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早上,阿良剛睡醒,躺在床上,眼睛還矇矇地,開口就說:『咱返去嶺腳,這無好玩~』因為女兒學校放春假(註),我帶著姊弟倆回潮州娘家住幾天,家裡在做便當生意,房子是一般的街屋形式,一樓做店面,上面是住家,而且緊鄰市場,門前交通繁忙,頂多只能在騎樓活動,對在港邊社區出生長大的阿良來說,這裡確實是不怎麼好玩。
我其實也不是在這裡長大的。因為老家被劃為公共設施保留地,遭到政府徵收、拆除,去年才剛搬到新址,因為一年才回來三、四次,左右鄰居我完全不認識,附近有什麼小空間也不清楚,基本上,我對這個新家也沒什麼感情——除了住在屋子裡的人。
我是在潮州火車站混大的,因為阿公留下的土地就在火車站前,印象中,好像是我讀幼稚園時搬回到這裡住,阿嬤、大伯父和姑姑就是鄰居,大約住方圓一百公尺內的同齡小孩,都是我的玩伴。潮州不是大都市,但也已經不是鄉下,尤其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前。
童年記憶中的鄉下,是二姆(二伯母)的娘家,房子在田中央,門前有條大水溝,可以下去摸蜊仔(lâ-á,河蜆);還有住在泗林的大姨仔,他們家有養牛,表哥帶我坐過牛車;我對鄉下人家的理解就是工作很多,什麼都自己來,種稻、種菜和水果,還有養雞養豬等等,我最怕經過豬椆(ti-tiâu,豬舍),因為一聞到那味道我就會吐,跟在醫院聞到藥味的反應一樣。
大學畢業在台北上班一年後,因為工作搬來宜蘭,租屋的地方不是宜蘭市就是羅東鎮,都是公寓大樓,住了幾年,因為喜歡養狗又常帶流浪狗回家,決定要住到『對狗友善一點』的地方。男朋友陪我找房子,在台北土生土長的他開了個條件說:『五百公尺內沒有7-11的地方不能住!』還真的耶~我們在三星大隱村住處附近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後來開了家7-11,取代了原有的雜貨店。
結婚之初,外子inho(嗯,不是之前那位男友,這過程就省略不說了……)因為工作就住在台北,我認為自己的生活就是在宜蘭,不願離開,他則要我賣掉三星的房子,搬到嶺腳他二哥家住,也被我『斷然』拒絕,一方面對別人的家庭和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是種干擾,二來,這種鄉下地方的人際關係讓我覺得有種壓力,我才不要呢!
終竟,四年半前,我們還是搬回到嶺腳,也就是港邊社區範圍內的主要聚落,不過,我們有了自己的房子,老二阿良就在自己家裡出生。
在都市長大的我,開始成為一位真正的鄉下媽媽。
(上左)阿良出生第四天,跟爸爸和姊姊合照(上右)姊姊子凡在施工中的新家門口
現時,台灣鄉下媽媽的生活是什麼樣呢?想從我的例子觀察出某些普遍的通則,肯定是不準的啦!只因小地方的主編小非說我是個特別的媽媽,要我寫文章跟大家分享,到底有多特別,我自己也不太清楚呢。總之,這篇文章開了個頭,也要把責任交代清楚:這是主編的邀稿,不是我把小地方寫『小』了哦!
註:我女兒就讀慈心華德福小學,他們一年有春夏秋冬四次的假期,但上課總時數與一般體制內小學相同。
相關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