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柑腳養生村有名了,大家都知道柑腳養生村裡有一群愛跳森巴舞的阿嬤,穿著火辣,熱情扭臀,連年輕人都自歎弗如!
柑腳,是台北縣雙溪鄉長源村地號名,古時候是一個山城,臨山崖而立,舊名「喦(巖)腳(台語發音同柑腳)」,意思是懸崖。
5、60年代,柑腳曾因開採煤礦盛極一時,上萬人的村莊,車水馬龍,商店林立;礦場關閉之後,人口逐漸外移,如今實際居住人口200人上下,以老年人為主要族群。
沈寂數十年的村莊,一直到2009年「柑腳養生村」計畫啟動之後,再度有了生氣活力、懷抱希望向前邁進。
柑腳養生村計畫緣起
最早丟出柑腳養生村想法的是夢想社區的老闆蔡聰明,這當中的牽線人是柑林國小前校長陳秋月。陳秋月透過國際珍古德協會知道了夢想社區,後來更帶著長源村村長夫人石雅渝到汐止拜訪蔡聰明,因此村莊和夢想有了第一類的接觸。
夢想社區舉辦夢想嘉年華多年有成,近年來走遍台灣鄉村林野,將藝術家和藝術文化活動帶進社區,藉此啟發社區精神。
為了確定村莊的決心,蔡聰明出的第一道考題是:先組一團森巴舞團吧。因此石雅渝帶著柑林國小老師和村民到夢想社區學習森巴舞,並且有了後來的2009年「228柑腳阿嬤大遊行」,由巴西藝術家Clebson駐村柑腳兩星期,和村民及學校師生共同創作煤礦車、礦工服和藍鵲裝,一同走上雙溪火車站做了一場華麗熱情洋溢的藝術踩街活動。
巴西服裝設計藝術家Clebson以礦工為題所設計,腰間是挖煤工具十字鎬,手腕和腳套是運煤鐵軌,頭盔上則裝有採煤礦用的頭燈
柑腳養生村計畫啟動
活動是一時的,生活是永遠的。
228柑腳阿嬤大遊行像是在村莊丟下一顆遊玩藝術的種子,讓村莊有了延續下去的盼望,在這樣的盼望之下,蔡聰明依據村莊環境和文化提出了「養生村」的想法,並且展開連串的安排,包括派人駐點、設計專屬柑腳阿嬤的礦工女郎森巴服、中醫師教授養生課程、瑜伽老師教授瑜伽、淡江大學建築系規劃村莊等,這連串的安排,目的都是為了帶動老人生命力、熱絡村莊活力,一步一腳印奠定往上發展的能量。
難能可貴的是,一群60、70、80歲的阿公阿嬤,每個星期背著書包,帶著工具,跟隨吳泓德中醫師學習拍痧、刮痧、經絡拳、艾草灸等養生技能;跟隨連欽發老師做瑜伽伸展筋骨,儘管關節難免退化、身手不似年輕人靈活,那股認真努力學習的毅力,令人動容。阿嬤說,村莊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活動了,現在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好的老師願意來到這兒教我們,那真正是我們的福氣!
以人為本的思考
常常我們進到一個村莊,帶著我們的專業或是經驗,我們開始在腦中規劃美麗藍圖,然而,不管硬體規劃建設多麼完美,最重要的永遠是在這兒生活的人,以及因生活而產生的文化。
柑腳的主要居住族群就是老年人,縱使有青壯人口,也是一群忙於討生活的人口,真正能夠出來參與公共事務、關懷村莊發展的是這群奮鬥了一輩子,將兒孫拉拔長大的老人家。因此,營造村莊最大的原則就是帶給老人家快樂的生活,並且將他們傾盡一生累積的可貴智慧傳承下來。
「老而有用」是最實在的成就。柑腳阿嬤森巴舞團首先獲得肯定,近期縣政府舉辦的「雙鐵低碳旅遊」,原本不在規劃內的柑腳,如今獲得選定,成為旅遊點之一,遊客進到村莊觀賞阿嬤森巴舞,和阿嬤一同跳森巴舞,再享受阿嬤的拍痧服務、五行健康操等,最後喝上一杯中醫師特調的養生茶,短短1.5小時的行程,實實在在經驗一堂養生課程,這是村莊阿嬤帶給遊客最真誠、關懷的禮物。
多數阿嬤17、18歲嫁到村莊,一生在山中討生活,幾乎都經歷過礦區艱困的考驗,那個年代貧困匱乏,工作生活所需,常得靠雙手創造出來。這兒的阿嬤擅長竹編、懂草藥、會釀酒、精作粿和饅頭,對於貯存食物的醃、晒、醬技術更是一絕,這些都是值得保留發展的生活智慧,至於阿嬤一生的故事,更是應該記錄下來的史料。
當地居民種植藥草:牛奶埔,將其葉子曬乾後泡茶煮湯,有舒風清熱、消積化痰、健脾除濕之效
永續發展的願景
很多人問:柑腳養生村究竟要作什麼?
老子說:無為,然後,無不為。聽起來似乎虛無飄渺,其實不然,從大自然裡最能具體體現老子這句話的真義。
柑腳因開採煤礦荒廢良田,因礦場關閉人口外流,農田山林經過數十年荒廢後,草木生長,因此有了今日數不清的昆蟲鳥類滋生,加以政府德政,柑腳溪數年封溪復育,溪中苦花魚繁茂,成為現今大家所見如桃花源般的秀麗美景。
所以,當淡江大學建築系研究所學生劉凱欣進來村莊作調查之後,可以有很大的機會直接提出「綠基盤」的概念。「綠」是指一種符合經濟、社會及生態三者永續經營為方針的設計概念,以保存資源、減少生態危害為第一優先,並提供地方經濟需求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柑腳的綠基盤是水、坡地和人。水及坡地是柑腳農業地景規劃下主要的基盤。
那麼,用在人的營造上呢?我們通常太過思考建設一個硬體,因此容易忽略建設符不符合需要;或是我們太過倚賴建設的方便,而忘記發揮人類珍貴的創造力。
無為,是為了回過頭來重新審視生活,先珍惜已經擁有的,再發現匱乏的。廢棄的房舍、農田可以如何重新整理,居住周遭可以如何更整潔優雅?這些基礎動作足以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建立珍貴的價值觀
截至目前為止,柑腳養生村實際以「社區營造」的內涵運作,但是尚未走上申請政府經費的方向前進,主要的作用在於:建立服務的觀念和將錢花在刀口上。
柑腳養生村逐漸建立「旅遊服務」,利用山林田野資源和阿嬤森巴舞、養生技能服務來客,創造收入成立「村莊發展基金」,所有參與的人都是義工性質,包括授課的吳泓德醫師、服務客人的阿公阿嬤、夢想來的蔡聰明等等,在如此共同努力付出下建設的家園,成果應該是更甘甜。
當然,萬事起頭難,百廢待舉之下,花錢之處在所難免,有幸遇上蔡聰明先生大力支持,在需要之處以其企業資源支援,包括人力與設備。
無為之下,期待的是大有為。一種可貴的永續發展和知足常樂的價值觀,才是這個村莊最大的資產和可分享的最大資源,在此之下,其他的發展建設,例如民宿、有機農園、藥草浴等等,都將不再是難題。
有朝一日,當村莊日漸清楚自己的方向,再向政府提出協助計畫,相信會是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和符合需要的作法。
期盼柑林養生村會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有機會提供社會另一種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