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尋鯨-花蓮外海鯨豚紀錄概況

夏天,要到了;花蓮賞鯨活動也漸漸熱絡起來。出發前遊客心中的疑問常常是:會不會看不見鯨豚啊?會遇見什麼鯨豚呢?這些有關鯨豚發現率的問題。其實相關統計數據,黑潮一直默默在賞鯨船的航次中持續記錄著。

夏天,要到了;花蓮賞鯨活動也漸漸熱絡起來。出發前遊客心中的疑問常常是:會不會看不見鯨豚啊?會遇見什麼鯨豚呢?這些有關鯨豚發現率的問題。其實相關統計數據,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黑潮)一直默默在賞鯨船的航次中持續記錄著。

觀察的範圍從鯨豚發現點的GPS定位、鯨豚接觸時間、鯨豚種類數量群次、到鯨豚與船隻間的互動及行為等。這些歷年累積的數值,我們希望經由統計方法分析後,能慢慢建立起花蓮外海鯨豚群體數量的數據資料庫。

自1998年至2007年間,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累積了共計1286筆航次以及2015筆鯨豚觀察記錄。發現率平均高達九成,尤以2007年94.5%為冠。除去五到九月的賞鯨熱潮,其他月份的發現率平均也高達八成。如此可推估花蓮海域是適合出海賞鯨豚的地區,且鯨豚整年都有機會看到。遊客不妨錯開賞鯨旺季前來花蓮,以減少因過於密集的賞鯨活動對鯨豚造成的干擾與壓力。

而在種類及群體數量方面,至2007年的分析資料可大略得出幾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一、飛旋海豚發現率越來越高:這十年間的平均發現率為40.2%,但2006及2007年發現率都高於平均值,突顯現階段花蓮賞鯨豚活動是以飛旋海豚為主。若飛旋海豚因船隻持續干擾而改變航向不靠近花蓮外海,那將難以想像未來賞鯨豚活動是否能夠存續經營。

二、花紋海豚發現率呈現下滑現象:賞鯨豚活動發展初期一度接近四成發現率的花紋海豚,在2005年達到最低只有9.9%,2007年則稍微回升至27.5%。數據呈現下降趨勢,以目前紀錄來看還不穩定,需要有更長久的紀錄才能評估,但此問題仍然值得注意。

三、弗氏海豚發現率呈現下滑狀況:弗氏海豚2003年發現率開始下滑後,2005年更是只有1.4%的年度發現率。2006、2007年則是在總平均發現率7.0%上下起伏,仍需注意此數據之變化情形。

四、非常見鯨豚種類的變化:抹香鯨、偽虎鯨、短肢領航鯨等較不常見的鯨豚,總和平均發現率維持在5.7%左右。而以往平均發現率僅有0.5%的短肢領航鯨,在2006年發現率卻飆高到3.1%。原因在於2006年八月底到九月初,一個多達百隻的群體在花蓮海域逗留數天,讓賞鯨船隻有較多機會可觀察。

目前有國外研究指出,「船隻密度過高」是影響鯨類生態重要原因之一,國內目前則較缺乏此部份長時期的研究。但自2006年起,黑潮紀錄表中開始增加「同一時間有多少賞鯨船在觀察同一群鯨豚」選項,希望藉此統計分析在未來找出鯨豚種類數量變化的可能性因子。

放觀目前花蓮外海賞鯨業者於海上搜尋鯨豚時,通常是和其他友船互通訊息以了解鯨豚位置。海上的賞鯨船就像是運動場上的接力賽,一棒接著一棒,熱鬧非凡。雖然因此為花蓮海域創下了超過九成的發現率;但不斷被船隻包圍觀賞的鯨豚可就不見得高興了。

試想,此時鯨豚周遭的海域會有多麼擁擠?有時若正逢各家賞鯨船全數出動,該航次又遲遲無法找到鯨豚蹤影時,往往一發現鯨豚蹤影,不論群次的大小,瞬間便會被多達四、五艘船同時包圍,而船長為了讓遊客能更接近鯨豚,類似籃球場上的卡位賽便會上演;

而鯨豚若是出現躲避行為下潛時,海面上的船隻更如叮哨般虎視眈眈,一有動靜便全速追趕,頓時海面上引擎聲隆隆作響、烏煙瘴氣,此時鯨豚行進途徑和原有行為模式便可能因此受到干擾。由此可知關於船隻密度的紀錄分析的確是花蓮外海鯨豚研究所需的重要紀錄之一。

980622-heichaotun-360.jpg

繪圖:XD

以上紀錄工作是以賞鯨豚活動過程中隨船紀錄的方式取得,紀錄的是每趟航程中觀察到的現象。當然,這些數據並無法就此代表整個花蓮海域鯨豚的現象,內容所提及的數字變化,用以對整個海域的鯨豚生態環境推估,仍屬存疑。現階段在臺灣,因物力、人力有限,鯨豚方面背景資料的調查依舊是非常缺乏的。

最近一部相當受到關注的小說《群》一書裡,在海軍訓練海豚任務中,擔任軍事武器的「灰狼」一角,便強烈反對賞鯨活動,書中他說:「請離開這裡,不要再打擾大自然。請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要傻盯著牠。你們船的引擎污染空氣和海水,海裡的動物會被船螺旋槳傷害。你們為了拍照追趕牠們;你們的噪音會讓她們死亡。這裡是鯨魚的世界,請你們離開,這裡沒有人類生存的空間」。

而另一位在賞鯨船上擔任解說及研究的「安納瓦克」則回應:「我們為了保育鯨魚做了多少工作?我們做研究!賞鯨能開拓人們的新視野」。

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說,這兩者的觀點都是對的,或許灰狼說出這段話,是由於在訓練海豚的過程中看到人類的殘忍,轉而愛護這些動物,進而反對賞鯨活動。其中他所提出的觀點也正是現今賞鯨活動所可能產生的干擾和影響,我們應儘量避免及減少這樣的情況發生。

而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堅持執行的鯨豚觀察紀錄工作至今已逾十年,更在來自台灣各地的黑潮志工協助下,舉辦多次海洋親子營、海洋少年營、以及每年夏天定期舉辦的海上解說員培訓,並在2007年完成「飛旋海豚的一天」觀察研究;累計超過千筆的觀察紀錄,更是這些對海洋抱持著熱忱的志工們辛苦的結晶。

這群人期許自我、堅定如安納瓦克的信念,在開拓人們新視野的同時,默默持續執行研究工作,為保育鯨豚盡一份心力。儘管到目前為止,《群》書中所描述鯨豚攻擊人類的情況尚未發生,但難保那天牠們會離我們而去。

對海洋的熱愛,提醒我們應該用審慎的心進行「賞鯨豚活動」,而鯨豚及海洋的保育工作,同樣也需要社會大眾投注更多的心力,一起為台灣的生態環境加油!

資料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歷年來解說員及志工們的努力成果。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