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莊舜卿 – 小地方新聞網

傳統合院建築的諦造者 ─訪木作匠師莊舜卿與莊天輕

實際造屋的經驗,莊舜卿說明,早期諦造一間合院,施工期至少要兩至三個月,格局規模依主家財力狀況而不同,但以建「五間厝」者居多,主家在日後富裕些時,有些則再增建「伸手」。而古人云:「一丈廳,九尺房」…

菁寮地區有許多傳統建築匠師,早期曾有兩大班,一是由莊金良領導的匠師群,另一是人稱「鑿厝基仔」領頭的班底,規模以前者最大,所以探討莊氏家族史,猶如翻開一部菁寮地區合院建築發展史。

990513chuantngjio-455.jpg
莊舜卿與莊天輕。莊舜卿(右)親手繪圖說明傳統合院壁面構造,直線為木材,曲線為「竹拱仔厝」,兩側「竹拱仔」彎曲方向一致以求美觀,下方為磚造部份。

莊金良的兒子莊舜卿(昭和9年生,1934)說,祖父莊才便開始從事此業,他的七名子女中,大伯莊賜、二伯莊平、父親莊金良(行六)及叔叔莊魚等四兄弟承襲家業,除莊魚為土水師外,其餘兄弟都是出色的木作匠師。起初由莊賜、莊平、莊金龍、莊魚昆仲合力經營,後來莊賜、莊平相繼歇業,莊魚早逝,晚期由莊金良獨領一班門徒沿續著家傳事業。莊金良,村人習慣稱他為「良師」,約民國前2或3年生,享年77歲。

莊舜卿說,由於聘請父親造屋的人很多,業務量大,因此除了門徒,還有許多自其他地區來的師傅依附在這班底下,當時聚集了超過30位土水、木作等各類匠師。他說,早年交通不便,某地要造屋,往往派一批工匠前往該地住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主人家需負責群匠的三餐與住宿問題,如此直至新屋完工後整批工匠才返回,於是在如此的作業型態下,若工匠人數不足,便無法同時承接太多委託案。小莊舜卿兩歲的莊天輕,是良師徒弟,也是莊天輕妹婿,他也表示,盛況時常有三、四處不同施作地點於同一日舉行「上樑儀式」的情形,日子過得非常忙碌。

2
此處以「小蕗」檜木做為客廳橫樑。

至於實際造屋的經驗,莊舜卿說明,早期諦造一間合院,施工期至少要兩至三個月,格局規模依主家財力狀況而不同,但以建「五間厝」者居多,主家在日後富裕些時,有些則再增建「伸手」。而古人云:「一丈廳,九尺房」,可知早期內部空間主廳寬為一丈、房間九尺,但日治後期至戰後多已演變為較為寬大的主廳十二尺、房間十尺型態。

3
「甲扇型」屋頂弧度優美。

造屋步驟是先由主家聘請地理師以羅盤依風水定出方位,之後由木作師傅對準指針方向,以兩塊磚埋入土裡固定,稱為「合磚」,此後直至接近完工進行地板工作時才能將其取下。合磚後,便可依此定出中軸線,木作師傅審視周圍地勢與環境條件(如主廳正向需避開其他房舍屋角或樹木等),定出稍左或稍右於合磚的平行線做為中軸線,再依中軸線向左右各畫出六尺長,合計十二尺,便是正廳的位置及空間大小。

接著還要設地基,以及整個建屋最高潮及重要階段的「上樑立壁」,這個階段也需先請地理師先擇定良辰吉日,匠師們在此之前則預先將所有構件先行分別製作完成於一旁備妥,等時辰一到時,架上中脊大樑,便叫「上樑」,接著將主廳左右兩面牆壁立起,此動作稱為「立壁」。上樑時,匠師需唸祈福咒語,咒詞極長,莊天輕至今仍倒背如流。此後,其他各部份便可接續進行,直到完工時再隆重舉行謝土儀式。

4
日式「車通型」屋頂。

匠師一般「包工不包料」,但由於購料有專業性,因此大多仍由匠師帶著主家同往採買。莊舜卿指出,傳統合院木構型態有三種,具財力者全用木材;經濟中等者,木材搭配「竹拱仔」,稱「杉甲竹」;成本最低者是全數以「竹拱仔」構成,但因極易損壞,所以此類建築至今已極罕見。

至於木材類型,福杉多見於清朝時建造的房屋,因本地不出產,皆自大陸運至,俗稱「過鹹水的」(渡過海),質性堅硬,日治以後則以檜木居多,質性較軟,我們可從一些古蹟與歷史建築得到印證。其中,檜木品質還有優劣之分,樹幹外圍屬質佳的「上材」,多用於門窗等小木構件;樹幹中央者品質次等,稱為「蕗炊仔」,表面有坑洞而易斷,適用於樑柱等大面積部份。其中僅坑洞不多的「小蕗」尚能作為橫樑,但滿是坑洞的「大蕗」極易斷裂,只能另做他途。

屋頂型態也有不同,有傳統紅瓦厝的「甲扇型」屋頂,線條優美,其弧度需經過精細計算,方能使雨水順勢流下,另一種為日治時期開始盛行的斜直式屋頂,俗稱「車通型」。

 5
莊舜卿隨身使用的小工具。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