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清明節 – 小地方新聞網

芭里國小的紅龜與青草粿

清明節前,靠近高鐵站的中壢市芭里國小特別舉辦紅龜粄(粿)及青草粄(粿)教學,讓小朋友了解米食文化,芭里是個很美的地方,雖然僅是一百多個學生的小學校,然而週遭有純真的自然景觀、水稻田與古厝,在校長…

紅龜粿

紅龜粿,緊來買,

毛蟹走去買一塊,

用鉸刀,鉸兩塊,

一塊送田螺,一塊送草蝦。

───「紅龜粿」,王金選,第三屆信誼兒童文學獎,信誼出版

芭里國小的米食文化教學

清明節前,靠近高鐵站的中壢市芭里國小特別舉辦紅龜粄(粿)及青草粄(粿)教學,讓小朋友了解米食文化,芭里是個很美的地方,雖然僅是一百多個學生的小學校,然而週遭有純真的自然景觀、水稻田與古厝,在校長丁伯強、教務主任高菁如及許多老師經營策畫,以及行動力強、有愛心的社區志工,是都市中難得人情味濃厚的學校。

980516-1-rice-360.jpg
2-rice

芭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學校顧問的嘉豐米行胡毓泉老闆為學生解說,春分後的十五天,萬物潔淨,空氣清新,大地春草欣欣滋長,生氣盎然,活潑清朗的景色故名為「清明」,是掃墓祭祖以及春遊的重要節日。

人們常摘取艾草或鼠麴草做成帶有清香草味的「紅龜粿 (粄)和青草粿(粄) (南部台語稱為次殼粿)」祭拜祖先,又稱「培墓粿」,都是應景的傳統米食製品,習俗上有「拜粿有傢伙(財產)」之義。

掃墓時先將墳上的雜草清除(稱為培墓),準備牲禮、鮮花蔬果、粿等作為供品祭拜祖先,再用石頭或磚塊將長方形的黃白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有後嗣,子孫已經祭拜過(稱為掛紙/壓墓紙)。

因新米較軟,製作紅龜粿(粄)和青草板(粿)要用存放較久的舊圓糯米添加一些舊的再來米,口感比較Q。社區媽媽們先將米浸泡充分吸飽水,再將米磨成米漿,綁在布袋裡用大石頭壓乾,成為粿母,費心費力的製作當然比糯米粉沖泡製作的好吃。

以前清明節,當掃墓者清理完墓舍,在拜拜時,比較貧窮人家背著麵粉袋或籃子,只要站在墓邊,不需開口主人就知道前來「乞墓粿」,給他們一粒「紅龜粿」或「青草粿」,一般乞討者都是外地來,可以避開遇見熟面孔的尷尬情景。

認識可以作粿的各種植物

早春在一大叢不知名的野外草群中,可以尋找到全身披著白色的柔毛,頂上開著黃色花的鼠麴草,也是鵝吃的食物,過年後開始摘它的嫩葉,陰乾後是製作青草粿重要原料,故又稱清明草。

3-rice
製作青草粿的重要原料─鼠麴草

莖高15~40公分,全株有白色綿毛,葉子像扁湯匙,主要生長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適應力強,種子隨風而起可飄上五樓陽台上生長,富含纖維幫助腸道蠕動,是美味又健康的小草,所以要吃好吃的青草粿可要把握時節,要不就要等來年。

4-rice
(上、下)有針灸之效也可以作甜點的艾草
5-rice

只要留意,在荒廢的菜園或野草地上便可以發現艾草的蹤跡,葉形美麗的艾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獨特的氣味在傳統醫療佔有重要的地位,一般針灸術的「」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薰、燙穴道。艾草有回陽、驅寒、理氣血和安胎等功效,民間習俗更相傳艾草有解熱、避邪作用,製作粿時,艾草要先燙過去掉苦味,搗碎弄乾加入粿母攪拌均勻。

在台北東區,同樣是米做的艾草點心,不到青草粿一半大小的日本和果子,價格卻連翻三倍,吃在嘴裡,心裡真希望料多、味美又實在的台灣青草粿也能享有外國人這樣禮遇地位。

6-rice
月桃葉有很多的價值

月桃葉摘下洗好,用來墊在紅龜粿(粄)和青草板(粿)一起上爐火蒸熟添加清香,薑科多年生大型草本,成串地懸掛的花是蝴蝶的蜜源植物之ㄧ,玲瓏球形的果實表面有許多縱稜,葉鞘曬乾可編草蓆,為繩索代用品,月桃葉可枕墊糕粿、包粽子,具有極高的藥用、食用、觀賞價值。

不論鼠麴草、艾草或月桃,可能會被現代都市人當作「雜草叢生」欲除之而後快,然而經過激烈生存競爭的雜草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古早隨處採得到,現今若是噴農藥或過度開發,可就享受不到大自然恩賜的美味,以及自然食材帶給我們的生命力。

做粿的有趣過程

農業時代小朋友很喜歡做粿,大人圍著忙,小朋友找到機會偷抓好吃的餡料,菜脯米、蝦米、香菇、紅蔥頭炒勻爆香,是包粿、配稀飯的好材料。

7-rice

用來壓製紅龜粿(粄)和青草板(粿)的模具本身就是美麗的木雕藝術品,正面有龜形,側面有金錢圖案,背面則有壽桃的圖案,平時不能隨意使用,要依照節慶的意涵而運用,早期的刻紋比較細緻柔美,粿的形狀多以圓為主,取團圓和諧之意,印出來紅龜粿有頭、四隻腳與尾巴,取龜壽綿延之意,祭祀時注意要把龜頭朝向祖先,讓子孫延年益壽,世代永傳。

8-rice 9-rice

除了清明節之外,各地寺廟舉行誕辰或祭典時,也會將「紅龜粿」當作祭祀的物品,也是台灣人平時喜愛的糕點之ㄧ。紅龜粿(粄)皮用兩層外皮製作,加色素染紅的外層稱為金,裡面沒加色素的皮稱為銀,金包銀一來可以減輕色素的用量,二來代表讓後代子子孫孫賺很多金銀財寶。

10-rice
清明節把粿做成三個長條狀,祭拜祖先祈求子嗣,當然美麗的紅色粿是求女生。

因為拍攝製作過程,一直沒時間動手做,自以為看得清楚,後來放下攝影機,加入社區媽媽一起做,才發現「看」與「做」還是有段距離,第一個滿心期待的壓龜模,翻起來卻是模模糊糊,第二個不會控制手勁,「拉」皮太過,接連失敗連龜模都沒得壓,直到第三個拿掉塑膠手套,親手去感受粿在手上的扭轉做出來才像個模樣,切身體驗「成功是失敗的累績」!!

臺灣自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社會後,許多舊時的習俗逐漸為人們所忽視,清明節顯示人們對祖先崇拜、孝道的美德及感受大自然時令,芭里國小讓現代孩子動手做紅龜粿(粄)和青草板(粿)回歸自己的生活文化與鄉土,感受客家社區好人情。

清明宋佳城

不少長輩為了清明節才特地南下返鄉掃墓,所以大家都很把握這難得的相見之日,除了會提早到達祭祖的地方希望能找到一個好位子來擺供品外,更重要的是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和許久不見的親人和朋友們敘舊。

一直以來,客家人總有著在清明節前夕就要完成掃墓的習俗。我們家也不例外,大約在三月初,我們就已經祭拜完祖先了。還記得拜拜當天清早,阿嬤一直催促著我們,要大家動作快點,因為怕如果晚到一點,供桌上就沒有位子擺祭品了。

往年的祭拜時間是早上九點整,而我們家的長輩們總會提前一個小時到達,今年也不例外,所以大約八點多我們就到了位於美濃鎮廣善堂後面的宋家宗祠 – 「宋佳城」。

98412-ance-360.jpg

到達要祭祖的地方一看,供桌上早就擺滿了供品,甚至都排到地面上了,其實每年要供奉祖先的供品都會排滿整個地面,但今年可以很明顯的看的出來,回來祭祖的人多了很多,我們到達「宋佳城」的時後才大約早上八點多,這時滿滿的供品已經快要擺滿供桌前一半的地面了。

其實,在我們年輕人或是大部份人的觀念裡,供品擺桌上和擺地上似乎沒有什麼差別,畢竟桌面有限,而供品的數量真的很多,所以只要我們懷著虔誠的心理去祭拜,我想祖先們應該不會太在意供品是擺在桌上還是擺在地上。但有著傳統客家婦女美德的阿嬤卻非常堅持祭品一定要擺在桌上,這樣才對的住往生許久的阿公和阿祖們。

無奈,今天來晚了一步,供桌上沒有位子可以放了,今年只好把供品擺在供桌前的地上了。

幫忙阿嬤擺完待會要拜拜的供品後,才發現這裡幾乎站滿了等會要祭祖的人們,而此時此刻一同站在這兒的一大群人全都是跟我有著相同血緣的“親威“。

clip_image003

八點多,宋家宗祠前的小廣場和走道上早就站滿了等會要拜拜的宋家子孫,但越接近祭拜時間,人潮還是陸陸續續的湧進。

clip_image005

待會祭祖結束後要放的大紅鞭炮。

先到的人,除了負責擺好待會要祭拜祖先的供品外,另一個重責大任就是 – 燒金紙。大人小孩人手一疊金紙,邊跟旁人閒話家常邊把金紙摺個小角在丟成一堆。如同我在文章前面提到過的,今年的返鄉掃墓人潮比往年多,所以平常用來火化金紙的鐵桶裝不下數量突然爆增的金紙,所以大家只好把待會要火化的金紙集中在鐵桶旁的地面上。慢慢,鐵桶旁竟然多了兩堆小山坵似的金紙堆。

clip_image007

接著,老一輩的長輩們開始點香分送給大家。

clip_image009

然後,祭拜開始了。

clip_image010

通常祭祖時我們會拜兩次,第一次是用線香祭拜,第二次則改用手拜。第一次拜完,就是為祖先斟酒的時後了。

clip_image012

接著,點燃金紙堆。

clip_image014

趁著斟酒和燒金紙前的空擋,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很難想像平時人煙罕至的這裡,每到清明節竟會擠滿如此多的人群。

clip_image016

小插曲之一是,在祭祖旁的空地上意外的看到有賣椰子水的攤販。掃墓時有清涼的椰子水喝,還真不錯!

clip_image017

最後,等那一大串的大紅鞭炮放完,就表示今年的祭祖已經完成囉!

clip_image018

在我們家族裡,祭拜完祖先的長輩們通常會留下來吃午餐,吃完午餐後才真正踏上歸途。畢竟,每年能相聚的日子真的不多,而不少長輩更是為了清明節才特地南下返鄉掃墓,所以大家都很把握這難得的相見之日,除了會提早到達祭祖的地方希望能找到一個好位子來擺供品外,更重要的是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和許久不見的親人和朋友們敘舊。這也是家族裡一直延續的傳統之一,希望這富有人情味的傳統能一直保持下去。

clip_image019

清明宋佳城,明年再相見。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