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清水溝重建工作隊 – 小地方新聞網

921與88災後重建工作者的交流

來自鹿谷清水溝工作站的尚書也跟他們分享了許多經驗,包括NGO組織與政府資源的關係,社區工作的意義與實務上的重點等等,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工作人員都可以快速地進入狀況與對話,從這些現象令人明顯感受到…

編按:

9/8~10三天,具有921災後重建工作經驗的清水溝工作站成員來到高雄災區,在旗美社大安排下前往六龜,與當地的重建團隊分享與交流工作經驗。以下是隨同交流的社運工作者姚光祖做的紀錄。

六龜重建關懷協會籌備處與清水溝工作站交流記事

9月8、9、10三天,我們來到六龜鄉關心88水災後的狀況,透過旗美社大的關係,接上了陶藝家李懷錦先生,他是當地重建工作團隊的主力幹部,李老師原來住在烏來,但由於不喜歡台北都市的感覺,就決定來到鄉下生活,88水災是他家第三次受到土石流的侵襲(https://www.dfun.tw/?p=8908)。

但李老師只說:「上天還留著我,就是要我在多做點事情。」李老師的豁達的人生信念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李老師以一個外來移民者的角色,大可以在災後遠走他鄉,但他對六龜的認同與疼惜,讓人動容。

980921liouguedsc01323-360.jpg
災後攝於六龜志工中心(目前正轉型為六龜重建與關懷協會)。圖左是六龜重建與關懷協會籌備處的李懷錦老師、圖右是災後四處於災區奔走紀錄、運輸物資的陳志賢,還有更多熱情可愛的志工媽媽們在後面辛勤工作。

同行的三個人之中,我算是對社區工作最不熟悉的一個,黃士廷在八月中旬與台大大新社其它伙伴到災區做了一個星期訪調,冷尚書則是從921地震之後與其它成員於成立清水溝重建工作站(http://www.lukutea.com.tw/luku2/),至今留在南投鹿谷從事社區工作。

我們到的時間是9/8下午,慈濟正在六龜高中進行一場重建說明會,許多參與者出來後都跑去跟李老師反應,慈濟的想法「太過一廂情願,沒有考量到其他問題。」例如有位在地背景的學者表示,貿然的把不同族群的災民全都放在一起,將來必定會造成衝突。

接下來李老師就帶我們到了他們在六龜鄉的辦公室,88水災後的兩個星期,是救災和安置工作最混亂的時刻,而在救災工作結束後,整個團隊也開始思考轉型,於是現在正著手進行組織協會,準備為重建工作貢獻心力,在李老師工作團隊的辦公室中常可以聽到許多笑聲,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相互討論與分工。

來自鹿谷清水溝工作站的尚書也跟他們分享了許多經驗,包括NGO組織與政府資源的關係,社區工作的意義與實務上的重點等等,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工作人員都可以快速地進入狀況與對話,從這些現象就能令人明顯感受到,這是個組織學習力與成長快速的重建團隊。

DSC01164
來自南投鹿谷清水溝工作站的冷尚書,正在為六龜志工中心的人分享921以來的災後重建到社區產業發展工作經驗。

吃完晚飯後,有位劉老師邀請我們去「帳棚」住一晚,到達目的地才知道不是災民居住的帳棚,而是劉老師在當地開的民宿,那是個環境非常清幽的地方,旁邊就是荖濃溪,在這次水災中民宿離河床十幾公尺的地完全被沖刷掉。

劉太太說,現在的河床已經堆了比原來多兩層樓高的淤泥,水災那幾天,他們常看到河對岸有許多災民拼命想走出山區,有的民眾是因為完全沒有對外聯絡的管道,想要求個心安,更有人是因為害怕無法上班而失去工作,只好拼死命走出去,終於走到街上看到人時,腳都已經抽筋了,還拼命的請求別人騎機車載他去工作地點。

_CSG0022
前往新發的路途上,怪手臨時搶通的便道,這樣的便道下雨之時便會坍方,因而隨時要有怪手在旁待命。

相比一路上殘破頹圮的景象,劉老師的民宿讓人感覺安全與放鬆,為了支持李老師能夠進行社區重建的工作,劉老師讓他們全家住在民宿中,李老師面對災難時坦然面對的勇氣,以及這股溫暖的支持力量,讓我真正體認到「支持」的重要,以及「社區」工作的真正意涵。

第二天的晚上,我們拜訪旗美社大,與正揚與阿蘭妹討論看到的情形,並且期待社大能夠盡力協助六龜的社區團隊成形,在水災這樣劇烈的變遷與衝擊下,旗美社大擁有長期經營的地方人脈,以及從反水庫運動時期累積的運動經驗,也能夠回饋予災後重建團隊經驗、資源與組織的連結,而災後時刻也是民間力量最需要重新連結的時刻,在六龜,我們已經看到了萌芽的種子。

(作者為社運工作者,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秘書)

鹿谷清水溝的農村再生

農業再生條例出現,清水溝可以當作反思的好例子,當九二一來臨,最困頓的時刻,需要政府的援手,有些撐不下去走了,撐下來的,不是需要政府的救助,而是搞好農村經濟,讓那些留下來的有賺錢營生的管道。

編按:

九二一地震後,幾個城市青年來到南投縣鹿谷鄉的清水村,成立「清水溝重建工作隊」,在地方紮根,開始農村再生的工作。

這樣真實進行的「農村再生」工作,如果套入目前政府制訂的「農村再生條例」,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本文作者長年關注農村與地震後重建議題,在清水進行的民間農村再生經驗,恰可作為此刻的討論與對照。

971228-01-360.jpg

從九二一地震,重創鹿谷之後,清水溝重建工作隊就已進駐,開始農村再生的工作。

時到今日,「進駐」這個字眼有點怪異,因為下鄉變成故鄉,從城市青年變成落戶中年,一旦鐵了心紮了根,對於土地的感情,早已脫離裡外之觀。

八年來,每日風雨無阻的為村落老人送便當,有誰比他們還熟悉村裡崎嶇的道路,或是那些永遠摸不清的地方勢力。但是,氣候的風風雨雨,環境的險險惡惡,他們八年如一日,騎上車發動引擎,再如何久的日子,還是沒忘記他們的初衷。

八年來,這群先來後到的鹿谷人,從重建工作隊轉為重建協會,從政府補助到自行創業,在重整茶葉經濟中,自己拼出一個出路。

no2

農業再生條例出現,清水溝可以當作反思的好例子,當九二一來臨,最困頓的時刻,需要政府的援手,在那關鍵的幾年,撐不過的走了死了,撐下來的,不是需要政府的救助,而是搞好農村經濟,讓那些留下來的,有個賺錢營生的管道。

這八年,該賣的土地也賣夠,該修的景點也修夠,農村的外貌早是樣版的富麗,富麗那些觀光投資客,或是富利樁腳鞏固的地方頭人,但是只要離開觀光大道,離開旅遊景點,轉入崎嶇的道路,道路的盡頭,就是真實的農村。

no3

那裡遊客不去,清水溝的成員卻是天天到,送每天維生所需的便當,聽今年收成賤價的抱怨,或是幫忙通知城市子女,有關父母過世前的心願。

農村再生,不是好看的房屋,整齊的街道,而是產業產業產業,如何重建農村產業,讓農村體質建全,年輕人願意回鄉,至少老人不必無人照顧,不必孤伶伶的過世,那比一街觀光客的笑,重要太多。

如果依照再生條例中的社區共識,只能競逐一個具代表性的社區團體,大概用投票或暗搓,台灣像清水溝工作隊這樣的理念組織都可以走人,因為他們礙著很多人,無論是賤買農作的大盤,或是搶經費怕被戳的頭人,或是無奈選邊的貧苦農人,大概這樣的農村再生,就是永不復生。

no4

這不是假設,而是真實,真實到清水溝八年來寄身的教堂,也將要被收回,無論求,無論談,無論花錢租下,不想失去信徒的教堂,還是堅持他們搬走。

八年光陰,就這樣一夕結束?

no5

在農村再生計劃將到之際,如何放下一地老小,放棄走對的路,焉然落幕。如果十年後,再生的模樣,搞成城市後花園化的鄉村,滿足都市中產的生態贖罪,那這八年便當是送假的,風雨中在路上摔車,淚是流假的,所有拼鬥不就是為了城市永遠看不見的農村最深處,那是顧腹肚拼生死的真實生活。

拼了!教堂不給留,他們要拼一棟樓,就在組織裡成員的家族祖地,他們打算租下,重蓋一棟工作坊,讓所有堅持在這裡延續。

no6

他們需要幫忙,無論捐款,無論勞力,或是更多的關懷鼓勵,他們不會退縮,因為八年讓他們摸出再生之道,不是官方版本,而是下鄉辛酸。

no7


清水溝再生計畫
,鄉村版在此現身,能夠幫忙的,別錯過,人生不會有太多八年,鄉村也不可能不斷再生,老人的溫暖三餐更不能斷炊不顧。no8

鄉村的真實聲音,就在此處!

no9

延伸閱讀:

愛是永無止盡–清水溝重建工作站

(以下內容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