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這是哪裡?佳簸嶼?陌生的地名定位著不知名小漁港的尋常生活,這裡有的是丁香魚季大批大批比觀光客湧上岸還炫艷的銀白魚體、有的是走在港埠邊曝曬黝黑發亮的男女老少莞爾般在潛水鏡下獨藏的一落白皙皮膚、有的是操著濃濃海風醃漬而成的澎湖語腔,家常且下飯。
與海共生的村落順應政府政策引進觀光大軍,這座舊名佳簸嶼的小島有著輝煌的觀光紀錄:五年前澎湖地區有三分之一的飲料銷售量來自此地、五年前觀光碼頭尚未興建之時,咾咕石建起的古厝與店面早已傳唱著熱炒海鮮與觀光紀念品的風味、五年前這裡是以皎白沙尾著稱的水上樂園…,這裡,這塊土地、這座島嶼,名喚吉貝;與過去榮景大相逕庭,如今吉貝島上大批觀光客不再,有的只是偶來過夜但更多是區區待上數小時採買、蜻蜓點水式繞島一周的觀光客。
吉貝有太多可愛可貴的故事,有七美石滬設計建造者林博在此落腳蓋宅、有離島罕見小法操營隔界儀式的完整保存、有絕美撼人的月出日落與晨起、有遠飄海外目斗嶼潮音震人耳目…,吉貝美好的一切一切在現今卻如同過鹹走味的小管醬讓人來不及下嚥就被貼上過期標籤。
在吉貝擁有全澎湖縣最多及保存最完善之石滬群,同時在建造與修繕石滬上吉貝島上更擁有專業之工匠師傅,依海維生的吉貝子民啊!每日往返滬房與岸邊不可或缺的尚有或日或夜隨配在身的火爪(夜間抓魚時用以吸引魚群前來之照明設備)、吉貝草鞋(海裡來陸上走的兩棲專用鞋,是漁村子民流傳已久的出海配備,從編織到成形全都來自一雙雙的皺紋滄桑)、各式捕捉專用的漁網及漁籃…等。
吉貝島上不起眼的小房舍內,一對老夫妻守著吉貝守著家,畢生與海為伍,海洋之於他們就如同每日共存的陽光空氣水般重要。與順虎伯的草鞋相遇是在不起眼的某房舍角落瞥見:優雅的鞋底版型以草繩串編成一片穩固耐於海蝕路踏、撐起草鞋的骨架是尼龍製的簡易鞋帶,卻以簡易的人體工學與編打將腳掌緊緊鑲嵌於底、腳後跟與腳盤處還不失裝扮地點綴彩編鞋帶,一雙老人家口中聲聲說的草鞋就此誕生。
順虎伯一邊手打草鞋一邊訴說草鞋的身世:草鞋是家家戶戶吉貝人都必須備有的基本款出海工具,耐穿耐水也耐走。在過去尚是純樸小漁村的年代,編打草鞋是家常功夫,草鞋的草繩材料及尼龍鞋帶多自高雄運來,編織草鞋一隻約花一小時之光景,一雙草鞋便耗時兩小時左右;但編織草鞋的事前準備工作也頗為繁瑣,首先須將買來一捆捆的粗草繩以手逐次搓散搓鬆成細長小段,好讓編織材料能穿入草鞋架進行編織。其餘則以尼龍鞋帶及碎布去創造草鞋的綁帶及顏色花樣,順虎伯不只編草鞋,隨著時代的進步編織材料也以草繩進化成以硬布條編織,讓穿者感受更舒適。想要厚底就多打幾層、想要薄底就少打幾層,手工專製的草鞋就是現場量製尺寸與織出,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獨一無二!
草鞋的用途除上山下海以外,也作婚喪喜慶專用,在典儀中就是以孝男穿著草鞋為較多。依據順虎伯所言,如今在吉貝島上還會編打草鞋及家中有草鞋架者大概其是僅存一人了!而澎湖其他地區或者離島如金門、馬祖或許也有類似草鞋師傅,但多半都佚散於各地,彼此之間也難以碰面交流,到底離島地區還存有多少會編打草鞋的老師父及類似手藝、工具設備留下,這部份便不得而知了!
順虎伯的草鞋編織穿在腳上有一種手感紮實的心安,沒有機器設定數字設定間距,一雙貼腳舒適的草鞋全都來自心測手感。有趣的是草鞋的長相就如人體般有其前後及命名,腳趾頭為前側,順虎伯都叫它「草鞋鼻仔」、鞋跟部分喚作「後底」、麻花狀的裝置在前者喚做「前頭仔」、後者則為「後頭仔」。
而在編打草鞋過程中的重要器具—草鞋仔床。(這裡很難以國字去描繪此器具,從順虎伯口中道出的澎湖海風腔才別有一番傳神韻味。)草鞋仔床的各部位也都有其命名及尺度。草鞋仔床多由硬木製成,在過去是家戶都會自行製作之器具,也沒有人特別在專賣此草鞋仔床。草鞋仔床分做兩部份:一是具有四齒的草鞋仔耙,是用來將草繩緊緊嵌緊之器具,其以反作用力與草鞋仔床底部的凹槽處相互吻合產生力道將編織材料彼此緊密相嵌;而用來控制草鞋形狀大小的主要關鍵在於草鞋仔床上的草鞋ㄎㄧ仔,其生做四齒狀,要編寬底大草鞋就將繩與繩間距拉大,反之則亦然。如此一來便可控制草鞋底部大小及最後收攏至鞋跟及腳趾間的形狀。
草鞋仔床還有一石製滾軸來控制鬆緊,同時在整個草鞋仔床的最末段其實是一個供編織者坐下編打草鞋的空間。看著高齡92歲的順虎伯耐著性仔、忍受彎腰久坐的痠痛再現海島編織,居然也有一種「人器合一」的合諧,順虎伯說現在大家都穿膠鞋出門打漁,穿草鞋與編草鞋者也屈指可數,屬於草鞋的青春夢啊風華不再,就像吉貝嶼形象商店老街般逝去與平淡。
(註:七月份來自全國各地共十來名吉貝田野調查志工正在深耕吉貝人、土、神的大小事,歡迎大家上網一探吉貝島前世今身。http://blog.yam.com/kapuasi而順虎伯也在澎湖縣吉貝村142-1號 (06-9911135)等著大家看找他聊聊草鞋二三事或者在順虎伯的房舍住下體會島嶼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