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甲骨文 – 小地方新聞網

【世界遺產客棧02】世遺.非遺.世界記憶-兼談甲骨文申請世界記憶一案

還記得龜甲上的縱列橫紋?一種具有端肅質感的手創刻寫。甲骨文做為正體字的宗源之一,有著神祕又古老的魅力,日前送去申請「世界記憶」…

還記得龜甲上的縱列橫紋?一種具有端肅質感的手創刻寫。

甲骨文做為正體字的宗源之一,有著神祕又古老的魅力,日前國家文化總會與中研院合作,將甲骨文作為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 MOW)」計畫的開路先鋒,這真是個有趣的國際行動。

可惜,這個申請案並未成功列入2010年提名名單之中,但總是個值得讚許的起步,也是個讓民眾多多認識「世界記憶」的契機。

關於未獲提名的原因,坊間的揣測如火如荼,部份媒體報導反映是政治因素阻撓並抗議申請被拒,但就筆者去信詢問的結果,UNESCO承辦專員謝謝大家關心這個計畫,表示一切申請程序都按照《Memory of the World: General Guidelines for Safeguarding Documentary Heritage,保護文獻遺產總方針》進行,她籲請大家耐心等待UNESCO「世界記憶」的官方報告出爐,也很遺憾地表示那些不實消息將會損及這個新興計畫的發展。

世界記憶名錄,收錄了具有全球性意義的文獻遺產,在廣義概念上,世界記憶可看成是世界遺產理念的延伸。所以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簡介世界記憶,並比較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WH, 世遺)、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 非遺)和世界記憶三者,再以甲骨文一案說明幾個值得重視的觀念。

可能用得到的圖 (showray拍攝)

一、什麼是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 MOW)?

1992年發起的世界記憶計畫(比世界遺產晚了20年),是UNESCO諸多文化行動中的一支,由秘書處統籌,希望能採用新方法來保護全世界各民族的記憶和文化特性,尤其是針對容易遭受破壞的文獻和檔案(例如手稿、歷史重要文件、口述的記錄等),讓公眾可以更容易存取、接近與傳播這些資料,避免「記憶的消失」。

世界記憶的行政體系,由三個層級的委員會構成,分別是:國際級的國際諮詢委員會(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 IAC),區域級的區域委員會,以及國家級的國家委員會。目前已有許多會員國成立國家委員會並參與了區域委員會,由委員會送出的提名將具有優先性。又因為許多珍貴文獻檔案存放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世界記憶也接受任何個人、團體、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提案,這是目前許多人認為台灣有機會申請的主要原因,但對於此點,筆者仍有所保留,即使透過私人申請,台灣是否能跨越UNESCO對於國家認定上的既定定論而突圍,目前仍是疑問。

二、UNESCO三路大軍,促進文化多樣性

由世遺、非遺和世界記憶保護的對象可發現,UNESCO不僅僅推動有形實體的世界遺產和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未忽略羅列陳示的各種檔案文獻。只要具備足夠文化價值,從具體到無形的各式大小遺產,都有機會列名而獲得國際性的地位認證。

換句話說,世界遺產搭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世界記憶計畫,三者各擅其長,形成了UNESCO三路文化大軍(見表一)。三者在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責任和目標上,皆扮演了重要角色。三個計畫之推力,無非都是為了珍視文化多樣的自由平等與博愛,它們都回應著2005文化多樣性公約的殷切價值,十足反應出公約中所欲倡導的精神。

世遺.非遺.世界記憶表1

三、世遺.非遺.世界記憶,三者相輔相成

世遺、非遺和世界記憶,各自根據不同文化公約和規範推行,三路大軍看似各自平行前進,但其實三者之間可以產生密切的關連性。我們藉助一個韓國的案例,說明三者的有趣關係,也能清楚詮釋其中差異。(見圖1)

在世界遺產申請上,韓國於1995年將「宗廟Jongmyo Shrine」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現今韓國皇室儒家祠堂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也是朝鮮王朝祭祀先祖的所在地,保留了16世紀的空間與建築實體風貌。

在2001年,韓國再接再厲,將曾居住於世界遺產「宗廟」裡的朝鮮王朝(Joseon dynasty)歷來「宗廟祭祖儀式和祭禮樂Royal Ancestral Rite and Ritual Music in Jongmyo Shrine」,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註1],完美地演練了實體世遺與無形非遺列名的互補性。

不僅如此,在2008年,韓國又將「朝鮮王朝實錄—承政院日記Seungjeongwon Ilgi, the Diaries of the Royal Secretariat」這些文獻,申請為世界記憶。這是朝鮮王朝從17至20世紀的真實歷史文獻,呈現皇帝起居與朝政文案,還記載了19世紀末西風東漸的影響。這三項列名,讓圍繞著朝鮮宗廟的相關文化,從實體建築、儀式與音樂無形文化到文獻記載,皆為UNESCO確認其文化價值,按照不同類別,一系列獲得列名。

能這樣從外到裡、從有形到無形的價值都獲得列名的案例,相當少見,足以見得韓國在文化保存上整體關照的用心,這也成為最適合解釋世遺、非遺和世界記憶差異和互補特性的案例之一。

世遺.非遺.世界記憶圖1

四、重申價值平等性.申請優先性.凝聚認同感和再接再厲精神

回到甲骨文申請世界記憶一案,近來媒體上的資訊相當紛亂,但也多虧了這些訊息,許多民眾才能發現這項申請活動,筆者希望能藉此機會重申以下四點觀念:價值平等性、申請優先性、凝聚認同感和再接再厲精神。

(1)價值平等性

世界記憶的提名與列名快慢,其實無關乎文化價值的高下,也無關乎文化發生的先後,只要妥善證明價值所在,能獲得提名的關鍵就取決於申請書的準備和行政流程。

這一點,以世界遺產為例,狀況是相同的。我們不能說1978年列名的德國阿亨大教堂比2009年列名的德國瓦登海還有價值;也不能說已被列名的建築師路易巴拉干作品,就比尚未列名的建築師柯比意作品更為重要。

換言之,甲骨文未於今年被提名,中國的皇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卻獲提名,這樣並不代表甲骨文的價值弱於兩本經典典籍,但也不能認為甲骨文文化發生得早就比較有價值,而理應被優先提名。

(2)申請優先性

文獻遺產可以是薄薄一張手稿或一本泛黃書籍,由私人典藏的比例甚高,所以開放私人及非政府組織提名。但如果能透過國家或區域委員會申請,就具有優先提名的優勢;如果跨國合作申請,更不受一國僅能提名兩項的數量限制。

筆者在世界記憶官方網站上,並未發現台灣名列於亞太區域委員會名單之中,台灣也尚未成立國家委員會,在申請優先性這一點,已明顯落後於其他申請者。或許,未來可考慮與他國聯合申請,會是一個提高優先性的好方法(但即便如此,仍然可能會面臨國際政治上國籍認定的難解問題)。

(3)凝聚認同感

無論是申請世遺、非遺或世界記憶,民眾認同感絕對是最值得經營的部份之一。以世界遺產而言,原本的4Cs目標[註2]而後擴大成5Cs目標,便是加入了「社區/社群」(Community)的角色,UNESCO強調要謹慎尊重地方社群的聲音,增加民眾參與機會,並普及民眾認同。

以申請世界記憶而言,UNESCO也極力呼籲人們更意識到文獻遺產的重要,鼓勵多元教育,鼓勵製作各式電子檔案,還提及產品銷售,廣為分布,這都是為了普及相關資訊並建立認同。也就是說,人類和遺產之間的互動,才是經營的主體啊,重要性恐超過申請程序本身。

各級申請單位只是程序上的代理人,如果這次能在甲骨文一案申請之前,將整個申請程序視為一種凝聚民眾認同感的過程,伴隨更多元的在地教育,讓大眾充分接受訊息,一定能匯聚更雄厚的支持。畢竟,中研院的收藏和專業研究能力不容質疑,但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僅透過網站和研討會活動,仍不容易對甲骨文產生親近感,也難以體會台灣的甲骨文收藏竟然如此優質。直到申請失敗的消息傳出,大眾僅能參與惋惜,失去了從一開始便參與支持的機會。

(4)再接再厲精神

未獲提名、退件或補資料後再審,其實是兵家常事。以世界遺產為例,每一年的世界遺產大會,都會有多件申請案被評定為退件、需要補件或是不通過三種結果,不足為奇,例如今年中國列名的嵩山歷史建築群,其實是去年鎩羽而歸的案子。所以,只要不屈不撓地強化申請資料,甲骨文仍有機會成為世界記憶的一份子。

五、意義卓然而立

「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去的東西嗎?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村上春樹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如是說。甲骨文在歷史脈絡、文化價值和近代的研究水準上,價值卓然,這次申報為世界記憶的經驗,可以提高政府、民間組織和大眾對甲骨文的多元認同。即便失敗了,認同感仍會累積,這個經驗也將滋養我們,成為往後申請它項遺產的養分。

站在不會失去的意義之上,意義的重量便不必然需要依附在UNESCO的計畫之下。面對台灣的實體空間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和文獻遺產,除了向外追逐國際認同的列名之外,向內仍有太多需要努力之處,舉凡保存的技術、民眾的認同、社群的參與等等,都是值得深耕的方向。

甲骨文可以是我對於遠古抒情的投射,可以是學者陡然遇見文字源頭的真切和追探,也可以是台灣社會對於文獻遺產保存利用意識的啟程號角。如果大家能藉此機會,更珍惜甲骨文以及諸多文獻遺產,更體會文化與每個人生命的共鳴,我們都將會是解決未來問題的一份子。

[註1]:2001已正式列名於「人類口述與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作」,此名錄自2008年起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註2]:世界遺產原本的4Cs目標為:1.提高世界遺產名錄的「可信度」(Credibility)、2.對遺產進行謹慎的「維護」(Conservation)、3.加強相關「能力培養」(Capacity-Building)等各種訓練,以及4.良好的「溝通」(Communication)來促使大眾支持與認同。之後擴為5Cs,增加「社區/社群」(Community)互動一項。

參考資料:

UNESCO世界記憶官方網站: http://portal.unesco.org/ci/en/ev.php-URL_ID=153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UNESCO世界遺產網站:http://whc.unesco.org/

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站: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lg=EN&pg=home

文建會世界遺產中文網站:http://twh.hach.gov.tw/Taiwan.action

世界遺產協會網站:http://www.what.org.tw/heritage/

(作者德國布蘭登堡工業大學世界遺產研究所碩士生)

(閱讀「世界遺產客棧」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