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小道報(3)有海鮮,那青菜呢?

傑:「我看到賣菜的推車了!」恬:「你把他攔住,我馬上來!」蹬!蹬!蹬! 我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趕現場,呼~終於,讓我見到傳說中的賣菜車了。

SHIHUPe0014

傑:「我看到賣菜的推車了!」

恬:「真的嗎?在哪裡?」

傑:「在早餐店這邊」

恬:「你把他攔住,我馬上來!」

蹬!蹬!蹬! 我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趕現場

呼~終於,讓我見到傳說中的賣菜車了。

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吉貝自古漁業資源豐沛,來這裡一個多月吃的海鮮量,比我在台灣一年吃的還多,而且絕對都是尚青ㄟ!不是幾個小時前才剛釣上來的小管,就是下午剛捕到的鮮魚、要不就是早上才收起的帶殼鮮蚵、或直接從水箱抓起來的龍蝦。每一次的好口福,都深覺是大自然的禮讚。

image003
丁香魚、小管是我們最常吃的食物

但,如果要吃青菜呢?

除了自己種之外,靠的就是吉貝唯二的菜攤。一間在當地廟宇信仰中心武聖殿的廟埕旁;另一間是固定時間,推著車子走遍全聚落的賣菜車。據說從前只有賣菜車一人獨家,價錢都是自己說了算,直到四五年前廟埕的菜攤出現後,才有了競爭者。

image005

對於賣菜車幾十年的壟斷史,吉貝人有著自己的一套詮釋,只要講到她,屢試不爽的會聽到當地人壓低了聲量說:「你知道這台車幫他賺了很多錢嗎?都買了好幾棟房子了」。彷彿,那些住在古厝裡的人,都曾為他的新房子貢獻了一磚、一瓦。

因為,全吉貝應該沒有哪戶人家沒跟他買過東西的!雖說是菜攤,但也兼賣雞蛋、麵包、豆腐、果凍、黃豆、綠豆等各種非肉類食材。每天下午,就見賣菜阿姨推著車喊著:「要買菜的出來喔!」,嘩啦啦的人潮隨著聲音出現,直到每個人都提著袋子往回走了後,她再往下個定點走去。即使現在有了競爭者,他賣的菜,還是吉貝第一貴。

「但也不能這樣說啦!因為要用勞力,而且直接在家門前就可以買了。」才剛壓低聲量的鄰居,現在又大聲的為他辯護了起來。反正撿來撿去就這兩家,各有各的擁護者。

不過,在這裡賣菜還真是不容易,只要有婚宴,業績肯定下滑;風浪大,交通船不開時,就斷貨無法做生意;還有一些自己種菜的,一到收成時間,厝邊鄰居你一把、她一斤的,也瓜分掉不少生意。所以說,菜販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是喜宴的總舖師、還有閒情逸致的種菜居民。

就像是,如果有人送,我們也絕對不用買的。倒不是為了省錢,而是這裡種的菜實在是太.好.吃.了。有機加上剛從田裡採下,只要簡單清洗、川燙過後,才不管你會不會煮,一股甜味兒自然的融在嘴裡,清香香的。

image007
長得飛快的有機小白菜

住在圍牆裡的菜

在賣菜車還未出現,物資缺乏的年代裡,吉貝人靠著做山討海(半漁半農)撐起一家生計。半漁憑藉的是這裡得天獨厚的廣大潮間帶;而半農則仰賴天賜的豐沛地下水。但這兒的種菜景觀卻和台灣有點不同。

為了抵禦強勁的東北季風,當地人善用在地素材,利用海邊咕咾石(珊瑚礁)或黑石(玄武岩),在農田的四周堆疊成牆。為了保留石材自然空隙、促進空氣流通,石材彼此間是不添加任何黏著劑,而僅以石塊間的擠壓與咬合來成形。其使用年限與外觀美麗考驗著推疊者的技術與美學,也形成當地獨特的農作景觀。

因為是種在圍牆裡的,所以稱為「菜宅」,那是吉貝人幫蔬菜蓋的房子。

image009

於是,負責高粱、番薯與花生生長的「旱田」(舉目所及的山坡),與專用來種植綠色蔬菜、蘿蔔、蔥、蒜的「菜宅」,成為孕育當地食物之母。不像現在還有島外的蔬菜可以補充,以前一年三百天,桌上端出的,幾乎清一色都是番薯簽配魚(曬乾的蕃薯細片加水煮),只有冬天才有兩、三個月的高麗菜、大頭菜等少量綠色蔬菜可吃。

現在的旱田多已荒廢,菜宅還有不少人在耕作與經營。隨著東北季風的逐漸增強,

除了住在圍牆裡,有些較稚嫩、剛栽下去的蔬菜還有自己的小套房,被屋瓦單獨圍了起來,細心的照料著,希望能挺過颱風或季風的侵襲。

image011
住在套房裡的大頭菜幼苗

當地人總說,從1980年代觀光業進駐後,吉貝的傳統文化就逐漸沒落了,但在這裡,還是看到不少人仍舊過著半漁半農的生活。每天都可以見到有人順著潮汐拿著魚簍巡石滬、到潮間帶撿螺類、或把自己包得緊緊的到「菜宅」裡種田。

這種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讓生活的層次變多了。人不再只專注於一件分工細密的小事,而能編織出一套完整的生命之網。要會捕魚、會種菜;要懂潮汐、會疊菜宅;還要知道把收成好的大顆花生挑起來,以備來年再種,以讓她生生不息。而我們也張大眼睛、豎起雙耳,學習、感受那些學校裏面沒教的,與海洋、土地、時令緊密結合的先民智慧。

image013
附近阿婆正挑出大顆的花生準備明年清明再種

(閱讀「吉貝小道報」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旅行‧城鎮‧菜市場

這是一個緊鄰「海」而發展的城市,隨處都充滿著「海味」,當然在地人的心胸也像大海寬闊的模樣。於巷口轉角處詢問泡沫紅茶店老闆:菜市場往哪裡走?美麗兼具熱心的老闆娘告訴我,我要去外送順路載你去;哇!真是感動萬分,搭上便車……….

閱讀一本城鎮的生活故事從旅行開始,而旅行中探訪在地菜市場是書中重要的章節!豔陽下,停滿漁船的港口是這本書的封面,透過「停‧留」我們一起翻閱這本充滿海洋味道菜市場的生活故事書。

port-360.jpg

週末8點時分到達枋寮火車站,迎接雙眼的大太陽之外,「海味」是你踏上土地那一刻開始,枋寮送給你的見面禮。

這是一個緊鄰「海」而發展的城市,隨處都充滿著「海味」,當然在地人的心胸也像大海寬闊的模樣。離開火車站之後沿中正路走著、走著,正想著菜市場在哪裡呢?於巷口轉角處詢問泡沫紅茶店老闆:菜市場往哪裡走?走路大概多久時間?美麗兼具熱心的老闆娘告訴我,我要去外送順路載你去;哇!真是感動萬分,搭上便車一下子我已抵達這個與海相連的枋寮菜市場。

照片 231

照片 228

照片 248

在市場入口處有許多的小貨車,載著日用品、衣服、西瓜、各種商品將市場的入口處團團圍住,讓我這一個外地人很難發現市場的入口位置。

週末的9點鐘似乎大家都剛剛才睡醒,市場人潮不多,先快速的瀏覽整個市場;發現枋寮菜市場賣蔬菜的攤位不多,但是賣魚倒是挺多的,而且大都是活跳跳的海魚。幾乎所有的魚貨老闆都會跟你說,人客;這是今日剛回來的「現撈」!

這是一個超級有海洋味道的特色市場!菜市場的「現撈」是人與海兄弟間所展現深情的交陪。

在這裡,雖然我對魚的名字大都不認識,但看的出來這裡的海魚不只是「現撈」而且種類特別多,魚店老闆娘還特別介紹一種,比毋仔魚還營養的小魚,現正產季一斤100元而已,而且是別的地方買不到的喔!整個市場氣氛如同現撈的魚貨一般-活跳跳!

這裡部分漁貨是在地漁船夜晚出港清晨回港捕來的,但也有部分漁貨來自於東港。在這裡出門便可以看到海,吃當然離不開海,大家都說吃魚會讓頭腦壯壯,那幸福的枋寮人是不是也頭腦壯壯特別聰明呢?

照片 258

照片 270

照片 260

同一種食材但不同地方,對待食材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料理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在盛夏的枋寮菜市場正是芋頭的產季,週末一早市場幾位小農將自家產的芋頭在這裡販售,在這裡,芋頭是連著綠色的梗一起賣,這裡稱此食材為:芋拐(台語)。傳統的烹飪方式是將芋頭與綠色的梗削成薄片一起烹煮,這裡的小農也會提供的貼心服務,把顧客所購買的芋頭皮削好,梗去掉、切好,回家只要清洗乾淨便能下鍋。我好奇問小農這芋頭的煮法,小農說:在熱鍋淋上麻油後,將芋頭跟梗熱炒之後,加入少許的水悶煮一即可上桌。小農自豪的告訴我:這絕對是一道令人思念的好味道呢!對的,令人思念的好味道必定是家鄉的好味道,也是讓在地人與外鄉遊子一輩都忘不了的好滋味。

當你迷戀於到處旅行時,停下來‧留下來,把逛菜市場當成旅行中必要的行程,在地旅行的視野才會打開,你才能更貼近品嘗在地生活的好滋味。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