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醫師小故事-默默行善的蔡萬述醫師

蔡萬述小女兒蔡雀音說,父親留下許多身教,每逢冬天,父親交待母親要去打一床棉被或買一包米,以贈送給某生活窮困的村民,而且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叮嚀母親說:「記得一定要從後門拿給人家」,這種處世態度…

除了廣為人知的菁寮醫生梁耀明以外,早年後壁鄉菁寮地區尚有一位優秀的西醫師蔡萬述。

民國前2年(1919)出生於嘉義義竹的蔡萬述,年長梁耀明一歲,蔡家在義竹原本家大業大,擁有船隊,但是在一次颱風中船隻遇難,船員後來被其他船隻救起,但他的父母卻面臨了船員賠償的龐大債務,因而傾家盪產,經商也失敗,於是帶著蔡萬述等一家大小搬遷至菁寮來賣豆腐。

長大後,學醫的蔡萬述先是受聘、任職於蒜頭糖廠衛生所,二次大戰終戰以後,在他大約40幾歲時才自行開業,於現在的「萬味香醬油工廠」斜對面開設「濟生診所」,當時雖然主治內科,但早年醫療不發達、幾乎不分科的情形下,一般外科及眼科等也都能處理。

990628jiiuogoigio-360.jpg
蔡萬述醫師小女兒蔡雀音取出所珍藏「濟生診所」木製門牌,診所開業時它就懸掛於門口,具有紀念價值。

蔡萬述認為:「打營養針不比自己吃下食物來得好」,所以雖然有時村民主動要求打點滴,但除非真有必要,否則他不會為了多賺錢而幫忙打針。蔡萬述雖然一直到晚年仍為人診療醫病,但他個性豁達不與人計較,晚年時更培養出盆景園藝、木雕及竹雕創作等嗜好,只要發現村民有要丟棄的廢木頭,常常主動撿拾回家並經過一番巧手改造成美麗的藝術品,作品曾參加老人藝品展且榮獲冠軍,所以他晚年可以說是每天接觸美的事物,生活怡然自得,於民國75年(1986)時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3
蔡萬述醫師雕刻作品因被竊,留下來的不多,圖為其僅存作品(局部)。

蔡萬述小女兒蔡雀音說,父親留下許多身教,記得小時候每逢冬天,就常常聽到父親交待母親要去打一床棉被或買一包米,以贈送給某生活窮困的村民,而且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叮嚀母親說:「記得一定要從後門拿給人家」,這種為善仍處處替人設想,不讓對方感覺是在施捨的處世態度,至今仍然深深影響了蔡家的七個兄弟姊妹。

也因為這樣的胸懷,雖然鄉村地區賒欠醫藥費的情形是司空見慣,但蔡醫師總是盡量給人方便,以醫病為先,常常等到歲末年中村民們農產收成後,手頭寬裕些的時候,再請人拿著欠條向村民慢慢收款,當然也時常有拿不到錢的情形,但他也大多不計較。

1
濟生診所建築閒置許久,門口仍見寫著「蔡萬述」的小牌子。

蔡萬述還長期為台南教養院院生診療達十幾年的時間,且幾乎是義務性質,僅收取一點車資,院方為了感謝蔡醫師的無私付出,主動幫他提報內政部「十步芳草錄」、「好人好事」事蹟評選,數次都獲得肯定與表揚。蔡萬述醫師雖然行事低調,不喜歡出鋒頭,但他對於地方的醫療貢獻很大,至今許多村民都仍深深感念著他。

【文資】菁寮聚落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0814-0822

【文資社區培力系列工作坊3】菁寮聚落保存維護與文資培力計畫 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 菁寮聚落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即將開跑,將邀請目前積極從事文資保存的相關人士與大家經驗分享及交流,歡迎熱愛及關心社區的朋友一同參與。課程介紹….

【文資社區培力系列工作坊3】菁寮聚落保存維護與文資培力計畫  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

菁寮聚落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即將開跑,將邀請目前積極從事文資保存的相關人士與大家經驗分享及交流,歡迎熱愛及關心社區的朋友一同參與。

課程介紹:

玉山旅社保存案例(8/14 週五)

這是一棟60多年的日式木造建築,就在嘉義北門車站對面是當年阿里山小火車員工陳先生興建經營,在阿里山公路未通車前阿里山小火車是唯一的往來交通工具玉山旅社也成為上下山工作、觀光客便利住宿點,自阿里山公路通車後旅社生意每況愈下後來淪落為”做黑仔”的小旅社還成為警方拼業績的場所,而這棟建築背後也隱含著不少旅客過往驛站故事。

玉山旅社於兩年前歇業建築荒廢雜亂不堪,洪雅書房余國信先生是位關心台灣本土歷史、環境生態和文化的年輕人,對於玉山旅社的歷史及保存理念經多次與屋主洽談終於承租下來,並號召ㄧ群有熱忱的人同心協力要創造老旅社新活力。

上課時間:晚上7:30~9:00

上課地點: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二樓(台南後壁鄉菁寮村)

西螺延平老街保存案例(8/19週三 暫定)

西螺老街是早期台灣水陸貨運交流的重鎮之一。日治時期,西螺街(延平路永安、中和里路段)得利於緊鄰濁水溪渡船頭,交通運輸便利,所以農產、加工等商業行為更為顯著。成為台灣中部地區南北雜貨重要的交易場所,街頭附近的店家與東市場成為商業活動最頻繁的黃金地段,凡舉商店、茶館、酒家、旅社、藥舖等東水馬龍的盛況非今日能及。

現存的老街建築約建於日治昭和12 年前後,西元1930-1945 年間,建築形式融合了現代建築主義、仿巴洛克樣式、斜瓦屋頂、幾何圖型窗櫺等。狹長型街屋,即依狹長地形蓋屋,並往空中發展出第二、三層之居住空間。早期農業社會時,農產品加工多由內眷或僱請之長工在家中完成,所以,狹長的建築中,常設有工作間。西螺狹長型的二三層洋樓建築中,呈現出一種特有的「商工住」三者合一的家族社會生活空間。

上課時間:晚上7:30~9:00

上課地點: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二樓(台南後壁鄉菁寮村)

鹿陶洋江家聚落保存案例(8/22週六 社區參訪)

台南縣楠西鄉鹿陶洋江家聚落,近300年以上歷史聚落,保存相當完整格局,其宗祠是宗親共同的祭祀中心,也是全聚落空間核心,表徵江家聚落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風貌,祖祠四進空間清楚,歲時祭祀食公及宋江陣召集演訓,均以宗祠為江家精神象徵,由為居民有共識,認同家族意象,具先民來台開發研究上的意義.

今年在文建會「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下登錄「鹿陶洋江家聚落」為歷史建物,登錄聚落區域範圍達3.5公頃,為目前台灣保存完整的最大傳統單姓宗族聚落,也是台南縣聚落登錄歷史建物首例。

上課時間:早上9:00~12:00

上課地點:台南縣楠西鄉鹿陶洋江家聚落 (前往方式另行通知)

聯絡方式: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電話:菁寮工作站06-662-3392 / 0910961903 黃小姐

e-mail:54.jingliao@gmail.com

部落格:http://jingliao.pixnet.net/guestbook/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