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煉油、石化是高耗能、高CO2排放的產業;但,當我們把八輕的CO2排放量與GDP貢獻量相除,卻得到一個令人訝異的結果:23.719噸/百萬元,只是七輕的六分之一?
編按:本文為作者「八輕用水」系列文章。閱讀 (1)「八輕用水知多少?」、(2) 八輕之水那裡來?請點選這裡。
──────────────────────────────────────────────────────
國光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及2010年4月13日提交的「專案小組初審會簡報(議題A組)」幾個與CO2排放量及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有關的數字,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是CO2排放量,依據簡報及其對環保團體的回應資料,八輕的CO2排放量原為23,676,946噸,經減量後減為11,870,305噸,減量效益達50%,已經超越須減量45%的要求(簡報第17頁)。看來,是應該給予鼓掌。那麼會節能減碳,值得推薦去擔任經濟部長。
相對地,是GDP貢獻量(附加價值)。簡報資料顯示,2025年全期營運後,其附加價值效果可達5,004億2,600萬元,相當於2009年國內生產毛額的4.0%(簡報第65頁)。看來,也是貢獻良多,應該給予鼓掌。那麼會賺錢,值得推薦去擔任財政部長。
在行政院主計處編製的《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或經濟部能源局所出版的《我國燃料燃燒CO2排放統計與分析》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數字:「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intensity of CO2 emission)」,從它的定義(CO2排放量/每單位GDP-每單位GDP 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得知,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越低,表示能源在環境保護的效率提升,對永續發展具有正向意義。
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煉油、石化是高耗能、高CO2排放的產業;但,當我們把八輕的CO2排放量與GDP貢獻量相除,卻得到一個令人訝異的結果:23.719噸/百萬元,接近臺灣近20年來的平均值(22.9噸/百萬元),更只是計畫開發但已劃下休止符的七輕(157.89噸/百萬元)的六分之一。
拿這些數據去請教專家,專家說……與七輕的計算方式不一樣。
是不是分母(GDP貢獻量)過度誇張?分子(CO2排放量)過度縮小?或者八輕真的不是高耗能、高CO2排放產業?都已經超越我的能力範圍,我只想問:誰能說清楚?

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比較圖
臺灣1990~2008年CO2排放資料表
年份 |
CO2排放量(千噸) |
GDP(百萬元) |
人口數(千人) |
CO2排放密集度(噸/百萬元) |
人均排放量(噸/人) |
1990年 |
122,049 |
5,316,579 |
20,401 |
23.0 |
6.0 |
1991年 |
132,064 |
5,735,769 |
20,606 |
23.0 |
6.4 |
1992年 |
142,415 |
6,169,225 |
20,803 |
23.1 |
6.8 |
1993年 |
154,622 |
6,584,559 |
20,995 |
23.5 |
7.4 |
1994年 |
162,716 |
7,084,404 |
21,178 |
23.0 |
7.7 |
1995年 |
170,314 |
7,536,283 |
21,357 |
22.6 |
8.0 |
1996年 |
179,067 |
7,953,510 |
21,525 |
22.5 |
8.3 |
1997年 |
191,266 |
8,389,017 |
21,743 |
22.8 |
8.8 |
1998年 |
201,396 |
8,679,815 |
21,929 |
23.2 |
9.2 |
1999年 |
209,052 |
9,198,098 |
22,092 |
22.7 |
9.5 |
2000年 |
223,420 |
9,731,208 |
22,277 |
23.0 |
10.0 |
2001年 |
229,535 |
9,570,584 |
22,406 |
24.0 |
10.2 |
2002年 |
239,102 |
10,074,337 |
22,521 |
23.7 |
10.6 |
2003年 |
248,675 |
10,443,993 |
22,605 |
23.8 |
11.0 |
2004年 |
261,100 |
11,090,474 |
22,689 |
23.5 |
11.5 |
2005年 |
269,376 |
11,612,093 |
22,770 |
23.2 |
11.8 |
2006年 |
277,781 |
12,243,471 |
22,877 |
22.7 |
12.1 |
2007年 |
281,067 |
12,975,985 |
22,958 |
21.7 |
12.2 |
2008年 |
268,538 |
13,070,904 |
23,037 |
20.5 |
11.7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
(作者為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當年積極參與並「成功」反對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七輕、大煉鋼廠),為反濱南運動著有《黑面琵鷺的鄉愁》、《黑面琵鷺的鄉愁(續篇)》、《黑面琵鷺來過冬》(童書繪本),相關資料皆保存http://www.taiwan921.lib.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