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份尾採荔果的初體驗

出門前,從小就有做農經驗的媽媽,還特別叮嚀著:「小心,別讓蚊仔、日頭給抬走!」。而農夫們還是各自有法寶,有的在裝荔枝的籃子上掛著蚊香;有的則選擇穿著淺色的衣服;有的好像練就了一身百蚊不侵的厚皮功…

在台灣,大部分人應該都吃過荔枝果,但縱使近年來農業觀光的採收體驗盛行,曾親臨果園、採過荔果的人,相較之下恐怕也會少了許多,更不用說,抱著想要認識社區的心情去採荔果的人,可想而知那就真的寥寥可數了。不過,鮮事就讓旗美社區大學的幾位夥伴們遇上了,在睡眼惺忪、罕見早起的清晨裡,透過與果農交工、邊採邊吃的勞動時光,我們展開了到小份尾採荔果的初體驗與再學習之旅。

990619sjhophodsc-7122-400.jpg
小心別讓蚊仔抬走!採荔果,需要全身裝備。

首先是採荔果時的穿著裝備。沒到過果園的採收者大概無法想像,為何只是採個荔枝,但最好還是從頭到腳要全副武裝,把斗笠、洋巾、袖套、手套、長褲、雨靴都穿戴齊備,最好還在臉上、耳旁、頸後都塗些防紋液。出門前,從小就有做農經驗的媽媽,還特別叮嚀著:「小心,別讓蚊仔、日頭給抬走!」。而農夫們還是各自有法寶,有的在裝荔枝的籃子上掛著蚊香;有的則選擇穿著淺色的衣服;還有的甚至好像練就了一身百蚊不侵的厚皮功,逼得蚊子只能專挑我們(家慧)下手。

來到果園後,在農友陳先生及舉琇姐的示範講解下,我們才搞清楚要怎麼採荔果!園主陳先生拿著鋸子爬到樹幹上,不到一下子荔枝連枝帶幹就被拖到我們眼前了,而我們大概就是所謂相形見拙,還笨手笨腳折下帶梗的荔枝果,舉琇姐連忙提醒,果柄要連留長點,這樣等會才比較好整理成束,說歸說!我們有人還是會禁不起就越折越短,後來索性就邊摘邊吃了起來!

DSC_7000a
媽媽主演的荔果秀,只有農村的小孩才有眼福

其次是荔果小卻有大來頭。據古書《扶南記》的紀錄,荔枝原名劙[1]枝,乃因採其果時,枝弱而蒂牢,需先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為名。而又因其有著「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植物特性,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曾從嶺南把整棵荔枝樹砍下,再以快騎驛送到長安。台灣的荔枝則由來台開墾的先民在兩百多年前引至屏東東港,一百餘年前又再度由廣東引進到新竹香山。

如今的品種約有二十餘種,我們在小份尾先後品嚐到了其中的黑葉、桂味、玉荷包,論甜度、水份及果香等各自的風味及質感,雖讓我們幾位夥伴有不虛此行的深刻感受,不過,所謂是百聞不如一「嚐」,小份尾荔枝果的滋味還是留待您細細品嚐囉!總之,無患子科的荔枝不只果肉好吃,在漢藥上,果殼煮水成茶可解渴,果核也有降血功能,而其所衍生的啤酒、冰品、麵包、果醋…等等食品,更是琳瑯滿目、令人大開眼界。

DSC_7012a
採荔果的好,只有來體驗過,你才會知道!

最後是採荔果的學習心得。「小份尾是一所學校!」,若不是荔果農的慷慨分享,我們這些社區工作者即使有心,也不會如此順利地在「有吃、有拿」的愉快體驗中,觀察到農村勞動過程中的豐饒知識,也大概無法孕育出旅後上網指尋荔枝資訊的求知動力。而對我個人而言,最棒、最妙之處正在於這段與老農、小農一同賣力出汗、閒談甚歡的勞動時光,褪去了我被都市生活所禁錮的心勞。農村的好,只有來體驗過,你才會知道!

註:網路上荔果相關參考資訊

荔枝啤酒http://www.wretch.cc/blog/usadvd/2119833

荔枝冰http://www.christabelle.idv.tw/archives/2882

荔枝麵包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6080277&pType0=aFE&pTypeSel=0

荔枝營養學http://km.nutrition.org.tw/contentbypermalink/ff27d5195e30d2d548256e99000f49f7

台灣農民力http://farmerpower.blog.cts.com.tw/2010/05/25/「難以忘懷的荔枝好滋味」99-05-29首播/

荔枝核之妙用http://big5.ifeng.com/gate/big5/zhongyi.ifeng.com/news/zybg/20101/39167.shtml

荔枝栽培技術http://www.kdais.gov.tw/14/var-3.htm

荔枝醋http://www.greensite.com.tw/goods.php?id=61

荔枝節http://epaper.pu.edu.tw/main.htm?pid=3&Class_ID=3&ID=4678

荔枝詩http://epaper.pu.edu.tw/main.htm?pid=3&Class_ID=3&ID=4678


[1] 劙音同離字,亦即割、切之意。

參與重建的在地組織:旗美社大

社大的部落格可以讀到很多在地組織的紀錄,六龜、甲仙、桃源等地的變化、挑戰、困境及因應之道,卻鮮少看到社大回頭檢示自身處境,遭遇哪些變化、挑戰、困境,組織及組織裡的人如何看待自己在重建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88水災後的百日,包括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桃源鄉、那瑪夏鄉等自救會代表及民眾共約400人,從鳳山教會遊行至高雄縣府,以默哀、狼煙、吟唱的方式,表達「想要回家」的心聲。遊行隊伍在縣府前靜坐時,台南社大工作人員和志工隊演出行動劇,諷刺急於消滅災民,將災後重建工作打包給慈濟處理的楊秋興縣長。

旗美社大不像台南社大那樣旗幟鮮明,但也有工作人員參與遊行並記錄,文山社大支援旗美社大協助重建的工作人員則參與行前規劃及報導當天活動。

時序更往前推,大水剛退去,午後不時有陣雨的8月,大家還忙於救災,蘆荻社大志工隊經由旗美社大引介到高雄縣救災。為什麼有些社大投入重建,有些則否?為什麼參與重建的是台南、文山等在光譜中較具社運色彩的社大,而不是地理區緊鄰的鳳山、岡山社大?

qimei3shedsc_6290-1-450.jpg

2009年,11月19日旗美社大工作人員協助災後百日活動的攝影工作(攝影/土豆)。

旗美社大和重建

88水災在高雄縣造成重大災情,特別是旗美九鄉鎮。位於旗美九鄉鎮的旗美社區大學在災後投入救災,首先確認學員、講師的安危,並引介志工、團體投入救災。隨著8月底救災到一段落,旗美社大並未因為9月即將開學而停下腳步,接著投入災後重建。既有人力無法負荷同時維持既有校務運作及長期的災後重建,需要補充新血。找人需要資源、資金,用人要有計畫、方向,新進人員的配置牽涉旗美社大預期在重建扮演的角色和功用。

可從兩個角度去認識旗美社大災後重建扮演的角色和功用,一、以重建為主軸,不同階段需優先處理的當務之急。二、以社大為主軸,從社大的脈絡選擇能發揮效益的作法。

社大的抉擇和重建的需求有時會無法同步,當原住民為主的桃源、那瑪夏居民仍安置在軍營,連棲身之處都沒有,更難提及家園重建。社大選擇將重建的人力優先配置在甲仙、六龜,這兩個地區以漢人為主,多數居民已找到「屋子」(house),並開始思考「家」(home)的未來。

從重建的角度來看,桃源、那瑪夏比甲仙、六龜的處境更艱難,應優先投入。從社大的角度來看,災前和甲仙、六龜有較佳互動和較默契,而且有在地組織作為對口單位,投入的效果較能預期。 桃源、那瑪夏鄉比甲仙、六龜的處境更艱難意謂著更紛亂、消耗的狀態,當六龜、甲仙在社大引領而在災後發行社區報,逐步累積重建的想法、紀錄。桃源、那瑪夏鄉光面對劃定特定區域、各種一而再,再而三的會堪就疲於奔命,而且和政府不斷角力到頭來還可能是一場空。

將重建視為社會運動,從事社運的組織和社運發展間,彼此對先後次序會有不同的安排,這差異在組織和運動,或組織內部都會產生緊張、焦慮,甚至是挫敗。究竟是以社運為主,義無反顧的投入其中,還是組織為先,謹慎小心、量力而為,這考驗主事者的判斷,旗美社大在重建初期選擇後者,也就無從得知如果是奮力一搏,將人力空投到桃源、那瑪夏會是更大的消耗,還是殺出一條血路。

image

(上)2009年11月14日,南盟舉辦「高雄縣百日跨夜靜坐燭光祈福之夜」,表達想返鄉的心願(攝影/土豆)。

(下)2009年11月8日,六龜發行災後第一份重建報。

image

旗美社大的重建願景

雖有三位新人加入,分別負責甲仙、六龜、及桃源和那瑪馬夏,社大既有人力的負擔還是加重,光開會次數就增加不少。從過去每周例行工作會議,還多了兩周一次的災區工作會議,一個月一次的社區報聯合編輯會議,更別提其它新增的大小事務以及無形的心理壓力、情緒負擔。

面對漫長的重建,及高雄縣市合併後的調整,為什麼旗美社大在災後不是只選擇開學、開課,正常上下課、上下班,而投入更多心力到重建?答案應該不只是學區就是災區,或是從美濃愛鄉傳承的社運基因,還有哪些因素支持著這些工作人員不斷燃起熱血、熱腸、熱情?還是不得不咬緊牙關「相忍為國」?

社大實踐過程碰到那些狀況?重建預計參與到什麼程度?以及最根本問題,旗美社大的重建願景為何?這樣的願景與社大的辦學理念、組織工作有何異同?

作為不同於甲仙愛鄉協會、六龜重建關懷協會等社區組織,旗美社大是具跨地域整合作用的在地組織,角色像從旁協助社區組織的「在地陪伴」,這類似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921地震後於埔里所發揮的作用。關於救災及隨之而來的重建,在地參與,特別是社區組織、社區大學,這些有組織的在地參與形成不同於中央、地方政府;民間的慈善團體、基金會的力量。

這些生根/深耕地方的在地組織雖是資源、資金最缺乏,卻可能是最貼近災區,了解災民的意願、想法。在地組織、政府、慈善團體間的互動有時相互爭奪,有時互為所用,有時各取所需。 無論如何,如果欠缺在地組織,居民容易淪於個別且被動的面對政府、慈善團體。

社大的部落格可以讀到很多在地組織的紀錄,六龜、甲仙、桃源等地的變化、挑戰、困境及因應之道,但卻鮮少看到社大回頭檢示自身處境,社大遭遇哪些變化、挑戰、困境,組織及組織裡的人如何看待自己在重建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這些反省和檢示會是未來台灣其他地區遭逢類似劇變,要有所應變的在地組織的重要參考依據。

更重要的是這讓組織成員面對排山倒海、接踹而來的工作擠出喘息的機會,想想面對88水災這突如奇來的變化,作了哪些應變措施, 產生什麼效應? 為何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身處其中的人如何調適,特別是那些吃力不討好或無力招架的部分。

面對重建、社運的大旗,身處其中的人往往不自覺掩蓋、忽略個人那些不安、緊張與焦慮。面對這些情緒、慾求,不管是莞爾一笑的幽默自嘲,或讓挫敗停損的反饋力道,這些都是組織及工作者必修的「運動保健學」,組織裡有了身心合理而健康的人,才能輸出穩定而持續的動力,旗美社大又是如何維持組織的「合理而健康」?

(作者目前就讀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