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淡水社區工作室 – 小地方新聞網

從建築觀點 探淡水老街

富含田園氣味的關渡平原、昔日在小學課本登場過的水筆仔(紅樹林)與深鑿歷史痕跡的淡水風情等,彼此毫不修飾地在鏡頭中各顯生命姿態。此行,在帶路人黃瑞茂老師引領之下,慢行於其所推薦的小徑…

一路沿著淡水捷運線,身子越往北走時,眼角視野越像是從一般鏡頭轉換成廣角鏡般的遼闊,裡頭有富含田園氣味的關渡平原、昔日在小學課本登場過的水筆仔(紅樹林)與深鑿歷史痕跡的淡水風情等,彼此毫不修飾地在鏡頭中各顯生命姿態。此行,在帶路人黃瑞茂老師引領之下,慢行於其所推薦的小徑,這次沒有了觀光客的印象路線,卻多了一份在地人的生活味道與建築人的細膩觀察。

淡水五虎崗

阿茂老師現為淡江建築系副教授,自大學北上後就與淡水結下深刻之緣。老師表示,淡水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巷弄之間的彎坡與五虎崗的地理形勢,在其所推薦的古街生態路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有人說過,自兩百萬年前起,大屯火山陸續噴發,熔岩向四周流去,形成一條條低緩餘坡,在淡水境內則岔成5條如手指般的丘陵,俗稱「五虎崗」。五虎崗其實並不高,但這5座小崗頭直逼淡水河岸,具備了制高點的優勢。

老師說這特殊的五虎崗,若從河口方向由左至右算起:第一崗設有炮台(昔稱烏啾埔);第二崗建有紅毛城古堡(昔稱埔頂);第三崗是以重建街和清水街為主的漢人部落,崗頭是清水祖師廟,下方則是福佑宮(昔稱崎仔頂);第四崗是淡江大學,兩側谷地則為淡水新興市區(昔稱大田寮);第五崗上是聖本篤修道院(昔稱鼻頭崙)。淡水(昔稱滬尾)這座依山傍海的小鎮就置身於五虎崗中,頗有「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之愾。

北台灣寶地

關於這點或許是很多人不知情的,但在老師解釋之後,更清楚接下來所推薦的綠色路徑是架構在何種時空之下。跟著老師漫步其間,漸感那紅磚瓦、斜彎坡、老街道、河岸道、老廟宇、舊市集與居此地的淡水人是如何在老街古巷及山野平疇間過生活。老師手繪出這條路線,從淡水河畔的龍舟階梯開始出發,行經與雜誌同名的「鄉間小路」餐廳,一出中正路後即可看見馬偕頭像,隨後再擇右上方朝三民街走去。在未前進三民街時,不妨先轉進馬偕街看看中西合璧的偕醫館與寫生景點-長老教會教堂。

3
重建街古意盎然的街屋

沿著蜿蜒而上的三民街前進,所叉出的重建街是淡水最早形成的一條街道,由於是建在起伏不平的山坡上,使得房子與路面常形成高低落差,必須加建上下階梯,相當特別。至今,在重建街35、37號還可看見古意盎然的街屋,通常這些老街屋大多是一層樓的高度,一間店面寬,前後有兩進,中間有窄長的「過水」-通常當廚房使用,還有一個方便採光和通風的天井。一間挨著一間的建築物,自然地就在山坡上發展出長街來,現在隔週還有文化市集。再往上走,是與重建街平行的清水街,昔稱米市仔街,街頭處是建於咸豐4年的興建宮,奉祀著王爺。

隨在老師步伐身後,已忘卻所默記的廟宇數量,但心裡總認定過去淡水小鎮是塊寶地,如今才會有這麼多的神明保佑與信仰基礎。因為我們都清楚,淡水與基隆雖同為北台灣最早的通商口岸,但在清代時期淡水重要性遠勝過基隆。直到日治後,淡水因港口淤積、鐵路興起以及貿易對象改變等原因,則日漸沒落,基隆港遂取而代之。不過,老淡水的歷史底蘊與河畔情懷,卻始終是無法取代的。

打造新空間

出了三民街口,是人車熙攘的中山路。迎面而來是,人道主義實踐者-施乾頭像,同時也道出淡水國小的年長。這所學校已邁入百年歲數,是北縣最年長的學校,該校出了不少名人,包括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第一位氣象學家周明德、第一位高爾夫球球師陳清水與李登輝總統等名人。

其地理位置正好處在五虎崗的第三崗頭,屬淡水地區的中心學校,扮演地區教學資源協調與交流角色。擔任自己孩子校園設計總顧問的阿茂老師,帶著我前往體會校園建築的改造運動是如何解開固定的空間模式,讓校園與城市產生新關係,並讓淡水國小師生設計參與。

2
阿茂老師手繪探路地圖

老師提及,讓師生共同工作,用意在於打造學習空間的同時,進行空間學習。所以,可見得美術老師帶著同學們一起搞創意設計校園門面的身影,默契地投入阿茂老師修復山頭的後花園計畫,同時也進入了推薦路徑的尾聲。隨行之間,知道阿茂老師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為「都會台北燃燒地圖」原始發想人,老師特別強調無論是建築或工程設計,都不能僅守著電腦所運算的數據結果進行,更重要的是,當地居民的生活聲音與生態環境等都是考量因素。

這一期的【綠色地圖】,就在阿茂老師的帶領下,沿著老淡水人的生活跡象,行進著。

達人帶路小檔案

1

黃瑞茂,一位理念與行動並行的大學教授,同時亦為淡水社區工作室主持人、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經手過大大小小的空間計畫,如空間改造與景觀工程、古蹟保存、聚落保存與歷史建築再使用、都市設計與城鄉規劃、社區參與和營造、社會服務與教育訓練等。從阿茂老師身上體會到好建築如城市縮影,當行動者在建築空間中遊走時,所顯現的在地智慧與當地風情,無疑與建築設計者所彰顯的功力及魔力,緊密相連。

※該文章曾刊載於鄉間小路99年5月號【綠色地圖】單元上

※有關岱樺:用雙腳走報導的文字工作者,同時,也用影像記錄著走過的痕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