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母語 – 小地方新聞網

農業地方感的建立–灌溉新園公民意識的論壇

屏南社區大學的課程設計中,公共論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於屏南的幅員狹長,許多鄉鎮社區學習人口尚待經營,所以在社區學習較穩定的地區,公共論壇就相對能激盪出異於其他地方的地方感。

美國學者Robert Putnam在他的名著《使民主動起來:現代意大利的公民傳統》(1992)裡指出:在那些制度績效高的地區,存在著許多社團組織,如合唱團、足球隊、扶輪社,甚至是鳥類觀察俱樂部,那裡的人民關心公共事務,遵紀守法,相互信任,社會的組織和參與方式是橫向的、水平的。相反的,在那些制度績效差的地區,人們極少參與社會生活,在他們眼裡,公共事務就是別人的事務,他們互不信任,社會生活是按照垂直的等級組織起來的,腐敗和違法亂紀是家常便飯。雖然原則是這樣,但既然是原則,就有例外…971126-civil-360.jpg

東港與新園校區,從96年下學期東港22個班級新園1個班級開始經營,因此去年設定整合為1個東港區的公共論壇。然而,隨著社區學習需求的增加與滿意度的提升,97年下學期東港已有38個班級,而新園已有11個班級超過二百人的學習人次,因此今年就嘗試將新園校區的公共論壇提升為公民論壇,並邀請社會學家李錦旭博士就公民社會議題與新園的講師與學員做專題演講與討論。

李錦旭老師的題目很有意思,叫做積極公民如何可能。這還不是最有趣的,因為新園校區也是屏東農業人口較多的地區,很有農業地方感,於是為了讓社區朋友們對於這個議題可以深入討論,李老師幾乎全程使用母語與大家溝通討論。我想這是因為李老師對南台灣的公民社會的促成,有很大的理想與期待,且學經歷豐富歷練造就出很務實的做法。

於是第一階段李老師的專題演講,為新園灌注一股不一樣的知識活水。第二階段的討論,大家都對李老師所提到P. C. Schmitter(1996)對公民社會的定義:「是一個政體中,由自發地組織的中介團體所構成的場域或系統,這些團體相對獨立於公權力與家庭、企業等生產或再生產的私部門。」發表深刻的心得。

11-4-2

11-4-3

這實在震撼了我,一場的公民論壇,可以讓農民為主體的社區經歷civil society三種體會:文明社會,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其實這代表civil society三種不同層次的意義,也代表現代社會三個階段的演變)。對於新園校區,我與李老師看法一致,來這裏參與的講師與學員,早就是積極公民。原先立意為灌溉新園公民意識一場公民論壇,其實收穫最多反而是學界(非學術正規軍的屏南社大主任與學術正規軍的屏教大教授)與公部門(新聞局地方新聞處)。因為從新園學到很多無法從書本知識學到的地方知識。

(為作者社區總體營造委員會委員、屏南社大主任)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