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疼惜台灣ê媳婦

因為不懂中文,身邊又缺乏越南(母國)文字的資料,他們無法吸收新的知識,許多認知與觀念,仍停留在十幾年前嫁過來的那個時候。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笨或水準不如我們台灣人,而是環境造成的無奈。有次去圖書館…

2009年5月19日,星期一,照往例,跟社區多元就業方案的工作同仁一起開每週的工作會議。之前連續幾週,我們進行了一個小活動,以匿名的方式,請全部的人針對其中一位,寫下他的優點及可以再更好的地方,寫好後紙條丟在盒子內,然後請當事人『開獎』,並分享他自己對別人觀感的想法,每個人輪流當主角,包括我在內。

今天,我們要玩點不一樣的東西,我把薩提爾(Virginia Satir)提出的人際溝通模式:討好型、責備型、電腦型、打岔型及一致型,向大家做了簡單的說明,並一同做了練習,然後,大家圍成一個圓圈,請他們二人一組,站在圓圈中央,自行即興地模擬劇情,運用這五種溝通模式。

980723-yuguop1040689-360.jpg
圖中這兩位,左邊那位採取的是指責型,右邊這位則是電腦型,跟人溝通時強調冷靜、穩定,硬梆梆,缺乏感情。

這是個很有趣的觀察,因為即使只是『表演』,每個人慣常的溝通方式還是會自然地流露出來,尤其是阿惠(化名),無論對方採用哪一種溝通方式,不管任何動作,她的反應就是馬上跪下來乞求對方的討好型,很清楚地讓我們看見,這就是她平時與人相處的溝通方式。

P1040686
討好型的姿態(右)總是試著逢迎對方,一味地取悅別人或向人道歉,沒有『自己』的空間。

為什麼要這樣呢?她說因為聽不懂對方講的話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聽不懂?因為她是我們所謂的新移民女性。

阿惠生於1966年,29歲那年,從出生地越南胡志名市嫁到台灣宜蘭蘇澳的嶺腳,當年46歲的先生是失去戰場的討海人,轉行從事勞動業,工作不甚穩定。婚後隔年生下獨子,阿惠打零工、車衣服,在早餐店工作,去美容院幫人彩繪指甲,擔任食品包裝人員等,2008年到社區擔任多元就業方案的上工人員。

曾經聽一位學校在頭城沿海的小學老師講過,他們雖然屬偏鄉小校,但是比較不擔心因招生數不足被廢校,因為外籍配偶的『生產力』比較高。和宜蘭沿海漁村相較,港邊社區裡的外籍配偶並不算多,或許因為我們已是『不是漁村的漁村』吧。

雖說日久他鄉是故鄉,新移民女性的辛苦總是不足為外人道。曾經有位也是越南籍的社區媽媽,滿是焦慮地向我表示她不懂中文,以後孩子上學她都不會教,怎麼辦?鼓勵她去學中文,但婆婆認為她就是該工作賺錢、帶小孩、做家事,不太願意讓她出去上課。阿惠的婆婆已經去世,但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有同樣的問題,所以,她的小孩放學後便去安親班,她說:『我又不會教,就讓他去安親班!』

因為不懂中文,身邊又缺乏越南(母國)文字的資料,他們無法吸收新的知識,許多認知與觀念,仍停留在十幾年前嫁過來的那個時候。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笨或水準不如我們台灣人,而是環境造成的無奈。

有次去圖書館,意外發現一本由各國新移民女性用母國文字寫的書,有中文對照,便借回來給阿惠看,她好高興,拿在手上翻了一下,跟我說她看得懂,還書時,一直要告訴我裡面寫的故事是什麼。

因為語言文字的溝通障礙,心地善良的阿惠選擇一味地附和討好,但是跪久了、脖子仰望久了也是會痠的。有次晚上她來找我,看她表情怪怪的,開口說沒幾句,忍不住便哭了出來,原來是因為工作上的人際關係和先生有了爭執,夫妻吵架;在情緒激動的時候,阿惠也曾哭訴,為什麼台灣人都要欺負她?看不起她!

又過了一週,我們又再玩薩提爾的人際溝通劇。當我看到阿惠又擺出討好型的姿態時,心裡,真的有那麼一點不捨。真心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學習,學習接受新移民女性也跟我們一樣對生命懷抱著期待與願望,需要大家的尊重。

參考文獻:《家庭如何塑造人》,維琴尼亞. 薩堤爾(Virginia Satir),張老師文化出版社,2001/7 初版26刷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