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夏季在日本瀨戶內海,面積0.6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0的犬島上,造訪了小巧可愛、服務親切的一人郵局後,來到吉貝,這個面積約3.1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六百多人的土地上,我起了好奇心,很想看看,吉貝的郵局是什麼樣子?
郵局不是都長一樣嗎?頂多大小不同,能有什麼多大的差別?這可能是一般人的疑問。但我知道,這裡不一樣。這裡的早餐店,吐司上培根擺歪的時候,會有人大手一伸,把等下自己要吃的培根擺正;聽著內用客人點餐,忙不過來時,老闆會喊著:「小黃瓜現在沒有了,你要不要自己從冰箱裡拿出來削一削」。
走在路上,你得跟很多人打招呼,有些初次見面的公公婆婆還會邀請你來家裡坐坐抬槓;睡覺、外出,大門從來都不用關,門壞掉了一陣子,除了我們兩個外地人外,沒人覺得需要費心修理。
小小村落,生活緊密的很,我想像,這裡的郵局是不是可以直接坐在裡面看報、吹冷氣、喝茶、聊天,一邊寫匯款單、一邊講隔壁鄰居小八卦,小小郵局,小小的訊息發送站。
終於,那一天,因剛好要寄信,問了當地人後,我跑了一趟郵局。
嗯~他不是一棟獨立的建築物,也沒有所謂可以看報、喝茶的公共空間,精確的說,他其實不是郵局,當地人都叫他「郵局代辦所」,設在某一戶民宅裡,唯一可資辨認的意象是:庭院前的綠色郵筒。
要寄信或掛號,走進房子左手邊的小房間,感覺那是房子主人特地騰出的工作空間。每天下午四點到五點收件,其他時間,就去送信或是做自己的事了。
「妳是郵差嗎?」我問
「也算,也不算」她草草的回。
「那出去送信需要穿綠色制服嗎?」我追問。
「大家都認識我,穿什麼制服啊!」
對ㄟ!這裡大家都認識,已經不需要這種形式的東西了,況且,阿姨也分不清楚自己到底算不算郵差。在彼此都認識的情況下,有些大宗郵件,她自己不好送的時候,會打電話叫主人來拿。
長期以來,吉貝依侍的就是這樣的代辦所,由郵局外包給當地人,一個月一萬多元的微薄薪資,擔負著原本應由郵局駐點的任務。但代辦所只負責收、發信。 「如果要刷本子或匯款怎麼辦?」我好奇著,只見當地人輕鬆自若的回應:「就去馬公啊!」。舉凡什麼要寄鐵牛運功散給當兵兒子的急件(吉貝寄信會比馬公晚個一、兩天),或要匯款、存錢、刷本子的,通通得去澎湖本島辦理。
凌晨五點、六點發,早上十一點回的貨船,負責島上郵務與各種物品的補給;每天兩班的交通船,則運送居民往來於吉貝與赤崁間(澎湖本島離吉貝最近的港口),在吉貝,除了旅遊季載運觀光客的快艇與私家船外,當地人不管要買土司、辦事情還是回台灣,都得搭乘交通船前往,海象不佳、天氣不好,船不開的時候,一切就只能等待。船是拉著吉貝和澎湖本島的一條線,在這裡,船代表的是比車更多的便利與自由,擁有一台小船的掌控感絕對比一部賓士或BMW大上好幾倍。
「如果要領錢呢?」我又好奇了起來。經附近阿姨的指引,島上的提款機就設在代辦所斜對面的角落上,不過,這裡的提款機可是會「關門」的,前陣子颱風天要去領錢時,整個提款機扎扎實實的被四根螺柱與壓克力板給鎖了起來,好不容易等到颱風過後,螢幕上竟出現「鈔票用罄」四字,趕快找其他提款機嗎?不行、不行,這是全島唯一的一個,只能等天氣好,船開的時候,乖乖等著鈔票從本島運過來。
當我們在台灣,以為澎湖的物資、交通不是很充足與方便的時候,對於吉貝,這樣一座離島中的離島而言,馬公”本島”,卻是主要的物資補給與事務處理站;當我們在吉貝抱怨船班、物品種類少的時候,其實她已經是澎湖較大的有人島中,數一數二方便的了。
從中心到邊陲,總是可以發現再更邊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