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工業區 – 小地方新聞網

告別中興新村─歷史反省的消失

政府政策真的像牆頭草,風吹四處倒,永遠不懂不分顏色的接力永續。中興新村再度淪陷,只是這個瘋狂興建工業區的政府,繼北中南科,外加重工、環污、傳播等等名目之後,再一個工業區計畫。可惜是中興新村的消失…

究竟一個國家,施政的方向,是否隨著政黨輪替、官員喜好,變得朝令夕改,甚至沒有方向。

那麼又得再度告別,曾是典範的中興新村。

五月梅雨,天氣陰晴不定,更紊亂的是政府政策,桌邊還放著沒有閱讀完的文件,有關中興新村申請世界遺產的計劃,但是信箱中卻傳來最新的告急信件,中興新村將規劃為「高等研究園區」的工業區,並且在五月底報請行政院核定,六月完成初部規劃,十一月專責管理單位進駐,展開土地清理作業。

還沒讀完的文化夢想,在花費研究費寫計畫、作報告後,八字還沒一撇,如今又要重頭再玩。

980527-c3bfbdbd8b_o-36p.jpg

政府政策真的像牆頭草,風吹四處倒,永遠不懂不分顏色的接力永續。

中興新村再度淪陷,只是這個瘋狂興建工業區的政府,繼北中南科,外加重工、環污、傳播等等名目之後,再一個工業區計畫。

可惜是中興新村的消失,不只是一堆老建築,更是一個歷史反省典範的消失。

一切從中興新村興建原初說起。

3566689861_869d5b39cf_o

在那個荒腔走板的年代中,當1955年中國完成飛彈,建制二砲部隊之後,怕死的政府為了保護省府官員,決定將省府行政機構從台北下鄉疏散。現今草屯的中興新村以及霧峰的光復新村,成為二個被選擇的地區,由於中興新村有虎山為屏,看起來比較能躲飛彈,於是省府決定遷建中興新村。

1955 年建造中興新村,在那個時代,簡直是一個巨大的造鎮工作,它和簡易的眷村不同,新的省府中樞,會有很多行政機構、民生設施、育樂空間,以及不少官員進駐,甚至一旦台北行政中樞遭到攻擊,中興新村都可能變成臨時首都。

於是,中興新村的建造馬虎不得,在當時留英的建設廳副廳長劉永懋(劉可強教授的父親)的主持規劃,以及成大教授吳梅興的參與設計,中興新村採用英國興起的新市鎮觀念,規劃打造一座健康的花園城市。

英國自20世紀初的工業發展下,都市高度擁擠,一股回歸自然田園的建築思維,始終成為城市居民的想望,也主導百年來英國鄉村風格建築的流派發展。1946年英國制定新市鎮法,確立花園城市的建築思維,成為當時區域規劃的主流。

3567491568_35386bb5b4_o

中興新村取用這樣的概念,興建新的市鎮,其實在1955年這樣的花園城市概念,不只規劃在中興新村,還有一個公務員甚多的永和市,只是到現今,擁擠的永和市,原始規劃早已破滅,沒人記得原初的構想,只剩中興新村孤獨的存在。

建造花園城市,有著二項要素,一是自然,二是健康。在當時中興新村以家有小院,區有公園的方式,廣設綠地、種植樹木,並且以環形圍繞公園的空間規劃,分區建起集合住宅,標榜家家屋前屋後都有樹,建立一個綠意十足的花園城市。

另外,在健康理念上,結合當時興起的污水下水道系統,完整建構起中興新村的獨立供水系統、污水處理廠,以及下水道排水系統,確保純淨的水質,有益住戶的健康。

姑且不論這些設計,是為了那些位高權重的省府官員,在半世紀前引入這樣的理念,無異是一個自然思維的典範。這樣的自然城市思維,其實就是現今都市改革所追求的目標,但是中興新村的理念,鮮少被探討,甚至無情被遺忘。

3566678847_f1ec11b5fe_o

幾十年的變遷,在官方年久失修以及民間各自增建後,中興新村漸漸失去原貌,但是它的基本架構依然存在,也有許多民間推動者,希望中興新村能夠重生。從早期的平價國民住宅,到符合時尚的養生村,再到NGO進駐的空間再利用,甚至規劃文創園區,當然更包括許多建商覬覦的豪宅特區,中興新村有著很多想像的未來。

馬英九競選總統時,愛台12建設中,計畫將中興新村更新為「文化創意及高等研究中心園區」,中興新村從此有著不同命運。沒人曉得,為何空間再利用文創園區,怎生轉為先拆除再興建的工業園區,突來的轉變,打破數十年來中興新村適合人居的想像,變成再一個破壞原有生態的工業區。

園區的興建,將由國科會主導,比照科學園區的設計規劃完成,預估投入200億元,引進200家廠商。到時中興新村不會再有原來的區域結構,舊有居民將會被迫遷出,新的大樓也會取代低矮洋房,中興新村走入歷史盡頭。

中興新村申請世界遺產的計劃,此時再讀覺得荒謬,荒謬的不是一個區域的歷史浮沈,而是一個政府的施政可以年年不同。

台灣已有太多閒置的工業區,適宜居住的中興新村變工業區,然後再去破壞自然田野興建住宅區,這種錯位混亂的思考,成為主導台灣發展的問題根源。

多說何益!中興新村不是個案,太多的工業區開發,休閒地BOT像蠕蟲般在台灣四處蔓延。

3566688623_8661f2bd72_o

面對修澤蘭女士的建築,美好歷史在荒謬政策裡嘆息!

就說再見吧!曾經帶有美好思維的中興新村,半世紀前的自然初念,至今終成幻影。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不被看見的悲傷─農地污染

無聲的農地因農再條例引發社會關注。然而,台灣農地問題何止從農再條例才開始?看不見的農地底層,包括灌溉水、底泥、土壤一連串的汙染,導致農作物汙染事件不斷上演,即使有時浮出台面,汙染事件也在新聞過後逐漸被遺忘。

無聲的農地因農再條例引發社會關注。然而,台灣農地問題何止從農再條例才開始?看不見的農地底層,包括灌溉水、底泥、土壤一連串的汙染,導致台灣農作物汙染事件不斷上演,即使有時浮出台面,汙染事件也在新聞過後逐漸被遺忘。

如今,看不見的農地底層汙染正在擴散,這是在農再爭議之外,農地不被看見的悲傷。

工業區土壤管制標準還要放寬?

土壤及地下水管制法(土汙法)實施已7年多,環保署最近打算大修 ,引進「風險管理」、「分級、分區」管制概念。然而土壤管制標準更動滋事體大,最近環保署密集廣徵各界意見。
980514-earth-1-300.jpg
今(11)日與工業界座談,一如預期,工業界一面倒要求「工業區」應自成一類單獨管制,而且相較於農地、一般地區的管制標準,還應大幅放寬。

然而,對照上一次與農業部門座談時,農業部門認為工業管制一放寬,首先遭殃的就是農田,堅決反對全面放寬工業區管制標準,還指環保署修法「沒有往前進,反而往後退。」

工業、農業本應相忘於江湖、井水不相干,難就難在台灣許多農地緊鄰工業區,農地每分每秒吸收工業的廢水、空氣、廢棄物汙染,無言的農地默默承受這些汙染,藏在底泥、藏在灌溉水,什麼時候會種什麼汙染作物,還得看老天意思。

今天有業者坦承,即使地下水、空氣等排放符合標準,但汙染進入土地就有累積作用,久而久之那塊地就變汙染場址。

土壤管制分三區?

現行土壤管制標準除了食用作物有較嚴管制標準外,其他全國土地一體適用。修正草案則改成三類,第一類「敏感地區」,包括農業區、飲用水水質保護區、生態保護區、國家公園等。

第二類「一般地區」,包括住宅區、商業區、學校等不屬第一及第三類地區。第三類「特定區域工業區」,包括工業局、國科會、環保署等官方單位核定的工業區。

然而,在農田、工業無法嚴格分區、也無法擺脫汙染牽扯前,硬要把工業區、農業區分類管制,而且一個嚴、一個鬆,其合理性還有待商榷。

環保署表示,如果爭議過大,也許考量依人體、環境健康風險回歸兩類的管制方式,即區分「敏感區」、「非敏感區」。

980514-earth-2-300.jpg

「工業區」定義還要擴大?

草案中重金屬管制濃度,「特定工業區」大幅放寬,鋅從2000mg/kg (毫克/每公斤)放寬到4500、銅從400放寬到800、鎳從200放寬到 600、鉻從250變750。鉛則從2000加嚴到1000、汞從20到10。

環保署放寬工業區管制標準的原意是,有工業反映重金屬管制太嚴,未來如發生汙染,整治費用相當高,而且有些重金屬對人體危害較輕微,強行整治到一定高標準不盡合理。今天就有業界表示,要先讓工業活得下去,才能拿錢出來,一起努力把汙染降低。

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可以再辯論,總之環保署接受了「合理整治成本,讓汙染土地恢復使用」的說法,將工業區另成一類管制。但又擔心放寬工業區管制恐引發更大爭議,於是將「特定區域工業區」限縮到可管控的範圍,也就是官方所屬的工業區,且必須定期監測。

但今天包括中油、中石化、台塑六輕、鋼鐵業者跳出來反對,指「限定工業區」定義對他們不公平,讓他們無法享用工業區大幅放寬的標準。業者表示,有些工廠面積也很大,且長久做為工業使 用,應適用工業區標準。

也有業者主張應以「行為」定義工業區,不論工廠在那裏、誰主管,只要是「工廠」都應適用。

另有業者舉美國、加拿大的管制方式,要求中央訂的標準,應授權地方再放寬管制。不過,這種主張與現行中央、地方法規管制精神剛好相反,環保署土基會副執秘沈一夫當場就反對。

沈一夫表示,未來將檢討是否將這些工業區用特別許可的方式適用工業區管制標準。但問題是,只要一放寬恐怕沒完沒了,什麼規模要放寬?黃線在那裏?如何避免放寬工業區,反倒讓緊鄰農田承受更高的汙染風險?都是環保署要先想好的問題。

官方應提出經得起檢驗的修法主張

一個土壤管制標準修法在座談會階段就鬧得滿城風雨,想必未來在公聽會、修法時各界對立可想而知。農政單位要加嚴、工業要放寬,環保署似乎顯得右右為難。然而,不論加嚴或放寬,官方都應有一套經得起檢驗、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主張。

另外,在考慮放寬工業區管制標準時,不應只片面考量工業的汙染整治成本,土地恢復使用等工業界的意見,是否也應平等考量農政單位這邊的看法。

畢竟,所謂「社會成本」,不只是企業的成本,而是農地的成本、台灣土地未來的成本。

延伸閱讀:
灌溉水汙染嚴重,近半底泥超過管制標準
工業區土壤管制標準放寬,農政單位批環保署大倒退

(本文轉載自「環境報導」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