劃就是壓力、責任、使命,那就不是快樂的事情,但慢慢的快樂,快樂的事情越來越多了,然後我們就會產生:「寧願享受家庭生活」,禮拜六、禮拜天都沒有辦法休息,但是在一般上班族來講,禮拜六禮拜天它最大的期望就是去休閒,
去年有一年我的心裡受到一個很大的創傷,因為每次我都安排工作,我的夥伴都在上班,先告訴他們禮拜六禮拜天有人要參訪還是什麼事都先安排好,只是過了幾個月以後,我們夥伴就開始告訴我「假日家裡有事、不要排工作給我」這種事情越來越多,到暑假更慘,暑假很忙,有一天就有四個家庭給我請假,說「暑假千萬不要給我排工作,我們難得請假要出國旅遊」,這種本來就不能勉強,可是你要知道這四個家庭如果他們每一個去別的地方玩就算了,你看心裡會不會受到很大的創傷,
所以我心裡自我療傷很久一段時間,後來找到答案了,這個社區營造其實我有更大的鼓勵,是自願的事情,是選擇,所以你自己選擇要怎麼做來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樣,而是你放得下放不下的問題而已,所以我也講過,還有人就抱怨「沒有辦法休假了」。
一個社區營造要不斷的成長,你要寫很多很多像我剛講的社區營造工作,從最基層的挖水溝到創意文化、要當導遊解說、要去照顧老人,所以我們現在四、五十歲的媽媽,我們現在五位,要到東華大學去學社福、社工學程,所以這麼多東西是學不完的,
我剛講最重要個人正職工作受到影響,我們也很好心,你請假我們就給你錢嘛,請假我給他四百元解說,你不要給我開玩笑,我一天一千多元的薪水,我請假靠一千多給你四百元,幫你做解說,這個是很不划算,講實在話就是說,大家對社區的一個共同理想,所以大家不太計較,最重要的是社區營造,我們已經沒有幸福感了。
嘈雜之中我們要整合意見
社區營造,最主要的是說,嘈雜之中我們要整合意見,重新檢視一下,你有你的理想,哪一點做錯了?好像沒有做錯,而且一步一步達到我們的目標啦,因為都建構起來了,都沒有錯呀,為什麼?因為有些熱心人工作就比較多,有些不熱心的就躲遠一點,盡量別找我,表示那個工作分配不均,
再來最重要的是說,培養二線志工,什麼叫做二線志工?因為我們以前辦活動都有分嘛,主要幹部當然是主要策劃,二線就是說你到現場去做櫃檯簽名的、發那個紀念品的,或是幫忙掃地的、搬桌子的,你要培養這些人,來擔任我們前一線的工作,這是我們討論出來的,
再來就是政府給了那麼多補助,多申請一點,但是這牽扯到我們能力的問題,要提昇能力寫計劃,但是要怎麼運用經費,所以在花蓮說我們很會利用政府的經費,一魚三吃,怎麼去運用這些經費,來做這些計劃,甚至用多餘經費,後面介紹我們現在專職人員的問題,後面在來講好了。
所以沒有什麼大問題,越來越多忙的時候就是沒專職作業人員,不能老是志工在做呀,你一定要有專職人員來負責這個工作嘛,我們怎樣培育我們社區在地一種幸福感,當然這要從我們專職人員,逐步來建構,這是一個系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專案計劃和執行能力,要去探討。
民國九十四年那個行政院推出六星計劃以來,以前我們從八十九年到九十四年之間,每次被人家罵,說我們不是在搞社區營造,是在搞社會福利、社會照顧,什麼都管,雜七雜八事情一大堆,老師說要找出一個主題來,這樣你會累垮,這樣你們沒有主題性發展,沒有特色,變成社區沒有特色。
那這些我們也聽不下去,因為你生活在一個社區裡面,門一打開面對你的居民,居民要什麼,你能做的你難道不做嗎?這是一個道理,一個責任,我現在講的你要選擇,你要負這個責任,所以很簡單,因為九十四年政府推出那個六星計劃,說「你們最新工作寫一寫」我們就填表,每一項都寫一寫,他說牛犁你們很厲害,政府還沒發現,你們已經都做完了,
所以文建會給我們一個機會,剛好我們可以把系統建立,我們把六星計劃來整合,來提昇,也可以用六星計劃來檢視我們社區,這幾個大家參考一下,這幾年我們發展的,有空到我們協會來看,你就會覺得協會是很可怕的單位,今天本來我一個夥伴要帶來,後來沒有來,他本來是東華大學的學生,他有報名,結果今天沒有來,他之前到協會來實習,每個到牛犁去實習就覺得我們生活是過的很可怕的,不是你能想像的;
22個專職人力的協會運作
為什麼我這樣講,因為社區讓你走到一個到越深入越投入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責任感越重,你要服務的東西很多,一直到我們民國九十六年那一年得到總統文化獎的時候,我們是很高興的,可是重新檢視檢討,我們做的真的有那麼好嗎?我們做的是每個經營需要,這種壓力是會讓人產生一種惶恐,你會要求自己做的更好。
所以我們之前申請了很多專案計畫,也編了很多手冊,也得過很多獎,我為什麼這樣講,就是說這是代表一個協會組織,一個社區,你要經過不斷的被人家檢視,眾多的被人家評鑑,每一年都來評鑑,那有些人會很反彈,就是說我認為你一個協會組織,社造組織,你再接受政府補助,政府就是有立場來檢視你,你要大方很大方的讓人檢視,因為政府的錢是老百姓的錢,那代表老百姓來看我們到底做了什麼,
所以我們現在的組織架構就比較特殊,在協會裡我們有二十二個專職人員,這不是會員,專職人員絕對不是會員,今天不是談這個,我們組織也滿奇怪,編組比較封閉,因為前兩年宜蘭社區大學到我們協會問個問題,到我們協會去參訪之後,那是我的解釋,我們協會的編組運作情形,但是我要強調的是說專職人員的運作,比如說在國內來講的話,我們可能是全台灣最多專職人員的,
不是我們做最好的,而是我們都會運用經費,我們會開發產業,所以他問我產業怎麼開發,我說你先去了解我們社區再來跟我討論產業,一般人想到就是觀光休閒區,想到我們要發展觀光休閒、發展什麼的,都對的,但是我們都忽略掉在地的優勢,都沒有認真去思考,你能夠用你設計資源發展到什麼程度,
支持而非補助的經費模式
那我們從農業社區發展一個省思,從一個過程來看,我們要經過一個過程,一個循環,那你會跟著成長,組織也會跟著進錢,因為你的組織進錢的話,你才有辦法持續的幫你的社區運作,一些事務的推行,而且你也知道有所有為,就像《農村再生條例》一樣,大家討論的,大家拿那個錢呢,不拿白不拿,還是怎麼樣,大家就會很清楚了,就很了解,而且很清楚你的能力到什麼程度,
那我們也談到培根計畫也講到,我們這個都強調由下而上,最基本由下而上,事實上我們等一下後面看就知道,我們一般講的到了這幾年在討論社區營造計畫是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呢?當然由上而下就比較快,從金字塔型來看的話,他就由上而下的面向很廣,那你要由下而上越來越小,越來越緊迫,資源是在政府手上,在學者專家的一個意見,所以我們要取得一個平衡法則出來,
那我就講,政府給予我們補助,我不喜歡聽補助這種話,補助是指那種新進的社區,新成長的,因為現在很多計畫叫「支持性計畫」,是看社區的能力,是來支持我來行動政府做事的,用這種感覺來看,所以不好意思,這是我們一般制定的一個過程,那如果一個政策不當的話,大家可以看到,就會造成一個私心的社區營造,這時候他的本質就會變質,然後我們應變能力變弱,社區應變能力變弱,那社會價值觀慢慢沒有,大家就不用努力了,大家就瓦解了,然後付錢的話也不用付錢,政府的權力越來越大,我們的能力越來越弱,
這是一個看法,所以我還是希望大家對於我們社區營造有個概念,所以計畫我這樣講,佔用大家一點時間, 我用走過激情與感動歲月邁向五十一歲,我盡量用計畫來勸導、鼓勵我們社造的夥伴,所以社區營造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沒有錢,他還是會產生很多感動的故事,可是很多人一直停留在那個感動故事裡面,沒有辦法前進,就是講,一直很會講一直講「我很辛苦、我很可憐、我身體怎麼樣..」可是真的要做的時候,剛剛前面的大姐講到,真正要去做的很少,在社區營造會去務實的人很少,大家去思考這個,最後謝謝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