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達瓦蘭部落 – 小地方新聞網

總統要看到八月八日完工,是否看到了災民的無奈?

瑪家農場永久屋日前已開工,屏東達瓦蘭部落重建看似有進度,但因核准永久屋的戶數,與實際部落戶數差異甚大,部落將被拆成兩半,加上政府要求7月底一定要完工,部落也無法繼續再猶豫,族人對未來憂心忡忡。

前言:

由世界展望會於瑪家農場興建的永久屋,已於3月18日動土開工, 屏東大社達瓦蘭部落,也是預計進住的部落之一,部落重建看似有進度,但因核准永久屋的戶數,與實際部落戶數差異甚大,加上政府要求7月底一定要完工,導致 部落即使不願意被拆成兩邊,但現在也沒有時間可以猶豫,因為族人如果持續待在營區,生活機能各方面都無法順利進行,讓達瓦蘭部落族人陷入分離的難題中。

990402dashewimage001-400.jpg
3月18日瑪家農場的動土儀式。穿著傳統服飾為入住的排灣及魯凱族人、圖中央者為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

遷村過程遇到的難題

(1)遷村用地無法自行決定

在尚未遇上八八風災之前,達瓦蘭部落實際上就已自覺所處環境的危險,已經向屏東縣政府提出遷村至「青山」(離部落不遠之處)的計劃,但遲遲未得到政府政面明確的回應。至八八風災重創部落後,達瓦蘭部落的排灣族人在內部達成部落共識,提出一個「整體部落移動遷村」的計劃,再度向屏東縣政府提出,想要遷至「青山」的行動。

但是縣府表示:「你們這樣的整體遷村,還自己選地,並不符合八八條款的規定,用地和誰可以搬去,這是政府安排的,不是你們自己可以決定的」,而政府為達瓦蘭部落安排的,就是原本好茶遷村的預定地─「瑪家農場」,在這六公頃的土地上將同時承載174戶的達瓦蘭部落、霧台鄉好茶村177戶、瑪家鄉瑪家村132戶災民,並需預留北葉部落居民的建屋用地。

(2)因政府審核方式,部落將被拆成兩邊

風災過後,達瓦蘭部落清點過所有部落總戶數總共是245戶,但是部落中早期有一些建物,沒有登記到使用執照,例如說石板屋,因此實際登記者只有174戶。因此政府也只肯承認174戶具有「申請永久屋的資格」,其他將近80戶因不被政府承認,將無法遷入未來瑪家農場永久屋。

對達瓦蘭來說,遷村,就是一個全部落的移動,而這也是部落整體的共識。而今,瑪家農場只預留174戶的永久屋空間,那剩餘的達瓦蘭排灣族人要去哪裡?達瓦蘭部落重建委員勒格艾表示,這樣的遷村模式,談不上是一個部落,反而是將一個完整的部落主體,切割成兩半,遷村的過程就像是在趕豬群一樣,先把第一批趕到瑪家農場,剩餘的第二批在找個地方趕過去。部落曾經反映這樣的「安置」方式會影響部落的發展,得到政府的回應卻是「文化歸文化,我們只負責重建」。

(3)申請永久屋的方式,彷彿如犯人般「無奈」

除了申請人數與部落人數不符合,申請永久屋的過程,也讓很多族人感到不舒服。受災戶的居民得拿著牌子站在自己家屋面前,讓縣政府的人拍照存證,有「相片存證」後才能申請永久屋的資格。達瓦蘭部落災民的感受卻感覺形同犯人被管制般,需要人證、物證,人贓俱全才能拿到申請的資格。

(4)就因為馬總統要看到」,7月底一定要蓋好

勒格艾也表示:「達瓦蘭部落遷村安置過程,政府省略部落其他沒有資格申請永久屋災民戶數的問題,所有的行證申請過程不斷的在趕,就是為了趕在8月8日馬總統要下來。」先前制訂安全堪虞來緩和被劃定的衝突,現在又因趕工程進度而忽略達瓦蘭部落整體性以及其他無法申請的住戶的問題。

歷史上,魯凱與排灣的「整體部落遷村」

其實,位在屏東的排灣族以及魯凱族部落,一直都有整體部落遷村的歷史遺跡與紀錄,但在那些早期的過程,是部落自主以及達成共識之後,全村才一起動員遷村的行動。

同樣遷入瑪家農場的好茶部落在1979年期間準備從舊好茶部落遷至目前已被洪水掩埋的新好茶村部落,也是經過全村協商同意之後,才整體遷村下來的,遷村過程未曾見過部落拉白布條跟政府抗議。

而如今,已達成共識之達瓦蘭部落,卻在族人有全體共識之下,眼睜睜看見自己的部落被切割成兩半。達瓦蘭部落的勒格艾表示,在八八風災政府運作的過程太過於「自主」,雖然政府是拿著「尊重原住民」的口號,來協助災民安置,卻仍究抵擋不住官僚體系運作風格與部落概念相衝突的問題發生。

中央整合災區的事情,政府以及民間團體各方處理協助事情的立場的確不容易,但八八風災要處理的是「受災戶」的問題,怎麼會是因為要趕在今年八月八日要完工,而如此被「對待」,讓部落族人實在無法理解。

劃定與安置不要相綁,大社村籲盡快解決瑪家農場戶數問題

我們強烈聲明,堅持反對政府進行任何劃定特定區域的行為。並要求政府重視部落的文化自主與集體性,盡快於瑪家農場以245戶解決族人中繼安置的問題。

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在內埔鄉龍泉營區召開「大社村劃定特定區域作業說明會」,由重建會負責解釋劃定特定區域的方式和內容,原民會、鄉公所等相關單位列席,村長提出部落集體聲明,現場由村民提問發言。

整場討論會中,重建會不斷重申劃定特定區域只是必要的法定程序,不會影響大家原有的權益,只是界定一個範圍,讓範圍內的人有資格來申請永久屋。而大社村民也提出部落會議的集體聲明,重申反對劃定的立場,以及盡快安置245戶的需求。

至於瑪家農場的永久屋規劃案,因目前不到30公頃土地有四個部落進駐,因此大社村擬將此地當作中繼屋,希望另覓合適的腹地遷村,與中央規劃方向不同(詳見附錄2)。

IMG_2227
週四下午的上班時間,村民放下手邊的工作事務,前來參與說明會。對於參與無數次的會議,意見卻沒有獲得應有且實際的尊重,許多人都相當失望(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以下包含說明會以及會後採訪居民的綜合整理。

重建會(重建委員會劉敬宗專員)說明:

一、強調劃定特定區域,只是一個必要的法定程序,「並不影響原居住者依現有法律規定之任何權益。」(詳情請見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之第一大項)劃定特定區域才能夠啟動安置的相關程序,方便處理需要安置的區域。

大社村回應:

(1) 村民伊誕表示,依現有法律規定,那日後法律再修改後,土地是否就會被徵收呢?

(2)此一隱憂包括,國土復育法日後通過後,這些被劃定的區域是否就依法有所限制呢?

國土保育法草案25條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內已有之聚落或建築設施,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評估安全堪虞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擬定安至計畫,限期遷居。」(引用自《政府無罪,罪在蕃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的傲慢與偏見》http://www.88news.org/?p=1596

(3)大社居民憂心,日後重建條例結束,原鄉變成國家公園,管制進入等等,連拿原有房屋建材來蓋新家等行為也會被告。

重建會說明:

二、劃定後,原鄉的土地、房子都還是自己的,不會被拆,要不要被徵收也看居民意願。(詳見說明書第四項之二與第八項)

大社村回應:

鄉民代表勒格艾回應,說可以不用被徵收,還能擁有,但是劃定後限制居住權益,等於房屋土地還是不能自由使用。(補充:說明書字面上與實際狀況仍然很矛盾)

重建會說明:

三、劃定後的限制,是根據公平原則,一戶不能有兩屋。

限制居住:不願離開者不會強制遷離。

限期強制遷居遷村:獲配永久屋三個月內,需搬遷。

(詳見說明書第五項)

重建會說明:

四、有劃定,才有後續安置,房屋沒有毀損的人才能獲得安置。只是界定一個明顯的範圍,讓裡面居民有資格申請永久屋。

重建會說明:

五、劃定後,未接受政府安置,選擇留在原鄉,將維持該區基礎設施如道路、水、電等基本功能。(見說明書第四項之(四))

除了提出對劃定特定區域計畫內容的各項質疑,大社村更懷疑劃定區域行動的正當性,並積極且負責的在現場提出部落會議的聲明文稿,經由部落代表簽名交與現場重建會代表,不過與會代表沒有收下聲明文,大社村會將聲明文以公文方式發函鄉公所。

IMG_2262
村民伊誕發言(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IMG_2269
村民發言(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以下為大社村的決議,和對後續安置的意見

一、大社村村長提出1月12日的部落會議決議

(1) 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2)盡快以245戶數進行瑪家農場的中繼安置,大家已經在營區五個多月,比喻「饅頭真的不好吃!」希望盡快解決。

(詳見附錄: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堅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聲明文)

(註:大社村風災前登記的174戶,1戶包含分家的數戶,在經過部落自組的認定小組勘查認定後,決議以245戶作為大社永久屋的總戶數。)

二、部落的疑問與意見與重建會回應

(1)為何要劃定特定區域才能安置?

如果尊重原居住者的土地與文化,為何一定要劃定才能啟動後續的安置計畫?不劃定就不安置嗎?

(2)為何堅持一戶只能有一屋?大社提出分支部落的概念

在會議裡部落gama陳發厲對此安置計畫激動的發言:

「民國五十年,政府將土地分割,限制耕作,原本連河床裡的魚都是上天給我們的菜,現在究竟誰有權力來擁有?我們像是一條豬,在豬圈內,餵飽後就殺掉,有經歷過的人都很難過,不能申請(永久屋)的人要去哪裡?不如把我們殺死,或者小孩子留下,老人家犧牲。」

我們的生命、文化、血液都是跟傳統領域一體的,老人家說這個地方不適合住,但不代表一定要劃定或者放棄,我們需要安置但不要斷絕跟傳統領域的關係,大社運轉中心的李秋月提到,大社是個古老的部落,地名有其歷史淵源,而地名和人名則有很深厚的連結。

相較於中央的二擇一,大社人提出自己的想法:一個家族裡,當家繼承的老大會繼承祖屋,而分家的兄弟姊妹,可以到新遷地生活,但是還是屬於同一個部落體系,汛期來臨時留在原鄉的族人到新遷地避難,危險期結束後再回鄉居住即可,為何只能二擇一?強迫放棄原鄉?

(3)劃定就能申請永久屋嗎?多數家戶資格不符

談到申請永久屋資格,鄉代勒格艾說,按照日前政府對永久屋申請的嚴苛標準,在大社裡具有申請永久屋資格約100戶,在劃定後,不具永久屋資格的人,無法回原部落居住,又沒錢租房子,這些人要去哪裡?

重建會回應:

重建會家園重建處處長葉仁博說,目前已經放寬永久屋申請標準,對於沒有合法權狀的居民,只要自行宣告房屋是自己的,還是有資格申請。(按:但是並不代表一定會申請到)。按照現行法令,房屋有損的,可以申請永久屋,沒損的,不能申請永久屋,請大家彼此尊重,想留的人不要阻擋想下來的人,年紀大的人留在山上,年紀輕的,可以考慮小孩,在平地受教育,也許更有競爭力。

(按:雖然沒有明說,但這即是對是否劃定特定區域,需與原居住者達成共識的「共識」,已從部落共識變成個人主張)

(4)為何不能靠自然的力量來慢慢復育部落呢?

重建會回應:

葉仁博說,颱風來時,原居地聯外道路有中斷問題,而且短期至少五年內此區域仍不安全。所以需要安置。

(5)永久屋、遷村規劃是很長遠的事,能否先談中繼?

重建會回應:

葉仁博說,現在的重建計畫比921還好,第一次由慈善捐款蓋永久屋,不用居民出錢。永久屋,房子是你所有的,地是政府的。中繼屋是臨時建築,莫拉克重建條例結束後,中繼屋變成違章建築,而且你不能擁有中繼屋。

IMG_2272
gama陳發厲以母語發言。鄉代勒格艾一旁翻譯(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IMG_2247
白春香村長念讀大社反劃定聲明文(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附錄1: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堅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聲明文

我們確信,我們的傳統領域包含山林土地、生態河川,都是造物者賜給族人的永續命脈。

雖然部落於88風災受創,迫使我們必須遷離,但我們有權利依照我們的民族特牲、文化及傳統產業特性來決定居住地的足夠性及十足的經濟與文化機能性。我們強烈聲明,堅持反對政府進行任何劃定特定區域的行為。並要求政府重視部落的文化自主與集體性,盡快於瑪家農場以245戶解決族人中繼安置的問題。

我們有權利擁有祖先承傳的領土和資源,也有權利知道政府對我們的領土規劃的政策與動機,我們享有集體自決權來確定我們的生存與各項發展。因此,強烈反對政府剝奪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權,並呼籲政府落實停止劃定特定區域的計劃。

國家應遵守具國際習慣法位階的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以及具有國內法效力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表達國家對災民生存權與適當足夠的居住權的尊重。

世居孕育與大姆姆山下的子民

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全體族人堅決的聲明

2010年1月14日

附錄2:瑪家農場永久屋規劃案進度

瑪家農場將由北葉、瑪家、大社、好茶等四個部落進駐,大社族人原本認定的永久屋基地,目前分配到8公頃恐容納不下全村人口,因此現正尋找其他可能的遷村地,未來可能將瑪家農場當作中繼屋,或者瑪家農場仍作未來遷居地,但另覓一處以容納其他族人。

營建署綜合計畫組陳繼鳴組長說,瑪家農場實為不平整基地,100公頃土地經勘查後,保留邊坡緩衝區,實際建地只能使用不到30公頃,日前已通過計畫核定,現已交由世界展望會作後續的營建工程。

而基地的示範屋,目前在進行內部裝修的收尾,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主任王秋明說,預計1月20日前完工。初步規劃案中,大社部落為174戶,但後續戶數如何分配,還有待溝通協調。

4279551636_1d4dc913ff
瑪家農場示範屋尚未完工前,先把農作種下去。(攝影/蔡之今)

3-4279542196_9b750f37c0.jpg
期待已久的瑪家農場遷居地,目前面臨面積過小,無法全數安遷,美麗的示範屋,或許只能提供中繼安置,無法成為永久家園(攝影/蔡之今)。

4278815205_5a791f3208
風災後,僅管尚未確定安身之處,村民將拾撿來的木材堆放整齊,準備日後整家之用(攝影/蔡之今)。

堅持排灣文化與智慧的傳統建築

示範屋的主結構已蓋的差不多了,為了呈現排灣族的傳統建築樣式,外牆要砌石牆,有一部份村民回到山上撿拾石板,不分男女都爬到峭壁上,從下方看著依娜們往上攀爬,雖然身上帶著游泳圈……但還是非常的靈活哦

前言:

12月2日,達瓦蘭部落在瑪家農場進行了「示範屋」立柱儀式,未來族人將在那裡建立新的家園當天情形請點選這裡,但是,達瓦蘭部落同樣沒有放棄對祖靈地的保護,在12月12日,達瓦蘭拒絕了政府劃定特定區域的要求,文化還是要在祖先的土地上,才能繼續傳承。

對排灣文化傳承的心,同樣的展現在未來家園的設計中,以下為達瓦蘭部落回山上收集石板,準備砌出有部落文化的外牆。本文轉載自「大社─達瓦蘭」部落格,更多訊息,請點選這裡閱讀。

附註:

部落反應,現在非常需要礦泉水,請看到這個消息的朋友,能夠一起幫忙(請點選這裡閱讀)!

聯絡人:Sherry  辦公室:(08)770-1198

手 機:0910-334-734

1-ap_F23_20091217051325310

示範屋的主結構已蓋的差不多了

正在加緊趕工內部的裝潢

而為了能呈現屬於排灣族的傳統建築樣式

外牆要砌石牆…..

以工代賑的村民,有一部份的人都回到山上撿拾

2-ap_F23_20091216075817342

3-ap_F23_20091216075844792

在坍方的路段

不分男女…..都爬到峭壁上

從下方看著依娜們往上攀爬的樣子

雖然身上帶著游泳圈……但還是非常的靈活哦~~~

4-ap_F23_20091216075929716

一個接一個的將一塊塊的〔母石〕往下傳

雖然是破碎的石板,但都很厚重

除了要快速的傳遞外,還要小心身體的重心以免跌倒

5-ap_F23_20091216075950220

依娜的膝蓋不好,無法爬到峭壁上….

就在下面將傳遞下來較厚的石板敲薄

以方便裝進麻袋裡

6-ap_F23_20091216075628761

所有的石板全都傳到馬路上後…….裝進麻袋裡

再用小貨車運到瑪家農場

7-ap_F23_20091216075958424

就在峭壁的上方

出現了數十隻盤旋的〔灰面鷲〕

據專家指說…….

灰面鷲是來台灣過境的一種候鳥

而灰面鷲會停留的地方,表示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是非常良好

所以…….大社村的存在並沒有破壞大自然的環境

而是還保持最原始的樣貌

8-ap_F23_20091216080020948

從山上運送到瑪家農場的距離大約要40分鐘車程

一一將麻袋裡的石板倒在樹蔭下

又要再開車上山載下一趟

這些載下來的石板並不是就可以拿來砌牆

還要經過敲打與篩選

才能在疊石牆時更快速與堅固

繁瑣的程序……

粗重的工作……

這一切的辛苦與付出,就是為了自己的家園與部落

達瓦蘭:開始蓋重建示範屋了!

屏東排灣族的達瓦蘭(大社)部落,是莫拉克受災部落中,集體遷村意願最明確的部落之一,遷村地點也最早就就有了屬意地點─瑪家農場。雖然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但是相較於其他部落,達瓦蘭已經邁開了重建的腳步。

前言:

屏東排灣族的達瓦蘭(大社)部落,是莫拉克受災部落中,集體遷村意願最明確的部落之一,遷村地點也最早就就有了屬意地點─瑪家農場。雖然還有很多程序正在進行,也有很多困難要克服,但是相較於其他部落,達瓦蘭已經邁開了重建的腳步。

以下內容由達瓦蘭部落族人,也是三地門鄉的鄉民代表─勒格艾.巴瓦瓦隆口述,與大家分享達瓦蘭目前的情形,文中圖片引用自「達瓦蘭部落格」上的最新進度,也請讀者透過部落格,瞭解最新的重建進度。

遷村重建的進度

達瓦蘭尚未分戶之前的戶數約174戶,2間教會,現在全部社區全部要遷下來,因為先前一戶裡面都幾了好幾個家庭,過年回去都是打地鋪,現在會分戶,預計增加到243戶,讓每一個家庭都是一戶,來進行將來的部落重建。

這次我們部落遷村的意見之所以會那麼一致,是因為已經醞釀了10-20年。十幾年前,部落的人就有意見說要遷村,還是很多老人家說沒有問題,可以繼續住。結果經過這一次風災,當天晚上大家就覺得說通通撤,經過老人家、牧師、村長議決,就說要「全村一起撤」,既然遷村,就堅持到底,大家一起行動。希望政府不要限定太多,我們自主性的形成共識,授只要權給我們就可以了。

我們打算遷到瑪家農場,距離原來的部落不遠的地方。現在土地部分,雖然是已經有初步共識了,但是政府還沒有正式跟台糖講好,所以一戶可以有幾坪,總共劃定幾公頃,是不是由國家徵收,都還不知道。

先前我們為了讓老人家抒解壓力,也想說以後要搬去哪裡,開始整理土地,就先去種地瓜,結果台糖沒有愛心,說要去告我們侵佔。可見土地都還沒有談定。

未來的部落,是由世展會來規劃。目前會在瑪家農場先作三棟示範屋,讓部落的人看看,未來的家會長的什麼樣子,我們也有派人去台東嘉蘭觀摩他們蓋房子的樣子,以後就會蓋自己的房子。

1-ap_F23_20091111023315874

未來重建的示範屋,開始動工了,更多的內容,請點選這裡閱讀。

5-ap_F23_20091119103604385

大家陸續把要重建的材料搬過來處理,請點選這裡閱讀。

4-ap_F23_20091119103924714

原居地的土地使用模式,希望部落自己立公約

政府政策一定沒有定下來,一下說還可以使用,一下說要徵收,部落的人也會慌,我們希望山上的土地還是歸部落,就比照之前使用方式,可以降限使用,至少還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隨時要回去就可以回去。

我們也正在擬「部落公約」,由部落自己認定「特定區域」,自己約束自己,什麼土地可以作什麼,什麼時候可以上山,什麼時候(雨季)不能上山,正在制訂這些辦法。政府如果要徵收,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知道怎樣管理自己,危險地區我們自己會知道。

遷村之前,希望的安置模式。

我們預計從現在開始,到整個房子全都蓋好,可能要一年半的時間,所以也在討論,以後每星期一、三、五要帶老人家回部落工作,下午四點就要把大家帶回來,車子油料,由重建基金支付也不一定,要不然老人家都很無聊,也會慌。

不過這樣長期下去當然不是辦法,這附近汽車旅館都半價,讓年青的夫婦可以使用,因為大家都睡在一起,真是很不方便。

所以打算過一段時間,讓老人家先回部落,明年雨季再出來,年青在外面有工作的話,可以先去租房子,這樣才能過正常的生活。

但是現在政府都沒有發給我們「租屋補助金」,因為他說我們房子沒有毀損,要確認我們是「危險遷村」部落,才可以發租屋補貼,但是明明中央各單位都已經鑑定我們不能住了,連遷居地點也都確定了,還說我們還沒確認,所以不能領,實在很奇怪。

然後老人家回部落後,以後颱風天再出來,營區可不可以住,也是要去談,包含供應午餐的事情,都要去談,我們自己有重建委員會,都已經內部討論好了,但是政府現在跟我們說,動作不能太快,也是很奇怪。

產業重建部分

因為山上土地的關係,我們知道將來不可能用農特產品來作主要的產業項目,以後要用觀光,以。因為我們部落有很多藝術工作者,作雕刻、刺繡,所以重建後的部落,會以藝術工坊的模式進行。雖然山上土地的關係,沒辦法作很多的農特產品,但是我們可以在山上種有機蔬果,以前我們對土地也沒有太多利用,就是種小米、芋頭。

為了觀摩,先前大家一起去台東排灣族的嘉蘭,看那邊蓋房子的情形,請點選這裡更多閱讀。

2-ap_F23_20091117103128874

3-ap_F23_20091117120521281

更多達瓦蘭部落的訊息,請至「大社村─達瓦蘭部落」部落格閱讀。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自主重建!達瓦蘭重建計畫綱要

青年是未來的部落,災難讓部落更加團結!從政府或主流社會的立場,災難發生的處置原則是即時救災、臨時安置、修復重建等三個階段的工作;但以「部落主體」的角度來思考,災難發生時最重要的是自力救濟與協力互助的守望…..

編按:

雖然政府的重建綱要計畫中,沒有列入地方的參與機制,但屏東排灣的達瓦蘭部落,卻討論出了自己的綱要計畫,甚至包含重建時間期程,都作了初估,展現以部落為主體的重建作法。僅將此重建計畫轉載刊登於此,與各部落分享。更多的達瓦蘭新聞,請閱讀「達瓦蘭部落」。

另外,部落在重建過程中,有許多需要大家一起協助之處,請閱讀這裡。

980917-f23dawa0126528-400.jpg
 部落撿拾漂流木,為重建作準備。

一、計畫緣起

青年是未來的部落,災難讓部落更加團結!從政府或主流社會的立場,災難發生的處置原則是即時救災、臨時安置、修復重建等三個階段的工作;但以「部落主體」的角度來思考,災難發生時最重要的是自力救濟與協力互助的守望,處置原則與方法則是緊急避難(野外求生)、立地謀生、部落重建等工作。

從緊急避難到立地重生,若由原住民文化傳統的角度來思考,省思與檢討自我個人或集體的行為,以期能找到更好的作法來與大地相互依存共生、與社群協力互助分享,而非批判指責他人。

因此,心靈、物質與社群關係的調整,才是部落重建的核心,而不只是家屋重建。以下,簡要勾勒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災後達瓦蘭部落尋求重建的脈絡,並提出重建綱要計畫。

(一)達瓦蘭部落簡介

達瓦蘭部落(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是排灣族Ravar(拉瓦爾)群系的發源地,自古即在大姆姆山附近山區生存安居;因為居戶人口眾多,是個歷史悠久的大部落,遂被外來政權稱之為「大社」,即今日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

自日本殖民政權統治後,部落主權和傳統領域土地因「官有林野」調查後開始流失;國民政府接收日本政權遺產,更在部落傳統領域內大量砍伐森林,而有沙溪林道、多納林道等的開闢,使達瓦蘭部落上源的山林開始出現裸露地,而讓部落淪為「安全堪虞」部落。

因此,達瓦蘭部落在民國六十五年便有集體遷村之議,同一時期另有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三地門鄉達來村的遷村。民國七十二年10月8日(三鄉大民字第六號函)中,已確認村民大會通過議決要遷村,但政府並沒有認真對待部落安全問題;遷村計畫後來不了了之,一直被擱置未被處理。

民國八十一年九月三十日,省政府山胞行政局(81元.21胞建字第1132號函)辦理大社村部分(二到四鄰)遷村規劃,但該計畫並未考量整個部落遷移,且把基地選在危險地段。當時部落雖想要集體遷村,但一致反對遷移到政府選定的危險地段(此次風災該遷村預定地亦淪為土石流災害區);自此,政府漠視大社部落安全需求,一直未再處理大社村達瓦蘭部落的遷村計畫。

三十年過去了,直到莫拉克颱風,達瓦蘭部落終於被土石流侵害,淪為危險部落;但達瓦蘭部落族人當時立即自力救濟,而後才被政府緊急安置在三地門鄉體育館二樓。 八月三十一日 ,緊急救災安置結束,復集體遷入內埔鄉龍泉營區臨時安置居住。

(二)遷居重建脈絡

八八災後不到一個月,達瓦蘭部落透過自透過自力救濟、協力互助方式緊急避難,而後在社會關懷物資救助下,迅速把族人集中起來形成「災難應變共同體」的團隊,為的即是希望能迅速展開重建。

在集中同住共食的狀況下,部落作為生活共同體,立即於 八月廿二日 召開部落會議,決定接受縣政府建議的瑪家農場做為安置之中繼部落地點,但同時不放棄在傳統領域內找尋適合的土地,作為未來集體遷村的長久居住地。

八月廿四日,達瓦蘭部落立即以傳統的方式,先拜會瑪家鄉的大頭目們與鄉鎮公所,以利未來成為好鄰居;而後初步整地,並立即於 八月廿五日 舉行遷居立石的Kisadan儀式,祭告祖先暫且移住此地,以繼續找尋長久的部落居地。

排灣族部落自古便有因安全防禦或部落人口成長、擴張等,而有部落遷移。排灣族在部落遷移時,一定會在暫時或長久居住地埋石祭告祖靈,才開始營造部落。這種遷居埋石、祭告祖靈的Kisadan儀式意即「向造物者借地」之意;部落族人得感謝老天賜給我們依存的土地,同心協作、燃燒自己,為部落的重建工作付出心力。

為了儘速重建,達瓦蘭很快就透過部落遷住會議,決定朝在自己土地內遷村目標努力,但在找到永久部落居地前先配合縣政府安置,接受遷居阿里郎山坡(瑪家農場)和世界展望會提供的資源,將以自力造屋、以工代賑的方式興建中繼住宅,營造達瓦蘭中繼部落,待未來若有其他機會與可能時,再於達瓦蘭部落傳統領域內找尋適合之土地,營造長久安居的永續部落。

由於部落遷住是重大的事,儘管瑪家農場目前土地所有權隸屬於台糖,但達瓦蘭部落仍依排灣族的部落傳統慣習,由大頭目Zepul.Talimarau與鄉代勒格艾先到瑪家鄉拜訪頭目及現代行政體系代理人,感謝能使用其傳統領域土地,來營造達瓦蘭中繼部落,與之成為好鄰居。

透過Kisadan儀式,部落以此感謝上天、祭告祖靈,也提醒族人(尤其年輕人)應謹記祖先叮嚀,燃燒自己來守護自己的部落。這種顧及傳統文化、以部落為主體的積極行動,讓達瓦蘭部落提早遠離悲情,努力邁向災後重建的道路。

我們將以部落為主體,積極尋求各項社會資源,也希望藉此重建綱要計畫,來募集更多的社會資源,協助我們儘速重建部落生活、生計產業與族群文化。

二、計畫目的

(一)透過自力造屋,營造中繼部落。

(二)部落整體規劃,加速生活重建。

(三)強化部落認同,生態永續發展。

(四)提昇族群和諧,促進社會共榮

三、計畫構想

莫拉克災後達瓦蘭部落重建工作,我們從維持生命完整性的角度切入思考,主要包括心靈、物質與社會等三個層面的關係重建;在身、心、靈的重整與健康狀況下,才能妥善開啟家屋營造與部落重建的繁重工作。

換句話說,部落的人們必須先重新安置好「人與自然」(物質/身體維生之生態與生計關係)、「人與人」(社會/協力互助與分享之社群關係)、「人與超自然」(心靈/心理安適的心靈健康之信仰關係)等三個層面的關係,才能重新打造自己的家園,營造新的部落生活共同體。

因此,達瓦蘭部落的災後重建,不只是身體安置與家屋重建,而更是土地情感、部落生活與族群文化的重建。所以,我們必須構想一種自立自主、並能強化部落團結的重建模式,以使部落早日重新能安身立命,有尊嚴地靠自己的力量維生,而非靠社會救濟過活。

在這樣的思維下,我們認為生計重建(物質)、文化重建(心靈)與社群重建(社會)乃部落重建的優先要素;在此基礎上,家屋重建與部落營造,才可能穩固進行,開展部落永續性的未來生活。因此,達瓦蘭部落重建將結合這三個層面的思考,考量生態、生計與生活等「三生有幸」的重建,構想能孕育「人與土地」情感、「人與人」協力互助、「人與文化心靈」安適自在的重建行動。

此外,即使是中繼部落的營造,我們也希望具有永續性的思考,而不只是難民收容所的安置處理;生態與能源、生計與糧食、生活與文化的創意再生,都是邁向永續部落營造的重要關鍵。

四、實施策略

(一)維生墾植

過往部落生活的遷移或重建,首要工作便是先搭建一個最簡單的工寮,能遮風避雨即可,然後立即開墾種植維生之糧食作物,例如主食作物的小米、芋頭、地瓜、玉米等等,及副食的青蔥、蘿蔔、芥菜等蔬果類作物。這樣,才能夠事先就「預備」好重建期間的維生基礎,儲備未來的糧食,以便打造家屋與新部落時不會因為原先的糧食吃完了,而必須中斷重建工作。

因此,維生種植的開墾,除了是未雨稠繆、儲備糧食之外,同時也是一種人與自然關係(土地倫理)的重建。人們在親手與土地互動的勞動過程裡,更懂得敬畏天地、順應自然、知足感恩的重要,而能孕育出深刻的土地情感,繼而守護大地與生命萬物。

(二)會所營造

會所是傳統部落的精神象徵,也是集體面對未來生存勞動、文化生活的經驗傳承場。會所也是凝聚青年動力、團結為部落服務之所在,在部落與家屋營造完成前,若先有會所則可提供族人「集體生活」勞動服務所需。會所提供部落進行傳統知識、經驗智慧傳承的場域,以因應各種變動;會所的營造是族人團結協力的勞力與勞心過程,在集體勞動過程中,部落將會更加團結。

部落會所的營造,是部落主體邁向自立重建的契機。此次災後達瓦蘭部落已經透過部落會議,決定集體遷居到瑪家農場;在家屋重建之前,更需要積極營造部落青年會所,以使部落的青年更加團結,共同參與部落重建,服務鄉梓。

因此,在種植開墾後,緊接著應該先搭建部落會所,以提供部落族人共食、同住並討論永續性「部落發展」的場所。

(三)協力造屋

此次災後重建,達瓦蘭部落選擇縣政府建議的遷居地點,主要是因為知曉部落重建過程中,實際上是「建構比批評更重要」的道理。因此,在過往青年組織的基礎上,部落在災難發生時即已形成災難共同體,先協力互助緊急避難,再共食分享同住安置;而今邁入部落重建階段,更希望透過部落集體勞動、協力造屋的方式,來營造中繼或永久部落。

因此,我們感念政府願意釋出國、公有土地(儘管這些土地原來都是原住民各部落傳統領域土地)讓達瓦蘭部落遷居落腳,更感謝世界展望會願意認養部落家屋重建的經費,讓部落各家戶得以透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協力造屋,親手打造自己的部落家園。

(四)創意生活

援助們自古以來即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與大自然相依存的勞動過程中以各種「創造性適應」的機制建構獨特的文化特色。因此,不論食衣住行育樂,都與大自然的茲材有關;尤其在住居文化方面,更多能利用「自然材料」來營造創意生活。

不論落石、漂流木等等,對部落來說都是上天在災後對族人的補償,提供原住民自然資材來重建部落。因此,我們需要這些崩坍落石的石材和風雨摧毀的倒木與漂流木,來作為營造部落文化風貌和創意生活的媒材。尤其,透過部落工藝創作,往往使這些看似無用的資源藉著巧手化腐朽為神奇,而營造出藝術與文化的生活美學。

除了上述四大重建策略之計畫方向外,部落生活重建是包含各個層面的整體思考。我們更盼望政府與民間可以提供其他資源,讓部落的公共空間、生態能源、生計產業、文化生活、社區照護等工作,可以獲得更好的永續發展。

五、計畫期程

本計畫在國家與社會資源協助與進入前,已經就「在地組織」的協力互助部分開始重整,以利早日重建部落生活的軟體與硬體。茲就上述部述重建的計畫面向,勾勒重建期程,以利在各項社會資源協助到位之後,發揮部落主體的團結力量,儘速完成部落重建工作。

計畫項目 工作重點 執行時間 實施方式 備註
1.維生墾植 整地開墾種植基本的維生作物 98/09~99/08 村民集體勞動 需整地及作物種子
2.會所營造 重建心靈與部落公共服務精神 98/09~98/11 部落青年集體勞動搭造 需漂流木/落石
3.協力造屋 協力建造中繼屋以邁向安居重建 98/09~99/03 村民集體勞動 需漂流木/落石
4.創意生活 公共空間與家屋創意生活藝術 98/09~99/08 部落青年共同藝術創作 需漂流木/落石

六、所需資源

(一)自然資源:漂流木、風倒木、崩坍落石等自然資材。

(二)人力資源:以部落青年為主體,尋求專業協力與社會志工等人力資源。

(三)財務資源:需要國家與社會提供非自然材料與以工代賑之重建經費。

(四)文化資源:以部落耆老的智慧與專業協力整合提供生態與文化智慧。

 七、經費概估

計畫項目 所需經費概估 執行時間 備註
1.維生墾植 800,000 98/09~99/08  
2.會所營造 6,000,000 98/09~98/11  
3.協力造屋 每戶800,000 98/09~99/03 以工帶賑、含工帶料,預計約220-250戶
4.創意生活 3,000,000 98/09~99/08 部落公共空間與各家戶

 八、預期效益

(一)在政府提供或釋出的土地上,透過自力造屋方式營造中繼部落。

(二)考量心靈、物質與社群關係,透過部落主體力量儘速開啟重建。

(三)強化族群部落認同,並營造生態、文化與生計發展的永續部落。

(四)增進族群和諧共榮,透過產官學NGOs資源協助部落整赴重建。

永久屋計畫系列(2)瑪家農場與屏東縣的部落難題

採訪兩位部落的代表,目前最大的難題,是兩個部落之間,怎麼去協調在瑪家農場的土地配置,這是屏東縣政府在安置過程當中,意外引發的部落相爭,屏東縣政府卻決定退身,讓兩個部落自行協調。誰都不想失了和氣…

新聞背景:

屏東縣因莫拉克受災的大社達瓦蘭部落,暫時遷入瑪家農場,並由世界展望會規劃永久屋計劃,約93.4公頃土地規劃容納三地門鄉達瓦蘭村,以及等待遷村多年的霧台鄉好茶村村民,其他有意願的原住民部落,日後也將納入規劃。(更多說明請閱讀「世展會」的瑪家農場永久屋計畫新聞稿)

本文為公民記者summer 撰寫之永久屋計畫系列(2),閱讀「系列(1)以慈善團體為主導的永久屋計畫」,請點選這裡。

現狀說明:縣府引發難題,讓部落十分為難

瑪家農場目前具體要遷入的是魯凱族的好茶部落和排灣族的大社達瓦蘭部落等。相對於其他受災部落還處於驚慌失措,才剛剛要討論遷村和重建,好茶部落的瑪家農場遷村案,已歷時兩年之久,行政院甫在七月底拍板,眼看就要即將執行,不料,在莫拉克風災之後,屏東縣政府卻把排灣族的大社達瓦蘭部落先遷入好茶部落早就規劃好的落腳地。

實際上,達瓦蘭部落也討論遷村多年,瑪家農場也的確是排灣族傳統領地,屏東縣政府把大社部落安置在瑪家農場,規劃為大社的遷村之地,好茶部落反而日前透過重新爭取這塊土地,屏東縣政府於是決定讓兩個部落共同遷入這塊土地。

透過電話採訪兩位部落的代表,這兩個部落目前最大的難題,是兩個部落之間,怎麼去協調在瑪家農場的土地配置,這是屏東縣政府在安置過程當中,意外引發的部落相爭,屏東縣政府卻決定退身,讓兩個部落自行協調。兩個部落都不想要失了和氣,卻意外受災於屏東縣政府的規劃失措,陷入難題,仍在協調和溝通當中。

好茶部落推動遷建委員會特別要呼籲,屏東縣政府應該出面,找兩個部落來共同協調,不要讓兩個部落在自相協調中,完全落入衝突和爭執。

以下是兩個部落的採訪整理:

(1)好茶部落推動遷建委員會長陳再輝

行政院雖已宣佈,將由世展會來興建永久屋給好茶部落。不過,世展會到今天為止(9月6日)還沒有正式來跟我們說明和協商,沒有告訴我們土地部落的面積和位置配置。在我們的認知當中,這個規劃案還沒有定案。希望世展會儘快來跟我們做說明和簡報,彼此直接溝通和了解,讓部落可以參與重建的規劃。

瑪家農場原本是好茶部落爭取兩年的遷村計畫,原本我們希望爭取到100公頃,後來因為預算有限,規劃案縮小為36公頃,其他土地都作為未來可以發展的空間,好茶部落的遷村案都已拍板敲定,台大城鄉所已做好規劃,不料,八八水災發生之後,屏東縣政府把大社部落遷入,直接把我們遷村地讓給大社部落,真是叫我們情可以堪。

屏東縣政府現在願意尊重我們的意見,讓我們遷入瑪家農場,可是,卻要我們自己去跟大社達瓦蘭部落協調。我們想要呼籲,屏東縣政府應該積極站出來,找兩個部落來共同協調,不能讓兩個部落之間自己協調,不應該這樣,這會對兩個部落造成衝突,畢竟協商也好,談判也好,部落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場,很容易擦槍走火。

畢竟,這個問題是屏東縣政府不尊重好茶部落的遷村案,直接把瑪家農場的土地規劃給達瓦蘭部落來安置和興建永久屋,可是,現在又讓好茶部落可以遷移進去,也會造成達瓦蘭族得又復失的失落感,這中間反反覆覆,會衍生成兩個部落之間的衝突和摩擦。我們希望不要造成族群之間的傷害。

部落的頭目、長老,曾經去拜訪大社達瓦蘭部落,我們現在採取事緩則圓的作法,希望兩個部落能夠彼此理解、共同溝通,不要傷了和氣。

好茶部落遷村到瑪家農場,屏東縣政府最早的遷村規劃案,是有規劃出耕地,不過,現在已經縮限規模,屏東縣長曹啟鴻都已經說了沒有耕地。

目前,到底遷村之後,我們能不能取得永久屋的所有權,能不能取得耕地等等,政策都還不斷再變,隨著變化,我們靜觀其變,我們沒有辦法判斷所有資訊,只能逐步去看。

要特別提出來,好茶部落日前的部落會議,邀請世展會和慈濟來說明永久屋計畫,好茶部落投票婉拒慈濟的永久屋計畫,不是拒絕慈濟,只是因為世展會被分配到興建瑪家農場,慈濟是興建中廣長治分會的永久屋,我們投票,不是要反對慈濟,只是選擇遷村地點是要瑪家農場而已,我們對任何慈善單位都是感恩感謝。

(2)達瓦蘭族人代表李秋月

大社達瓦蘭部落昨天才剛開部落會議。由於大社談遷村已經有三十多年,這幾年都陸續討論遷村議題,只不過,遷村會議無疾而中,部落裡的老人家也知道家園已經回不去了,因此,遷村的共識很高,共識也凝聚得很快。

目前達瓦蘭部落跟世展會的永久屋興建案,是跟世展會的搭配建築師謝英俊團體合作,我們自己做設計和規劃,謝英俊建築師提供技術面,也就是說,設計和生活的樣態我們來主導。我們已經完成初步構建,已經有模型。

不過,目前這個遷村案因為有其他部落也要爭取相同的基地平台,因此,還必須要溝通和協調。

我們跟其他部落希望能夠彼此溝通,就我們的立場來說,很多事情都可以談,兩個部落之間的溝通和協調,也不能完全依賴屏東縣政府,也希望我們之間透過部落的內部溝通,我們也釋出善意,大家可以來對談,不過,大家的進度還不相同,溝通的事情可以慢慢來進行。

畢竟,達瓦蘭屬於排灣族,好茶部落是魯凱族,兩個都是古老部落,社會體制完整,不能完成依賴現行的政治體系,在現行的行政體系當中,部落傳統的部份沒有辦法很適切被表達出來,兩個部落的傳統體制和架構還是在,因此還是可以透過傳統體系來做溝通,彼此協調,只有依賴縣政府,恐怕也會落入次殖民的處境。

980826-majia-5099734-2170639-360.jpg
8月25日於瑪家農場進行的達瓦蘭排灣族立石儀式,願部落重建順利平安。圖片引用自「聯合新聞網」。

一則讓人傻眼的鄉公所公告

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要回收各界捐給安置中心設備與物資,請大家幫忙轉告相關單位,不要讓鄉公所惡劣回收,政府目前將災民遷入軍方龍泉營舍,在遷移過程中,發生屏東縣三地門鄉發出一份,讓人無法理解…

到底救援物資是災民的還是鄉公所的?!

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要回收各界捐給安置中心設備與物資
請大家幫忙轉告相關單位,不要讓鄉公所惡劣回收

政府目前將災民遷入軍方龍泉營舍
在遷移過程中,發生屏東縣三地門鄉發出一份,讓人無法理解而且氣憤的公告,
請媒體朋友也幫忙查證,是否為各鄉鎮市都是ㄧ樣
還是三地門鄉獨特行為, 個人認為災民是遷移去營區安置
又不是永久屋已完成,這麼快回收
真是讓人有其他聯想…

希望各位鄉民發揮大家力量,讓鄉公所收回公告命令,

另外希望各位替LG拍拍手,
今天有詢問LG,若鄉公所回收LG捐出的電器用品部落格:
LG 會再次在災民的龍泉營區安裝另外一套,給災民使用,真是感恩阿

達瓦蘭部落(大社)   http://tw.myblog.yahoo.com/sos887991178/photo?pid=187

980906-dashe253859-360.jpg

回收?!統一管理?!還是其他用途?!

有部落精神的安置模式─屏東大社達瓦蘭

這種遷居埋石祭告祖靈的Kifadan儀式,意即「向造物者借地」之意;部落族人(尤其年輕人)得感謝老天賜給我們依存的土地,並得同心協作、燃燒自己來為部落的未來付出心力,守護部落的集體安全。由於部落遷移是重大的事…

編按:

莫拉克災後,許多部落面臨遷村的難題甚至有局部區域被迫立刻選擇永久屋或流離失所的處境

屏東大社的達瓦蘭部落,在族人、縣府、外來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選擇以「有部落精神的中繼屋」模式來暫時安置,而後再仔細討論長遠的重建大計,這樣的安置經驗,十分值得大家關注。

相同的經驗也展現在台東的嘉蘭部落,詳細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下面文章是達瓦蘭部落在啟動安置計畫時,進行的儀式宣告, 雖然儀式已過(昨日的儀式現場報導,請點選這裡),但是族人透過儀式想要分享的話語,仍然值得一起閱讀。

另外,達瓦蘭部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部落格:「大社─達瓦蘭部落」, 請大家也持續關注。

─────────────────────────────────────────────────────────────

八八災後「達瓦蘭部落」(屏東縣三地鄉大社村)短期安置阿里郎山坡(瑪家農場)立石儀式通告

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星期二,上午九點整。

地點:阿里郎山坡(瑪家農場)達瓦蘭部落短期安置基地

說明:

一、達瓦蘭部落是排灣族Ravar(拉瓦爾)群系的發源地,自古即在大姆姆山附近山區生存安居;因為居戶人口眾多,是個歷史悠久的大部落,遂被外來政權稱之為「大社」,即今日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

二、達瓦蘭自日本殖民政權統治後,部落主權和傳統領域土地因「官有林野」調查後開始流失;國民政府接收日本政權遺產,更在部落傳統領域內大量砍伐森林,而有沙溪林道、多納林道等的開闢,使達瓦蘭部落上源的山林開始出現裸露地,而讓部落淪為「安全堪虞」部落。

三、由於部落周遭林地被砍伐,部落週遭上方開始有土石鬆動,而有危害部落的徵兆出現,因此達瓦蘭部落在民國六十五年左右,便有集體遷村的計畫,同時期另有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三地門鄉達來村的遷村計畫。

四、由民國七十二年10月8日(三鄉大民字第六號函)中,已確認村民大會通過議決要遷村,但政府並沒有認真對待部落安全問題;遷村計畫後來不了了之,一直被擱置未被處理。

五、民國八十一年九月三十日,省政府山胞行政局(81元.21胞建字第1132號函)辦理大社村(48戶)遷村規劃與選地,但只考量幾個鄰里(二到四鄰)遷村,不是整個部落遷移,且把基地選在危險的地方。因此,部落雖然想要集體遷村,但反對遷移到政府選定的危險地段。(此次風災該部分遷村預定地亦淪為土石流直接災害區)

六、自此,政府漠視大社部落安全需求,一直未再處理大社村達瓦蘭部落的遷村計畫迄今,終於使大社村淪為土石流災害潛勢區,而在此次莫拉克颱風的八八水災後,部落受到土石流危害,學校與部分家屋毀壞、部落基地塌陷。

七、八八水災後,達瓦蘭部落自力救濟後,才被政府重視而緊急安置在三地門鄉體育館二樓;由於達瓦蘭部落已經淪為土石流潛勢危害地區,集體遷村是族人不得不面對的迫切課題。

八、此次八八災後,達瓦蘭部落於八月廿二日晚上召開部落遷住會議,決定朝在自己土地內遷村目標努力,但同意先配合縣政府建議的短期安置地點,在阿里郎山坡興建中繼住宅,同時於達瓦蘭部落傳統領域內找尋適合部落安居的永久居住土地。而欲依循古代祖先遷移之埋石儀式,進行遷移宣告。

儀式簡介:

排灣族部落自古便有部落遷移狀況,或因安全與防禦需要,或因部落人口成長、擴張致使部落居地或耕地不足,而有部落遷移現象。排灣族在部落遷移時,一定會在暫時或長久居住地埋石祭告祖靈,而後才開始營造部落。

這種遷居埋石祭告祖靈的Kifadan儀式,意即「向造物者借地」之意;部落族人(尤其年輕人)得感謝老天賜給我們依存的土地,並得同心協作、燃燒自己來為部落的未來付出心力,守護部落的集體安全。

由於部落遷移是重大的事,依傳統慣習得藉此儀式祭告祖靈,感謝上天,也謹記祖先的叮嚀,而更得燃燒自己來為部落付出、守護部落。此次達瓦蘭部落雖然淪為災區,但族人依然希望拉瓦爾的排灣精神屹立不搖,遂主動召開部落重建會議,希望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站立起來,靠自己的力量不辱祖先的叮嚀。

在這個特殊的埋石儀式時刻,我們竭誠地邀請所有關懷達瓦蘭部落重建的朋友們,一起來共襄盛舉,參與這個以部落為主體的重建行動。

980826-majia-5099734-2170639-360.jpg
8月25日於瑪家農場進行的排灣族立石儀式,願部落重建順利平安。圖片引用自「聯合新聞網」。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