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黑鮪魚 – 小地方新聞網

【黑潮書寫03】一口300元之後?受害是魚還是消費者?

海中的黑鮪魚數量可說是越來越少、體型越來越小──只有售價越來越高。當海鮮美味變成觀光,經由炒作讓價格維持高檔,「海鮮文化」凌駕「海洋文化」,帶來更大的殺戮!

自2001年開始,屏東縣政府首次舉辦的「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將這進行多年的漁業行為重新包裝,成功地將傳統黑鮪魚產值大大提升,進而帶動屏東整體觀光發展,也造成一口黑鮪魚價值300元的奇特景象。

根據漁業署每年所發佈的「漁業統計年報」,屏東在尚未舉辦黑鮪魚文化觀光季之前,黑鮪魚的價格在1999年是每公斤226元、2000年是265元;而在2001年首次舉辦活動後,黑鮪魚價格較前一年漲幅將近五成,每公斤價格為396元,將近400元;2002年,價格則首次飆破500元而來到503元,往後幾年的價格居高不下:2004年為566元、2005年為568元、2006年為533元、2007年為稍降的485元、2008年為574元……,

在短短幾年間,確實創造了「黑金」傳奇,提升漁民的經濟收入,帶動地方觀光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然而短短幾年之中價格呈現倍數漲幅是否合理、是否讓食用黑鮪魚也有了階層及地位象徵──則是另一個可討論的觀點。

除了黑鮪魚價格越來越貴,另一個數字的呈現則不免令人擔憂。在2001年舉辦活動的當年,屏東黑鮪魚的漁獲噸數為1,567公噸,隨著活動年年舉辦,黑鮪魚捕獲的噸數卻是呈現下滑現象,在2006年首次跌破1,000公噸而來到991公噸;2008年甚至僅有764公噸。

研判捕捉漁獲的減少恐怕不是漁民因擔心日後捕捉不到黑鮪魚而少捉一些,而是大海當中的黑鮪魚真的減少了!

990726baichagyues-400.jpg
「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成功舉行,造成一口黑鮪魚價值300元的奇特景象(攝影/金磊)

每當有人質疑,黑鮪魚捕捉數量因活動舉辦而捕捉過多時,政治人物總在媒體前宣稱:黑鮪魚捕捉的尾數都維持一定,並未因活動而增加。但對照此說法,漁業署發佈的訊息呈現捕獲噸數卻越來越低──可想而知,要不是漁業署發佈的資訊錯誤就是政治人物在說謊;另一個殘酷的事實即是捕獲的黑鮪魚體型越來越小。

在2010年的活動中,媒體的報導更證實了這樣的推論,根據2010年5月26日的工商時報指出,截至當時為止,拍賣漁獲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六成,僅有292尾。東港區漁會表示數量不及往年的原因,包括了長年捕捉、魚源大減。黑鮪魚數量少,供需市場失衡的情況下,市場拍賣價格每公斤售價在1,200至1,500元之間。

至此海中的黑鮪魚數量可說是越來越少、體型越來越小──只有售價越來越高。

更大的殺戮─海鮮文化凌駕海洋文化

然而這樣的結果,起因卻是一場由政府帶頭的生態殺戮。當總統、行政院長、屏東縣長……等,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傾國家之力或是運用媒體將黑鮪魚塑造成觀光主角,硬是將海鮮文化的殺戮包裝成觀光政策,更加速了黑鮪魚的滅絕。當海鮮美味變成一種觀光導向,經由炒作而讓價格維持在一個高檔,「海鮮文化」最後凌駕了「海洋文化」,帶來的就是更大的殺戮!

而未來可預見的會是惡性循環,黑鮪魚數量愈少、價格愈高、漁民就捕得愈凶,炒作起來就更有價值。想想黑鮪魚何其無辜,因為這場政府帶頭鼓勵、媒體大肆報導誘使人民選擇單一物種的奢侈豪華大餐,最後的結果讓牠的數量急劇減少。

儘管以活動來促銷地方產業和經濟發展是重要的,然而類似的活動難道不能以推廣「海洋文化」的角度來考慮嗎?

台灣四面環海,從基隆鎖管季、桃園竹圍魚?節、石門活魚節、新竹烏魚節、台中梧棲西濱藍帶嘉年華、嘉義東石蚵貝藝術節、高雄永安石斑魚節、彌陀虱目魚節、梓官烏魚節、茄定烏魚節、屏東東港黑鮪季、恆春飛魚季、宜蘭頭城?節、南方澳鯖魚節、花蓮曼波魚季、台東成功旗魚季、澎湖風帆海鱺節、菊島海鮮節、金門海灘花蛤季……等,

各類型觀光海鮮節,大概除了不靠海的南投之外,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從本島到離島,都可以見到政府無不卯足全力,推出各類型美其名讓民眾來體驗漁業文化、實則變相鼓勵民眾不分青紅皂白狂吃海鮮的觀光活動。

試著回想,有多少是您曾經參加過、並因此深刻瞭解各個魚種及其生長環境的生態活動?亦或只是到了現場花了大錢滿足口腹之慾而已!

上述的這些活動為何以就只能停留在低層次的使用漁類資源、消耗自然資源的方法,而不能是強調漁業體驗、讓資源永久延續的活動呢?且若真非得要從海洋生物當中挑選特定物種做為主角,請不要選擇野生的動物,或是食物鏈中屬於較高階的;筆者認為較可行的方式是挑選人工養殖、或是食物鏈中較底層的生物,如此對於生物族群的數量及繁衍所帶來的衝擊也相對較低。

政府真的應該避免再用這種造勢的方式迫害海洋生物!大台中市長參選人於6月6日發布的新聞稿中即表示,要將台中梧棲港塑造成「白鯧魚的故鄉」──根據漁業統計年報的資料,其實白鯧魚漁獲最多的地方是在新竹,並非在台中;而本來就屬高價位的白鯧魚,在經過活動的大力宣傳後,價格會呈現多大比例的漲幅,同樣也值得做後續的觀察。

所以,白鯧魚,祝你好運,也希望我媽下次在攤販前選擇購買你的時候,不會哀嚎怎麼貴得那麼離譜!!

圖二
大白鯧是漁民眼中高價的珍寶。牠,會不會成為下一波海鮮觀光文化下的犧牲者?(攝影/陳雅芬)

(閱讀更多「黑潮書寫」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飛烏四烈士

飛魚是東海岸夏季裡重要的風景。三月在墾丁,四月到蘭嶼,接著這串藍色的火焰就在黑潮的推送下,徐徐地燒進了五月的花蓮。由船邊破水而出、凌空飛起的藍色身影,總是可以適時地安撫賞鯨遊客們因等待而蔓生的焦慮…

四月19日凌晨五點,幽微的紫色開始在雲層間隙亮起時,一群人陸續抵達花蓮港檢查哨。這樣的景象七天前也有過一次;可惜當時因為文件不齊海巡不肯放人,大家只能眼巴巴地望著漸亮的海面,最後無奈地解散。一周後,我們再度集結,期待著花蓮地區飛魚採樣計畫的首航。

飛魚是東海岸夏季裡重要的風景。三月在墾丁,四月到蘭嶼,接著這串藍色的火焰就在黑潮的推送下,徐徐地燒進了五月的花蓮。由船邊破水而出、凌空飛起的藍色身影,總是可以適時地安撫賞鯨遊客們因等待而蔓生的焦慮。此起彼落的驚呼聲中,依稀可以看出每隻飛魚之間的差異。

充當翅膀的胸鰭有各種配色:黑中泛藍的、黃底花斑的、光潔透明的;飛行的姿態也有高下之分:有些出水幾秒後就落回海裡,有些彷彿迎著風就能毫不費力地飛上數百公尺,有些則會在貼近海面時快速拍打尾鰭重新獲得動力,也在平靜的海面上留下兩串慢慢擴散重疊的圓形漣漪。

與飛魚接觸,當然還有其他更為輕鬆愜意的方法,像是用牙齒和舌頭。燻乾後的飛魚早已在各地演變出不同的作法與口味:有用天然陽光乾燥的、也有用帶著香氣的月桃梗燻製的,有單純吃原味的、也有用梅汁與酒釀來豐富層次的;飛魚卵香腸、飛魚卵剉冰也在近年來受到嘗鮮民眾的歡迎;將飛魚卵鹽漬後再出口至日本,更為本地漁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就像屏東的黑鮪魚與花蓮的曼波魚一樣,現在我們提起飛魚時,腦中浮現的不再是海面上倏忽遠去的藍色身影,而是飛魚乾在咀嚼間所釋放出的海洋氣息,或是大量卵粒在口腔內依次迸裂的奇妙口感。

980519-200905barachi-400.jpg
晶瑩的飛魚卵

飛魚群所衍生的龐大商機,自然引發了各地漁業團體間的利益衝突。達悟人認為屏東的動力漁船捉太兇,威脅到他們的傳統;南部業者也懷疑北部以大量草蓆誘集飛魚產卵的方式是種過度利用。

事實上,近兩年的飛魚卵產量也的確呈現了顯著的衰退,以飛魚為主食的鬼頭刀捕獲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而東部的賞鯨船從數年前開始,也越來越不容易與偽虎鯨相遇了。

這些現象之間是否有什麼關聯?在大啖飛魚相關產品的同時,似乎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的結論。

於是我們在陰鬱的天色下出海了。浪很大,一座座雨幕連接著灰色的雲塊與鉛色的海水。先後在五個地點分次下網後,總計採得斑鰭飛魚3尾,白鰭飛魚1尾。雖然數量不多,卻讓我終於有機會近距離欣賞牠們背上令人讚嘆的藍綠色澤,以及寬闊優雅的胸鰭腹鰭,其中掛在網上的白鰭飛魚在被拉上船時,還排出了一連串帶著黏絲的卵粒。

願牠們的犧牲能為飛魚生活史的描繪提供寶貴資訊,更希望在這個採樣計畫結束後,我們能找出更適當地利用飛魚資源的方式。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