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武國小,你是開心還是難過呢?

泰武國小你好,我是黃○○,你未來過的好嗎?我是你永遠的朋友,你知道你要搬來這裡嗎?你是開心,還是難過呢?一下子搬到佳平,一下子搬到佳興,現在又要搬到萬金營區,你會覺得好嗎?

clip_image001

泰武的孩子寫給泰武國小:「你知道你要搬來這裡嗎?你是開心,還是難過呢?」童言童語中,也透露著對新環境新生活的不安。

「泰武國小你好,我是黃○○,

你未來過的好嗎?我是你永遠的朋友,

你知道你要搬來這裡嗎?你是開心,還是難過呢?

一下子搬到佳平,一下子搬到佳興,

現在又要搬到萬金營區(新赤農場),你會覺得好嗎?

我希望你可以快快樂樂地跟我們一起長大。」

12月23日,冬陽照耀,泰武國小於泰武村永久屋基地-新赤農場舉行動土典禮。儀式遵循排灣族傳統進行,呼喊、鳴槍、頌歌、敬祖靈、敬酒以及立碑,將原來刻有泰武國小的石碑,有在新的校區立了起來。泰武國小的孩子將心裡想跟學校說的話,寫在小卡上,掛在從山上的舊校區移到新校區的老榕樹上,遙望北大武山。image002

八八風災創傷深山裡的泰武村及泰武國小,地層斷裂,地表嚴重滑動,因此不得不被迫遷離原居地,從海拔八百公尺的地方移居平地。一年多來,歷經八次選址,終於選定位於萬巒鄉萬金村的新赤農場做為簽村永久屋的興建基地。

泰武國小認養單位BenQ明碁友達基金會會長吳國隆表示,校園設計融入排灣族的文化意涵及當地的語彙,北大武山、南大武山、百步蛇、陶壺等意像呈現,泰武國小雖然離開了群山環繞,但在新部落、新校區仍可被排灣族文化懷抱的環境生活、學習,自信地發揚自己的文化。預計民國一百年八月八日落成啟用。

泰武國小校長伍麗華說:「把我們榕樹請到這個地方,我們跟這塊土地的祖靈,也跟我們聖山(北大武山)的祖靈宣告,我們要到這裡來安居樂業。」

伍麗華校長表示,之前學校曾舉辦過「未來學校」的畫圖比賽,有幅「方舟學校」的畫作,把學校畫在一稍大大的船上面,創作這幅圖畫的孩子寫道:「我希望學校可以蓋在船上面,這樣淹大水的時候,我們學校就可以飄來飄去。」

另外一位即將畢業的孩子也寫道:「親愛的泰武國小,我們要畢業了,我會想你,我還不知道你怎樣,可是我還是會見到妳,希望你學校不會再被颱風吹壞,我一定會保護你。」

image004

孩子的童言童語,總讓人會心一笑,也讓備感心疼,顛沛流離的日子,泰武國小的學童渴慕一個安全、安定且快樂的泰武國小陪著他們成長。

伍麗華校長甫接掌泰武國小,即遇到八八風災、遷村、遷校等問題,而今伍麗華校長驕傲地向屏東縣教育處長顏慶祥報告,泰武國小老師不負教育使命,雖然經歷一年多來的顛沛流離,泰武國小沒有一天讓孩子的受教權及教學品質受到傷害。但他也擔心學生數會減少,因為泰武村核定通過戶僅117戶。

部落耆老吟唱著:「我們用琉璃珠,搭起一座與天齊高的橋,為了抬高您在我們心中的尊貴…」,泰武古謠傳頌敬天愛人亙古不變的情懷,從高山到平地,從台灣到國際…。image005

部落耆老吟唱頌讚,亙古不變的道理,將要在新的部落繼續傳唱。

image006

「立碑」

image007

image008

刻有「屏東縣泰武國民小學」的石碑,是從舊校區移來新校區。

image009

部落頭目與明碁友達基金會會長吳國隆同喝連杯酒,表示結盟為好友之意。頭目也起了一個原住民的名字Ibun送給吳會長。

image010

舊校區移來的老榕樹,掛滿孩子對故土的思念及新土的期待。老樹佇立,遙望來時的巍巍大武山。image011 image012

「鳴槍」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災後的願力 泰武要用夢想交朋友

由泰武國小經營的「旅人之家暨地方文創館」將於9月18日揭牌,希望透過此活動,讓來賓體驗藝術、音樂、傳統美食,以及部落自主堅持的力量。

八八風災後,泰武國小異地安置,在空間不敷使用的安置期間,泰武國小的數位機會中心在無空間可運作下,透過校內老師及地方藝術家的相互激盪,轉而進行「文創加值」的嘗試,獲得肯定。今年四月,泰武國小搬遷至佳興部落後,夢想再加大,結合當地的山光美景及部落豐富的人文及藝術,在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下午,舉辦手創藝術市集及草地音樂會,吸引不少遊客前往。

另外,在佳興村民支持下,泰武國小數位機會中心利用部落內的空屋,以7年1元的租金開闢旅人之家暨文創館,將提供背包客及特殊專長教師住宿,除了刺激師生的學習,也盼帶動部落觀光。

泰武國小表示,最初的想法,只想開發一個屬於在地文化的產品,可以贈送給曾在八八風災給予協助的單位團體以表感謝,然而卻意外獲得好評。泰武國小伍麗華校長更進一步表示,泰武國小承辦數位機會中心,最主要也是要協助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再加上教育部也鼓勵各地的數位機會中心可以自主營運,所以就覺得這可以是未來部落及學校可以共同繼續推展的方向。

「旅人之家暨地方文創館」將於9月18日配合國際和平日以及創意市集活動揭牌,泰武國小希望透過此活動,除了讓來賓體驗一場藝術、音樂及傳統美食的饗宴,更讓外界看到他們自主營運的決心,與部落堅持的力量。

60329_153902567961924_100000265467223_382722_4531251_n

文創市集 展現部落生命力

image001image002

佳興部落(Puleti,普樂地),位於半山腰,南、北大武山將其環繞,又與來義鄉的大後部落隔水相望。佳興是著名的排灣族木雕村,部落內住著不少頗復盛名的木雕藝術家。另外,排灣族最具特色的「手紋」,在佳興部落仍有許多紋手的老人及最高階的「手紋」。

上學期泰武國小師生搬到原來的佳興分校成立中繼校區,才使得寂靜的佳興部落漸漸有了熱鬧氣息。泰武國小來了之後,發現這裡除了美麗的山景,也極富文化資產,很適合「文創」的夢想發芽。

自五月起,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下午,在佳興中繼校區的草地舉辦「泰武手創市集」以及「為土地而唱」草地音樂會得活動,讓許多原住民的藝術家、樂團一起相互交流,醞釀創作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希望引領外地遊客欣賞藝術創作歷程,並帶動地方居民共同參與地方特產販售。

image003

image004

部落知名木雕藝術家卡邦(沈日安)的未完成作品

image005

原住民藝術家們,透過手創市集與外界交流,激盪耕多創作元素,也讓部落的創作力被看見

旅人之家 用夢想交朋友

伍麗華說,她剛到佳興村時,原本只是想在部落租屋當作是老師的宿舍,卻發現佳興村人口外流嚴重,部落約有一半是空屋,於是向村民建議,可利用閒置空屋供志工、背包客住宿。

村民李惠如立即響應,以「7年租金1元」,提供距學校僅50公尺的房子,校方進而以數位機會中心名義成立「旅人之家暨地方文創館」,一舉跨向自主營運及學習再生,此構想獲得教育部支持,還有其他村民也想提供空屋。而現在已經可以開放背包客申請住宿,有意願的民眾可以直接跟學校聯絡。

伍麗華表示:「旅人來,要成為我們的朋友、志工、家人,不是一次的旅行關係季結束。可能成為泰武國小的好朋友、社區的好朋友。」

「旅人之家暨地方文創館」將於9月18日配合國際和平日以及創意市集活動揭牌,泰武國小希望透過此活動,除了讓來賓體驗一場藝術、音樂及傳統美食的饗宴,更讓外界看到他們自主營運的決心,與部落堅持的力量。

image006

小魯凱樂團的拉法告與佬祖,獨樹一格的幽默,逗的全場觀眾哈哈大笑‧以故鄉為題的創作「好茶的微風」,唱出現代原住民青年對故鄉的思念及想像‧

image007

拿布與巴奈的音樂,唱出原住民隱藏內心深處的無奈及壓迫。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學校在哪裡(6)化危機為轉機 泰武國小努力活出自己的名字

佳興部落的族人很希望部落能夠再有學校,經歷失而復得,他們感受到,部落要有學校,孩子的笑聲才會回來,部落才不再寂寞。

屏東縣泰武國小於八八風災後移往泰武國中異地安置,今年四月,在各界的協助下,於佳興村建立中繼學校(原泰武國小佳興分校,93年廢校)。重返佳興部落作為中繼校區之際,泰武國小也帶動部落注入活水,短短幾個月便讓廢校七年的校區充滿生氣,每到假日吸引遊客前往。

泰武國小因處於順向坡,八八風災帶來的豪雨沖刷,造成泰武國小地層滑動,校舍受損嚴重,基於安全考量,校方假位於佳平村的泰武國中舊校社復校。後又在扶輪社等單位的協助下,整修佳興廢校區為中繼校區,今年四月,泰武國小正式遷往位於佳興村的中繼校區(扶輪希望校區)。

泰武國小校長伍麗華說,未來學校仍會隨著新赤農場永久屋的落成而搬到山下的永久校區,佳興校區的部份,亦向教育處提出復校,也獲得支持,為此佳興部落還召開了兩次部落會議,希望能將自己流落在外的子弟找回來,讓學校可以在部落復校。

image013
泰武國小伍麗華校長

image001

風雨中接掌學校 伍校長的第一次校務會議:遷校

伍麗華(魯凱族)剛就任泰武國小校長,正讚嘆著大武山雲霧繚繞之美,所有夢想正在計畫時,便遇上了八八風災,校區內地表傾斜滑動,部份校舍毀損嚴 重。災後,伍麗華主持了第一次的校務會議,就是決定遷校,當時決定是遷往以廢校的泰武國小佳興分校校區,但當時災後不久,還無法確定佳興村是否為安全之 地,因此就政府安排在泰武國中的校舍作為泰武國小的臨時校區。

image002

image003image004
學校和村莊皆成不安全之處

原本以為只是學校的遷移,但沒想是後來竟是整個泰武村都要遷往山下,這一遷村,動則少說也要三、五年,這其中也包括了學校的異地重建。然而在泰武國中的臨時校區只有四間教室,要容納七個班級,老師們連辦公的地方都沒有,更遑論學生的學習環境了。

伍校長認為,在這樣克難又寄人籬下的環境,對於學生的學習品質及受教權利都是一種剝奪,絕非長久之計,她說:「對於孩子來講,剝奪他學習受教品質、 學習權一年,就已經非常嚴重了,所以我們希望說趕快脫離那樣的環境,所以很早就開始尋求外界的援助,幫忙我們整理佳興分校的校地,希望能搬回我們自己的校 地。」

在屏東扶輪社的協助下,泰武國小移往佳興分校成立中繼校區的盼望有了眉目,但這個中繼校區,在伍校長的想法,決非只是一般組合屋的搭建,它可能還關係到一個排灣族老部落的文化命脈。

image005

image006

伍校長說:「佳興部落在93年的時候沒有了學校,這讓部落人口外流更加的嚴重,部落更加沒有生命力,如果我們可以在這個地方重建一個好的校園,那有可能說服外地的孩子回來,也有可能說服我們的政府單位重新讓這個地方設校或者是復班…」。

伍校長將學校未來十年的發展運作、學校面臨的危機及部落沒有學校的困境等,都一一與贊助單位報告,這樣的想法感動了贊助單位,獲得了支持。

在校方所有教職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屏東縣教育處有了回應,只要各班能達到五人以上的話,教育處很樂意佳興能夠復班復校。聽到這樣的消息,伍校長嘆道:「泰武國小真的很努力活出自己的名字,也被人家看到我們的努力,也會被我們感動。」

佳興部落的族人對於復校的事情相當重視,他們很希望部落能夠再有學校,為此,部落還特別開了兩次部落會議來討論,因為經歷過失而復 得,他們感受到,部落要有學校,孩子的笑聲才會回來,上課的鐘聲才會回來,部落才不再寂寞。現在,校方努力爭取,政府也表示善意,就等部落把孩子再帶回來 了。

image007

災區學校學生多流失 泰武國小不減反增

風災發生之後,泰武國小暫時遷到佳平村的泰武國中復校,然而卻發生佳興村的家長無法接受這樣的決定,他們覺得,本校受損應該就是遷來佳興,怎麼會去 到一個跟大家都不相關的地方,因此拒絕自己的子弟前往佳平村就學,寧可跨鄉選擇就讀較近的來義國小。(就地理上,佳興村與來義鄉僅一水之隔,而相較同鄉的 佳平村則有較長的距離,且皆為蜿蜒山路。)

伍校長擔心受災被安置在山下的泰武村,學生必定會嚴重流失,若再加上佳興村的抗拒,泰武國小就即將面臨廢校的危機。於是就緊急在佳興村的活動中心召開了部落協調會,與兩村的族人共同討論學校的未來,但雙方仍是爭執不下。

而這位剛到任,與大家都還不熟悉的校長,也正好利用這個部落協調會的機會,與他的家長們說明他的辦學理念,以及學校未來的可能性,他請家長們相信他,他一定可以把孩子教育好’、照顧好。

伍校長回想當時,說:「當時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危機,也是很大的轉機」。也因為如此,家長們意識到部落及泰武國小的危機,反而讓 大家更團結起來。結果,泰武國小沒有發生學生流失的狀況,孩子一個都沒有少,反而從原本的五十幾人增加到八十多人。對於受災學校,普遍學生流失情形看來, 泰武國小算是一個奇蹟。

image009

享譽國際的泰武國小古謠隊,皆是由泰武及佳興兩村的孩子組成。災難造成孩子的顛沛流離,但泰武的孩子仍要繼續為土地而唱,繼續與土地對話。

佳興校區決不廢 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基地

佳興校區,若能再復班復校,是再好不過了。但萬一未復校成功,佳興分校不會再閒置荒廢,仍為泰武國小的校區,伍校長說:「我們會把他作為排灣族語的『假日學校』,也利用暑假,第三學期概念,能夠正式的在這邊運作排灣族語的假日學校,修民族教育的課程,修族語的學分。」

泰武國小在扶輪社的協助修建下,在四月底遷入佳興村的中繼校區。伍校長表示,雖然在佳興校區可能只有一年,但校方很樂意和部落一起分享及成長。未 來,學校仍會搬到新赤農場內的永久校區,從海拔800公尺移到平地,泰武國小未來將承擔更加重大的文化薪傳任務,許多更大的計畫,更大的夢想要在那個地方 實現,要化危機為轉機,讓成為原住民在新地方再生的典範

image011

豐年祭當晚,佳興村的頭目拄著拐杖,移動著行動緩慢的身體上台,他拿起麥克風,表達佳興部落對於校長及所有教職員的感謝,謝謝他們把學校又帶回來部落。

image012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歌聲迴盪北大武─ 泰武國小畢業生 傳統歌謠慰祖靈

臨行前,校長提醒「泰武村未來因遷村而遠離北大武的懷抱,但是要告訴祖靈,即使到平地求學,我們還會再回來,不會忘記自己長大的 土地。」查馬克也一再提醒孩子,把歌謠帶回屬於他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事。

八八風災重創被排灣族視為「聖山」的北大武山,依照族人傳統習俗,當部落遭受重大災害,必須舉行祈福或祭拜儀式,以撫慰祖靈。4月15、16二日,泰武國小20位高年級學生,藉著每年例行的登北大武山畢業活動,回到群山環繞的傳統舊領域,合唱傳統古謠輕撫祖靈。

990508taihiohhuiygy-450.jpg

災後首次挑戰北大武 畢業生帶著祝福出發

15日早上七點,泰武國小臨時校區早已人聲鼎沸,為的就是迎接一年一度的北大武山登山活動。除了20位高年級小朋友及5名師長之外,學生家長、林務局巡山員、社區警員…等18人同行,協助照顧學生安全。

在六年級導師查馬克的督導下,小朋友們換上防滑橡膠鞋,來來回回的領取登山用品、食糧,再一件一件的塞進洪蘭教授提供的登山背包,儘管有些孩子的裝備比自己個子還高了,依舊難掩興奮地背著包包不斷自我打量。當地牧師帶領全體人員禱告後,準畢業生們在學弟妹們熱情的道別聲中,踏上這趟北大武山慰靈之旅。

入山前,學校安排泰武村頭目呢勒與泰武鄉前鄉長顏和,講述「頭目制度和大武山傳說」課程,小朋友圍成一圈聽得津津有味。查馬克說,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材,登山活動讓孩子們貼近自然生態、體驗過去祖先們的傳統生活,更能培養感恩、謙卑的學習態度。最後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由頭目帶著大家,面向北大武山、高舉小米酒,敬告祖靈登山活動,大夥齊喊「qila- uu」(伊啦-嗚,動身前的精神呼喊),泰武國小正式出發。

990508taihiohhuiygy-2501.jpg image003
小朋友在學校行前準備與禱告。

image005
泰武村頭目呢勒跟小朋友們講頭目的故事。

山河變色 路難行

事實上,八八風災嚴重破壞登山道路,畢業登山活動差點就要取消,但由於小朋友們都非常期待,不願意放棄機會,在教導主任陳長士兩度親自前往勘察後,確認安全無虞後,校方才決定照常舉行。然而,風災造成的路斷,以及兩處大崩塌,小朋友們得多花近2小時,經由2個高繞點,才能抵達原本的登山口,考量學生體力與安全,今年只能到達標高2500公尺的大紅檜,並未如以往登上三角點。

雖對災後的道路慘況早有耳聞,但若非親眼見證裂成三道的路面、持續滑動、崩落的土石,恐怕還是難以想像豪雨、走山到底帶來了多麼劇烈的影響。行畢第一個高繞,原本因為登山而興奮不已的大家,突然安靜了下來。一處大崩塌躍然出現在眾人眼前,三年級導師呂志鴻忍不住驚訝的說:「我們的家怎麼變成這個樣子?」這裡,是瓦魯斯溪,也是林邊溪的源頭,泰武國小就座落在瓦魯斯溪畔,大家望著眼前大片深不見底的黃土,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image007
八八風災前,車子可開往直接開往登山口,如今,只能步行。

image009
行經崩塌處,小朋友拉著繩索,手腳並用向前邁進。

除此之外,1.7公里處,還有一個巨大崩塌。愛好登山的陳長士說,山友們私底下稱呼這些因風災造成的坍方為「莫拉克大崩塌」。面對鬆滑難行的山路,大夥們只能手腳並用;途經危險崩塌路段時,不斷相互提醒「拉緊繩子走螃蟹步,往腳下看別往山下看!」一路上,孩子們互相扶持,用輕鬆但尊敬的態度與北大武山相處。走累了,停下來歇歇腳、聊聊天,或是跟著林務局巡山員蔡森泰,一起擁抱台灣杜鵑、躺在植被上,聆聽自然最原始的呼吸。

從登山口算起,又攀爬了4 個多小時,傍晚時分終於抵達最佳觀景點「東方不敗」,潔白如團團棉花的雲海,簇擁著排灣族口中的聖山北大武。

image013-200.jpgimage015-300.jpg
image011-360.jpg
登上東方不敗,老師同學們開心合照。

伴著餘暉,一行人往今晚的落腳地-檜谷山莊邁進。五年級導師陳美珍說,依照以往的登山經驗,北大武山的登山客絡驛不絕,每次學校來爬山,床位都要用搶的,然而,八八風災後的這個夜晚,檜谷山莊卻完全屬於泰武國小。但是,這裡並不冷清,在沒有電的山莊,小朋友把頭燈充當霓虹燈,用歌聲和著歌謠隊伴奏老師的吉他,夜裡的一場雨,滴滴答答的拍打在屋頂,像是山靈對這場音樂派對的回應。

image017 image021
在山上,一切從簡,一包白飯加一包調理包,大家也都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飯一起同樂。
image019

北大武 我們還會再回來

隔日一早,小朋友們繼續向上攀登,至標高2500公尺的大紅檜巨木群;接近正午,歌謠隊的孩子們,再次回到東方不敗,面向聖山高唱古調,告訴排灣的祖靈「我們來到北大武山了。」

離開之前,校長伍麗華勉勵:「泰武村面臨重建,未來也因遷村而遠離北大武的懷抱,但我們要告訴祖靈,即使到平地求學,我們還會再回來,不會忘記自己長大的土地。」查馬克也一再提醒孩子,雖然因為歌謠能去歐洲、去上海,但是不要忘了,把歌謠帶回屬於他的地方,在山裡唱歌,才是最重要的事。

北大武的壯闊依舊,雲海的美麗依舊,路卻難行了;但是,只要泰武孩子的活力依舊、承諾依舊,排灣族的精神,也將永不止息。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泰武國小遷校─如何顧及學童適應與文化傳承?

行腳國境之南,屏東北大武山裡,泰武國小在海拔750公尺處落地生根,師生人數不到百人,雖小,力量卻無比巨大。排灣族的血液中,流竄著木雕、刺繡的藝術天賦;山裡氤氳的霧氣,浸潤著古調,今年6月…

行腳國境之南,屏東北大武山裡,泰武國小在海拔750公尺處落地生根,師生人數不到百人,雖小,力量卻無比巨大。排灣族的血液中,流竄著木雕、刺繡的藝術天賦;山裡氤氳的霧氣,浸潤著古調,今年6月,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的嘹亮歌聲從台灣傳到歐洲,孩子們的純真天籟讓無數人既震撼,又感動。

但是,八八風災之後,泰武國小受到重創,豪雨所帶來的地層滑動,讓建築物嚴重受損,原先以水泥填補的裂縫痕跡還在,新的裂縫又蔓延成網,寬度超過一公分。

遷校,成了不得已的決定。趕在開學前,泰武國小遷到了山腳下、原先閒置的武潭國小佳平分校,白底紅字的「泰武國民小學臨時校區」終於高高掛起,正式復學──然而,一連串的抉擇背後,是問題的結束,或是新問題的開端?

捨近求遠? 臨時校區一變再變

風災過後,泰武國小面臨遷校的兩難,要遷往5公里路程的佳興村泰武國小佳興分校?或是10公里遠、山腳下的佳平村武潭國小佳平分校?最終,泰武國小在武潭國小佳平分校的閒置校舍復校。

從佳興到佳平,捨近求遠背後的原因,不只是縣長的決策,而是泰武與佳興兩個部落之間的角力。泰武國小教導主任陳長士分析,泰武是北排灣,而佳興則屬於中排灣,一隻攀木蜥蜴在泰武叫kinararei,跑到佳興就叫kinaruyoung。日本統治時代,瓦魯斯溪南岸的佳興部落被迫遷到瓦魯斯溪北岸、泰武的獵區之內,兩個部落就此鑄下了歷史心結。

泰武國小裡,來自泰武村的學生是佳興村的三倍;一位佳興村的家長曾私下抱怨,泰武村的家長很強勢,臨時校區才會寧可設在佳平,不願設在佳興。

「這些頭頭、地方仕紳要先退出。」一位泰武國小的老師認為,泰武村的家長其實並不強勢,是「上面的人」很強勢;雖然,泰武國小的老師曾提出「遷往佳興」的建議,但泰武村的家長們因為訊息缺乏,最後只能聽平常部落裡面講話大聲的人。

image001
(上)八八風災後,泰武國小因為走山而嚴重損毀。

(下)泰武國小目前暫時落腳於佳平村的武潭國小佳平分校。

image003

準備好了? 臨時校區問題浮現

為了維護孩子的受教權益,風災過後,部落幾乎全體動起來幫忙遷校。

「那時候真的很累。」泰武國小一年級導師楊惠芳透露,為了開學,三天之內要把學校整理乾淨,除了老師之外,泰武村、佳興村,甚至是佳平村民都捲起袖子幫忙,開貨車上山,把泰武國小的桌椅搬下來。

上課將近三個月後,楊惠芳說,泰武國小的同學一直很想回去,他們並不喜歡臨時校區。

問題一:住宿舍 生活步調待調整

來自台北的家扶基金會社工林宗翰說,當學童離開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心理上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離鄉背井?何況,泰武國小在山下設立臨時校區後,不僅空間變小,學生人數也增加20多人,生活步調、節奏無法恢復到以前。

林宗翰觀察,泰武的孩子們在寫作業時,要擠在小小的空間裡面寫;住宿生洗澡也要輪流洗,生活作息的時間因此拖長。目前家扶基金會的計畫是:再增設一間宿舍,讓男、女同學能各住一間宿舍,生活空間變大,時間也能更妥善利用。

問題二:風災補助多 學生不減反增

風災之前,泰武國小的國小部學生人數是43人,幼稚園是15人;遷至佳平後,國小部學生人數增加至62個人,幼稚園也增至20個人。

泰武國小四年級導師、同時協助校方教務工作的呂志鴻坦言,學生人數爆增三分之一,除了有部份家長希望孩子在此得到部落經驗;也有家長是為了風災後的補助,把孩子從潮州遷回來。

面對這個問題,無論是風災前、風災後就讀泰武國小的學生,只要提出補助申請,校方全部送件,最後,球又踢給提供資源的單位。

問題三:文化傳承 恐難以為繼

有別於漢人社會,每一個原住民部落都是一個「王國」,界線森嚴之外,原住民也習於在自己的土地上召喚祖靈。

在泰武國小任教排灣族母語的邱宵鳳指出,每一個部落的故事都是獨特的,每一首歌謠也是獨特的,甚至連原住民名字的傳遞方式也有一定的脈絡,假如政府遷校以後,忽略部落的分野,對原住民的文化傳承影響將非常巨大!

「當孩子們不在自己的部落裡面,是否還能夠勇敢地唱自己的歌?」邱宵鳳憂心地說。

一到兩年後,泰武國小將在平和村與武潭村之間的台糖用地重建。當泰武國小的教具、設備、遊樂設施一件件移出,孩子們的心仍留在山上時,如何在安全校舍、保存文化、孩子願望三者間作出抉擇、取得平衡,仍然值得細細思考。

image005
學童們正比手畫腳,高唱母語歌曲,而這樣的歌聲,是否能永遠迴盪?

(作者為台大新聞所同學)

感恩祈福,重建新家園

泰武國小學生朱瑤君與林雪兒表示,這次莫拉克風災家中受損嚴重,本來非常猶豫該不該在家鄉有難的時候依然出訪,而且當自己兩手空空到達機場時有些害怕,不知道到大陸的上海這些天怎麼過?不過,一到機場時竟然看到…

屏東縣政府在10月3日上午9時於屏東縣麟洛運動公園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因為有您,讓愛轉動」的「感恩祈福,重建新家園」活動。這項活動不只由屏東縣政府主辦,還結合了民間團體,包含了東港鎮的鎮海宮、屏東市的玉皇宮等慈善單位。

為了感謝協助莫拉克風災重建的全國志工夥伴們,主辦單位特別準備了一萬五千份的客家粄條(面帕粄),席開200桌,來宴請這些勞苦功高的志工們,以聊表對他們的敬意與謝意!同時屏東縣政府還頒發感謝狀給協助救災的團體,並特別以「圓鍬」贈送給志工代表,感謝這些協助屏東縣度過莫拉克風災的志工、國軍與企業們!

image001

莫拉克風災英勇救援之佳暮英雄致詞

關愛滿行囊 內心暖洋洋

活動中,有多項表演活動,其中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小的合唱團在合唱優美動聽的原住民歌曲時,特別擺了幾個旅行箱在合唱團前,令人感到十分好奇!原來這12個旅行箱背後有著動人的故事。

根據泰武國小的校長伍麗華表示,屏東縣泰武鄉是全國知名的木雕鄉,泰武國小學生屢屢在全國性的木雕大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大獎。原本該校的12名學生應邀將在今年的8月13日至17日到中國大陸的上海進行交流,不料莫拉克颱風打亂了原先的計劃。就在他們即將啟程出發的前兩天,泰武村民們為了躲避莫拉克風災,全村緊急撤離到泰武國中的安置中心。

由於泰武村民被迫匆促離開家園,在諸事繁忙的情況下,學校一度打算取消參訪上海的計劃。所幸,長期贊助山地部落的「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獲知這個緊急狀況,主動與學校、家長聯繫討論。由於學童非常期待這次的參訪活動,且當時大人忙著救災,已無多餘心力照顧小孩,於是,決定讓活動照常舉行。所有的行李全都交由志工打理,學生只管按時到達機場即可。

參訪活動帶隊老師查馬克特別指出,泰武國小這次的出訪正值故鄉受到強颱豪雨重創,孩子們在整個的旅程中心情冷熱交替。原本計畫在白天進行交流,晚上則預定到景點參觀旅遊。但是當孩子們獲知上海有一場為台灣莫拉克颱風災區的募款活動時,都願意放棄出遊的機會,來參與更具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意義的募款活動表演。十分令人感動!

泰武國小學生朱瑤君與林雪兒表示,這次莫拉克風災家中受損嚴重,本來非常猶豫該不該在家鄉有難的時候依然出訪,而且當自己兩手空空到達機場時有些害怕,不知道到大陸的上海這些天怎麼過?不過,一到機場時竟然看到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大行李箱,裡面裝滿了志工為他們貼心準備的鞋子、換洗衣物、盥洗用具和日常用品等,當時不知如何表達感謝之意,只覺得心頭暖暖的。

為了親口向許許多多幫忙重建故鄉及協助他們圓出訪之夢的無名英雄致意,12名泰武國小的學生提著曾經裝滿愛的旅行箱,專程到屏東縣志工感恩活動的會場表演,獻唱原住民歌曲「思念母親之歌」等,大聲唱出了他們的感謝之情,情真意摯,感人肺腑!

image003

泰武國小合唱團帶著裝愛的旅行箱獻唱。

此外,橫跨台一線竹田段的全國首座單車景觀橋啟用典禮也因風災順延到10月3日舉行,縣政府祕書長鍾家治帶領志工騎單車經由景觀橋從竹田到長治,他說,八八水災凸顯了生態環保的重要,騎單車就是最環保的運動方式,希望大家能「騎」心護家園,讓屏東的明天更美好!

clip_image006

全國首座單車景觀橋與歡迎志工布條

(屏北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