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一會:台東秀明自然農法市集

這是在地、樸素的農夫市集,沒有華麗的布置與精采的活動。 只有讓更多在地朋友,直接面對親自耕作的農夫,摸到、看到新鮮採收的農作物。

台東 秀明自然農法 農夫市集

一群生根在台東的專職農夫,共同以純淨的「秀明自然農法」無農藥無肥料栽培農作物,除了草葉堆肥,不用任何化學或有機肥料,更不用任何化學或有機之防治病蟲害資材,純然信任土地與植物的生命力。幾年下來,土壤更乾淨了,農作物展現出大自然生命的純淨本質,種植的蔬果具有獨特的香味與口感,農地上也出現多樣與多元的生物。

我們幾個農夫持續進行全家的月聚會,分享技術、快樂與經驗,在農地上耕耘,沉浸於農業的喜悅,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喜樂。很盼望讓更多在地的朋友,一起分享我們的感受、發現農業的美好,因此自兩年半前起,每半年舉行一次台東的「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

這是在地、樸素的農夫市集,沒有華麗的布置與精采的活動。 只有讓更多在地朋友,直接面對親自耕作的農夫,摸到、看到新鮮採收的農作物。可以單純逛逛,也可以找農夫聊聊耕作心得、對環境的思維。

xiomiguntitled1

台東的幾個農夫家庭的攤位,將有稻米、當季水果、自用之蔬菜、農產加工品,還有一些小點心。 我們都是親自耕作的小農,沒有數量很多的農作物,晚到的朋友也許向隅,只好先說抱歉!

除此之外,幾個農夫的好朋友過著自然的生活,如自然材、非洲鼓、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等,我們也邀請一起來分享。

我們的市集沒有任何政府或民間團體協助,只有「誠品台東故事館」基於社會責任,提供寬敞便利的場地並幫忙宣傳。

誠摯歡迎台東或外地的朋友闔家光臨!

日期 / 時間:2011 年 1 月 22日 (週六) / 早上 9:30 下午 13:00

地點: 誠品台東故事館 (台東市博愛路 478號) 後方院子

09:30 – 13:00【秀明自然農法 農夫市集】

* 農夫耕作的農產品展售 * 自然生活分享:非洲鼓、荒野保護協會等誠品後院

11:00– 12:00【環境紀錄片】

社區的力量~ 古巴如何度過石油危機

(美國發行紀錄片、英語發音、中文字幕、53 min.)

誠品2樓藝文空間*自由入場

13:10 – 13:40【自然演唱】

演唱者:曾意晴 (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 台東Message樂團成員,歌仔戲歌者)

誠品後院  *自由入場

聯絡人:林義隆 / TEL:0916-146102

untitled2

2010夏天的農事與生活點滴

六月初終於剪完第一次楊桃的枝條,讓楊桃樹下土地見到斑駁的陽光,剪枝這件事,就像面對孩子滿頭茂密長髮的父母,看了孩子清爽的頭髮就覺得很舒坦,但其實孩子是否喜歡如此就不一定了。

編按:作者為台東農友,以秀明自然農法栽培楊桃、鳳梨等作物。本文為今年夏季的農事與生活記錄,與讀者分享。
─────────────────────────────────────────────────────

不知不覺間已過了三個月,這三個月很忙,總提不起精力寫電子報,終於拖到第一個颱風帶來的兩個大雨天,既然無法工作就快提筆吧!

1. 楊桃園 (B 區 / C區)

六月初終於剪完第一次楊桃的枝條,讓楊桃樹下土地見到斑駁的陽光,剪枝這件事,就像面對孩子滿頭茂密長髮的父母,總是在孩子剪完頭髮後,看了孩子清爽的頭髮就覺得很舒坦,但其實孩子是否喜歡如此就不一定了。

剪枝也是一樣,樹的本質總是讓枝條朝上方長,而下方不見光的枝條就會自動乾枯,這本性與農夫方便採收與希望產量大的需求相左,農夫總希望果樹不要太高大,枝條能水平長而不是朝上長。總之,這件事就只能在心裡盡量求取平衡。

進入蓋房子最忙的六月下半段,緊接著七月採鳳梨忙的不可開交,八月前段自己慢慢打包開貨車搬家,八月後段新家搬入後的雜事,這段時間除了去幫蓮霧套袋與採收外,我好像沒再踏進楊桃園一步。原先五月初已剪短的楊桃園野草,歷經五、六、七、八近四個月,像是沒人看管的孩子,野到了極點,咸豐草粗壯如鉛筆、高大達胸口,矮小的兩耳草也蔓延開來,甚至長到膝蓋高。

面對這一片楊桃園,宛如野生叢林,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走進去。 終於在八月底有空揹起割草機花了兩天多的工時,讓楊桃樹再度呈現出一棵樹的形貌。

這麼久沒進楊桃園,心裡很歉疚,將近四個月的荒廢,前一次的如此作為是兩年前父親過世時,今年再一次經歷到農事真的要安排到適當就好,萬一有私事或過度忙碌,常會顧此失彼。 兩個月生長的野草高度與粗度很容易割除,但拖到四個月就不好割,事倍功半又更耗體力。

今年已經45歲了,雖然自覺體力尚好,但是回想剛作農的四年前,體力仍然是呈現衰退,如何作得更省力與輕巧,是我們這些由壯年邁入中年的農夫更要注意的事。

經過第一次修剪,過了這幾個月,楊桃樹又是密不通風,今年的枝條萌發很快又多,葉片的平均大小也比前幾年大,葉片大又多是樹健康的基本條件,不禁讓人很期待接著這一季的產量是否能提高。

只是期待中還是有困擾,通常一般栽培的楊桃樹一年會有三水 (水:產期),看產地氣候而不同,大約是9月、11月與1,2月。 我家的楊桃樹或許因為無肥料栽培,第一水幾乎沒幾個楊桃結果 (或許這才是正常的,因為沒施肥就自然少掉一期),這剛好讓我們可以專心忙鳳梨採收;往年第二期雖然有產量,但總是只有約 10%總產量,

但今年不同,在我們疏於照顧這幾個月,除完草進入楊桃園一看,竟然開了不少花,甚至已長出幼果,推算採收期將是在11月,有果實當然高興,但這一期果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成長期很容易碰到今年反聖嬰年的可能秋颱掃光果實,另一個是11月的果實會分散掉楊桃樹一年的養份蓄積,讓2月果實的花苞萌放數量變少。

擔心也沒有用,自然的事就自然地接受吧,就趕快作適度的通風修剪、第二水果實的套袋、並祈禱第三水的花仍能順利開出。

如果楊桃樹慢慢轉健康了,是否這就是將來的常態? 或者只是今年雨水多的影響?

農業看似簡單,其實每年的問題都不一樣,而且不像電子業三個月到半年就累積一次經驗,照顧果樹要每年才累積一次經驗,而且楊桃樹是生命體,且被天候、昆蟲與細菌影響,自然農法毋寧比人為控制的電子業挑戰還大。 所以農業不枯燥也不無聊,只要有挑戰性的事就有樂趣,雖然耗費體力卻不辛苦。在大自然裡流汗比坐在冷氣辦公室開會好多了。

P5274045

2. 鳳梨園 (D區 / E區)

E區的金鑽鳳梨剛完成第一次的採收,產量令我滿意,品質雖不到驚豔、但覺得還不錯,至少自己每次吃都覺得好吃。 歷經20個月 (2009/12到 2010/7) 照顧,第一次大面積種植鳳梨,能有這麼順利的成長與銷售,心裡很感謝!

一個沒有量產鳳梨經驗的農夫,種下後只有除草、套袋,然後鳳梨就不知不覺長大,看著一大片五千多個套了防曬黃牛皮紙袋的鳳梨,然後一個個採走,感覺真是神奇!

這次的鳳梨採收,也讓我對用秀明自然農法種鳳梨的收支有了掌握,提供給想務農的朋友參考:

** 採收:1. 良品總量6486斤 (良率約 69%) / 平均重量 1.87斤

6/26 – 76斤 6/28 – 192斤 6/30 – 253 斤

7/2 – 282斤 7/5 – 428斤 7/7 – 333斤

7/9 – 338斤 7//12 – 920斤 7/14 – 615 斤

7/16 – 539斤 7/19 – 802斤 7/21 – 421斤

7/24 – 564斤 7/26 – 319斤 7/28 – 98斤

7/30 – 129斤 8/2 – 139斤 8/4 – 38 斤 (清園)

2. 可以作酵素的瑕疵果總量1800斤 (包含裂果柄的鳳梨)

** 發芽率:夏果92% (種下 5400株,夏果發芽 5000株)

,另最近有冬果約 100個長出

** 病蟲害:被老鼠吃掉的應該有300多個、生病的應該不到30個。

** 20個月種植成本 (不含採收與包裝、不含農家工資):共 100,200元

旱地租金 (三分地):一般約 9,000元

定植與鳳梨苗:30,000元

除草: 58,000元 (3/20 1.5人天自己用機器除; 8/14 16人天; 10/26 12.5

人天; 1/26 6.8人天; 3/24 6人天;5/26 8.6人天)

套袋:3,200元

** 鮮果之收入: 共291, 870元 (6486斤* 45元)

** 鮮果之毛利 :191, 670元

** 鮮果之淨利 (扣除 紙箱/電話/到付手續費/文宣/膠帶/釘子):173,613元

平攤 20個月, 約等於每個月有8700元收入,這收入的意義代表的是農家賺的是自己與家人投入的勞動力。 若想要專業務農,這樣的收入毋寧無法支撐一個四口之家,台東之平均收入是每個月五萬多元(全台灣最低),若沒有農作物之加工品當輔助,我們的低標想要有約4萬元持家,只有往擴大面積或多種不同作物兩條路走。

擴大面積有農家自身勞動力之限制,只好請更多點工幫忙,但請愈多人就付出更多工資,於是有些農家成了小農企業,租了很多土地,請很多人種,農夫成為老闆,專注於管理、銷售與市場,也離土地愈來愈遠,這不是我要的方向。 種更多作物代表農家忙季的時間拉長,原本一種作物只要一年忙一兩個月,兩種作物就要忙四個月,最後就是整年都在忙,其實這也是大多數的小農所走的方向。

我對這次鳳梨收入很滿意,相對於其它自然農法農友,我家的鳳梨比較起來個頭大了一截,已經很幸運了;再相對於其它村裡的慣行農法鳳梨農夫,我們的單位面積收益也沒差一大截,然而他們要照顧兩三甲土地,我只有3分地,比起來是輕鬆一點。 只是我們也不可能同時種太多鳳梨,因此還要增加農作加工品之收入。

這次的鳳梨良率只有約 69%,比我預期之85%低了一截,主要是增加了裂果柄的鳳梨數量 (因輸送養份之果柄裂開,會讓甜度下降,所以也不出貨),裂果柄據說是因為氮肥過高,我們沒施肥,是否因為幼中果期下不少雨所致? 原因仍待尋找,不過也因此增加不少可以作鳳梨酵素的瑕疵果數量。

一般農夫照顧到兩三甲鳳梨,要採用有機或自然農法就更困難了,因為像我這樣除草對他們是很難的。

這次的鳳梨採收也累積了一些經驗,原來套袋時機的早晚可能也會影響鳳梨甜度,原來幼果到成果期若不注意草的高度也可能遮住葉片,減少光合作用使甜度降低,以上這兩項經驗都是附近一位常往來之老經驗農夫,吃我家鳳梨後所給之建議。

另外,有不少客人反映喜歡這鳳梨,但也接到約6個客戶反映鳳梨不夠甜、不夠細膩、或收到有爛掉之情形,照承諾我們先給予等值農作物補償,也很感謝收到回饋,讓我們有機會檢討原因,在未來能改進我們的作法。

採收期不長,大約一個月多幾天,而且如過去兩年,一樣在 6/26 開始第一次採收,鳳梨似乎是個守時的農作物。

最高峰產量920斤,剛好當天沒有義工與家人幫忙,只有我與太太從早上五點忙到傍晚五點 (只有午餐休息約半小時),雖然很趕很累,卻也來得及出貨,這個經驗幫助我們知道也許我們還可以讓種植鳳梨面積再稍微擴大,而自己仍忙得來。原本採收前很擔心5000株鳳梨採收會忙翻我們,看來只是很忙,體力仍可接受。

我們是每個星期一三五採收,原本擔心週一的採收因為休息兩天會忙不過來或過熟,看來也都可以,這樣的工作安排對我們很好,因為星期二四六就可以專心製作鳳梨酵素、先把紙箱裝釘好;最後還有週日可以休息。

這次鳳梨採收季,約有 8天採收日剛好有義工來幫忙,只要多一個人手,不管經驗多寡,就能減輕我們的勞動負擔,而且邊作邊聊天很有趣;也因為有義工幫忙,而鳳梨包裝只需要最多四個人 (作業空間不夠),所以兩個孩子樂得少幫幾天忙,不過讓我欣慰的是將升國三的女兒雖有升學之課業壓力,仍很樂意幫忙包裝鳳梨,只是她的條款是最多每次幫忙三小時,其實,對於這麼大的孩子能這樣,我已經滿意了。

E區之鳳梨就這樣採收完了,明年第二次老欉之採收是否能繼續不得而知,因為地主又換一家仲介來賣土地,或許被賣掉,或許因開價高而賣不掉,但我們決定在地主沒賣掉前,我們依然持續除草,因為很期待明年七月的老欉鳳梨會更好吃。

只是為了防止萬一這塊地被賣掉,就會有一年沒鳳梨可賣,所以我們終於把D區後方的土地租下來。 這土地有一甲面積,原先是慣行農法之百香果園,已廢園約一年,地主不願分割面積出租,我們擔心一甲地太大所以遲未決定, 直到七月中聽聞村長想租下來種生薑,生薑種植用很多農藥與肥料,緊鄰我們的D區且比其地勢高,這將是恐怖的一件事,只好承租了整整一甲土地,一次租七年。

但我們只想種最多四分地,剩下6分地該如何? 就看是否有心人是否願來台東試看看或自己未來的本事了,若沒種植就只好花力氣保持短草狀況。

D區之鳳梨仍在持續長大,5/25 第一次除草自己揹割草機作,原本以為未來都可以這樣作,省下不少工資,但到了 7/30才有空除草,已經高大又不好除了,株間除不到之處只能用手割除,只好再找村裡原住民婦女來一起作,結果邊作邊抱怨:因為前次機器除草只斷莖,卻讓野草根部長更深,基部之莖更粗,人力除草反而變慢。 我也決定了在這次收益能確定的情形下,請她們一起除草不但能讓村民有工作,我仍有收益,且草的管理更容易,未來就這樣作了。

P5274046

3. 新的水田

水田到現在都沒播種也沒整地,因為採鳳梨前決定把水稻延後,讓我專心第一次之大面積鳳梨採收與搬家。 九月要作水田之田埂、整平與水路之整地,明年一月才要種稻子,先把菜園恢復,剩下部份就種點豆子與玉米。

若一切順利,家門前就是水田之景象很快可以得見。

4. 搬入農舍

農舍增建從去年10月中洽談設計與估價,二月初到4/20申請建築執照, 4/23到 6/17完成外部架構,接著到7/15完成內部水電與裝修,7/22到8/20取得使用執照。

回想10月之搬家決定到完成,10個月全家就被我帶到另一個生活階段。

這次搬家在 8/14,從七月採鳳梨起,就每天用廂型車自己搬家具與物品過來,幾個重型家具與家電,很幸運剛好有擅長爬高山的志工幫忙,也順利搬完,8/9 到 8/13 全家出動作最終之雜物搬運與整理,每天孩子與岳母都要新舊家兩頭跑,一起出力,全家人一起搬家的感覺很難忘。

當舊家漸漸清空,只剩下一個電視與要送人的三人座沙發,房子突然變大,說話出現迴音,舊家更顯冷清,心裡很感傷,畢竟在台東的這個家住了將近五年,離開龍田村是我搬入新家的快樂之外的難過。 我喜歡龍田村熟悉的鄰居、農友,喜歡經常可以看到籃球隊的孩子,喜歡這裡整齊舒坦的街道。

但搬入農地裡的決定早已作成,新家已蓋好,也無法後悔了! 於是帶著全家人搬入了新家,兩週多了,還有點不習慣新家的感覺,幸而是全家一起適應新家。

相比於龍田村的舊家,新家就在鄰村農地邊,這裡很安靜、晚上屋前屋後到處是蟲叫;白天四週都也鳥鳴,客廳、臥房隨時都可以看到海岸山脈的清麗、雲霧繚繞山頭的景緻、親手種下的樹木,太太說感覺好像住在民宿裡;這裡也很清涼,兩層的鐵皮屋頂、有空氣流動的鐵皮牆結構,讓新家白天不致感到炎熱、晚上卻非常涼爽,即使是八月下半的酷熱,晚上睡覺可以只吹一兩小時之電風扇 (家裡沒有半台冷氣)。

新家只有一層樓,面積比舊家的三層樓小了 30坪,又有一半是水泥地,女兒掃地說面積變小很棒,現在全家人的生活空間更緊密,感覺家人隨時就在你身邊。

兩隻小狗可可與琦琦現在也有更大的空間活動,以前去田裡工作就放兩隻狗看家,一出門是馬路,不小心就會被撞;現在他們有很大的空地、可以跟著太太去陽桃園與鳳梨園工作,真不知道是狗兒還是太太比較幸福。

這幾天的颱風大雨,這一帶應該下了三百多公釐雨水,當第一場半夜兩點之豪雨,把兩層鐵皮屋的屋頂打出聲響,內層之隔音鑽泥板雖然擋掉不少聲音,但第一次經歷的我還是被驚醒,孩子仍睡得沉,我則擔心鐵皮屋是否漏水,驚醒後檢查都沒事,就放心地於大雨中睡著了。 新家已慢慢展現它的安全感給我們一家人。

只是住在四週田地的環境裡,也多了一點小困擾,像是隨處找到窗門邊小縫就鑽入的細小螞蟻,不知怎樣爬進來的壁虎,總會留一點黑黑乾乾的小便便,不時在紗門外等待進來的蒼蠅與蚊子。 以上這些都算微小干擾,倒是前一陣子流理台下櫃子發現一條細小的幼蛇 (是三角頭毒蛇,但圖鑑查不出種類),於是又忙著把所有的門縫再施工縮小;廁所窗戶外面則攀爬一隻碗口粗的臭青公蛇,也被我趕走了,只好警告家人在後院要小心點,不要被嚇到了。 也有可愛的白頷樹蛙爬到廚房窗玻璃上,吸盤吸不住一直滑下來的趣味。

或許也應該這將是我們最後一個家了,我們很高興能與還未成年的孩子能在這裡一起度過幾年,一起養雞、養鴨與鵝、一起搭個鞦韆。 孩子還是會受到現代社會之商業與網路影響,但總是給他們不一樣的環境了。

5. 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

7/24 辦完我們幾個農友之第四次市集,這次的場地換到誠品書店的後院,感覺不太一樣,也多了不一樣管道來的朋友,很高興增加了邀請農夫朋友,雖不是務農卻是作其它如資源染、陶藝、非洲鼓等之朋友,讓我們的市集更豐富,就像農夫的生活也不是只有耕種,也有生活、藝術與音樂等面向。

每半年一次對我們如同一場嘉年華會,是大家熱鬧一次的場所,還好來了不少人,提供場地的誠品書局很滿意,還希望我們增加舉辦頻率,不過我們還是決定半年玩一次就可以。

每次市集都警告我兒子要留在攤位幫忙賣農產品,但又是一樣,跟其它農友的孩子到處跑,管也管不到,還好盡職的女兒始終堅守攤位,雖然不會開嗓叫賣,但至少把收錢與找錢一事作得很清楚。

這次的帳蓬不是用大雨傘,也不是用市售的金屬管帳蓬,而是農友輝哥設計的帳蓬,每個農夫要自己找竹子、鑽洞並學會組立。事前在農莊已組過 2 次,總是搭的歪七扭八,果然在當天佈置時也是手忙腳亂,搭了一小時多才完成,還動用好幾個義工幫忙,不過,八個竹子帆布帳蓬排好,果然讓這市集有自然之感覺,也很有美感。

這次的市集很幸運天氣很配合,夏天的早上到中午 1點,竟然沒有太陽,而是滿天雲朵,原本擔心下雨也沒出現,直到市集收場請好客愛吃飯樂團的小美唱到最後一首歌才開始飄雨,真是神奇!

有關於農夫市集的細節,有朋友作了以下之描述:

義工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tizzypoppy/21784621

花蓮農友 遠古農莊 的部落格:http://blog.yam.com/fasan/article/29966954

6. 荒野保護協會 台東親子一團 (炫蜂團)

每個月一次的炫蜂團集會,已進行了約四個月,這是一群三到五年級孩子的聚會,兒子雖還不到期待之程度,但每次都很高興的去,身為觀察員的我,有時候要代理其它請假之輔導員去帶小隊或活動,總之是隨著全程活動而參與,兒子很活潑,每次在活動中就很愛說話有很愛炫,讓身為工作人員的我有點困擾,只是其它導引員總是美言:因為他很活潑才讓活動更熱鬧,我也只好隨他去了。

炫蜂團對兒子而言,有趣的地方不在於接觸自然,因為家裡就很自然,吸引他的在有很多玩伴,也有一些大地遊戲。

最近的一次活動是8/7 兩天的露營,一群孩子在附近的國小露營,因為我擔任第一天的值星官,一直到晚上睡覺,孩子的帳蓬還是鬧烘烘的,孩子七嘴八舌聊天唱歌,或者隔著帳蓬男生與女生鬥嘴,我這個值星官只好坐鎮附近,請他們放低音量,有幾個孩子溜出帳蓬到樓梯口看星星,被我趕回去睡覺,竟然異想天開把紗門拉開,躺在門口看星星,我警告他們有很多蚊子也不理我,果然隔天這個帳蓬的孩子起床後抱怨被蚊子叮整晚。 孩子的學習要慢慢讓他們有意願,這是炫蜂團的特點,也不會太有紀律,就是很自由。

現在的孩子即使你讓他多接觸自然,在同儕壓力、影像、電腦與流行文化之影響下,都未必能保證將來長大後仍喜歡自然,注重環保。如知名的台灣自然文學作家,從小花很多心血為孩子營造自然之環境與教育,但到了大學,孩子卻沉迷於網路與遊戲,作家只能期待孩子將來回到原先之軌道。或許我們為孩子在鄉間與炫蜂團所作的,也只是灑一粒種子,是否發芽就不能苛求了,但不撒這粒種子,孩子將來連發芽的機會都沒有。

我常接觸到來訪的親子家庭,有些孩子對鄉間田野的感受,竟然是連看都不想看,只想躲在車上吹冷氣打掌上電動,如果我們的每個下一代都是如此排斥自然,那下一代長大後的環保與生態保育能有多進步,我真的是不敢想了!

參考台東炫蜂團之部落格: http://taitungbees.blogspot.com/

7. 我與孩子的長途自行車騎乘

兒子喜歡自行車,常東摸西摸,也喜歡長跑,於是我與他約定在國小畢業前,至少要騎車去花蓮,終於在搬家後有空,在8/22 到8/23兩天騎車往北走,事前他最遠只騎過 12公里到鄉裡北邊的瑞源村,我不知道他的本事在那裡,也沒把握來台東前最多騎50公里的我能騎多遠,我只說盡量騎,騎不動了就坐火車回來。

現在台鐵有兩鐵列車,可以人帶車一起坐,對我們很方便。

兒子抗議他騎的是20吋輪圈的小車,且只有六段變速,而我的是新竹就買的1萬元26吋輪圈自行車,還有 27段變速,我只好安輔他說這段花東縱谷的路沒有陡坡,六段變速也夠了。

我們六點出發,一路騎到關山 15公里,花了約1小時,大部份時候兩人前後相距不遠,超過他最遠距離了,他還精神奕奕;於是繼續騎到池上北界,又是 15公里一小時;每次休息10分鐘上廁所,看他臉色很好,又繼續往北, 這一路騎到玉里南邊,又是 20公里,沿路車少,兩人可以常常併肩或前後緊臨騎,邊騎邊說話,這樣陪兒子的經驗很難得。

休息完已將近10點半,我們這樣的速度很慢,不過原本就不是要拼速度,而是對他的自我挑戰,所以雖慢也 ok,何況我也騎不快。已開始下起雨,我們穿著雨衣,要完成最後一段最遠的路,走 193號公路到瑞穗火車站,這一段路將近 26公里,大約到了15公里後,兒子表現出比我好的耐力,愈騎愈遠,我經常在彎路上都看不到他,心裡有點擔心一個11歲多孩子騎在路邊的安全,但就是追不上,騎到後來我已感覺屁股疼痛、小腿肌肉僵硬,終於追上在秀姑巒溪邊大橋等我的兒子,問他如何?竟然不像我這樣。看來,拖累的是我。

到了瑞穗已將近 12點半的午餐時間,也將近76公里,對於第一次騎長途的我們已是很滿意的表現,於是給他獎勵,一起在瑞穗待了一晚,隔天才坐火車回到關山。

兒子喜歡這次騎車之經驗,在國小畢業前,我們約好要多騎幾次,愈騎愈遠,也試著騎山路到海邊,最後能騎到花蓮,這將是我們一起的紀念,也將是我們仔細看花東之美的回憶。

夏天的分享寫到這裡,謝謝耐心看完。 祝您秋天快樂

小杜是農夫?

為什麼小杜要以低價供應天然的農產品及加工品?這樣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改吃天然農產品,單價降下來一樣能維持住所有人生活,因為有很多人買,所以要用低價做一個翻轉,也邀請您一起來翻轉。

前言

其實我主要是慈心中小學裡面做廚房的,以前曾做過成衣外貿、迪士尼兒童美語及跑有機店的業務,一路上因為自己小孩子的關係,一再轉換跑道做到現在的工作。現在的工作很貼近孩子的生活,更重要是有學校跟家長的支持,讓我很珍惜。

我們目前才正開始要賣農產品而已,我是比較沒有壓力的農夫,所以說的話也不太準,大家參考就好。

耕作緣起

住台北時,從出生就一直吃抗過敏奶粉的老大5個月大時,臉就出疹子,醫生判定可能是終身無法治好的異位性皮膚炎,把患有脂漏性皮膚炎卻打死不改飲食的我嚇個半死(當時兩星期發作一次,我的臉會變紅關公,而且皮屑會掉,像下雪),開始努力尋求另類療法。因緣際會找到一家有機店,我太太去上他們開的師資班,全家從此改變成吃天然飲食,也開始去深坑市民農園租地種菜。不過當時種菜是為了興趣。

後來搬來宜蘭,參加華德福師訓課程,某堂課,BEN老師談現時經濟模式,是人類用冰冷的腦—主要是神經系統,結合在工業文明之後的資本主義模式,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當時剛發生雷曼兄弟垃圾債券的事情不久,很多人將家當投注在虛幻設計出來的債券上面,配合到鼓吹你投資(機)卻完全不告知風險的一連串機制——從銀行業務員到政府,結果讓許多無辜百姓一下子傾家蕩產。

其實我當時想說,如果大人善用熱情的血液(創造及意志力),凡事實際去做,容易對別人有同理心,因為你從做當中知道自己不足及別人辛苦;而不是讓冰冷的大腦及神經系統一枝獨秀,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世界大戰了,因為對別人產生不了同理心嘛!

現在的小學午餐供應也是如此哦(我可能也用了太多大腦,所以傷到一些朋友)!現在的華德福教育,就是要護持,讓小孩在創造及意志力能有 充分的發展,外面體制內學校無意識到學生們是冰冷的相互對待,因為制度設計上以競爭為主。這是會引導人類甚至牽引整個地球走向死亡的。

我後來的一年級師訓報告以經濟為主題,提到以廚房結合在地社群經濟發展,再以農耕發展出類似錫安山以地為經濟基礎,不玩資本主義的虛幻遊戲。很榮幸的後來真的能到學校廚房開始做起。現在開始要做共購來回饋社群,並累積回饋學校及設群環境的資金。

人要多接觸自然,除非必要否則少接觸人工東西,你真的去碰碰看,一整天下來感覺會差很多,實際去做也較能帶動下一代,他看你做農久了就會一起做。基本上做農還算有趣,大自然無私,你種了他就一直長,每天都有驚喜,2個小孩也會在大地中幫毛毛蟲蓋花園,很漂亮,他們會每天想要看看蟲寶寶長大了沒。小孩也開始自己種水果種子,一長出來就高興的手舞足蹈。

這是變動劇烈的世代,下一代要學會很多事,我還有很多都不會,如果我不去做,怎能期待小孩會去做呢。

990701ou-farm291-450.jpg
小杜剛接手的文旦柚子園(照片提供/小杜)

我想達成的心願是:環保就是經濟

環保就是經濟,經濟就是環保。這是在全國河川民間會議中聽魯台營先生所講的。他所提到的很多,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應該花小錢多建每座6億的輻射井(八八水災時的屏東救命井,當時水庫的水多到太混濁不能喝)VS政府拼命花大錢蓋幾百億卻淤積的大水庫(還不包含每年花錢撈沙疏浚)。全國錢有限,如果花大錢蓋水庫是有效率的,舉雙手贊成 ;可偏偏水庫卻破壞水土保持以及沒幾年就淤積一堆,使用年限一再快速縮短。

環保跟經濟絕對相輔相成,我做農也一樣,考量經濟,我都花最少錢去做事,像苗大都是當地要的到的免費苗,再比如人工提山泉水澆水很辛苦,那為什麼不花些錢鋪設灑水系統,目的在於一旦鋪設灑水系統,就不用考慮適時適地適種,因為種每種東西都會活,就可以隨便種不適合當地的品種,那就不環保了,因為連蟲跟鳥獸都不吃,像外來種很多長得很漂亮是因為連蟲都不接觸他,那這些蟲要吃什麼,那作物怎麼繁殖,是不是更要靠人工去做更多事。

更何況我在做實驗,是要連我這種不厲害的都能種的起來的,那每個人也都能種的起來,那就好推廣跟複製了。不是嗎?所以我強調要輕鬆做,這樣植物就能輕鬆活。其實也因為我每天都有遇到不會的,都還在學嘛!所以輕鬆做比較容易隨時改啦!再加上我也真的吃不了那麼多苦頭,你很少會看到大太陽跟小杜會同時出現的,太陽一出來我就閃人了,所以小杜可以做,你也可以哦!

雖然我們苗種大都免費,但是卻會創造最大經濟,因為都是好照顧的,加上適應當地氣候每年自然產量多,產量一多就可以便宜賣,便宜賣就會有許多人來吃,這模式一俱足就能夠聚攏眾人,經濟模式就能起來。

小杜的農地、產物和農法:

(1)農地

1. 租冬山鄉內城段1甲多柚子園自己做。

2. 保證收購珍珠1甲天然米(地主巡田水,宜蘭教養院跟我負責拔草跟撿福壽螺,實際割草後已經對當地居民產生良善影響,地主明年要幫我們介紹更多地來改種天然米,不用一期再噴五次以上農藥了,希望能快速複製保護更多地,這也是低價吸引更多人改吃天然農產品的主要品項。今年秋天也要開始保證收購根莖類作物)。

3. 共同購買台東鹿野水田預計3甲(以買地租給當地秀明農友種直播米方式進行,交給他們我就不用辛苦奔波)

(2)產物:

目前以柚子、芭蕉、稻米為大宗,刻意大量培植鳳梨、樹薯、樹豆、香椿、山蘇、火龍果、桑椹、野生小蕃茄為明日之星。豆類、花生、西瓜及20多種果樹正在做少量種植,看是不是適合當地(只能自己做實驗,因為果苗老闆大都會跟你保證包生的)。

蔬菜預計以紅鳳菜、地瓜葉、蘆筍、山蘇及川七為大量供應

選以上作物是因應易維持(沒很多人手)且不需常澆水(我的地沒有澆灌系統,完全靠兩手提的山泉水),再加上這裡有山豬及大批猴子出沒,先少量種一些作物實驗(如柳丁和橘子猴子愛吃,芋頭山豬愛吃),我刻意種大量樹豆,要送猴子吃不知道他愛不愛,他不愛我就可以多收一些囉。

(3)農法:

我是東拼西湊派,因為我很多都不會也不肯做,都是碰到地主要求說要除草施肥了,才趕緊想那個農法可以達到地主的要求,免得地被收回,當我能達到經濟規模時,就想把地還給地主,讓他也能按此天然模式去維持生活,不再回到噴農藥跟化肥的模式裡,最重要是感染地主,回到人的良善循環。所以我也很認真在維持跟實驗。

以下是我約略用到的農法(東拼西湊法)

1、BD農法:預計挖掘螺璇水道及學習向動植物傳達心念。

自然農法:開始實驗厭氧菌堆肥法,不必辛苦翻堆肥。繁殖並接引益生菌到土地中。

2、樸門:遠近管理(遠的地種火龍果芭蕉等不用太多管理的,近的種豆類瓜類及地瓜葉等要些許管理的)、水生池、適地適種(山蘇及紅鳳菜種到樹蔭下,不用辛苦澆水又不用遮網子,火龍果及絲瓜種坡邊不再立柱,絲瓜給些枯竹爬藤用不再搭棚架,鳳梨、樹薯、樹豆及火龍果超級耐旱,你也種種看,成就感超高的哦)、雨水收集、乾濕分離廁所、火箭爐(灶)做大量加工時用。

3、秀明農法:以紅鳳菜及山蘇開始做不施肥實驗,種在已經有相當地力的天然林裡,觀察狀況。等到我把柚子園地力提高,就可以複製經驗過來。

最後,可能有朋友會問為什麼小杜要以低價供應天然的農產品及加工品?為什麼要做市場價格的破壞者?一樣就經濟跟環保面,這樣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改吃天然農產品,越多人改吃天然農產品,就越對環保有貢獻,也就越能達到經濟規模,因為就有越多人會注意健康變化而投入這綠色行列,單價降下來一樣能維持住所有人生活,因為有很多人買,就我所知,宜蘭再小的農場好像都還面臨夏天菜太少沒的賣,冬天菜太多沒人買。

我的淺見是太少人吃的關係,所以要用低價做一個翻轉,也邀請您一起來翻轉。

小杜的電話:039595239,有興趣的朋友請與小杜聯繫

因為有你,洪雅有氣力─回顧2009洪雅書房

2009年是洪雅書房最具實踐行動的一年,過去講座裡推廣著農業的重要、飲食革命,洪雅書房真的下田去,繼續進行4分地的秀明自然農法水稻栽培的工作;同時,在2009年簽下玉山旅社的承租權後,正式展開文化資產…

說是洪雅書房的年末回顧,也可說是余國信的年末回顧,因為書房為了在這波難挨的景氣與消退的購書氣氛裡求得生存,不得不發展”自己工”來顧書店,也就是說我親自顧店,當然還凹了一大群讀友來值班;

或許說我親自顧店,挺多人不服氣的,因為常來洪雅找不到房主(我自稱房主),值班讓洪雅有人開店與顧書店是不太一樣的,說顧書店好像意思上太夠簡化,其實「顧」書店必需依房主自己的主見(感覺)與立場來進行訂書,而訂書的對象並非是直接下單給中盤或大盤商,然後書就來了!

不是的,洪雅書房的情況不比北部,很多出版社的書我拿不到,也無法騎機車自己去用現金買與拿,許多書我是一個個出版社的直接來往,礙於購書經費的挶限、礙於自己挑書的立場、礙於書店書的流動率、礙於不慣或不行退書或不好意思退書、礙於出版社出貨的行規,於是,訂書對我而言是一大工作,每一本書的寫入訂單與數量的敲定,都是決擇!

這些工作佔去我很多很多的時間,但卻有種訂書狂的症狀,下手訂書是我很快樂的事!但因為經費的挶限不會讓我為所欲為…;於是,就這樣有現在的洪雅,當您進到洪雅書房,看到覺得書店的書很有特色、排列的還不錯,那麼可別忘了這些書都是一本本經過房主挑選的!

洪雅書房每一年的進展都是踏著前幾年的社會資本累積;因此要講2009年,恐怕還得去看看2008年洪雅書房在幹嘛,現在開始總結2009年:

2009年洪雅書房除了訂書與退書與排列書的工作外,從1月7日第438場講座開始,到了12月30日第488場講座(林崇熙教授與雲科大文資所的眾學弟妹為洪雅十年未倒慶生),共舉辦51場例行每周三晚上的推廣講座;也進行7場監獄體驗營的營隊,共參與40個連署搶救或抗議環境與文化不正義的事!

990226guoxinp1130600-4001.jpg
講座活動一景

2009年是洪雅書房最具實踐行動的一年,過去講座裡推廣著農業的重要、飲食革命,洪雅書房真的下田去(延續著2007年所發起的),繼續進行4分地的秀明自然農法水稻栽培的工作;同時,在2009年1月5日簽下玉山旅社的承租權後,正式讓平時只是呼籲搶救與重視文化資產的行動跨越至實證的修屋工作裡,就這樣有超半年的時間一直在進行著修屋與開會、研擬對策、找人、找錢的工作裡;

這半年真的不是簡單這些字可以講得完,直到現在瀏覽著每張照片都還會流下眼淚,因為真的很誇張、真的是一場挑戰不可能任務的行動!

P1350831
一群人下田去

2009年最得意的是60年的玉山旅社在羅姐與小潘的加入後,正式老屋新生的營運起來,嘉義市第一個民間自己搶救民間自己維持營運的文化資產再生運動!

P1350862
玉山旅社,林茂賢老師來助唱

2009年8月1日及12月19日舉辦兩場古墟23.5度市集的活動,讓理念與產品可以直接與民眾面對面。

2009年終於辛苦與愉悅的即將結束,可是事情還繼續在發展,生命史繼續發光發熱的創造奇蹟!

因為每一場講座的您(講師及參與者)與營隊的您(工作人員與參與者)、書店的您(逛書店的或購買書者或值班義工),還有所有加入玉山旅社的苦力群及捐款者與參觀者或消費捧場的您,還有現在位於第一線的經營者(羅姐與小潘),還有下田去的一大群人(協力者與買米者),當然還有長期來在網路端觀看與打氣的您…。

2009年的您,一起參與、助長,讓一把把熱情火燄與理念的夢想得以展現,讓洪雅書房、讓我有”氣力”熱情燃燒(心一直熱起來),感謝,真的感謝!

這一切還沒有結束,有您的繼續相陪,2010年我們一定可以繼續寫歷史式的走下去。

歡喜做!鬥陣走!

祝 新春快樂!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yam.com/hungya

洪雅書房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近忠孝路,火車站附近的西門街齊柏林音樂店有腳踏車可免費騎過來)

每日下午2點-晚上九點半開放

05-2776540或0929536133 傳真05-2776541

再見了!各位朋友

三年來, 農場漸上軌道, 我也對未來有信心, 雖然沒有退路, 也覺得不害怕. 鄉村的生活讓我學會很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更因為做了秀明自然農法, 讓我認識一群好朋友; 也因為自己賣農作物而認識一些成為朋友的消費者; 村裡一些孩子…

編按:

在台東以秀明農法務農的林義隆農友,近日決定將停止個人的部落格寫作,雖然這是一個個人事件,但也反應了務農者面臨的各方壓力和自己的選擇,感謝作者寫下心路歷程,與小地方的讀者分享。

980614-14a30cd7b040c5-360.jpg
林義隆農友將務農心得集結出版成「種下200%的幸福」,但即將於部落格永久停筆。

到 8 月 1日就務農 3 年整, 到 8月 27日就移民台東 4 年整, 算算辭掉科學園區的協理工作也已將近 4年 8 個月.

時間好快, 進入我的人生下半場轉瞬也已這麼久了!   39 歲的壯年漸漸變成快 44 歲的前中年.

兩天來帶著兩個幫忙且想作農的兩位義工, 過著規律的生活:  五點多起床, 六點前到田裡與住工寮的義工碰頭.   然後就開始除草, 揹著數公斤重的割草機除下楊桃園裡已及腰高的咸豐草, 全身總是在近 2個小時的勞動下, 被碎草打髒了長褲下半截, 肩頭與脖子也沾滿草屑, 雖然全身是汗, 震聲隆隆, 三年來的勞動也習慣這樣的滋味!   然後請義工也停下用鐮刀除草的工作.

八點多, 大家作第一次的休息, 一起坐著聊天喝水, 分享農事的經驗.   約 20分鐘後, 緊接著就開始幫楊桃新枝條彎折綁下的工作, 這是項輕鬆卻只能整天站著, 手舉高的工作, 昨天連新竹都有 39度高溫, 在台東的我們也只能在大太陽下站著繼續作, 邊作邊聊.   作到 11點, 大家都累了,  開始中午豔陽下的午餐與休息.   我回到家吃完午餐, 陪陪家人, 處理雜務, 開了電腦, 唉!  怎麼還是有一堆煩人的意見, 看都不想看, 快午睡吧!

三點又到園裡開始下午的工作, 三個人又一路從豔陽作到舒服的傍晚約六點.   這就是最近的一天農事狀況.

過兩天, 義工離開, 又剩下我一個人, 重覆這規律的農事生活: 兩小時除草, 六小時太陽下的站立綁枝條.   還有五排楊桃樹, 還要作上至少 10多天.    星期天還要趕到台北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擔任座談來賓, 又要趕回台東, 繼續這工作規律.  緊接在楊桃綁枝條之後的工作是: 3分新種且不鋪塑膠布鳳梨田的除草, 又是數天的工作吧, 再來又要作秋天蔬菜的準備, 楊桃樹的修剪……

不想之後的工作安排了, 三年了, 其實已經心裡有個譜, 知道什麼時候該作什麼農事.  一樣接一樣的工作, 大都沒請人作, 幾乎主要都是自己與太太作.

有時候流汗曬太陽之餘, 不免會想起以前的專屬冷氣辦公室多舒適!  有時候自己一個人呆呆的作事, 不免會想起以前自己作業務主管曾有20多個部屬同仁,或作研發主管時最多的70個部屬, 那是多熱鬧的時光!

有時候會想, 自己這樣作親自作農, 也不願請人代勞以賺輕鬆的管理財, 只是為了不想當老闆而東忙西忙, 也只是想圖一家五口一個月有 4萬元的鄉村基本維生收入, 但勞動一年的收入只不過是以前的一個多月.

這樣的轉換總有個理由吧!  …….犧牲, 談不上, 畢竟是自己的選擇; 理由: 也不過就是想圖個家人多一點的相聚, 自己多一點除了工作以外的人性與樂趣, 還有田裡那些環境的美好.

人生, 也不過就是這樣, 先求自己與家庭的美好!   作農似乎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三年來也沒後悔過.   投了一大筆資金在農具,  土地與經驗的累積後, 平均月收入也從 3萬, 3.6萬到今年終於有機會不再坐吃山空, 但也再沒有多少積蓄可緩衝了,

在自己土地上蓋自己的家的夢也因沒資金而愈來愈遠, 我們的農夫生涯已面臨退無可退的地步, 從今後起, 一定要有收成!    利益當然是我所關心, 否則何以維生?    但親自作農事, 不點工來作事, 能有多少利益呢?  還不過就是勞動流汗所換取的那基本生活費, 如果要利益, 誰會傻到離開電子業來作農業呢?

務農前, 早就聽過一些有機農業的前鋒作到傾家蕩產的故事, 以前也沒害怕, 反而投入更沒人看好的秀明自然農法.  不施肥怎麼能種好作物 — 這是我面對農業界朋友的關心!    但是日本參觀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家實例與太太初期在台東種植的成功經驗, 讓我無法不面對我所經歷的事實, 身為人怎能蒙著眼睛說我沒看到呢?    於是就是用秀明自然農法了!

至於它有多困難, 或大家都說不可行, 這已不是我所考慮的.  在電子業一向都是一起創立新公司或新部門, 我的膽子很大, 在農業上維生對我也不曾擔心過.

三年來, 農場漸上軌道, 我也對未來有信心, 雖然沒有退路, 也覺得不害怕. 鄉村的生活讓我學會很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更因為做了秀明自然農法, 讓我認識一群好朋友; 也因為自己賣農作物而認識一些成為朋友的消費者; 村裡一些孩子的殷勤招呼, 也讓我感動!

三年的務農, 四年的移民, 雖然失去名車豪宅與地位的機會, 但我, 我太太從不後悔!  我們覺得這是人生很棒的決定.

2006/8/1 買地完成交易, 慈心的輔導員同意原地主上將茶園所申請的慈心有機認證可以專案申請轉移到我們名下, 而不須重新認證,  2007/1/19  取得轉型標章申請資格 (慈心有機驗證審核決議通知書, 慈心文件編號 3040, 95/9/14, 受文對象: 上將有機農場主人 林先生) ,  自己也買了 5000個轉型期小標簽與 1000個大標簽.

但標簽沒用幾張, 因為沒多久二月開始第一次楊桃採收, 出貨給高雄里仁有機商店才 3大箱, 其他的楊桃被意外又不知何處而來的購買電話, 把 7500斤楊桃買完了, 還欠了數百斤, 我們很驚訝自己如何辦到的?    但從來不知道, 也許是幸運吧!  在第一次就建立了不少客戶基礎.

但也從這次的經驗, 我們發現客戶只是因為楊桃好吃或其它理由就相信我們, 於是考量再三, 決定忍痛停止有機認證, 慈心的輔導員很遺憾, 我也很遺憾, 畢竟將來再要申請認證, 就要再花 3年!   我們也不再有機會再賣入原本有進貨的高雄里仁有機商店, 也不容易打入其他有機商店的通路, 也不能也不敢自稱是有機農場.   我們決定: 就靠信譽來銷售自家農產品, 就靠對秀明自然農法的投入來找到更多消費者.

這是一條不輕鬆的路, 親自作農還要親自賣!  還缺少有機認證!
我選擇用部落格來透明化自己的心情, 農事, 台東生活的點滴, 對農業的主觀觀察, 對其他農友的協助…  我會寫, 也願意寫.   兩年多來, 從第一次賣楊桃後, 也確實在部落格上找到不少新客人, 也影響一些人對農業的投入.

但我總自問: 這些人願意在虛擬的網路上相信我們, 難道只是因為我還可以的文采, 或我的自我美化嗎?  應該不是吧?  大家都是成年人, 應該都有判斷的能力!  或許最可能的答案是: 有很多朋友像我們一樣關心農業, 在台灣仍算少數的農業部落格中, 透過我的文字, 讓他們有更具體的想像, 於是他們認同了我們的想法.

當部落格人數節節高升, 衝破10多萬人時, 我一點也不喜悅, 因為我只是表達想法, 有多少人從來不是我所要的, 反而有點壓力!太太打從一開始, 就不怎麼贊成我寫部落格, 因為沒必要讓一堆陌生人知道自己家的事!

何況寫部落格也花了不少時間, 人氣愈高之留言回信就更麻煩, 每天農事, 家事, 孩子事, 義務的事就佔了大半時間, 寫部落格通常只能用掉睡眠時間, 關心我的太太, 不忍心看到我做了農夫還是像在科學園區上班, 經常只睡不到 6小時.

最近發生很多網路世界的風風雨雨, 也有關心的朋友意見不合, 或對我有意見.我無法也不想一一回應, 文字有其侷限, 時間也有其侷限.

秀明自然農法該如何做?  這不是我的想像, 實施綱要已寫的清楚, 我因為感動於秀明自然農法, 在日本參觀回來不久, 放棄了一向無神論的信仰態度, 選擇相信神慈秀明會這宗教, 雖然台灣信徒很少, 但愈深入愈讓我人生有收穫.  對信徒身分的我, 推動與實踐秀明自然農法是我一生的使命, 依照綱要來作事更是基本的必須

但世界上總是還有更好的, 有人作的比我們更自然, 比如不套袋, 我們也願意嚐試.但現實的狀況是大多數的水果不套袋在台灣就被外來種的東方果實蠅叮的慘兮兮, 果農沒有收成得以維生. 所以我們選擇遵循綱要所允許的套袋, 而無法做得更自然.沒有一個農法是十全十美的自然, 但這個農法不用任何肥料與農藥, 已是非常獨特的了!

實際參與農家生活, 就會更了解農家.  我們所住的村莊, 四周盡是慣行農法農民, 有的是鄰居, 有的是女兒與兒子的同學家長, 有的是籃球隊孩子的家長, 大家互有往來, 身處這樣的環境, 我們不會鄙視他們, 不會因為他們用了農藥就反感,  因為他們都很認真的在為家庭與孩子打拼.

人, 都只是為了生活與更美好的未來!   沒有誰好, 沒有誰壞; 沒有誰對, 沒有誰錯, 每個人都只能站在他的主客觀條件下去選擇人生.

我們選擇秀明自然農法也是因為機緣!  但自己總有一點小小理想: 如果能以自己為實例, 種出有一定產量與高品質的作物, 證之以詳細的成本與收益數據, 是否就有機會引導更多的農民加入我們的行列?  或者至少能減少過度施肥的習慣?  就像桃園農改場前一陣子辦水稻合理化施肥講習會時, 在報紙上所說台灣水稻田施肥量只要現在的 1/6就夠了.    如果能影響一些農民該有多好?

秀明自然農法的存在或推動, 該是其他人的另一種參考.    如同美國最早推動有機農業的 Rodale 協會, 也與日本秀明自然農法協會合作一小塊土地, 看看會如何?

愈扯愈遠了, 今天我想表達的是: 我將只在自家的部落格上發表兩篇文章 — 一個是自家農莊的種植分區說明圖; 另一個是農莊的三年大事紀. 從這兩篇後, 我個人的部落格將 “永久” 封筆, 也不再回應, 直到哪一天被天空部落關掉為止.

這樣可以讓我多睡一點, 太太高興一點, 也讓大家平靜一點, 再去看看迷人的夏夜星空,  離開電腦去接觸真正的大自然!
想接受我家農作物訊息或一些動態的朋友, 請 e-mail 給我 (barkely.lin@msa.hinet.net) 你的 e-mail 與姓名 (本名, 我不喜歡網路上用 “藝名”), 我將來會發個人電子報, 不過我現在還不知道要如何發?

想與我討論或批評的朋友, 也請直接發 e-mail 給我 barkely.lin@msa.hinet.net), 並留下你的姓名, 我若有空就回答, 或者會請你直接打電話給我.   當然, 最好的辦法是勞駕您到台東來看看我們, 或來當義工體驗與更多機會的意見交換.

謝謝許多朋友三年多來在網路上與消費的支持.    再見了,  各位朋友! 這次是 “永久” 封筆喔!

農夫的荒野保護協會經驗

自己耕種、銷售、當義務教練、寫部落格、幫忙秀明自然農法協會一點事,這些事已經很忙,又想去作推廣保育觀念的義務工作,有點自討苦吃。只是總以為不能只是獨善自己,趁人生未到作不動的老年,就多作點事吧!

參加了兩天一夜的荒野保護協會 “東部推廣講師訓練” 回來,在鳳梨與裝楊桃酵素的加倍農忙期間,不趕農事而大老遠跑去宜蘭上課,心裡總是有點掛心不下。但有些事總是要作,尤其是環境教育的事,不能因為忙著務農賺錢或只顧陪家人而不作,這次的訓練就是自己直覺一定要作的。

********************************************

剛入社會在新竹工研院工作,幸運接觸了很有活力的新竹野鳥學會,在尚未結婚到長女出生的六年間,很積極的參與活動:春秋候鳥季當義工、冬天在中海拔的觀霧地區連續數週參與鳥況調查、和太太參加解說員訓練…… , 那是自由且年輕有衝勁的歲月,三十歲前的青春,一邊投入基層研發工程師的工作,一邊仍對生態與自然保育有熱忱。

突然,一切變了!  30歲那年,和幾個前同事在過去主管號召下,開始台灣第一波數位相機的創業,接著第一個孩子出生了。 自己百分之百投入創業,所剩無幾的時間留給妻女,不再有餘力顧及別的事,沒有道別、沒有理由,就遠離了鳥會,遠離了以前的朋友。

這是我多年來的遺憾,腦海中還記得當時那些鳥會朋友的熱情、微笑的臉孔,多年後聽聞故人依舊,似乎只有自己因為忙著事業而遠離了鳥會。對自然與生態的那一把火,在事業的企圖心的強光照耀下,只能在灰燼中微微燒著,但是看不見了。

直到九年後,孩子國小三年級上學期,也正好是我離開最後一家科學園區的公司時,太太因鄰居介紹,幫孩子報名參加新竹荒野保護協會的炫蜂團。 那是一個特別的組織,結合生態保育、自然體驗與童軍概念的兒童團體, 30個孩子每個月都要相聚一天,參與自然活動,更特別的是父母中必須要至少一個隨著出席,且第二年起,要由所有父母獨力為孩子設計活動。

本來對荒野保護協會就有正面之印象,知道這協會強調以自然教育來影響民眾認同生態保育,以溫和的行動喚醒民眾心中對自然的愛。 因孩子參加了炫蜂團,父母就自然而然也加入了荒野會員,也開始恢復接觸生態保育的過往歲月。

只是孩子加入不逢時機,從當年二月聚會到八月,全家就在想要轉業務農的人生規劃下搬到了台東,孩子對炫蜂團建立起的認同,就這樣被我中斷了。

四年前順利搬來台東,雖然這裡有荒野分會之名,但卻幾乎沒有活動。自己在自然的台東天天就有自然可接觸,身邊有不少生物可觀察,就這樣又淡忘保育協會的存在。

直到緣份又出現! 同樣是秀明自然農法農友的楊兄 (培農自然農園,農莊部落格之友好網站有連結,以種芭樂、火龍果為主),去年八月下定決心放下西部事業,回到故鄉台東專心務農。 在台南時就已活躍協助荒野台南分會活動的楊兄,不願只顧自己只作農夫,主動跳出願意推動台東荒野分會的再活動,於是我也被邀請再加入,再加上另一個秀明自然農法農友阿輝夫婦、幾個老師,台東荒野分會將從靜止狀態微微滾動起來。

980707-p6242566-250.jpgP4172155
果園中有很多豐富生態可以觀察

這兩天和楊兄去宜蘭,自付旅費與訓練費,參加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的訓練, 如果通過下週日在花蓮的演講考試 (很不容易準備,因簡報上百頁, 內容要講 1.5小時,重點不能忘記、邏輯不能亂掉、不能看小抄),就有資格代表 “荒野” 在台東講述標準教案。

這個介紹 “台灣生態之美” 的教案有很多精美而感動的內容,容易激起聽眾對環保、環境、自然保育的關心。 荒野保護協會希望各地方經過訓練考核的講師,主動到社會各機關、團體、學校、公司等作免費義務的演講,將這些保育觀念的種子傳播給更多人。

這應該是很有意義的工作,我雖然沒有荒野解說員的自然知識功力,但自認表達能力還可以,如果能通過考試,就能在這件推廣工作上盡一點力。台東地處偏遠、居民多務農,保育團體不如都會區有影響力,作這件事不敢有遠大的理想,但至少試著影響每個能接觸到的台東人來關心這片土地。

自己耕種、銷售、當義務教練、寫部落格、幫忙秀明自然農法協會一點事,這些事已經很忙,又想去作推廣保育觀念的義務工作,有點自討苦吃。只是總以為不能只是獨善自己,趁人生未到作不動的老年,就多作點事吧! 孩子雖然因此少了一點點與父親相處的時間,但也多了看在眼裡的榜樣!

也希望有更多人,願意放下一些過多的休閒娛樂,主動為社會作點事,就如同我這次訓練所認識的幾個年紀更長的前輩,即使有年紀了,仍在發光與發熱!

人生只有 “作” 或 “不作” ,沒有 “能作” 或 “不能作”。

PS.   台東荒野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YK47Lr2CHUUEspzfLHXQmQ–/

挑戰不可能─進行[再生稻]嘗試

最近許多朋友詢問:『近來都只看到玉山旅社修護的訊息,嘉義秀明自然農法的水稻栽培還好嗎?』特此要告訴大家,2009年第一期的水稻自2月15日插秧至今,定於6月7日採收,本期從插秧至採收只需113天的生長期!預估收成…

最近許多朋友詢問:『近來都只看到玉山旅社修護的訊息,嘉義秀明自然農法的水稻栽培還好嗎?』特此要告訴大家,2009年第一期的水稻自2月15日插秧至今,定於6月7日採收,本期從插秧至採收只需113天的生長期!預估收成的量算是不錯!

意謂著嘉義秀明自然農法2年來的水稻栽培事務已近乎成熟,從留種、選種、育苗、苗地準備、插秧、水控制、除草、收割、曬穀、碾米與包裝,每道手續與經驗已進乎成熟,唯一較惋惜之處是好不容易耕耘三期水稻,從事無肥料、無農藥且用心育土的耕地,這一期初被收回;於是,2009年的這一期水稻田是第一次從事無肥料、無農藥的秀明自然農法水稻栽培。

只能說:『期待有天在嘉義市交界我們可以有一塊屬於我們自己的田地來耕作』,唯有這樣,辛苦育土、養土、潔淨田地之後不會又被收回,然後又回歸慣型農法的老路!

980616-xioumig-422.jpg
2009年第一期的水稻自2月15日插秧至今,於6月7日採收!

接下來這一期的育苗工作,我們想來挑戰自然農法,進行『再生稻』的栽培,即謂著這一期(2009年第二期)稻我們不育種育苗,進行讓割稻後的水稻根系自然成長,在傳統上也有這作法,只是收成不好且需要比一期稻更大量的肥料,這樣的作法我們特別請嘉義的泉老師向日本總部請教,由於日本也沒經驗,但因第一期是自家採種與育苗,因此尚合乎秀明自然農法的綱義。

然而,若不施肥可以生長的起來嗎?老實講我們也沒把握,可是我個人很期待著這樣的作為,因為秀明自然農法『無肥料』的栽培、靠土地的力量是否可以見效,大家睜亮眼要目睹,所以這是一場對秀明自然農法嚴峻的挑戰!

兩年來,我們進行無農藥、無肥料、稀疏+自家採種、育苗的工作,雖然工作繁複,但收成日趨穩定,工作方法也越趨成熟,鄰田的農夫們也成為超級的監工者,他們不相信沒肥料、沒農藥可以收成,他們怎麼看我們呢?

『因為以前的肥料殘餘,你們才能有收成』、『因為之前休耕田裡才有肥份』…,接下來第二期若順利採用『再生稻』的方式,如果依然沒有任何人為肥料進去,倘若依然有收成,不知鄰近的老農們可以賦予怎樣的說詞,倒挺讓人期待的!

clip_image004
2009年第二期稻我們不育種育苗,嘗試進行『再生稻』栽培,即讓割稻後的水稻根系自然再成長。

種下200%的樂活幸福─林義隆農友出書囉!

當了農夫,不安的感覺偶爾還是會飄過腦海,但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只要看到一點光線,就知道前方有個出口。我們雖然心懷一點不安,但也有更多的篤定,我相信當我們勇敢的走向前方,無論前方的道路如何,我們都已試過…

編按: 

作者是在台東實施秀明農法栽培作物的農人,也是小地方網站的長期寫手,最近將有新書問世,主要內容為務農及鄉間生活的散文,經作者同意,將書中自序及局部內容轉載於此,和小地方讀者分享。

980614-14a30cd7b040c5-360.jpg
本書封面,長蔥為作者自己哉種,照片亦由作者親自拍攝。

書籍內的自序──你們對我的九大疑問

二○○六年二月,也是移民台東半年後,我轉到第二個工作,這是一個有機農園,堅守有機農耕十五年。這一年農園的民宿建設完成,老闆希望將民宿建立成有機農耕的分享平台,我被感動,於是加入了農園團隊,負責農園民宿,老闆則繼續專心耕種。

一旦投入就義無反顧,我希望快點幫老闆做出成績,於是宛如過去十五年多在科學園區工作一樣,我經常在農園待到很晚,也很少回家吃晚飯,僅有的每週一天假日,通常是小孩要上學的日子。這當然不是我們原先移民來台東想務農的初衷,所以我計畫在農園幫忙約兩年,將其基礎建立好後,就能回到正軌。

太太不等我,從那一年的三月起先借了一塊空地,在小孩到學校後就投入她的農夫生活。她只有一個人、一把鋤頭與耙子,她快樂地陸續種了一千多株玉米、二十多株木瓜、山藥、四季豆、地瓜、綠豆、秋葵等作物。

一個是家庭主婦兼農夫,一個是專心於有機農園民宿的經理,我們與台東的生活只有一點交集,離原先我們夫妻共同務農的想法滿遠,但我已答應對方兩年,也不能就這樣撒手不管。

不過緣分就是這麼奇妙,在二○○六年七月,一個偶然的因緣際會,讓我得以沒有虧欠的離開農園,回到原先想過的農夫生活。

為了有足夠面積種植維生,我們下定決心拿出積蓄買了第二塊農地。這片農地大約是七分,有三分空地,另有已種了十年的楊桃樹,連旁邊可長租的楊桃樹加起來總共兩百多株。

我們買土地用去了在科學園區累積的大部分積蓄,展望未來,無路可退,不過也得其所愛,而我真的已成為靠土地為生的專職農夫了。

在台灣,農業沒落,大多數人都不認為有前途,在加入WTO的衝擊下,農夫的生活更是艱困。農業所得只佔農家平均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根本無法賴以維生。

我們放棄電子業高薪當農夫已是頭殼壞去,竟然還要挑戰「秀明自然農法」──不用農藥,不用肥料,甚至連有機肥也不用,許多農夫與專家都搖頭認為不可能!他們認為一個沒經驗的菜鳥農夫,竟然妄想崇高的農耕理念,妄想證明只用農業收入就能養家活口,以及教育兩個仍讀國小的孩子?

許多許多的懷疑不斷出現,有些是關心的朋友小心地問,有些是陌生的人脫口而出,有些是自己安靜時想到。對於這些疑問,我只有一些答案。

我們不確知未來的生活會怎樣,不過我們心中有個藍圖與想像,我們希望可以花時間與心血去落實。

當了農夫,不安的感覺偶爾還是會飄過腦海,但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只要看到一點光線,就知道前方有個出口。我們雖然心懷一點不安,但也有更多的篤定,我相信當我們勇敢的走向前方,無論前方的道路如何,我們都已試過,我們也都已走過!

將近四年的移民,將近三年的農業生涯,我們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沒有成功與失敗、沒有激情與浪漫,這本書是我們這段時間的生活紀錄。

對別人來說,不過是一個茶餘飯後的閒談而已,但對我們來說,卻是腳踏實地的走過,留下的是我們一家的回憶,改變的是我們一家的生命,至於有多少讀者會受到啟發或發出訕笑,這已不是我最關心的。

最感謝的是我的父親,容忍兒子做這樣的生活劇變,而且還願意一起到台東生活,也讓我有機會陪他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其次是純真素樸的太太,讓我想以農業生活與她長相廝守,共度白頭;還有感謝我的小孩,他們陪著父母的轉變而成長,並帶給我們許多快樂;最後感謝一群農業上的夥伴,我們互相提攜,讓我能堅持下去,當然也感謝持續支持我們家農作物的消費者。

陌生的讀者們,也許您還是有許多疑問,在展書之前,我就先簡要回答吧!


1.何時有移民台東的念頭?

有一次上班前,女兒鬧彆扭不想上學,我好勸歹說不成,一氣之下,重手打了女兒,結果女兒更強硬的回應──她賭氣一星期不去幼稚園上學。

當時讓我驚覺,是否我工作的壓力已被無意中帶到家庭生活?是否我與小孩的疏離已愈來愈明顯?這是個讓我開始反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起點,我內心開始想要過不一樣的平衡生活。

接下來的歲月中,我在平衡生活與事業企圖的兩極之間不斷擺盪,終於在兩年多後,在職務調整時出現生命的出口,我大幅度的將人生擺到了平衡生活的一端,這才有接下來書中所描述的生活。

2.不擔心經濟來源不穩定嗎?

鄉下的生活簡單,食物部分自給自足,沒有太多物質的消費,租屋也便宜,就算收入不多,也可以衣食無缺。我們的農作物都是經過思考後才種植,而多樣的作物足以避開全軍覆沒的天災風險,也可以避免收入歸零的問題。只要認真耕種、堅持純淨的農耕原則,我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願意支持的消費者。所以只要有生產,有銷售就有收入,也就不用擔心了。

3.不擔心適應問題嗎?家人都支持嗎?沒有人反對嗎?

我太太對農耕生活很嚮往,也很願意做,這是促成我們轉變的動力。而我們夫妻倆的父母都很開放,所以轉作農夫不會有太大的阻力。只有當年仍是小學四年級的女兒有過短暫的不適應,但後來她也覺得鄉間生活滿好的。我們算是很幸運,能在進入中年前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

4.不擔心孩子在鄉下,沒有競爭力嗎?以及比不上都市的教學資源嗎?

我們所選擇的鄉村,從國小到國中都有許多認真用心的老師,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注,學校教學正常,不強調競爭,同學關係親近,這是都會區所無法提供的安定感受。

而小孩教育除了學校,父母角色更重要,做了農夫有更多自由時間能照顧小孩,給予更多關心。鄉下自然資源多,圖書館、藝術、科學等資源只要用心找也不缺乏。我們不期待小孩能拿到測驗狀元,也不強求能考入一流大學,只要他長大是個踏實的公民,發揮其專長,這樣就夠了。

5.從科學園區研發與業務工作到農夫生涯,我怎麼說服自己?

對轉型農夫來說,我從來不覺得是困難,只要願意,一定都做得來,這是我一向的想法。比較難的反而是價值觀的重建,如果心中認為農業是低下的行業,那由科學園區轉來一定充滿挫敗,因為心裡無法自尊自重。

我很幸運,在科學園區時就已接觸如生態保育、環保等觀念的洗禮,也發現人生有比只是賺錢更重要的事,所以當我發現在科學園區的責任與緣分已了,離開就是很自然的事,無所謂說服的過程。

6.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人生無所謂失敗,只有走過,做農更是如此。

如果失敗意指破產,那擁有可生產農地的農夫只要不亂投資,不會有破產問題;如果失敗意指入不敷出,那就降低支出,多辛苦種植一點;如果失敗意指無法擁有豪宅、地位與名車,那只要改變價值觀,更永遠不會失敗。享受生活快樂與踏實就是成功,注重外在的物質與虛幻才是失敗。

7.我如何面對他人認為我是個奇怪的人的眼光?

對我而言,他人的眼光與看法不是很重要,我們自己摸著良心與良知,能不愧對社會與人群,這樣的自我檢視才更重要。人活著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害人、不擾人,願意對社會付出、願意愛人,這樣就值得了。如果到了中年,還天天在乎別人怎麼想,天天想討好別人,那是很可悲的。

8.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希望活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所用、所居、所費都能隨年紀漸增而漸趨簡單,能盡量自給自足,學會欣賞與包容萬事萬物。身邊有老妻,遠方有老友、架上有好書。

賺錢維生能用對環境與人傷害最少的方法。

賺錢維生之外,還能對社會的弱勢者或不公不義現象有點改善。

9.我再也不回都市了嗎?

也許將來小孩長大離開,我們老到做不動農事了,會有可能回到都市生活。但現在與可預見的歲月,我們愛上鄉村生活,每次回到都市就有不舒暢的感覺,希望能快回到鄉下,所以最有可能的是:我們將來就老死在這新的故鄉吧!

好文分享─雨天午後,女兒的籃球賽

連續下了兩天小雨後又是多日炎熱,苦旱不雨,才六月就已酷熱難當,新聞報導有四個嘉義農夫在田裡中暑往生,我也調整作息,早起趕六點前到農地工作,趁和煦的陽光在空曠處除草,九點後避開炙熱陽光,轉往楊桃樹蔭下工作,一直到吃午飯時,我連續工作六個多小時,已完成一天大半的工作,我想起下午該繼續做農事,還是去看女兒的籃球賽?

去年女兒才四年級,幾乎不太會打籃球,而全龍田國小四五六年級女生加起來不到二十五人,女兒因為個頭高,所以仍被選上學校女籃隊,當然一比賽,她幾乎全場都在坐冷板凳。

有一次比賽,龍田國小的女籃隊還被鄰近國小痛宰,抱了個鴨蛋,她們在三個隊伍裡拿了最後一名。

女兒升上五年級後,她和全班同學都迷上籃球,一下課,全班就衝到籃球場打球,熱潮延續近一年都不退,我還因此在院子裝了個籃框,讓女兒多點機會練習。

我曾經是女兒班上每週二說故事的義工,所以我認識他們全班十多個同學,但女兒一向害羞,很怕同學因與我熟稔,而知道我曾是大專籃球校隊的球員,我猜女兒大概是怕有心理壓力吧?

但為了今年的籃球賽,靦腆的女兒竟然主動約我,希望我用一天的假日早上指導她們的女籃球隊,看來女兒很想在今年的籃球賽討回點面子,以至於連爸爸的校隊球員身分曝光都不顧了。

不過即使我只指導過她們短短半天,在比賽的前一天,女兒仍然一再叮嚀我們不要去看球賽。但因為我們很想參與小孩的成長,所以我們還是忍不住,決定停下農事,去觀看女兒經過一年練習,想一心雪恥的籃球比賽!

很幸運的,下午比賽開始前,下起我們期待數個月的滂沱大雨,老天爺賜給大地雨水,也賜給我們一個充分安心的理由──不去農地工作,專心看球賽。

除了球員與一些加油的同學,學校只有負責體育的老師到場,家長則只有我們夫妻倆參加。這是一個小村小校,我們又常聽女兒分享學校的事情,所以我們叫得出大部分同學的名字,籃球賽沒有緊張與嚴肅,反倒像熟稔朋友間的嘉年華盛事。我們夫妻倆湊人數,充當起啦啦隊,陪著其他未上場的同學,嘶喊加油、又叫又笑的看了兩場比賽。

女兒的籃球隊沒有教練,而且整年不曾集訓過,面對去年痛宰她們,讓她們拿零分的對手,剛開始毫無鬥志,一副準備棄械投降的模樣,但隨著時間過去,她們慢火慢燉,身手逐漸打開,竟然從對手身上要到了七分,雖然比賽結束時,女兒的球隊仍輸了近二十分,但相較於去年拿零分的窘態,幾個小女生又跳又叫,高興得好像她們才是贏的那一隊。

第一場籃球比賽建立了信心,第二場士氣更是高昂,她們全場防守認真,進攻積極,啦啦隊也喊得更大聲,最後竟然十二比八,她們贏球了,這是她們第一次贏球,而且還創下她們有史以來最高得分紀錄!

比賽後,小女生們紅著小臉、滿身溼、滿頭汗,興奮不已。小女生們一直談著明天要更認真,她們只要再贏另外一隊,就可以在參賽四隊裡拿第二名!

回家後,女兒仍沈浸在今天贏球勝利的喜悅裡,她聒噪熱切的訴說她明天要如何如何,球隊又該怎麼怎麼打,我幾乎都快變成她個人籃球的臨場惡補教練了。

兒子看了一下午刺激的球賽,他感受到籃球的魅力,也開始認真的在院子投籃,他說雖然他才一年級,但希望升上高年級時,也能參加籃球隊上場比賽。

看著兩個小孩認真的樣子,讓我不禁想起自己二十五歲前經常抱著籃球的歲月,原來夢想、榮耀與挫折,是會一代一代的上演!

一場女兒的籃球賽、一個農夫的雨天下午、一個小小村莊、一所小小學校;瞧著孩子們的興奮臉龐,聽著孩子們的快樂歡笑,誰說快樂要多麼奢侈浪費才買得到,誰說幸福要多少金錢才換得來?如果我今天不是作了農夫,大概不會有這種自由,陪著孩子過這樣的一個下午吧?小孩很快就長大了,但這樣一個珍貴歡樂的下午將是我們親子共同難忘的回憶。

後記:
女兒雖然隔天以兩分之差輸了比賽,但冠軍以外的三隊都只有一勝,經過勝負分比較,龍田國小拿了第二名,竟也達成這些小女生們的心願!

在這場比賽之後,小女生們為了六年級時能打得更好,所以她們央求我擔任籃球教練,給她們長期正式的訓練,我當然答應了,從此多了一項義務工作,也更貼近女兒的成長。

本書訊息

書名:種下200%的樂活幸福

出版社:寶瓶文化
作者簡介─林義隆

他是我們熟悉的科技人,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奉獻給工作,對於參與孩子的成長或與家人相處,成為一種奢求。

但他也是我們不熟悉的科技人,38歲就擔任知名光電公司研發協理,是公司年輕的協理級主管,卻在39歲那一年,帶著曾在知名外商銀行上班的太太,和一對分別就讀國小四年級及幼稚園大班的女兒、兒子,到台東當起農夫。

為什麼選擇台東的鹿野鄉?林義隆娓娓道來背後的動人原因:「一開始我們挑了台東不同地區的四個國小讓女兒選,沒想到女兒因為愛上鹿野鄉這個國小前的百年老樹,而想在這裡上學。」

沒有土地,沒有務農經驗,再加上林義隆採用的是愛護土地、尊重大自然的「秀明自然農法」,一切充滿艱辛與挑戰。不過雖然收入大為減少,但一 家人緊緊相繫的情感,以及大自然所給予的開闊自在,卻讓林義隆一家人覺得幸福且值得。雖然仍有不少親友會問:「你們什麼時候要回來?什麼時候不當農夫?」

在林義隆身上,我們彷彿看見我們自己,那是:以為成就是幸福,以為財富是安全,以為成功才是唯一。而林義隆用他的親身實踐,做到了很多人想做,卻始終踏不出第一步的夢想生活!

台科大機械系畢業的林義隆,曾任職工研院光電所及中強光電、普麗光電等新竹科學園區科技公司。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網址blog.yam.com/nature_farmer

每週四的賣菜車

不喜歡只談理念卻無步驟,我是個執行力勝於講概念的人,只能多作點事,替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友盡點力。每到週四,我就不只是農夫也是開著賣菜車到台東市推銷蔬果的送貨員…

不喜歡只談理念卻無步驟,不擅長空談卻不行動,我是個執行力勝於講概念的人,只能多作點事,替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友盡點力。 每到週四,我就不只是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夫,也是開著賣菜車到台東市推銷蔬果的送貨員兼業務員,怎麼會變成這樣?

** 第一步 — 起動

從去年底構思也在農莊之部落格公開,終於由四月起,開始去台東其它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場載蔬菜、水果回來,加上我家的蔬菜與水果,接著就分裝紙箱,聯合宅配給幾個外縣市長期訂購的朋友。

** 第二步 — 在地消費

聯合宅配進行到七月,油價高漲讓冷藏宅配費用提高,開始覺得不該寄給外縣市朋友,讓願意支持的他們相對負擔比例過高之運費。

緣份俱足、時機已到! 恰好此時台東在地的一些朋友,陸續表達想訂購蔬菜之意願。 自己早就認同在地生產與消費的原則,不但新鮮、健康,也符合低食物里程的概念,於是就慢慢減少寄到外縣市朋友的份量,轉到台東朋友。

村內退休老師幫忙,剛好每天要到台東市補習教室上課,我們只要將蔬菜分裝至可重覆使用的手提袋,她可以下午順道載這些蔬菜到教室,其它家庭傍晚直接至補習班取走即可。

** 第三步 — 送貨到府

又是緣份與時機到了吧!   幫忙的老師恰好兩週不在,沒人可以幫忙送貨。 不想讓訂菜的台東朋友整整兩週吃不到幾個農場的蔬果,於是就開始自己親自送貨到府。
親自送農作物與透過轉交是不同的感受,親自送可以面對消費的朋友,能聽到訂購者的想法,能建議他們該如何料理或保存,也能有機會鼓勵他們多吃不同之蔬果。 親自送好多了,算算成本似乎可行,花費時間也差不多,於是自此開始了每週四親自送菜到府的服務。

但是這樣的行動有好處、也有困難!

** 目標

建立一個在地消費蔬果的平台,讓更多在地消費者,有機會幫助持續增加的台東地區秀明自然農法的小農。

** 生產面的可行性

台東秀明自然農法農夫逐漸不只種持家的經濟作物,也想多吃自家種的蔬菜與其它水果,但這些量少的蔬果常有多到自家吃不完的情況,分享給別人,既能幫助自己,也能滿足有需要者。

再者,秀明自然農法強調適地適種,各個農夫土地不同,適合作物自然不同,集合各個農夫最適地適種之作物,不但耕作輕鬆也產量不錯,也能有多樣性滿足消費者求變之現代習性。 若五個農莊各自有三種適地適種的作物,同時間就有十五種作物可給消費者選擇。

** 時間面的可行性

每週四 10點前,我先採好自家的蔬菜與水果,10點出發到鄰近卑南鄉的「羅傑農場」,10點半左右可收好蔬果、並聊一聊近況,再於 11點前到幾分鐘路程遠的「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收蔬果,接著再轉往也在附近的「培農自然農園」,11點半前出發到台東市。

台東市特色是市區小、車輛少、易停車於家門口、且住家以透天厝為多,在市區繞來繞去與停車送菜很容易。 通常 1點前,就可送完 7個地點,再回到鹿野鄉,村裡還有兩戶要訂購。 每週四的最多四個小時內,可以送完至少10個地點,若再調整,還可以更有效率的運作。

目前送貨這件事是自己獨立在作,經濟規模還不夠,自家農莊農忙時,週四工作中斷半天也是困擾! 但此時不作,永遠都不會作,那在地消費之平台就永遠做不起來,所以僅管貼了自己的時間來作,卻還是覺得很值得。

** 經濟面的可行性

(1)   從成本

由我們農莊出發到其它農場,再到消費者家,再回到農莊,總計60公里的路程,車輛油料、折舊與保養等攤提,以一般公司標準是 $300元 (每公里$5元),若再加計半天送貨工資 $500元,全部是 $800元。

若有 10家訂戶均攤上述費用,則每家分攤 $80元,比起冷藏宅配費用低許多,且少了紙箱之消耗。 若將來有更多訂戶,則分攤費用會更低。
但截至目前為止,這些費用都沒讓訂戶分攤,而是由每個農家各付運費 $50元作為汽油補貼,其餘的折舊、保養與半天工時就是自己承擔。
之所以不讓消費者負擔,是目前蔬果選擇性不夠多,讓消費者負擔有點不公平,也希望不要因為高價而阻礙發展。

(2)   從收益

10家訂戶若每週各自都能訂購約 $400元蔬果,總共就有 $4000元, 若平分到四個農莊,則每個農莊有 $1000元營業額,再扣除成本 $200元, 也有收益 $800元。 一個月收益 $3200元,可以多少補貼家用, 不過目前為止還只能接近這數字,因為蔬果數量與樣式還不夠多。

若訂戶可以加倍,則農場月收益會比 $6400元更高。 當然這些都是辛苦錢,訂戶加倍就有更多種菜與採收的工作,產量與樣式增加有限度,不能影響到本業水果的種植。
但換個角度想,農家自給自足所剩餘的農作物,很難同一種作物就有一箱份量可寄出,有在地的訂戶,即使一點點蔬果都可以賣掉。

(3)   從訂戶

目前我們無法提供種類夠多的蔬果,公平起見讓訂戶可以自由選擇蔬果。 每次到府後就打開後車廂隨便訂戶挑,有的訂戶仍會偏食,有的蔬果就是不挑, 所以每家每次訂購之金額從$150元到 $600元不等。

偶而某幾樣菜沒被挑完,幸好有外縣市的朋友很大方,承諾願意當最後的緩衝全部吸收掉。

<後車廂放蔬果, 一籃大約是一個農場的農作物。>

pb131048-360.jpg

<11/13,「羅傑農場」有第一次收成的日本茄子、偶而挖出的薑4包、3包地瓜葉與5包龍鬚菜,都是半斤裝;還有5包 2斤裝的水柿。>

PB131044

<11/13,我家摘了8包半斤裝的野莧菜,還有 2包4兩的甜辣椒與 2包半斤的野菜川七。 「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的南瓜很大,有4斤重。>

PB131045

<11/13,「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的麻竹舅筍已出產五個月了,還是受到訂戶捧場。 這次又出 6包,大約都是 1至 1.2 公斤重,還順道摘一把滑嫩的野菜 — 過貓。>

PB131046

<11/13, 培農自然農園的檳榔心芋與第一次收成的小果蕃茄。 我看到秀明自然農法的蕃茄就當成是寶貝,意外的前面幾個訂戶竟然都放棄挑選。>

PB131049

<隔壁農場愛作糕餅的大姐,用自家的雞蛋、不放水、只放豆漿,也不用添加物作成小餐包,口感紮實有韻味,她不太會自我推銷,想幫她賣掉好吃的餐包。 於是,我請她作成每袋 $50元的餐包 (9個),每次作一爐或二爐,10點出發前交給我,以便順路幫她推銷給蔬果訂戶或其它農場。 與她約定好,若每次賣掉10包以上,就送我們一包,算是油料與工資補貼。>

PB131050

<開幕不到兩個月,有理念的環保聯盟台東分會前秘書開的生態概念簡餐店 — 「迷上咖哩」,也會買適合作咖哩餐的蔬果,像筍子、甜辣椒、芋頭、龍鬚菜,還有一些水果等。 餐廳收費沒有比較貴,部份食材卻用了我們較貴的食材!>

PB131055

<也有台東大學教授幾個訂購,配合學校上課作息,我都是算好中午休息時間,親送辦公室。>

PB131057

現在台東客戶大都是先預付一筆款項,每次取蔬果時,會給一張複寫的估價單載明,晚上回家後,就用 Excel 表格記帳,再E-mail 記帳表到客戶家去對帳,每個客戶要花約三分鐘處理,這也是人力成本。

開車送菜繞來繞去,又是上車、又是下車,有點累,且仍有部份成本是自己吸收,之所以還想繼續作,無非是想先建立起平台,以後有任何農場要專業種蔬菜,就有現成的在地平台可以經營,我們這幾個果農,只要搭著平台的順風車就好了。

有了在地之平台,不只是賣蔬菜與水果,其它稻米、茶葉 與加工品等都可以運用,也才能藉此進行飲食教育的宣傳,並嘗試作一些將消費者與土地拉近的活動,更重要的是讓台東的朋友,也有機會享受到新鮮與安全的食物。 未來成效如何很難預估,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作!

陸續還有不少台東訂戶想加入 (當然外縣市詢問蔬菜宅配的朋友,還是陸續出現,只是我們拒絕了),但都先婉拒,只因我們都是果農,蔬菜只是業餘種一點,樣式與份量都不足。 目前這些台東訂戶很配合,即使幾個月都只有那幾種菜也是眉頭不皺,但身為農夫,心裡就很不好意思,慢慢地,也都願意試看看,再多種一點以滿足訂戶需要。

就是這樣了,每週四,我就成了開著賣菜車的送貨員兼業務員。

(本文作者為農夫,秀明自然農法實施者,部落格: blog.yam.com/nature_farmer)

面對嚴重稻熱病,以無作為方式來對應

2008年第二期水稻種植後迄今第43天,稻子出現嚴重「稻熱病」的情勢,不過依照秀明自然農法的施行辦法,我們也只能以控制「水位」這一個人為干涉的方式來因應,其它的作為只能以「祈禱」、「相信秧苗」………..

2008年第二期水稻種植後迄今第43天,稻子出現嚴重「稻熱病」的情勢,不過依照秀明自然農法的施行辦法,我們也只能以控制「水位」這一個人為干涉的方式來因應,其它的作為只能以「祈禱」、「相信秧苗」的方式來對應。符合嘉義秀明自然農法會議裡對於本期的預購米工作暫停進行的決議,因為還真擔心沒米可賣!

rice-360.jpg

嚴重的「稻熱病」原本以為「自家採種」、「自家育苗」、「間隔放大」後,可以免除病蟲害,目前仍然不敵氣候的「熱」!不過,若認清事實:第二期(7月-10月)的水稻栽培本來就是病蟲害多、收成不易、收成量少,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不過再這麼講,只能以「祈禱」、「相信秧苗」的無作為方式來對應,好像很無能為力、好像很玄、好像很沒有技術;而鄰田及地主已經看不下去,甚至連路過者都直呼:「這樣怎會有收成」;老實講:「我心裡也很擔心與不安」,可是我必需相信種子、相信秧苗、相信秀明自然農法的施行法則;因為一直以來人類逆天而行、硬要在熱天氣及病蟲害多的氣候下栽種水稻,就是需要認清,而為了強行收穫:加量藥劑,這種有作為的習慣,實在讓人擔憂吃的安全與土地的承載等問題!

後的秧苗從原本稀疏分蘗成長的景象

第43天後的秧苗從原本稀疏分蘗成長的景象

想想這些事後,面對病蟲害的擔憂就減低不少,鼓勵進行「無作為」也是一種作為,這種面對病蟲害的態度,或許也是秀明自然農法施行要義中所提倡的目的:「尊重自然的心」與「提供飲食生活較建全(安全與美味)」、「讓環境的破壞、惡化停止下來」。因此這種不再加害的「無作為」在此刻是需要提倡的。

就在獲得青輔會國際交流行動將出發至日本京都進行一場青年守護未來資產的交流行動之際,特別以此文來舒緩不安的心情,期待11天後,這些稻子重新展現生命力!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