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吉的未來在哪裡

阿里山來吉部落向政府送交「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意願書」,傳達1~4鄰居民反對劃定 的意見。重建會綜計處處長張桓裕表示,專家學者所認定的「安全堪虞」區域屬專業意見,不應該,也不可能因為民眾反對就更改。

阿里山來吉部落於6/18向嘉義縣政府送交「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意願書」,最後以超過總住戶82戶半數的56票,具體傳達1~4鄰居民反對劃定的意見。嘉義縣政府城鄉發展處處長白又謙表示,目前鄉公所正在處理來吉反對劃定特定區域的問卷結果回收,縣政府還不知道確切結果,等鄉公所將結果上呈後,就會將結果呈報給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屆時將會做出最後決定。

行政院重建會綜合計畫處處長張桓裕則表示,即便「特定區域」可被撤銷,但專家學者所認定的「安全堪虞」區域實屬專業意見,不應該,也不可能因為民眾反對就推翻或更改。

990623lsijihoizouimg_9114-4.jpg

立委:支持來吉撤銷特定區域,呼籲其他村落可比照辦理

阿里山來吉部落日前於立法院參加「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協商會」,主張若6/18阿里山鄉公所調查後,證實不願意被劃定的人數居於多數,政府應撤銷將來吉劃定為特定區域。

主持該協調會的立法委員簡東明則強調:「來吉受創情況沒有那瑪夏鄉嚴重,政府應該盡力重建,如果多數部落族人都反對劃定,那麼我也站在原地重建的一方,支持撤銷劃定特定區域。」

他補充表示,政府在災後,的確是應該優先解決「住」的問題,因為重建條例的效力只有3年,但因為劃定特定區域等相關問題,政府並沒有充分尊重災民,所以現在才會製造出那麼多衝突。簡東明認為,如果來吉能夠循法律途徑撤銷劃定特定區域,那麼希望其他有相同意見的阿里山部落,也都能夠比照辦理。

曾主持2/14來吉劃定特定區域協商會議的張桓裕表示,政府一切都是依照程序,先依照重建條例第20條第2項規定,與部落諮商取得「共識」(註)後才劃定特定區域,並依照20條第8項規定,經行政院核定後才公告生效。張桓裕說,來吉當然可以依法申請撤銷劃定,但仍要按照相同程序,也就是在取得多數居民意見會,再次召開協商會議,並將決議上呈,經行政院核定後撤銷。

「只是」,張桓裕強調,「專家學者對於安全評估畢竟有其專業性在,不可能因為民眾反對就改變專業判斷,因此依照規定,特定區域可被撤銷,但經過專家學者審慎評估之後決定的安全堪虞判定,不應該也不可以撤銷」。

(註:在該場諮商會議中,幾乎所有來吉人都支持「個別劃定」,也就是只劃定想要取得永久屋的災民,至於不願意接受安遷者,在場部落族人也都支持不要劃定。然而,張桓裕表示,族人這種意見,就表示他們都有共識,也就是全部都接受劃定,因此來吉在經歷這場協商會議後,整個部落就都被劃定為特定區域,引爆去留雙方在部落中爭執不斷。)

IMG_0069 IMG_0072
左:來吉重建協會副主委陳震魁認為,來吉部落是受所有鄒族人託付,擔負守護祖靈聖山重責大任,沒有理由離開來吉,更不可因為政策因素,被政府判定為危險不可居住,並限制發展的地方。
右:阿里山鄉前鄉長武野仁強調,絕對尊重專家學者判斷,但更相信祖先選定來吉現址居住,必定有其智慧存在,因此堅決要在原地重建家園,捍衛祖靈聖地。

「安全堪虞」法定地位不明,撤銷特定區域又如何?

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明白表示:「劃定特定區域只對要走的人來說有差別,因為涉及到拆遷補償、貸款補助等權益,但對於要留下來的人而言,事實上不管是特定區域也好,安全堪虞區域也好,都是一樣的。」

特定區域與安全堪虞補助對照表:

未命名--2
(資料來源:行政院莫拉克重建委員會)

據行政院重建會資料顯示,此次莫拉克風災受災區域一旦經核定公告為特定區域,只要願意搬遷,那麼無論選擇接受永久屋或是希望自行購屋,每戶都能得到搬遷費、6個月生活輔導金、2年租金補助,未接受永久屋自行購屋者,還可享有購屋自備款與購屋貸款利息補貼。

然而,以上所有補貼都是針對「願意搬遷且被劃定為特定區域者」;對於不願搬遷,或是僅被評定為安全堪虞地區之遷居戶,以上補貼完全不具意義。換句話說,對於不願搬遷,堅持原地重建家園的來吉村民而言,撤銷特定區域,變更成為安全堪虞區域後,究竟換得什麼好處,恐怕也沒有人可以說明。

由於重建會祭出永久屋政策初時,並沒有對於專家學者所認定的「安全堪虞」地區多做說明,即便直至今日,莫拉克重建條例母法也還沒有給予「安全堪虞」一個法定地位說明應有的權利義務關係,僅在贈與永久屋相關資格的子法中,追加安全堪虞區域者也可申請永久屋。因此,即便重建會宣稱來吉可經法定程序撤銷特定區域,但所謂安全堪虞是否真的無法撤銷,其實也都還沒有相關法規可以說明。

來吉部落之所以考量撤銷特定區域,是擔心未來政府不會再挹注觀光、建設、產業發展等資源於來吉,所以堅決撤銷。然而,如果撤銷特定區域後,還是會保留已被政府公告為「安全堪虞」區域,且無法撤銷,那麼來吉的命運,究竟會有何不同呢?

IMG_0077 IMG_0081
左:簡東明直言,來吉在過去半年時間,部落內部一直無法整合意見,紛紛擾擾;他認為部落應該要在內部先整合意見,外界才知道如何協助。然而,他也強調,絕對願意與希望原地重建的族人站在一起。
右:在立法院協商會中,有來吉村民出示之前村辦公室要村民填寫的「劃定特定區域意願調查表」,根本就是「放棄永久屋切結書」,有模糊焦點的嫌疑。一位自稱「部落媽媽」的村民說,需不需要有安置場合,和願不願意看到故鄉被劃定特定區域,根本是兩回事,她批評村辦公室沒有真正為族人權益著想。

農委會災防中心:短時間內搬不走災民,仍會持續挹注資源

雖然不願搬遷的來吉村民擔心,劃定特定區域會讓政府從此以後拒絕挹注資源給部落,但事實上,政府在災後仍然針對來吉部落擬定了許多中、長程發展計畫;這些計畫包括:

1. 農委會、林務局、水保局山林河溪整體規劃安全防護工程執行中,總經費超過2億。

2. 交通部公路總局完成規劃重建道路橋樑災害部分。

3. 林管處同意來吉部落經鄉公所申請使用阿里山溪內漂流木,做為鄒族祖靈祭場地興建「庫巴亭」等造景設施,及部落內設置叢林意象特色指標。

4. 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志工培訓人員已完成結業,社區已進入重建工程設計作為階段,並核定2名工作人員。

5. 原民會已經來吉部落重建案,函請有關政府機關辦理中。

6. 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99年度同意來吉部落變更記劃為災區重建工作,核定23名工作人員,100年度後,恢復經濟型多元就業方案。

7. 原民會重點示範部落。

8. 文建會99年度來吉部落社區營造高階計畫執行。

9. 林管處99年度核定來吉扎基谷瀑布步道興建工程,並規劃其他生態步道觀景區。

10. 風管處將來吉納入整體規劃重建觀光設施。

略觀上述計畫不難發現,許多重建來吉部落的計畫與方案,都是經由農委會核可認定執行的。問題在於,來吉部落劃定特定區域的執行單位,正是由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災防中心。來吉重建協會副主委陳震魁質疑,政府一方面建設重建,一方面又將來吉化入特定區域,豈不是自相矛盾嗎?這種政策豈不是讓來吉人無所適從?

「事實上一點都不矛盾」,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陳振宇強調,「就長遠來看,劃定特定區域事關國土保育,是正確的方向與決策,但政府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全部把災民就全部搬離災區,所以我們仍然會在這幾年持續挹注資源到來吉,畢竟我們還是要照顧人民,維持他們的生計…至於這個時間會拉多長,我想得看下一步政策怎麼走」。

換言之,在政府的眼中,「在災區持續挹注資源、興辦計畫」,與「限制災區發展,鼓勵災民遷移」,原來並不是矛盾的政策。據陳振宇所言,無論災民此刻搬遷與否,政府的大方向就是希望災區部落能夠「慢性遷離」。因此,政府仍然將經費投入在災區,甚至將來吉劃定為「重點發展部落」,但一方面堅持「長遠」規劃,鼓勵來吉村民遷移。

也就是說,政府所謂的重點發展,畢竟只是來吉的過渡計畫;只要來吉仍然被評定為安全堪虞,且現行行政規定無法撤銷,那麼長久來說,恐怕仍難逃遷村命運,爭執與衝突也會不斷上演。

IMG_9230
由高處眺望來吉第1、2鄰,可見部落旁的河道大幅被土石抬升,幾乎與部落同高。堅持在原地重建家園的來吉村民認為,第1鄰的族人確實有安全考量,也有比較多人願意遷往永久屋,但第2鄰多數人仍希望原鄉重建,因此這次申請撤銷劃定特定區域,僅針對第2~4鄰申請,未來第1鄰是否撤銷,則待族人後續意見再決定。
IMG_9221
圖說:位在第1鄰的美麗民宿。重建會於2/14在來吉召開協調會時,原民會衛福處副處長陳淑敏就曾表示,希望繼續在來吉經營民宿的族人,應該要拒絕被劃定特定區域,因為要遊客住在有疑慮,且自己也承認不安全的地方並不合理。然而,第1鄰多數人都支持劃定特定區域,業者受訪時也認為,即便被劃定特定區域,他們也遷往永久屋,仍然會在原地經營民宿。業者認為,就算被劃定特定區域,也不代表該地全年都處於不安全狀態,因此經營民宿與劃定特區並不衝突。

來吉:堅守塔山下永遠的部落

叫人感到難過,同時也匪夷所思的是,來吉重建協會即便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進行訴願,希望政府撤銷劃定特定區域,但他們卻完全不知道安全堪虞認定無法被撤銷。

6/14日,立法院「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協商會」結束後,記者詢問陳震魁是否知道安全堪虞無法藉由協商機制撤銷,陳震魁才恍然大悟,即便來吉不是特定區域了,也仍舊是政府眼中的安全堪虞部落,這對致力於發展觀光產業的部落而言,簡直就是致命關鍵;畢竟,誰願意到有安全風險的區域觀光住宿呢?

對此,陳震魁僅無奈表示:「目前僅能走一步算一步,先想辦法撤銷特定區域再說。至於安全堪虞這個問題,我們呼籲政府先透過工程手段回復來吉安全,之後再設法打行政訴訟官司,一定要讓政府撤銷認定,畢竟來吉是我們鄒族塔山下永遠的部落。」

政府的法規如此繁雜難懂,重建的決策如此輕率反覆;來吉的未來,究竟是兇?是吉?

IMG_8302
風災至今已屆週年,不僅阿里山鄒族人到現在都還找不到可以在原鄉重建的永久屋基地,就連「劃定特定區域」與「安全堪虞」的紛爭也慢慢浮上台面。究竟,被台灣政府視為觀光重點的阿里山,能不能重返過去的榮景?阿里山真正的主人 – 鄒族,又能不能在原鄉土地繼續延續文化發展呢?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何日山再美?(下)

「老人家說,以後永久屋可以給年輕人住,自己還是會回到原部落居住…可是他們沒想過,以後回家是非法的!」談到遷村問題,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麗花立刻紅了雙眼,眼淚直在眶裡兜轉許久,始終沒有落下。

編按:本文為阿里山山美部落的後續報導,「何日山再美」(上) 請點選這裡閱讀。

────────────────────────────────────────────────

在曙光來臨之前,山美還有漫長的黑夜要熬…關鍵在於,黑夜裡有什麼,又該如何度過黑夜呢?

2/3山美居民決定簽署永久屋

不僅達娜伊谷生態公園,山美部落在莫拉克風災中同樣受災嚴重。山美部落7個鄰中,有高達5個鄰被劃定為特定區域;155戶700人中,也有近百戶,將近400人表明願意簽署永久屋,往後將陸續搬遷至山美自主選定的「台18線轉129線」附近的9號地。換句話說,未來這個距離「舊山美」約30分鐘車程的「新山美」,將會變成多數山美人的「新故鄉」。

「老人家說,以後永久屋可以給年輕人住,自己還是會回到原部落居住…可是他們沒想過,以後回家是非法的!」談到遷村問題,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麗花立刻紅了雙眼,眼淚直在眶裡兜轉許久,始終沒有落下。

安麗花表示,簽訂永久屋並不單純只是「讓災民多賺到一棟房子」,在法律上,一旦簽了永久屋,勢必就會有相關的權力與責任問題需要釐清,可是政府迄今都還只是找村幹事調查永久屋「入住意願」,沒有人見過正式的契約,因此並不瞭解之後將隨之而來的法律問題。她強調:「政府應詳細說明契約內容,而不是先騙,再用契約綁人。只是想幫年輕人申請房子的老人家,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未來他們留在原社區居住是非法的啊!

未來如果山美真的有近百戶簽訂永久屋,就代表過半山美人的戶籍將被遷出,不但會對文化傳承產生影響,也勢必會對產業延續、部落結構、教育與就業產生衝擊。說到激動處,安麗花的眼淚終究劃過雙頰流下;她哭著說:「我覺得很難過,可是我又不能阻止村民去申請永久屋…」

原住民和漢人不同,和土地有密切關係。漢人有錢,要去那邊買地蓋房子都可以,但我們被土地養育大,怎麼可以離開?」安麗花強調,「原住民一旦離開土地,就等同沒有了靈魂」。

留鄉居民將活在恐懼中?

此外,安麗花也批評,不管是中央政府或是地方權責單位,在此次災後重建中都沒有發揮應有功效,所有作為也只是「沒有系統、連貫性的重建」,流於片段、零星。

「NGO負責蓋永久屋,那到底政府作了些什麼?」安麗花認為,既然野溪、山洪爆發會威脅山美,那麼政府當務之急,應該是快點撥經費整治野溪、協助山美進行護坡工程,而不是故意忽視想留在原鄉族人的權利。她質疑:「有人想搬,政府就願意掏資源,但難道那些不願意走的人,之後就要一直活在恐懼中嗎?

990410shanmeiimg_7923-250.jpg mg_8027-250.jpg

(左)安麗花表示,在山美住那麼久了,跟土地、房子都會有感情,「離開,就是人與土地切割」;「失去了土地,我們還算原住民嗎?」她說。

(右)未來,設籍在永久屋中的山美村民,可能會比原部落的人還要多;然而,這是否意味舊部落勢必會凋零,恐怕還有待觀察。

漫長的生活考驗

一位新美受災戶透露,紅十字會以「住沒多久就要搬進永久屋了,不要浪費錢」為由,說服山美及新美社區的受災戶不要興建中繼屋,改以發放「租屋津貼」方式作為彌補。因此,現階段選擇遷居的山美村民,除2戶住進樂野新舍外,其他若不是回到原住居地居住,就是得選擇投靠親友,靜待永久屋能在今年7月底落成入住。

然而,阿里山鄉鄉長陳明利表示,雖然中央政府指示要在今年7月底之前,完成所有災民安置,但山區要考量安全、水土保持等眾多問題,終究不比平地,就算番路鄉觸口段一帶的永久屋可望在7月底完工,山區部分的永久屋也不可能如期完成。換言之,等待9號地永久屋的山美村民,勢必要面臨更漫長的等候。

等歸等,生活還是要照過;更漫長的等待,就代表受災戶要拖更久才能得到安頓。在如今這段無法得到安頓的期間,山美村民該怎麼維持正常生活,刻正考驗著所有人的智慧…

以自立取代救濟

社會補助是救急不救窮,當初外界捐贈的物資,在農曆年左右就已經耗盡,真正問題才正要開始浮現!」長年在山美服務的南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翟本瑞表示,風災剛結束時,全台灣一頭熱捐物資救災,雖然讓災民囤積了不少物資,但多是重複的類型,無法達到全面照護,而外部NGO救災,多半也抱持「做業績」心態,造成資源無法確實累積。

翟本瑞強調,「原住民需要的不是救濟,而是自立」,可是如今政府與NGO都沒有幫當事者考量到自立問題,救災也只懂得塞物資,在根本上就違背了救助的本意。他解釋,過去山美村民因為達娜伊谷緣故,多數人有一份習慣性收入,如今,這份穩定的收入被天災給奪走了,往後山美人就算不至於活不下去,但肯定會活得很辛苦。

「如今政府與NGO真正該做的,就是坐下來與受災戶好好溝通,多幫當事者考量,才能想出讓災民『自立』的方法。」翟本瑞認為,達娜伊谷如今看來,不可能在近年內完成重建,但如果山美村民想在短期內回復農作的話,政府與NGO就要能協助推廣有機農業,促進農作產銷、避免中盤剝削,才能讓災民有相對安定的收入。

何日山再美?

山美部落全體村民辛苦建立的達娜伊谷,如今已近乎全毀;災後倖存的村民,不但要積極重建達娜伊谷、復育生態,還得面對遷村所帶來的分裂問題,同時憂心未來的生計著落…山美的夜,絕對是漆黑的。

或許,正因為山美的夜如此漆黑,社會各界專業、政府相關權責單位、NGOs等,一雙雙負責點燈,引領山美行過幽夜的手,此時更沒有怠慢的理由。

IMG_7853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不劃定「特定區域」後,改成劃定「安全堪虞區域」?

在場居民一致表達不願被劃為「安全堪虞區域」,開會前縣府已清楚居民意願,原民處谷縱處長無奈表示:「中央有這個程序,地方必須配合完成。這是最後一次,如果還要再劃,連我都想辭職了。」

3/8上午,桃源鄉公所舉行桃源鄉的「安全堪虞部落諮商與說明會」,對政府認為的桃源鄉個別「安全堪虞」部落說明並諮商劃為「安全堪虞區域」的意願。

今年一月份時,行政院重建會在各災區推動一連串的「劃定特定區域」諮商與說明會,各村莊及部落居民一致表達反對劃定的決議,以及「只要政府認為不安全,就應立即協助」的心聲。

由於重建會一直表示「劃定特定區域是為了方便想去永久屋的人可以申請」,在大家都反對劃定的情況下,也把申請條件修改為「認定安全堪虞就有資格申請永久屋」。原鄉重建的居民以為這些諮商說明就此告一段落了,沒想到中央重建會又在3/3開會決議要來桃源鄉再辦一次「安全堪虞」諮商說明。

居民們紛紛質疑,汛期快到了,部落該補強的部分都沒有做,聯絡道路也沒有修,政府只是不斷開會。

不過在場居民一致表達不願被劃為「安全堪虞區域」,其實開會之前,縣府已經十分清楚居民的意願,原民處谷縱處長無奈表示:「中央有這個程序,必須要地方上配合完成。這是最後一次了,如果還要再來劃,連我都想辭職了。」

1
又開諮商會了。

安全堪虞認定,為永久屋而設?

本次會議由鄉長謝垂耀、原民處處長谷縱主持,由內政部營建署代表技正廖文弘、正工程司張逸夫、幫工程司蘇晴芳等人為居民說明劃定原由,各村的村長、重建會委員都到場參與。

列入劃定範圍的有復興村全村、拉芙蘭村(梅蘭村)包括阿其巴部落全村、梅山村包括梅山口全村、高中村的美蘭部落、寶山村的花果山部落。

營建署廖技正表示,劃成「安全堪虞」地區,是讓村裡面想住永久屋的人,有條件可以去申請。並且「看看大家對於『劃定特定區域』是否有新的需求。」雖說不管結果是否同意,都尊重大家的意願,「但也不是這樣就結束了。特別條例有三年(效力),如果大家有需求,我們會義不容辭再來。」

然而這次被認為有「安全堪虞」問題的聚落之中,除了復興村下方的小部落、梅蘭村阿其巴部落、梅山村的梅山口、高中村美蘭部落有受到土石沖擊情形外,其他的部分一直被認為是安全的區域。桃源鄉中,災情最嚴重的勤和、寶山村不在此次諮商之列,反而是受創相對輕微的復興、拉芙蘭、梅山村,竟全村都被認為是「安全堪虞」。

對此,廖技正表示,「因為想要去永久屋的人,劃定特定區域是不可能了,所以我們改用『聯外道路安全堪虞』來劃。就是部落本身安全,但是會因為聯外道路成為孤島的。」因此,安全的聚落,也會因為聯外道路可能在汛期斷絕,被列入「安全堪虞」名單。

梅山重建委員顏福榮指出:「梅山我們以前就陳情過,不要劃定特定區域,現在又有這個問題,因為中央要拖我們下去。我們有我們的文化、族群,不要逼我們……要補的趕快補上,雨都來了,還在開會,還不補。」

梅山重建會長表示:「我們梅山就是最安全的,幹嘛劃咧……每次都要說孤島,真的有心要幫我們的話,不要每次都諮商開會。我們都很忙,我們是農民耶,不是像你們公務人員天天有時間開會。」

復興村長說:「我們是安全的啦,既然我們是孤島,最主要是我們的道路(要修)。你們為了開會、重建,去做是為了公務,聽不到我們真正的心聲。」

高中村長也表示:「我們梅蘭部落的人都不知道(要劃定安全堪虞),你們應該要下部落。我和重建委員來一看,怎麼是這樣?我回去怎麼向村民說?」

八八再造聯盟幹部伊斯坦大主任表示:「我就是梅蘭人,我絕對反對。不要再叫我們孤島。你們什麼都不做,當然是孤島。」


(左)受災相對較輕的復興、梅蘭、梅山都全村劃入「安全堪虞」區。原因是聯外道路汛期斷絕後將成孤島。(右)復興重建會長杜耀順:「復興只有下部落的部分有危險,其他安全。我看寶來的話,好像比我們更不安全,我會想,寶來就沒問題嗎?」

(左)八八再造聯盟幹部、梅蘭村民伊斯坦大貝亞夫:「中央什麼都不做,我們當然會是孤島。」(右)梅山重建會委員顏福榮:說好不要劃定又來諮商,政府要妥我們下去才會這樣。

盡速展開復建工程,別再提「孤島」

重建委員一一指陳,每個村落都有需要工程補強的部分,迫切需政府處理,道路更是關鍵問題,希望這次能透過營建署官員直接上達中央。

梅山重建會會長拿出陳情書表示,風災至今七個月了,梅山口後方土石崩落仍未清除,雨季時將危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被土石壓毀的四戶人家,也需要政府盡速協助安遷。梅山口屬於玉山國家公園管轄,玉管處則位在營建署之下,希望營建署盡快告知玉管處啟動工程和安置。營建署廖技士表示,這是第一次聽說還有土石未清理,將盡快通知玉管處處理。

高中村長則表示,首先要做的是高中梅蘭段聯接本村落的吊橋工程,「那裡有部落,孩子要來上課,不方便也危險。」負責梅蘭段的鄰長也補充「高中─梅蘭部落的道路,很多掏空下陷,晚上走就很危險,很多人晚上不敢過。」修吊橋做為梅美蘭部落聯外道路是當務之急。

復興村長說,復興村是樟山段道路危險,需要盡快要回填;另外一號農路的一座橋,需要排水系統修復。

伊斯坦大主任也指出,勤和、復興兩村靠進荖濃溪河岸處,需要清疏和工程保固,應是雨季來前最迫切需處理的部分。

另外,梅蘭村上有村落上方的土方沒有清除,寶山村需要聚落和邊坡的補強加固工程等等。

至於聯外道路,包括串聯各村的南橫、村落之間串聯本部落和周邊小部落的道路,更是各村共同關切的問題。

梅山重建會會長顏明哲帶著陳情書來,希望就位於梅山口的玉管處管理中心,能看見梅山口還有土石未清理、有村民待安遷。

鄉公所與原民處復建工程進行情況

對於大家質疑的原鄉重建沒有進度,鄉長解釋:「重建不是沒有進度,重建會已經核下來了。因為要先經過設計,送原民會,通過了之後,再細部設計,再發包。」因為公務員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走,「所以上半年看不到(成果),要到下半年才會有。」

原民處谷縱處長也表示,原民處與三個原住民鄉(那瑪夏、桃源、茂林)鄉公所,已經取得17億重建款項,正一一進行修復工程。鄉長與處長並各自報告目前的「重建進度」如下:

一、鄉公所負責部分

(1)道路:

從復興到玉隧(梅山口)一帶的路,已經跟公路局申請,還沒有回覆。

(2)簡易自來水:

梅山、復興、桃源、高中四村已經核下。拉芙蘭、勤和兩村,中央未核下,將再呈報。

(3)聚落基礎復健:

桃源、高中、勤和、拉芙蘭四村已核下。

(4)聯絡道路復建:

桃源將用最安全不受荖濃溪影響的方式–吊橋來做道路。因為經費龐大,還在審核。另外高中-美蘭聯絡道、勤和-拉芙蘭(主要是到阿其巴)聯絡道、勤和-復興吊橋、梅山(梅山口-本部落)聯絡道、梅山口-梅山-復興聯絡道都已核下。

二、原民處負責部分

道路及農路:

四社-復興替代道路、高中農路、中山農路、梅蘭便道、勤和農路都正在進行。處長並表示若還有未進行道的可現場知會。

針對大家關注的避難屋

勤和、寶山村也在會議中,繼續向政府單位反應,勤和平台、38甲地的避難屋進度。

勤和平台方面,處長表示此地已經勘查過是安全的,且為私有地,無徵收等問題,他會再次向上面反應。至於寶山38甲地,處長坦言「縣政府中繼屋,目前沒有政策,所以回鄉重建的就是住在家裡。」既然沒有中繼屋政策,永久屋也不會蓋在山上,需避難的話可使用寶山國小,所以目前難有進度。

當寶山重建委員問及「纜車和原住民哪個重要?」鄉長回應:「要蓋纜車就要經過土審會,通不通過也不曉得,這個就別再談了嘛!避難屋的話,縣長說好,當然就好了啊!」,他建議寶山村民規劃出對於38甲地的使用和建設藍圖,自行說服縣長。


(左)復興村長江進寶,希望公務人員不要只是執行公務,也要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右)高中村長洪虎傑。高中村是桃源鄉最早返鄉的居民,村子本身未受大損傷,劃定特定區域從未及高中村。沒想到美蘭部落忽然被認為「安全堪虞」,村長很意外。

這就是阿禮部落的共識─恢復[部分劃定],向政府提出行政訴訟

2月25日晚間,阿禮族人高舉自己的手,全場一致通過,決議以阿禮部落的名義發請連署向鄉長、縣長及中央陳情,要求恢復原有共識;並向政府提出行政訴訟。這就是阿禮部落族人保家衛土的共識。

針對政府將阿禮部落全數圈劃為特定區域,阿禮部落族人於2月25日召開部落自救會議,對於政府未尊重部落的「共識」,所公告結果與1月15日諮商會議上的共識不符,對此表達阿禮部落族人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以舉手表決的方式全數通過「恢復原有共識」(原有共識請點選這裡)的決議,並對政府提出行政訴訟。

990302njkhuiimage0011-450.jpg

災區劃定特定區域係依據「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第20條第2項規定「中央政府、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得就災區安全堪虞或違法濫建之土地,經與原住居者諮商取得共識,得劃定特定區域,限制居住或限期強制遷居、遷村,且應予符合前項之適當安置。」

而在「與原居住者諮商取得共識」上,阿禮部落自救委員會主席唐輝次(阿禮村村長)說,1月15日在榮民之家召開的諮商會議上,所達成的共識是「部份劃定」:下部落wumawuma居民同意劃定特定區域,上部落balio則是採個別劃定(願意配合遷村者),而非重建會公告的全村圈定為特定區域。

自救委員會之一的柯清雄 (阿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也表示,政府甚至很不禮貌地公佈不同意劃定人的姓名,視人猶如罪犯,這些願意留下來看守部落的人應該是部落的英雄才對。

006

阿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柯清雄先生

何謂「共識」?在重建會最新一版修正通過的「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98年12月30日修正通過)第三項,提到:『共識原則:政府將充分尊重每1戶原住居者之「居住管理」意見,並納入共識決議,做為特定區域之居住管理依據。』

也就是說在「特定區域已經被劃定」的前提之下,政府尊重每1戶原住居者的意見,作為未來在特定區域內的居住管理依據。

這與特別條例第20條第2項「…經與原住居者諮商取得共識,得劃定特定區域…」之規定有相當大的出入,顯然政府在特定區域的劃定程序上有著嚴重的瑕疵及矛盾,甚至採用「各個擊破」的方式來分化原住民部落的集體共識。

阿禮部落居民古秀慧在部落格上寫了「一封給總統的公開信」,揭開這場家園保衛戰的序幕,重建會也於2月22日在重建會的網站上回應,文中強調一切依法行事,對於如何取得部落共識的過程,隻字未提,至於與居民取得共識的諮商會議等相關會議紀錄卻遲遲未有公佈。

2月25日晚間,榮民之家的信義堂,阿禮族人高舉自己的手,全場一致通過,決議以阿禮部落的名義發請連署向鄉長、縣長及中央陳情,要求恢復原有共識;並以個人名義提出行政訴訟,狀告政府。這就是阿禮部落族人保家衛土的共識。

001
阿禮部落居民,憂心忡忡討論家鄉可能的未來。

004
決定堅守家園,成為重建策略中的釘子戶-包泰德、古秀慧夫婦。

002003
當日與會者─(左) 李重志先生、(右) 黃智慧女士。

005007
當日與會者─(左) 裴家騏 (右)楊江瑛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魚,釣竿,魚源─六龜重建啟示

每個人都想多吃魚,但卻很少人發現魚園有損毀,需要精心復育才會回到原來的狀況。面對各社區複雜沉重問題,李懷錦認為,重建工作最重要的還是回到每個人身上,畢竟,災難只是放大了原本潛藏的問題。

「有人說要給他們魚吃;有人說不如給他們釣竿教他們抓魚;有人說給了釣竿卻沒有魚可以抓,其實,復育魚源才是最重要的,可是那是最緩慢最辛苦的。」六龜鄉重建關懷協會李懷錦如此形容災區重建

災區農業如何重生?

六龜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是務農,這裡是有名的金煌芒果發源地,還有可口的蓮霧行銷全台灣,八八風災過後,許多農民的土地損失慘重,雖有津貼慰問,但微薄的金額根本不足以支持農地的重建。荖濃村的一個阿伯說,他房子沒倒,也沒被水淹,更算不上政府定義的災民,但土地卻被沖毀大半,因為像他這樣的農民太多了,政府對於這種情形根本無能為力,也沒有對應政策,他想乾脆放棄耕種。

農會有一筆針對農業重建的經費,藉此開了許多有機農業產銷班,報名踴躍。但許多人上完課後,仍對未來茫然;即使對於有機農業充滿嚮往,但是水果要做有機本質上就很困難,做了也不知道成功率是多少。即使成功了也不知道銷路在哪裡,一切的變數都讓農民心有餘而力不足,義賣和重建並沒有必然和持久的關係,消費者愛買災區農產的心態很快就會隨時間而逝了,那接下來的生活又該如何呢?

道路搶通之後?

六龜鄉沿著荖濃溪畔發展,八八風災來時,所有連接溪畔的重要橋梁都被沖垮,所以鄉內最快速也最顯著的重建工作就屬沿著河堤而建的便道了。新鋪的柏油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亮,這些便道在乾涸期當然通行無礙,但是當地人害怕的是雨季一到,這些路恐怕還是非常容易被淹沒、消失。

每每詢問鄉公所何時會有正式的橋墩,主管機關卻從未有明確的答案。致電多家承包公司,想知道各路段的完成期程,對方也總是語焉不詳地含糊帶過。風災時,被大水沖刷而下的砂石依然佔據著河道,砂石車一輛輛地在河床上載運砂石,疏浚的時程卻被精準地控制著因為,要維持市場上的砂石價格,就不能太快把泥沙都運到市場上,遠方有更大的利益糾葛在操控計算著。


疏浚與砂石利益之間的糾葛,恐怕仍是難以言明的問題。上圖攝影/廖建瑋,下圖攝影/鐘聖雄

IMG_7446 

危險區域劃定的弔詭

即使主要縣道都修復得差不多,但是鄉道卻還維持災後的模樣,只是被卡車勉強壓出一條平路。

被鄉道連接的不老溫泉觀光區位於新發村,剛好在新開部落路段的後面。新開部落風災時遭土石掩埋,因而上了各媒體頭條,但除了新開部落外,新發村大致上並沒有太大的災害。半年後,新發村成為是否該畫定為「特定區域」的爭議點,因為討論未決,所以修路工程乾脆全數停工,鄉道全部維持原狀。

由於道路行駛不便,沒有旅客上門,業者沒有生意,許多在飯店餐廳工作的當地人眼看馬路不通,必須外出找工作,因此萌生搬入平地永久屋的念頭,重新開始生活。然而,這些人往往因房屋並未損壞,所以不符合申請永久屋資格,而唯一入住永久屋的入場券,就是原住處被畫定為「特定區域」,所以在原鄉沒有資產的,反而渴望被劃入特定區域,這樣就可以換得一棟大愛村的房子

但對於業者來說,被畫為危險區域等於是被斷了生路,政府不可能再撥經費修復「特定區域」道路,只希望將特定區域內的人為活動降到最低。許多世代經營溫泉的業者將畢生的積蓄,全部投資在旅店或山莊上,要放棄所有資產實在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業者們聯合起來,堅決反對特定區域劃定

業者和當地人各持立場引爆衝突。最後雖然因為業者的施壓,使得特定區域畫定政策有所改變,道路的修復也產生契機,但當地人分歧的意見並沒有獲得消解,觀光業的重建更是遙遙無期


通往新開村的道路(攝影/廖建瑋)


不老溫泉區蕭條的街景(攝影/廖建瑋)

觀光是其他產業的火車頭

反觀寶來村同樣以溫泉聞名,也同樣面臨劃定「特定區域」的爭端,但經營有成的寶來社區發展協會,在這次災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及時團結、整合在地意見,讓當地人共同想像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下去。寶來原本就是交通部推廣觀光的重點,比別的地區享有更多行政資源,他們決定不放棄這塊土地,有志一同地否決了「特定區域」的劃定

寶來村的觀光資源較新發村豐富,夏季時有熱門的荖濃溪泛舟,冬季有竹林休閒農業區的賞梅季,又在南迴公路的重要幹道上,旅人總會在此歇腳,所以各種產業,都因為觀光客的光臨而有了收入,農產品也更容易賣出。當地人明白「觀光帶動其他產業」的道理,所以都想要在這塊土地上繼續生活。

社區發展協會暫時轉為重建協會,每週四大家聚在一起開會,分享資訊和討論議題。即使荖濃溪面目全非,泛舟幾乎不可行,山區的道路也柔腸寸斷,但是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對未來感到樂觀,很多業者甚至已經接到老顧客的預約電話。


寶來的泛舟中心(攝影/廖建瑋)


寶來地區山巒處處崩塌(攝影/廖建瑋)

IMG_7432
儘管寶來已有共識,要重振過去觀光榮景,但相關交通、行政資源能否配合,仍值得持續關切。圖為仍陷在土石堆中的新寶來飯店。攝影:鐘聖雄

六龜重建關懷協會的目的

究竟是趕快給魚餵飽他們重要,還是為他們上課,教給他們很多技術再讓他們自求多福?

每個人都想要多吃魚,但卻很少人發現魚園有損毀,需要精心復育才會回到原來的狀況。李懷錦說,面對各個社區複雜而沉重的問題,他認為重建工作最重要的還是回到每個人身上,畢竟,災難只是更放大了原本就潛藏的問題罷了

六龜重建關懷協會希望,各個村落都可以因為這次的災難而活絡起來,能更自主地思考社區的未來方向。每週出刊的「荖濃溪望」就是一份讓居民看見彼此的社區報紙。

當然,路還長著呢。

(本文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學生、大學新聞社成員)

阿禮部落沈淪記-失信的政府,荒唐的勘查

拿著劃定危險區的法令,如同端著木棍在山上趕羊群,根本無關山區安全鑑定,協助部落找尋安全土地重建,而是藉天災以法令脅迫,讓山區部落大量下山。從小,我們被告誡要守法,但最不守法是政府。

990211alibuluochene759-450.jpg
【原本被評定安全的阿禮上部落】

從小,我們被告誡要守法,但最不守法的是政府。

做人,我們被教導要守信,但最不守信的是政府。

在阿禮部落的安全勘查決議中,讓人有著巨大的憤怒!

水災發生之後,山區一片慌亂,對於自然災害的重創,當然應該避險而居。但是對於原住民文化的部落群聚與生活地域,一開始就不斷提出「離村不離鄉」、「建立中繼屋、避難屋」的方向,讓被迫遷村的部落居民,在不離生活地域的狀況下,因應大自然的風險,找尋部落的未來。

部落安全區域劃定的審查,應該是架接在「離村不離鄉」、「建立中繼屋、避難屋」二原則下,審視部落安全,為部落尋找安全居住地。在災害之後的數月間,政府部門一片「家園重建」的允諾,都是答應幫助部落返鄉重建,並且在山區找尋安全區域,強調「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就近找地安置避難」,來建造中繼屋或進行遷村。

但是,隨著山下永久屋土地取得,以及建造戶數的龐大,尤其慈濟興建的大愛城,根本在先搶建再找人入住的狀況下,所有「離村不離鄉」、「建立中繼屋、避難屋」的原則,完全拋棄腦後,只想將山上部落居民塞進永久屋內,讓大肆建造的永久屋,不會空戶太多形成浪費,讓省事的政府,宣稱人人有屋完成重建。

當捨棄掉「離村不離鄉」、「建立中繼屋、避難屋」的原則,一些澈底失去房屋、土地的部落居民,無所選擇只能入住,一些家園安在心想回鄉的部落居民,卻在劃定危險區的威逼,以及告知「先去住永久屋,回鄉也沒人管。」的利誘下,就是要衝高永久屋的住屋率。

這種拿著劃定危險區的法令,如同端著木棍在山上趕羊群,根本無關山區土地的安全鑑定,協助部落找尋安全土地重建,而是藉由天災以法令脅迫,讓山區部落大量下山。

在山區裡大搞雞飛狗跳的部落大迫遷中,政府完全喪失信義與法律程序。


image

【2009.12.09的阿禮上部落勘查行程】

阿禮部落是一個讓人關注的地區,不僅因為它遠,更因為在阿禮部落可能發展出生態部落的典範,建立人山的新關係,未來可以提供其它部落觀摩學習。

但是幾度安全勘查,讓人痛斥政府的荒唐失信。

阿禮部落,九月間第一次勘查結果出爐,在道路不通人員無法上山下,就依著空照圖,看著滿地土石泥濘,做出整個部落不安全評估,經過下山的部落居民抗議,有些地區表面覆蓋土石,只是因為村落排水設計不良,造成土石沖刷地面,並非地基危險。

在許多部落居民抗議中,指責政府根本未進災區,怎麼做出安全評定,紛紛對勘查結果質疑!災後三個月,道路陸續搶通,專家學者上山勘查,但是時間有限,並未做嚴謹的地質探勘,就以短時間目測做出結論,甚至忽視部落個別區域的安全程度,做出和第一次勘查相差不多的結論。阿禮部落面臨一樣的狀況,專家學者到下部落查看,上部落道路未修通,原本不打算進入勘查,在居民強烈抗議下,才進入上部落看看,一樣給出不安全的結論。

十二月,到了第三次安全勘查,在未告知居民會同勘查下,負責山區土石流災害的水保局,以及負責河道沖刷的河川局,帶著重勘的學者自行上山,遭到部落居民的驅趕抗議。經過緊急協調後,必須公開行程,會同居民一起勘查。阿禮部落居民,為了讓懶得走路的官員,有條好路可走,還花了一段時間,修通下部落到上部落的道路。

image
【阿禮上部落不建議劃設危險區的官方評估表】

專家學者進入,發現已經清理掩埋土石的上部落,其實地盤堅固,周遭林蔭圍繞,除了部落邊緣因為建築地基的不當施工,造成房屋龜裂的問題,整個上部落沒有地層滑動、土石流威脅的安全問題,當場做出不劃定危險區的意見,同意居民返鄉居住,並且文件上附註修通道路,以利居民交通。

學者專家的最後決議意見,白紙黑字的官方文件,原來在政府眼中只是廢紙一張,一到山下全不認帳。

原本阿禮上部落保留,彰顯的意義,除了一個生態社區的開展,更重要是在原鄉重建中,政府能有部落分區的細膩思考,仔細評估部落安全與不安全區域,為部落留鄉做最大努力,而不是一竿子人,全都趕下山住進永久屋。

image
【阿禮上部落註記維持交通通行的字句】

阿禮上部落的居民,還高興在法定程序中,獲得法律的保障,可以安心返鄉重建,卻沒想到過年期間,新年還沒過完,政府無故推翻勘查決議,二月八日在官方重建網頁上,又是玩偷偷公佈的鬼把戲。

阿禮部落全數劃入危險區,完全顛覆第三次勘查的決議,讓一個法律程序,就在不知何人決定的密室討論下,推翻專家學者評估決議的法定效力,自行更改決議內容,公告阿禮部落全數劃入不安全的危險區。更離譜是,政府部門不僅違反勘查結論,讓安全變為不安全,甚至對於重建條例中,要求必須與居民協商的保障,竟然就以列出未同意遷居的住戶名稱,作為結案的公告。

整件事,雖然只攸關阿禮上部落十多戶居民的權益,但是卻是嚴重的法律背信與人權侵害。

image
【負責部落劃定不安全區的重建會綜規處張恒裕處長】

如果阿禮惡例一開,是否意味所有專家學者判定的勘查結果,到山下都可任意更改,不僅污辱專家學者的信譽,更糟是誰賦於行政官員,能有如此超越法律程序的權力,恣意妄為更動決議意見。

再者,部落遷村議題牽扯都是個人私產問題,憲法上對國民的財產權與住居權有絕對保障,因為安全理由可以協助避難遷居,但是在評定安全的情形下,如何以所謂想遷村居民的部落協議,強迫不遷村居民離開已經評定安全的家園,放棄財產與住居權力。

遷村協商,政府應該是與不想離山的居民協商,而不是只選擇下山的居民協商,違反安全評故,以及想要留山居民的意願,做成離鄉結論。如果如此行事,以後是不是就在永久屋區內,不斷召集進駐居民開會,要求山上住居者下山住進永久屋,在山下決定山上的命運與權力。

就像居住城市社區,在大樓、土地沒有居住風險情況下,如何說是社區開會形成共識,要求個別住戶放棄財產搬家,住進寄居的永久屋。這種侵害人民權益的行為,在城市根本不可能發生,為何面對山區部落就是目無法紀,這樣操弄危險區範圍,脅迫人民離鄉,無異國家惡行,就連共產國家都不敢如此行之,為何自由台灣竟在山裡上演。

災後半年,原鄉家園重建幾乎停頓,家園重建被挪移等同於永久屋重建,外界一直將永久屋當箭靶,認為政府只想找人塞進永久屋區,讓永久屋不會閒置太多。但是實際上這種強化收容政績的行為,這只是迫遷的一部分原因,更大原因是政府根本無心或無力原鄉重建,只想用最省事最快的方式,來完成重建。

所謂的危險區,越來越無關災害地區的實際安全狀況,而是依交通地理來區劃。簡單說,「返鄉至道路修通的盡頭,以上清空」,以及「大部落無法動,小部落全數清空」二項標準,彷彿成為一種遷村準則,在現今的劃定危險區上,霧台鄉的霧台以上清空下山,桃源鄉的桃源以上清空下山,以及如那瑪夏鄉等大部落多數返鄉,許多小部落安排遷村,都呈現這條劃分的標準。

這樣的劃分法,相當粗糙,無關部落居住安全,而是以修路的難易,作為部落能否居住的標準。

這種重建心態相當不義,部落安全應以部落所在地,仔細勘查作為安全評估標準,山區道路破壞山體,可以降低道路等級,維持基本人車通行,不能因為不願修築道路,而變相脅迫居民放棄財產,離鄉下山的道理。更可惡是不願修路讓部落返鄉,卻是大修山區觀光道路,以利觀光入山,如信義鄉的山區高架道路,如太魯閣廣開山區隧道道路,甚至阿里山公路的限期搶通,都可以看見這條差異的標準,觀光開路一切好說,部落回鄉無路可行。

image
【不願修復道路,阿禮上部落由安全變不安全的主因。】

阿禮上部落,劃定為安全區,至今遭到更改,最大的原因,不是部落不安全,而是政府根本不想修復居民回鄉的路。

重建至此,極度荒謬!

怠惰的政府,根本不是盡最大的能力,保障部落在傳統領域永續發展,根本也無關國土保育的完整規劃,而是赳結在觀光利益與部落生存之間,向觀光利益傾斜,不願得罪大部落,而挑著最遠、最小的部落,不願修路,強迫下山,一堆人送進永久屋,當成偉大的重建政績。

阿禮部落從安全區評定,無由變更為危險區要求下山,為了讓居民同意離鄉,放出先簽結同意住進永久屋,回山也沒人管的風聲,卻不明言日後斷水斷電無路上山,居民從此與家園別離,這種行徑不是光明政府所應為,更不是以守法自譽的馬政府,應有的守法作為,誰陷政府於不義,讓民眾怨恨,這樣的官員,無異是國家信譽的摧毀者。

半年來,重建步伐,充斥著官員完成交辦工作的心態,體恤受災居民的同理心全無,甚至更將人之本性的戀家愛鄉,視為阻擋工作的仇人。可憎的公務員心態,能不能將受災居民視為親人,想想她們返鄉求生的微薄心願。

阿禮部落沈淪記,沈淪的不是部落,而是決定部落命運的國家機器,違法妄行玩弄部落,讓原住民族走上淚的旅途。

阿禮部落由安轉危的變更,如同災後重建的縮影,影響深遠,讓人心驚,萬分憤怒!

附贈:

災後半年的成果記者會召開之後,看看官方「莫拉克颱風災後家園重建計畫」,寫的和做的差多少!!!

延伸閱讀:

一封給總統的公開信─魯凱阿禮的心聲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一封給總統的公開信─魯凱阿禮的心聲

總統先生:一紙「特定區域」的劃定公告,與我們所認知的勘驗結果,完全不同。原來,我們一直在奔走與關切的只是浪漫無知的行動,一場誤會。而我們竟後知後覺到只能望天興訴,追恨自己不識文明社會的遊戲規則。

前言:

屏東霧台鄉阿禮部落分為Balio及Wumama上、下二部落。莫拉克風災後,Wumawuma下部落居民決議遷村,願意被劃為特定區域。

至於Balio上部落,在三次安全勘驗中,有兩次被評定為安全,但39戶居民中,有24戶希望遷居平地,因此部落希望政府能以「戶」為單位劃定特定區域,讓希望遷居的族人合法取得永久屋,而希望留在山上的族人,也能合法居住。

1月16日,重建委員會至霧台進行特定區域劃定,上部落的居民已十分明確表態,拒絕劃定,要留在部落裡(當日情形請點選這裡),因重建會反覆重申,絕對尊重居民選擇,因此上部落的族人認為這就是此事已經告一段落,便開始積極規劃原鄉重建,以及在山上展開生態產業的探勘巡禮(詳細情形請閱讀這裡)。

未料,政府卻在2/11時,將阿禮上、下部落全部公告為特定區域;未來希望留居山上的阿禮部落族人,將失去居住的正當性,他們為部落觀光所付出的努力,也將付諸流水…

上部落的居民古秀慧表示,阿禮是一個生態完整,鮮少人為開發的小部落,從災前就很積極發展生態觀光,霧台鄉長也很支持阿禮如果全部被劃為特定區域,過去為發展觀光所付出的努力,全部都白費了。

以下為古秀慧寫給總統的公開信,希望政府能言而有信,尊重阿禮上部落的選擇,也希望總統能夠尊重留居原鄉者的生存權,讓部落文化能繼續在山上深根。

一封給總統的公開信

總統先生:

重建操作的手法,操弄著我們留居戶對政府的信任。始終相信主辦單位的善意和正義,災後半年來,我們對原鄉重建的規劃腳步也從不懈怠。

從前,我們知道弱勢族群有民主機制的保護義務如種種優惠措施,維繫著環境上生存條件的不足。在阿禮,我們努力的付出心力試圖擺脫弱勢印象,營造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和永續產業─生態旅遊,更以走向世界舞台的企圖心,築夢在原鄉。

一紙「特定區域」的劃定公告,與我們所認知的勘驗結果,完全不同。原來,我們一直在奔走與關切的只是浪漫無知的行動,一場誤會。而我們竟後知後覺到只能望天興訴,追恨自己不識文明社會的遊戲規則。

留在山上會給政府較費心的管理維護成本和責任承擔,過去以至未來皆然。但是,政府就只能用這種角度,去考量地方多元發展的策略嗎?「特定區域」的劃定讓留居戶的正當性,變成重建策略中載明要被「持續規勸」的釘子戶?不管接受與不接受政府在平地的解決方案,我們豈不又落入弱勢族群的窠臼,轉型的路更艱辛,向上提昇的機會在那裡?

村裡的意見領袖散播著曖昧不明的政策,遷徙大利多在單純的鄉親想像中被解讀,這之間我們的留居戶在惶恐無助下流失,而重建單位諸公坐視旁觀。

山居民族的環境條件被剝蝕著,我們只能向大同社會繳械投降?夢想,難道不是邊緣人的權利選項?

選擇山上或山下發展,在族人各自依據近代的生活經驗及社會脈動的認知,有了兩股對未來發展的不同信仰。不管選擇為何,為魯凱阿禮未來的前途努力是族人共同的理念。一個互補的局面何嘗不是我們所期待和共享的?為甚麼上位者不能給我們原住民更有利的多元發展機會和協助?

不要放棄這群留居傻鳥,還給他們一個正當性、有尊嚴的原有空間吧。

相關閱讀:

莫名的信念─阿禮下部落遷村,上部落留鄉
那裡跌倒,那裡站起來─魯凱阿禮部落近況0127

90220alibuluo84020-450.jpg
攝影/ 古秀慧,阿禮生態豐富,圖中鳥兒為藍磯鶇,是冬候鳥、留鳥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大愛落成系列 (3) 山下有大愛,山上自己來?

縣府對返鄉者提供協助有限,加上大愛村傳出續建二期工程消息,不少災民認為,縣長希望返鄉者知難而退,重新遷居山下。居民表示,選擇在山上的人,始終為了土地、文化、生活努力「我們不是少數,對政府沒有期待,只希望…

莫拉克風災發生已經六個月,這段期間,山下的大愛永久屋加緊趕工,第一批55戶居民也在今日入住,日前中央政府並傳出消息,表示幾乎所有的災民已經得到安置,不願進入永久屋而選擇返回原鄉重建的,只是少數村民。

然而,高雄縣受災最重的原住民鄉那瑪夏及桃源鄉,事實上有半數災民選擇回到山上生活。勤和村有三分之二人家等待勤和平台和樂樂段的避險安置;寶山村民正努力不懈爭取38甲地塊興建避難屋;復興、梅蘭、梅山村九成以上的居民房舍完好無恙、幾乎都已回到家鄉,只期待產業重建可以展開,居民不明白,政府所謂「多數災民已經完成安置,只有少數人返鄉」訊息從何而來?

以下為莫拉克記者連線報導返鄉災民,面臨的真實處境,以及返鄉者的重建需求。

3
災民大嘆,政府不幫忙,日子還是要想辦法過,人總是得吃飯(攝影/鐘聖雄)。

一、桃源鄉各村重建難題

(1)勤和村:如果真的沒辦法,我們自己蓋工寮

勤和村自救會從九月份已經開始啟動村子的復原工作,並且名副其實的展開「自力救濟」。總幹事劉行健表示,「水是我們自己牽的,電是我們自己跟電力公司協調,唯一的蛇籠是我們自己遞陳情書才有的,到了十一月,才有電視和網路。」

1月11日,楊縣長視察勤和以上諸村,自救會也陳情,勤和學童上下學必經的東川橋坡度陡峭且只有單線道可行,需要整修以確保回鄉上學的國中、小學生安全,但工程進度仍然牛步,直到上個星期,才鋪上柏油。

一直以來,回鄉重建的居民始終不願放棄自己從小生長的土地,極力爭取留在原鄉,唯一的需求只是在汛期時能到平台上避難。

申請避難處所的過程中,居民自己協調私人土地、自己解決民生水電問題、自己尋求經費支持,營建署、縣府幾次勘地,都認為平台安全無虞,只需要整修聯外道路,而高雄縣長楊秋興也曾於11月25日公開簽署同意書,言名只要中央探勘是安全地,縣府就准予蓋避難屋,但居民等到截稿時間為止,仍僅換來的一紙公文:「有問題的可以去申請永久屋,或前往位於天台山(六龜鄉)的組合屋。」(縣府公文原文,請點選這裡)

村中婦女Savi表示,縣長總是對大家說沒有問題、政府會協助,但事實的進展困難重重,「政府說一套做一套,我們還能相信誰。」

而另一位村民La-u則說,「我們不會動搖,因為我們很珍惜我們的土地和文化,我們會更堅強。」她表示,傳統的文化要生活在自由奔放的寬廣土地上才會延續,「如果真的沒辦法的話,我們就自己蓋工寮。」

image
image
高雄縣長曾於11月19日公開簽署同意:「在中央評估安全原則前提下,同意在原鄉興建中繼屋與永久屋」,但日前至今仍以公文向族人表示仍有許多問題,有需要者先以申請慈濟大愛屋或六龜組合屋為先(1119現場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2)寶山村:我們很努力,只是關關難過

留在山上的寶山村民,面臨同樣爭取避難屋興建地的問題,38甲公有地腹地寬廣、經歷風災而毫髮無損,本來是居民心目中最理想的安置地點,但經過反覆的會勘,次次專家說法都不同;縣長勘查後,更發表縣府有意在此「興建觀光纜車、無法容納住宅」的言論,對村民是重大打擊之外,更令大家氣憤不平,「縣長說要在這裡蓋原住民的文化園區,把我們原住民都遷下山,文化園區有什麼意義!」

因應五月汛期最迫切的避難屋看來暫無著落,農路修整、村中遭土石毀損需修復的部分更不用說。村民說:「鄉公所載了水泥上來,叫我們自己把裂縫填平,工人是來負責倒水泥的。」

政府、專家學者總是帶來打擊、地方政府也未給予原地重建的村民善意支持,村中婦女Eliya無奈表示:「我們都很努力,可是真的關關難過啊。」

(寶山村爭取「38甲」詳細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3)復興、拉芙蘭(梅蘭)、梅山村:政府給予的協助?啊,沒有欸。

復興村、拉芙蘭村、梅山村本村落皆可堪居住,但個別有房屋毀損而不想入住永久屋的災民,因為沒有政府單位出面做協助,只能暫時依親居住,他們表示「你問我們怎麼辦?我們也不知道哇。」

而各村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產業重建。問起回鄉至今,政府進入原鄉的協助是什麼,多數村民都回答沒有,拉芙蘭村的阿列夫想了想說,「大概就是路通了吧?」

仰賴觀光的商家失去遊客人潮,民宿、餐廳都只能用來納涼。多數以種果樹為主的村民們則表示,果樹從重新植下樹苗,到長成至可以採收,至少需要四、五年時光,農地流失所得的微薄補助不敷生計。政府目前仍無具體的就業輔導措施,近期內可以提供的仍是補貼性質、三月一期的短期零工。

至於農田未流失而是被土石掩埋的村民們,則望田興嘆,因為政府沒有編列預算清理土石,而自行請怪手清理,實在費用龐大,非一般小農可以負擔。就算園子完好可以進去耕作,村民也無奈說「農路都只是搶通,後來沒有補修。」有的農路坡度太陡峭、有的過於狹窄無法行使卡車,大家都擔心果樹產期來臨時,辛苦耕作的收成會載運不出來,而只能人力揹送,剩下的任其掉落腐爛。

面對產業的百廢待舉,復興村的村民表示,鄉長上星期參加了村子的部落會議,對大家提議是「你們以後汛期還是有危險,可以去住永久屋。」復興村既沒有劃為特定區域,也甚少有房屋毀損的人家,何以要申請永久屋?令大家一頭霧水。

眼見縣府對返鄉者提供協助有限,並希望災民到山下住永久屋,加上慈濟大愛村傳出將繼續興建第二期工程的風聲,不少災民認為,縣長刻意停止對山上重建的任何行動,希望災民最後仍知難而退,重新遷居山下慈濟大愛村。

寶山村的Eliya指出,選擇留在山上而非進住永久屋的村民,始終為了土地、文化、生活而努力,「我們不是少數,我們對政府沒有期待,只希望社會大眾知道我們的心聲。」

二、那瑪夏鄉處境:沒有期望,靠自己比較快

返鄉的村民們幾個月來,民生設施乃至餬口生計都自己想辦法之外,連避難安置也自己爭取。與此同時,中央到縣府在山上展開的「重建工作」,是安全會勘、劃定特定區域說明、大大小小的重建會、說明會、諮商會等等。

村民們表示,當初縣長說會尊重大家的回鄉意願,表示將協助道路、基礎民生設施的維護,但重建仍在原地打轉,對於「原鄉重建」沒有善意和積極的支持。當初的期望對比現實,居民一致認為:「不用靠政府,靠自己比較快。」

需要避難處所的村民們表示,現在唯一的期待是「只要避難屋」,並且不會放棄爭取,至於其他部分大家會自己想辦法。

(1)南沙魯(民族)村

「除了清淤和修復道路之外,想不出來政府為我們做了什麼,難道這也算重建?」過去曾在民族國小任教的南沙魯村民謝綺燕表示,回到山上之後一切都得靠自己,目前已經不期望政府會提供中繼屋給返鄉的災民,但很擔心今年5月汛期來臨後,返鄉的村民會連「避險屋」也沒有,再次淪為災民。

據了解,高雄縣長楊秋興在日前巡視南沙魯村時,曾表示政府不會再把資源花在南沙魯村,目前已經頃圮的毀壞房舍,未來也不會拆除掉,可能的作法就是將受創嚴重的南沙魯村,闢建為類似「災難博物館」的地區。謝綺燕表示,政府這種作法完全沒有顧慮到返鄉居民的感受,未來生活在南沙魯村,不但重建要靠自己,還得擔心這些半倒的房子,會牽連到自己目前的住處。

此外,對於南沙魯村民關心的「避險屋」問題,村民表示「民族平台」是安全的區域,民間團體也主動表示願意協助興建房舍,可是縣政府卻表示,除非村民願意接受讓避險屋納入公共體系,未來政府具備管理權,否則不可能將民族平台的「農地」改為建地。

謝綺燕認為,願意返鄉的20戶村民都同意合資購買民族平台的地,一戶平均只要7萬塊錢,就可以讓民族平台變成私有地,將來也願意讓避險屋在災難發生時,納入總體防災資源當中,但村民自行掏腰包買地,NGO協助蓋屋,卻要納入公共體系,村民不具備自主管理權,政府未免欺人太甚。

她表示,如果政府連「避險屋」都要處處刁難,那村民還不如自己找一塊農地蓋農舍,未來災害發生時就躲在一起算了,至少這樣還擁有自主管理權。

山上房子已被土石流掩埋,目前還無法返鄉,住在高雄工兵學校的南沙魯村民李惠民透露,他日前曾親自問過高雄縣社會處工作人員,希望官方至少能就避險屋一事提供協助,然而官方代表僅表示 「不住永久屋的話,我們一磚一瓦都不會給你們!」

2
位在南沙魯村的「那瑪夏鄉公所」,至今仍是一片殘破。政府對選擇回南沙魯定居的族人,究竟有何打算?(攝影/鐘聖雄)

1
透過牆上的破洞看見「輔政利民」四個大字,對比當今政府上下官員對災區的「作為」,顯得格外諷刺(攝影/鐘聖雄)。

(2)達卡努瓦(民生)村

達卡努瓦村民Savu表示,政府只想著路通了災民就可以回鄉,但許多民生問題根本就沒有解決,災民返鄉不能代表重建完成。她指出,達卡努瓦的自來水嚴重污濁,幾乎所有村民都得自己花錢牽管線接水,她個人花在水管上的錢超過5萬,聽說還有人花了10萬塊接水。「返鄉後生活已經非常困難,還要花那麼多錢才有乾淨的水可以用,實在太誇張」,Savu無奈地說。

另一位達卡努瓦村民Una則說,村內居民大部分以種植生薑和麻竹筍營生,許多人的農地受損拿不到賠償也就算了,目前那瑪夏鄉台21線許多路段連柏油都還沒撲上,希望不會影響到農產品的產銷。Una說,風災之後他持續留在山上,感受不到政府對部落有任何付出,很令人失望。

(3)瑪雅(民權)村

瑪雅村民重返家鄉後,積極討論汛期的避難措施,暫時決定將由地方居民提供土地興建避難屋,政府統籌規劃建設公共工程,汛期時徵收避難屋給大家使用,此計畫若與所有地主溝通協調同意後,將可以著手進行。

「88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幹部林聖傑表示,日前瑪雅村重建會幹部討論興建避難屋的方案後,已於一月三十一日下午召開舊民權平台建地地主會議徵詢地主的意願,五分之四的地主出席並同意瑪雅村重建會的決定,他表示:「還是有些人有意見,但是畢竟少數,還是要再做協調。」之後將再徵詢其他未出席地主的意願。

「政府是同意拉,展望會也願意蓋。」林聖傑說,政府將以農村再造的概念重建,公共工程的水溝巷道等建設的經費將由政府來出資,避難屋則由世界展望會興建,未來鄉內的公部門、各機關也將在舊民權平台興建。

在交通部分,小林村到瑪雅村這段的河床便道已經在建造柏油路,預計將在六月梅雨季前做好,方便居民出入。現在就等民權平台的避難屋方案確認,希望能在汛期前做好避難措施。

CIMG8938

CIMG8924
返鄉居民幾乎都必須自己處理水源問題,圖為勤和村便道搶通後,村長即帶族人上山拉水管。(圖片提供/勤和村重建發展協會 總幹事劉行健)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金崙溫泉嚴重受損,何時恢復?

台東縣太麻里著名的野溪溫泉—金崙溫泉,在八八風災後成了危險區域,雖然該區域是第一次發生災變,但居住的基地明顯流失,目前居住地也正在實施復建的工作,未來金崙溪若再暴漲,勢將危及居民安全。

位於台東縣太麻里著名的野溪溫泉—金崙溫泉,在八八風災後成了危險區域,從危險位置大約是在金崙溪虹橋旁的多良村第十鄰;紅橋對岸的多良村10鄰,是金崙溫泉最早開發的地區,10戶民宅中就有4戶為溫泉業者,雖然該區域是第一次發生災變,但居住的基地明顯流失,目前居住地也正在實施復建的工作,未來金崙溪若再暴漲,勢將危及居民安全。

原民會委託工程環境學會調查的「莫拉克風災原住民原居地安全評估」報告指出,著名的台東金崙野溪溫泉都屬於原居地不安全、是居民需撤離的危險地區,但行政院莫拉克颱風重建委員會會勘後評估結果出爐,認為該區暫不劃定為特定區域。

開車從台九線轉至金崙溫泉區的路程不用十分鐘的時間,但是只要進入溫泉區後,還是可以看到當時莫拉克颱風帶來的災害多麼嚴重,暴漲的溪水直接沖向部落,許多溫泉區的道路都受損,土地流失,還有業者的休旅車在溪水來時無法即時遷離而被沖走,雖然現在溫泉區內的道路大致修復好了,看著眼前溪水經過的地方,族人還是感到非常的恐懼。

另外拱型紅橋旁的另一座水泥橋因為受不了暴漲溪水的沖擊,橋柱都己經歪斜,無法通行,橋頭還放置水泥護攔,阻擋車輛經過。溪水旁業者的溫泉水管因被溪水破壞,河床上不斷冒出熱氣來,顯示當時的大雨沖壞了業者辛苦鑽探的溫泉。


通往溫泉的橋斷


路橋封橋


溪水旁的溫泉管冒煙

進入金崙溫泉渡假村紅橋,拱型紅橋前方的柏油路面,兩邊已被洪水掏空下陷,原本的汽車雙線道,僅剩一人可勉強通過,走在上方,兩旁下陷數公尺深,不是當地居民還真不敢冒險前行。另一邊原本在溪水旁的溫泉業者因為當時溪水太大,地基被掏空,從風災過後就離開,目前還住在附近親戚家裡,溫泉的生意早己放棄,留下來的只剩下空房子及荒廢的泳池了。


溫泉區紅橋


小吃部沒有客人的畫面


小吃部老闆


某溫泉因颱風停業,溫泉泳池荒廢

族人感嘆的表示,風災過後,許多資源都到災區較嚴重的嘉蘭部落,很少人注意到溫泉區的狀況,所以族人乾脆自立自強,自己來做復建的工作。

但是颱風過後還有族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在不願意遷到永久屋居住下,太麻里鄉多良村10鄰金崙溪旁的莫拉克颱風受災族人,在受沖毀的土地上重新興建房屋,因為土地上有溫泉,災區的族人表示要他們搬走等於就是斷了他們的生路。

如今金崙溪正積極的進行整治及補強,族人表示,當時在會勘的時候就很清楚的知道,這裡暫時沒有被劃定為特定區域,所以將來還可以繼續營業,但是對於政府單位優先於潛勢溪流建立水霸的工程感到很疑惑,族人表示,應該要先把橋梁斷裂的問題先解決,行經此路段的人不感到危險,同時才能把遊客找回來,溫泉的生意才能繼續做下去,因為每天面對空盪盪的空間,沒有生意可做心情怎麼會好過呢!

八八風災過後不僅要重建家園,更因為遊客量銳減,使得當地業者在風災發生以來,正面臨一段經營的黑暗期,現在溫泉區的族人與業者在新年只能期盼,聯外道路趕緊修復,讓遊客可以進到溫泉區來,不然這個年真的非常難過。


溫泉部落族人自行修房子


潛勢溪流做涵管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121齊步走」之後的瑪雅(民權)村現況與期望

那瑪夏鄉瑪雅村暫住營區安置之民眾已遷回家鄉,部落居民認為,只要政府將台21線道路問題徹底解決改善,鄉民出入及農產或貨物進出方便,災區重建就會有開始、有希望,不然一切都是空談,災民永遠無法自己站起來。

那瑪夏鄉瑪雅村暫住營區安置之民眾於本月(元月)21日歡喜遷回家鄉,三民國中及民權國小經楊秋興縣長同意後,確定於下學期(2月份)就在山上復課。

對於未來的生活、學生就學問題及鄉內公部門各機關目前有幾項因應的措施,瑪雅鄉(村)重建委員會、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作法及共識是:

一、瑪雅村民堅決反對政府將部落劃定為不安全區域,並經過二次部落開會決定原地重建。

二、本月18日楊秋興縣長蒞鄉視察時,口頭指示可以在舊民權平台興建本部落之避難屋,未來鄉內之公部門、各機關、三民國中及民權國小也將同時在此興建。

三、三民國中21日由王世哲校長親自率領全體教職員工返校,齊力整理辦公室及教職員宿舍,做返校復課的準備。民權國小暫借國中風雨教室、視聽教室及民權基督長老教會一樓作為學生教室和老師辦公室,專科教室及操場則和國中共用。另外,外地教職員住宿問題,以租用民宅的方式解決。

瑪雅村重建委員會正積極與世界展望會接洽興建避難屋之事宜,部落居民意願也相當高,昨日(22日)下午在部落召開戶長會議,今日(23日)召開舊民權平台地主會議,要討論有關興建避難屋的相關配套。

原本設置在民族村的公部門,現在全部都暫時移設在瑪雅村(民權),鄉公所、戶政事務所、郵局暫置瑪雅村活動中心;衛生所在瑪雅村作物集貨場(甲仙農會辦事處旁);分駐所暫駐小美山莊;鄉民代表會借文物館(三民國中校門旁);消防分隊在原址沒有變動。另外,包括家扶中心、世界展望會也在本村駐點服務鄉民。

部落居民最期望盡快解決的是,目前台21線的替代道路約有13Km是走河床,希望二月到六月底(汛期前)能有柏油路可以走,好讓上半年的農作物(像梅子、李子、水蜜桃、桂竹筍及蔬菜等經濟作物)能如期送出,穩定災區鄉民之收入(不然水果這樣一路震出去也沒得賣了!)。

更重要的是要提早將七到十月颱風期的兩條替代道路修理完善,一為經錫安山後山通南化鄉,另一條為經阿里山鄉茶山村通大埔鄉的替代道路,皆應隨時保持暢通,以利鄉民緊急出入之便利。

部落居民認為,只要政府將台21線道路問題徹底解決改善,鄉民出入及農產或貨物進出方便,災區重建就會有開始、有希望,不然一切都是空談,災民永遠無法自己站起來。

990123nahuiwimage0019-400.jpg
這張是去年11月拍的照片,民權早已清理乾淨了!

image003
三民國中已經清理乾淨了!操場也逐漸長出青綠。

image005
三民國中團隊大家同心協力清理進泥水的辦公室

image007
清出堆積如山泡過水的資料及教具

image009
返鄉車隊回來囉!大家歡喜迎接!

(文中照片提供/徐仙曉、曾建瑋、葉一萱)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