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黑友」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志工與工作人員對彼此的暱稱,下文提到的「海豚的圈圈」試播版,請見文末影片。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從2008年開始製作的鯨豚生態紀錄片終於在2010年發行上市了。從送出DVD母片的那一刻起,我終於把心中的「作者」謀殺了,讓自己的身份轉變成一個完完全全的讀者,從較為客觀的角度來觀看這部二十三分鐘的短片,並冷靜地去評論它的優缺點。
「海豚的圈圈」從一開始的概念發想,就幾乎已經確定不會用一般的影像語言和敍事方式去訴說它。簡單地說,「海豚的圈圈」製作的概念是一部給已識字年齡層以上觀賞的「影像繪本」。
我們不希望用大量的旁白來交代花蓮外海常見鯨豚們生活的環境,和有關牠們的種種身家資料,而因此剝奪了觀眾們直接感受鯨豚浮游在大山旁、大海中的悠然,和在船邊衝刺、濺起水花的力與美。然而在電影工業發達到足以呈現逼真想像世界的3D影像,同時述說故事的能力也已經進步到可以牽動每一個觀影者最細微感受的今日,我們很在意觀眾是不是能接受這樣一部「不像紀錄片的紀錄片」。
對於第一次看「海豚的圈圈」的朋友來說,應該會有很不同於觀看其他生態紀錄片的觀影經驗。因為「海豚的圈圈」旁白很少、音樂很多,而且節奏不快。因此在發行前,我們曾經在小學、賞鯨前的行前解說和其他的一些場合試映,並認真的觀察觀眾們的反應,也聽取觀眾們直接的回饋。
大多數觀眾在看到大群飛旋海豚衝刺、飛旋海豚寶寶半調子的跳躍動作和抹香鯨舉起巨大的尾鰭潛下深海時,都會發出驚呼聲,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觀眾很直接的告訴我︰「你們拍的畫面很美是沒錯,但是沒什麼主題啊!影片要有主題才行!」
因為這位觀眾的直接而寶貴的意見,我們每天都在想著如何用更好的方式,來介紹這些生活在台灣東部海洋裡的鯨豚們。一直到成品完成了之後,我把到手的DVD塞入電腦中,從頭到尾以一個觀眾的心情再看一遍,卻有了如下的感想︰如果說作品呈現的是創作者的意志,那麼「海豚的圈圈」為了呈現黑友們集體創作的集合意志,它就非得是現在這個面貌不可了。
愛海的多樣選擇
黑潮基金會一直以來都以「推廣海洋教育」為一個重要的工作重點,但是卻很少明確的告訴別人「我們應該怎麼樣愛海洋和保護海洋」,反而比較鼓勵大家對海洋「各自表述」。
黑潮基金會成立十二年來,有許多不同背景的志工加入,有些人學的是自然科學,便傾向以科學的方法,來認識和詮釋海洋;有些人學的是社會科學,便以人文的精神,透過觀察、記錄、分析和批判來認識人與海洋的關聯;另外有些人學的是文學,便以文學的眼,來認識和詮釋海洋。還有學美術的,便以手中的畫筆,來描繪海洋。不同專長的人在此受了彼此的影響,讓學自然科學的人可以寫出平易近人、充滿文采和情感的文章,讓學藝術的人對海洋認識得更多,增加創作的面向與能量。
黑潮基金會所認為的「愛海」,並不是只有一種選項。你可以為了愛海去讀研究所、學潛水、划獨木舟、出海賞鯨,也可以寫詩、寫歌、畫圖、攝影來表現你心中的海,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就是坐在沙灘上、聽海潮、在農曆十五月出時看月光灑在海上,不管是什麼方式,都是感受海的方式。
這樣的精神反映在「海豚的圈圈」這部影片上,便造就了這種「繪本」式的、影像先行於文字和故事的風格。讀繪本時因為文字的敍述很少,許多的細節都蘊涵在圖片之中。「海豚的圈圈」也是一樣,有許多我們出海時,在賞鯨船上感受到的海洋,也蘊涵在這些畫面之中。
例如︰出海時悠閒的氣氛、飛旋海豚和花紋海豚兩種不同的氣質與個性、平靜的海面、海豚在海面上活動時造成的粼粼波光,和海豚換氣呼吸的噴氣聲,都是影片中我們想要表現的重點,也是我們希望觀眾在觀看兩次到三次後,可以體會到的感受。
許多黑友們喜歡搭船和出海,在賞鯨船上解說時,也都很努力地想把出海的快樂心情帶給遊客們。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我們會鼓勵遊客們脫去鞋襪去接觸海水、去看海上的潮水和天氣的變化、去感受船在海上起伏的感覺和欣賞除了鯨豚外的其他生物。
台灣雖然是座島嶼,但台灣人卻是陸封型的島嶼民族,所以在一生中寥寥可數的出海機會裡,我們努力的把海洋介紹給參與的朋友,希望在離開碼頭到回到碼頭的這段時間裡,能讓大家感受到在海上不同的經驗,能夠喜歡海洋,之後才能夠關心海洋,進而想認識海洋和保護海洋。
「海豚的圈圈」挑選了海上的精華片段
「海豚的圈圈」同樣繼承了這股精神,挑選出來的畫面都是我們認為在海上最精華的片段時刻,像果凍一般平靜的海面、令人摒息的中央山脈、海風、飛魚飛掠海面⋯幾乎是把一整個夏天賞鯨船上的最美好時刻都集結在一起了。
我們把航行中的感受,想辦法複製到影片中。雖然少了海水的氣味,但我們另外請了知名的阿美族音樂家量身訂做了配樂,用聽覺來補足嗅覺的不足。在這一方面,我認為是成功的,而且音樂反而成了影片最重要的一項元素。如果沒有這樣精準的配樂,「海豚的圈圈」將會非常乾癟而無生氣。
大多數的黑友們都因著一些可以解釋和不能解釋的原因喜愛著鯨豚,對這些人來說,能夠看著鯨豚在台灣的海岸邊悠游就是最大的快樂。
還記得當我們第一次拍到飛旋海豚在船頭「飆船」的畫面時,看著電腦上播放著飛旋海豚精瘦的身軀,那流線型的身影中掩飾不住的強健肌肉線條,那麼快速地破開水花,頭頂的呼吸孔一開一闔地換著氣,看得都傻了,一次又一次不停地播放。於是我們也嘗試把整段具速度感的飛旋海豚飆船畫面放進影片中,希望觀眾也可以感受到海豚在海中快速游動、轉身時,那種暢快、自由與生命力。
雖然,在有限的經費和自然環境的限制下,許多夢想中的鏡頭都還無法拍攝到(例如︰空拍、水面下、生產等畫面),而且在攝影和剪接的技術上都還有很多生嫰之處,但是在呈現黑友眼中的海洋與鯨豚這方面,我想「海豚的圈圈」算是有達到要求了。而對於剛接觸台灣海洋和鯨豚的朋友們,「海豚的圈圈」是一個引子,希望能引發更多人的興趣,跨出陸地和海洋的邊界,走進更寬廣、神秘的內太空裡。
「海豚的圈圈」試看版
「海豚的圈圈」專屬網站 http://www.dolphincircl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