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小農的未來與困境

去年立院通過「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未來沒有通過「有機驗證」的產品,如標示「有機」等字樣,將處以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鍰。另外,農發條例的0.25公頃變成0.1公頃的農地商品化問題,也引起大家關切。

dolphin_250.jpg2007年一月,立法院通過了「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而根據此法所訂定的「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也於七月公告通過,作為有機農產品生產及加工管理的法令依據。該法除了具體規範「有機栽培與加工」的定義與施行方式,未來沒有通過「有機驗證」的產品,如標示了「有機」等字樣,生產者將處以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鍰。

另一則新聞,則是農發條例的0.25公頃變成0.1公頃的農地商品化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關切。

有機驗證和農地商品化,確實凸顯了台灣農業的特質與衝突。

有機農田不但能保護環境與水土,並且提供安全糧食,如果因不當之法令限制,使小農被迫放棄有機栽培,不但有損正在起步發展中的有機農業,也是社會的重大損失。

根據馮小非等人發現造成有機小農的困擾與不合理之處有:

(1) 未能正視台灣地理與氣候條件,造成栽培上不合理的困難。

(2) 沒有明確的資材審核與管理機制,構成栽培困擾。

(3) 將所有的加工視為同一等級,對設備與環境的要求沒有區分,導致小農無法自行進行簡易與初級加工,生計遭受巨大影響。

(4) 驗證費用過高,導致小農成本增加,失去市場競爭力。

(5) 未來如農政單位強制推行生產履歷,則小農的負擔將會更加沉重。

一般人都會認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衝突的,很難有所妥協或一致性的意見;但最近的財經趨勢,顯示暖化概念股、水資源基金以及有機農業的生產或銷售都有財團的投入,甚至一些農企業公司也都在形成中。

而綠色產業中的太陽能發電,算是這幾年來台灣股票的奇蹟,曾經長期佔據鰲頭的股王都可看到太陽能發電產業。足見環境保護也可賺錢,只是人們的眼光只能投射在近距離,而無法看到未來。

對於財團,可以一邊污染土地一邊從事有機農業,可見財團的核心價值是多麼多「元」,這種現象的突兀不僅是有機農業發展的台灣經驗,也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生。

可能相關人士又把有機農業當作商機來看待,而忽略了有機農業的本質:經濟、生態、文化、產品安全兼顧;以及維護農村文化的家庭農場價值。

而家庭農場核心價值的維繫,和小農的存在則息息相關;又因台灣的耕作面積自以小規模為主,有機農業亦然。

不管是基於鄉村社會的穩定或是有機農業的未來,小農是台灣農業和鄉村的根基,政府應以政策全面予以支持;不應反其道,以政策消滅小農。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