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煤礦 – 小地方新聞網

在邁向生態博物館的路上(3)政府與居民協力互動

伴隨猴硐煤礦博物園區之開園時程逐漸逼近,以及社區居民及民間專業團體參與地方性公共事務更加積極與主動,主導園區事務之臺北縣政府觀光旅遊局,開始感受到必須與居民針對園區事務進行對話,思索如何與在地居民協力…

編按:本文為作者撰寫之「邁向生態博物館」系列文章,其他閱讀請點選這裡─

在邁向生態博物館的路上(1)

在邁向生態博物館的路上(2)猴硐社區參與機制的擴大

────────────────────────────────────────────

由愛貓攝影展引發的對話

伴隨猴硐煤礦博物園區之開園時程逐漸逼近,以及社區居民及民間專業團體參與地方性公共事務更加積極與主動,主導園區事務之臺北縣政府觀光旅遊局(以下簡稱北縣觀光局),開始感受到必須與居民針對園區事務進行對話,甚至思索如何與在地居民協力經營園區之必要性與可能性。

受到2009年下半年愛貓人士推動一系列關懷猴硐地區實踐行動的影響,臺北縣政府謝秀棋顧問在活動發起人簡佩玲小姐的邀請下,與社區居民在11月25日於光復里活動中心進行一場非正式的對話。

與會人員包括來自光復里、猴硐里、弓橋里的居民,除針對方才執行完畢之愛貓攝影展,以及正在籌劃之關燈遊行活動進行討論外,居民也利用機會向謝秀棋顧問表達對於園區軟、硬體內容及過往執行機制的看法與建議。

除有關土地問題較難解決外,謝顧問正面肯定攝影展之推動與成果,並鼓勵未來如若朝向文化創意產品進行延伸及發展,應將貓的議題與在地性之礦業文化進行結合,並藉此鼓勵居民更加關心及投入家園環境的維護與營造;另以九份昇平戲院案例,建議居民思索投入園區歷史建物或閒置空間之經營管理的可能性;此外,也透露臺北縣政府正在進行侯硐站前選煤場之保存機制研究,以及北縣觀光局即將前來社區與居民進行園區議題之對話與溝通等訊息。

作為煤礦產業之重要環節,且因位於侯硐車站前,具有重要地標意義之瑞三選煤場,因礦區停止運作後,持續毀損,並於2009年10月6日發生大規模坍塌(盧賢秀,2009);臺北縣政府文化局(以下簡稱北縣文化局)於2010年1月份委託中國科技大學執行「臺北縣歷史建築瑞三礦業選煤廠修復規劃」,因工作內容涉及建物加固、現場調查及文物清理等工作內容,地方居民盛傳臺北縣政府將拆除選煤場,並於現地原址興建博物館。

990514boshhougiouino-420.jpg
中國科技大學向猴硐地區居民說明選煤場計畫之方案內容

臺北縣社區營造中心(以下簡稱北縣社造中心)得知此事後,主動建議北縣文化局應請計畫執行單位向居民說明工作內容,故於2010年1月22日上午10時30分,在園區願景館舉辦小型說明會。

除由中國科技大學說明工作內容與進度,並釐清居民之擔憂與疑慮;居民建議應儘量避免破壞已施工完畢之周邊環境設施,有關文物調查與整理,也應多加徵詢在地意見,特別是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在地耆老;另北縣社造中心許主冠老師於會中建議,未來猴硐地區應建立一個跨社區之溝通平台,除方便相關訊息之聯繫,亦可針對區域發展議題進行研商及探討;

光復里周晉億里長於會後表示此次會議是臺北縣政府首次針對園區相關工作內容進行公開說明,希望未來能夠持續進行,以加強政府、居民及專業團隊之互動協力與意見交流。

落實政府、居民、專業團隊之互動交流

為落實上述有關地區平台的構想,北縣社造中心於2月7日邀集猴硐地區社區居民,於瑞三介壽堂召開第1次會議。此次會有來自猴硐里及光復里的居民參加,會議一開始,長期關注金瓜石、九份及猴硐地區事務的林鍬老師,延續過去提倡以國小高年級戶外教學作為園區初期營運之主要經營訴求的構想,並以日本推動觀光社區營造的經驗,說明未來園區營運機制,應朝向社區居民及在地組織可以承載與執行的方向進行思考;

許主冠老師提出進行社區人力資源調查的構想─哪些居民願意參與園區或地方事務,以及想做與能做的事情為何進行問卷調查;居民發言集中在對於園區問題的檢討,以及園區工作機會應優先進用在地居民等議題,另針對導覽解說之功能與定位,以及未來園區軟、硬體建設的方向及內容,進行意見交流。

為啟動猴硐地區人力資源調查工作,社區居民接續於2月21日,在黑金藝文工作室召開第2次平台會議,除針對人力資源調查表之內容與時程進行討論及確認,也針對如何創造具有在地特色之產業與服務,進行意見交換。

考量猴硐地區未來如將朝向觀光社區營造進行努力與推動,在地人力之能力提升與人才培養,將是最重要的關鍵議題,因此,北縣社造中心再度邀集社區居民於3月11日在瑞三介壽堂召開第3次平台會議;此次會議受到部分園區工程未尊重在地意見,以及園區就業機會引發爭議等議題影響,並未針對培訓課程進行深入討論;

不過,居民的高度不滿與強烈反彈,卻導致北縣觀光局李宗桂局長決定擇期與在地居民進行公開性的討論及對話,並於此之前,分於猴硐里、光復里及弓橋里,舉辦3場次會前會,除北縣觀光局指派代表聽取居民意見外,北縣文化局也有人員出席。

首先於3月22日在瑞三介壽堂舉辦之猴硐里場次,受到第3次平台會議的影響,諸多猴硐里民之發言內容,仍聚焦於具爭議性的工程計畫、園區就業資訊是否公開透明,以及能否優先進用在地居民等;居民亦詢問有關園區範圍、公共設施不足(公廁)、園區發展是否影響未擁有土地或建物所有權之在地居民的居住權益、交通規劃、地名爭議(建議恢復為「猴洞」)、導覽解說課程及閒置空間再利用、瑞三選煤場修復機制與產權問題等。

間隔兩天後,接續光復里活動中心舉辦的光復里場次,或許因為目前園區設施主要集中於光復里,多數討論內容皆聚焦於園區軟、硬體建置內容,包括公共廁所與摩托車停車位數量不足、機關車景觀工程及內店仔道路狹小衍生之安全問題、希望導引愛貓人士認識地方文化與環境資源、是否有遊園車之規劃、礦業文物之整理與保存、猴硐神社及猴子洞之周邊環境整理、瑞三公司閒置空間再利用、本鑛修復及活化等;

許多民眾也針對生態環境議題,提出相關建議,例如:應重視鐘萼木與輕海紋白蝶等當地特有物種、建議推動螢火蟲、鰻魚、毛蟹之復育工作等;另因應選煤場之調查研究,已進入建物加固之工程施作階段,為了讓居民了解工作內容與執行進度,北縣文化局也邀請中國科技大學參加會議,並針對未來之保存及再利用機制進行意見交流。

最後之弓橋里場次,則在3月29日於弓橋社區活動中心舉行,目前弓橋里內並無園區之軟、硬體建設,過往也普遍認為弓橋里與園區關係較為薄弱。若由歷史角度來看,九份與金瓜石的黃金礦脈,最早是因為位於弓橋里內之基隆河沿岸發現大量砂金,後續才沿著大粗坑溪及小粗坑溪上溯而陸續發現,此亦導致弓橋里之聚落型態與以煤礦作為主要產業之光復里及猴硐里有所不同;

弓橋里是淡蘭古道的重要隘口,與會人士表示區域內共有7條古道,部分加以維護及運用,部分則任其荒廢。是故當日會議之諸多討論皆集中於山區步道及歷史聚落之保存及再利用,此外,亦由車行路線的角度,思考弓橋里與園區的關係,並提出加強沿線公路綠美化之相關建議。

歷經3場次之里民會議後,明顯感受各里因為資源條件不同,再加上社區參與之經驗與成果有所差異,居民關心及討論的主題也不盡相同,例如猴硐里關注園區與居民的關係、光復里重視園區計畫內容及未來發展、弓橋里著重當地以金礦及古道為主之獨特資源;

另考量北縣觀光局李宗桂局長即將親自前來社區主持園區說明會,因此,出席3場會前會之臺北縣政府人員,以聽取及收集在地居民意見為主,不過,卻也傳達未來工程規劃與執行將更加尊重在地意見、儘量協調廠商提供在地居民就業機會、努力增加園區內之公共廁所數量,以及政府部門將持續投入經費於猴硐地區等重要訊息。

圖02
猴硐地區居民積極參加北縣觀光局舉辦之園區說明會(照片由北縣社造中心提供)

熱烈的地方性公共會議

當地居民期盼已久,並由北縣觀光局召開之公開性園區會議,終於在3月31日於瑞三介壽堂召開。包括光復里周晉億里長、光復社區發展協會陳章富理事長、猴硐里楊志德里長、侯硐社區發展協會白振宗理事長、弓橋里余坤城里長,總計有71位來自光復里、猴硐里、弓橋里、碩仁里之民眾參加,可說是截至目前為止,居民出席最踴躍之地方性公共會議。

李宗桂局長首先感謝居民熱情參加此次會議,並說明臺北縣政府已投注大量經費於園區及地方建設,未來仍要仰賴地方鄉親持續關心及參與地方事務;北縣觀光局風景區管理科王國振科長接續針對居民最關心之園區方案內容與執行進度進行說明。

圖03
王國振科長說明園區計畫內容與執行進度(照片由北縣社造中心提供)

王國振科長表示目前園區範圍是由新介壽橋到內店仔工寮,工程集中於侯硐車站及選煤場周邊之主要原因是土地產權單純,未來會逐步向外延展;已完成之工作成果,包括瑞三倉庫改造為園區願景館、運煤橋已整修完畢、烘砂室及本鑛浴室轉變為展示空間、進行內店仔工寮及復興坑周邊礦業設施之初步整理等,目前正在研議本鑛修復及再利用之機制與可能性,選煤場則由北縣文化局進行調查、評估當中。

回應過往部分園區工程引發在地居民之意見與反彈,承諾未來任何工程將會設立告示牌,並留下連絡電話,如有問題或疑問,可立即進行聯繫與反應;通往復興坑之隧道周邊工程爭議,期盼地方里長多加協助,以能與地主順利達成協議;重申將儘速解決園區內公共廁所不足的問題,預告通往三貂嶺的舊隧道將規劃為自行車道,此外,將與臺北縣政府教育局協調舊猴硐國小之活化及再利用,也將推動公路沿線綠美化及古道之維護與整理,並希望地方居民共同參與及投入。

有關園區交通策略,呼應低探旅遊風潮,將以利用既有鐵路系統為主;已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協調,希望能增加停靠班次,刻正規劃對外之大客車運輸機制,園內交通則鼓勵步行與騎乘腳踏車。

未來園區營運部分,除規劃開園系列活動,也將推動園區試營運計畫;會將猴硐國小納入園區協力團隊;推動社區藝文活動,展現礦工畫家、詩人之藝術作品;評估藝文團體進駐園區之可能性,並期盼社區居民共同投入及參與;也將協助推動在地人才培育工作。

至於,居民關切之園區就業問題,會與委辦廠商針對在地就業機制進行商議;未來正式開園後,是否發生瑞三公司調漲租金或影響在地居民之居住權益等,也將積極進行協調。

王國振科長之簡報結束後,與會民眾踴躍提出個人之觀點與看法,部分內容已於會前會討論,王國振科長也明確答覆,不再重述;其餘包括園區是否擴及碩仁里、內店仔老街之保存與再利用、保留侯硐車站之卡式車票、本鑛坑口吊橋重建、園區內之老屋拉皮、遊客流量管制、以壁畫再現坑內工作場景、園區景點納入一百階及大小粗坑石頭屋等。

針對居民關於園區範圍之提問,李宗桂局長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動選煤場及本鑛之相關工程建設,並逐步擴大至其他區域;至於園區之各項建議,除本鑛口吊橋重建已評斷為不可行,多數皆同意進行研究與評估。

圖04
李宗桂局長回覆居民意見及看法(照片由北縣社造中心提供)

此外,李宗桂局長主動說明北縣觀光局正與瑞三公司商議未來合作條件;土地問題雖然很難解決,仍會嘗試找尋解決方案;目前已完成修復之歷史建物,部分已有明確機能,部分則仍有待討論,歡迎居民提出需求及看法,比方作為腳踏車維修站或地方劇場展演空間等,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會議結束前,北縣社造中心許主冠老師提醒居民園區將於暑假正式開園,對於開園後的實質影響,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建議加速推動人才培育課程,惟有提升居民之專業能力,才能把猴硐地區之資源及特色介紹給外來訪客,並對地方產生積極性的促進力量。

經過漫長的準備與等待,猴硐居民終於有機會與北縣觀光局進行公開對話,許多長期未獲解決的問題,例如園區範圍、工程爭議、園區人力進用、土地產權、文化資產保存等,李宗桂局長皆明確說明或承諾將努力解決與改善;至於,攸關園區長期發展之經營管理策略,雖未於會議中詳細討論,卻也預留北縣觀光局與在地社群進行協力互動的合作空間,期待逐步落實以生態博物館促進猴硐地區長程發展之願景與藍圖。

參考資料

盧賢秀,2009,〈瑞三選煤場坍塌 地方籲搶救〉,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年10月8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8/today-taipei7.htm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柑腳‧夢想的起點

228柑腳阿嬤大遊行像是在村莊丟下一顆遊玩藝術的種子,讓村莊有了延續下去的盼望,在這樣的盼望之下,蔡聰明依據村莊環境和文化提出了「養生村」的想法,並且展開連串的安排,設計專屬柑腳阿嬤的礦工女郎森巴服….

最近,柑腳養生村有名了,大家都知道柑腳養生村裡有一群愛跳森巴舞的阿嬤,穿著火辣,熱情扭臀,連年輕人都自歎弗如!

柑腳,是台北縣雙溪鄉長源村地號名,古時候是一個山城,臨山崖而立,舊名「喦(巖)腳(台語發音同柑腳)」,意思是懸崖。

5、60年代,柑腳曾因開採煤礦盛極一時,上萬人的村莊,車水馬龍,商店林立;礦場關閉之後,人口逐漸外移,如今實際居住人口200人上下,以老年人為主要族群。

沈寂數十年的村莊,一直到2009年「柑腳養生村」計畫啟動之後,再度有了生氣活力、懷抱希望向前邁進。

柑腳養生村計畫緣起

最早丟出柑腳養生村想法的是夢想社區的老闆蔡聰明,這當中的牽線人是柑林國小前校長陳秋月。陳秋月透過國際珍古德協會知道了夢想社區,後來更帶著長源村村長夫人石雅渝到汐止拜訪蔡聰明,因此村莊和夢想有了第一類的接觸。

夢想社區舉辦夢想嘉年華多年有成,近年來走遍台灣鄉村林野,將藝術家和藝術文化活動帶進社區,藉此啟發社區精神。

為了確定村莊的決心,蔡聰明出的第一道考題是:先組一團森巴舞團吧。因此石雅渝帶著柑林國小老師和村民到夢想社區學習森巴舞,並且有了後來的2009年「228柑腳阿嬤大遊行」,由巴西藝術家Clebson駐村柑腳兩星期,和村民及學校師生共同創作煤礦車、礦工服和藍鵲裝,一同走上雙溪火車站做了一場華麗熱情洋溢的藝術踩街活動。

990415ganzaisenba-420.jpg
上場前先熱身

04. 巴西服裝設計藝術家Clebson以礦工為題所設計,腰間是挖煤工具十字鎬,手腕和腳套是運煤鐵軌,頭盔上則裝有採煤礦用的頭燈
巴西服裝設計藝術家Clebson以礦工為題所設計,腰間是挖煤工具十字鎬,手腕和腳套是運煤鐵軌,頭盔上則裝有採煤礦用的頭燈

04. 正式上場
正式上場

05. 汐止夢想社區也來支援
汐止夢想社區也來支援

06.兩隊一起熱鬧踩街
兩隊一起熱鬧踩街

柑腳養生村計畫啟動

活動是一時的,生活是永遠的。

228柑腳阿嬤大遊行像是在村莊丟下一顆遊玩藝術的種子,讓村莊有了延續下去的盼望,在這樣的盼望之下,蔡聰明依據村莊環境和文化提出了「養生村」的想法,並且展開連串的安排,包括派人駐點、設計專屬柑腳阿嬤的礦工女郎森巴服、中醫師教授養生課程、瑜伽老師教授瑜伽、淡江大學建築系規劃村莊等,這連串的安排,目的都是為了帶動老人生命力、熱絡村莊活力,一步一腳印奠定往上發展的能量。

難能可貴的是,一群60、70、80歲的阿公阿嬤,每個星期背著書包,帶著工具,跟隨吳泓德中醫師學習拍痧、刮痧、經絡拳、艾草灸等養生技能;跟隨連欽發老師做瑜伽伸展筋骨,儘管關節難免退化、身手不似年輕人靈活,那股認真努力學習的毅力,令人動容。阿嬤說,村莊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活動了,現在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好的老師願意來到這兒教我們,那真正是我們的福氣!

07. 養生村開幕
養生村開幕居民盛裝參與。

以人為本的思考

常常我們進到一個村莊,帶著我們的專業或是經驗,我們開始在腦中規劃美麗藍圖,然而,不管硬體規劃建設多麼完美,最重要的永遠是在這兒生活的人,以及因生活而產生的文化。

柑腳的主要居住族群就是老年人,縱使有青壯人口,也是一群忙於討生活的人口,真正能夠出來參與公共事務、關懷村莊發展的是這群奮鬥了一輩子,將兒孫拉拔長大的老人家。因此,營造村莊最大的原則就是帶給老人家快樂的生活,並且將他們傾盡一生累積的可貴智慧傳承下來。

「老而有用」是最實在的成就。柑腳阿嬤森巴舞團首先獲得肯定,近期縣政府舉辦的「雙鐵低碳旅遊」,原本不在規劃內的柑腳,如今獲得選定,成為旅遊點之一,遊客進到村莊觀賞阿嬤森巴舞,和阿嬤一同跳森巴舞,再享受阿嬤的拍痧服務、五行健康操等,最後喝上一杯中醫師特調的養生茶,短短1.5小時的行程,實實在在經驗一堂養生課程,這是村莊阿嬤帶給遊客最真誠、關懷的禮物。

多數阿嬤17、18歲嫁到村莊,一生在山中討生活,幾乎都經歷過礦區艱困的考驗,那個年代貧困匱乏,工作生活所需,常得靠雙手創造出來。這兒的阿嬤擅長竹編、懂草藥、會釀酒、精作粿和饅頭,對於貯存食物的醃、晒、醬技術更是一絕,這些都是值得保留發展的生活智慧,至於阿嬤一生的故事,更是應該記錄下來的史料。

01. 當地居民種植藥草:牛奶埔,將其葉子曬乾後泡茶煮湯,有舒風清熱、消積化痰、健脾除濕之效
當地居民種植藥草:牛奶埔,將其葉子曬乾後泡茶煮湯,有舒風清熱、消積化痰、健脾除濕之效

02. 柑腳的小柑仔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柑腳的小柑仔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永續發展的願景

很多人問:柑腳養生村究竟要作什麼?

老子說:無為,然後,無不為。聽起來似乎虛無飄渺,其實不然,從大自然裡最能具體體現老子這句話的真義。

柑腳因開採煤礦荒廢良田,因礦場關閉人口外流,農田山林經過數十年荒廢後,草木生長,因此有了今日數不清的昆蟲鳥類滋生,加以政府德政,柑腳溪數年封溪復育,溪中苦花魚繁茂,成為現今大家所見如桃花源般的秀麗美景。

所以,當淡江大學建築系研究所學生劉凱欣進來村莊作調查之後,可以有很大的機會直接提出「綠基盤」的概念。「綠」是指一種符合經濟、社會及生態三者永續經營為方針的設計概念,以保存資源、減少生態危害為第一優先,並提供地方經濟需求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柑腳的綠基盤是水、坡地和人。水及坡地是柑腳農業地景規劃下主要的基盤。

那麼,用在人的營造上呢?我們通常太過思考建設一個硬體,因此容易忽略建設符不符合需要;或是我們太過倚賴建設的方便,而忘記發揮人類珍貴的創造力。

無為,是為了回過頭來重新審視生活,先珍惜已經擁有的,再發現匱乏的。廢棄的房舍、農田可以如何重新整理,居住周遭可以如何更整潔優雅?這些基礎動作足以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08. 柑腳風景
柑腳風景

建立珍貴的價值觀

截至目前為止,柑腳養生村實際以「社區營造」的內涵運作,但是尚未走上申請政府經費的方向前進,主要的作用在於:建立服務的觀念和將錢花在刀口上。

柑腳養生村逐漸建立「旅遊服務」,利用山林田野資源和阿嬤森巴舞、養生技能服務來客,創造收入成立「村莊發展基金」,所有參與的人都是義工性質,包括授課的吳泓德醫師、服務客人的阿公阿嬤、夢想來的蔡聰明等等,在如此共同努力付出下建設的家園,成果應該是更甘甜。

當然,萬事起頭難,百廢待舉之下,花錢之處在所難免,有幸遇上蔡聰明先生大力支持,在需要之處以其企業資源支援,包括人力與設備。

無為之下,期待的是大有為。一種可貴的永續發展和知足常樂的價值觀,才是這個村莊最大的資產和可分享的最大資源,在此之下,其他的發展建設,例如民宿、有機農園、藥草浴等等,都將不再是難題。

有朝一日,當村莊日漸清楚自己的方向,再向政府提出協助計畫,相信會是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和符合需要的作法。

期盼柑林養生村會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有機會提供社會另一種思惟。

再造猴硐(3)未來行動之思考與規劃

如何讓畢生投入煤礦開採之老礦工,以及具備豐富礦業知識之從業人員,能夠運用逐步完成之園區館舍及歷史遺址,解說及展示猴硐地區豐富性之自然與文化遺產,未來應持續推動在地人才養成…

就文化景觀而言,其所涉及之課題包括自然遺產、文化遺產,以及因應人類需求所造成之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互動及結果。以猴硐地區為例,原本位於基隆河兩岸之狹長土地,除早期農業活動影響較小,中後期之煤礦開採、生產及運輸,已大幅改變當地景觀,伴隨礦業停採,對於自然環境的衝擊與影響逐漸減緩,然而,煤礦產業所遺留之礦業設施,在失去機能的狀態下,日益傾倒及毀壞,則又造成當地景觀之改變與衝擊。

為保護諸此有形性之文化遺產,臺北縣政府提出設立猴硐煤礦生活園區的構想,其與位於金瓜石之黃金博物園區明顯不同,後者幾為公有土地,且範圍內並無住家,前者多為私有土地,且與當地交通及居民生活高度相關,並不合適採取封閉性及管制性之園區管理模式-這也是在名稱上特別加上「生活」兩字的訴求與考量。

相關工作推動至今,主要係以執行園區環境美化,以及部分礦業設施之整修及再利用等工程建設為主,至於,未來園區究竟如何營運,由誰來營運,臺北縣政府仍然未能提出具體定位及策略。

目前猴硐地區之最大特色,除仍完整保留煤礦產業之遺跡及設施,許多老礦工及相關從業人員,因其對於地方之濃厚情感及種種考量,選擇繼續居住在這個美麗的礦業聚落,進而繁衍下一代,這是未來猴硐煤礦生活園區能否順利推動之重要資源及能量。

不過,因應時空環境變遷,在礦業興盛前,即已擁有大量土地之當地家族,以及礦業開採後,向既有地主購買或承租土地之礦業公司,多已離開此地,不過,依然擁有對於土地及相關建物之所有權。相較於此,許多目前仍居住於礦工工寮或礦業宿舍之老礦工及其家人,因未擁有土地及建物之所有權,在地主規劃或已將部分土地出售的情形下,面臨必須搬離此地之迫切危機。

971203-2-1-360.jpg

美援厝(上圖)及保安新邨(下圖)居民因地主擬將土地出售,而面臨必須搬遷的壓力

2-2

諸此課題因涉及土地及建物之所有權屬,除由住戶及地主自行協調及商議外,或可考慮依循文化資產保存法,將該區域登錄為文化景觀,再由台北縣政府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研定保存及管理原則,臺北縣政府依此原則提出保存維護計畫,並結合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等,編定、劃定或變更為保存用地或保存區、其他使用用地或分區,並針對保存用地或保存區、其他使用用地或分區用地範圍、利用方式及景觀維護等事項,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規定,並採取獎勵措施。

目前侯硐地區土地利用模式,係以礦業、水利及少量建築用地為主,伴隨採礦活動結束,並經由猴硐煤礦生活園區之推動,開啟礦業資源再利用之嶄新階段,既有土地利用及管制模式,實應進行重新檢討與規劃。除針對具備高度自然及文化遺產價值之相關區域,進行保護與管制,亦可考量後續經營管理需求,開放部分區域容許開發或朝向商業行為發展,並藉此重新調整區域內之土地權屬,在不剝奪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人之既有權利下,又能照顧及回應老礦工及在地居民之居住與生活需求。

相關工作推動,將需要投入較長時間,以及相應之人力、物力,方能有效落實與達成。因此,在執行相關工作的同時,更應持續檢視園區工程內容,並針對未來營運管理模式進行研商及規劃。

園區工程部分,除侯硐車站前之瑞三倉庫、選煤廠辦公室已經修復完成,刻正緊鑼密鼓進行本鑛及復興鑛週邊環境及相關設施之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目前引發地方較大爭議及反彈者,為規劃單位任意變更既有台車道之鐵軌寬度,居民認為諸此作法將造成對於礦業歷史之錯誤認知,建議臺北縣政府應即刻介入協調與處理。

此外,許多礦業設施之修復手法,並未針對後續如何再現及活化礦業文化與歷史,進行深入評估及規劃,而僅止於一般性之工程修繕,亦造成社區居民之擔憂與疑慮。有鑑於此,侯硐社區發展協會已由生活博物館之角度及觀點,提出相關定位策略及營運管理建議,亦期盼臺北縣政府未來能夠參酌及考量。

回顧過往園區工程之規劃與執行,因較少結合地方知識與在地觀點,進行思考及推動,導致目前所提出及完成之工作成果,無法有效呈顯猴硐煤礦產業及其文化景觀之完整特色,這是臺北縣政府必須積極因應與面對之重要課題。

至於未來園區將採取何種方式進行經營與管理,無論是採公辦民營方式,或者成立專責機構進行營運,善用在地資源及人力,將是最能符合猴硐煤礦生活園區之精神與價值的重要關鍵。

如何讓畢生投入煤礦開採之老礦工,以及具備豐富礦業知識之從業人員,能夠運用逐步完成之園區館舍及歷史遺址,解說及展示猴硐地區豐富性之自然與文化遺產,除侯硐社區發展協會已經由參與式規劃過程,進行社區資源指認,完成社區地圖繪製,並即將出版解說摺頁,未來更應持續推動在地人才養成及培育工作。當社區居民及在地組織已經做好準備(包括共識與能力),才有機會在未來園區之經營管理,扮演更為重要與積極的角色,並能回應與符合猴硐煤礦生活園區,以在地社群及地方認同為核心之使命與初衷。

2-3

位於侯硐車站前之選煤廠辦公室(上圖)及瑞三倉庫(下圖)是未來作為遊客服務中心或導覽解說中心之絕佳地點

2-4

再造猴硐(2)生態博物館的模式

生活博物館或生態博物館之規劃及推動理念,係運用既有之文化或自然資源,在不脫離歷史人文與自然環境之整體脈絡下,經由詮釋及轉化過程,針對社區居民及外來訪客進行再現與交流,與傳統博物館有著本質上之區別……

生活博物館或生態博物館之規劃及推動理念,係運用既有之文化或自然資源,在不脫離歷史人文與自然環境之整體脈絡下,經由詮釋及轉化過程,針對社區居民及外來訪客進行再現與交流,其與傳統博物館之文物收集與典藏,乃至後續研究、展示、教育之操作機制與流程,有著本質上之區別與差異。

猴硐地區之最大優勢與特色,為目前仍然維持一定數量之老礦工及其家人長住於此。雖然礦業山城已經沒落,不過,因應便捷性之鐵路及公路等交通運輸系統,許多猴硐居民仍可就近前往瑞芳、基隆、台北、宜蘭等地就業,填補及銜接因煤礦停止開採所流失之工作機會。

目前由臺北縣政府推動之猴硐煤礦生活園區,居民雖期待藉此啟動地方發展之嶄新契機,卻也擔心於未能妥善規劃與充分準備之情況下,可能會破壞既有清靜、優雅的生活環境,另亦擔心開發壓力,導致礦業遺產之移除與破壞。

目前包括美援厝、新義廳等地居民,已陸續收到要求搬遷之存證信函,急需政府部門協助與瑞三公司及地主進行溝通與協調。否則,當老礦工及其家人陸續離開猴硐地區,即便未來猴硐煤礦生活園區能夠順利開園,作為園區主體之在地居民卻可能早已所剩無幾,若由外來企業與財團執行園區營運,不但失去「生活園區」之原始初衷,也將無以承載生活博物館之礦業特色與歷史文化。

971203-1-1-360.jpg
新義廳為李家於猴硐地區興建之私有住宅,後由老礦工及其家人居住,目前因土地出售,造成相關住戶必須搬離家園
1-2

猴硐煤礦生活園區之硬體工程已經逐漸完成,不過,包括復興鑛及本鑛周邊之台車步道美化工程,皆出現規劃方案任意改變台車鐵軌寬度之不當設計,急需臺北縣政府著手進行改善與處理。

1-3
復興鑛周邊之環境美化工程,任意改變既有台車道寬度,應該儘速進行檢討與補救

此外,除卻侯硐車站前之瑞三倉庫及選煤廠辦公室早已修復完畢,運煤橋即將進行修繕工程外,目前園區設施高度集中於復興鑛及本鑛周邊,除以環境改善為目標之景觀工程,亦包括既有礦業設施之整理與修復,後續將由誰與如何進行整體園區及個別館所之管理與營運,目前臺北縣政府仍未提出明確定位及其發展策略。

1-4
本鑛周邊之內寮仔工寮已經進行整修,外觀雖仍完整保留,然而,顯現工寮狹小及擁擠之內部隔間卻已不復可見,應思考如何呈現真實性之礦工生活與文化 1-5

侯硐社區發展協會,經由社區觀點提醒整體園區規劃及推動,應重視在地居民意見,並遵守國際通用之真實性與完整性等修復原則,同時,也期盼未來營運策略,能夠善用在地性之人力與資源,妥善控制外來遊客數量,避免因應大規模之旅遊開發,造成在地居民被迫離開家園或既有生活環境遭致大規模影響與破壞之負面結果。

另亦透過參與式規劃過程,積極提出適宜未來發展之主題遊程,初步選定步行及自行車等不同交通模式進行研議,並針對可發展為生活博物館之潛力點進行延伸探討與規劃,嘗試回歸猴硐煤礦生活園區以在地生活為核心之博物園區營運模式,進而讓已然走入歷史的煤礦文化,能夠經由嶄新階段之營造與經營,重新再現及活躍於當代社會當中。

再造猴硐(1)社區視野醞釀與建構

瑞芳是重要的礦業基地,其中又以開採金礦之九份、金瓜石最為著名。九份因受到侯孝賢執導電影「悲情城市」於此取景的影響,自從199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國內外遊客緬懷舊日時光的重要據點,至於…..

台灣曾經是金礦、煤礦的重要王國,不過,這些輝煌的顯赫紀錄皆已伴隨礦源枯竭,以及開採成本日益升高而黯然步入歷史。 臺北縣瑞芳鎮是其中很重要的礦業基地,其中又以開採金礦之九份、金瓜石最為著名。

九份因受到侯孝賢執導電影「悲情城市」於此取景的影響,自從199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國內外遊客緬懷舊日時光的重要據點,至於緊緊相鄰之金瓜石地區,雖擁有陰陽海、黃金瀑布、黃金公路、水湳洞選鍊場遺址、排煙道等獨特性文化景觀,不過,卻未出現與九份一樣的觀光熱潮,臺北縣政府為保護當地自然與人文資源,並藉此帶動地方發展,2002年起開始籌建「黃金博物園區」,2004年正式開園,已為當地創造新的可能與契機,近日更因推動金九纜車觀光城BOT計畫而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門議題。

clip_image002
九份茶坊是九份老街第一家茶樓,建物原為翁山英故居,目前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同樣位於瑞芳鎮,在地理環境、歷史脈絡與九份、金瓜石高度相關,且為二次大戰後全台煤礦產量最大的猴硐地區(主要包括弓橋社區、侯硐社區、光復社區等),百年來因應煤礦開採所遺留之礦坑、鐵道、橋樑、辦公室、宿舍、福利社、餐廳、活動中心、商店、民居等,多數皆仍完整保留。

1990年代末期,臺北縣政府規劃於該地興建煤礦博物館,目前重新定名為「猴硐煤礦生活園區」,已完成部份歷史建物修繕及周邊景觀改善,2008年5月開始整修瑞三本坑及宿舍,後將持續執行公共設施及步道鋪面等工程,不過,當地重要地標之選煤廠及運煤橋,前者面臨產權問題與整修金額較高,暫時無法處理,後者因為登錄為歷史建築,必須完成文化資產審查程序方能執行相關修繕工作。

clip_image004
遠眺造型優美的單拱運煤橋,1920年興建完成時為三層鐵橋,後於1965年改建為現貌,原本的石造橋墩則被完整保留下來

原本較少參與公共議題討論之猴硐地區居民,自從臺北縣政府文化局在2007年推動「美麗家園行動方案」,於侯硐社區開辦一系列社區營造課程以來,已陸續執行社區資源調查與環境營造等工作,並積極關注將大幅影響未來日常生活之猴硐煤礦生活園區的工作內容與執行進度。

相較於九份地區觀光產業係由當地居民及相關業者主導推動,乃至黃金博物園區初期由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籌備,後續成立臺北縣立黃金博物館進行營運管理等不同模式,負責推動猴硐煤礦生活園區之臺北縣政府觀光旅遊局,坦言目前尚未確定未來營運方式。

有鑑於此,侯硐社區發展協會近日向臺北縣政府文化局提出「社區版猴硐煤礦生活園區規劃方案」,將針對過往社區資源調查成果進行檢視與補充,並籌組社區工作小組,主動進行家戶拜訪,了解不同家庭之土地及產權歸屬、成員組成、在地生活經驗、對於地方之未來想像與願景等,希望透過參與式規劃之醞釀及討論過程,完成社區觀點之導覽地圖繪製與解說動線規劃,再嘗試以此為基礎,與臺北縣政府、瑞芳鎮公所、瑞三公司,乃至其他社區居民及在地團體,進行分享及交流,盼能有效建構可持續性發展之園區營運模式,逐步落實自然與文化資源保育,提升社區生活品質,強化在地認同及地域發展等短、中、長程目標(如圖一)。

chart1-080616.gif

參考資料

王鴻國(2008)〈金九纜車觀光城BOT案招商說明 財團踴躍〉。《我的E政府》。 [Online] Available: http://cms.www.gov.tw/NewsCenter/Pages/20080529/20080529cfp0109.aspx(2008.6.5)。

波多野想(計畫主持人)(2007)《當陰陽海遇見黃金山城:臺北縣瑞芳鎮金水地區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期末報告)》。臺北:臺北縣立黃金博物館。

林詩傑(1994)《侯硐之地方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章桂、周章淋(編註者)(2001)《猴硐探源:台北縣瑞芳鎮侯硐地區鄉土尋根探源》。臺北:臺北縣瑞芳鎮侯硐國民小學。

黃福其(2008)〈猴硐煤礦園區 明年趕開〉。《聯合新聞網》。 [Online] Available: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4329773.shtml(2008.6.5)。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