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小學(2)部落教育:文化是在生活裡面來實踐。

「不要教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文化是什麼?而是用我們的文化去教育孩子。文化背後的意涵與精神是什麼?更應該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什麼是我們的文化。」

前言:對於長榮百合小學徵選校長之相關徵選機制,參與座談的部落族人表示,「既然要有新的做法,為何徵選機制還是在體制內的做為?」面對長榮百合小學的校長遴選機制的短促與制式化的結果,族人表示,「只有期待教師徵選資格的方式可以不要再那麼的呆板!!」

部落教育在災後遷下山要面對什麼樣新的教育環境,座談會中張新榮校長也分享教育部落孩子的目標,他說,「領袖不一定是當總統,而是可以承擔的起責任,會解決問題。」他也表示,與其抗拒不如轉化,將危機是為轉機。在這個莫拉克時代,要懂得感謝。

從教學經驗分享的方式讓孩子在教學課程中體驗、學習部落的傳統智慧,這場分別由台大建築城鄉基金會執行長陳育貞教授以及台大城鄉與城鄉研究所計畫主持人劉可強所共同主持的謝列座談在12月18日舉行。

教學實例分享與討論中進行,分別有與談人崇蘭國小陳美惠老師、民族國小張新榮校長、慈心國小張純淑女士、中研院民族所周惠民研究員、縣政府教育處科長李達平共同參與。

而同樣是莫拉克災區部落的民族國小張新榮校長表示,八八災後的學校使得部落文化的斷裂造成一個很強烈的拉力。不過,他也表示,這也是一個契機,也強調要超越這樣的觀點來帶領民族國小的未來發展方向。以下是座談會相關系列報導。

image001

上圖由左至右,慈心國小張純淑女士、崇蘭國小陳美惠老師、民族國小張新榮校長、中研院民族所周惠民研究員、台大建築城鄉基金會執行長陳育貞教授。

「逆境的花」,看透人生的價值,會清楚知道自己要往哪裡走。

張新榮校長表示,透過課程設計的教學經驗,這個過程其實問題會很多元,因此,問題如何聚焦是一個藝術。目前的部落教育問題在孩子?應該定位在要把孩子定位在怎麼樣的人?

他也表示,在吵的都是大人,基本架構都已經綁死了。其實課程要提供什麼經驗,就是要大家相互參考的經驗。而對於教學活動要怎麼傳承?他指出,孩子的教育不可能太浪漫,因為孩子的競爭在世界。

他也強調,在目前的經驗來說,應該先定調,才會知道未來要培育什麼樣的人才。

最後張新榮校長也分享教育部落孩子的目標,他說,「領袖不一定是當總統,而是可以承擔的起責任,會解決問題。」他也表示,與其抗拒不如轉化,將危機是為轉機。在這個莫拉克時代,要懂得感謝。

對於師資的部分他指出,師資很重要,如果師資無法掌握,其實在操作上會有一定的難度。他說,「校內的師資,非常非常的重要。」

最後他也與在場的參與者分享,「逆境的花」,看透人生的價值,會清楚知道自己要往哪裡走。而那朵花絕對是跟別人開的不一樣。

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什麼是我們的文化

本身也是阿美族的中研院民族所周惠民表示,目前正在籌備的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將來也會從不同的議題來去規劃,撰寫規劃草案。

在經驗分享中他也表示,在國際上面「原住民族知識」已有不少其他的原住民族群已經開始在建構。他舉例,「阿拉斯加的文化結合變成教學的素材,努力已經有2、30年的時間。」而現在台灣的原住民也開始像這樣的教育目標前進。

他也分享他曾聽過的一個部落首領的故事來提醒大家對於部落教育的省思。他說,「不要教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文化是什麼?而是用我們的文化去教育孩子。文化背後的意涵與精神是什麼?更應該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什麼是我們的文化。」

文化是在生活裡面來實踐

文化如果一直拉著傳統其實他是死的,文化其實在不斷創新發展。對於落實文化在部落教育內周惠民也表示,「所有的教育都是文化體制外的教育,我們是要找體制內的教育,像是阿美族,有年齡階級的教育,我們的生活規範,就是按照年齡階級去教育。這就是阿美族的體制內的教育。」

慈心國小張純淑結語時也表示,「在好的老師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這就是原住民文化失序的地方。建構完整的家庭教育,孩子身體與內在的生命力才能夠建置至起來。」

如果老師可以「放掉課本」,我們就跨出一大步了。

而對於長達40年教學經驗的張純淑也表示,可以確定一件事,台灣的教育改革要成功,就要從原住民文化跟教育著手,因為原住民的文化背景蘊藏著美學的元素與創作的元素。

對於長榮百合小學未來的教師遴選機制她也表示,如果校長可以選擇老師,才能創造有共同理念一起做事的人。而如果老師可以「放掉課本」,我們就跨出一大步了。

如果「教育機制」鬆綁,部落教育才有出路。

在所有與會教育者的分享中,都充分表達部落教育是要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什麼是我們的文化。但學校遴選機制確讓部落族人體驗到這是最呆板的遴選方式。

部落內對於長榮百合小學徵選校長之相關徵選機制,參與座談的部落族人表示,「既然要有新的做法,為何徵選機制還是在體制內的做為?」面對長榮百合小學的校長遴選機制的短促與制式化的結果,族人表示,「只有期待教師徵選資格的方式可以不要再那麼的呆板!!」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山林小學座談1】夢逐山林自然小學1024

瑪家農場未來將是好茶、大社、瑪家三個部落的重建家園,這個新的小學將成為三個部落的小孩們最近便的教育資源,擔任災後部落重建課題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教育責任。如何透過基礎教育來延續重建中的部落文化生命?

山林小學座談活動系列(一) 夢逐山林自然小學: 跨部落對談山-水-祖先的智慧

將於10/24舉辦於屏東縣三地國小旁的「三地門鄉文化館」2樓多媒體視廳室

這不是一場專家告訴部落該怎麼看待教育的會議

我們期待座談引言是火花

可以打開部落討論學校教育的對話

「跨部落的文化教育怎麼推展?」

「部落小學怎麼和傳統智慧連結?」

「部落耆老可不可以當老師?」

誠摯邀請關心部落教育的朋友們參加
也歡迎您協助將這訊息轉發給關心瑪家農場部落教育的朋友!

詳細議程請參考網誌
http://forestschool-of-ours.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
也可直接下載文件於
https://docs.google.com/gview?a=v&pid=explorer&chrome=true&api=true&srcid=0B2bbGK3L1SFfMjRlOGIzMzAtZTY1Zi00ZWVhLWFkNTAtY2VkNjY5NDgyNjdm&hl=en

地址:屏東縣三地門鄉中正路2段110號
歡迎關心部落教育的朋友們參加。
有任何問題請留言建議,我們將盡速回覆!

夢想一個山林小學

莫拉克風災後,張榮發基金會認養了三地門國小大社分校的硬體重建工作(可參考相關報導),將於瑪家農場興建,預計最快在2011年開始招生。

瑪家農場未來將是好茶、大社、瑪家三個部落的重建家園,這個新的小學將成為三個部落的小孩們最近便的教育資源,擔任災後部落重建課題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教育責任。學校教育必須回應新的挑戰,包括如何透過基礎教育來延續重建中的部落文化生命? 魯凱、排灣跨族群與跨步落互動的複雜性如何協調共存? 這些挑戰是困難題目,卻也是部落教育展開新頁的契機。

本計畫由李連杰壹教育基金騰訊科技贊助,由台大城鄉基金會88風災重建計畫執行,有別於張榮發基金會強調硬體建設,期待在這個小學的教育軟體上尋求突破,回應前述課題。透過地方政府與民間合作,建立原住民自立教育體系,連結園區和舊社部落,持續活化原聚落為山林小學文化學習基地,以文化與自然環境的整合學習經驗來傳承原住民文化。

回家的路,山林我們來守護

希望這是把教育現場帶回山林的第一站,我們上路了!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