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珊瑚礁 – 小地方新聞網

吉貝小道報 (5) 大將廟入火,電音轎繞境

鏘鏘鏘!!今天的吉貝很熱鬧,人與神明都出來了!在大街、在巷道、在海邊、在廟埕前,用煙火、鞭炮、音樂與汗水,慶祝新廟落成、神明入火…

鏘鏘鏘!!今天(12/1)的吉貝很熱鬧,人與神明都出來了!在大街、在巷道、在海邊、在廟埕前,用煙火、鞭炮、音樂與汗水,慶祝新廟落成、神明入火(註1)。

凌晨四、五點,小法開始執行各種儀式;早上七點半,聚落內的廣播響起,鄉老用很濃厚的海腔台語提醒著,轎班、鑼鼓、看熱鬧的,通通到武聖殿廣場前集合,大家等著迎神上轎,前往島嶼西北方「大將廟」。

image001
(等待出巡的九頂轎子)

早在前一天,神明即已繞境全聚落,保佑全村平安;今日的出巡以外境為主,不走聚落內,而是沿著海邊走。灑下的陽光、海面上吹起的粼粼波光,襯著搖搖晃晃九頂轎子,讓傳統的神明繞境起了點點詩意,吹起的風、揚起的旗,啪啦啪啦的,劃出了他們的神氣。

image003

(沿著海走的神明繞境)

九頂轎子裡,最吸睛的,便是由國、高中生組成的大將爺抬轎班。轎子後面生出一條線,緊繫著一台推車,推車上放有音響與飲料,各種電音舞曲、流行音樂,散溢在空氣中,混著鞭炮與大聲公,熱血、沸騰。

image005
(連接轎子與推車的線,也需有人扛)

這頂轎子是聚落裡的幾位年輕人,向全村募款製作的,今年始開始啟用。為了「大將廟」入火儀式,這批年輕人一個月前就開始利用周末假日,邊聽舞曲,邊踩步伐練習。我常在邊上看著,心就飛了,覺得這群年輕小伙子真是帥氣,即使穿著夾腳拖、汗衫、抽著煙甚或嚼著檳榔,怎麼看都還是很有味道。果然,認真無敵!

image007
(年輕無敵)

不知不覺,我就一直跟著這頂轎子走,聽著那些我從沒聽過,卻覺得用在此刻適合的不得了的各種high歌,一直對著他們的鏡頭,竟引來一旁媽祖抬轎班大姊的提醒,「你也來幫我們拍拍照嘛!」是啊!我竟起了差別心,趕緊補拍幾張。

image009
(我們都用抬的,不用輪子推喔!)

隨後又看到了由小朋友組成的「虎爺伯神」轎班,孩子們抬著像學校課桌椅的「發聖公仔」(虎爺伯神轎)繞境。小朋友們都是自願參加的,每年農曆正月十三到十五號,小朋友會扛著「發聖公仔」到處跑,若到人家門口,住戶會送上一百金紙以示對虎爺敬意,扛轎孩子有時也會收到小紅包。吉貝的孩子,從小就潛移默化,接觸在地傳統儀式。

image011
(坐著虎爺的發聖公仔)

轎子陸續到了,正等著儀式開始、廟門打開、神明一一入廟。廟外,滿滿的吉貝居民;廟內,吉貝其他公廟的神明都被請入。為慶祝「大將爺」新厝落成,今晚,神明們要在「大將廟」裡祀宴、用餐;村民們則在武聖殿前廣場,席開92桌,全村一起吃飯、鬧熱。

image013
(全村居民幾乎都跑出來吃飯了)

在等著儀式的時間裡,視野不時望向一旁海邊,不論慶典多麼熱鬧、人聲如何嘈雜,大海總是安穩的在潮汐的步伐裡,流進、轉出;大自然有著自己的關懷與包容,在能承載的範圍裡,默默的守護。在等著儀式的時間裡,有人把吃完的東西隨手丟、抽盡的煙蒂扔一旁,就連剛喝完的空酒瓶,也被甩在一邊。

image015
(丟棄的垃圾與吐在咾咕丁上的檳榔汁)

再往遠一點看,「大將廟」正對著的那片海域,咾咕丁(珊瑚礁遺骸)堆積嚴重,珊瑚礁大量死亡,影響海流流向。

面對神明,我們總是虔敬;面對環境,又懷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但願,吉貝這份美景,能被更多人珍惜。

image017

註1: 入火:神祇進入新廟的一種儀式。

(閱讀「吉貝小道報」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孕育繽紛世界的海洋森林

提到珊瑚礁,最先印入你腦海中的是什麼樣的情景呢?ㄧ群美麗的熱帶魚穿梭在色彩繽紛亮麗的背景中,而背景就是由像石頭般不動卻又有柔軟觸手隨海流搖曳的珊瑚所組成。所以珊瑚是動物嗎?最早有關珊瑚的記載……..

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去海邊~~夏天,一個可以盡情投入蔚藍海洋的季節!每當這個時候,電視媒體開始報導一連串有關海洋遊憩的資訊,浮潛、衝浪、賞鯨等;而海洋生物的美麗與多樣,更是吸引民眾不可錯過的精采鏡頭,其中最佳女主角當然是珊瑚礁莫屬了。

ocean-360.jpg

提到珊瑚礁,最先印入你腦海中的是什麼樣的情景呢?ㄧ群美麗的熱帶魚穿梭在色彩繽紛亮麗的背景中,而背景就是由像石頭般不動卻又有柔軟觸手隨海流搖曳的珊瑚所組成。所以珊瑚是動物嗎?由他的外觀實在很難認同呢!!的確,最早有關珊瑚的記載都認為他是屬於一種像動物的「植物」,直到1723年,一位法國的醫師斐松尼,經過一連串的實驗與觀察,認為珊瑚應該是ㄧ種像植物的「動物」,而這樣的說法ㄧ直到十八世紀後期才被其他的生物學家所接受。也難怪至今大部分的人們,仍無法感受珊瑚如其他會奔跑的動物般,是有生命的個體。雖然珊瑚不能移動,卻提供人類很多好處;例如珊瑚礁可以鞏固海岸線,避免海浪侵蝕海岸;而珊瑚礁孕育多樣美麗的海洋生物,更是目前海洋生態旅遊的重要觀光資源之ㄧ;近年來,科學家更由珊瑚礁生物上萃取到許多可以應用到醫療的化合物;最重要的是,牠可以提供其他海洋生物居住的棲地,維繫海洋生物多樣性,也因此,從古至今,珊瑚礁區也是提供人類漁獲重要來源之ㄧ。

珊瑚是ㄧ種對環境極為敏感的動物,合適的水溫,乾淨的海水,才能生存。從以上總總功能與特性,我們可以了解珊瑚不只是ㄧ種重要且珍貴的動物,更是其他海洋生物所依賴的重要棲地。然而,因為人類不斷的消耗珊瑚礁及污染其生存的海域,科學家評估到西元2030年,全球珊瑚礁將有30%受到嚴重破壞,而有60%珊瑚礁將全部消失。

目前,珊瑚礁面臨許多威脅,比如當我們開發海岸地時,常常因為不當的施工設計與規劃,造成許多泥砂流入海洋,覆蓋在珊瑚礁上導致珊瑚死亡;而有些水族館商人,採用毒魚、電魚等方式,抓取觀賞用的珊瑚礁魚類;或者,為了滿足大量愛吃現撈的觀光客,產生過度的捕魚情形,有些漁民更是貪圖一時的方便,用炸魚的方式,獲取魚獲;這樣過度及不當的捕魚方式,不僅大量減少珊瑚礁魚類數量,更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珊瑚的生存。

而觀光遊憩的大量湧入,不正確的海上活動,如浮潛時直接踩踏在珊瑚上,補抓海洋生物等,也會破壞珊瑚,影響珊瑚礁生態。另外,近年來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斷上升的海水溫度,導致珊瑚白化情形愈來愈嚴重;更有科學家發現珊瑚感染許多新的未知疾病。根據研究,珊瑚疾病發生可能和大量污水排入海洋中,使海洋中的致病細菌增加有關,或是上升的海水溫度,增加這些病原菌的活動力或數量。因此,珊瑚在受到致病菌不斷的攻擊之下,快速死亡。

台灣,四面環海,珊瑚礁的分布主要在北、東、南部及離島地區。豐富的珊瑚礁區曾經為台灣漁業資源貢獻不少;然而,目前台灣珊瑚礁同樣面臨上述的威脅。專家預計,如果海洋汙染與破壞的情形不改善,墾丁珊瑚很可能在民國100年內,或是更短的時間中,即將消失。

1996年,海洋生物學家Dr. Gregor Hodgson創辦了國際非營利組織-珊瑚礁體檢基金會,基金會目標在於教育大眾珊瑚礁的重要性及其面臨的危機,並聯合全球志工團隊,一同監測記錄珊瑚礁健康情形;期望透過全球志工的力量,督促當地政府保護珊瑚礁。2008年為國際珊瑚礁年,基金會發起「國際珊瑚礁生活權的連署宣言」http://www.reefcheck.org/petition/Chinese_tra/petition.php,期望募集全世界百萬人共同連署,提醒大眾珊瑚礁的重要價值以及鼓勵所有民眾及政府一同支持保育珊瑚礁。居住在一座海島上,海洋哺育著我們,而當他生病的時候,愛台灣的你我,是否能為他做些什麼呢?

參考資料

台灣的珊瑚礁 戴昌鳳 遠足文化

珊瑚礁體檢基金會 http://www.reefcheck.org/

踏勘生態路線,認識地方

參考鷹人的建議,踏勘人員組成包括蝶女杜虹、蟹人小叮噹、蛙美眉、樹人武還有一位在地人及外行人的我,帶著一種去發現生物種又要小心不要碰見特有種的特別情緒,去踏勘路線又要謹記保育優先,生態旅遊不能發達的心境……..

國家公園,望文生義,即是「具有國家代表性之自然與人文公園」。美國的黃石公園(Yellowstone),區域內包含一萬種以上的地熱特徵,幾乎可以涵蓋全世界所出現的類型;費城著名的獨立國家歷史公園(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內有一著名之景點:自由鐘(Liberty Bell),與公園內所發生的史蹟並存,提醒每個人無論在那裡都要為自由而奮鬥。埔頂聚落與社頂部落一樣,位於國家公園內。社頂部落居民組成生態巡守隊,保育環境,從先民獵捕文化,轉化為生態旅遊文化,也讓埔頂居民興起見賢思齊的想法。

踏勘生態旅遊路線作為一種認識地方的開始。行前先去向在社頂數鷹二十餘年的鷹人請益。鷹人對生態旅遊與尋訪生物種的期待是,生物種若不被發現,就不會有物種消失的危機,倘若發現特有種則不應該被列為生態旅遊路線,生態旅遊若不發達,則生態保育就大成功了。

參考鷹人的建議,踏勘人員組成包括蝶女杜虹、蟹人小叮噹、蛙美眉、樹人武還有一位在地人及外行人的我,帶著一種去發現生物種又要小心不要碰見特有種的特別情緒,去踏勘路線又要謹記保育優先,生態旅遊不能發達的心境,作第一次的踏勘與記錄。

起點處映入眼簾的是盤古拉草覆蓋的美麗草原。樹人武在掃描現場的植物種後,提到這邊可能在早期有墾伐的跡象。在地人深表同意指出,這邊曾是瓊麻種植區。

路線前段是由高位珊瑚礁地形所屏障的荒野雨林區。走著走著,所有人都走出一身汗,而咸豐草與馬纓丹是這區看到最多的植物,紫斑蝶與淡小紋青斑蝶頻頻出現,則為這悶熱的雨林區帶來工作上的欣慰。斯文豪氏攀蜥,則讓我們駐足許久,觀察它為了處理緊急狀況的表情與動作,讓我這個外行人驗證很多書本上呈現過的知識。

12345-360.jpg

斯文豪氏攀蜥。

發現�卡拉蝸牛

發現班卡拉蝸牛。

�蠍

鞭蠍。

路線的後段,則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景緻,遠處的珊瑚礁隆起地形上有本地常見的大葉山欖、山樟和雀榕。左旋的班卡拉蝸牛、沫蟬和鞭蠍則是後段出場被發現的動物,這一段也看到了黃賞鳳蝶,所以推斷應該會有港口馬兜鈴植生區,那是黃賞幼蟲的祖傳食譜,從蝶女口中得知。

作完第一次的踏勘與記錄,樹人武帶了一些鵝鑾鼻鐵線蓮回去復育;小叮噹說生態旅遊是一種模式,不是幾條路線;樹人與蝶女與蛙美眉的結論是,後段過長,可再考慮或設計;我這外行人想的卻是自由鐘在獨立國家歷史公園代表的意義、間歇噴泉在黃石公園代表的意義與黃賞鳳蝶、港口馬兜鈴與高位珊瑚礁所構成的墾丁意義。

帶著原生種回去復育

帶著原生種回去復育。

註:基於對當事人隱私權保護,所有人名均以暱稱呈現。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