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生活系列(1)紅會援建首處永久屋落成

由紅會援建的嘉義日安社區甫落成,旋即受到凡那比颱風考驗。所幸並未釀成災情,居民誇讚永久屋經得颱風考驗。然而,居民也抱怨永久屋有設計規劃不良之處,造成生活困擾,以及經濟上的間接負擔。

前言:嘉義縣首處88風災永久屋轆子腳「日安社區」甫於9月12日落成啟用,提供嘉義縣非原住民受災戶居住。這座社區除了是嘉義首座永久屋,也是紅十字會援建完成的第一座永久屋社區。88新聞網將開闢「日安生活系列」定期記錄報導社區事務,包含管理機制、空間使用、居民生活重建…議題,與其他永久屋系列互相參照。

一、日安社區與其他NGO永久屋對照

慈濟大愛村 紅十字會日安社區
入住日期 99 / 2 / 11 99 / 9 / 12
坪數選擇 14 / 28 / 34坪 28 / 34坪(說明1)
命名模式 由慈濟命名,標示「大愛」系列 由紅會命名,名稱與援建單位字樣沒有關連。
宗教信仰中心 教堂 x 2佛堂空間 x 1(註2)
活動中心(註) 有(註3)
是否提供傢具 傢具及生活用品共88項 無,以5萬6千元禮券代替
生活重建中心 有;慈濟承包 有;紅十字會承包
備災倉庫
房屋漏水、龜裂 目前尚無
社區積水問題 目前尚無
社區是否有援建單位圖騰
自主管理委員會 入住後3個月開始籌備 入住當天開始籌備

說明1:坪數選擇

最初的永久屋核配辦法中,規定家戶人數在4人以下者,僅得分配14坪,後經NGO與政府協調後,在2010年2月9日於《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及規範》加入但書條款:「以上核配原則,縣(市)政府得與民間認養興建團體協商,斟酌實際情形後調整之,若經雙方協商確認有不宜核配之情形,得不予核配永久屋。」

紅十字會曾表明「14坪永久屋不符合人性」為由,依據上述條款,一律興建28、34坪永久屋。

說明2、3:佛堂與活動中心配置

大愛村內原本的規劃沒有佛堂,但有興建活動中心,後居民反應活動中心外部與靜思堂十分類似,內部甚至擺設法像,居民認為與佛堂無異。目前縣府打算將該棟活動中心直接轉成「宗教用地」,並另外興建活動中心供居民使用。

兩者活動中心都在入住後落成。慈濟大愛村活動中心狀況如註2所述,目前可能轉成佛堂,另由高雄縣政府出資興建活動中心。日安社區活動中心將由法鼓山援建,尚未落成,未來仍值得觀察。

28坪永久屋外觀

28坪永久屋外觀

由法鼓山出資援建的日安社區活動中心

由法鼓山出資援建的日安社區活動中心

二、居民對日安社區空間規劃有意見之處

日安社區甫落成,旋即受到凡那比颱風考驗。所幸,此次風災並未在日安社區釀成災情,居民並誇讚紅十字會興建的永久屋牆體厚實,毫無漏水問題,絕對受得起颱風考驗。然而,居民也抱怨永久屋許多地方設計規劃不良,已直接造成他們生活上的困擾,以及經濟上的間接負擔。

來自番路鄉大湖村的日安社區住戶邱宣旭指出,日安社區永久屋設計不良處包括:一、使用年限低,又容易損壞的塑膠地板;二、28房屋對年老、行動不便者不友善;三、瓦斯桶、洗衣機僅能置放於後玄關,容易被竊;四、社區中缺乏公共、遊憩空間,孩童僅能在馬路上遊玩;五、缺乏農具、農機存儲空間,又禁止搭設遮雨棚,對廣大農民住戶非常不便。

(1)塑膠地板惹爭議,紅會樣品屋成「泡麵廣告」?

凡那比風災過後走訪日安社區,不但可看見許多人正忙於遷入新居,準備結束依親、租屋的「中繼生活」,開啟「永久屋新生活」。然而,我們也同時看見不少入住戶家門前堆滿了水泥預拌工具、木工器械、磁磚、地磚、水泥包,準備將新居改造成更符合他們需求的寓所。

究竟為了什麼原因,才使得居民要對這些馬英九總統口中「兼具美觀與實用」的永久屋大興土木呢?居民說:「永久屋設計有問題,我們也是忍痛向親友借錢來改建,才能讓這些房子更符合需求,讓我們能真正住得『永久』。」

走進紅十字會永久屋樣品屋中,不但傢具應有盡有,地面也有鋪設地磚。然而,居民諷刺,紅十字會讓總統、媒體參觀的樣品屋,就像是泡麵碗蓋上的照片一樣,與實品有很大落差。

「總統和媒體來的那天只開放樣品屋參觀,真正的房子都鎖起來,大概就是不想讓別人拍到『宣傳與實際』的落差」,邱宣旭批評。他表示,實際上的永久屋不但沒附任何傢具,就連地板也僅是容易破損的塑膠地板,讓居民怨聲連連。

邱宣旭強調,他不希望外界認為災民接受了接濟還貪心、不滿足,要求擁有高級建材,只是塑膠地板非常容易破損,頂多2年後,居民大概就得在自掏腰包重整地板,屆時又是一筆開銷。

「與其要給我們這樣,不如給我最最最便宜的地磚隨便鋪一鋪都還比較好,實用多了。」一位正在改建內部空間的居民說,他要等家裡地磚都弄好才能準備入住。他強調,居民真的不貪求什麼,他認為紅十字會如果只是給他們僅打上幼胚的平整水泥地板,也還更符合鄉下農人的需求,但塑膠地板多此一舉又不實用,很讓人傷腦筋。

「蓋永久屋是救濟,不是要幫災民蓋別墅。」紅十字會賑濟處處長陳宗良表示,塑膠地板只要保養得宜,不一定那麼容易損壞,他認為NGO使用全國善款蓋永久屋,本來就有其成本考量,不能浪費,因此才會使用造價較為低廉的塑膠地板。

「我們真的不是貪心,只是塑膠地板真的為我們帶來困擾。」邱宣旭認為,如果塑膠地板真的好,那他們不可能抱怨,但紅十字會準備給馬英九看的樣品屋,捨塑膠地板而就地磚,其實就是自打嘴巴了。

紅十字會永久屋樣品屋,並未採用與提供給居民相同的塑膠地板

上圖為紅十字會永久屋樣品屋,但實際上並未採用,提供給居民的是相同的塑膠地板(如下圖所示)

嶄新的塑膠地板看來平整清潔,但居民反應,根據經驗,這種地板用不到2年就會毀損,翹起來塑膠版也容易割傷腳

(上)嶄新的塑膠地板看來平整清潔,但居民反應,根據經驗,這種地板用不到2年就會毀損,翹起來塑膠版也容易割傷腳

許多永久屋前堆滿了水泥預拌工具、木工器械、磁磚、地磚、水泥包,準備將新居改造成更符合他們需求的寓所

許多永久屋前堆滿了水泥預拌工具、木工器械、磁磚、地磚、水泥包,準備將新居改造成更符合他們需求的寓所

(2)年老、身障者喊苦!紅會:可能以個案方式提供協助

紅十字會曾以「14坪永久屋不符合人性」為由,表明只會興建28、34坪永久屋。然而,由於日安28坪永久屋在1樓不具起居室,也無法盥洗沐浴,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身障者而言非常不便,也讓紅會的「人性永久屋」有了瑕疵。

今年已82歲高齡的邱余雀女士,亮出她雙腿膝蓋上的手術痕跡說: 「一樓沒房間可住,我的腳又很難爬樓梯,不改建真的沒辦法住,但改建又得花錢…」

交屋已一星期有餘,邱家的人卻仍在針對永久屋內部空間進行改建,之後還得採購傢具,無法即刻入住。走進28坪永久屋一樓廁所,小小的空間在擺放馬桶、洗手台後,已顯得非常擁擠。他們被告知,想洗澡的話可以自行將水龍頭改裝成有蓮蓬頭的款式,但若邱老太太幾年後行動更加不便,要在這樣擁擠的空間中沐浴恐怕有點強人所難。

「我們將派工作人員到社區中實際尋訪,調查究竟有多少個案面臨這樣的問題,再決定是否能以個案方式提供協助。」陳宗良解釋,過去紅會曾召開過幾次說明會,但都沒聽到居民反應這樣的意見,現在既然有居民反應,他們也會再派人瞭解狀況,之後再決定是否能以個案方式處理。

邱于雀的家正在改裝,他們縮減客廳空間,多隔出房間給行動不便的她使用

邱于雀的家正在改裝,他們縮減客廳空間,多隔出房間給行動不便的她使用

(3)空間規劃不符住戶需求?

「內部空間我們還可以自行改建,但外部不准我們搭遮雨棚就真的很不方便!」邱宣旭表示,大湖村民多半是「做事人」(農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農機、農具,但紅十字會的永久屋並未考量多數入住者的身份、職業,又不準他們利用前、後院搭設遮雨棚擺放農機具,未免太不懂變通。

對此,陳宗良回應,所有永久屋都享有建商提供的5年保固期,因此在保固期間,外觀的改造、變更本來就不被允許。他認為,如果社區中的人普遍有這種意見,那麼等社區自主管理委員會成立後,可以再討論要怎麼解決問題,紅十字會方面並沒有權限過問。

此外,居民對於洗衣機、瓦斯桶僅能擺放在後門玄關,無法有效防盜一事頗有微詞。目前雖然警方固定2小時都會到日安社區巡邏一趟,但日安社區緊鄰大馬路,周遭又沒有屏蔽、保全設施,仍讓居民擔心物品遭竊。

「我們離大馬路這麼近,如果有小偷來,只要看警察後腳一走,他們前腳馬上踏進來,我們東西就有可能被偷…偷這些東西不用2分鐘時間,警察反正2小時之後才會再來,很夠他們偷的了!」

雖然目前已入住日安社區的居民,對於永久屋規劃、設計有許多負面觀感,然而,他們仍稱讚日安永久屋牆體非常堅實,社區排水在風災考驗後,也都沒有出現狀況,是值得嘉許之處。

日安社區永久屋屋頂可放置水塔,或可避免高雄大愛村初期容易停水的命運

日安社區永久屋屋頂可放置水塔,或可避免高雄大愛村初期容易停水的命運

位於日安社區中的備災倉庫,可作為應變災難儲存物資之用

日安社區備災倉庫,有供緊急災難來臨時存放物資

入住看到草就想去割紅會還不如發一頭羊給我們,還可以把草給吃掉…我們要的是遮雨棚啦!」日安社區的居民以農民為主,他們抱怨紅十字會不讓他們搭設遮雨棚存放農具。一位婦人甚至打趣地說:「我們鄉下人最討厭草,

日安社區的居民以農民為主,他們抱怨紅十字會不讓他們搭設遮雨棚存放農具。一位婦人甚至打趣地說:「我們鄉下人最討厭草,入住看到草就想去割,紅會還不如發一頭羊給我們,還可以把草給吃掉…我們要的是遮雨棚啦!」

日安社區與大馬路僅隔著一座停車場,居民擔心社區容易遭竊

日安社區與大馬路僅隔著一座停車場,居民擔心社區容易遭竊

永久屋後門玄關

永久屋後門玄關

中秋吹起原民風

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在中秋節前夕推出了「日光小林」月餅,要一掃往日的陰霾,如日光一般明亮、開朗、快樂、健康。

陽光灑下,新小林社區裡種的向日葵開得燦爛。感染了向日葵的陽光意向,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在中秋節前夕推出了「日光小林」月餅,要一掃往日的陰霾,如日光一般明亮、開朗、快樂、健康。

990910inliouyi-450
小林村媽媽廚房的成員們秀出她們剛出爐的月餅

莫拉克風災後,部落災民們重拾生活,開啟產業新契機;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利用培力計劃,讓媽媽廚房的劉銀好、胡貴美等六位成員到高雄餐旅學校學習餐點及烘焙,經過多次試驗及老師指導,開始生產月餅。目前推出芋頭酥、梅子鳳梨酥及和風新月三種月餅,未來還要推出手工餅乾、蛋糕等其他餐點,若是經營順利,人力還會再增加。

媽媽廚房成員劉銀好說,以前沒有做過月餅,但看人做過蛋黃酥、芋頭酥,並不覺得難,就是要用心,而且開心快樂的去做。她強調,如果用憂愁的心去做,做出的月餅也會很憂愁,不好吃。開心去做,做出的月餅自然就會很美,會有幸福的滋味喔。

 小林月餅

同樣是災區的阿里山山美村,去年受到莫拉克風災影響,聯外的129縣道一度中斷,在公路總局全力搶修下,數月前已恢復通車,行政院重建會、嘉義縣政府等單位也積極協助輔導產業重建。山美村全村144戶有700多人,99%都是鄒族人,熱情純樸且好客,是人情味濃郁的小山村,

居民大多以農業為生,農產有阿里山高山茶、苦茶油、野生愛玉、咖啡、小米、芋頭、生薑、朝天椒、高山高麗菜、南瓜、樹蕃茄、蜜蕉、菠羅蜜、樹葡萄、龍眼、五月桃、鳳梨釋迦、紅肉李等。除自己食用之外另有販售,消費者可放心選購做為伴手禮,尤其是樹蕃茄、野生愛玉等當地特有的農特產更是值得一買。

阿里山咖啡
阿里山鄒族頂級咖啡

山美村居民大多以農業為生,近年來已轉型為休閒農業型態,並融入鄒族的文化特色,將文化經由眾休憩方式傳遞開來,發展出屬於山美鄒族人的產業特色,例如鄒族風味餐館;將產業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傳統編織、竹編、藤編;以及傳統文化歌舞展演、傳統文物收集製作與收售,讓山美村的產業結合鄒族傳統人文歷史的空間,文化產業亮起來。

*「日光小林」月餅綜合禮盒,現在已接受訂購,小盒9個售價240元、大盒12個加果凍每盒360元,消費者除可直接到現場(高雄縣杉林鄉上平村山仙路290-5號)購買外,也有宅配服務。意者可電洽07-6775100,傳真07-6775028。E-mail:shuowlin88@hotmail.com.tw

* 鄒族風味餐館:游芭絲0928-222583

阿貴的家0911-881132

二嫂的家0926-180965

山美社區發展協會05-2586994,或http://www.tanayiku.com.tw

陸客好路遊阿里山,鄒族返鄉路支離破碎?

阿里山公路日前舉行大巴士通車典禮,行政院長吳敦義宣告,阿里山已從莫拉克風災中重新站起,然而阿里山鄒族原鄉重建永久屋基地至今無一確定,部落間聯外道路也僅是「搶通」階段,兩相對比不禁欷噓…

阿里山公路台18線昨(6/25)舉行大巴士通車典禮,宣告阿里山已從莫拉克風災中重新站起;行政院長吳敦義致詞時表示,政府將挹注更多資源改善阿里山觀光環境,藉此帶動國內觀光產業發展。然而,阿里山鄒族原鄉重建永久屋基地至今無一確定,就連部落間聯外道路也僅是「搶通」階段,兩相對比不禁令人欷噓。

「阿里山是國際級觀光景點,政府將再投入更多經費及人力改善環境,吸引更多本國及日本、大陸的遊客前來,帶動國內觀光產業發展。」吳敦義表至,在政府各級單位同心協力下,終於在風災週年前完成阿里山公路台18線全線通車,現在想要欣賞阿里山風貌的觀光客,終於不用在山下轉乘小巴士,只要輕鬆坐在大巴士上,就可以一路直上阿里山風景區。

吳敦義強調,政府不但將於明年底前針對嚴重坍方路段進行截彎取直工程,讓公路更安全,也規劃協助地方興建阿里山纜車, 讓遊客到阿里山旅遊有更多樣的選擇。

諷刺的是,行政院長說要給遊客有更多選擇,但災民似乎則沒什麼選擇。受災最嚴重的阿里山鄒族各部落,至今聯外道路仍是支離破碎,產業、家園重建,劃定特定區域等問題,只能被扔棄在風光通車典禮一旁,陰暗的角落。

阿里山鄉鄉長陳明利表示,阿里山鄉公所在災後共分配到17億重建經費,可針對部落基礎建設、聯外道路、簡易自來水系統進行重建,金額也比高雄縣3個原鄉加起來所分配到的總額還要高,足見政府對於重建阿里山鄉7個鄒族部落的決心與重視。然而,17億這數字說多比高雄多,說少其實比公路局花在阿里山公路上的預算還好。公路總局阿里山工務段透露,政府在災後核定修復阿里山公路台18線的預算,約在20億之譜;光是一條公路的修復經費,就比7個村落,關乎4千名鄒族人的重建預算還高。政府有多重視原鄉重建?2個數字比對之下就可窺見。

樂野八八新村管委會主委鄭春美語帶諷刺地說:「漢人說要重茶園、興建纜車、發展觀光,政府拼了命也會去找地給他們用,也沒什麼破壞環境或是安全問題,但我們原住民想要找一塊地,就百般刁難,分明就是歧視原住民。」

990626wudunimage53-250.jpgIMG_7761
(左)行政政長吳敦義主持阿里山森林火車復駛儀式( 攝影/ 謝恩得, 照片來源 聯合報)
(右) 阿里山鄒族返鄉道路仍支離破碎(攝影/鐘聖雄)

誰來給部落安全回家的路?

對比阿里山公路風光通行「大巴士」象徵觀光重建,並大張旗鼓宣布要蓋「纜車」的熱鬧場面,鄒族部落的族人身影,則顯得有些落寞。自5月汛期來臨後,部落間本來就沒有修復好的道路,再度被無情的雨水給沖垮。和遊客比起來,他們有什麼「更多的選擇」呢?當然有,只不過不是纜車,而是「流籠」。

鄒族青年聯盟方慧珊說,先前受到大雨影響的南三村道路,政府大致上都已經「搶通」了,目前也已經不需要再冒險用流籠渡河,然而這畢竟仍只是勉強可通行的搶通道路,只要雨勢稍大,隨時都有可能再被沖毀。

畢竟,拿線道與省道相比是不公平的,所以要求鄒族受災部落間的聯絡道路,也要修復到像阿里山公路台18線一樣的舒坦,讓災民可以像觀光客一樣「開開心心上路」,終究有些強求。可是,要求重建單位拿出執行效率,讓災民可以「平平安安回家」,難道也是過份的奢求?

image
山美流籠,攝於2010年3月,現雖有改善,但要跨越100公尺寬的溪谷,還是令人膽戰心驚(攝影/鐘聖雄)。

延伸閱讀:大巴上阿里山 全線通車 聯合報20100626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來吉的未來在哪裡

阿里山來吉部落向政府送交「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意願書」,傳達1~4鄰居民反對劃定 的意見。重建會綜計處處長張桓裕表示,專家學者所認定的「安全堪虞」區域屬專業意見,不應該,也不可能因為民眾反對就更改。

阿里山來吉部落於6/18向嘉義縣政府送交「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意願書」,最後以超過總住戶82戶半數的56票,具體傳達1~4鄰居民反對劃定的意見。嘉義縣政府城鄉發展處處長白又謙表示,目前鄉公所正在處理來吉反對劃定特定區域的問卷結果回收,縣政府還不知道確切結果,等鄉公所將結果上呈後,就會將結果呈報給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屆時將會做出最後決定。

行政院重建會綜合計畫處處長張桓裕則表示,即便「特定區域」可被撤銷,但專家學者所認定的「安全堪虞」區域實屬專業意見,不應該,也不可能因為民眾反對就推翻或更改。

990623lsijihoizouimg_9114-4.jpg

立委:支持來吉撤銷特定區域,呼籲其他村落可比照辦理

阿里山來吉部落日前於立法院參加「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協商會」,主張若6/18阿里山鄉公所調查後,證實不願意被劃定的人數居於多數,政府應撤銷將來吉劃定為特定區域。

主持該協調會的立法委員簡東明則強調:「來吉受創情況沒有那瑪夏鄉嚴重,政府應該盡力重建,如果多數部落族人都反對劃定,那麼我也站在原地重建的一方,支持撤銷劃定特定區域。」

他補充表示,政府在災後,的確是應該優先解決「住」的問題,因為重建條例的效力只有3年,但因為劃定特定區域等相關問題,政府並沒有充分尊重災民,所以現在才會製造出那麼多衝突。簡東明認為,如果來吉能夠循法律途徑撤銷劃定特定區域,那麼希望其他有相同意見的阿里山部落,也都能夠比照辦理。

曾主持2/14來吉劃定特定區域協商會議的張桓裕表示,政府一切都是依照程序,先依照重建條例第20條第2項規定,與部落諮商取得「共識」(註)後才劃定特定區域,並依照20條第8項規定,經行政院核定後才公告生效。張桓裕說,來吉當然可以依法申請撤銷劃定,但仍要按照相同程序,也就是在取得多數居民意見會,再次召開協商會議,並將決議上呈,經行政院核定後撤銷。

「只是」,張桓裕強調,「專家學者對於安全評估畢竟有其專業性在,不可能因為民眾反對就改變專業判斷,因此依照規定,特定區域可被撤銷,但經過專家學者審慎評估之後決定的安全堪虞判定,不應該也不可以撤銷」。

(註:在該場諮商會議中,幾乎所有來吉人都支持「個別劃定」,也就是只劃定想要取得永久屋的災民,至於不願意接受安遷者,在場部落族人也都支持不要劃定。然而,張桓裕表示,族人這種意見,就表示他們都有共識,也就是全部都接受劃定,因此來吉在經歷這場協商會議後,整個部落就都被劃定為特定區域,引爆去留雙方在部落中爭執不斷。)

IMG_0069 IMG_0072
左:來吉重建協會副主委陳震魁認為,來吉部落是受所有鄒族人託付,擔負守護祖靈聖山重責大任,沒有理由離開來吉,更不可因為政策因素,被政府判定為危險不可居住,並限制發展的地方。
右:阿里山鄉前鄉長武野仁強調,絕對尊重專家學者判斷,但更相信祖先選定來吉現址居住,必定有其智慧存在,因此堅決要在原地重建家園,捍衛祖靈聖地。

「安全堪虞」法定地位不明,撤銷特定區域又如何?

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明白表示:「劃定特定區域只對要走的人來說有差別,因為涉及到拆遷補償、貸款補助等權益,但對於要留下來的人而言,事實上不管是特定區域也好,安全堪虞區域也好,都是一樣的。」

特定區域與安全堪虞補助對照表:

未命名--2
(資料來源:行政院莫拉克重建委員會)

據行政院重建會資料顯示,此次莫拉克風災受災區域一旦經核定公告為特定區域,只要願意搬遷,那麼無論選擇接受永久屋或是希望自行購屋,每戶都能得到搬遷費、6個月生活輔導金、2年租金補助,未接受永久屋自行購屋者,還可享有購屋自備款與購屋貸款利息補貼。

然而,以上所有補貼都是針對「願意搬遷且被劃定為特定區域者」;對於不願搬遷,或是僅被評定為安全堪虞地區之遷居戶,以上補貼完全不具意義。換句話說,對於不願搬遷,堅持原地重建家園的來吉村民而言,撤銷特定區域,變更成為安全堪虞區域後,究竟換得什麼好處,恐怕也沒有人可以說明。

由於重建會祭出永久屋政策初時,並沒有對於專家學者所認定的「安全堪虞」地區多做說明,即便直至今日,莫拉克重建條例母法也還沒有給予「安全堪虞」一個法定地位說明應有的權利義務關係,僅在贈與永久屋相關資格的子法中,追加安全堪虞區域者也可申請永久屋。因此,即便重建會宣稱來吉可經法定程序撤銷特定區域,但所謂安全堪虞是否真的無法撤銷,其實也都還沒有相關法規可以說明。

來吉部落之所以考量撤銷特定區域,是擔心未來政府不會再挹注觀光、建設、產業發展等資源於來吉,所以堅決撤銷。然而,如果撤銷特定區域後,還是會保留已被政府公告為「安全堪虞」區域,且無法撤銷,那麼來吉的命運,究竟會有何不同呢?

IMG_0077 IMG_0081
左:簡東明直言,來吉在過去半年時間,部落內部一直無法整合意見,紛紛擾擾;他認為部落應該要在內部先整合意見,外界才知道如何協助。然而,他也強調,絕對願意與希望原地重建的族人站在一起。
右:在立法院協商會中,有來吉村民出示之前村辦公室要村民填寫的「劃定特定區域意願調查表」,根本就是「放棄永久屋切結書」,有模糊焦點的嫌疑。一位自稱「部落媽媽」的村民說,需不需要有安置場合,和願不願意看到故鄉被劃定特定區域,根本是兩回事,她批評村辦公室沒有真正為族人權益著想。

農委會災防中心:短時間內搬不走災民,仍會持續挹注資源

雖然不願搬遷的來吉村民擔心,劃定特定區域會讓政府從此以後拒絕挹注資源給部落,但事實上,政府在災後仍然針對來吉部落擬定了許多中、長程發展計畫;這些計畫包括:

1. 農委會、林務局、水保局山林河溪整體規劃安全防護工程執行中,總經費超過2億。

2. 交通部公路總局完成規劃重建道路橋樑災害部分。

3. 林管處同意來吉部落經鄉公所申請使用阿里山溪內漂流木,做為鄒族祖靈祭場地興建「庫巴亭」等造景設施,及部落內設置叢林意象特色指標。

4. 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志工培訓人員已完成結業,社區已進入重建工程設計作為階段,並核定2名工作人員。

5. 原民會已經來吉部落重建案,函請有關政府機關辦理中。

6. 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99年度同意來吉部落變更記劃為災區重建工作,核定23名工作人員,100年度後,恢復經濟型多元就業方案。

7. 原民會重點示範部落。

8. 文建會99年度來吉部落社區營造高階計畫執行。

9. 林管處99年度核定來吉扎基谷瀑布步道興建工程,並規劃其他生態步道觀景區。

10. 風管處將來吉納入整體規劃重建觀光設施。

略觀上述計畫不難發現,許多重建來吉部落的計畫與方案,都是經由農委會核可認定執行的。問題在於,來吉部落劃定特定區域的執行單位,正是由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災防中心。來吉重建協會副主委陳震魁質疑,政府一方面建設重建,一方面又將來吉化入特定區域,豈不是自相矛盾嗎?這種政策豈不是讓來吉人無所適從?

「事實上一點都不矛盾」,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陳振宇強調,「就長遠來看,劃定特定區域事關國土保育,是正確的方向與決策,但政府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全部把災民就全部搬離災區,所以我們仍然會在這幾年持續挹注資源到來吉,畢竟我們還是要照顧人民,維持他們的生計…至於這個時間會拉多長,我想得看下一步政策怎麼走」。

換言之,在政府的眼中,「在災區持續挹注資源、興辦計畫」,與「限制災區發展,鼓勵災民遷移」,原來並不是矛盾的政策。據陳振宇所言,無論災民此刻搬遷與否,政府的大方向就是希望災區部落能夠「慢性遷離」。因此,政府仍然將經費投入在災區,甚至將來吉劃定為「重點發展部落」,但一方面堅持「長遠」規劃,鼓勵來吉村民遷移。

也就是說,政府所謂的重點發展,畢竟只是來吉的過渡計畫;只要來吉仍然被評定為安全堪虞,且現行行政規定無法撤銷,那麼長久來說,恐怕仍難逃遷村命運,爭執與衝突也會不斷上演。

IMG_9230
由高處眺望來吉第1、2鄰,可見部落旁的河道大幅被土石抬升,幾乎與部落同高。堅持在原地重建家園的來吉村民認為,第1鄰的族人確實有安全考量,也有比較多人願意遷往永久屋,但第2鄰多數人仍希望原鄉重建,因此這次申請撤銷劃定特定區域,僅針對第2~4鄰申請,未來第1鄰是否撤銷,則待族人後續意見再決定。
IMG_9221
圖說:位在第1鄰的美麗民宿。重建會於2/14在來吉召開協調會時,原民會衛福處副處長陳淑敏就曾表示,希望繼續在來吉經營民宿的族人,應該要拒絕被劃定特定區域,因為要遊客住在有疑慮,且自己也承認不安全的地方並不合理。然而,第1鄰多數人都支持劃定特定區域,業者受訪時也認為,即便被劃定特定區域,他們也遷往永久屋,仍然會在原地經營民宿。業者認為,就算被劃定特定區域,也不代表該地全年都處於不安全狀態,因此經營民宿與劃定特區並不衝突。

來吉:堅守塔山下永遠的部落

叫人感到難過,同時也匪夷所思的是,來吉重建協會即便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進行訴願,希望政府撤銷劃定特定區域,但他們卻完全不知道安全堪虞認定無法被撤銷。

6/14日,立法院「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協商會」結束後,記者詢問陳震魁是否知道安全堪虞無法藉由協商機制撤銷,陳震魁才恍然大悟,即便來吉不是特定區域了,也仍舊是政府眼中的安全堪虞部落,這對致力於發展觀光產業的部落而言,簡直就是致命關鍵;畢竟,誰願意到有安全風險的區域觀光住宿呢?

對此,陳震魁僅無奈表示:「目前僅能走一步算一步,先想辦法撤銷特定區域再說。至於安全堪虞這個問題,我們呼籲政府先透過工程手段回復來吉安全,之後再設法打行政訴訟官司,一定要讓政府撤銷認定,畢竟來吉是我們鄒族塔山下永遠的部落。」

政府的法規如此繁雜難懂,重建的決策如此輕率反覆;來吉的未來,究竟是兇?是吉?

IMG_8302
風災至今已屆週年,不僅阿里山鄒族人到現在都還找不到可以在原鄉重建的永久屋基地,就連「劃定特定區域」與「安全堪虞」的紛爭也慢慢浮上台面。究竟,被台灣政府視為觀光重點的阿里山,能不能重返過去的榮景?阿里山真正的主人 – 鄒族,又能不能在原鄉土地繼續延續文化發展呢?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523豪雨,各八八災區災情回報

本日全台豪大雨,各地災區陸續傳出零星災情,包含阿里山、那瑪夏、桃源等地都因為涵管遭沖毀造成水淹路面、人車無法通行,莫拉克新聞網特地彙整各地 災情,將會持續更新,也歡迎所有讀者留言回報災情….

本日全台豪大雨,各地災區陸續傳出零星災情,包含阿里山、那瑪夏、桃源等地都因為涵管遭沖毀造成水淹路面、人車無法通行,莫拉克新聞網特地彙整各地災情,將會持續更新,也歡迎所有讀者留言回報災情,謝謝……

990523-qyuantaidaim612-450.jpg
(那瑪夏鄉南沙魯村今日下午豪雨不斷,怪手仍在雨中努力疏浚。圖/ 鐘聖雄 )

一、嘉義阿里山地區

阿里山公路明隧道有落石,但路仍可勉強通行。

往達邦、特富野、里佳的嘉169線因為部分路段必須行經河床,已封閉。

南三村新美據說已成孤島,往山美及茶山的路段只要行經河床的部分,涵管都已經被沖毀。

來吉往梅山路段,也已封鎖,所幸仍可藉由草嶺、竹山路段與外界通連。

山美便橋已遭沖毀。

二、高雄地區

(1)那瑪夏:

達卡努娃村約有20人,到巨蛋參加教會聯合禮拜活動,因路段無法通行,人員自大埔步行到茶山,達卡努娃村長派車到茶山接回族人,目前尚未返程。

達卡努娃村民生大橋、西安吊橋涵管被沖毀。

小林獻肚山路段,目前國軍已前往當地確定路況及土石流狀況,目前仍待國軍回覆最新狀況。

杉林大愛村傳出淹水。

民生村雨後2小時,一村、二村的聯外便道涵管就已斷掉,整個民生村都變成孤島。民生村野溪疏浚,至今都沒有動靜。

(2)六龜:

六龜大橋據說將要封橋。

(3)桃源鄉:

高中村路段以上確定無法通行。

桃源鄉境內部落目前一切安全,但清水溪上的涵管都被沖毀,水已淹過路面,人車皆無法通行,鄉內有50-60人參加聯合大禮拜,目前都無法回到鄉內,人員都在六龜,一切平安,另外下山參加國中基測的學生,因無法回到桃源,學生目前在寶來芳城溫泉旅館,明天恐將停課。

姥姥溫泉公路87K處,因為鋼便橋沒有裝設涵管,工程未完成,現已完全被沖毀。

勤和村長表示希望全村撤到社區活動中心,但活動中心空間不足,無法弄所有村民。有勤和村民反應,活動中心本身也不安全,但所有物資都堆積在那裡。之前鄉公所在進行避難演習時,表示如果活動中心也不安全,希望村民可以往平台撤,但平台上沒有公用避難中心,只有零星民宅農舍,不足以遮風避雨。據了解,目前撤到活動中心的都是勤和本庄的村民,大約有120名左右。東庄村民尚未撤至活動中心。

有桃源鄉民反應,今日鄉內有許多需要下山洗腎就醫的族人,村長指示要村民自行設法下山。

樟山阿其巴部落有十幾位村民受困,而所有避難物資都被鄉公所集中到梅蘭部落,所以這些受困阿其巴族人目前無法取得物資,只得自力求生。

三、屏東地區

台24線通往霧台鄉的伊拉便橋已斷,屏31線往德文方向下午出現落石坍方,兩路線交會出的三德檢查哨封閉,目前人車無法進出霧台。

0523全台豪大雨,幾乎導致所有八八災區聯外道路中斷。目前有許多返鄉生活災民受困山中。

(更新時間:5月23日22:05)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阿里山 – 鄒族難覓容身處?

安全堪虞、成本過高、原漢衝突、法規限制…即便嘉義縣政府承諾會盡一切努力溝通,但阿里山鄒族的原鄉重建之路,目前仍有重重險阻。鄒族災民大嘆:「難道阿里山這麼大,就找不到一塊地可以讓我們安身立命?」

日前阿里山鄒族因原鄉永久屋地點遭政府認定不宜開發,憤而封山抗議,並揚言舉行大規模抗議。事後,嘉義縣政府表示,縣府絕對支持鄒族「原鄉重建」願望,嘉義縣政府秘書長吳容輝更強調「有鄒族的阿里山,那能叫阿里山」,表示會盡一切努力,在阿里山鄉找到讓鄒族人滿意的永久屋地點。

然而,鄒族抗議陳情已半月有餘,目前阿里山鄉的永久屋基地勘查結果,究竟有何進展?鄒族是否真能在原鄉重建呢?以下記者將個別描述「樂野湖底」、「山美9地號」與「來吉152林班地」3基地進展,讓關心重建進度的讀者得以瞭解後續進展。

990511shuiyewoioimg0-450.jpg
鄒族災民質疑,難道阿里山這麼大,都找不到可以讓鄒族災民安身立命之地嗎?

樂野頂湖基地,將釀「原漢衝突」?

樂野湖底基地在4/21日的專家現勘中,被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段錦浩、應用地質學會地質技師李標勝判定為崩積地形,不適合永久屋開發。此外,段錦浩教授更因不斷強調「到觸口(轆仔腳)去住最安全」,屢次與樂野受災戶發生口角。

5/5,嘉義縣政府由秘書長吳容輝親自領軍,前往樂野湖底基地附近的「頂湖基地」,以及阿里山鄉公共造場「樂野段14、49地號」勘查。縣府勘查人員一到頂湖基地現場,阿里山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簡坤瑩便代表當地漢人遞交陳情書,表明「當地漢人雖然不是原住民,但世代居住於頂湖,應被視為當地人對待,政府不應挖東牆補西牆,為當地漢人帶來『生存壓力』」。

阿里山鄉民代表會議主席葉秋源則強調,當地漢人不但在此世代居住,且種植的茶園都是高經濟作物,政府不應為了安置鄒族災民,導致當地漢人成為『間接災民』。

據了解,頂湖基地原為國有林班地,由於過去有漢人在此修築鐵路,林務局因此將土地放租,目前有11戶漢人後裔設籍在此。這些鐵路工人後裔之一,目前在當地經營茶園的詹宜峰表示,雖然頂湖總面積約有7公頃,但若要在此地蓋永久屋,就只能剷平現有約3公頃的茶園,不但基地面積太小,不利開發,也會對漢人生計造成衝擊,希望政府能避免製造「山地人與平地人的衝突」。

IMG_9278

IMG_9280

(圖說:頂湖一帶雖為國有林班地,但目前已放租給漢人居住,並有大面積林地被開墾為茶園,僅種植零星小樹維持「林相」)

對於當地漢人的反彈聲浪,有意選定樂野當作永久屋基地的鄒族人,並非沒有聽見,也因此出現了正反兩面不同的意見。

一位不願具名的樂野村民提出了相當尖銳的意見。他認為,如果專家學者認為頂湖不安全,那麼不要說永久屋不能蓋,政府應該連當地漢人一併遷走,並且下令當地不準再經營非法、水土保持能力有限的茶園;然而,如果專家學者認為該地安全,那麼頂湖作為原住民傳統領域土地,將土地「還給災民」興建永久屋,才是公平作法

雖然主張上述意見的村民所在多有,但希望避免「原漢衝突」的鄒族族人,似乎也不在少數。會勘當日代表發言的特富野居民石昕翰就強調:「希望不要有平地、山地的衝突,請政府不要優先考量頂湖基地。」據了解,樂野自救會在會勘結束後,曾在內部召開討論會議,希望避免發生「原漢衝突」的樂野村民,似乎佔了主流意見。

既然樂野內部對於頂湖基地還有不同的看法,那麼經常位居關鍵主導地位的「專家學者看法」,又是如何呢?成功大學土木所兼任教授潘國梁認為,頂湖基地過去在賀伯颱風時曾有坍塌紀錄,且該地位居地表水匯集處,並非安全住居場所,因此不建議在此興建永久屋

然而,過去主張樂野湖底基地不安全的段錦浩教授,則有與潘國梁不同的看法。段錦浩認為,頂湖基地可說是「遇水則發」的地形,非常適合興建永久屋,並建議樂野村民可慎重考慮頂湖基地。至於選定頂湖基地可能造成的原漢衝突,應如何解決?對此,段錦浩則以「天底下哪對夫妻不吵架」為比方,認為不是一定要迴避衝突。

就當日會勘結果來看,無論是樂野村民,亦或是專家學者之間,都還沒有一致的看法。當日主持基地會勘的吳容輝秘書長則表示,無論專家學者最後評定那一塊地適合興建永久屋,縣府都會視受災戶同意與否,才會下最後決定。吳容輝強調,如果樂野永久屋最後非得要遷離當地漢人茶農不可,政府一定會加強溝通。

此外,當日專家學者在結束頂湖會勘任務後,也與災民一同前往樂野段14、49地號進行現勘。專家學者普遍認為14、49地號屬於安全地形,但現場災民則反彈,認為當地不但坡度過大、生活機能不便,也沒有水源,已明確表達不願遷居此地意願。

IMG_9283

(圖說:頂湖基地現勘當日,除鄒族災民積極參與外,當地漢人與鄉代表主席,亦到場主張保障漢人權益,呼籲政府不要製造「間接災民」。)

專家:就算山美9地號安全,也不符合永久屋開發標準

9地號鑽探結果顯示,最深得要鑽到40米才有岩盤,屬於不穩定地層…基地範圍內坡度過大,西側偏坡還有潛性順向坡,隨時都有崩塌危險…經規劃結果顯示,公設比不符合區域計畫法規定、5級坡比例過高、基地透水面積不足…就算安全也不能開發…」山美9地號審查結果說明會上,專家學者所說的每句話,都像是要敲碎山美受災戶的期望一樣。

負責規劃山美9地號永久屋基地的開新工程顧問公司林枏嫈直言,山美居民所選擇的永久屋基地,不但存在安全風險,經規劃後,也很難通過相關開發法規。她表示,根據水土保持法規定,開發基地面積內5級坡比例應在40%以下,但山美9地號的5級坡已佔全開發面積45%,無法通過法規標準。此外,依照「莫拉克颱風災民安置用地變更及開發辦法」第14條第4項規定,山美9地號的公共設施比例最多只能達到20.75%,遠低於法規要求的35%,實難通過開發審查。

應用地質學會地質技師李標勝則強調:「近來國道3號走山意外事件,已讓全國人民見識到順向坡的危險,而山美9地號正好就是『位於順向坡之上的崩積層』,簡直就像是一顆高風險未爆彈,因此不建議作為永久屋興建地點。」

未命名--4

未命名--3

(圖說:山美9地號評估報告。開新工程顧問提供)

專家學者結束一連串專業簡報後,主持該說明會的嘉義縣城鄉發展處處長白又謙,隨即詢問台下山美居民是否有意見要表達,卻換來半响的沈默。最後,好不容易有山美村民詢問在場專家學者:「難道阿里山這麼大,就找不到一塊地可以讓我們安身立命?

對此,白又謙則回應:「可以理解民眾失望的心情,因為我們自己也很失望,大家都跑過這麼多趟了,結果卻是不安全無法開發。」白又謙強調:「政府與專家不同,要考量、傾聽民眾的聲音,又不能推翻專家學者的意見,硬是把不安全改成安全。我們會再努力找地,直到找到沒有地為止,希望所有災民都能相信縣府支持你們原鄉重建的決心。」

距離汛期只剩2個月不到;7個鄰當中,有5個鄰被劃定為特定區域的山美部落,至今,還找不到一塊適合安遷的地點。

IMG_9311 IMG_9312

(左圖:山美居民在說明會現場,知道9地號被政府否決的消息後,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右圖:嘉義縣城鄉發展處處長白又謙強調,縣府會陪災民「找到沒有地為止」。)

縣府:來吉152林班地開發成本過高,又非絕對安全,恐難讓中央買單

無論要走的想留的,此刻所有來吉村民的心頭,或許都正承受著不同的煎熬。選擇原鄉重建的來吉村民,此刻正委託法律扶助基金會提出訴願,希望政府撤銷「來吉全區劃定特定區域」的決定;選擇安遷的居民,則掛念著152林班地是否能順利取得。

來吉附近所有的地點我們都勘查過了,看航照圖就知道所有地點都不安全…我們無法在來吉鄰近地區找到安全的安遷地點」,嘉義縣政府秘書長吳容輝在接受記者提問時,直接了當地宣布152林班地無法滿足永久屋安全條件,就算想用工程技術克服安全問題,成本也過於高昂,恐怕無法讓中央買單

吳容輝指出,來吉村民所中意的152林班地存在安全風險,雖然有居民反應可採用工程技術克服,但政府必須考量成本效益,就算工程可克服,也得考量成本問題。吳容輝以屏東瑪家農場為例,表示政府與NGO投入在每戶永久屋興建的成本,平均僅約60萬元,但政府之前估算152林班地開發費用(含聯外交通道路、基礎設施、水土保持費用等)後發現,就算152林班地沒有安全風險,政府至少也需投入3.6億元預算,代價過於高昂。

換算之後,政府在152興建每一戶永久屋的成本將高達336萬,比瑪家農場高出5倍有餘,實在很難讓捐款的社會大眾接受。與其要這樣,我想倒不如換算成錢發給大家算了(註:以總工程費用3.6億,興建110戶永久屋為計算基準)」,吳容輝解釋。

「如果工程可以克服(安全問題)就算了,但如果投入了還不安全,那就不行」,吳容輝強調。倘若成本是政府考量永久屋興建與否的因素之一,那麼,究竟要將成本抑制在多少金額之下,政府才能接受呢?「多少才能接受要問中央,我個人覺得每戶120萬元還在可接受範圍,但這不是我能決定,得要看中央意見」,吳容輝說。

IMG_9231

IMG_9221

(上圖:河床大幅抬升,造成來吉第1、2鄰重創;下圖:若來吉訴願失敗,全區被劃定為特定區域,那麼圖中美麗的民宿「依法」都不可 再營業,來吉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圖說:據太乙工程顧問公司評估報告顯示,152林班地為集水區上游崩積岩塊堆積層,且有豪雨沖蝕溝谷形成,應避免引進人口居住。然而,該評估報告同時也指出,152東側有鞍部地形,下邊坡又有多處平緩台地,,不但林相完整,也沒有表面滑動現象,若進行必要水土保持工程,或有機會成為「相對安全之聚落安遷基地」。欲在此地進行補強工程,嘉義縣政府勢必得付出較為高昂代價;為災民建造一個「永久」的聚落地點,究竟要付出多少金額才是合理的呢?太乙工程顧問公司提供)

縣府:只要災民不願意去,縣府都不會強迫

中央重建會先前曾列出重建時程表,希望各災區能在風災屆滿週年前,完成災民安置。然而,阿里山鄉目前選地問題重重,鄒族災民與政府之間一直無法達成共識,是否能滿足中央對重建期程的期望呢?對此,吳容輝透露,雖然中央重建會沒有對外明確表示,但他們在內部會議中已曾就此開會達成共識,只要在年底前完成安置,也在可接受範圍。

吳容輝強調:「我們絕對沒有要把鄒族『趕下山』的念頭,也不可能硬要災民去住他們不喜歡的地點。所有的地點,就算是專家說安全,只要災民不願意去,我們都不會強迫,會盡一切努力溝通,和大家一起找地。」

中央提案,地方解套?

對於眼前阿里山鄒族災民、嘉義縣政府官員以及各界專家學者,屢次進行堪地,卻又屢次碰壁的窘境,嘉義縣議員汪志敏呼籲,「水保法應視災區狀況放寬,不要檔死原住民堪地的路」。

汪志敏認為,阿里山不可能永遠找不到安全的地,但現行水保法規過於嚴謹,才是造成今日災民選地問題重重的主因。他呼籲中央民意代表提案放寬法規限制,讓地方災民解套,「否則不要說特別條例3年期間找不到地,就算大家花10年的時間在山上跑來跑去,也不可能找到地」,汪志敏強調。

IMG_9074

鄒族災民質疑,難道阿里山這麼大,都找不到可以讓鄒族災民安身立命之地嗎?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鄒族】產業重建視覺識別標誌公開徵選0506-0606

台積公司為協助建立鄒族產業重建對外的識別系統及整體形象,特採公開徵選的方式,廣邀各界高手創造意象鮮明且深具特色的鄒族產業重建識別標誌,以因應未來各項農產品、手工藝品包裝、觀光行銷、活動宣傳等需求。

活動緣起

98 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侵襲全台,造成阿里山鄉自然景觀嚴重崩壞,鄒族部落賴以維生的觀光、農業等經濟活動遭受重大衝擊。在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的指導下,台積公司積極參與阿里山鄉鄒族部落的部分重建工作,希望能在環境友善農業、深度生態旅遊產業、鄒族文化產業三大領域為原鄉的朋友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終極目標則是吸引年輕人重回部落深耕,代代傳承部落的產業與文化。

台積公司為協助建立鄒族產業重建對外的識別系統及整體形象,特採公開徵選的方式,廣邀各界高手創造意象鮮明且深具特色的鄒族產業重建識別標誌,以因應未來各項農產品、手工藝品包裝、觀光行銷、活動宣傳等需求。

主辦單位: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
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

協辦單位:
阿里山鄉公所

參加資格:
歡迎全國民眾尤其是鄒族朋友報名參加。參賽者或單位可同時報名多件作品,惟每一參賽作品必須分別進行報名程序。

設計主題:
以「鄒族」的傳統特色與文化美學出發,運用現代的設計手法,表現獨創性的識別標識,未來並可廣泛應用於各項宣傳、行銷、包裝活動,喚醒社會大眾對鄒族文化及產業的重視與支持。

評審辦法:
由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及阿里山鄉公所首長、鄒族部落頭目、學者專家、與主辦單位代表共組評審委員會從參賽作品中評選出前3名作品進行決選,經主辦單位簽核後公佈前3名名次。

評審標準:

  • 符合鄒族文化之形象、精神40%
  • 獨特性之原創表現30%
  • 彰顯藝術美學之視覺設計30%

活動辦法:

  • 一律採網路報名,辦法如下:參賽者於活動網頁(http://www.tsmc.com/alisan88/default.htm)填寫報名表及100-200字以內之創作理念說明,參賽者須將報名資料及著作權讓與同意書列印出來並親自簽名,實貼於裱板後面。
  • 平面圖稿呈現方式:請將彩色(標準印刷CMYK4色)作品列印於A4直式紙張,並置中裱貼於A3之黑色裱板上。圖稿一式(15×15cm)及彩色及黑白版本縮小圖各一式(5×5cm範圍內)。
  • 參賽者必須先於網上報名後列印相關文件,並連同平面圖稿於指定時間內寄送到10599台北郵局第101-151號信箱(鄒族產業重建視覺識別標誌公開徵選活動小組收),始完成正式報名,如有一項未完成,即不具參賽資格。註:不收作品光碟。

活動時程:

  • 報名期間: 99年5月6日至6月6日止。
  • 收件截止日期:99年6月7日(以郵戳為憑)。
  • 得獎公佈:99年7月2日。

獎勵辦法:

  • 第一名1名:獎狀乙張,新台幣獎金10萬元整。
  • 第二名1名:獎狀乙張,新台幣獎金2萬元整。
  • 第三名1名:獎狀乙張,新台幣獎金1萬元整。

附註說明:

  • 參賽者請按照要求規格提供設計作品,並同意遵守簡章及細則所有之約定。 (每件參賽作品需附上作品說明,並填寫「著作權讓與同意書」,同時聲明設計作品不侵犯他人之智慧財產權 )
  • 參選作品概不退還。第一名獲獎作品之著作權屬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並取得作品全部權利,本公司得視需要予以修正並做後續識別標誌之規劃及應用發展,不另支付其他費用,投稿者不得異議。
  • 主辦單位保有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
  • 本活動如有修訂或變更,請參閱活動網址: http://www.tsmc.com/alisan88/default.htm
  • 本案聯絡人:台積公司公關部張麗絨 03-563-6688 ext. 712-5039

何日山再美?(下)

「老人家說,以後永久屋可以給年輕人住,自己還是會回到原部落居住…可是他們沒想過,以後回家是非法的!」談到遷村問題,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麗花立刻紅了雙眼,眼淚直在眶裡兜轉許久,始終沒有落下。

編按:本文為阿里山山美部落的後續報導,「何日山再美」(上) 請點選這裡閱讀。

────────────────────────────────────────────────

在曙光來臨之前,山美還有漫長的黑夜要熬…關鍵在於,黑夜裡有什麼,又該如何度過黑夜呢?

2/3山美居民決定簽署永久屋

不僅達娜伊谷生態公園,山美部落在莫拉克風災中同樣受災嚴重。山美部落7個鄰中,有高達5個鄰被劃定為特定區域;155戶700人中,也有近百戶,將近400人表明願意簽署永久屋,往後將陸續搬遷至山美自主選定的「台18線轉129線」附近的9號地。換句話說,未來這個距離「舊山美」約30分鐘車程的「新山美」,將會變成多數山美人的「新故鄉」。

「老人家說,以後永久屋可以給年輕人住,自己還是會回到原部落居住…可是他們沒想過,以後回家是非法的!」談到遷村問題,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麗花立刻紅了雙眼,眼淚直在眶裡兜轉許久,始終沒有落下。

安麗花表示,簽訂永久屋並不單純只是「讓災民多賺到一棟房子」,在法律上,一旦簽了永久屋,勢必就會有相關的權力與責任問題需要釐清,可是政府迄今都還只是找村幹事調查永久屋「入住意願」,沒有人見過正式的契約,因此並不瞭解之後將隨之而來的法律問題。她強調:「政府應詳細說明契約內容,而不是先騙,再用契約綁人。只是想幫年輕人申請房子的老人家,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未來他們留在原社區居住是非法的啊!

未來如果山美真的有近百戶簽訂永久屋,就代表過半山美人的戶籍將被遷出,不但會對文化傳承產生影響,也勢必會對產業延續、部落結構、教育與就業產生衝擊。說到激動處,安麗花的眼淚終究劃過雙頰流下;她哭著說:「我覺得很難過,可是我又不能阻止村民去申請永久屋…」

原住民和漢人不同,和土地有密切關係。漢人有錢,要去那邊買地蓋房子都可以,但我們被土地養育大,怎麼可以離開?」安麗花強調,「原住民一旦離開土地,就等同沒有了靈魂」。

留鄉居民將活在恐懼中?

此外,安麗花也批評,不管是中央政府或是地方權責單位,在此次災後重建中都沒有發揮應有功效,所有作為也只是「沒有系統、連貫性的重建」,流於片段、零星。

「NGO負責蓋永久屋,那到底政府作了些什麼?」安麗花認為,既然野溪、山洪爆發會威脅山美,那麼政府當務之急,應該是快點撥經費整治野溪、協助山美進行護坡工程,而不是故意忽視想留在原鄉族人的權利。她質疑:「有人想搬,政府就願意掏資源,但難道那些不願意走的人,之後就要一直活在恐懼中嗎?

990410shanmeiimg_7923-250.jpg mg_8027-250.jpg

(左)安麗花表示,在山美住那麼久了,跟土地、房子都會有感情,「離開,就是人與土地切割」;「失去了土地,我們還算原住民嗎?」她說。

(右)未來,設籍在永久屋中的山美村民,可能會比原部落的人還要多;然而,這是否意味舊部落勢必會凋零,恐怕還有待觀察。

漫長的生活考驗

一位新美受災戶透露,紅十字會以「住沒多久就要搬進永久屋了,不要浪費錢」為由,說服山美及新美社區的受災戶不要興建中繼屋,改以發放「租屋津貼」方式作為彌補。因此,現階段選擇遷居的山美村民,除2戶住進樂野新舍外,其他若不是回到原住居地居住,就是得選擇投靠親友,靜待永久屋能在今年7月底落成入住。

然而,阿里山鄉鄉長陳明利表示,雖然中央政府指示要在今年7月底之前,完成所有災民安置,但山區要考量安全、水土保持等眾多問題,終究不比平地,就算番路鄉觸口段一帶的永久屋可望在7月底完工,山區部分的永久屋也不可能如期完成。換言之,等待9號地永久屋的山美村民,勢必要面臨更漫長的等候。

等歸等,生活還是要照過;更漫長的等待,就代表受災戶要拖更久才能得到安頓。在如今這段無法得到安頓的期間,山美村民該怎麼維持正常生活,刻正考驗著所有人的智慧…

以自立取代救濟

社會補助是救急不救窮,當初外界捐贈的物資,在農曆年左右就已經耗盡,真正問題才正要開始浮現!」長年在山美服務的南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翟本瑞表示,風災剛結束時,全台灣一頭熱捐物資救災,雖然讓災民囤積了不少物資,但多是重複的類型,無法達到全面照護,而外部NGO救災,多半也抱持「做業績」心態,造成資源無法確實累積。

翟本瑞強調,「原住民需要的不是救濟,而是自立」,可是如今政府與NGO都沒有幫當事者考量到自立問題,救災也只懂得塞物資,在根本上就違背了救助的本意。他解釋,過去山美村民因為達娜伊谷緣故,多數人有一份習慣性收入,如今,這份穩定的收入被天災給奪走了,往後山美人就算不至於活不下去,但肯定會活得很辛苦。

「如今政府與NGO真正該做的,就是坐下來與受災戶好好溝通,多幫當事者考量,才能想出讓災民『自立』的方法。」翟本瑞認為,達娜伊谷如今看來,不可能在近年內完成重建,但如果山美村民想在短期內回復農作的話,政府與NGO就要能協助推廣有機農業,促進農作產銷、避免中盤剝削,才能讓災民有相對安定的收入。

何日山再美?

山美部落全體村民辛苦建立的達娜伊谷,如今已近乎全毀;災後倖存的村民,不但要積極重建達娜伊谷、復育生態,還得面對遷村所帶來的分裂問題,同時憂心未來的生計著落…山美的夜,絕對是漆黑的。

或許,正因為山美的夜如此漆黑,社會各界專業、政府相關權責單位、NGOs等,一雙雙負責點燈,引領山美行過幽夜的手,此時更沒有怠慢的理由。

IMG_7853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何日山再美?(上)

達娜伊谷能否重返昔日榮耀,與山美部落族人生計息息相關;至於達娜伊谷何時、能否完整重建,端賴相關部門在政策面能夠給予多少協助,然而,莫拉克風災距今已過半年,相關單位對於達娜伊谷的實質重建作為,仍付之闕如…

先讓照片說話,這是現在的達娜伊谷………

img_7886-450.jpg

IMG_7914

_MG_8104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的邊坡遭到嚴重淘空,很大一部份已遭土石流沖毀(陳又維攝)

IMG_7887

過去園區內頗負特色的竹搭房舍,如今雜草叢生

IMG_7897

IMG_7903

IMG_7904

荒涼廢棄的園區與空蕩蕩的魚池。如末日般的光景,與過去川流不息的熱鬧景況相較,如今閉園的達娜伊谷直教人感到欷噓

IMG_7890

IMG_7911 IMG_7912

過去的親水賞魚區,如今走到一半,連步道都沒了。再過去……

達娜伊谷(Tanayiku)自然生態園區位於曾文溪上游,乾淨清澈,風景秀麗,是台灣自主社區營造重要的成功案例,也是阿里山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高身鯝魚」是達娜伊谷重要的觀光資源,這種曾經瀕臨絕種的魚類對於水質、環境有高度的要求,但一度因人們的濫捕差點導致絕種。最後,鯝魚終於在山美部落鄒族人共同努力禁止濫捕、復育環境後,成功復育,並與當地秀麗風景、鄒族文化展演結合,讓山美鄒族成功地打響「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的名號,證明生態觀光決不是空談。

然而,這些努力,在歷經莫拉克颱風的「摧殘」之後,眼見就要成空。就達娜伊谷今日的慘狀看來,很可能10年內都無法重建…

阿管處:年底完成達娜伊谷重建「評估」

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麗花表示,達娜伊谷何時、能否完整重建,端賴政府相關部門在政策面能夠給予多少協助,以及民間「資金」能否到位。然而,莫拉克風災距今已過半年,相關單位如交通部觀光局、原住民族委員會、阿禮山風景管理處、阿里山鄉公所觀光課等單位,至今對於達娜伊谷的實質重建作為,仍付之闕如。

原民會鄒族委員浦珍珠表示,原民會將會針對達娜伊谷重建進行計畫型補助,但一切計畫都還在研議階段。阿里山鄉公所觀光課課長杜力泉則說,阿里山鄉公所目前對於達娜伊谷並沒有規劃,但阿管處已開始評估相關重建適宜,鄉公所僅會在阿管處有明確方針後,盡全力配合。

阿管處秘書許文彬則說,達娜伊谷當務之急是要趕快修築護堤工程,這是水利單位(指南區水資局)的業務,並不由阿管處負責,但阿管處已在3月中邀集各界專家組成達娜伊谷重建評估團隊,預計在年底才會完成評估工作,因此達娜伊谷能否、適合重建,得待年底才能揭曉

缺乏專業團隊協助,導致民間重建資金無法到位

既然政府部門當下仍在「評估」達娜伊谷能否重建,那麼此次在救災、重建工作展現強大動力的NGOs,是否又會扮演比政府更吃重的角色呢?安麗花說:「事實上,我現在對NGOs也有一點心寒,總覺得達娜伊谷根本沒受到重視…村民已經開始自立重建,附近的溪谷也都已經出現鯝魚魚苗,現在就等外界資金能夠到位,但截至目前為止,外界都還沒有伸出援手。」

問題出在哪?安麗花分析,事實上,並非沒有民間團體、企業釋出想要協助重建達娜伊谷的善意,但最終都因為缺乏瞭解生態、產業轉型、水土保持、部落重建的「專業團隊」協助,才會讓本來有意願幫忙的企業,最後都決定暫緩腳步,先抱持觀望態度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是台灣第1個由民間自主推動成立的生態公園,照常理判斷,山美社區的鄒族人本身應該就是生態、水土保持、護溪的專業團隊,為何仍要仰賴外界「專業團隊」協助,才能促成資金到位呢?

對此,安麗花則解釋,達娜伊谷發起已有20幾年的歷史,過去雖然因為毒魚、電魚氾濫,且社會普遍缺乏環保概念,才會導致鯝魚瀕臨絕種,但因為環境本身就是好的,所以只要禁止外界濫捕、污染河川,時間一久,魚種就能復育,並不是太困難的工作,只是看民間願不願意做罷了。「但莫拉克風災過後,整個曾文溪上游都是砂石淤積,溪谷周圍坍方嚴重,環境不比以往」,安麗花說,「山美缺乏的,就是在這種『窮山惡水』中重新站起來的專業,所以仍亟需外界專家學者提供協助,NGOs與企業才比較有可能買單,提供重建資金。」

IMG_7862

IMG_7875

由「山之美」民宿眺望達娜伊谷方向,足見曾文溪上游淤積有多麼嚴重。不僅達娜伊谷一帶如此,事實上,就連更上游的里佳、特富野一帶的溪谷,也與這般景象相去不遠。如此嚴重的土石堆積,究竟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恢復原貌???

IMG_7879

由台灣大哥大出資,委託嘉邑行善團施工的「山美大橋」重建工程,目前已開始著手進行,期待能在今年6月底前完工。

記者詢問現場施工工人,有關河床清淤工作,是否已開始進行?工人答覆:「這部分工程不歸我們管,但聽說已經要發包了…目前為止,我們都還沒看到有任何清淤的工程開始進行。」

IMG_7884

已被土石掩埋將近一半的「山美社區發展協會」,至今仍孤獨矗立在危顫的河岸上,遙望著荒涼的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

達娜伊谷 = 山美命脈?

事實上,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能否順利重建,不僅是台灣生態、觀光據點的重要指標,更與山美居民的生計息息相關。

山美社區約有150戶700多位居民,其中僅1/3居民倚賴種植瓜果、麻竹筍等傳統農作維生,另外2/3居民則幾乎都要靠達娜伊谷觀光收入吃飯。安 麗花說,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在最高峰時期,每年可創造約3千萬元的觀光產值,也正因為獲利如此可觀,才會有越來越多族人放棄傳統農作,投入發展達娜伊谷 的觀光行列。

然而,現階段看來,達娜伊谷的重建似乎仍遙遙無期;山美社區在失去如此重要的觀光資源之後,究竟該何去何從呢?安麗花表示,「八八風災讓我體 認到,過去山美實在太依賴達娜伊谷了…閉園之後,少部分山美人重拾農耕工作,大部分則處於失業狀態,這間接導致部落內酗酒的人數,有越來越增加的趨勢,非 常令人憂心…

山美人並非不懂「自助天助」的道理。安麗花說,當初山美在推動達娜伊谷,說是要做生態旅遊時,也都是靠自己,外界並沒有給予太多的協助。目前山美社 區已經重啟河川保育工作,積極進行河川巡視、餵魚、回報生態狀況等任務。然而,由於曾文溪上游砂石堆積情況實在太嚴重,包括里佳、特富野、達邦周邊 的溪谷,至今都還堆積大量土石,如果上游不清淤,僅針對達娜伊谷周邊進行護堤、清淤工程,只是治標不治本

因此,安麗花呼籲,重建達娜伊谷 仍賴外界投注更多資源,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儘速擬定整體流域整治計畫,達娜伊谷才能見到重建的曙光

只是,在曙光來臨之前,山美可能還有漫長的黑夜要熬…(待續)

tomoku(特富野社酋長)的決定

tomoku(特富野社酋長)表達簽署平地永久屋意願,引發各界關注。昔日美好原鄉,因「安全」問題,使得鄒族的居住、民生、產業、文化存續等問題受到威脅。如何帶領族人開闢更好的安居之道,確保文化傳承,考驗tomoku的智慧。

莫拉克災後,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先是釋出「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口號,表示會盡大努力讓受災原住民「原地重建」,或至少要將重建對文化、產業的衝擊降至最低。然而,日前高雄縣桃源、那瑪夏、甲仙鄉等地受災原住民聚落,先是就「遷村」問題引發部落內部矛盾,而遠離原鄉的「大愛村」唯一選項,更是讓重建委員會的「離村不離鄉」口號完全破滅

事實上,針對永久屋「簽」與「不遷」的爭論,也在最近悄悄延燒到了嘉義縣的阿里山鄉。阿里山鄉是台灣鄒族「大本營」,共計有約3千名鄒族分別居住在達邦、特富野、里佳、山美、新美、茶山、來吉、樂野7個村落當中(註);其中,達邦與特富野是鄒族唯二僅存的「大社」,各自有一名領導者(在特富野社稱之為tomoku,酋長之意)在大社中定居,被視為是鄒族最高的2位領導人。

(註記:在行政劃分上,特富野與達邦同屬「達邦村」,因此只算一個村落)

日前,tomoku(特富野社酋長)汪念月表達了簽署永久屋意願,地點則選在「番路鄉觸口村」一帶,是阿里山永久屋選項中,唯一不在山區的遷居選擇。對整個鄒族來說,tomoku的決定動見觀瞻,後續是否會引發族人跟進,也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990311tefuyeimg_7830-450.jpg
昔日美好阿里山原鄉,目前遭受嚴重考驗(鐘聖雄攝)。

為下一代申請永久屋?

我絕對不會離開部落去平地居住!」汪念月在受訪時,簡潔明瞭地回應了外界的疑慮。

八八風災時,汪念月的住家慘遭土石流摧毀,但他顧慮到自己的身份不宜離開部落,因此很快地在特富野找了塊安全的地,搭建臨時避難「工寮」。然而,隨著特富野部分區域被劃入「不安全區域」,而汪念月的土地又因為家人貸款問題,無法興建永久屋,遂讓他在近日興起簽訂永久屋的念頭。

「其實我申請永久屋,並不是為了自己想住」,汪念月解釋,他之所以會申請永久屋,最主要是希望可以讓下一代到平地就學、就業時比較方便,山上發生災難時,也有地方可以躲。汪念月強調,平時自己仍然會住在部落中的「農舍」,因為部落才是鄒族文化與產業的根,也是祖靈庇佑的所在。

事實上,與汪念月頭目抱持同樣想法的族人,並不在少數。一位特富野的長老透露,他自己也幫兩個小孩分別申請了平地的永久屋,求的就是讓小孩日後到平地發展時,能有比較方便的居所,但他自己仍然會留在部落中生活。

另一位達邦的族人則表示,雖然簽訂永久屋後,照理就不能在農舍中過夜,「但反正警察也不可能真的來捉,我們就是繼續在山上生活,然後在山下又多一棟房子房子,這有什麼不好?

誰的歷史會被改變?

確實,如果就只是單純在山下「多一棟房子」的話,的確沒什麼不好。然而,簽訂永久屋畢竟是要拿原鄉的「生活」、「產業」、「部落文化」去交換一棟「房子」,而且又必須建立在政府不積極取締災民返鄉居住的前提下,才能讓老一輩族人維持返鄉生活,因此仍不得不教人思考遷居所將帶來的風險,例如:

一、 選擇永久屋的族人,是否得承認自己是在「不合法」的狀況下返鄉生活,並維持產業、文化延續?

二、 承上,倘若政府哪一天出現充足的動機(例如國土保育),希望居住在「安全堪虞」區域的部落能集體遷村,那麼已簽訂永久屋的族人,如何「合法」捍衛自己在原鄉的居住權

三、 簽訂永久屋的災民,是否等同同意原居地不安全

四、 如果專家學者認為部落不安全,而族人也同意這樣的看法,那麼缺乏安全基礎的文化、產業,是否真正牢靠

五、 承上,政府有什麼理由繼續挹注資源在不安全的部落,持續發展產業,並延續原鄉文化呢

六、 許多部落被政府劃定為「部分不安全」,因此政府仍有義務在部落投注資源,但簽訂永久屋後,戶籍就會遷出原居住部落,這意謂不管不管簽訂永久屋的族人有沒有離鄉,部落的戶籍人數就是減少了。在帳面上,部落的戶籍人口減少,是否會對社區營造有不良影響?是否會導致部落發展計畫更難申請到津貼補助,甚至是其他影響呢?

七、 部落年輕人口外流的情況,在今日本就非常嚴重。老一輩出於關心,為年輕人爭取到平地發展更好的籌碼,無可厚非,但這是否會加速原鄉年輕人口外流呢?年輕人在平地有了便利的住所之後,是否會降低返鄉生活意願呢?

面對上述諸多提問,汪念月說,這些問題他並非沒有想過,也對未來有許多顧慮。身為tomoku,汪念月很清楚自己的決定會影響到許多族人,也認為自己應該為原鄉產業、文化,甚至是祖先負責,但很多問題他一時片刻還無法回答,除了自己需要更多時間思考之外,他認為這些問題也值得所有族人共同思索對策

汪念月透露,自己也擔心簽了永久屋後,未來戶籍就不在原鄉,如果未來政府想用「國土復育」的理由,迫使原住民離開原鄉生活,那麼自己在法律上就的確站不住腳。但汪念月表示,他相信政府的責任就是照顧人民,原民法也規定要保障原住民的權益,他相信政府不會這樣強硬驅趕原住民

此外,汪念月也強調,假如政府真的想要將原住民趕出原鄉,那麼「歷史就會改變」。記者追問:「歷史會改變」指得是原住民會出來抗爭嗎?」汪念月給了個意味深遠的微笑,表示現在還無法說那麼多。

至於老一輩族人為下一代申請永久屋,是否會導致年輕人在離鄉之後,降低返鄉承繼產業、文化一事,汪念月則表示:「會有一點擔心文化流失問題,但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沒辦法想。但我相信,我的小孩以後也都會回來。」

_MG_7828

汪念月表示,雖然他自己不會去住永久屋,但為了可能遷居平地的族人,他在與負責興建永久屋的紅十字會開會時,特別要求對方能達成1. 漢、原分區居住;2. 原住民產銷輔導;3. 原住民學校。他說,不管搬或不搬,他都希望平地的永久屋,對於原住民來說會是一個兼顧原住民安全、文化、產業需求的空間。(陳又維攝)

為誰離鄉?為何返鄉?

「但誰能保證年輕人會回鄉呢?」辭去竹科助理工程師工作,返鄉加入特富野社區發展協會的湯文賢表示:「很多部落的人都會希望幫孩子在平地要到一棟房子,然後自己還是想要住在山上。問題在於,父母終究都會變老、凋零,但孩子長大之後會願意回鄉嗎?」

湯文賢表示,文化對人的影響非常緩慢,族人到了平地生活之後,往往就會潛移默化外界的價值觀,就算在原鄉時信誓旦旦說一定會回鄉,最後也很容易隨著價值觀逐漸改變,或者又說要為了下一代著想,索性就待在平地不回鄉了

他以學習母語為例,「在部落的人即使自己習慣講國語,但還是會要求孩子學習母語。但到平地去的族人就不同,他們會優先要求自己的孩子學英語…而我們的母語、文化就是這樣在無奈中凋零的」。湯文賢強調,人在不同的環境中,就是會做出不同的決定,他認為老一輩為年輕人著想,希望到平地加強競爭力,很容易間接導致部落文化流失。

湯文賢認為,原鄉青壯人口會流失,是因為部落缺乏讓年輕人返鄉服務的誘因,但除了這一主要原因之外,族人到了平地之後,原本在部落中的價值觀會隨著平地生活逐漸改變,也會對自己的文化變得越來越陌生,間接讓族人對部落變得更加疏離,進而缺乏返鄉意願。

頭目的決定?

出身樂野部落,目前任教於師大地理系的汪明輝教授表示,如果遷居是屬於個人決定,那麼他個人可以接受。但汪明輝補充,tomoku 身為鄒族領導人,不管做什麼決定都會影響到其他族人與部落,也會對往後的文化延續、產業發展有影響,雖然他絕對會尊重tomoku的決定,但也希望tomoku與其他族人在下決定之前,必須要更加謹慎

長期在山美部落服務的南華大學社會所教授暨社會科學院院長翟本瑞則認為,其實有能力離開原鄉的,早都離開了,現在還會在原鄉的人,無論如何都會留下來。他表示,據他瞭解,目前很多申請永久屋的災民,的確都說是要為下一代申請一棟房子,自己並不會離開,但這並不代表就不會有問題該擔心。

翟本瑞表示,即便只是戶籍遷出都算是原鄉人口外流,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加速部落走向衰弱,也會造成母語、文化流失

此外,對於汪念月打算申請永久屋一事,翟本瑞表示:「身為tomoku,戶籍都不在原鄉,以後要怎麼號召族人呢?」

然而,並非沒有族人支持頭目簽訂永久屋。

達邦村村長浦維德認為,反正現在劃定不安全區域以「戶」認定,自己想搬也不會影響到其他人,能多申請到一棟房子也很不錯。浦維德表示:「tomoku想申請永久屋,我覺得很OK!」

然而,當記者問道,是否會擔心部落戶口數減少,會影響日後公部門挹注資源意願時,浦維德則表示:「你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我現在對簽永久屋的詳情不夠瞭解,正式的契約也還沒有公布,也許等之後情況再明朗一點之後,才能回答吧!」

同樣居住在特富野部落的阿里山鄉鄉長陳明利則表示,他個人並不覺得族人選擇遷居,在平地多一棟房子有何不妥。他認為,目前看來,特富野遷出的人口數也沒有太多,不像來吉可能會搬走非常多人,所以對部落應該不致造成大影響

對於tomoku表達想申請平地永久屋一事,陳明利則說:「很好啊!反正觸口本來就是傳統領域的一部份,現在是我們去把它攻佔回來而已。」他表示,環境改變,生活習慣也跟著改變,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希望族人不要因為可能要面對的改變,就表現得大驚小怪。「如果我符合資格的話,連我也想去申請一間永久屋呢」,陳明利說

_MG_8135 900

(左)達邦村村長浦維德認為,目前特定區域的劃定方式不會把所有人「綁」在一起,想搬的人就搬,比較不會造成部落紛爭,是比較好的方式,誰想申請都OK!(陳又維攝)

(右)阿里山鄉鄉長陳明利表示,未來觸口段永久屋會有台積電、世界台商協會等組織,協助原住民行銷產業與文化,讓遷居的族人不用擔心生計。對於政府要求要在七月底前,讓所有災民入住永久屋,陳明利則回答:「不可能!」他表示,平地觸口段永久屋,雖然現在才正在整地,但七月底前完成還有可能;至於山上的永久屋區域,因為涉及水土保持、排水等設計,不可能在政府要求時間內完成。(鐘聖雄攝)

手中的未來

不管tomoku如何決定,相信他都有足夠的智慧判斷情勢,外界也無從置喙。然而,在給予tomoku如此沈重的決策壓力之前,也別忘了,掌握族群未來最關鍵的角色,往往是年輕一輩,而非族中耆老。

鄒族青年行動聯盟方慧珊表示:「其實我不懂,如果部落就是不安全的話,那一直強調要在原地保存文化還有產業,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看來,無論tomoku的決定是什麼,可以確信的是,鄒族年輕人腦海中盤算的,似乎和tomoku的想像不太一樣。

_MG_7948

鄒族青年聯盟方慧珊認為,如果部落的文化和產業,無法建立在安全基礎之上,那麼強求在原地居住,日後一樣要面臨危機。他無法理解為何有些族人,為何明明知道部落不安全,卻堅持不選擇永久屋。(陳又維攝)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