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紀錄片,好好做農

剛開始我常常揣摩攝影的鏡位、拍攝的觀點,我常常思索「這群小布爾喬亞,能改變台灣的農業?還是造就小農明星?小農農業?」抬起頭,一根稗草就在不遠處偷笑跟我招手:你這個頭重腳輕的傢伙…

編按:本文作者曾任中時記者,在報社某日無預警裁員後,與同事組織自救會,爭取恢復工作權,此外,也拍攝記錄片,觀察社會動態(相關訊息請點選這裡)。作者目前落腳宜蘭,種植健康稻米,自產自銷,向自然學習,也讓台灣多一塊乾淨的土地。

以下為作者對生命歷程轉變及栽培過程的介紹,與讀者分享。

———————————————————————————-

好好做農的緣起

「哇!半農半X,真是時髦!」「想不到一介書生,可以腳踏實地下田勞動。」聽到我種稻,朋友的口吻既質疑又羨慕,不過這是都市上班族的反應,換作「道上兄弟」,他們就會竊笑三聲,低聲問:「你是不是想搞個白米XX客?」

搬到宜蘭冬山之後,周遭多了許多中年務農的朋友,感謝他們的慫恿,拜「三通電話」(註一)說法之賜,領我踏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生活,這讓我想起當初接觸紀錄片的過程。

「當我年輕的時候」(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對紀錄片懵懂未知的我,為了參加一個紀錄片培訓課程,必須提出企劃接受面試,記得當時我提的企劃是要拍攝台灣的農業課題,其實我對農業比紀錄片更無知,但不知道為甚麼評選委員竟讓我過關了,當然,結訓時我繳交的作品,跟農業一點關係都沒有。

接觸紀錄片之後,我見識了小川紳介這位日本導演的作品,以及他的團隊做紀錄片的方式,長期蹲點在農村,和農民一起生活並進行拍攝。這讓我非常感動與心儀,對當時的我而言,紀錄片當如是,有為者亦若是,只有實際從事農作,才能抓得住農作的細節,也才真能拍好所謂農業議題的紀錄片,期許有一天我也能體會小川紳介那種「至高無上的幸福」。

剛開始下田,我常常帶著攝影機,踩著田土,看著秧苗,心裡想的卻是紀錄片,想著怎麼去拍好這群中年務農的朋友,想著用怎樣的觀點去記錄這群人。我其實知道托爾斯泰《三個問題》的答案,但總是心有旁鶩,直到我申請經費的拍攝企劃雙雙落榜,我才心不甘情不願放下攝影機。真感謝這些評選委員,讓我能腳踏實地專心農事。

實際操作農事,其實難度不高,尤其是稻作,每個環節都有代耕代勞,在台灣真的可以不必踩到田土就有收成,但是想要一窺究竟,就有點「知難行易」。以稻作來說,除了慣行農法,還有不少農法各有特色,對我而言,我什麼都不懂,所以各家爭鳴,各家也都是我的老師,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最好的方法」,只有從做中學才能體會個中差異的「背景因素」,找到適合自己、適合環境的農法。

巡田看水、割草撿螺、補秧挖溝、曬穀搬運,對我這個小小農來說,其實一點都不辛苦,倒是從汗水淋漓的勞動中,體驗到精神上的暢快與澄靜,如果不必費心收成後的儲存與銷售,不必擔心營生,這真是一件快樂的工作,難怪過去被貶抑的朝官,或者造反不成的讀書人,都不免寫下「晴耕雨讀」的文章,一來讓皇帝安心,二來也彰顯自命清高。

穿梭在稻作間,剛開始我常常揣摩攝影的鏡位、拍攝的觀點,我常常思索「這群小布爾喬亞,能改變台灣的農業?還是造就小農明星?小農經濟?小農農業?」抬起頭,一根稗草就在不遠處偷笑跟我招手:「你這個頭重腳輕的傢伙,習氣未改!」原來我忘了老老實實、念念分明做好當下的事。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放下紀錄片,好好做農吧!

這粒米的誕生過程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句教導我們珍惜眼前這碗飯的老生常談,現在成了我的實際體會,經過兩年腳踏實地耕作,我深深領悟不只是粒粒皆辛苦,更是粒粒皆感謝。讓我簡單告訴您這粒米的誕生過程:

給他空間,盼他健康長大

台中秈稻10號是耐病蟲害的優良品種,但是要讓他健康長大,就必須給他空間。因此插秧時,增大株距,減少苗株,才能通風好,減少病蟲害,但是相對地產量也會減少,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風調雨順,收成約是一般慣行農法的七成。

不用藥物滅殺,人工撿除福壽螺

秧苗幼時,我必須不斷和福壽螺比賽,看是牠吃得快,還是我撿得快,多產的福壽螺其實連農藥都除不盡,我只能認份地彎下腰,一顆一顆撿除福壽螺,然後靠著補秧以及祈禱,期盼老天賞飯吃。

不用除草劑,人工除草

躲過了福壽螺,秧苗漸漸長大,田埂上的雜草,還有田裡長得像稻子的稗草,以及其他草莽,也跟著依偎傍生,爭奪著大自然的養分,這些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必須在他們開花結子前勤快地割除,否則來年就不知是種稻還是種草了。

不用農藥,和諧共處

稻子即將結穗到穀粒飽實之前,是病蟲害最常光顧的時候,挑選耐病蟲害的品種不代表沒有病蟲害,人要吃飯,蟲也要生存,得病的稻子算是自然淘汰,健康的穀粒蟲吃了、鳥吃了,剩下的就是老天賞飯吃。

不施肥料,讓他自然成長

宜蘭地區稻米只耕種一作,從七月底到隔年三月都是休耕,土地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來年耕作翻土時,除了放進碾米留下的粗糠、米糠,我不添加任何外來肥料(包括化肥或有機肥),只有陽光、空氣、水,還有平心靜氣地等待。

有人說這叫「自然農法」,有人說這是「友善耕作」,不論這叫什麼農法,我相信對土地好,對人才會好。感謝您的支持,讓這樣的耕作方式能夠持續下去;感謝您的支持,讓更多的小農可以堅持下去;感謝您的支持,讓生養我們的土地,一分一分救回來。

990821wunpuni-450.jpg
自然的稻田將改善台灣環境(攝影/陳硯)

(註一)「三通電話」說法:種稻號稱只要打三通電話,一通整地,二通插秧,三通收割,人在家中坐,稻米滾滾來。信不信由你!

(原文轉載自台灣立報)食米訂購單下載:

http://cid-25dac20fba38bcf9.office.live.com/embedicon.aspx/%e5%85%ac%e9%96%8b/%e9%a3%9f%e7%b1%b3%e8%a8%82%e8%b3%bc%e5%96%ae.doc

米世界。世界米

各地烹調方式會影響米品種是否受歡迎。前陣子用貴得要命的泰國郵局寄紅茉莉香米回家,老媽吞吞吐吐說:乾乾的,好像沒有很好吃。一點也不給面子啊!

從小到大有很長一段時間,吃米吃的理所當然,也吃得沒有絲毫好奇心。對米開始驚奇,並有越來越多的認識,大概是近五年來的事吧!

小時候吃的米是在台南縣佳里鎮後港腳,由阿公親自耕種的米。一旦家裡的米快要沒有了,阿爸就會回鄉下載幾包米去米廠輾,然後由他們兄弟幾個家庭分一分。直到我高中之後,阿公生病沒有繼續耕種為止,而到現在我其實還是不知道那麼長一段時間我吃的米是哪一種品種的米。

開始知道米不是只有分白米、糙米、五穀米這種超市分類,是到美濃工作之後。因為工作關係,有了可以親自種植稻米的機會,到秧苗場叫秧苗被問到要什麼品種還真的一愣一愣的,搞不清楚狀況。然後才知道我們的農改場有培育出各種不同的稻種,而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氣候各有其較適合的品種,然後知道了台粳九號、高雄145、益全香米等等的名稱。

終於在那段時間對稻子有那麼一點點的認識。直到出了台灣島,我突然又從一個吃粳米的世界跳入到吃秈米和糯米的世界。

米的世界多采多姿
上圖為最近KKF為活動及準備製作網站而攝,協助拍攝者為中國志願者袁清華。

是啊,在我國小的社會課本或是國中的歷史課本似乎提過這一段,早期的臺灣人吃的米飯是在來米,也就是秈稻,一直到日治時期,因為食用習慣問題日本人把蓬萊米,也就是粳米帶到台灣發展,然後台灣人就成為以吃粳米為主的食米人口了。然而,歷史是歷史,吃飯就吃飯,大部分的人應該很難從中去感受到什麼。

粳稻(Joponica),是短圓稻穀,適合生長在溫帶的氣候,目前日本、台灣、中國東北、韓國等稻作多是屬於此類。秈稻(Indica),瘦長稻穀,適合栽種在熱帶氣候,泰國、寮國、印度、馬來半島等等多栽種此。印度是世界產米量最大的國家,泰國則是世界米輸出最大量的國家,因此可以想像其實在世界米的市場中,秈稻目前還是多數人食用的米種。

來到泰國之後,真的是進入食米的世界了,從早餐電鍋就開始運作。想想我的早餐,除了小學時期老媽總是很勤勞的起來煮粥弄配菜給我們吃外,接下來的日子就像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麵包、牛奶、豆漿、三明治、蛋餅……多到數不清的早餐選擇。

而這裡呢,就真的是米飯、米飯、米飯,連所謂的麵條其實也幾乎都是米製的,甜點亦是。在台灣我的食米濃度大概是60%,在泰國突然升高到97%。真的,有時候受不了就寧願啃吐司了。而這97%,全由秈稻跟糯米瓜分而去,完全沒有粳稻的發揮空間。

basmati
basmati除了特殊的香味外,另外一個特性是煮後會變成原來的2倍長喔!

工作所在的KKF本來就是發展稻米品種的中心,所以有機會可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米種,不過實際上繼續發展的也是以秈稻為主,那種短短小小的粳米品種對這裡的人來說,屬於適合餵雞的品種。

留種的稻穀都是用手工搓揉,所以也體驗了各種米不同的特色,有的簡單搓就可以抖落滿盆,有得搓半天最後還得一顆一顆解下,有的刺芒長野性強,有的早已馴化的一點危險都沒有。什麼?用危險來形容稻穀很奇怪嗎?當你的手掌總是被米粒刺得到處傷口時,你就知道了。

泰國最引以為傲的稻米品種是茉莉香米(Jusmine Rice),是目前泰國米出口中的高等級米,主要的栽種區在泰國東北的幾個府,由於這種稻米生長期較長,農民多於雨季種下,涼季收穫,一年只有一穫(也因為該地區較乾旱),和泰國中部地區的稻米一年可以三或甚為不同。KKF也有自己在發展出來的紅茉莉香米品種。

目前在園區正在進行改良的米種之ㄧ是來自印度的Basmati香米,已進行四~五年的時間。Basmati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價的米,至少是一般米的六倍價錢,主要生長在印度、巴基斯坦北邊近喜馬拉雅山脈一帶的區域,無法廣大種植,數量不多,此米也為印度賺進了不少出口錢。不過由於適合種植此米的氣候在25~30度之間,所以要移到泰國來其實不是件簡單的事,目前試吃已經在這裡發展一段時間的Basmati還不太能感受到那濃厚的堅果香氣。適地適種其實有他的道理,即使能夠移地種植,要展現出那原來的風味大概也不易。

各地食用的口味以及烹調的方式更是會影響一種米是否受歡迎。如果在台灣,秈稻為主的泰國米就不是太受歡迎的選擇,前一陣子用貴得要命的泰國郵局寄回KKF有機農民種植的紅茉莉香米回台南家裡,之後打電話回家詢問口味如何,老媽倒是吞吞吐吐的回答著:乾乾的,好像沒有很好吃。一點也不給面子啊!看來我們還是比較適合吃自己的益全香米。

煮糯米
煮糯米有特別的方式跟工具。蒸煮之前米得先浸泡一個小時,煮熟後則裝進自然材質(竹或藤製)的糯米籃子中保持熱度,糯米若是冷掉可就咬不下去了。

在這裡的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吃糯米這件事吧!在台灣,糯米幾乎只用來做些甜點,最常接觸到的則是粽子,使用率其實不高。而且,總是有一堆營養師不斷的提醒:糯米消化不易、粽子熱量高,一天一顆就足夠。

萬萬想不到,這個世界其實是有主要食用糯米的人口,寮國和泰國北部以及東北地區的人主食即是糯米。而泰國東北的人為了討生活也早已遍及泰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如台灣的泰籍移工。在KKF的同事有超過一半來自此地區,食用糯米時大家顯得自在快樂。

米甜食
各式各樣的米製甜食,有的是日常生活所食,有的則是特殊日子的禮品或供品。在米種植前、種植中或種植後,都有一些儀式舉行,這些時刻都會見到一些米製甜食。

自從室友的家人從老家扛了一袋糯米以及那些蒸煮糯米的「家私」來到我們的住處後,糯米更成為飲食中重要的腳色。而我也學到了蒸煮出一大籃香甜熱呼呼糯米的功力,坐在地上的蓆子,手從熱呼呼籃中抓出還燙手的糯米捏出一顆圓球,去沾「宋當」(青木瓜沙拉,而且還是寮式有「拔辣」的,而不是泰式的喔)的湯汁,順便抓起木瓜絲ㄧ同送進嘴裡,啊~美味啊!有時食慾不振的時候,竟會想吃糯米啊。

而這種不需要桌椅、湯匙筷子的飲食姿態,大概會成為我一生中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

除此之外,各種糯米發展出來的甜點更是族繁不及備載。總讓我有機會一再大嘆:泰國,米,無所不在。

能夠在這樣一個米食大國,又在一個發展米的組織裡學習,讓我對米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明白還有更多更多的學習在後頭。「一種米養百樣人」,而這個世界可是有數十萬種不同的稻米喔!!

(本文作者目前於泰國KKF實習中)

小杜是農夫?

為什麼小杜要以低價供應天然的農產品及加工品?這樣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改吃天然農產品,單價降下來一樣能維持住所有人生活,因為有很多人買,所以要用低價做一個翻轉,也邀請您一起來翻轉。

前言

其實我主要是慈心中小學裡面做廚房的,以前曾做過成衣外貿、迪士尼兒童美語及跑有機店的業務,一路上因為自己小孩子的關係,一再轉換跑道做到現在的工作。現在的工作很貼近孩子的生活,更重要是有學校跟家長的支持,讓我很珍惜。

我們目前才正開始要賣農產品而已,我是比較沒有壓力的農夫,所以說的話也不太準,大家參考就好。

耕作緣起

住台北時,從出生就一直吃抗過敏奶粉的老大5個月大時,臉就出疹子,醫生判定可能是終身無法治好的異位性皮膚炎,把患有脂漏性皮膚炎卻打死不改飲食的我嚇個半死(當時兩星期發作一次,我的臉會變紅關公,而且皮屑會掉,像下雪),開始努力尋求另類療法。因緣際會找到一家有機店,我太太去上他們開的師資班,全家從此改變成吃天然飲食,也開始去深坑市民農園租地種菜。不過當時種菜是為了興趣。

後來搬來宜蘭,參加華德福師訓課程,某堂課,BEN老師談現時經濟模式,是人類用冰冷的腦—主要是神經系統,結合在工業文明之後的資本主義模式,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當時剛發生雷曼兄弟垃圾債券的事情不久,很多人將家當投注在虛幻設計出來的債券上面,配合到鼓吹你投資(機)卻完全不告知風險的一連串機制——從銀行業務員到政府,結果讓許多無辜百姓一下子傾家蕩產。

其實我當時想說,如果大人善用熱情的血液(創造及意志力),凡事實際去做,容易對別人有同理心,因為你從做當中知道自己不足及別人辛苦;而不是讓冰冷的大腦及神經系統一枝獨秀,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世界大戰了,因為對別人產生不了同理心嘛!

現在的小學午餐供應也是如此哦(我可能也用了太多大腦,所以傷到一些朋友)!現在的華德福教育,就是要護持,讓小孩在創造及意志力能有 充分的發展,外面體制內學校無意識到學生們是冰冷的相互對待,因為制度設計上以競爭為主。這是會引導人類甚至牽引整個地球走向死亡的。

我後來的一年級師訓報告以經濟為主題,提到以廚房結合在地社群經濟發展,再以農耕發展出類似錫安山以地為經濟基礎,不玩資本主義的虛幻遊戲。很榮幸的後來真的能到學校廚房開始做起。現在開始要做共購來回饋社群,並累積回饋學校及設群環境的資金。

人要多接觸自然,除非必要否則少接觸人工東西,你真的去碰碰看,一整天下來感覺會差很多,實際去做也較能帶動下一代,他看你做農久了就會一起做。基本上做農還算有趣,大自然無私,你種了他就一直長,每天都有驚喜,2個小孩也會在大地中幫毛毛蟲蓋花園,很漂亮,他們會每天想要看看蟲寶寶長大了沒。小孩也開始自己種水果種子,一長出來就高興的手舞足蹈。

這是變動劇烈的世代,下一代要學會很多事,我還有很多都不會,如果我不去做,怎能期待小孩會去做呢。

990701ou-farm291-450.jpg
小杜剛接手的文旦柚子園(照片提供/小杜)

我想達成的心願是:環保就是經濟

環保就是經濟,經濟就是環保。這是在全國河川民間會議中聽魯台營先生所講的。他所提到的很多,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應該花小錢多建每座6億的輻射井(八八水災時的屏東救命井,當時水庫的水多到太混濁不能喝)VS政府拼命花大錢蓋幾百億卻淤積的大水庫(還不包含每年花錢撈沙疏浚)。全國錢有限,如果花大錢蓋水庫是有效率的,舉雙手贊成 ;可偏偏水庫卻破壞水土保持以及沒幾年就淤積一堆,使用年限一再快速縮短。

環保跟經濟絕對相輔相成,我做農也一樣,考量經濟,我都花最少錢去做事,像苗大都是當地要的到的免費苗,再比如人工提山泉水澆水很辛苦,那為什麼不花些錢鋪設灑水系統,目的在於一旦鋪設灑水系統,就不用考慮適時適地適種,因為種每種東西都會活,就可以隨便種不適合當地的品種,那就不環保了,因為連蟲跟鳥獸都不吃,像外來種很多長得很漂亮是因為連蟲都不接觸他,那這些蟲要吃什麼,那作物怎麼繁殖,是不是更要靠人工去做更多事。

更何況我在做實驗,是要連我這種不厲害的都能種的起來的,那每個人也都能種的起來,那就好推廣跟複製了。不是嗎?所以我強調要輕鬆做,這樣植物就能輕鬆活。其實也因為我每天都有遇到不會的,都還在學嘛!所以輕鬆做比較容易隨時改啦!再加上我也真的吃不了那麼多苦頭,你很少會看到大太陽跟小杜會同時出現的,太陽一出來我就閃人了,所以小杜可以做,你也可以哦!

雖然我們苗種大都免費,但是卻會創造最大經濟,因為都是好照顧的,加上適應當地氣候每年自然產量多,產量一多就可以便宜賣,便宜賣就會有許多人來吃,這模式一俱足就能夠聚攏眾人,經濟模式就能起來。

小杜的農地、產物和農法:

(1)農地

1. 租冬山鄉內城段1甲多柚子園自己做。

2. 保證收購珍珠1甲天然米(地主巡田水,宜蘭教養院跟我負責拔草跟撿福壽螺,實際割草後已經對當地居民產生良善影響,地主明年要幫我們介紹更多地來改種天然米,不用一期再噴五次以上農藥了,希望能快速複製保護更多地,這也是低價吸引更多人改吃天然農產品的主要品項。今年秋天也要開始保證收購根莖類作物)。

3. 共同購買台東鹿野水田預計3甲(以買地租給當地秀明農友種直播米方式進行,交給他們我就不用辛苦奔波)

(2)產物:

目前以柚子、芭蕉、稻米為大宗,刻意大量培植鳳梨、樹薯、樹豆、香椿、山蘇、火龍果、桑椹、野生小蕃茄為明日之星。豆類、花生、西瓜及20多種果樹正在做少量種植,看是不是適合當地(只能自己做實驗,因為果苗老闆大都會跟你保證包生的)。

蔬菜預計以紅鳳菜、地瓜葉、蘆筍、山蘇及川七為大量供應

選以上作物是因應易維持(沒很多人手)且不需常澆水(我的地沒有澆灌系統,完全靠兩手提的山泉水),再加上這裡有山豬及大批猴子出沒,先少量種一些作物實驗(如柳丁和橘子猴子愛吃,芋頭山豬愛吃),我刻意種大量樹豆,要送猴子吃不知道他愛不愛,他不愛我就可以多收一些囉。

(3)農法:

我是東拼西湊派,因為我很多都不會也不肯做,都是碰到地主要求說要除草施肥了,才趕緊想那個農法可以達到地主的要求,免得地被收回,當我能達到經濟規模時,就想把地還給地主,讓他也能按此天然模式去維持生活,不再回到噴農藥跟化肥的模式裡,最重要是感染地主,回到人的良善循環。所以我也很認真在維持跟實驗。

以下是我約略用到的農法(東拼西湊法)

1、BD農法:預計挖掘螺璇水道及學習向動植物傳達心念。

自然農法:開始實驗厭氧菌堆肥法,不必辛苦翻堆肥。繁殖並接引益生菌到土地中。

2、樸門:遠近管理(遠的地種火龍果芭蕉等不用太多管理的,近的種豆類瓜類及地瓜葉等要些許管理的)、水生池、適地適種(山蘇及紅鳳菜種到樹蔭下,不用辛苦澆水又不用遮網子,火龍果及絲瓜種坡邊不再立柱,絲瓜給些枯竹爬藤用不再搭棚架,鳳梨、樹薯、樹豆及火龍果超級耐旱,你也種種看,成就感超高的哦)、雨水收集、乾濕分離廁所、火箭爐(灶)做大量加工時用。

3、秀明農法:以紅鳳菜及山蘇開始做不施肥實驗,種在已經有相當地力的天然林裡,觀察狀況。等到我把柚子園地力提高,就可以複製經驗過來。

最後,可能有朋友會問為什麼小杜要以低價供應天然的農產品及加工品?為什麼要做市場價格的破壞者?一樣就經濟跟環保面,這樣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改吃天然農產品,越多人改吃天然農產品,就越對環保有貢獻,也就越能達到經濟規模,因為就有越多人會注意健康變化而投入這綠色行列,單價降下來一樣能維持住所有人生活,因為有很多人買,就我所知,宜蘭再小的農場好像都還面臨夏天菜太少沒的賣,冬天菜太多沒人買。

我的淺見是太少人吃的關係,所以要用低價做一個翻轉,也邀請您一起來翻轉。

小杜的電話:039595239,有興趣的朋友請與小杜聯繫

屏東萬丹災情─豬,水稻,泰國蝦

八八水災過後,萬丹鄉大量的豬隻死亡,爆發大規模的鉤端螺旋體感染,所幸目前情況已經穩定,但在清理家園過後,萬丹產業的受損狀況?產業的未來?萬丹的產業結構,主要是養殖─豬隻、泰國蝦以及種植稻米…

萬丹 受災狀況分析

在8/8日當晚,大量的雨量降在高雄及屏東山區,導致高屏溪溪水暴漲,從上游的甲仙、荖濃、旗山一直到下游的萬丹無一倖免,所幸萬丹的淹水並沒持續太久,8/9日上午淹水就漸漸消退。

八八水災過後,萬丹鄉大量的豬隻死亡,並且爆發大規模的鉤端螺旋體感染,所幸目前情況已經穩定,但在清理家園過後,萬丹產業的受損狀況?產業的未來?

萬丹受災示意圖

萬丹產業結構

萬丹的產業結構,主要是養殖(豬隻、泰國蝦)以及種植稻米為主,在經過風災後,大量的豬隻死亡,稻米因為泡了太久的水而枯萎,即使稻田中的稻子沒被沖走,但被大量淤泥覆蓋的土壤,稻子也會漸漸死去,農民只能利用耕耘機忍痛將田中的土充新翻過,把即將枯萎的稻子埋入土中。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另外一點是部份農田的電力系統尚未恢復,無法使用抽水機將灌溉渠道中的水引入農田中,即使復耕,這區域也會面臨無水可用的情況。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另一個受災嚴重的產業就是養殖泰國蝦,八月九月是正值泰國蝦採收的季節,u漁民通常在二月三月放養泰國蝦描,養殖期半年左右,颱風來時正逢泰國蝦採收期,但多數的蝦子在來不及採收即被大水給沖走。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萬丹淹水原因分析

萬丹的淹水除了因為大量的雨勢降在整個南部之外,還有高漲的高屏溪由萬丹排放廢水的大排,灌入整個萬丹鄉,萬丹在大水只進不出的狀況下,部份區域淹水超過一層樓高,多數區域水深及腰。

原住民中有個諺語:水到過的地方,它還會在回來。另一個導致淹水的主因是由於高屏溪的行水區域長期被種植農作物,導致正常河道面積縮小。一個河道旁的積土如果長了草,那些土就會變硬,變硬的土不容易被水沖走,漸漸的積土越來越多,導致河道提高,能容納的河水變得更少,所以政府應該嚴格取締於行水區的養殖漁業及種植農作物,並且進行疏濬工程,清除部份高攤地,把河道還給水。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鳳山有機米產銷班災後報導

鳳山有機米產銷班位於大寮共13公頃的稻田,在這次的莫拉克風災全都付之ㄧ炬。這次從上游沖刷下大量砂土及漂流木,使產銷班在大寮河川地13公頃的稻田全都被砂石及漂流木掩蓋,產銷班考慮要放棄這塊經營15年通過有機驗證…

鳳山有機米產銷班位於大寮共13公頃的稻田,在這次的莫拉克風災全都付之ㄧ炬。

產銷班表示往年的颱風雖然都會造成一些損失,但是,這次莫拉克颱風從上游沖刷下大量砂土及漂流木,使鳳山有機米產銷班在大寮河川地13公頃的稻田全都被砂石及漂流木掩蓋,產銷班考慮要放棄這塊經營15年通過有機驗證的稻田。

高雄縣政府在美濃及杉林推動有機專業區,杉林這一塊專業區,有10公頃就是由產銷班陳家成一家負責生產,這一田區地勢較高只有部份受到風災的影響,陳家成夫婦表示這一期稻子(二期稻)如果接下來的病蟲害不嚴重,應該還有收成。

反觀大寮田區的情況就沒有如此的樂觀,大寮田區位於高屏溪旁的河川地,這次驚人降雨量溪水淹過堤防直襲兩旁的農地,原本一米高的農田全被砂石填平,初步估計投入資金至少80萬,這不包含一些無形的成本,鳳山有機米產銷班陳太太表示,已經投入的資金可以當作投資失敗,但是清理善後還要再花錢,讓他真的很想認賠出場,不想再花這一筆錢。

980820-dsc_5175-360.jpg

被砂土掩蓋的稻田,僅剩這一塊還能看出這裡原本種稻米。

2-DSC_5180-300x1993-DSC_5172-300x199

沙土淤積原本離道路有一米高的稻田,現在變的跟道路一樣高。大塊的漂流木橫躺在田邊。

水稻適合生長在水田,土壤的保水性格外重要,土壤的性質最好是黏質土。大寮田區被砂土覆蓋,如果直接下種,央苗會一直下陷且肥料及灌溉水無法保留,一定要清理掉這些砂土才能耕作。

鳳山有機米產銷班陳家成夫婦表示,他們在這裡已經投入15年的心血,15年來未曾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完全遵守有機生產規範,通過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的驗證,而且這一塊田區所生產出來的稻米,不論是品質或產量都比杉林還來的好,如果真的要放棄耕作,他們真的很不捨得。

4-DSC_5200-300x199

15年來的堅持,這一包包的有機米,也是農民的未來的希望

5-DSC_5235-300x1996-DSC_5233-300x199

設備的貸款是產銷班最大的壓力也是主要的成本。

人們無止境的開發,挑戰大自然的極限,如今卻受到大自然的反撲,這次的風災就是最好的例子。傳統農業為了追求更高的產量,使用一些化學藥劑,扼殺一些生物生存的權利,若這個循環在持續下去,悲劇會一再重演。

從事有機生產的農民,寧願花更多的時間、更密集的人力,也不願去傷害這片土地,我想這份堅持應該是要被尊重及支持,請大家用實際行動,支持他們繼續耕作,讓他們能看見未來。

(作者為微風市集專案經理人,本文轉載自「微風市集」部落格

【農耕假期】貢寮梯田手耕0725-26,0728-29

炎炎七月,正是台北縣貢寮山區稻田成熟時,青青山巒中一畦一畦稻穗飽滿的金黃梯田,除了老農們手把鐮刀、揮汗收割,更需要年輕而充滿活力的你,前來接起鐮刀、捧起稻穗,傳承農村薪火!歡迎各方青年朋友與我們一同…

untitled─1

【做伙來貢寮忙割稻─青年農村工作假期】

untitled-2-360untitled-3
炎炎七月,正是台北縣貢寮山區稻田成熟時,青青山巒中一畦一畦稻穗飽滿的金黃梯田,除了老農們手把鐮刀、揮汗收割,更需要年輕而充滿活力的你,前來接起鐮刀、捧起稻穗,傳承農村薪火!

歡迎各方青年朋友與我們一同深入貢寮農村,以工作假期的方式,協助老農割稻曬穀並體驗記錄農村生活。

主辦: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招生對象:有興趣體驗農村生活、協助農忙割稻事宜的青年朋友

時間:

8/8(二)09:00 至 8/9(三)16:30 共兩天,含住宿

地點:台北縣貢寮鄉福隆火車站集合

活動費用:NT$1,500

第一天 第二天
上午 室內課:【認識貢寮課程】 【梯田割稻、打穀、曬穀】
下午 【梯田割稻、打穀、曬穀】 【眺望龜山島、迎徐徐晚風、享用美味貢寮便當】【分享討論‧賦歸】
晚上 【半農半X的生活】

去年活動紀錄:http://www.gcaa.org.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csn=23

報名方式:請至http: //www.gcaa.org.tw 線上報名

匯款帳戶:(請於8/6中午前完成匯款)

匯款完成請傳真收據至02-2364-3511並來電02-2365-3862告知,才算完成報名

戶名: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

帳號:026-004-0051512-3

銀行名:永豐銀行(807) 中正分行

有問題請電:(02)2365-3862 段小姐 或 0918-238-540  羅小姐

或email至gcaa@seed.net.tw

http://www.gcaa.org.tw

【遊樂】台南縣嫁妝文化節1207(喜宴報名至1126)

菁寮聚落因紀錄片《無米樂》廣為人知,早在清末,菁寮聚落已是商旅往來嘉義諸羅城與台南府城之間必經要道。日據時代菁寮聚落商業更為蓬勃,附近居民婚嫁所需的各式貨品…

2008 台南縣嫁妝文化節
地點: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聚落
時間:2008 年12 月7 日 9:00~18:30

97124-wedding-360.jpg
菁寮聚落因紀錄片《無米樂》廣為人知,早在清末,菁寮聚落已是商旅往來嘉義諸羅城與台南府城之間必經要道。日據時代菁寮聚落商業更為蓬勃,附近居民婚嫁所需的各式貨品,都可一次在菁寮聚落內辦齊,此地遂有「嫁妝街」之名。舉凡棉被、餅店、西服、布莊、鐘錶、鉛桶、等販售婚嫁必備禮品的店,至今仍存於菁寮聚落中。

為活化「菁寮嫁妝街」傳統產業並結合聚落特色與歷史意象,台南縣政府與台大城鄉基金會將於12 月7 日在菁寮古蹟街區中舉辦「嫁妝文化節」活動,今年度「嫁妝文化節」的舉辦目標著重在「呈現傳統農村嫁娶文化的變遷」以及「與在地生活、產業連結」等兩項主軸上。

上午節目為「迎娶踩街遊行」,在地的2 對新人與8 對金銀婚、鑽石婚的長青夫婦,將分別乘坐花轎、腳踏車、牛車、三輪車以及黑頭車等迎娶工具,繞行老街區,接受嫁妝老店的祝福。

遊行隊伍並將至由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建築獎得主波姆(Gottrie Bohm)所設計, 德籍天主教聖方濟各會神父與菁寮聚落民眾共同自立造屋所興建的「聖十字架堂」舉行本地化的婚禮福證。

中午將於美麗的桃花新木林中舉辦呈現「菁寮米鄉」稻作文化的「文化囍宴」, 無米樂中三位主角將致贈新人象徵文化傳承的神秘禮物。
下午的活動為「牽手散步市集」,除了好吃好玩的攤位之外,另有具備地方各式特色手工藝品如藺草編織、打包袋、台客袋等展售,現場並有DIY 教學活動。此外,還有「菁寮LOGO 氣票選活動」、「婚紗走秀活動」,並有由菁寮國小、「原音社」等團體所帶來一連串的動態表演活動。在老街區外還有牛車、三輪車與腳踏車的導覽活動。

12 月7 日「嫁妝文化節」活動,節目精彩、意義非凡,且菁寮聚落不止有木造老街,還有許多樸實古香的三合院,有著濃厚的傳統農村氣氛,相較於忙碌的都市生活,別有一番平靜輕鬆的氣息。歡迎各界蒞臨指教。

嫁妝文化節「文化囍宴」 開放民眾加訂餐位 ,12月7日中午於菁寮桃花心木林舉辦的「文化囍宴」,將有豐富的稻作米食與熱鬧的婚禮氣氛。目前開放「文化囍宴」訂位,誠摯地邀請社會各屆喜愛菁寮聚落與嫁娶文化的朋友們,一同參與。

詳細活動可洽詢「菁寮文化柑仔店」,地址:菁寮54 號。電話:06-6623392。信箱:54.jingliao@gmail.com。
或上網http://jingliao.pixnet.net/blog 查詢

1207嫁妝文化節「文化囍宴」內容:

☆時間:12 月7 日11:30 入席,12:00 開席
☆地點:桃花心木林
☆節目:

12:00 – 12:15 新婚與金銀婚夫婦入席
12:20 – 12:30 婚禮儀式:媒婆好話祝福.新人交換信物.證物用印
12:30 – 12:40 菜色介紹
12:40 – 13:00 來賓致詞.致贈禮物
13:00 – 14:00 原音社樂團表演

☆報名形式:
即日起接受報名(現場、電話、網路),至11 月26 日下午5:00 截止。以一桌(10 人份)為單位。
☆費用:
一桌4000 元,包含囍宴菜色與飲料。
確定報名後需先收取定金一桌2000 元。

文 化 囍 宴 菜 單

出菜順序 菜色
0 幸福小菜(切丁米香、瓜子)
1 錦繡拼盤(螺肉、油粕、烏魚子、糖心米連藕)
2 什錦集耀(什錦魚翅)
3 心心相印(壽司沙拉蝦球)
4 年年餘億(清蒸石班)
5 姑姑嫂嫂(藥膳鮮菇火鍋)
6 一團和氣(醬爆生菜豬肉米香鬆)
7 金玉滿堂(干貝綠蘆筍)
8 福壽米滿(韓式人參米雞湯)
9 花好月圓(炸湯圓&水果盤)
10 圓滿甜點(水果香蕉冰)

2002008 嫁妝文化節活動流程

◇ 上午:迎娶踩街.文化喜宴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8:30-9:00 新人準備就位 1.新郎-德馨宮
2.新娘-黃宅
9:00-9:20 新郎發送喜訊遊行 黃宅至德馨宮
9:20-9:50 迎娶新娘儀式 黃宅
10:00-11:00 迎娶文化踩街遊行 十字街區
11:00-12:00 天主堂祝福儀式 天主堂

◇下午:牽手散步市集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12:00-14:00 文化囍宴 桃花心木林
12:00– 17:00 復古沙龍照 墨林文物館
12:00– 12:10 市集開幕活動 十字街區
14:00– 16:00 菁寮LOGO 人氣票選 北勢街舞台區
14:00– 14:30 走秀活動 北勢街舞台區
14:40– 17:00 表演團體演出 北勢街舞台區
15:00– 16:00 導覽解說 十字街區集合出發,繞經三村範圍
17:00– 18:30 散場電影 十字街區旁(市場外)

【農趣】玉里割稻體驗營1108-09

玉里割稻體驗營,活動時間:11/8(六)~11/9(日) 兩天一夜,活動人數:至多30人,與割稻相關活動所需的費用以及午餐,一律由玉里鎮公所贊助。交通、住宿其他…..

l 活動時間:11/8(六)~11/9(日) 兩天一夜

l 活動人數:至多30人

l 活動費用(交通費+住宿):與割稻相關活動所需的費用以及午餐,一律由玉里鎮公所贊助。交通、住宿、其他飲食或活動費用,須自費。請粗估大人2,246元/小孩1,374元

l 注意事項:
衣著輕便、長褲、長外套、舊衣服最好(一定會弄髒)、鞋子以拖鞋或涼鞋為主(會下田踩泥巴) 盥洗用具、環保餐具、防蚊藥品…等

l 連絡人:林佳穎(0912-416-822)。小劍劍(0912-227-226)

活動行程一覽表

11/8() 時間 活動內容 費用/ 附註
7:10~11:34 4h24m 1053班次 自強號(台北-花蓮玉里) 成人票(來回):1,146元
兒童票(來回):574元
PS:兒童滿115公分、未滿6歲者-免費滿145公分、未滿12歲者-兒童票
6:40–11:04
11:40~12:00 20m 到瓦拉米客棧放行李
用ㄅㄨㄅㄨ車接送到活動集合點
4人房(2個雙人床-2000元)
3人房(2雙1單-1500元)
2人房(有雙、也有兩單-800元/1000元/1200元)
一房可加2床、一床300元
瓦拉米客棧/(03)888-6681/花蓮玉里鎮大同路214號
12:00~13:00 1h 小劍劍簡短自我介紹+用餐    
13:00~14:30 1.5h 割稻與打穀 玉里鎮公所贊助  
14:30~16:30 2h 控土窯+桶子雞+用傳統器具煮米食
(等食物熟時,在旁玩紮稻草人+用機器爆傳統的爆米花)
玉里鎮公所贊助  
16:30~18:00 1.5h 享用控土窯+桶子雞的美食 玉里鎮公所贊助  
18:00~20:00 2h 回客棧休息、到街上享用玉里美食 自由行、自費(約150元/人)  
20:00~22:00 2h 安通洗溫泉(吉祥溫泉) 自由行、自費(約150元/人) 小劍劍與客棧免費提供小巴供大家使用
22:00~   回客棧睡覺    
11/9(日) 時間 活動內容 費用 附註
8:00~9:00 1h 起床盥洗、到老字號的早餐店吃蛋餅 自費  
9:00~11:00 2h 碾米(每人提供一小袋帶回家)
成果展(與主辦單位合照)
玉里鎮公所贊助  
11:00~12:30 1.5h 米食饗宴
回客棧收拾行李
玉里鎮公所贊助  
12:30~20:00   遊樂去(瑞穗牧場、台11線各景點、花蓮松園、廟口紅茶、買名產….等) 自費  
13:10~17:21   1078班次 自強號(花蓮-台北)   20:00-22:25

讓一切重新回到農夫手中

Daycha發現,農民生活之所以沒有改善,是因為失去了耕作自主權,必須仰賴工業化肥料、農藥、甚至種子耕作,淪為工業化農業巨大機器的最末環節。而這一切正是由綠色革命選與HYV而起。「從種子…………

有機米與一般米賣一樣的價格?怎麼可能?在台灣,有機農產品幾乎與高價格劃上等號。但是在泰國「米之神」基金會,數千公頃轉型的有機稻田,其稻米價格竟然與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的稻米完全一樣!當米之神基金會執行長Mr. Daycha說出口時,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有機農業邏輯裡:有機生產以人工取代化學藥劑而成本遽增,有機農產品當然要比較貴,農夫才活的下去!不僅如此,高貴的價格更是吸引農人加入有機生產的招風旗。況且,付出這麼多心血栽種有機農產品,不可能有農夫願意賣與一般稻米相同的價格!

然而有機稻米與一般稻米混雜,透過完全相同的通路銷售,標上齊頭平等價格,在泰國蘇攀部裡卻是事實。這項不可思議之舉,有一個簡單的答案:有機生產降低了成本!但這簡單回答的背後,卻是米之神基金會二十年來的心血。有著華人血統的Daycha原是蘇攀部裡的望族,祖父靠買賣糧食而致富,坐擁素攀部裡省數千公頃土地。母親過世卻讓生活優渥的Daycha轉念,他認為家族三代已經從農民身上拿了太多血汗,自己必須要有所回饋,因此投入解決農民困境之列,在1989年成立了Khao-Kwan Foundation(簡稱KKF)。

泰國現代農業的困境,諸如化學藥劑污染、土壤肥力降低、農民債臺高築等等,乍聽之下與世界上所有開發國家無異,但對Daycha來說,這些問題卻都明確地指向同一根源——「綠色革命」。二次戰後由美國主導的現代農業革命,透過世界銀行、跨國企業的合作,全面改變泰國稻米生產模式。現代化的道路與灌溉系統進入農村,使全年收穫且產量高超的新型HYV(High Yield Variety)稻米得以耕作,一但農民放棄手中原生稻米而選擇耕作HYV,則必須將化學肥料農藥與大型機械套裝組合一併帶回,才能得到如廣告中所說的高產量。就如國民政府一般,泰國政府開始實施肥料換穀、農民貸款等多項措施,協助農民脫貧與農業現代化。四十年後,稻米產量確實激增了,泰國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稻米出口國,但農民卻仍舊貧困,耕作的面積越大、產量越多,債務竟然也越多,農民賺更多錢改善生活的夢想,始終沒有達成。

rice-360.jpg

在米之神基金會旁邊做有機堆肥(攝影/陳雲芳)

DSC_6386

圖左為米之神創辦人Daycha(攝影/陳雲芳)

Daycha發現,農民生活之所以沒有改善,是因為失去了耕作自主權,必須仰賴工業化肥料、農藥、甚至種子耕作,淪為工業化農業巨大機器的最末環節。而這一切正是由綠色革命選與HYV而起。「從種子開始的問題,要從種子解決!」Daycha說,KKF成立的目標,就是將一切交還給農民,以擁有自己的種子作為最終目標。Daycha與他的團隊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在沒有農業科技與先進實驗室的幫助下,研究出不需倚賴化學農藥與肥料的稻米生產技術,並且可以將低生產成本一半之多。然而這項革命性的技術,卻只包含三個步驟:

1. 控制病蟲害

2. 活化土壤

3. 稻米選種與育種

事實上,這些技術並不新穎也並非KKF的專利,目前各國琳瑯滿目的有機農法中皆有提及。特別的是,KKF發展的是一套完全「平民化」的有機農法,不需要任何高科技及深奧理論,每一個農民只需保持觀察力,不時進行小學程度的科學實驗,即可擁有這樣一套技術。

首先,KKF帶著農民蒐集水田中的昆蟲,仔細將昆蟲分門別類、認識哪些是害蟲?哪些是益蟲?一旦得知水田中大部分其實是有益昆蟲,農民便瞭解化學農藥全面殲滅的問題,而轉向適當「控制」益蟲與害蟲的數量。「活化土壤」則必須讓農民瞭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是一切農業的根本,若能掌握微生物技術,則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耕作效果。

在日本等先進國家,發展成熟的微生物技術(如EM)變成一種商品,藉著購買高科技實驗室培養的菌種,農民可以更快速地製作推肥、促進作物生長等,但這些「菁英」菌種不但價格昂貴,且往往因適應問題而效果有限。在KKF,農民學習培養自己的微生物!回到自然的根源——森林,取一把土,用米糠或糖蜜培養、選擇有益的菌種,成為製作堆肥與生物農藥的原料。經過幾期改良,農民只需在收割之後將稻草切碎、加入菌液、發酵成熟,則不需添加任何其他肥料,便可獲得與慣行農法相當的產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技術「選種育種」,使用脫殼糙米而非稻穀進行選種,是KKF研發的新技術。脫殼糙米無論在大小、色澤、胚芽等方面都可以用肉眼仔細撿選,以增進每一年稻穀品質;育種則是使用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人工授粉方式,將雜交種培育八代之後純化品系。Daycha鼓勵農民不斷地選種育種,不但為了選出最適合自己田地的品系,也可因應難以預測全球暖化環境。

只需學會三步簡易技術,便可降低成本而提高收入,農民應該沒有理由拒絕!花了十年心血研究的KKF成歡欣鼓舞著,以為自己找出了現代農藥的解藥。但出乎意料之外,KKF新技術並沒有如雨後春筍般席捲農民,卻反而窒礙難行,農民寧願一年年看著地利喪失、自己債臺高築,卻固執不願放下藥桶。Daycha困惑了五年,直至一篇農民技術與認知行為的研究報告,讓Daycha恍然大悟,慣行農法早已深植在農民認知與價值觀中,追求「高產量」、「方便操作」已經成為一種行為模式,並非理性選擇;這麼說來,KKF所要對抗的並不是技術,而是人的行為模式。面對行為模式,苦口婆心教導新技術是行不通的,農民必須親自體驗、走過全新的耕作過程,見證成果而後才會改變!

因此,KKF在五年前開始了「農夫學校」,在幾個村子提供團體學習課程,KKF成員帶領農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實驗、實作,定期聚會討論,並不點名對錯,而讓農民自己發掘成敗,逐漸改變既有耕作觀念而開始實踐有機耕作。

DSC_6677

接待我們的農夫(攝影/陳雲芳)

DSC_6599

參訪農民學校(攝影/陳雲芳)

當我們到達素攀部裡四處農夫學校之一的村落時,充滿歲月風霜的笑臉農民迎接我們,熱情送上豐盛食物,我想這就是每個世界角落都存在的農村風情吧!然而這些農民卻不同於台灣有機農民,一提及有機耕作的回答就是「很辛苦」!這些農民興奮地帶我們參觀堆肥製作場所、長滿雜草的水稻田……,一位農藥過敏的婦女接觸KKF之後如魚得水,對培養微生物產生極大興趣,目前她正在試驗三四種堆肥與生物農藥的新配方,甚至包括天然除草劑!

在木板大床上我們暢飲享用不盡的椰子,跟農民嘻嘻哈哈聊了起來,即使每一句話都要透過兩次翻譯,農民的快樂與對有機農法的認同,仍然強烈地穿透語言隔閡,感動我們。也許,他們並不知曉微生物運作的機制與細節,也不見得能說出育種的遺傳學原理,但他們倚靠著「自然」,成為先進的農業技術實踐者。如果只是單純人類文明與技術革新,毫無學識與資源的底層農民何以一步登天?擁有與高科技生化研究相同的技術?這些農民讓我不得不相信,「回歸自然」將是解決現代農業問題的最終答案。

對Daycha及KKF成員們來說,龐雜棘手的現代農業問題,解答竟然如此簡單!他們不但沒有因「發明」此項革命性技術居功自傲,準備申請專利權大撈一筆,反而將此歸功於「Khao-Kwan(米之神)」。Daycha深深相信,這些神來之筆的技術不可能從他腦中迸出,而是米之神帶領著他發現這一切,因此他的任務就是將這些交還給農民。Daycha說到這裡,我們大家相識而笑了!對於Daycha坦然將一切歸功於神,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的虛偽矯情,反而深深感動:一位諳熟科學實驗步驟的農業研究者,終其一生追溯現代農業問題根源,最終卻對米之神堅信不移!確實非常特別。在台灣,我們有全盤技術理性而對信仰不屑一顧的農業專家,也有篤信神力耕作不精的純樸農人,但科學與信仰的結合,顯然尚未出現!

還記得這趟出發前,媽媽對我竟然去「泰國」取經忍不住嘲笑,泰國的農業怎麼可能比台灣進步?到KKF參訪,卻讓我發現自己必須放下台灣優越感,而重新審視對「進步」的定義。在稻米產量、品質等各種技術面,泰國的確沒有台灣進步,但也許面對反璞歸真的有機農業,虔誠的泰國佛教徒們卻走在世界的尖端。也許就是因為台灣人腦筋太好、太聰明,對於簡單事物經常不屑一顧,而錯過了大地之母無時無刻教導我們的質樸真理。

面對嚴重稻熱病,以無作為方式來對應

2008年第二期水稻種植後迄今第43天,稻子出現嚴重「稻熱病」的情勢,不過依照秀明自然農法的施行辦法,我們也只能以控制「水位」這一個人為干涉的方式來因應,其它的作為只能以「祈禱」、「相信秧苗」………..

2008年第二期水稻種植後迄今第43天,稻子出現嚴重「稻熱病」的情勢,不過依照秀明自然農法的施行辦法,我們也只能以控制「水位」這一個人為干涉的方式來因應,其它的作為只能以「祈禱」、「相信秧苗」的方式來對應。符合嘉義秀明自然農法會議裡對於本期的預購米工作暫停進行的決議,因為還真擔心沒米可賣!

rice-360.jpg

嚴重的「稻熱病」原本以為「自家採種」、「自家育苗」、「間隔放大」後,可以免除病蟲害,目前仍然不敵氣候的「熱」!不過,若認清事實:第二期(7月-10月)的水稻栽培本來就是病蟲害多、收成不易、收成量少,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不過再這麼講,只能以「祈禱」、「相信秧苗」的無作為方式來對應,好像很無能為力、好像很玄、好像很沒有技術;而鄰田及地主已經看不下去,甚至連路過者都直呼:「這樣怎會有收成」;老實講:「我心裡也很擔心與不安」,可是我必需相信種子、相信秧苗、相信秀明自然農法的施行法則;因為一直以來人類逆天而行、硬要在熱天氣及病蟲害多的氣候下栽種水稻,就是需要認清,而為了強行收穫:加量藥劑,這種有作為的習慣,實在讓人擔憂吃的安全與土地的承載等問題!

後的秧苗從原本稀疏分蘗成長的景象

第43天後的秧苗從原本稀疏分蘗成長的景象

想想這些事後,面對病蟲害的擔憂就減低不少,鼓勵進行「無作為」也是一種作為,這種面對病蟲害的態度,或許也是秀明自然農法施行要義中所提倡的目的:「尊重自然的心」與「提供飲食生活較建全(安全與美味)」、「讓環境的破壞、惡化停止下來」。因此這種不再加害的「無作為」在此刻是需要提倡的。

就在獲得青輔會國際交流行動將出發至日本京都進行一場青年守護未來資產的交流行動之際,特別以此文來舒緩不安的心情,期待11天後,這些稻子重新展現生命力!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