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局「真情巴士」推災區觀光,振興誰的產業?

交通部觀光局為了振興災區觀光產業,大鵬灣風景管裡處規劃的全國第一條「真情巴士關懷之旅」路線,8月8日已正式啟航,來到全力拼觀光的東港、林邊、佳冬等鄉鎮展開關懷巡禮,但災區準備好了嗎?

佳冬、林邊與東港等鄉鎮的農漁、觀光產業去年雖受莫拉克颱風重創,歷經一年的重建,大都已恢復舊觀,但因不少人仍存有災區的疑慮,以致裹足不前。交通部觀光局為了振興災區觀光產業,在全國5個縣市規劃6條真情巴士關懷旅遊路線,大鵬灣風景管裡處規劃的全國第一條「真情巴士關懷之旅」路線,8月8日已正式啟航,來到全力拼觀光的東港、林邊、佳冬等鄉鎮展開關懷巡禮,但災區準備好了嗎?

P06
佳冬居民周金明在屋頂立了一塊水泥石碑「八八水災紀念碑」記載八八水災的高度,3米60 ,成為觀光熱門景點。

災區觀光 世人記起教訓也看見生命的韌性

隨著真情巴士,來到去年風災遺址,佳冬鄉海埔部落水淹深達3.6公尺,林邊鄉市區泥土淤積逾一公尺,也令許多第一次到訪災區的民眾為之震懾,對照如今復甦的景象,更欽佩災區鄉親堅毅不拔的重建勇氣。

佳冬鄉燄塭村(海埔)居民周金明,原本只是單純找樂子,在自家牆上劃記著每次淹水的紀錄,然而經過媒體曝光後,便成為著名的景點「淹水牆」。而八八 風災的淹水高度達三米六,超過了淹水牆的高度,周金明發揮巧思,在屋頂上砌起水泥石碑,將八八水災淹水的高度飆記載上面,並稱它為「八八水災紀念碑」。

周金明的「作品」不僅如此,當別人都成他們是「水鄉澤國」時,他卻掛起大大的牌子「水鄉之戀」,他說,這樣比較溫馨。連山上沖下來的漂流木,周金明 也要kuso它一下,在漂流木身上噴「我從山中來」等字樣。周金明表示,他是「苦中作樂」,這是他面對生命時所選擇的態度,看似遊戲人間的訕笑,卻是一股 走過困難的堅強,將災難化為幽默,也為每次的淹水留下讓世人難忘的記號。

參加真情巴士的蔡小姐,災後第一次來到災區,除了災民的精神令他印象身可外,另外就是「八八水災救了一座小山」,她說:「大鵬灣BOT 案,原本在枋寮以南的地方買下一座小山,準備用要來填海造陸,現在莫拉克風災帶來這麼多現成的砂石,政府也決議就用這裡的沙土來填土,莫拉克雖然造成很多 災害,但無形中也救了一座小山。」

P04
周金明先生解說「淹水牆」。
P05

振興災區觀光產業!?行銷災區?消費災區?

為了振興災區觀光產業,交通部觀光局推出的「真情巴士關懷之旅」。根據鵬管處的統計,到8月底為止,共有36車次1240民眾參加,而9月份之後也 預約3277人。為了提昇人氣,鵬管處除了舉辦抽獎外,持摸彩券存根,購買大鵬灣國際開發公司所發行的票券可享優惠措施。讓人不禁懷疑,這到底是行銷災區 還是消費災區?

但對於災區實質上能振興多少呢?淹水牆的主人周金明說:「鄉下平時比較沒有生意,而他們(真情巴士)停留的時間也有限!不過大家可以一起來關心淹水的事情。」

燄塭村居民楊先生表示,過去這裡就是漁村,從來就不是觀光地區,所以村民面對觀光客一批一批的進來,反應沒這麼快。也沒有東西可以賣,頂多賣賣涼水而已,而且什麼時間都不知道。

林邊海產餐廳業者則說,災後林邊確實蕭條很多,能透過這樣(真情巴士)的活動把遊客在找回來,對災區是有幫助,但是如果能有更完善的遊程規劃及配套措施,可以有更多的人來玩,讓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受惠,那才比較有意義。

從災民的反應看來,對於災區觀光的活動多表示認同,也歡迎更多的外地遊客一起來關心家鄉的事情。但對於能否振興災區觀光產業,則表示期待,也冀望規劃單位及社區可以有一套周延的措施,可以實質地帶動地方產業的復甦。

P01 P11
(上)塭豐抽水站前的堤防上,解說志工向遊客講解當時的災況。

P02P03
燄塭村萬壽宮前,解說志工描述當時淹水的高度。 面對一批一批進來的遊客,在地居民很樂意與遊客分享災難的當時。

附註:

鵬管處真情巴士活動期間自99年8月8日至11月8日,報名專線:08-8338100分機168,網路預約報名(http://www.dbnsa.gov.tw),高高屏地區30人以上團體報名,可到府接送,參加者除可獲得1份小贈品外,還可參加抽獎活動(每梯次5個獎項,機會獲得農漁特產),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來東港,看迎王!

小時候,很期待迎王祭典的來到,因為可以看熱鬧。那熱鬧是視覺上的豐富刺激,是聽覺上的多元變化。白天,信徒們扛著數以百計的神轎,前頭一連串的班頭、樂隊、儀仗隊,各有專屬架式。鞭炮聲、北管音樂、八家將,,,

 981007duunggang001-400.jpg
最近東港街上掛滿了迎王期間專用的燈籠,表示三年一次的王船祭又到了。身為東港人,理應向大家介紹一下。(本篇使用的照片是2006年迎王期間所拍的。)

關於東隆宮溫王爺與迎王祭典的關係,網路上資料很多,我就不多說了。可以看一下水瓶子的這篇「【屏東】東港東隆宮,迎王祭典活動」,能夠概略地了解活動背景。

IMG4015

小時候,很期待迎王祭典的來到,因為可以看熱鬧。那熱鬧是視覺上的豐富刺激,是聽覺上的多元變化。白天,信徒們扛著數以百計的神轎,前頭一連串的班頭、樂隊、儀仗隊,各有專屬架式。鞭炮聲、北管音樂、八家將操弄器具聲,複合的聲響。晚間,神轎披上了眩目的燈光,紅橙黃綠藍靛紫,閃爍不停,各個爭奇鬥艷,極其華麗啊!

IMG4030

這是三年前的王船,今年的王船長什麼樣子呢?(事實上都長得一樣啦!)凱洛拍了不少好照片,還碰巧記錄了相關的行前準備工作呢!(請看「屏東秋季散策:金光東隆宮之燃燒吧!王船!」)


迎王祭典活動總計歷時八天(第八天只有凌晨時有活動),日期如下。

國曆98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二十二日,週六) 請王,中午12時前往請王地點-鎮海公園,合迎候王駕。

10月11日(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週日) 王駕出巡遶境東港鎮南區。

10月12日(農曆八月二十四日,週一) 王駕出巡 遶境東港鎮北區。

10月13日(農曆八月二十五日,週二) 王駕出巡遶境東港鎮中區。

10月14日(農曆八月二十六日,週三) 王駕出巡 遶境東港鎮農區。

10月15日(農曆八月二十七日,週四) 王船法會東隆宮廣場。

10月16日(農曆八月二十八日,週五) 遷船遶境 中午12時出發遷船啟行繞境。

10月17日(農曆八月二十九日,週六) 送王,於凌晨2時集合東隆宮前,出發至鎮海公園恭送王駕。

IMG4032
我忘記這是第幾天的活動了,王船以及相關裝備都擺放在廟前廣場上,供民眾參觀欣賞。

IMG4059

路邊攤販所賣的方形紙糊東西是什麼呢?班頭在這一篇「東港人在迎王的角色扮演」解釋得很清楚:戴枷當犯人是一種還願的方式,「當犯人大都以身體有疾病時或要開刀手術前,來許願若能順利痊癒則在迎王時當犯人來還願,或是時運不佳需要解決者也可當犯人。」原來這是犯人角色扮演的道具啊!

IMG4067

有人潮出現的地方,臨時市集就會出現,這個打彈珠遊戲,真是令人懷念。隨著彈珠從軌道衝出後,在釘子之間彈跳,心裡總是七上八下的。但以福熊的技術,只能得到牛奶糖、蘆筍汁之類的小獎品,望著後頭的大獎,超嘔的說!

相關連結:

台團法人台灣省屏東縣東港東隆宮—有官方版的迎王資料,還有東隆宮位置圖,不知道怎麼去的人可以查一下。
東港迎王—民間版的迎王資料庫,有很影音記錄,還用了google map做了迎王繞行路徑圖,真是用心啊!
東港迎王之旅規劃建議—這篇有貼心的旅遊指南,還收錄了東港地區可供住宿的名單。

(本文轉載自「福熊樂多小屋」)

災後,歡迎大家來屏東

有沒有搞錯啊!在八八水災中,屏東縣不是重災區嗎?交通沒問題嗎?觀光景緻還正常嗎?即使大多數地區一如往昔,但救災為先,依現在的氣氛也不適合去玩樂吧?剛開始我也是這麼想,不過除了災民,非災民也需要大家的關照….

光看標題,有人心裡可能會這麼想:「有沒有搞錯啊!在八八水災中,屏東縣不是重災區嗎?現在適合去嗎?交通沒問題嗎?觀光景緻還正常嗎?」其實屏東縣幅員廣大,受災區只有集中在沿海的林邊鄉、佳冬鄉以及山區幾個鄉,其他鄉鎮都是正常的。

「即使大多數地區一如往昔,但救災為先,依現在的氣氛也不適合去玩樂吧?」剛開始我也是這麼想,不過根據幾週以來的觀察,我覺得除了災民需要大家的幫忙,非災民也需要大家的關照,怎麼說呢?

東港開海產店的親戚以及在枋寮從事餐飲業的朋友表示,自從水災之後,生意一落千丈,少了觀光客,收入去了大半,而在地居民傾向節約度日,外食的比例也減少了,兩相影響下,收入銳減,目前都是咬牙苦撐。光是在福熊所及的生活圈中就發現這樣的現象,相信更多行業更多民眾也受到水災的波及,造就一大群的「類災民」。

如果大家到屏東縣觀光,交通、餐飲、住宿、娛樂業直接受益,這些民眾生活好過了,也會帶動其他民生消費。經濟活絡,金錢流動,政府的稅收也會增加,進而用於災區重建,形成好的循環。而且我們平常工作那麼累,有旅行放鬆的需求,只是將某地換成屏東(雖然可能會增加交通往返時間),又能幫助屏東的同胞,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到達屏東縣的交通以及屏東縣境內的連通方式,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

【航空方面】

從台北到屏東機場恆春機場都正常。

【鐵路方面】

根據臺鐵局8月14日起列車運行說明,屏東線(高雄=南州) 區間列車正常行駛,但南州到枋寮目前是停駛狀態(但有公車接駁),至於南迴線(枋寮=台東)對號列車全線停駛,預計9月15日恢復臺東至枋寮間列車行駛

【公路方面】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所提供的「屏東縣轄內道路通阻最新概況(8/24 更新版)」描述了詳細的道路及橋樑狀況,因為內容繁多,不一一轉貼,請點進去看。簡單的說,從高雄縣林園鄉通往屏東縣新園鄉的雙園大橋(台17線)斷了,要改走萬大橋(88快速道路)或高屏大橋。台17線的林邊、佳冬鄉一帶,路面泥濘難行,不建議行駛,讓救災及施工、運補車輛進入比較好。

台9線(南迴公路)楓港往大武方向可通行小型車,部份坍方路段單線雙向通行,但路況不佳,建議駕駛人非必要勿行駛。從內埔鄉水門村到三地門鄉(台24線)還OK,但從三地門到霧台地區有多處道路坍方,外地民眾暫勿進入。

最後再看一次屏東縣美麗的人文風景,歡迎來屏東!

img239.jpg

img305.jpg

img369.jpg

img467.jpg

img512.jpg

img732.jpg

img782.jpg

書寫國土之美在東港

邀請杜虹老師來演講「書寫國土之美」,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她寫過三本散文集,「比南方更南」、「有風走過」、「秋天的墾丁」是以國家公園及台灣生態環境為主題,是可以談談如何去書寫國土的美麗,如何在自然文學……

 屏東縣屏南社區大學東港校區從96年下學期22個班級338學習人次到97年下學期38個班級518學習人次,顯見這一年來東港社區學習需求的增加與被滿足程度。除了東港社區學習需求的滿意度提高,對於東港校區社區的公民意識成長,也是屏南社大所關注的議題。公共論壇的設計,成為一個可參與觀察的行動學習標的。

繼上次嘗試建立「週一到週五的東港地方感」,也就是促成以星期一課程為軸向,老師們與學員們的課程摘要交流分享討論;星期二課程為軸向,老師們與學員們的課程摘要交流分享討論…到星期五與星期六(週末)老師們與學員們的課程摘要交流分享討論。這次我們試著將生態公民的概念設定為這次公共論壇的主軸,以「書寫國土之美」為題,邀請生態文學作家杜虹老師專題演講與行政院新聞局地方新聞處參與討論,並提升為公民論壇的層級。

980107-11-3-1-360.jpg

杜虹老師首先提到屏南社大王敏州主任曾經說過書寫有二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狹義解釋,寫出文章,文以載道;第二個層次是廣義解釋,人們留下的文化的軌跡,本身即是一種書寫。

邀請杜虹老師來演講「書寫國土之美」,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她寫過三本散文集,「比南方更南」、「有風走過」、「秋天的墾丁」是以國家公園及台灣生態環境為主題,是可以談談如何去書寫國土的美麗,如何在自然文學領域中創作;第二個原因,則是社大的講師學員與這塊土地,結合如此美麗,這群人們在這片土地的投入與經營,就是一種國土之美的書寫。或許可以透過墾丁與東港對話,激盪出講師與學員公民書寫的動力,讓屏南的國土之美為國人鮮活的認識。

在杜虹老師精彩的國家公園生態美景照片與詩意的文字搭配下,一張張美美的投影片,由在場學員與講師輪流念出杜虹老師創作的自然文學。不同於杜虹老師標準的、悅耳的、動人心弦的發音與咬字的說明,參與者泥土味道的發音與咬字的朗讀,交錯呈現出屏南地區東港與墾丁的交換書寫。

專題演講階段結束後,在屏南社大王主任的引導下,進入講師與學員討論階段,最後新聞局張副處長也以新聞專業觀點發表對這場專題演講的回應與分享,完成了這場屏南社大東港校區自然文學的饗宴。

11-3-2

盪袋子的回憶

如果說我的心中有一個屬於小地方的典型,那麼東港村就是其中一個,村中戶數不多,約莫數十戶,小村的住宅多半面朝蘭陽溪而建,每一戶住宅前方都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庭院,供作曬魚貨、醃菜果…….

我得知東港榕樹河堤這個小地方,來自於一本1995年完成的碩士論文,題目叫做「去榕仔腳盪袋子—一個關於宜蘭東港榕樹河堤的研究」,題目已經有十足的親切感,再看看它所用到的關鍵字,像是 “sense of place ” , “ Place attachment ”(地方感、地方依賴),感覺上倒像是一篇小品,而不是硬梆梆的碩論了。

1997年暑假我與伙伴到宜蘭做寺廟田野調查,就住在壯圍,離東港社區只有咫尺之遙,午後日頭蒸騰,作田的老人家們大多回家午睡,找不到受訪者的我們也多了一整個下午的悠閒時間到處晃悠,東港榕樹下便成了我們偷懶避暑的好去處。

照片_020

如果說我的心中有一個屬於小地方的典型,那麼東港村就是其中一個,村中戶數不多,約莫數十戶,小村的住宅多半面朝蘭陽溪而建,每一戶住宅前方都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庭院,供作曬魚貨、醃菜果、晾被單之用,家戶周圍點綴著鄉下尋常可見的植物,我們或許不能誇口這是一幅美麗的風景,但是走一遍這樣的小村,心中必定洋溢親切可愛的喜悅感。順著河流的方向,往小村主要道路的盡頭走去,爬上河堤,就可以看到當年年輕的碩士生的田野地點。

先是蘭陽溪的出海景象,長年生長在都市的我,第一次見到這麼純粹的河流出海,就是在蘭陽溪出海口。滿溢的河水、河邊的叢生水草、漫漫無際的大海,以及閃亮灼熱,沒有一片雲的天空。天氣熱,鳥兒躲在水草叢裡休息,早上下了網的小漁船,現在也停在堤岸邊,只有大河,不斷溢出、溢出,平穩的向大海移動。

照片_014

堤岸上,有一間萬善祠,前方十幾棵老榕樹交疊掩映出灼熱午後的一大片陰涼。每一株樹與樹交錯之處,就有一個漁網做成的吊床,靜靜地躺在那裡。這就是東港老人午後「盪袋子」午睡的地方。雖未明言,但是村民對於每一個吊床的所屬都有默契,對於外地客、鳥人和陌生人偶一為之的「借用」也多採包容態度,大方地將自己的袋子讓給他們使用。萬善堂後方的廁所,不像多數的公共廁所,讓人掩鼻而過,民自發打理得乾乾淨淨。

也許因為蘭陽溪出海口名氣漸開,也許因為居民從旅人眼中發現本地的可愛,進而發展出一種「可圖謀」、「有發展」的意識,最近這一兩年,榕子腳河堤形成了幾個令人無言的小型產業—-沿著階梯上去,我們會看到幾攤烤香腸的攤子,以及三個用樹枝為架、帆布為棚的卡拉OK歡唱啤酒攤,就在這比鄰蘭陽平原重點賞鳥區,不到百公尺長的提岸上。這幾回再到這裡,總待不了幾分鐘就想離開,數十張吊床空蕩蕩地靜置在那裡,午睡的人沒了,下棋看棋閒聊抬槓的人也少了。我想居民們為了「發展」,犧牲掉的應不只是那短暫珍貴的午後時光。

我想像,如果當年的年輕碩士回到他的田野地,對於這樣的在地意識,又會有什麼樣的感觸?

東港地方感─屏南社大公共論壇

有別於其他經營很久的社大,屏南社大今年才1歲半,公共論壇,這個大題目,名稱雖然容易理解,但要讓師生熟悉卻需要一些巧思。講師與班代聯席會成為促成這學期公共論壇形式的重要關鍵。對於公共論壇週……

屏南區17鄉鎮地形狹長,台17線與台26線不僅承載車流,也運輸著重要的社區知識流動。

恆春校區(恆春、車城、滿州)與東港校區(東港、新園、枋寮)作為屏南的2個社區大學教育集中地,教育氛圍各有特色,而2地師生間的互動則必須藉由校本部舉辦的共同學習活動。這學期東港的公共論壇週於第11週先舉行,而恆春校區將於期末舉行。分開舉行雖然增加社大同仁的工作量,但先行的東港卻給恆春很大的啟示。

有別於其他經營很久的社大,屏南社大今年才1歲半,公共論壇,這個大題目,名稱雖然容易理解,但要讓師生熟悉卻需要一些巧思。講師與班代聯席會成為促成這學期公共論壇形式的重要關鍵。對於公共論壇週,究竟要設定幾個主題共同參與這種形式或者是以師生可參與時間為主,用共同發表類似研討會形式。這兩者選擇上,與會講師與班代表決,一致通過選擇後者。

公共論壇的地方性,或者說是屬於地方知識的公共論壇,成為一種基調。整個星期共六天的公共論壇,每天有4位講師發表,堅強的講者陣容,讓參與的學員超過預期的多,除了支持自己老師而來參與的,其他班想聽看看的,也有開車從恆春來參與的。

星期一的公共論壇由日文課程、水晶串珠、養生料理、素描&水彩畫等4堂演講組成,學員在這2個小時體驗了語言、技藝、生機飲食概念且畫了一張水彩小卡片。不同班的學員,彼此因為選同一個時段,而在其他17週無法認識其他班級的課程與師生,在這樣場合,有許多的對話;不同校區,同一個老師的學員,也有類似一種家族團聚的溫暖感。

星期一東港公共論壇師生討論情形
星期一東港公共論壇師生討論情形。

現代生活的便利性,從都市穿透到鄉村,常常造成地方成為無地方感的所在。有別於共同議題的多方參與,在東港我們嘗試多方議題的共同參與。彼此豐富的幸福感,因為在師生參與議程不同而各有體驗,但讓「動如參與商」的同一時段學習的學員,「共此燈燭光」一同研習與討論,星期一的同學,也在當下,豐富了「星期一的東港地方感」。

東港養生料理-影像提供chiungying
東港養生料理(影像提供chiungying)

 

輕鬆畫家鄉-影像提供chiungying
輕鬆畫家鄉(影像提供chiungying)

感謝位於台17線(沿海公路)屏東縣警察局東港分局對面的以栗國小3樓禮堂提供作為公共論壇場地,讓社區知識匯集於此,促成這學期校本部舉辦的重要共同學習活動。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