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家詩人利玉芳

自學生時代開始寫作,此後經歷不同人生階段,即使現實生活再忙錄,利玉芳從未放棄創作,她說:「寫作的人,可安慰自己」。

從屏東內埔到繁華港都

客家詩人利玉芳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祖籍廣東蕉嶺,她的父親利祥昌在日治時期受過高等教育,曾服務於日本海軍並參與二次世界大戰,所以她小時候的玩具和別人不一樣,是拿著軍用望遠鏡在看海。她說,以前聽過姑姑轉述,二戰結束後祖父命令父親當逃兵躲起來而不要隨同軍隊被遣送到日本,事後家人認為他可能因此撿回一命,因為當年許多行駛於太平洋的日本船艦,都有被盟軍炸沉的危險。

從戰火裡平安歸來的利祥昌遂進入鄉公所服務,但因利玉芳的大伯早逝而二伯很早就離開家鄉在外地擔任校長,因此在家中田地無人管理的情況下,相當威嚴的祖父便命令她父親辭掉工作而回家種田。由於他受過教育,農閒時村人都會請他幫忙做事,還參與村裡的廟宇慶典和唱頌祭文。利家種的是二期稻米,冬季則旱作黑豆、大豆或黃豆,做為飼料用的,後來改種蓮霧,但因收入不高,又轉種植檳榔樹。她的母親吳瑞蘭則是鄰近村落竹田鄉噸物(潭)人,是父親的續弦太太,兩人姻緣是由嫁到噸物的姑姑從中牽線促成。

在家排行第三的利玉芳,上有兩個姊姊,下有一位妹妹和兩個弟弟,二弟目前仍住內埔老家附近。她說,在家鄉讀到內埔中學畢業後便考上屏東女中,但因每天從內埔騎腳踏車到屏東,體力無法負荷,精神不佳,常在課堂上打瞌睡,讀了一年,就因成績不理想而主動辦理休學。

不久,因為當時村裡的人很流行去高雄加工區做工,她也在那裡找到一份電子公司的工作,並參加重考考取高雄高商夜間部,此後持續半工半讀,期間她以筆名「綠莎」陸續發表散文於《中國婦女週刊》上,並因在週刊登載徵筆友訊息而與先生顏壽何結下因緣。

當時,正值荳蔻時期的利玉芳過著交筆友、談戀愛的日子,顏壽何是眾多筆友之一,不過雙方雖透過書信往返來了解彼此,卻從未見過面,後來因她專心準備考試而中斷通信且失去連絡。

過了一段時日,已從軍中退伍回到台南的顏壽何有次因軍隊徵召而再來到高雄,在翻閱報紙時,無意間看見當地一家電子公司的人事廣告,他心想,這不就是利玉芳所服務的公司嗎?於是試著以報載的公司地址主動寄信給她,沒想到也得到利玉芳的回應,兩人於是相約碰面,很快便互相吸引而熱戀,

因顏壽何那時26歲,在早期傳統農村社會已算晚婚,家人在不知他已有女友的情況下頻頻催促他去相親,後來顏壽何也以若利玉芳再不答應嫁給他,就要和相親對象結婚了的理由來給她壓力,於是利玉芳一畢業後,馬上在1973年嫁到台南縣下營鄉來,她笑稱是被行動派的先生「逼婚」成功。

但最特別的是她在婚禮前一天還到新營去參加台南縣國小代課教師徴試,從這裡也可看出雖然她有浪漫的文學靈魂,但同時保有「客家女性」極務實的一面。

LIYUFA210
利玉芳老師談到個人成長故事。

台南下營的養鵝人家

雖然從典型客家庄嫁到傳統閩南農家,從小幫忙父母做家事的利玉芳,由於勤快且能幹,公婆發現她在家既會養豬、幫豬接生,還會揉捆稻草做柴火原料,有時候燒幾道客家美食也挺合夫家口味,所以初結婚時除了語言有點隔閡以外,並沒有特別不適應,而且那時大家族住在一起,平常能協助她和公婆溝通的親友很多,後來也漸漸學會閩南語。

大約民國62年左右,公公過世,夫家傳統磚瓦場也將瓦運去救助賽洛馬颱風受災戶並結束營運,利玉芳和顏壽何遂利用原場所先後試過養豬、養雞等事業,後來養鵝,一開始養土鵝,但繁殖力低,不合經濟效益,恰好農會正在推廣繁殖肉鵝,在其輔導下改養時效僅需100天、換肉率高等易掌握市場的肉鵝,於民國70幾年還成立養鵝班,由利玉芳擔任下營鄉的班長。

不過後來台灣大量養殖肉鵝後,供過於求,又隨時勢轉變成做冷凍鵝肉加工事業,並在下營地區開設示範商店,店裡的料理師傅全部採用顏家冷凍鵝肉,後來店裡培養出來的師傅漸漸到外地獨當一面自行開店,但仍採用他們家的鵝肉,遂成為供應商。

不過最後養鵝事業仍停止,舊磚瓦場在荒廢一段時間之後,於2000年底左右以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案,申請公部門補助而將其改造成休閒和教育型態的「白鵝生態教學園區」,並推出鵝蛋彩繪DIY、鵝蛋殼馬賽克拼貼畫等體驗活動,頗受好評。

利玉芳和顏壽何育有3個兒女,擁有圓滿家庭,大女兒在1973年年底出生,接著於1975年和1979年陸續生下兩個兒子,先生顏壽何任職於下營鄉農會,在4年前已退休,但仍活躍於地方參與公共事務,籌組成立台南縣休閒農業協會推廣相關工作,而大兒子現今也在園區不遠處經營由農會輔導的田媽媽鵝肉料理店,和白鵝教學園區互相連結合作。

1
利玉芳老師於白鵝生態教學園區內受訪。(本圖王淳薇攝影)

持續不間斷的寫作生活

自學生時代開始寫作,此後經歷不同人生階段,即使現實生活再忙錄,利玉芳從未放棄創作,她說:「寫作的人,可安慰自己」,她謙稱自己創作過程就像在寫「生活筆記」。在創作歷程上,早期利玉芳寫散文來抒發情感,但是在1978年先生鼓勵她參加台南「鹽分地帶文藝營」後,由於在活動中認識了《笠》詩社成員,她開始大量創作新詩且陸續發表於《笠》詩刊。同年,一位金門作家王建裕邀她將早期發表於周刊的散文作品輯成《心香瓣瓣》合集,由台南龍輝出版社印行,是她第一部作品。

至於小說,她則謙稱火喉猶不足,創作時機未成熟,所以目前仍以新詩為主。她的詩集有《活的滋味》、《貓》(以上由笠詩刊出版),以及《向日葵》、《淡飲洛神花茶的早晨》和剛發表的新書《夢會轉彎》等(以上由台南縣政府文化處出版),此外,國立台灣文學館也於今年1月份將她詩作選輯成《台灣詩人選集50:利玉芳集》專書。

近幾年開始以文學角度閱讀聖經,利玉芳的創作手法也有所轉變,盛讚聖經是一部絕佳文學作品的她,常從聖經的故事或詩句中,對應了台灣族群歷史、常民信仰文化或自身幼年生活經驗做意象的融合與串連,界於虛實之間而展開全新意境。例如幾年前先生騎機車跌倒受傷到下營上帝廟裡收驚,她聽著收驚的人唸著一串咒語,其中幾句聽起來像是「何剎那、何剎那…」,引發她想起聖經裡「何剎那」代表救世主的意思,而完成名為〈基督的收驚語言〉的詩篇,充滿奇特和似幻似真的創新風格。

3
書房一隅。利老師的書房由豬舍改建而成。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安平古早味肉粽

之所以會賣粽子,老闆表示,那是因為安平有很多漁民,一大早就要出海捕魚,肉粽自然成為不錯的選擇,這生意從媽媽開始,一晃眼近五十年。

DSCN3805

在台南安平的城隍廟前有家古早味肉粽,雖然名氣雖然不如蝦捲、蜜餞,卻是許多當地人的最愛,連住在南區的]我,也會偶爾一大早騎車來此享用。

DSCN3820

老實說,這家店不好找,我每次都會騎過頭,過了安億橋後,很自然的左轉,然候在古堡街右轉,結果…就是找不到,然後我又沿著原路回去,到平生路左轉,碰到左側巷口有人挖蚵仔,彎進去,就看見這家位於城隍廟廟埕前的肉粽攤。

DSCN3806

DSCN3819

當然,你也可以從安平路過來,到了劍獅埕的入口停下來,往對面看有個菩薩社區活動中心的牌樓,下面還有安平古蹟-城隍廟跟店家的招牌,或許是因為店家旁有棵大榕樹,老闆說很多遊客可能因此過門不入,跟古早味失之交臂。

DSCN3786

星期六早上,我在林默娘公園拍完台灣成功船首航典禮後,就順道來吃早餐。很多外地人總是對台南人為何以肉粽、牛肉湯、肉燥飯當早餐始終感到疑惑,如果他們知道這些食物能提供勞力工作者較多的能量來源,就不會見怪不怪。

DSCN3799

南部粽多以桂竹葉或月桃葉放上糯米包入餡料,然後入鍋煮熟,之後再悶個一、兩個小時,就可以準備上桌。至於醬汁,有些店家會買現成的醬油膏,也有人會拿熬製粽子肉類餡料的汁液加工而成,我個人偏愛後者,這類醬汁總能和肉粽搭配得天衣無縫,可說是某種程度的「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DSCN3800

剝開粽子,瘦肉雖多卻不柴,裡面還有一朵香菇,紅色是辣椒醬,當然你也可以淋上蒜蓉。

DSCN3801

吃粽子,非得來碗味增湯,熱呼呼的湯裡,一定有油條,而蔥花、小魚乾、豆腐塊則在其中不停地翻滾。

吃完粽子之後,我在店旁遇見老老闆娘,紅色上衣加上領巾,很有元氣。我一時興起就打開話匣子跟她聊了起來,她說他從從二十四歲開始賣粽子,到現在已經七十二歲,身子骨依舊硬朗的她特別提到曾經有香港客人吃完之後,念念不忘的經過;她還說以前每天都要準備五、六斗米,現在能賣個兩、三斗就算不錯,過年過節的銷量還算不錯。

之所以會賣粽子,老闆表示,那是因為安平有很多漁民,一大早就要出海捕魚,肉粽自然成為不錯的選擇,不過在賣肉粽之前,她的媽媽也賣過冷飲、米糕粥,一晃眼,將近五十年。

DSCN3818

離開時,剛好遇見老老闆娘的前任屋主來訪,她們在我的要求之下留下這張難得的合照,大家相見歡,笑的好開心!

DSCN3813

晾乾的綁粽繩

DSCN3814

洗好的桂竹葉

許多好吃的食物總隱藏在街頭巷尾,好奇有時候會讓你發現新天地 :)

有機農法先行者-陳稼莊果園

陳稼莊果園是有機界的前輩,用獨特籬笆式栽培的百香果,健康味美,目前至12月份正是百香果盛產期,歡迎大家來這裡走走,品嚐最新鮮的水果味道。

chenjia
剛收成的有機百香果。

近幾年在全民普遍重視生態環境及回歸自然健康的樂活生活型態下,有機農業成為時代新趨勢,天然有機食品更是飲食界新寵,然而早在1989年時,出身鹽水農家子弟、中興大學農學院畜牧系畢業的陳坤生便在鹽水坔頭港買下農地,堅持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和除草劑而以天然農法來種植果樹,創造了「陳稼莊果園」這個品牌,多年來,桑椹飲品早已在有機食品業打出名號,而紅心土芭樂、天然水果醋、山蕃荔及百香果等優質聖品更常成為著名美食家極看重的首選食材。

2
陳坤生看著剛採收的新鮮百香果,臉上溢滿喜悅之情。

3
百香果樹開的花。

除了位於台南縣鹽水鎮坔頭港的大片農場和高雄的門市,陳坤生受台南縣長蘇煥智邀請於去年4月份正式進駐位於柳營鄉綠色隧道旁的「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約佔有2單位2甲多的土地,以種植百香果為主力,若加上原先坔頭港農場計約有17至18公頃面積栽培有機農作。整體而言桑椹栽種面積約4公頃,紅心土芭樂約1.4公頃,百香果約4公頃,山刺蕃荔枝約2公頃,其餘約有5分地少量種植蕃茄用來榨製成果汁。

4
籬笆式栽培法好處之一是中間土地尚可利用來種植其他果苗。

在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的百香果園是以獨特的籬笆式栽培法來種植,陳坤生表示,這個點子是他參考歐洲庭園而想出來的,和台灣果農普遍使用的棚架式不同,雖然後者產量較高且設備費較低,但因百香果怕水,前者在雨量豐時有果樹不易浸水死亡的好處,而且走道中間還可用來栽培其他種類果苗,充份利用土地資源,提升整體效益。

此外,陳坤生也不用塑膠繩而以竹子搭配麻繩等天然材質來栽培,地面則避免鋪上塑膠布而以種植草生植栽馬齒小莧草來做水土保持,如此雖然最初在整地時較為費時費力,但既環保又符合自然農法,且十分美觀,做為提供遊客參觀體驗的休閒農場都十分合適。

5
「陳稼莊果園」系列產品在台灣有機農產中名氣響亮。

最近,太康有機農區營運中心已委外由園區內農民組成的合作社經營,「陳稼莊」產品也固定展售於嶄新的營運中心內,除了有機百香果汁、果醋、果醬和各類天然水果醋外,還有紅心土芭樂茶、土芭樂汁及蕃茄汁等等,陳坤生表示,目前至12月份正是百香果盛產期,歡迎民眾到園區來參觀。

他說,百香果以自然掉落約2至3天時風味最佳,而太康園區採收的新鮮水果仍送往鹽水坔頭港做洗滌、搾汁的初步工作,再運至高雄廠區做分裝製成不同種類產品,他還強調,陳稼莊產品於1999年便通過COAS、MOA認證,近年亦取得FOA有機驗證書,品質通過市場和消費者考驗,民眾可安心享用。

好久不見,台南四草的候鳥

8月底開始有鷸科的鳥,然後是鴴科,接著蒼鷺、大白鷺,雁鴨科小水鴨、琵嘴鴨、赤頸鴨依序出現,最後是最美的反嘴鴴,黑白分明,像花整群灑在水上。

好久沒在四草的濱海公路邊,看到這樣的盛況了,讓人不禁回想起1994年~1996年間,那段剛開始看鳥、認鳥的日子,那時就是騎著單車,背著望遠鏡、腳架、鳥書,在濱海公路及旁邊的小徑,開始認鳥、學習做紀錄的,真是令人懷念的日子啊,連續有幾年,9月至11月,就開始勤跑四草地區,探望這些遠到的朋友,欣賞這種滿天飛舞的鳥群。

過去的觀察記錄中,發現自8月底就開始有鷸科的鳥來報到,然後鴴科的鳥,接著蒼鷺、大白鷺來報到,然後雁鴨科接著來,小水鴨、琵嘴鴨、尖尾鴨、赤頸鴨等依序出現,最後是最美的反嘴鴴,黑白分明的像一朵朵的花,整群的灑在水面上。

候鳥群剛來時會在一兩個大池子群聚,有點像是我們的機場,大家現在這裡聚集,像是在等後到的朋友,大家約好在這話家常,過了約半個月,就散到各個池子去了。

好壯觀的鳥群ㄚ

untitled─1

旁邊魚塭在趕白鷺鷥,也驚動了這裡的鳥群。

untitled-2

想看嗎?地點在濱海公路的第三座橋(海尾橋)北邊一點點,就在濱海公路邊,坐在路邊就可以看鳥,台南人真是幸福阿。

untitled3

盤旋的鳥兒,準備降落了。

untitled4

好 壯觀阿

untitled5

untitled6

停養很多年的魚塭,形成美麗的沼澤濕地。

untitled7

好多好多的鴨子

untitled8

中間左1、2脖子長長的是鴨子中的紳士喔,穿著燕尾服的尖尾鴨。

untitled9

這是赤頸鴨,整隻頭、脖子都是褐色的,額頭上有一塊白色的或鵝黃色的,很好認。

untitled10

水中笆蕾說不定是向他們學的呀,每一隻都翹著屁股,水中吃中西的ㄚ。

untitled11

以「雞屎」為名的老洋樓

在安平的王城西聚落,有一棟美麗而古雅的建築,記得年幼時曾多次從古堡的一端瞥見它的寧靜身影,當地人都叫它做「雞屎樓仔」。

100_6503
【從安平古堡望向王雞屎宅的後方】

在安平的王城西聚落,有一棟美麗而古雅的建築,記得年幼時曾多次從古堡的一端瞥見它的寧靜身影,當地人都叫它做「雞屎樓仔」。彼時能興建「樓仔」的家族多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看著它特殊而多變的豐富外觀,令人不禁遙想當年生活在這宅院內的情形。

100_6507
【王雞屎宅正門】

「雞屎樓仔」真是個有趣的名稱,怎麼有人會如此稱呼這棟老屋呢?其實是因為這棟宅第的興建者是王雞屎先生,他在日治時期經營鹽業貿易致富後,鳩工興建此宅,歷時一年多時間,花費三萬日圓,於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一月五日落成完工,為當時安平最豪華宅邸之一。

100_6515
【被現代建築包夾的窘態】

然而,於日治末期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當局為防止此宅目標過於顯著,成為盟軍轟炸之對象,因而強制將此宅塗上柏油,現在在這座宅第的部分牆面仍可見黑色的塗抹痕跡,所幸王雞屎宅並沒在大戰中受到嚴重損傷。隨著時代的演變,王雞屎宅鄰近區域逐漸蓋起一棟棟現代式的住宅,使得周邊空間感顯得較為緊迫,新道路的鋪設,也令整座宅第低於周邊道路,儘管如此,王雞屎宅的完整保存為當時時代背景留下珍貴的見證。

100_6527SANY1395
【門柱與天花板的藝術裝飾風格語彙】

SANY1353100_6451
【藝術裝飾風格的室內裝修】

100_6444
【使用閩南傳統的綠柚花磚】

100_6455100_6414
【左─受日式風格影響的和室空間,右─埃及棕梠葉柱頭是受到異風風格所影響】

古意十足的老樓仔,在落成當時可是十分摩登的建築,是為了彰顯主人的地位,王雞屎宅運用了大量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的建築語彙,如門柱的折疊線腳裝飾、立面收邊的階狀硬邊處理、天花板的放射狀裝飾等,甚至連室內裝修都參雜了藝術裝飾風格的氣息。除此之外,閩南傳統建築語彙的使用及日式風格、異風風格的影響,造就了豐富多變化的樣貌。

SANY1389
【戶外可愛小巧的衛生設備】

100_6502
【女兒牆裝飾細部】

常常有人會形容這棟洋樓住宅是巴洛克風格建築,其實這是有點貽笑大方的說法喔! 王宅外貌主要為西洋風格所主導,由各種不一樣的樣式語彙所組成,又因興建於1930年代,深受現代主義的影響,呈現出來是一種趨向於過渡的風格,特別的是其整體規制宛若傳統民宅,這樣西方與傳統的結合又有些閩洋折衷風格的趣味,在安平地區是十分特殊的住宅,日治時期於台灣各地興建的洋樓住宅多有這般特色,雞屎樓仔是頗具代表性的之一。

SANY1288
【王雞屎宅後棟外觀】

SANY1384100_6490
【左─王雞屎宅內部以磨石子工法製成之階梯,右王雞屎宅神明廳的陳設】

由於年輕一輩的外移,王雞屎宅內僅有王氏耆老居住,由於管理上的疏忽,許多珍貴的古物泰半都遭到盜取,現階段王宅並不開放外界參觀,著迷於此樓仔魅力的人們,就只能在外圍細細品味老宅的風華了。記得在遊玩古堡之後,別忘了順道來欣賞這歷經繁華歲月的「雞屎樓仔」。

台南孔廟今天又倒了一棵榕樹

今天早上無風無雨好天氣,孔廟裡一棵生病的大榕樹,莫名其妙的就倒了,不知道有沒有傷到人或嚇到人,中午時去做了記錄,橫躺地上的樹幹已截斷,從倒掉的根盤來看,主幹根部都已經腐朽,難怪會倒樹。

今天早上無風無雨好天氣,孔廟裡一棵生病的大榕樹,莫名其妙的就倒了,不知道有沒有傷到人或嚇到人,中午時去做了記錄,橫躺地上的樹幹已截斷,從倒掉的根盤來看,主幹根部都已經腐朽,難怪會倒樹。

這棵樹一開始也和那棵中庭的老榕一樣,染了褐根病,幾乎快枯死,後來在將氣根倒下入土後,發出了些綠葉,許多人高興的說救活了,卻不知大樹的主幹仍持續腐朽中,直至今日,再也撐不住樹幹的重量,就忽然倒地。這也是褐根病樹的特性之一,無風自倒,因為根爛了。這是大家要注意的事,因為還會發生在其他棵樹。倒掉的大榕樹,根盤已經全腐朽。

untitled-1

左邊這一棵就是倒掉的大榕樹今年5月的樣子   2010/5/1

untitled-2

倒掉的大榕樹及後面生病的老榕樹,老榕樹重心已經失衡,倒樹也指日可待。

untitled-3

根盤的樣子

untitled-4

根盤的特寫,其實很多地方早已浮於地表,而有抓地力的根也已腐朽。

untitled-5

這是2009/8/6當時的情形,根盤看起來還不錯。

untitled-6

這是現在,倒樹之後可以看到根部早已腐朽。

untitled-7

倒掉榕樹靠近根部樹幹的斷面,表皮以完全枯死,沒有樹液流出。

untitled-8

這是高一點的地方,表皮還活著,流著樹液,流著血,訴說死亡的過程。

untitled-9

受凡那比風災重創,文藻外語學院需要你!

今年已經從文藻畢業的我,深深的為這群自願到校幫忙的文藻人們感到驕傲。當然也要謝謝辛苦的國軍弟兄們。看到文藻受創的消息,真的很想回高雄去幫忙,但身處外地,只能把這消息傳遞出去…

首先是在Facebook上看到了文藻停課一星期的消息,心裡頭不是在羨慕著文藻的學生多了一個星期的假,相反的,一陣帶著不安的震驚慢慢爬上心頭,納悶著校園是遭到怎樣的重創,受創情形竟嚴重到要停課一週,接著一連串文藻校園淹水的圖片一張一張的被分享出來,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所看到的畫面,那滿是混濁黃泥巴水的地方真的是我待了四年那可愛又美麗的校園嗎?

100920早上800的薪傳劇場3-曹老師
圖/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因為校園受災嚴重,停課一週的消息宣佈後,還有不少同學和老師們打電話去學校詢問停課一週的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學校教官接電話接到手軟,最後學務長還親自錄了一段影片告知同學,停課一週是校方經過臨時會議決議後千真萬確的消息。

接著電視新聞不斷的放送出文藻校園受創的新聞畫面,記者拍攝了校園各處淹水的地方,那曾是我所熟悉的薪傳劇場、便利商店、影印店、書店、餐廰…此時此刻全都泡在泥黃色的汙水裡。

心情,真的是越看越難過。

100919文藻校園淹水-梁丁文老師攝

這是我所看到的風災過後第一張文藻校園嚴重淹水的畫面。這是學校的地下停車場。圖/文藻外語學院梁丁文老師

clip_image006
圖/梁丁文老師

看到下地停車場淹水的畫面已經覺的非常不可思議了,過去我還在文藻念書的那四年裡,校園內從未因颱風而有如此受創嚴重的情形。沒想到,隨著時間的過去,有越來越多文藻校園受創的圖片和影片被上傳到Facebook,「據教育部校安中心統計,全台共有438校傳出輕重不一的災損,總金額初估有2億5千多萬元,除高雄市文藻外語學院受損最為嚴重」(註一)因風災而受創的學校損失總金額有2億5千萬,而光文藻就占了1億多,可以想見文藻的復原之路真的不好走。這無疑是文藻創校45年來,受創最嚴重的一次。

這是九月二十號,風災過後第一天的課外活動指導組辦公室門外,成堆的桌椅和泥水擋住了辦公室門口。

clip_image008
課外活動指導組辦公室內也因為進水而變的一片狼藉。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clip_image010
戶外的薪傳劇場,淹水近兩層樓高。(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clip_image012
文藻校園瞬間成為一個大水地。(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clip_image013
位於至善樓一樓的書店,裡頭學生們的全新教科書也全毀。(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clip_image014

(圖片來源:雅虎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100922/11/20100922_3976713/20100922_3976713.jpg.html)

才開學過後一個多星期,校園就被無情的風災摧毀的慘不忍賭。還好,在校方宣佈停課的第一天,就有學弟妹們自發性的發起「文藻人GOGO凡那比風災救災隊」,大家約好回學校盡自已的一份心力,儘快幫助文藻回歸正常運作。

clip_image016

老師和學生們共同投入救災行動。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網頁,嚴清宏攝。來源網址: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news1009221)

clip_image017

國軍弟兄們也努力的幫忙救災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網頁,嚴清宏攝。來源網址: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news1009221)

clip_image018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網頁,嚴清宏攝。來源網址: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news1009221)

clip_image020

許多學弟妹或是校友們也自願到校幫忙搬運和清掃工作。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網頁,嚴清宏攝。來源網址: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news1009221)

連絡上曾經教過我的老師們,每一位都表示文藻這次的受災,真的非常嚴重。由於淹水的地方都是校園裡大樓的地下室,這些地下室有著控管學校電力的變電箱、空調系統及電腦主機等,所以風災後老師們到校園堪災還需自備手電筒,因為校園的供電設施尚未恢復。

在學生們自發性的發佈出需要人力回校園幫忙後,第二天就有不少的學生回到學校幫忙。這是取自於當天清掃工作告一段落後,曹志誠老師在臉書上對同學們說的一段話:

今天二百多位同學回到校園,和支援的國軍弟兄及老師們一起重建文藻。那種一起努力,充滿信心的氣氛,讓這個災難不再只是災難,而是凝聚文藻人的機會

今年已經從文藻畢業的我,深深的為這群自願到校幫忙的文藻人們感到驕傲。當然也要謝謝辛苦的國軍弟兄們。看到文藻受創的消息,真的很想回高雄去幫忙,但身處外地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我,只能以最實際的方法出一份心力。那就是把這消息傳遞出去。

文藻919•凡那比風災募款專戶

郵政劃撥帳號:04879956
郵政劃撥戶名:文藻外語學院
(請註明「指定捐助文藻919風災災後重建」)

(信用卡捐款授權書)

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20100921a

文藻需要您的幫忙,不論您是不是文藻人,您的一份心力必能儘快讓文藻恢復昔日那可愛又美麗的校園,讓這所小巧可愛的校園走出風災的傷痛重新找回她的生命力。

clip_image022

(註一) (新聞來源:中視新聞)(來源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21/17/2dh61.html)

新營國小建築用心,為社區注入活力

台南縣新營國小用心經營,去年參加國家卓越建設獎競賽,獲得文化設施類優質獎,今年又榮獲2010建築園冶獎評審肯定,獲頒校園景觀類獎項,是台南縣唯一榮獲兩項建築大獎的一所學校,師生及家長們都感到非常光榮。

台南縣新營國小近幾年用心經營,去年老舊校舍改建案參加2009國家卓越建設獎競賽,獲得優良環境文化類的文化設施類優質獎,今年又以破舊圍牆的改造案「街道與街角綠地連結改善規劃工程」榮獲2010建築園冶獎評審肯定,獲頒校園景觀類獎項,連年得獎,校長陳茂德非常開心,他說,這是台南縣唯一榮獲兩項建築大獎的一所學校,師生及家長們都感到非常光榮。

4節能�計(卓越獎之行政大樓)
行政大樓化育樓是棟節能的綠建築,圖為防日曬設計,藉此讓室內的溫度不致於升高太多,減少使用冷氣。

1
新營國小是台南縣唯一榮獲兩項建築大獎的學校。

他接著表示,新營國小本來有段約400公尺長的圍牆,自民國64年以來,已歷經了5次修繕,但是因為過於老舊,最後仍然傾頹成為一座「危」牆,影響師生及用路人的安全至鉅,校方於是配合台南縣政府圍牆解構及內政部「改善城市主要街道與街角綠地」的政策,爭取相關補助經費來進行景觀改造。

工程內容包含將中正路段的高牆拆除,再造為貼近社區居民的矮牆,以及兼具美感與實用功能的木棧平台、藝術光廊、鋼構遮陽等候亭及光箱座椅等。傍晚時,學童坐在樹蔭下等待家長接送,既安全又舒適;到了學生放學後,同樣的空間,又成了附近居民可以聚集休憩的公共場所,讓校園空間開放和社區共享。

2
鋼構遮陽等候亭(家長接送區)

尤其,臨新營市主要街道中正路的這段圍牆,變身為裡外具透視性的藝術廊道,每當華燈初上,在夜間燈光照明下,與台南縣政府前廣場及南瀛綠都心公園串連成城市裡一個美麗明亮的區域,吸引三三兩兩路過的居民們坐下來閒談,以往夜黑人稀的景況完全消失了!達到校園安全及城市風貌改造的雙重目標。

3
木棧平台(家長接送區)

陳校長表示,這兩項工程皆由解構建築師事務所沈奎良建築師所規畫設計,設計及施造的品質優良,而98年4月25日啟用的教學大樓育英樓及行政大樓化育樓更是強調節能功效的綠建築。他說,連續獲獎不僅是對校方的一種肯定,實質上,也讓這所擁有92年悠久歷史的老學校煥然一新,不僅讓全校師生擁有較舒適的教學與學習環境,也讓這所學校展現了新的生命力!

5陳茂德校長
校園建築改造案連年得獎,校長陳茂德非常開心。

台南‧運河‧中國城

府城的運河,讓我想起東京都的隅田川,春日河畔櫻花、夏夜煙火、往返淺草-台場的遊船。打通中正路,如同打通中正商圈的任督二脈,浴火重生指日可待。

清領時期的台南,曾經是個風樯雲集的港口,昔日的海岸約在今日的西門路一帶,隨著台江內海淤積,原本在外海的鯤身沙洲,如今已連成一片,這座城市的的海洋性格也隨之削弱。

DSCN2186
運河一隅

日據時期完工的台南運河,讓船舶得以自安平港進入市區,希望藉此帶動市區繁榮,然而隨著港口淤積,港務功能為高雄港所取代。近年來,在市政府的積極治理下,原本黝黑的河道變得乾淨許多,新規劃的橋梁橫跨東西兩岸,讓日與夜的運河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再度成為人氣觀光景點。

DSCN2152
中國城入口

1977年,市區段運河(俗稱運河盲段)被市政府填平,蘇南成市長希望藉此增加市庫收入,當時卻也引起不少爭議,原本直達運河邊的中正路就此嘎然中斷,取而代之的是李祖原設計,有著傳統宮殿式屋頂、白牆的中國城。

DSCN2135
人去樓空

全盛時期,自中正路進入地下街,小吃攤立刻映入眼簾,兩旁還有電子遊樂場、服飾店、皮鞋店等百貨區,還有與國花冰宮齊名的中國城冰宮,人滿為患的情景,曾經是許多台南人以及外地觀光客的共同回憶,然而隨著中正商圈沒落,現在的中國城只剩下幾間緊臨路邊的店面勉強營業,挑高的塑膠天蓬下,偶聞機車呼嘯而過,其他的幾乎都關門大吉。

DSCN2150
運河側的入口

靠近運河的入口,則有中國城戲院的售票窗口,十幾年前,曾是府城首輪西片放映龍頭的的中國城戲院開始轉型為二輪電影院,在大型影城相繼進駐後,更於2009年2月短暫歇業,之後擁有四個影廳的業者則推出一票到底的優惠,希望能在不景氣之中殺出一片血路。

DSCN2180DSCN2181
看板廣告(1)與(2)

如今,佇立在中正路底的中國城,猶如年邁巨人,挽不回頹勢,因此,中國城存廢的問題數度被搬上檯面討論,然而歷經三十多年變動,市府都發局即使提出規劃案,也必須先解決複雜的產權問題,光是協調就非常棘手。不過「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只要跨出第一步,總有水到渠成之日。

府城的運河,讓我想起東京都的隅田川,春日河畔的櫻花、夏夜的煙火、往返淺草-台場的遊船,打通中正路,如同打通中正商圈的任督二脈,浴火重生指日可待。屆時,由東向西眺望,寬闊河景迎面而來,伴著藍天白雲,心曠神怡!

宋江陣系列故事(1) 話說從頭

宋江陣的組成若以梁山泊108條好漢為故事,則基本成員為108員,而108人之背景則來自道教中所謂的36天罡與72地煞併之。但因如此之龐大成員在農村系統中要組成確有難題,且尚須有鑼、鼓手及「頭旗」與「雙斧」…

在傳統的寺廟慶典中,藝陣的參與常會讓整個活動更增添熱鬧的氣氛。而這樣的多元藝陣源起於民間傳說為主,在結合宗教科儀、民眾信仰力量凝聚而成的演練中,也投入了最初最真實的民眾參與。

990622jisha7dc03bfe73a-400.jpg
參拜田都元帥(宋江陣的守護神)

而這樣的藝陣文化主要在嘉義以南的區域,尤其是台南、高雄縣更是風行,高雄縣內門鄉結合了紫竹寺慶典的宋江陣與其他文武陣頭之參與,近年來已成為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中大甲媽之外,全國馳名的宋江陣之鄉。

然而探究宋江陣之起源大致以二個版本為主,其一來自明末抗倭名將戚繼光訓練沿海民眾團練自衛之陣法;另一說法則來自歷史小說之梁山好漢,也就是南宋徽、高帝之時結草起義屯墾梁山泊的108條英雄好漢之故事。而這一說也是被大多數所認同與引用,至於真實性如何就留待有心人去探究。

�旗與雙斧
頭旗與雙斧

宋江陣的組成若以梁山泊108條好漢為故事,則基本成員為108員,而108人之背景則來自道教中所謂的36天罡與72地煞併之。但因如此之龐大成員在農村系統中要組成確有難題,且尚須有鑼、鼓手及「頭旗」與「雙斧」之替補人員皆需2-3名,故整體陣頭成員人數逾120人之數。所以在演化過程中就有了72、48、36、24等成員數之變化,但因以往傳說中108及72之隊伍常有意外迭生,故現有大抵以48員為最大隊伍,而36、24員為最常見之隊伍,而以20員為最小之數。(目前觀察之數據)

黃蜂結巢
黃蜂結巢

在宋江陣的表演中除了陣法變化之美外,參與成員之「打面」也是此陣中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傳統,類似京劇臉譜的成員角色皆有其特別意義,陣中執雙斧之成員角色就是取自「黑旋風李逵」、執關刀的紅臉大漢是「關勝」,而「孫玉嬌」與「扈三娘」則由男扮女裝模式為之。而這樣的打面藝術宋江陣在台南縣的溪南、溪北各尚存數陣,而臉譜之造型也各自有所不同。只是細究其臉譜之角色個性代表則可以從主要顏色來看出端倪,此次暫不討論可於後續討論之。

打臉的黑旋風李逵
打黑臉的黑旋風李逵

紅臉關勝與盾牌的對打
紅臉關勝與盾牌的對打

男扮女裝的�玉嬌之對打
男扮女裝的孫玉嬌之對打

燕�李青與扈三娘(男伴女裝)
燕子李青與扈三娘(男伴女裝)

但是就如同俗諺說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傳統廟會慶典中鞭炮夾雜著哨聲,配上手持各種兵器的操練者,透過陣法的變化讓這在廟會活動中擔任先鋒的武陣之王搶盡了廟會慶典的鋒芒。由頭旗及雙斧配合鼓聲帶動陣式的變化,這是宋江陣陣法變化的控制方式,一開始由取兵器、跳火到打圈、巡城門…..到黃蜂結巢甚至到兵器對打,這所有陣法變化便是藉由鼓聲來引導,所以當你(妳)爾後再看到這樣的藝陣時,是否也可以用一份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來看「宋江陣之美」。

如果時間允計,筆者還會就宋江陣的兵器及操練陣法與現有較具特色的宋江陣與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得到指教,因為傳統藝陣的存在不單只是文化傳承或是廟會活動,它更有凝聚在地民眾的力量!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