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 小地方新聞網

「小鳥不要來」的創意密碼

原社是位於台東市,隸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委員會,並專注於原住民議題的非營利機構,下設社會福利及文化產業等2個部門-期盼經由後者鼓勵原住民朋友,將原本擅長之各項傳統技藝…

近來文化創意產業似乎成為台灣產業界的當紅炸子雞,許多人期許它能成為台灣的下一波藍海產業-我們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類型多樣而複雜,然而,不變的原則應是如何運用文化(甚至擴及自然面向)之獨特資源,結合創意的視野與想像,透過創新技術進行再創造,最終建構新型態之產業形式及內容。

過往已有諸多團體及個人進行努力與嘗試,部分停留於構想階段,部分則是曇花一現,可是,也有不少案例克服挑戰與考驗,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社區及地方產業案例之一,就是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簡稱「原社」)所研發之「小鳥不要來」系列產品。

第一次接觸這個案例,是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現更名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於華山文化園區(現更名為「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舉辦之「台灣2005生活工藝運動大展」。

置身在建於1933年之再製酒作業場中,看到來自全台各地之「社區工藝」成果展現,其中,原社以琉璃珠為主題的攤位展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特別是「小鳥不要來」-這個讓人具備詼諧感又讓人滿腹疑問的標題,結合蘊含人文性的視覺展示,吸引許多觀眾睜大眼睛看,甚至張大嘴巴問東問西起來。

990407xiaomiaobu-400.jpg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現況圖,本文所述之社區工藝展覽位於「中5A館」[1]

圖2
再製酒作業場整修前情形(拍攝時間:2002年9月28日)

圖3 圖4
原社於社區工藝展覽之攤位展示(拍攝於展覽會場,時間:2005年12月27日)

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作者與當時負責照顧攤位,也是原社之社區產業的重要推手-林秀慧小姐攀談起來。

交談後得知,原社是位於台東市,隸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委員會,並專注於原住民議題的非營利機構,下設社會福利及文化產業等2個部門-期盼經由後者鼓勵原住民朋友,將原本擅長之各項傳統技藝,透過適當的轉化及調整,提供地方產業發展與在地就業機會的嶄新可能。

與多數社區產業不同的是,原社並不侷限於單一族群或部落,只要是對產業議題有興趣的原住民朋友,都可以參加相關培訓課程,有關產業研發機制,則跳脫委託專業機構或專業者規劃、設計,原住民朋友僅負責生產、製作的分工模式,改由參加課程之原住民朋友共同發想、討論、規劃之參與式執行模式。

以「小鳥不要來」為例,這幾個字是在某一次的集體討論過程中,由一位部落婦女衝口而出-主因為許多原住民部落是以小米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當小米結穗後,銜接收成之際,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希望小鳥不要來吃小米,若有小鳥來,就要把小鳥趕走;趕小鳥的方式,主要是在竹竿末端,綁上鐵罐或鋁罐,罐內放入小石頭,搖晃竹竿發出聲響,以趕走前來偷吃的小鳥。

因為許多參與課程的部落朋友,都有類似的經驗,「小鳥不要來」這幾個字也的確是許多人的心聲與期盼,是故,這個標題提出後,立刻引起參加者的共鳴及討論。

當然,標題並不是產品,一旦決定主題後,就要開始思考,如何將諸此生活經驗轉化為實體的文化創意產品?

原社原本即已選定具備高度原住民特色之琉璃珠,作為主要的產業載體與媒介,首先即嘗試以琉璃珠模擬上述之鐵罐或鋁罐-因為每顆顏色及圖紋不同的琉璃珠,皆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意涵,為彰顯「小鳥不要來」背後所期盼之豐饒與富足,因此,特別挑選名為「綠蟲」的琉璃珠,以強化此一系列產品之主題及內涵。

發想至此,已有故事,也提出了表現的形式及手法,再結合一些實用性的功能,似乎就可發展為完整的產品,並開始生產製造。但是,這群參與原社課程的原住民朋友,並未就此打住,反而希望再增加更多不同的元素,以突顯及豐富這個具有話題性與文化性的故事及主題。

首先,為了讓趕鳥工具,與另一個故事主題-小米連結在一起,運用熟悉的琉璃珠,以擬真的手法,做出小米成熟後,綑綁成串以利乾燥的意象,並將其與上述的「綠蟲」琉璃珠,串接在一起;其次,除了視覺之外,也希望能在聽覺上,展現原本作為趕鳥工具的「功能」,故於「綠蟲」琉璃珠上方,結上一個叮噹作響的銅鈴。

此外,當產品內容逐漸完整,參與課程的朋友們,則轉由功能面進行思考,並將產品定位為旅行中的紀念品或伴手禮-旅行中的人,最重視及重要的,就是「健康」與「平安」,因此,結合「護身符」的意象及功能,並運用原住民擅長的編織技法製作「香包」,裡頭放入卑南族拉卡烙民俗藥草,並以繩結將上述幾個元素,串聯在一起,最後依據不同性質的實用功能(例如:項鍊、手機吊飾、背包掛飾等),進行變化與調整後,即建構及完成後續廣受消費者接受與歡迎的「小鳥不要來」系列產品。

圖5

圖6
每顆琉璃珠的都有不同名稱及內涵,「小鳥不要來」挑選「綠蟲」琉璃珠作為主要的產品元素(拍攝於上述展覽會場,時間:2005年12月27日)

作者嘗試針對「小鳥不要來」系列產品之幾個成功原因進行歸納,並概述如下:

(一)來自不同部落之原住民朋友,經由課程學習與集體發想歷程,進行產品主題、內容、定位之規劃與設計,並結合擅長之工藝技術,讓產品本身不只有濃濃的原住民色彩,更能對傳統或既有的部落生活進行闡述與再現,甚至讓人想更進一步學習與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元素及內涵。

(二)有別於多數琉璃珠產品僅止於傳統文物之仿製與再製,以說故事的角度切入,運用具有話題性的標題,結合現代性的設計手法,讓傳統性的工藝技術,以及即將或已經邊緣化的部落生活,有機會被重新關注,並展現新的特色及魅力。

(三)經由生活化與多元性的產品定位,讓「紀念品」與「伴手禮」能與不同族群(消費者)之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進而產生更多的互動、交流與激盪。

(四)積極參加各種大小、規模、性質各異的展覽活動,透過情境性的展示手法,讓產品背後的故事及內涵,能被有效突顯及展現,並突破商品市場交易之「物化」模式,進而轉變為可以傳遞,甚至代言原住民部落文化的平台與媒介。

(五)運用深入淺出的解說手法,讓產品的創新意涵與文化價值,能被消費者所認識與理解,進而產生支持、認同,甚至演變為持續投入、參與的動力及誘因。

(六)相較於目前許多創意產品運用大量無用而花俏的包裝手法,實用與儉樸的風格,加上簡單文字說明產品內容之設計定位,也是系列產品廣為接受及歡迎的原因之一。

圖7 圖8
原社的每位工作人員都是社區產業的絕佳解說員及代言人(拍攝於台東航空站之戶外展覽會場,時間:2008年5月17日)

歷經上述教育學習與集體研發過程,原社除交出「小鳥不要來」等深獲消費者及市場好評的產品外,也同步發掘及培養了許多具有創造天份的原住民工藝家,這些工藝家,除卻是原社經營文化創意產業的好夥伴,也逐步將這樣的學習經驗及合作模式,帶到更多的部落及社區,讓許多潛在性的原住民創意工作者,有機會於在地知識及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蹦發出既細膩又豐富的產業活力及文化能量。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1] 圖片引用自「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官網:http://web.huashan1914.com/place/place2.php?cate=place。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