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農場】麵包窯製作活動0828

山海教室—開心農場「麵包窯製作活動」,活動內容:學習並實際製作黏土麵包窯窯體,地點:南澳「媛媛」的開心農場,時 間:8/28(六) 9:00~15:00,費 用:無,餐費均攤。住宿:為了參與活動方便…..


山海教室—開心農場「麵包窯製作活動」

活動內容:學習並實際製作黏土麵包窯窯體

地 點:南澳「媛媛」的開心農場
時 間:8/28(六) 9:00~15:00
費 用:無,餐費均攤。
住 宿:為了參與活動方便, 建議8/27(五)可先至南澳山海教室住宿一晚,住宿費300元(搭火車者,可至火車站接送)。

活動聯絡:阿不
手 機:0939-110-833
電 郵:abu.farmer@msa.hinet.net

黏土條製作:以黏土、沙與稻草來製作黏土條。

麵包窯窯體模型:先用砂子堆出麵包窯窯體的內側模型。

窯烤麵包:以木材為燃料燒烤製作出的麵包,健康又充滿特殊風味。

金洋印象(三)原民部落二、三事

這一天的金洋好不熱鬧,學校操場上有傳統技藝競賽,包括狩獵、鋸木、射箭等,也有學童的舞蹈和話劇表演,不過,最讓人期待的顯然是中午的泰雅美食風味餐。香蕉飯、芋仔蕃薯、小米餅、蝸牛煮芋梗湯…….

第二次上金洋,是2007年的最後一天,去到現場才知道,這天是他們例行的歲末聯歡活動,相當於漢人的農曆過年,離家在外的親族子弟都會返鄉團圓。據說宜蘭縣內就金洋和四季兩個原住民部落是這一天過年,其他的都已經漢化。這一天的金洋好不熱鬧,學校操場上有傳統技藝競賽,包括狩獵、鋸木、射箭等,也有學童的舞蹈和話劇表演,不過,最讓人期待的顯然是中午的泰雅美食風味餐。香蕉飯、芋仔蕃薯、小米餅、蝸牛煮芋梗湯、大塊切法的水煮豬肉……,沒有奢華的烹飪方式,反倒凸顯出傳統的隆重,有學者[1]形容『食物是儀式和魔法』,在這裡被見證,尤其是當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瓶罐與甕出現,儀式達到最高潮。

我跟著湊熱鬧地在一旁圍觀,好奇地詢問這些看起來像醃漬品的東西是什麼?眾人只是一直誇說『這個很好吃!』還比出大拇指,在蓋子打開後,不用他們解釋我大概就了解一大半了,那股味道對他們而言,除了代表熟悉與親切,也是一種文化特徵與認同象徵。村長說這是之前大夥獵來的山羊,把肉切塊和內臟分開存放,肉放在甕中,埋在地底下,過一段時間後拿出來大家一起食用,是傳統的美食。對原住民來說,眾人一起分享進食的行為,也是一種促使社會結合的儀式。不過,看著男女老幼愉快地享受著美食,我終究還是沒辦法跨出文化習慣的界線,接受他們熱情的招待。

P1120517
甕中的美食代表著一種文化特徵與認同象徵。手正伸入甕中者為村長范守臣

原本以為過年就是金洋最熱鬧的時候,但是,每次搭計程車去金洋時,住在碧候的司機,總愛說著他小時候親身體驗過的原住民學校運動會的盛況,據他形容,就像漢人村莊一年一度廟會大拜拜,到處擺流水席,拉著不認識的客人到家中吃飯,中午過後,就會開始出現滿地躺平的醉客。

P1150111
村校聯合運動會時眾多的攤販,讓金洋的街景頓時熱鬧起來

雖然司機說的情景已不復見,不過村校聯合運動會的到來還是頗令人期待,日期就在4月12日。

一早就上金洋,發現熱鬧程度比元旦過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看路邊攤販的數量就知道,過年時才二、三攤,今天大約有四倍多。吳元和校長表示,去年村子沒有辦運動會,只有學校自己辦,今年村長又表示要合辦,所以規模就比較大。

這場運動會還真是奇特,可能因為大部分的人平日都在外地工作,沒有辦法事先報名或演練,除了學校師生的部分之外,所有的賽程都沒有事先安排選手,全靠村長在台上宣布下一項競賽是什麼,請要參加的人自行上場,若時候到了沒有人出現,就呼喚各鄰鄰長去找人,也不愁找不到人,因為參加者通通有獎。運動會就像一場超級隨興的團體遊戲,有的參賽者不想跑就從操場中間直接穿越到終點,有些則是帶著滿身酒味參賽,走路顛顛倒倒。不禁疑惑,看在那些小孩子的眼中,到底運動會的精神和目的是什麼呢?對應生活中原住民族群的弱勢處境,還是回到這個問題:DOC該如何推動呢?

P1150192
由全村各鄰推派代表參加的拔河比賽,是運動會的重頭戲


[1] 菲立普‧費南德—阿梅斯托,知名歷史學者,語出《食物的歷史》一書,左岸文化出版,2005。

金洋印象(二)關於原住民部落的二、三事

為了推動金洋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簡稱DOC),我們拜訪地方意見領袖,尋求支持,但情況並不樂觀。初次拜訪村長范守臣(同時身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他便直言對DOC設在學校非常不滿………

為了推動金洋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簡稱DOC),我們拜訪地方意見領袖,尋求支持,但情況並不樂觀。初次拜訪村長范守臣(同時身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他便直言對DOC設在學校非常不滿,因他認為DOC可設置網站經營產業,由學校負責管理是在與居民搶生意,應該設在村辦公室二樓才對。

我們去拜訪南澳鄉長江明順(Abing Hayun),希望他瞭解DOC之計畫內容,可以帶頭較積極推動、宣導。不過鄉長一開始就表態自己是電腦白癡,對DOC有輔導團前來協助他表示感謝,但是對於如何推動則不表樂觀,他舉了一些令他「非常難受」的例子,因為本鄉的失業率高達30﹪,之前鄉公所辦了許多職訓課程,但是大家似乎都只為了每個月9000元的家庭生活補助費而來,學習並不認真,結業後也沒有人真的從事該項工作。他認為用錢當誘因都無法成功,DOC有什麼方法可以去推動部落的發展呢?

傳統的政治動員系統無法運用,我們決定不管這些,以辦理說明會的方式直接面對部落的居民。第一場說明會原本和村長說好在村辦公室舉辦,因他有事而改在金洋國小的部落資源教室,當天晚上來了六個人,我們用了大約廿分鐘做計畫簡報說明,然後把之前到金洋時拍的一些照片播放給大家看,看到一些身邊熟悉的人出現在投影幕上,既新鮮又有趣,氣氛相當好,然後我們利用KJ分類法[1]引導大家討論「我們可以利用DOC做什麼事?」收集大家的意見。

P1130113
第一場說明會所有與會者合影留念,唯一的男性就是金洋國小校長吳元和。

為何利用KJ法?因為那些意見都由他們親自所寫,肯定都經過他們的大腦,是被「消化、吸收」過的,瞭解他們對DOC的期待後,我賦予他們更多的使命感,問他們是否希望部落有更多人知道DOC的計畫,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於是我和大家約定,只要他們能夠邀請別人來參加,下週我們可以再辦一場。

就這樣,前前後後我們總共在金洋辦了六場說明會,背後支持的最大動力,是因為在一次又一次的說明會上,我看到許多期待的眼神,告訴我那些之前聽到的「沒有錢拿他們不會出來學電腦的」、「原住民都是這樣」……的話語,其實有50﹪的可能是因為沒有找到對的方法。

當然,我們還是不能為了反駁刻板印象而顯得過於樂觀。如此這般,還是這句話,DOC該如何推動呢?

P1130114

P1130117

進行KJ分類法大家所寫的意見。


[1] KJ分類法是日本川喜多次郎(Kawakita Jiro)所開發出來的方法,主要精神是將許多不同意見併陳、歸納分類,建立各類之間的關連,尋找問題的核心。透過分類法可以將社區居民所關心的課題加以分類整理。參考資料:《社區動力遊戲》,鄭晃二、陳亮全編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策劃,1999。

金洋印象(1)原住民部落二、三事

金洋,Kinyan,一個以泰雅族為主要人口的小部落,座落在中央山脈御恩山北方,南澳南溪右岸的一塊傾斜地上,海拔約120公尺,行政區域屬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戶籍人口數有六百多人,但實際居住者可能只有一半左右….

金洋,Kinyan,一個以泰雅族為主要人口的小部落,座落在中央山脈御恩山北方,南澳南溪右岸的一塊傾斜地上,海拔約120公尺,行政區域屬宜蘭 縣南澳鄉金洋村,戶籍人口數有六百多人,但實際居住者可能只有一半左右,人口外流嚴重,從南澳市區到此尚需要十五至廿分鐘的車程,在地的工作機會非常稀 少,留下來的人只能務農。

部落年輕男性的職業類別,根據黃阿清的說法,不是當軍人就是警察,似乎選擇性不多,他自己本身就服務於蘇澳分局,每天從金洋開車到南澳,再搭火車到蘇澳上班,在失業率高達30﹪的南澳鄉,能夠有穩定的工作還可以通勤是相當幸運的,像他弟弟是職業軍人,目前落腳在桃園。

P1130015
遠看金洋部落全景,右前方最高的白色建築是中華電信的

來到金洋,因為接下教育部宜蘭數位機會中心的輔導工作。行政院為縮減城鄉數位落差,由教育部負責執行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簡稱DOC)建置計畫,自民國九十三年起預計要在台灣設置三百個DOC,其中絕大多數都處在偏鄉地區,由在地的社區組織、學校或教會提出申 請,政府提供電腦和相關資訊科技設備及四年的軟體經費補助,有些DOC還包括駐點人員的人事費,會有輔導團隊是因為教育部要求DOC必須逐步達成『自主營 運』的目標,亦即在四年後教育部不再補助之時,DOC仍能照常運作。

金洋的泰雅族人包括奎諾斯社(Rekinos)、金洋社(Kinyan)及哈卡巴里斯社(Xaga-Paris),後者人數較少[1],奎諾斯社是於1960年遷移至此,稱為仲岳村,較靠近河谷,居民俗稱為下部落,金洋社則是1964才從舊部落遷來,但是因為人口數較多,與仲岳合併後就統稱為金洋,相對於仲岳的位置而被稱為上部落。

住在下部落的人跟鄰近的武塔部落因為同屬奎諾斯社,語言一致,感情上比較親近,雖然同為泰雅族,但是他們跟上部落講的話並不非全然相同,據說相異處 高達六成半,為什麼差這麼多?住在金洋國小旁邊的李輝光表示,因為他們(仲岳)較早遷村,語言受到日本外來語的影響較大,老金洋為南澳鄉最晚從山上遷移下 來的部落,自然保留較多母語。

金洋DOC的管理單位是金洋國小,全校六個年級各一班,學生共有47位,二年級人數最少,只有4個。原住民學童的弱勢處境,在金洋國小可見一斑,全 校學生有一半以上屬於單親、低收入戶家庭,若加上隔代教養,人數會更多,固定仰賴世界展望會捐助的就有廿人,校長吳元和感嘆,該校的『家長』流動率相當大 (注意,是『家長』,不是『學生』哦!),大人照顧基本的家庭經濟生活都有問題,根本不會去重視孩子的教育,連帶影響親師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學校的活動家 長參與率很低。如此一般,DOC該如何推動呢?

P1100672
金洋國小學童在教室中


[1]詳細介紹請參閱南澳鄉公所網站:http://www.nanao.e-land.gov.tw/default.htm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