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水壩時代:美國拆壩的經驗

這本報告指出,水壩對於環境有諸多傷害:野生生物棲息地被水淹沒;河流水位減少;河流逕流堵塞或減慢;河流由一種流況型改變到另一種流況型的時間點改變;水壩蓄水池水量波動;水溫改變;河水氧氣容量減少;國有河流…

國際對水壩的反省

一九九六年九月在日本舉行的「國際水壩高峰會議」宣示了「建水壩的時候在全世界正逐步告終」。隔年三月在巴西的庫里替巴﹝Curitiba﹞舉行的「第一屆受水庫危害者國際會議」(First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People Affected by Dam)達成共識,以每年的三月十四日為國際反水庫日。

台灣石門水庫興建於五十年代,從那時候起,台灣的官方就一直把水庫宣傳為台灣的成就與奇蹟。迄今,工程技術官僚主導了台灣水的治理與運用,而這些工程技術官僚勢必竭盡所能捍衛自身的既得利益,也為資本主義的原始累積進行服務。

數不完的經驗告訴我們,這些工程技術官僚總認為人定必可勝天,以為水壩越高,水就越多,從不去思考水資源的整理運用和國家產業的永續發展。這些工程技術官僚要不都懷著天真呆板的線性邏輯,那麼就是明明知道不可為,但還是甘願降格為政治酬傭,比獸還壞。

美濃愛鄉協進會倡導反思與終止大壩的興建有十幾年了,大壩對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和自然生態帶來多種負面影響,但多數人半信半疑,不認為水壩是一種惡。一直到921地震發生,石岡壩崩塌,然後2004年夏天二次嚴重的水災,所導致的大甲溪流域上數個水庫安全堪憂和桃園石門水庫負面影響的壽命急速縮短。2010年甲仙地震後,台南縣虎頭埤水庫壩堤路面出現裂縫我們看到了大型水壩已經是台灣社會的負債了。近年來,更有科學證據指出,水壩會誘發地震。

拆壩的可能性

既然是負債,那麼我們就來談論拆壩的可能性吧! 台灣或許對拆壩覺得陌生,但是在國際上拆壩可是行之多年。美國河川組織(American Rivers),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和鱒魚不設限(Trout Unlimited)於一九九九年編纂了《成功拆壩的記載》,討論一些拆除的水壩和相隨而來的生態、安全、經濟層面的好處。

這份報告發現,自1912年以來,美國境內從東至西、從北至南已經拆除了超過465座水壩。這些水壩之所以會被拆除是因為老舊、品質惡化導致這些水壩不安全,那麼當然沒有必要保留這些水壩。

990527hiopopojop-360.jpg
正在進行的拆壩工程,位於美國。照片來源: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

這本報告指出,水壩對於環境有諸多傷害:野生生物棲息地被水淹沒;河流水位減少;河流逕流堵塞或減慢;河流由一種流況型改變到另一種流況型的時間點改變;水壩蓄水池水量波動;水溫改變;河水氧氣容量減少;妨礙砂礫、碎木、和養分的流動;妨礙上、下游的魚類遊動,或使魚群根本無法游動;國有河流不再開放給一般大眾;自然環境的美感與特色變差。環境的考量是左右拆壩與否的重要因素。

水壩也會對河流下游和水壩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在全世界都有因為人死於水壩潰堤。例如:美國在1970年代有四個水壩潰堤而釀成悲劇的例子,超過三百人因此死亡,財產損失慘重。

clip_image002
《成功拆壩的記載》這本書的封面

這本報告也指出,財務因素通常也是拆壩決定的重要考量之一。當水壩變得老舊,日常營運和定期保養費用都極為可觀。而老舊水壩的營運效率也減低。所以拆除這些水壩怎樣算都是划算的選擇。

我們期望台灣有更多人討論拆除水壩的可能性,而美濃愛鄉協進會也準備翻譯《成功拆壩的記載》,跟有興趣討論的朋友分享美國拆壩的經驗。翻譯是一項大工程,我們需要你的協助,共同翻譯《成功拆壩的記載》。如果你可以幫忙翻譯或是校稿翻譯文章,請聯絡美濃愛鄉協進會:07-6810467鍾先生。

作客他鄉的巴西移民路

在聖保羅聽到的移民故事,幾乎都是到巴西落腳後從「提包」開始的,所謂的「提包客」(Sacoleiro),就是提著包包挨家挨戶兜售批發來的商品的商人,商品項目琳瑯滿目,起初剛到巴西的移民,幾乎都做過提包的生意…

按:本文作者為美濃客家子弟,2009年與客家電視台攝影團隊前住拜訪在巴西的台灣客家移民,並將此次攝影的故事節錄成紀錄片,訴說客家年輕人遇到的異國風情並於客家電視台播出。

在台灣常常一直聽到身邊的長輩都提到巴西的事情,腦袋一直在想像他們描述的情景與我對巴西的想像。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有一天穿過地心那一頭到達巴西。回想起自己曾經花了三十二個小時在飛機上,其中還不含轉機等待時間。繞過大半個地球到達南美洲的巴西。因為要在美國轉機那時候又正逢墨西哥爆發新流感疫情,人人自危,大家說巴西治安不好路上會搶劫,加上美國超嚴格安檢,且要在飛機上坐這麼久,途中真的有折返回去的念頭。

歷經三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加上跨越這麼多時區,看自己的手錶也已經搞不清楚是轉機國家的哪一個時間了。只知道到達聖保羅已經是當地時間晚上十一點多了。通過第一關長時間的飛行,接下來就是要調整時差,更困難的是巴西語言是葡萄牙語,英文行不太通。特別感謝巴西停留十天接待的台灣客屬崇正會的叔叔伯伯和阿姨伯母的招待,在語言不通的巴西,聽到客家話格外的親切,不管聽到哪一個腔調的客家話因為人的求生本能,所以我都聽的懂了。

短短停留不到十天的時間,這是主要目的除了在巴西觀光外,最重要目的是要去訪問台灣客家巴西移民的故事。

那個年代當初會毅然決然離開自己生長的台灣土地到這南美洲大陸來,是因為對當時台灣的環境感到不安,而那時很多人都在說巴西是一個生意好做、賺錢容易的地方。

9904048-yiminbae002-360.jpg
當時載著夢想航向巴西大陸的船

或許很多人看到現在的他們,會覺得巴西移民生活過的很好,但是這些是他們那時候花了非常大的勇氣,有著不為人知辛酸歷程,在異鄉打拼的才有現在的成就。光聽他們在述說從台灣來到巴西這段過程,真的令人難以想像,我這一趟光搭飛機轉機就要花上兩天。不敢想像以前的人還要搭一個多月的船來到巴西(Santos),甚至有的人要先到別的國家在輾轉來到巴西的,何況有的還帶著小孩,到了目的地連自己要到哪裡落腳也不知道。

或許那時候他們就只為了一個單純的想法-「去那裡生活會更好」,就啟程踏上了移民這條路。

為了追求夢想當然就是要靠自己努力的實踐。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下來真的很不容易,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在聖保羅聽到的移民故事,幾乎都是到巴西落腳後從「提包」開始的,所謂的「提包客」(Sacoleiro),就是提著包包挨家挨戶兜售批發來的商品的商人,商品項目琳瑯滿目,起初剛到巴西的移民,幾乎都做過提包的生意,要冒著被買家賒帳和批貨時被查貨沒收的風險,靠著賺批發買進和兜售的價差來賺錢維生。在那時候提包是中國人的專利行業。

clip_image002[7]
假日裡巴西通往郊區的快速道路車潮

中國人真的很有生意頭腦,在賺了錢之後當然就從事其他利潤更好的行業。所以在巴西也可以看到許多台灣人開的禮品店、餐館…….等等。有趣的是台灣許多做生意的店家假日會營業,注重週末假期生活的巴西人,每到假日的時候市中心的店家幾乎都是休息的,市中心路上也沒什麼人潮,發現通往郊區的公路上都是要去渡假的車潮。

clip_image002[9]
MOGING現年八十八歲菇農游老先生

聽了這麼多故事,最令我感動的是,一位在(摩及)台灣移民村從事磨菇種植業的游老先生,他述說當時先帶著她女兒之後有了落腳地方後,再把一家人接到巴西,說到他和女兒在巴西那一段,眼淚就不停的落下來,記得他一直說下輩子如果再投胎他不要再過那一段生活,不然他也不要當人。可見那時候移民的生活有多麼的艱難困苦。但是樂觀的游老先生還是不斷的鼓勵我們,要勇敢去實踐自己的夢想。

(本文作者為美濃愛鄉協會工作人員)

飄洋過海艱困冒險-美濃巴西移民

那時國際情勢不穩,人民生活極苦,美濃也是,大家都很窮,聽說地方上有人到巴西去,都過得不錯,我早就下定決心要出去。但我父親身體不佳,一直很反對。我跟他說:「田事及家事有幾位兄長幫忙分擔,我早上五點…

「我們日夜苦苦忙著,還不是盼望下一代的人要有好日子過嗎?」–鍾理和<菸樓>

七零年代,台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社會動盪不安,當時的美濃,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很貧乏,為了生存,許多人紛紛遠渡重洋,到巴西、到沙烏地阿拉伯、到寮國…找尋活下去的機會。

古富雄阿伯已經七十多歲了,在三十幾歲的時候,毅然決然帶著妻子與四個孩子一同移民南美,現在是巴西公民,這幾個月剛好回國,從他口中,聽到了當年的移民血淚史—一切,只是為了活下去而已。

以下內容為古富雄阿伯口述記錄

980708-p1040003-360.jpg

艱苦的生活

那時國際情勢不穩,人民生活極苦,美濃也是,大家都很窮,聽說地方上有人到巴西去,都過得不錯,我早就下定決心要出去。但我父親身體不佳,一直很反對。我跟他說:「田事及家事有幾位兄長幫忙分擔,我早上五點天一亮就去田裡工作至八點多,回家沖澡換衣服,馬上上班到下午四點多,回家後還要去田裡工作至天黑,每天這麼辛苦還是負債,這根本是沒有明天的日子!」

父親只說了一句話:「要走,也要等我不在了之後。」

我當時住在美濃福安馬祖廟後面老家,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就去當兵,當完兵回到美濃,就結婚了,為了養家,我平常在旗山信用合作社上班,沒上班的時間,就種田、養豬,忙碌努力的工作,卻看不到未來和希望。

眼光要看得遠,不要看近啊!難道我要這樣一輩子嗎?我的小孩也要這樣一輩子嗎?

出國去!

我34歲,大概民國六十八年時候吧,家裡老人過世了,我立刻就動身,準備去巴西。之前有陳先生及劉先生是先驅者,加上屏東鍾桂蘭老先生,當時大概八十幾歲,還有他的女婿、兒子鼓勵我「年輕人應該出去闖一闖啊!」、「巴西是個地大富博、沒有天災、沒有種族岐視的國家呢!」,有了信心,我就把田賣了,一分地十萬,賣二分多地湊了二十多萬台幣,帶著全家六口,和吳文禮醫生、他的妹婿張先生、邱小姐—等十一人,決定一起到巴西闖闖看。

那時候台灣還是戒嚴時期,不能隨便出國,必須要有當地的單位寫聘書過來,才能出去,機票也很貴,六章機票花了二十萬,賣地的錢差不多全去了。

當時只有松山機場,要先從台北飛到日本,再到紐約,然後轉到祕魯,再到玻利維亞,最後暫時落腳巴拉圭,光是坐飛機、等飛機,就花了五六天的時間。飛機設備還很落後,飛起來搖搖晃晃,現在想起來覺得很恐怖。

一路上我們都沒吃,咳,那飛機餐,根本吃不慣。小孩還小,一直哭,我們也緊張,在利馬時,不能下飛機,等了一會,就看到小兒子臉色蒼白、呼吸困難,不知道為什麼,嚇得半死,最後向空服員求助,她拉過上面的氧氣面罩幫他戴上,才恢復正常。我的小兒子因為缺氧,差一點就沒命了,在這之前,我們根本不知道座位上方有氧氣筒。

好不容易到巴拉圭,當地朋友接我們客棧休息,吃到熱騰騰的家鄉食物:米飯、炒青菜、吵雞蛋…眼淚差點沒流下來。客棧老闆夫婦是台灣去的,很親切,一直告訴我們「放心!安心休息。」

巴拉圭永久居留權證,一人要一百元美金,但有個身份總是比較踏實,這筆錢花下去,從台灣帶去的錢也就用得差不多了。

身在巴拉圭,心在巴西,我們透過某種關係,由李先生和羅先生協助安排偷渡。巴西和巴拉圭以河為界,除了有橋的地方,其他地方沒什麼人看守。一條小船,擠了十二人,河很寬,划到一半,一直有水滲進來,船夫講什麼又聽不懂,大家都很害怕不安,又擔心被抓到而送回台灣,一切努力就白費了!

小兒子一直哭,大家就一邊幫忙安撫小孩,一邊用奶粉罐把船內的水襏出去,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危險!當時一心目標往巴西去,沒想這麼多,事後才聽說有韓國新移民偷渡失敗翻船死亡事件。

李先生和羅先生告訴我們:「船靠岸時爬上坡,會有白色車子會接你們。」全部人擠上一部車,像沙丁魚罐頭,一路上都很害怕看到戴帽子的人,怕是警察。

到了教會教堂,很多台灣移民都聚在哪裡為我們接風洗塵,當時巴西風聲很緊,警察到處抓沒有居留證的外國人,大家都很怕,交待我們不要讓孩子哭 ,要是被誤會是虐童,被檢舉而引來警察就糟了。就這樣在教堂住了二個禮拜,接下來該怎麼辦?沒有證件,什麼都辦不成,偷偷摸摸的!

有天,遇到林道春先生,跟他說:「我想回巴拉圭,留在這裡什麼做不成,幫我回巴拉圭!」於是林先生就幫我們買了車票、買通司機,就這樣全家就回巴拉圭。

中途有一段小插曲,終身難忘:到途中休息站,我老婆下車上廁所,門一關上就反鎖了,外面打不開,我老婆不會使用,不知道如何開門,只能一直叫門,那時很緊急,司機準備要開車了,我滿頭大汗,一直比手劃腳「還有人沒上車!請等一等!」,司機都看不懂,還好有一位販賣員聽到呼救聲,爬進去開門幫我老婆才解困,她臉色發白的跑上車,我們差點哭了。

回到巴拉圭的客棧,有一位來自苗栗的徐鴻瑋教授,安慰我們先把家安頓下來最重要,那時他朋友家有多一個房間,「不用錢,要不要?」

當然要。就這樣安頓好一家人,接下來就讓孩子們去學校讀書。徐教授說只要「三天不哭著回來,就沒問題。」第一天,沒有哭;第二天,也沒哭,兄弟們還開始研究當地語言;第三天,沒哭,還邊跑邊笑的進門!心中大石總算放下。

從小菜舖開始

有一天,我去買菜,在台灣時都習慣自己挑,結果當我伸手挑菜的時候,老板竟然打了我的手背,嚇我一跳!原來這邊都不讓客人挑菜的,後來我的朋友弄了個小菜舖,生意很好,因為菜任由客人自己挑選,價格也比當地菜販便宜。

這個朋友想開大型超市,我就盤下原本的小店面,開始做生意了。在美濃種田,對農產品是熟悉的,也就開始賣菜,順便賣點小雜貨。這邊賣一天的菜是在美濃的一個月收入,有了錢,慢慢添購日用品,慢慢越來越像個家的樣子。

一開始賣菜抓不到訣竅,朋友教我「天氣熱,蕃茄容易壞掉,早上生意已經賺雙倍,下午的貨就便宜賣或半賣半送,不然到明天全壞了,一毛也賺不到!」所以我的菜總是當天就賣完,絕不留到隔天。

生活了幾年,穩定了,此時在巴西的有人傳來ㄧ道消息,說巴西大赦,他國公民可以申請為巴西公民,我就先過去看看,沒想到真的可以。回到巴拉圭,叫我老婆放下餐館的鍋鏟,低價拋售掉所有餐館的生財工具,這些都是才買一年多不久的器具。我就帶著老婆與小孩前往巴西申請公民,踏上巴西的土地,這ㄧ切都值得了,也不枉費這段日子的磨難!

為了孩子的學業,我還去中國領事館申請簽證,中國領事館辦事人員說:「簽給你沒問題,我是怕你回台灣會有問題。」我可是有更根本的生活問題擺在眼前呢!為了孩子、為了生存,就這樣簽證下來,孩子也能順利上學。

後來我在聖保羅開了一家咖啡廳,現在已經盤給別人了,也賣過烤雞。孩子現在都長大了,有的在巴西經營飯店,有的在州政府工作,上禮拜還陪州長出訪中國。

三十三年的海外生活,我從來都沒有後悔過,只要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就是成功的一生,任何想做的事,就應該立即身體力行,去做,就對了!

P1030998

認真聽著古阿伯說故事的學員

(本文作者邱麗珠、柳佳希、陳佳瑀為旗美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