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zuhu避難屋即將完工,更艱難的路正要開始

村民與公部門的角力,隨著避難屋即將完工看似漸趨落幕,但政策對於留居原鄉者的不友善,以及村內對資源分配不公的抱怨,為重建平添變數。儘管如此,現階段的勤和人們,仍繼續為留鄉的選擇努力耕耘。

勤和平台的公用避難屋在10月9日舉行起架儀式之後,工程按部就班進行著,如今已近尾聲。負責搭建避難屋的,除了與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合作的工班之外,還有勤和在地居民9人,協力建造村子共同的避難屋,預計12月能夠完成。對勤和村中選擇原地重建的村民而言,爭取避難屋的過程,形如一場與公部門的角力賽(勤和爭取避難屋過程,請參閱報導Mizuhu找避難屋:艱辛一年),雖暫告一段落,但避難屋的建造並非重建的結束,而是開始,往後勤和仍將面對重建過程中種種紛繁考驗。現階段,至少擁有了基本的避災安身之處,族人正開始以更平穩安定的腳步,漸漸回到生活的常軌。

8
「這裡的視野,真的是很好。」登上避難屋俯瞰平台,一位村民似乎頗有些滿意的說。俯視平台,遠遠還可看見避難工寮三三兩兩佇立。

回到生活,面對生活

負責工班伙食的部落婦女吳秋櫻,凌晨四點多已經在廚房埋頭工作。年輕時也曾在林班做體力活的秋櫻說:「我以前也是做工的,我知道他們(工人)啦。抓準了時間,把熱騰騰的飯菜送上去,大家工作的kimochi(心情)會比較好啦!」

除了煮飯,秋櫻也負責駕車將中午晚上兩頓飯,送上勤和平台,順便能和工班聊天哈啦。除了自己能有個暫時性的工作,村民也靠著與彼此的嬉笑互動,紓解一些生活上的壓力。

除了聘自外地的工人,工班中也還有9位在地村民參與工程。秋櫻結束了外地工人的早餐供應之後,9位勤和村民也陸續走出家門,騎著野狼機車上平台準備上工。

曾參與其他災區援建工作的工地主任廖期逸認為,援建過程中盡量讓在地居民參與,有其意義。雖然9人不算太多,但他說:「其實部落留下來的人本來就少。比起我們以前去的一些偏鄉,9人算是很不錯的數字。」

聘雇在地人,最直接的意義之一便在於稍稍紓解部分村民的經濟壓力。這份工作雖為時不過兩、三個月,但相較一些只維持一、兩星期的臨時工,或名額已經急遽縮減的八八零工,已算得上相對穩定。「而且,至少是在村子裡啦!以前在外面跑多了,現在想回來了。」在工班工作的勤和村民阿新說。

八八災前,回鄉的阿新在自己的huma(山上的農園)種梅子,然而「八八水災之後,一次也沒進去整理過。」原因是通往huma的農路始終沒有修復。災後一年半,桃源鄉多數的主要聯外路段已可通行,卻有不少通往農園的產業道路一直荒棄未修,導致許多務農村民,現在反而要靠臨工維生。如今,「八八零工」這一災後救急賑濟的措施,已隨時間逐步縮減,桃源鄉各村配置到的名額幾乎都只剩下個位數,而各村因受災造成的失業人口,依然存在。

「如果沒有(參與這次的工程)的話,就是等死啦!」阿新半開玩笑的說。雖是戲言,但背後蘊含著許多村民共同的困頓無奈。

1
負責工班伙食的婦女吳秋櫻,一早就在廚房忙碌。

2
用過早餐的工班出發上平台。工班中,也有曾援建瑪家農場永久屋的排灣族年輕人。

更艱難更長遠的路……

除此之外,在村子裡暗流湧動的,還有重建過程中撕扯出的傷痕。「在這裡做的,都是我們這些就地重建的。其實全村的人都很需要工作,只是要叫那些樂樂段的人來做,他們可能也會不好意思吧。」另一位村民阿仁說。

阿仁是選擇就地重建的村民之一,已在平台上的自有土地申請到一棟避難工寮,也參與這次搭建公用避難屋的工程。阿仁話說得平淡,但隱約透露的,是村子在重建中的尷尬對立與傷痕撕扯,短時間尚無法輕易消解。

不僅如此,也有的婦女私下透露,別的村子對於全桃源鄉唯獨勤和有避難屋,也偶有微詞。事實上,11/10原民會、中央重建會在桃源鄉公所與鄉民的一場重建座談上,不少鄉民都向政府單位表示:「你看勤和又有避難屋,也有工寮,我們什麼都沒有,我們也有需要啊。」當時,鄉長僅以「勤和的避難屋,土地是村民自己找的,避難屋本身是紅十字會幫忙蓋的」做為回應。言下之意,避難屋的建立全靠村民自行爭取,公部門並未出力也未主導。

在重建過程中,這場在地村民與公部門的角力,看似已漸趨落幕,但政策對於留居原鄉者的不友善,為重建的龐雜考驗又平添一筆變數。儘管不知道未來會遇到何種考驗,勤和村又將在此中蛻變出怎樣的面貌,現階段的勤和人們,正一步一踏實,繼續為自己的選擇努力耕耘著。

3
木工工班在上星期來到勤和,暫時住在自建的「樓中樓」裡。木工工班來負責最後的內部裝修,公共避難屋很快就會落成了。

4

避難屋的外牆是用當地的泥土裝填而成的。工地主任廖期逸說,這是設計師們最新的構想,第一次在此地施作。就地取材,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也把成本減到最低,三年後避難屋如需拆除,又是塵歸塵、土歸土。

7
填土前,架設牆壁的是幾位勤和村民。因為牆體使用泥土,據建築師表示,一兩個月後外牆便會長出草來。村民戲稱「這裡以前有種過薑,搞不好會長出生薑!」「我要給它種愛玉啦!」

56
由工人們置放袋子、怪手填土,設計師們變盡方法讓施作過程更簡單省時。

桃源鄉防災演習:有避難計畫,卻無避難空間

緊急的疏散避難措施對居民而言,是沒有太多選擇的配合。沒有「離災不離鄉」的遷居避難空間,可能導致今年再次離開家園、再走一遍漫長的返鄉路;沒有替代道路,只能由隨時會沖走的河床便道,來維繫一年的生計產業。

3/31桃源鄉舉行防災避難演習。各村村長、自衛隊、消防人員、分處所人員等都集合在勤和村,演練因應雨季來臨的避難疏散措施,由謝垂耀鄉長擔任指揮官。他表示,這次演習,主要是配合縣府期望大家及早為汛期做準備。

桃源鄉避難措施分為兩階段,一為累積達到可能造成土石流的雨量時,村民疏散至各村的避難中心;二為中央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時,全鄉配合撤離至山下的鳳雄、陸官營區。

這次演習內容以第一階段為主。村民集中到各村的避難中心如各村小學、活動中心等。不過,村民對於這次的演習也有部分疑慮,如憑藉雨量預測土石流的發生,但洪水從何處來襲卻是難以預料的,該如何因應?勤和-復興一帶八公里河床路不用等到颱風來襲,很可能在幾日普通降雨就斷絕,演習的內容似乎也未點出這項狀況。

不過,復興以上各村村民多半也表示,如果遇上路斷的狀況,只要有物資,其他的都還好。只要有基本的儲糧、煮飯或發電用的瓦斯、機油等,其餘就不顧及了。大家似乎已然做好了道路搶通前,必須有一段時間困守山上的心理準備。

990401shuinashu-250.jpg
桃源鄉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習,各路人馬齊集勤和村待命。勤和村是這次汛期防災疏散的重點,以勤和為主,各村比照差不多的模式進行疏散。


消防隊模擬救援行動。消防員都在桃源村待命,若是勤和-桃源連絡道路斷絕,就必須從後山繞小路、過溪床,進入勤和以上各村救援。

學校對避難與教育的腹案

由於去年經歷的莫拉克颱風,讓大家在兵荒馬亂中倉皇下山,致使安置政策不盡完善,而出現安置初期,同一家庭分開居住、兒童與父母分離等狀況。教育處長表示,今年已請各校規劃避險方案,教育處尊重校方的安排,學校的政策就是政府的政策。教育處只負責協助協調如交通接送等事宜。

各校的校長目前都已有腹案。建山和高中村將撤離到鳳雄營區,建山國小和興中國小已連繫附近的學校借出教室給小朋友上課。桃源國小將隨家長在陸官營區中協調教室空間。位於危險區樟山部落內的樟山國小,遇到降雨時就撤離到復興村的復興分班,若遇颱風撤下山,則已在營區附近以找到可借用的校園。桃源國中擇以彈性調整上課、放假時間的方式,盡量讓學生不必在上課期間撤離、就算需撤離也可以待在父母身邊。

避難屋、遷居地申請,暫無進展
鄉內的防災演習,只能應付一般降雨,颱風來襲時也必須撤守。而鄉長也坦承,最憂心的問題在於勤和-復興一帶的河床便道,可能不用等颱風,下幾天雨就會斷了。到時山上如有需要緊急醫療的老人或病患,恐怕仍須出動直升機救援。

這對於建山、高中、桃源等不必擔心聯外道路、也不太容易遭至嚴重災情的村子而言,這次演習足以應付村民會面臨的狀況。但對於聯外道路堪虞、莫拉克風災中受損較嚴重的村子,似乎仍須自求多福。如勤和村、寶山村、梅山口居民,災後半年來一直渴望根據「離災不離鄉」原則在山上申請避難屋或遷居地,並做出許多努力。但眼看今年汛期即將來臨,申請仍無進展。

勤和村部分,有意在平台上的申請避難屋,及有意遷居至樂樂段建造永久家屋的村民,雖兩塊地段皆被評為安全, 都仍需通過層層行政程序,暫時難有動工可能。

希望遷往樂樂段的阿嬌表示,如果能申請到家屋,「心就安了一半。」但樂樂段雖為公有地,目前卻承租給私人使用,正由鄉公所出面協調,而居民都不清楚協調進度如何。

面對家屋的懸而未決,鄉公所的防災措施也只能輔導大家疏散,並不能真正解除村民「村子將成為孤島」的疑慮,阿嬌認為颱風來時,很多村民會自己先行下山避難,寄居到山下的親戚家。「應該沒人會真的在山上等颱風來吧?」

而有意在平台建造避難屋的秀英媽媽仍把希望寄託在平台上,它(政府)叫我們下去,我們真的不想下去啊。她認為,在平台上就算颱風來襲也不用擔心,只是避難屋遲遲沒有下文。

寶山村申請38甲地做為避難遷居地目前也無進展,縣府安排大家汛期時在寶山國小避難。對於寶山國小也被劃入不安全的部分,是否適合做為避難中心鄉長表示,寶山國小算是相對安全的,應付一般雨量應無問題,若遇上颱風則全村撤離。村民雖表示不願放棄38甲地,但也只能暫時接受這樣的安排。他們目前最關心的,是鄉公所已經核下的寶山各部落復建補強工程能快點動工。

梅山口部分,之前居民屬意遷居地為玉山國家公園管理,但在玉管處未做任何表示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選擇繼續留在原居地,風雨來襲時撤離到附近的青年活動中心。部分房屋毀損住戶,因為擔心安全問題,已經遷居山下的大愛園區永久屋。

梅山村本村落雖然在上次風災中沒有傳出太大災情,但村落臨河岸的邊坡受洪水沖蝕。居民擔心村子的基礎會在下一次的暴雨中受創造成危險,從年初就一直在申請補強工程。日前縣府請專家來勘查,雖然已經同意施做工程,但因必須釐清各部門管理的轄區、權責,仍在進行評估中。

梅山村一直擔心農路不通、作物無法運送下山的問題,由梅山重建委員會在三月初提案,希望將復興、梅蘭、梅山既有農路拓寬,相互打通連結,成為三村的替代道路。而今日得到原民會的回復也是「仍在評估當中」。

重建會顏會長說,「如果三月二十幾號核下來,做到四月中也差不多完成了。」但現在到了三預底還在評估,顏會長對工程的進度很不樂觀,覺得就算現在做,「可能也來不及了。」

緊急的疏散、避難措施對居民而言,也許是沒有太多選擇的配合。沒有「離災不離鄉」的遷居避難空間,可能導致今年再一次離開家園、再走一遍漫長的返鄉路;沒有即時的補強復建工程,就必須提心吊膽再度過一個雨季;沒有可行的替代道路,只能由一條隨時會被急流沖走的河床便道,來維繫一年的生計產業;這應是今年汛期,最令大家無奈頭疼的處境。


模擬災民疏散,老弱病患將撤離到陸官營區,其他村民則到活動中心或平台上避難。不過平台上目前沒有避難處所,多為私有地或私人工寮。扮演災民的村民說,他們也搞不清楚要在平台上哪裡避難,是不是會搭個帳篷呢?


放置土石流防災雨量筒。土石流警戒就仰賴雨量筒的測量,超過250毫米,即通知各家各戶疏散到避難中心。不過春節期間,勤和-復興一帶河床路曾因下雨斷絕,當時的累積雨量僅一百多毫米。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不劃定「特定區域」後,改成劃定「安全堪虞區域」?

在場居民一致表達不願被劃為「安全堪虞區域」,開會前縣府已清楚居民意願,原民處谷縱處長無奈表示:「中央有這個程序,地方必須配合完成。這是最後一次,如果還要再劃,連我都想辭職了。」

3/8上午,桃源鄉公所舉行桃源鄉的「安全堪虞部落諮商與說明會」,對政府認為的桃源鄉個別「安全堪虞」部落說明並諮商劃為「安全堪虞區域」的意願。

今年一月份時,行政院重建會在各災區推動一連串的「劃定特定區域」諮商與說明會,各村莊及部落居民一致表達反對劃定的決議,以及「只要政府認為不安全,就應立即協助」的心聲。

由於重建會一直表示「劃定特定區域是為了方便想去永久屋的人可以申請」,在大家都反對劃定的情況下,也把申請條件修改為「認定安全堪虞就有資格申請永久屋」。原鄉重建的居民以為這些諮商說明就此告一段落了,沒想到中央重建會又在3/3開會決議要來桃源鄉再辦一次「安全堪虞」諮商說明。

居民們紛紛質疑,汛期快到了,部落該補強的部分都沒有做,聯絡道路也沒有修,政府只是不斷開會。

不過在場居民一致表達不願被劃為「安全堪虞區域」,其實開會之前,縣府已經十分清楚居民的意願,原民處谷縱處長無奈表示:「中央有這個程序,必須要地方上配合完成。這是最後一次了,如果還要再來劃,連我都想辭職了。」

1
又開諮商會了。

安全堪虞認定,為永久屋而設?

本次會議由鄉長謝垂耀、原民處處長谷縱主持,由內政部營建署代表技正廖文弘、正工程司張逸夫、幫工程司蘇晴芳等人為居民說明劃定原由,各村的村長、重建會委員都到場參與。

列入劃定範圍的有復興村全村、拉芙蘭村(梅蘭村)包括阿其巴部落全村、梅山村包括梅山口全村、高中村的美蘭部落、寶山村的花果山部落。

營建署廖技正表示,劃成「安全堪虞」地區,是讓村裡面想住永久屋的人,有條件可以去申請。並且「看看大家對於『劃定特定區域』是否有新的需求。」雖說不管結果是否同意,都尊重大家的意願,「但也不是這樣就結束了。特別條例有三年(效力),如果大家有需求,我們會義不容辭再來。」

然而這次被認為有「安全堪虞」問題的聚落之中,除了復興村下方的小部落、梅蘭村阿其巴部落、梅山村的梅山口、高中村美蘭部落有受到土石沖擊情形外,其他的部分一直被認為是安全的區域。桃源鄉中,災情最嚴重的勤和、寶山村不在此次諮商之列,反而是受創相對輕微的復興、拉芙蘭、梅山村,竟全村都被認為是「安全堪虞」。

對此,廖技正表示,「因為想要去永久屋的人,劃定特定區域是不可能了,所以我們改用『聯外道路安全堪虞』來劃。就是部落本身安全,但是會因為聯外道路成為孤島的。」因此,安全的聚落,也會因為聯外道路可能在汛期斷絕,被列入「安全堪虞」名單。

梅山重建委員顏福榮指出:「梅山我們以前就陳情過,不要劃定特定區域,現在又有這個問題,因為中央要拖我們下去。我們有我們的文化、族群,不要逼我們……要補的趕快補上,雨都來了,還在開會,還不補。」

梅山重建會長表示:「我們梅山就是最安全的,幹嘛劃咧……每次都要說孤島,真的有心要幫我們的話,不要每次都諮商開會。我們都很忙,我們是農民耶,不是像你們公務人員天天有時間開會。」

復興村長說:「我們是安全的啦,既然我們是孤島,最主要是我們的道路(要修)。你們為了開會、重建,去做是為了公務,聽不到我們真正的心聲。」

高中村長也表示:「我們梅蘭部落的人都不知道(要劃定安全堪虞),你們應該要下部落。我和重建委員來一看,怎麼是這樣?我回去怎麼向村民說?」

八八再造聯盟幹部伊斯坦大主任表示:「我就是梅蘭人,我絕對反對。不要再叫我們孤島。你們什麼都不做,當然是孤島。」


(左)受災相對較輕的復興、梅蘭、梅山都全村劃入「安全堪虞」區。原因是聯外道路汛期斷絕後將成孤島。(右)復興重建會長杜耀順:「復興只有下部落的部分有危險,其他安全。我看寶來的話,好像比我們更不安全,我會想,寶來就沒問題嗎?」

(左)八八再造聯盟幹部、梅蘭村民伊斯坦大貝亞夫:「中央什麼都不做,我們當然會是孤島。」(右)梅山重建會委員顏福榮:說好不要劃定又來諮商,政府要妥我們下去才會這樣。

盡速展開復建工程,別再提「孤島」

重建委員一一指陳,每個村落都有需要工程補強的部分,迫切需政府處理,道路更是關鍵問題,希望這次能透過營建署官員直接上達中央。

梅山重建會會長拿出陳情書表示,風災至今七個月了,梅山口後方土石崩落仍未清除,雨季時將危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被土石壓毀的四戶人家,也需要政府盡速協助安遷。梅山口屬於玉山國家公園管轄,玉管處則位在營建署之下,希望營建署盡快告知玉管處啟動工程和安置。營建署廖技士表示,這是第一次聽說還有土石未清理,將盡快通知玉管處處理。

高中村長則表示,首先要做的是高中梅蘭段聯接本村落的吊橋工程,「那裡有部落,孩子要來上課,不方便也危險。」負責梅蘭段的鄰長也補充「高中─梅蘭部落的道路,很多掏空下陷,晚上走就很危險,很多人晚上不敢過。」修吊橋做為梅美蘭部落聯外道路是當務之急。

復興村長說,復興村是樟山段道路危險,需要盡快要回填;另外一號農路的一座橋,需要排水系統修復。

伊斯坦大主任也指出,勤和、復興兩村靠進荖濃溪河岸處,需要清疏和工程保固,應是雨季來前最迫切需處理的部分。

另外,梅蘭村上有村落上方的土方沒有清除,寶山村需要聚落和邊坡的補強加固工程等等。

至於聯外道路,包括串聯各村的南橫、村落之間串聯本部落和周邊小部落的道路,更是各村共同關切的問題。

梅山重建會會長顏明哲帶著陳情書來,希望就位於梅山口的玉管處管理中心,能看見梅山口還有土石未清理、有村民待安遷。

鄉公所與原民處復建工程進行情況

對於大家質疑的原鄉重建沒有進度,鄉長解釋:「重建不是沒有進度,重建會已經核下來了。因為要先經過設計,送原民會,通過了之後,再細部設計,再發包。」因為公務員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走,「所以上半年看不到(成果),要到下半年才會有。」

原民處谷縱處長也表示,原民處與三個原住民鄉(那瑪夏、桃源、茂林)鄉公所,已經取得17億重建款項,正一一進行修復工程。鄉長與處長並各自報告目前的「重建進度」如下:

一、鄉公所負責部分

(1)道路:

從復興到玉隧(梅山口)一帶的路,已經跟公路局申請,還沒有回覆。

(2)簡易自來水:

梅山、復興、桃源、高中四村已經核下。拉芙蘭、勤和兩村,中央未核下,將再呈報。

(3)聚落基礎復健:

桃源、高中、勤和、拉芙蘭四村已核下。

(4)聯絡道路復建:

桃源將用最安全不受荖濃溪影響的方式–吊橋來做道路。因為經費龐大,還在審核。另外高中-美蘭聯絡道、勤和-拉芙蘭(主要是到阿其巴)聯絡道、勤和-復興吊橋、梅山(梅山口-本部落)聯絡道、梅山口-梅山-復興聯絡道都已核下。

二、原民處負責部分

道路及農路:

四社-復興替代道路、高中農路、中山農路、梅蘭便道、勤和農路都正在進行。處長並表示若還有未進行道的可現場知會。

針對大家關注的避難屋

勤和、寶山村也在會議中,繼續向政府單位反應,勤和平台、38甲地的避難屋進度。

勤和平台方面,處長表示此地已經勘查過是安全的,且為私有地,無徵收等問題,他會再次向上面反應。至於寶山38甲地,處長坦言「縣政府中繼屋,目前沒有政策,所以回鄉重建的就是住在家裡。」既然沒有中繼屋政策,永久屋也不會蓋在山上,需避難的話可使用寶山國小,所以目前難有進度。

當寶山重建委員問及「纜車和原住民哪個重要?」鄉長回應:「要蓋纜車就要經過土審會,通不通過也不曉得,這個就別再談了嘛!避難屋的話,縣長說好,當然就好了啊!」,他建議寶山村民規劃出對於38甲地的使用和建設藍圖,自行說服縣長。


(左)復興村長江進寶,希望公務人員不要只是執行公務,也要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右)高中村長洪虎傑。高中村是桃源鄉最早返鄉的居民,村子本身未受大損傷,劃定特定區域從未及高中村。沒想到美蘭部落忽然被認為「安全堪虞」,村長很意外。

政府探勘再探勘,遷居避難仍無動靜

本次會勘的土地,從中央到縣府,已有多次不同單位組成學者專家來勘查,結果也大同小異;但官方動作仍然牛步化,未有任何遷置作業的時程表。村民都擔心,現在已近二月分,汛期最遲五月到來,到時要去那裡避險?

1/27、1/28高雄縣政府由建設處組織專家學者和縣府相關單位,組成那瑪夏鄉、桃源鄉遷居地安全會勘,兩天內勘查了:那瑪夏鄉民權平台、民族平台,桃源鄉樟山段兩個平台、勤和平台、桃源段222地號、樂樂段、藤枝段38甲公有地。成員包括領勘單位縣府建設處林琦瑞副處長、劉明樓、江慶堂、王裕民三位學者專家,建設處、原民處、農業處、水利處、鄉公所均派員參與、陪同。

會勘團隊上午到那瑪夏鄉會勘,下午趕場前往桃源鄉,時間倉促,且公文未下達到各地方重建委員會,因此有意搬往遷居地的村民幾乎無人到場,只有少數地方重建會幹部陪同。樟山重建會張新華會長表示,這些遷居地塊是約半個月前呈報的,一直沒有消息,「我都以為沒有下文了。」會勘當天才臨時接到通知,急急忙忙趕往勘地現場。

本次會勘的土地,從中央到縣府,已有多次不同單位組成學者專家來勘查、評估安全性,其結果也大同小異;主要考慮各地塊的水、電、聯外道路、腹地面積、可認養經費的NGO團體等,皆已經逐步獲得解決;而最近政府據說已經放寬了遷居條件,只要經認定「安全堪虞」就可由政府出面協助遷置,但官方動作仍然牛步化,未有任何遷置作業的時程表出現。

當地的重建會委員及村民們都擔心,現在已近二月分了,汛期最遲五月就會到來,那時大家將到哪裡做避險安置呢?

以下是這兩日桃源鄉各處居民屬意安遷地的探勘情形,提供記錄參考。

一、樟山段平台

梅蘭村的樟山部落和阿其巴部落受土石衝擊嚴重,目前不少居民已經申請永久屋。不過留守土地的居民們約有十餘戶人家,仍希望就近尋找重建家園的地方。目前屬意的是樟山段的兩個平台,以308地塊為主,包括周邊零散小地塊。

樟山重建會長張新華表示,這些區塊都是同一家族所有,協調容易,地主們都願意提供土地。上一次專家們會勘時就已經關心過的民生基礎設施都不是問題,村民自己接山水使用,水道都是現成;電也已經通了。

唯一的問題是道路部分,聯外吊橋梅蘭二橋已經遭土石沖毀,要另行修建。不過,鄉公所人員已當場說明:「這個已經呈報給縣府了。未來要做鋼索橋讓車子通過。我們是希望能把農作物載出去為主。」

既然該地段並無「安全之虞」,基礎的水、電、道路等民生設施也都可以解決,那麼何時可以動手遷置呢?專家學者們表示:「我們會報重建會,請內政部營建署做評估報告。他們會再請顧問公司來做具體建設規畫的評估。」


樟山重建會張新華會長向專家說明,樟山平台各地塊都是家族成員的私有地,已經協調好了,水電也沒有問題,希望趕在汛期前盡速興建避難屋。


(上,下)樟山部落與阿其巴部落。即使受到土石衝擊性的破壞,仍有數戶居民不想放棄原鄉土地,正迫切等待政府的避難安置。

樟山平台。專家學者認為以梅蘭二橋作為聯外道路仍不夠理想,建議村民往更下方土地遷移。張會長表示,作避難屋是為了讓大家就近避難,有基本道路即可,「還要開著車子去避難,早就來不及了。」

二、勤和平台

位於勤和本部落上方的勤和平台,九成以上為私有地,上方部分土地建有工寮,水、電一直是接通的;勤和重建會也已聯絡了願意提供經費認養的民間團體,就待政府官員的勘查結果出爐。

勤和平台的聯外道路為農路,若要居住必須做道路建設。除此之外,專家學者們認為位了確保邊坡部分能安全利用,認為居民要盡量往中間靠攏,留下50公尺周界。勤和重建會劉行健總幹事表示,這與上次營建署的勘查結論相同,即使邊坡留下50公尺,勤和平台仍足夠容納有意遷居的三十餘戶人家。

建設處林副處長表示,縣長目前政策仍以興建永久屋為主,詢問重建委員是否要興建永久屋?劉總幹事回應,就長遠考慮,若勤和本村落因河床墊高、地貌改變等因素不再適合居住,平台未嘗不可以建設成永久安置。但目前首要的考量,是先建設好基礎設施,先以「避難屋」為主,因為汛期很快就來了,勤和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遷(杉林大愛村永久屋),總不能每次都動用直升機來載我們。」

村長也表示,雨季已經快要來臨,留守山上的村民都很焦急,希望先以避難屋為主,盡快進行建設。不過,副處長仍只回應,這次只是來會勘,待呈報上去,「內政部營建署會有實際規畫。」


勤和平台上,除了重建會幹部,有兩位正好在平台上務農的居民來關心會勘,已是1/27會勘各遷居地中,村民最多的一次。


平台多為私人土地,腹地寬廣,足夠容納三十餘戶遷居戶。重建會幹部希望盡快進行避險設施的興建。

三、樂樂段

樂樂段七筆土地共有四十多甲,足夠容納包含以勤和村為主,加上其他如樟山部落、對面山上零星散戶等約53戶有意遷居到此的人家。位於寶來村上方,靠近馬路邊的樂樂段,是縣府考慮的觀光纜車興建處。雖然本地安全無虞,但縣府帶來的安置規畫令村民傻眼,因為村民原本申請遷居的近馬路平地部分,已經預計做為纜車興建地和遊樂中心;居民住宅則被放置到靠山的斜坡平台上。

勤和重建會長和村民都對這項規畫感到意外。村民曾媽媽說:「我們不喜歡靠山那麼近,我們要找安全的地方留給孩子。靠山那邊什麼時候有土石會掉下來我們不知道。我們要靠馬路邊邊啊,做生意比較好。怎麼會把我們放在山那邊咧? 」

有村民表示,這與當初大家的構想完全不同,因為原居地受土石破壞不安全才想遷居到此處,沒想到又要住到另一個看來沒有安全保障的處所。「我們才從山上下來,又把我們放到山上去」。也有居民表示,政府官員每次都說「為了我們安全著想,要我們配合政策,結果竟然把安全的地段留給纜車,要我們去不安全的斜坡地」,居民表示非常不能理解。

(上)樂樂段臨近馬路的平地,是村民申請的遷居地,但縣府說要規劃為纜車興建處,而隔著馬路的另一邊,縣府說可以做遊樂設施,後面山上位於斜坡上方、緊鄰山壁的平台(下圖中斜坡處),才是留給居民的住宅區。

三、桃源段222號

位於桃源村通往四社部落方向的桃源段222號,只有桃源村民王氏兄弟兩戶人家想遷居此處。他們表示因為自家住在靠近河流處,住家邊緣遭土石沖刷,地基下陷,雖然房子還是能住,但是「怕怕的,地震都要跑出來。」此處地塊為旱地,要變為建地需經過法律程序;除此之外,因為在桃源村之內,所有的生活機能與民生設施無虞。王姓村民說,這裡已經勘了好幾次,但遲遲沒有後續作業,「我們桃源村受災不嚴重,比較沒有受到重視啦。」

何時可以讓住在陷落房屋之中、提心吊膽的兩戶人家搬遷過來呢?建設處副處長說:「初步勘是安全的,但是還要再向營建署要圖資。」原來建設處竟因弄錯地號,未攜帶此地塊的圖資,表示下次帶了圖資再來勘查。

結語:希望不要一直勘查而沒有動作

目前政府對於「安全堪虞」區域的居民,遷置作業仍一直停留在安全勘查階段,下一次的評估會在什麼時候也完全沒有安排,桃源鄉的各遷居預定地都至少經過不同政府部門共兩、三次以上的勘查,往往只要有會勘團隊臨時前往勘地,居民就需放下農務或手邊工作前往陪同、疲於奔命;而沒完沒了的勘地之後,眼看離下一次汛期到來只剩三個月的時間,政府沒有任何實際的作為。

居民只希望,至少最初步的避險安置能盡快啟動,在縣府表示「尊重大家想回家的心聲」同時,也能給想留在家園的居民實際的保障。

7
桃源段222號地只有兩戶人家要遷居,且位在村子內,生活機能沒有疑慮。圖為王家屋舍,在鄰近河道處。屋主表是邊邊的水泥是災後新砌好的,之前被土石衝擊過,目前土石仍堆置未清除,「不知道會放到什麼時候。」


房屋的水泥地面陷落,屋主懷疑地基已經有流失的狀況。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