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後生回歸庄頭學習

我是美濃人,既然是美濃人,就要了解美濃。為了要了解美濃,我就來參加這個營隊,也順便增加自己的膽量。在這個過程,我從專家口中學到了訪問的技巧和寫新聞的秘訣,不過我學到更重要是「社區傳播」,每個人…

從原住民部落到客家庄頭

往年的暑假前夕,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八色鳥協會皆會規劃志工培訓的相關活動,希望透過課程的安排,召募旗美地區的年輕學子擔任黃蝶祭志工,從中學習團隊合作的重要。

然而,基於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將會擴充至黃蝶翠谷旁的廣林(九芎林)社區舉辦,協會一方面顧及志工培訓的延續,另一方面則是欲提前活化廣林社區的居民意識,因此,在營隊活動的規劃期間,腦海不禁回憶起大學學長姊besu、muni總是在暑假選定數個部落舉辦「部落有教室」活動,透過課程的安排規劃,讓工作人員、參與孩童多少會觸及到目前部落教育的課題,刺激思考。在此,我必須很誠懇地感謝他們,開啟了我對於「庄頭有教室」的最初想像。

980719-zhuagtou-300.jpg10
 每個庄頭都是最好的教室。

此外,在紀錄片《阿美嘻哈》和《石堆中發芽的人類學家》一書中,原是新竹客家人的蔡政良(Futuru)大哥對於都蘭部落「巴卡路耐」的傳承經驗和營隊操作方式,及其營隊後所培育出的「拉千禧」年齡階層,我看到都蘭部落的年輕人如何在傳統保存和現代創意之間,尋找出一個平衡的支點,既可呼喚年輕一代願意主動親近母體文化,亦可藉由現代的、青年的文化創意去轉化傳統的文化內涵,以因應部落目前所面臨的各種文化變遷情境。

我認為從原住民部落到客家庄頭的越界思考,的確提出了可供匯通的部份,透過不同面向、課題與脈絡的仔細探究,或許,我們可以調整出適合美濃客家文化生態的營隊活動形式。但更為重要的是,都蘭部落年齡階層組織(Kaput)對於彼此之間的尊重、關懷和娛樂,如此的親密關係是美濃客庄所缺乏的。

因此,當縣道一八四的馳騁速度將美濃開往更具現代性的情境時,我們如何在此一情境下的疏離距離中,重構人與人之間、人與地方之間的親密關係,這便是「庄頭有教室」營隊的出發點。

2

這個夏天,你想要留下什麼?

「這個夏天,你想要留下什麼?」這是「庄頭有教室「庄頭有教室:美濃文化體驗營」學員營隊手冊中的一篇簡短前言,主要是希望參與營隊的工作人員和學員們能夠誠實地去面對這個問題,畢竟,一年之中,只有夏天是美濃回歸為數最多在地後生的時節,那麼對於這個夏天,身為美濃後生的我們,想要留下什麼?

藉以前述所提及「庄頭有教室」的親密關係出發點,另外,營隊仍欲實踐兩項意義目的,其一為「人」的活化,其二為連結美濃的社區網絡。前者的思考在於認知到一個地方的活化其實來自於「人」的活化,美濃愛鄉協進會透過「庄頭有教室」的營隊舉辦,期待重新活化先前累積的美濃後生會網絡,扎實地捲動在地後生們(大專青年和國、高中學生)的對話、交流管道,建立更為親密的關係情誼。

並且,在營隊課程結束之後,即將到來的「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更是讓學員得以實際參與社區行動、社區公共事務的機會,如此一來,便可提高學員青年參與社區的主體性意義價值,以及享受共同行動、參與的樂趣。

3

後者則是著重於以社區參與、在地關懷為主軸,規劃出多元的室內、戶外踏查課程,並且,選定「社區傳播」作為實踐的起點,讓學員們透過實地的踏訪、口述採集,觸及社區傳播作為小眾、另類傳播的深刻意涵。

不僅於此,我們更邀集廣林社區發展協會的溫文相大哥以其庄頭的在地人視野,進行課程上的支援和諮詢,藉以提供學員們更為豐富、宏觀的在地視角,轉化以往工作導向的志工培訓方式,更在地方文化教育課題上回饋給學生、學校和社區。

4

廣林(九芎林)的地方、故事和常民

這是營隊的第二天。美濃,在陽光燦爛的清早,身著營隊隊服的組長們,帶領著組員於美濃雙峰公園集合,我們一行人排列成直線迤邐地流竄於稻田旁的街道,直接抵達座落於水圳田野邊的廣林開基伯公和里社貞官,再由廣林社區發展協會的溫文相大哥帶領著大家腳踏單車穿梭於廣林的街巷和夥房,走入九芎林的地方、時間和常民生活。

而一向平靜緩慢的庄頭步調,突然因為湧入活潑的後生們,立刻引起了社區居民的注意。事實上,此一導覽安排是為了讓學員們提早熟悉下午的「庄頭大眼睛」實地採訪課程,而喚起社區居民的注意亦是附帶的隱性效用。

5

「庄頭有教室」的預期成果是希望各組組長帶領著國、高中學員實際地走入社區,和阿伯、伯姆談天說地,輔以事前擬定完成的訪談問題,進而深入地方的歷史脈絡,採集屬於在地的歷史和故事,最後,在這個說故事、聽故事的採訪過程中,能夠意識到地方記憶衰退、故事萎縮的危機感。

第二天的室內課程經由蘇福男大哥講述「小地方的採訪經驗與寫作實務」,林福岳老師分享「社區營造與傳播」的美濃經驗,以及花蓮玉里福音社區的傳播經驗過後,「庄頭有教室」的學員們沐浴在白花花的陽光下,整裝好攝影、錄音的行頭和心情,便隨著各組組長的步伐,邁向廣林的點滴故事。

營隊針對廣林社區設定了五個採訪點,分別是宣化堂(老善堂)、聖化宮(新善堂)、消失藍染的「布店寮」、凹下的九兄弟夥房以及「磚仔窯」的故事,定點本身各自觸及了美濃在地的歷史情境、家族歷史、舊地名(九芎林、凹下、茅窩、廣福庄)命名、藍染的歷史脈落和知識,以及曾經的磚窯故事。

各組組長們先以流利的客語問候廟宇旁、夥房內的長輩,而阿婆、伯公、阿伯們也熱情地招呼學員們坐下,在如此聽故事和說故事的交流過程,後生們開啟彼此的對話,我們何其有幸,可以親耳聆聽到趨於逝去的過往種種,一股感動的情緒竟在鼻頭上酸澀了起來,恍惚間,我們彷如親眼重現長輩們一字一句拼湊而成的故事畫面,情境重生。

6789

庄頭大眼睛:踏查報告分享

事實上,「庄頭有教室」營隊按照年齡階層可分為高中組和國中組,但以營隊的整體表現看來,令我感到意外的卻是國中組優異的表現,雖然採訪的安排,是以高中生組主動參與發問、訪談的過程,國中生組只能在側靜靜地觀察和聆聽,但在閱讀國中學員們繳交來的分享心得過後,童稚的言語透露出迫不及待的成長湧動,單純的雙眼也透視了「庄頭有教室」營隊欲表達的意義目的。

營隊的第三天,廣林社區活動中心的二樓,我們遇見了彼此的故事。偌大的白色牆面上投射著各組拍攝的光影景像和聲線,各組組長引領著學員上台分享昨日的踏查報告,有故事、有知識、也有訪談過程的趣事。

學員們陸續提及「庄頭有教室」三天過程後的總結感想,有人開始意識到文化流失的危機和傳承的必要,有人害羞地表示非常高興能夠認識大家,當然,也有非美濃人、非客籍的學員,語出驚人地表示「客」家人的「客」,是否是因為客家人好客之故。

無論如何,「庄頭有教室」不僅讓庄頭長輩、美濃愛鄉協進會和營隊工作人員相當感動,我相信在訪談過程中的小小刺激、改變,對於參與學員勢必產生了些許影響,無論是大、是小,美濃愛鄉協進會在美濃後生的心中播下了種籽,讓我們期待日後的發芽和茁壯。

11

以下,我選錄數則美濃國中學生的感想心得,與各位分享。

(1)美濃國中 溫志偉:

我參加營隊原因之一是因為美濃是我的故鄉,我想為「它」盡一份心力。因為這裡有些生態是我比較喜歡的。在里長伯家採訪時無意間發現里長居然是我的親 戚,而且他也是我阿公在世時的好友,他們還一起聊天喝酒。我學到古人做土磚的技術是怎麼讓土磚一樣大,原來是用一個模型讓土磚一樣大還要晒大約一星期才可以。

12

(2)美濃國中溫元

我是美濃人,既然是美濃人,就要了解美濃。為了要了解美濃,我就來參加這個營隊,也順便增加自己的膽量。在這個過程,我從專家口中學到了訪問的技巧 和寫新聞的秘訣,不過我學到更重要是「社區傳播」,社區傳播在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會發生,每個人都可以是記者、聽眾,當你去菜市場買菜時,更有這種感覺。這 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希望下次我還能再來參加這個充滿學問和知識的營隊。

13

(3)美濃國中 李彥緗

參加這個營隊可以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當志工的經驗,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廣見聞,了解美濃在地的文化。昨天我們去九兄弟夥房,去拜訪一位長輩,他為人很好客,不僅請我們吃水果,也請我們喝茶,過程中我們知道了文化與環境的改變,也了解到了社會正在慢慢地變遷。

14

我覺得這次的活動舉辦的還不錯,騎著腳踏車沿著鄉間小路走,晀望著翠綠的山巒,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雖然過程很累人,但是收穫良多,期待著下一次更新、更好的開始。最後,將這篇文章獻給這個夏天,和我們一起衝鋒陷陣的熱血後生,Our summer!

15

(作者為美濃愛鄉協進會成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