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農守護神-宋王公

這間有應公廟最特別的地方是設有籤詩,據廟公表示,種哈密瓜農或辣椒的農人最常來問事,因為這類作物怕水,他們總是來詢問適當的播種時機,好避開雨水豐沛的期間;卻幾乎不曾見過稻農以耕種事來廟裡請示。

宋王宮為台南縣後壁鄉有應公廟,奉祀神靈宋王公,廟的地點座落在「前菁寮」聚落的菁豐村7號,臨主幹旁,空間明亮,規模較大,幾乎不見一般有應公廟常有的矮小與陰暗感,在炎熱的夏日午後,廟前樹蔭下還聚集了一群老人,正神情專注地圍坐著,等到我湊近一看時,才發現人群中央有盤棋局正在分出高下,就像是在庄廟前埕常見到的景像一般。

6-1
宋王宮位於前菁寮大馬路旁。

這廟是由鄰近的菁寮、菁豐、墨林、崁頂、後廍等五個村共同合資興建,於1969年建成;而於1975年重建且增設會議室;到了1977年,為避免天公爐受雨淋,又建拜亭。廟方設有管理委員會,首任主委為菁寮村進成自轉車店創立者黃添丁,第二任是墨林村黃文奇,現任第三任則由菁豐村黃祥山擔任。

6-2
宋王宮拜亭下

建廟緣由則需從日治時期說起,那時在今廟身後方曾有座倉庫,地主在此銷售蕃薯簽給人做牲畜飼料維生。有一次,蕃薯簽堆突然自燃焚燒,請示菁寮庄廟徳馨宮內的姜府千歲,經王爺指示,才知倉庫後方有座小祠,因年代久遠,被掩蔽住,地主渾然不知,遂致使倉庫將其擋住,需做處理。

一開始地主猶半信半疑,但正當他望著一堆被大火燒過、浸過水、早已乏人問津的蕃薯簽感到苦惱時,突然來了一位陌生的年輕人,付款爽快地將其全數收購,雖然後來知道是嘉義酒廠買來發酵製造酒精用,但地主眼見無用之物竟然還能賣錢,加上他弟弟不久前因事故身亡,自己又遭祝融災害,心裡覺得很不平靜,才願意相信確有其事,無條件將地獻出來建廟。

宋王公,相傳是明末清初鄭成功麾下將軍,英靈亡後,士兵感念其德,建祠奉祀。其神威可由拜亭前柱楹聯「宋氏顯神威香火氤氳安海嶠,王恩浩福地空宮亭壯麗鎮菁寮」,及後柱楹聯「宋公靈弗替萬古長昭日月,王者德無私五村共仰幈幪」感受一二。

6-3
宋王宮奉祀的神明

廟內有三尊宋王公神像坐鎮正央,無陪祀神明,廟公表示,神像共刻了五尊,其中兩尊由信徒請回家裡設私壇,他還說,宋王公聖誕日為農曆五月十五日,信徒除了五村居民外,更有來自長短樹、平安村及魚寮等較遠村落的信眾。

這間有應公廟最特別的地方是設有籤詩,據廟公表示,種哈密瓜農或辣椒的農人最常來問事,因為這類作物怕水,他們總是來詢問適當的播種時機,好避開雨水豐沛 的期間;詢問生意及婚姻大事者也不少,不過,雖然後壁地區以盛產良質米聞名全台,卻幾乎不曾見過稻農以耕種事來廟裡請示。6-4
宋王宮廟內可求籤詩

老醫師小故事-[菁寮醫生]梁耀明

梁耀明醫師,在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聚落有「菁寮醫生」美稱,村民則習慣稱呼他為「耀明仙」。「耀明仙」的父親是義昌碾米廠梁新義的兄長梁新傳,他們從小失去父親,兩兄弟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創造出百餘甲田產成為大地主…

梁耀明醫師,在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聚落有「菁寮醫生」美稱,村民則習慣稱呼他為「耀明仙」。「耀明仙」的父親是義昌碾米廠梁新義的兄長梁新傳,他們從小失去父親,兩兄弟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創造出百餘甲田產成為大地主,所以梁耀明出生時家境已十分富裕,一家人住在今「墨林農村文物展示館」這棟四合院內。

990529-jigliaooshui-400.jpg
重仁診療所今已成為墨林農村文物館。

梁耀明畢業於台北醫專(台大醫學院前身),學成後奉父命返鄉,約於昭和13年(1938)在梁家自宅臨街面設「重仁診療所」,並與出身新營太子宮地區望族的周愛美小姐完婚,當時還有一位隨身丫環陪嫁來伺候她。

4梁耀明周愛美及其長女
梁耀明醫師與名媛周愛美婚後和長女合影。(老照片提供/葉梁雪)

臨街面另一處是時任糖廠原料委員(註1)的梁新傳之營運空間,天井後的內院則為梁家人生活起居場所。這棟建築格局特殊,是4開間的合院建築,由年輕時的莊金良(菁寮著名建築匠師)和他的父親莊才一起興建完成的。

3

四合院的內院原為梁家人起居場所。

與梁新傳熟識的文史工作者蔡文玉說,可能是梁新傳先後擔任烏樹林糖廠原料委員及菁寮農場「苦力頭」(註2)職務,長期與基層工人相處而能體會他們生活艱困,所以常訓戒梁耀明,若有工人請他往診,即使可能被積欠醫藥費,也不能推辭,因往診費用較高,而工人收入微薄,一定是病況沉重無法起身,才不得不央請醫師往診,所以要體諒他們的貧苦之痛。蔡文玉說,梁耀明遵從父親之意,常見到他往菁寮農場去為工人診療。

2
重仁診療所牌匾妥善保存於文物館內。

生於大正7年(1918)的耆老黃水寬也說,「耀明仙」十分勤勞,常於深夜出診為居民看病。墨林村長殷獻政則回憶說,「耀明仙」出診時習慣坐著專人拉的人力車,後來才換成一輛踩踏式三輪車,仍是同一位車伕,記憶裡,這輛三輪車比一般營業用三輪車還要嶄新亮麗許多,因此對它印象非常深刻。

村民普遍認為,「耀明仙」因專業科班出身,診療費比較貴,但也較具療效。梁耀明在菁寮開業約37載,於1968年遷居高雄,後來在60幾歲時過世,老診所空間因而長期閒置,後來經墨林村長殷獻政奔走協調,尋求保存再利用,終於獲得梁耀明兒子梁正隆(高雄重仁骨科醫院院長)認同,於2000年底將空間規畫為「墨林農村文物展示館」。館內特別設置「明美館」展示早期醫療器材,並收藏原屋主的家居生活器具及文物,以紀念無償提供者梁氏子嗣之先父母梁耀明、周愛美夫婦。

註1:所謂「原料委員」,任務是協助糖廠推廣種蔗,並負責採收事宜,因工作內容牽涉大量人力的調派,所以通常由具影響力的地方頭人擔任。菁寮地區歷任原料委員為莊秀、殷占魁、楊群英、梁新傳及莊長溪等。

註2:菁寮農場成立後,日本人委託梁新傳擔任日語稱為「苦力頭」的職務,負責招募、管理糖廠臨時工,糖廠提供5%佣金做為其酬勞。

菁寮有應公廟─朝柏宮傳奇故事

在台南縣後壁鄉菁寮村往白沙屯方向的大馬路旁的田野上,臨馬路邊佇立一座小祠名為「朝柏宮」,相傳在「嘉慶君遊台灣」前就已存在,清朝名將王得祿還曾在此歇宿過,但經歷朝代頹圮,後來經村民們倡議始重建廟身。

在台南縣後壁鄉菁寮村往白沙屯方向的大馬路旁盡是農田景色,在這片田野上臨馬路邊佇立一座小祠名為「朝柏宮」,相傳在「嘉慶君遊台灣」前就已存在,清朝名將王得祿還曾在此歇宿過,但經歷了幾朝幾代而頹圮,後來經村民們倡議始重建廟身。

990518jigliaoyouying-400.jpg

大馬路旁的朝柏宮

昭和9年(1934)生的現任主任委員莊金才說,自他懂事以來,不曾見過廟身,今廟之所在地原為一片土地,旁有一棵樹木,後來他因數次在此遇到驚險萬分、最後卻都化險為夷的事,使他相信冥冥中必有神蹟庇佑,方能次次脫險,閒談間遂聽到村裡的老輩提起此處曾有一間小廟的事蹟。

2

朝柏宮內部

他說,某日他牽著牛到水溝邊喝水,牛無端突然發作,和另一隻牛「相鬥」,且往村內狂奔,所幸沒有釀成災禍;另一回,他滿載著一牛車的甘蔗葉,將返回村裡時,看見有人地上燒了一堆金紙,說是來謝神,心裡正感覺奇異時,牛車因載重而不穩,險些翻車,他只好將牛車急駛向北面以求平衡,但最後牛車仍然滾進大溝裡,可是牛與人卻安然無事;

還有一次,牛車載滿著蕃薯,行經此地時突然失去重心從側面倒下,在地上連續翻滾了數圈,老一輩的人常說,牛只要翻過身,通常性命就不保,然而事後又無大礙…。其他村人也頻頻遇到相似的感應事蹟,於是眾人起意重建廟身,透過手轎請示,神靈降鑾自道是尤府千歲,村民便為雕塑金身奉祀,西側陪祀註生娘娘,東側為福德神。

3

朝柏宮的中營

第一、二任主委由菁寮村前後兩任村長擔任,莊金才於1981年左右接任第三任主委至今。在1977年前後,當時僅是一落竹拱仔厝式的廟身,約十年後由莊金才擔任主委時,始擴建廟身並增設辦公室與廁所等設施,並依神靈指示興建中營,為一般有應公廟所罕見。不過不知為何緣故,這座廟常遭小偷,不但金爐、廁所窗戶、中營鐵柵門等設施陸續被拆下取走,連神尊亦失竊,後來只好另刻一尊神像奉祀。至於當年的樹木,為了避免擋住廟身,將它稍為移植於一旁,如今已是枝葉茂盛的老樹。

4
莊金才遇到幾次驚險最後卻都化險為夷的事,使他深信有神蹟庇佑。

尤府千歲千秋日為農曆二月十一日,信徒常擇此時捐獻,特別的是,一般小廟鮮少刈火,但此廟曾至雲林三條崙海清宮(包公廟)刈火五次,及台南四草媽祖廟刈火四次,因莊金才亦長期擔任菁寮村與墨林村兩村庄廟-德馨宮的金獅陣「館主」(約1974~2005年),負責金獅陣相關事宜,因此陣頭出動菁寮金獅陣,並聘請外地的鼓隊與電子琴花車等等,陣頭加上信眾,往往都需出動四、五輛遊覽車,隊伍浩蕩,莊金才形容是「廟小場面大」,亦是這間小祠有別於其他有應公廟的一項特色。

如果有一天,我們離棄了土地…

很快的時間過了三個月,大家米也吃了,促銷活動也辦了,然爐渣再利用的問題仍未解決,在台灣有太多的事大家不知,或故意隱瞞,至生活邊到處都是有毒物質,後壁地區還有另一間更大的砂石場,附近不遠也有電弧爐煉鋼廠…

前言:

去年在台南縣後壁鄉附近砂石場發生的「廢爐渣事件」後,農村環境安全的議題引起廣大關注,然而在事件結束後,附近的環境安全是否已經有受到良好保障?台灣農地長期被用來傾埋工業廢棄物的現象是否因關注而改善?

本文作者為長期於台南地區進行土壤與河川檢測,也全程參與廢爐渣事件,以下是經歷這個過程後,他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

──────────────────────────────────────────────

這幾年來,循著河流、循著水圳,沿著田邊小路走訪許多地方,為了看美麗風景、為了探詢豐富人文、為了體驗農村的嫻靜,為了享受稻田中的芬芳、果樹花開的喜悅,心想著一定要和好朋友分享,有一天一定要帶她們來親身經歷,但慢慢的我們卻看到土地不再耕作,一塊塊的農田消失了,水圳裡乾枯沒有水、河流變了顏色、工廠四處林立。

漸漸的土地開始填東西,從過去黃土到建築廢棄物,慢慢的,褐色的、白色的、灰色的、黑色的,泥狀的、塊狀的、粉狀的,奇奇怪怪的東西越來越多,什麼都有,下雨過後,地面會滲出有顏色的水,空氣不再清新,開始飄散著各種奇怪的味道。心中有越來越多的疑問與不安,似有一種不為人知的秘密,在台灣有太多的事是大家不知道的。

我來說一個故事,是2009年發生在台南縣後壁鄉的故事,讓大家知道我們在爭什麼!我們在擔心什麼!我們在維護什麼!

990329-xiangagsuuntitled-45.jpg
2009年,台南縣後壁鄉的農田邊出現一間砂石場,但沒有任何的防護與隔離設施。

故事發生在台南縣後壁鄉上茄苳地區,這裡位於無米樂地區北邊不到5公里,在省道旁,依稀可以看到一間砂石場,場內砂石雪白,不像是普通的石頭。當高雄的廢爐渣事件正報得嚴重的時候,報紙刊出了後壁地區也有農田遭污染,就這樣循著報紙寫的,問路上遇到的農民,找到了污染的農田,就在這個砂石場後面。

透過關係,我們進了砂石場參觀,取了地面白色的粉末,砂石粒料,以及後區靠近稻田邊的灰白色及土黃色污泥等樣品回來檢測,業者說這都是政府許可的東西,怎麼會有問題?

untitled-2
砂石場,資源再利用爐石(渣)、爐石粉做為原料,在場區篩分再賣出。

不測不知道,一測下去就發現,問題嚴重了,發現鉻Cr含量超高,地面白灰 2729 ppm、小碎石塊2688 ppm、灰白粉2350 ppm、地表灰白泥2233 ppm、表層下略黃細沙1033 ppm、灰白污泥 2133 ppm 、黃土塊表面 5568 ppm、灰泥土6944 ppm,而我們的土壤管制標準鉻Cr要小於250 ppm。(XL3t 700 XPF分析儀)

不會有問題嗎?環保局說這都是某特殊鋼的鋼鐵廠爐渣,是資源物再利用。

我們這時才知道,一樣是電弧爐渣,也有看起來很完整的,最主要是看來源的工廠是做什麼的,這一家是做特殊鋼,製程中要加入鉻Cr,所以其爐渣也就含鉻Cr,問題是我們這些砂石都去了哪裡?蓋房子?填道路?填土地?

根據農民描述,88水災大水淹過較低窪的農田,電線桿上依稀還可見淹水的水痕,水退之後很奇怪的是種東西不太種的起來,必須施灑大量的肥料才行,農民彼此聊天中才發現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只有自己,而是在砂石場下游較低窪地區大都如此,大家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前並不會這樣,大水淹過一樣可以種東西,因此不得不懷疑是否為砂石場的爐渣所影響?砂石場是這幾年才來的。

沒有科學依據,沒有學術研究背書,完全來自農民的經驗知識,因此也就沒有人重視,但最寶貴的一線經驗,不就是敏銳的提出了疑問?而我們知識份子及公部門就該出來解決問題。

再次走訪,重點在砂石場周邊的農田,好好認識這裡的環境、地貌。這裡的地形是坡地,砂石場位於東側,北側有一條小溪,東南邊是另一家工廠,也是用電弧爐渣及玻璃製做水泥磚塊,南側是地勢較高的農田,西側也是整片的農田,東南高西北低走向。

下為區位圖,A為砂石場位置,B為交界處有大量污泥,C為排水口在溪流邊,D為菜園,E為樹木及田邊小路,F為已翻土的稻田,G為測到污染稻子銷毀的稻田,H為稻葉上白白粉末的稻田,I為被填爐渣的窪地,J為另一家資源回收再利用廠,廠內堆滿了電弧爐渣及廢玻璃,K為交界處,L為稻田,M為砂石

場前整地過的地方,N為窪地,填了不明物質。從2002年衛星雲圖來看這裡都還是農田,為什麼農田可以變成砂石場?

untitled-3

走在砂石場與田地間,砂石場沒有任何的阻隔,場內以白灰鋪地(爐石粉),直接與泥土接觸,西南邊稻田翻過土,但裡面有很多一片片的灰白泥片,厚度約在0.5公分~1公分。

untitled-4

根據瞭解才知道這是大水過後,在農田地表所形成的沈澱物,而這灰白泥與砂石場的灰白粉幾乎一模一樣。西側菜園的菜長的還不錯,田中已灑了很多肥料,農民說他可是細心照護的,與砂石場交界處,灰白污泥及粉則散佈在田埂及菜園內的土地上。

untitled-5

菜園旁的稻田,就是之前環保局檢測到一個點的鉻Cr超過土壤管制標準的地方,稻田中的稻子已收割銷毀,稻田中,尤其在田埂四周,到處可以看到灰白的片狀結塊。來到南邊,砂石場旁有一排樹木,遠遠望去樹木的葉子也都是灰白色

untitled-6

走近一看才發現葉子上覆蓋了一層灰白色的粉,而這些粉都是風從砂石場吹出來的,既然樹都這樣了,那稻田呢?果然不出所料,稻子的葉面、稻穗上也全都有灰白粉,

untitled-7

遇到一位農民,他說他稻田邊的小路是就近向砂石場買材料來鋪的,怎麼辦?現場去看果然就在稻田邊鋪了這樣一條小路,路面略高於稻田,風吹雨淋或車子經過的揚塵,就都進到稻田中去了

untitled-8

這就是砂石場周邊的現況,因為我們對田中這些外來物覺得疑慮很大,所以就取了田中片狀物,小路上的粉、塊狀物等,及周邊一些奇怪的東西回來一併測看看,到底是什麼。檢測結果,灰白色片狀物338ppm~1721ppm不等,田邊小路752ppm~3192ppm,場邊窪地內似電弧爐渣的東西則是各種重金屬均超過(圖9),有的甚至超過土壤管制標準42倍,超過農地管制標準142倍(鋅Zn 85601ppm,土壤<2000,農地<600 XL3t 700 XPF分析儀)。

untitled-9

很快的事情鬧大了,在高雄毒鴨事件的延燒下,各媒體也都來到後壁鄉的砂石場,公部門也來了一大票人,從環保署、南部稽查大隊、農糧署的人、蘇縣長、民意代表等,當然有有關心此事的在地農民,我們期待事情有個圓滿的解決。遺憾的是,我們發現彼此的態度是不太一樣的,緊急應變處理也沒發揮作用,而讓農民又再一次更大的傷害。似乎,公部門只想證明說這裡沒問題,是我們太多心。

我們單純的認為,緊急應變第一時間該做兩件事,砂石場應立刻做全面覆蓋避免污染擴大,這點倒是有做到,第二部分是附近約300公尺~500公尺範圍內的農作不管有沒有問題應立即收購銷毀,以確保其它農作產品安全無疑慮,取得消費者信心,這點就沒做到,在拖拉之間,有的有疑慮的稻子收割了,而大部分安全無疑的好米卻受到波及,價格下滑或是滯銷,造成農民損失很大。

環保局一直強調標準作業流程,示範採土器取樣,鑽取田中15公分的土,均勻混和後再做XPF檢測做初步篩分,雖然是標準採樣,但卻沒針對問題處理,我們在乎的是從砂石場擴散過來那表層約1公分的灰白泥沈澱物,在乎的是隨風吹散在四周農田的粉末,在乎的是在這四周工作的農民及砂石場員工呼吸吸入的粉塵,至於表土下那10幾公分的土,當然沒有問題。

untitled-10

XPF檢測最主要是可以快速的確認出問題是什麼?範圍擴大到哪裡?可以很快速的驗出沈澱下來的灰白泥到底有沒有問題,表層下的泥土有沒有遭到污染,可以比對砂石場的灰白粉、爐渣粒料,以確認污染關連性及是否安全,這點我們都知也這樣在做,公部門不可能不懂,機器也都是校對過沒問題的,所以關鍵還是在人,企圖心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我們納悶的是,我們所驗到的爐石、爐渣、爐石粉,都有超標的重金屬鉻 Cr,既然是放在土地上,當然要符合土壤管制標準,尤其當這樣細小的粉末隨風隨水四處飄散移動的時候,已經和周邊土壤混和,你分的出什麼是土?什麼是爐渣(石)粉嗎?

untitled-11

為什麼這樣的砂石場或資源再利用場,可以在農田邊?農地如此敏感脆弱的環境,為什麼可以有這樣的工廠進駐?就因為農地便宜?農民比較純樸?農民比較弱勢?農民不懂?環保局說這些爐石粉沒問題,是產品,我們的疑問是既然是產品為什麼會有毒?環保局在場區檢驗時甚至要撥開這些爐石粉,理由是這不是泥土,但我們的觀點是這些堆放在土地上並和泥土混的爐石粉,當然要符合土壤管制標準,本來就要驗。

很快的時間過了三個月,大家米也吃了,促銷活動也辦了,然爐渣再利用的問題仍未解決,在台灣有太多的事大家不知,或故意隱瞞,至生活邊到處都是有毒物質,後壁地區還有另一間更大的砂石場,附近不遠也有電弧爐煉鋼廠,廠邊堆置大量電弧爐渣,而這四周都是農田,台南地區最好的良質米產地,無米樂的故事大家都知,如果大家現在不警覺仍放任環境、土地這樣遭遢下去,有一天變成無米再也不樂時,就為時已晚了。

晚風輕輕的吹著,朋友們相約著要去鄉村田間騎單車,春節假期要去哪裡玩,心想著記憶中在田間的歡樂,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放眼望去一大片的稻田、美麗的風景、嫻靜的村莊、老樹、紅瓦屋,都漸漸消失中,有機會邀妳一起來走走,趁消失前留下美好記憶,我們離不開土地,因為這是我們僅存的。

亡魂轉化修行公─白沙屯的有應公廟

當日本軍隊登陸台灣,行經白沙屯段的八掌溪畔時,因不諳地理特性,不知風雨過後溪水常氾濫改道,遂身陷泥沼,台灣先民見此良機,以「竹篙鬥菜刀」,將他們盡數砍殺,日本兵一個個浴血倒在泥濘裡,無一倖免,事後….

有應公廟,俗稱「陰廟」,據民俗專家黃文博的分類,約有:「野墓、水流、戰亡、成仁、殉職、車禍、田頭、囡仔、女娘、外人畜牲、倒房(無子嗣)、發財、瞟渺」等14種類型,由於這類供奉鬼魂的廟,廟貌相對矮小陰暗,且充滿著神秘色彩與鄉野傳說,又多佇立於村庄外圍荒僻的田邊、水畔,讓人覺得又懼又敬,一般人不敢靠近,但彼神靈也曾是和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之軀,且多為和地方具血脈相連關係的先民;抑或是外地人亡於本地,但經過長年修煉,早已是斯土的「一份子」,因此有應公廟的歷史亦是值得地方文化工作者探討的課題。

修行公這所小廟位於台南縣後壁鄉新嘉村境內,緊傍白沙屯八掌溪堤防邊,是由村民李清標、李瑞謀父子所建,由於相當靈驗,村人稱呼為「靈感公」,但建廟後有位一貫道道友期望神靈藉此修行,因此特別為廟取名為「修行公」。

民國39年出生的李瑞謀表示,這間廟的由來要追溯到中日甲午戰敗後,清廷割讓台灣─

當日本軍隊登陸台灣,行經白沙屯段的八掌溪畔時,因不諳地理特性,不知風雨過後溪水常氾濫改道,遂身陷泥沼,台灣先民見此良機,以「竹篙鬥菜刀」,將他們盡數砍殺,日本兵一個個浴血倒在泥濘裡,無一倖免,事後,村民替亡兵收屍將他們埋葬在不遠處的萬人塚。

980208-bausha201011-1.jpg

緊傍八掌溪堤防邊的修行公廟,祭祀日軍接收台灣時戰亡的日本亡兵與萬人塚孤魂。

201012.jpg

修行公廟正面

當時的萬人塚位於今菁寮往白沙屯的主幹道旁,鄰近高鐵鐵道。李瑞謀小時候,上下學都需行經此地,當年道路兩旁墳塋處處,且長滿高大的刺竹叢林,顯得魅影重重,風吹時,刺竹磨擦發出「咻-咻-」的聲音,更顯陰森恐怖,每次經過都心驚膽跳,有時還可見露出地面的白骨及陪葬品如古碗、古器物、清朝錢幣等,令人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慄,村民都稱此地為「鬼仔潭」,非不得已經過時,都加快腳步,不敢一刻停留。

後來萬人塚變更為農地,游魂於是無處依靠,四處飄渺,同時,八掌溪則接連幾年都發生溺斃事件,村民們心裡恐慌,認為是無所依的游魂在作祟。

當時昭和4年生(1928)出生的李清標正在八掌溪畔從事抽砂工作,且剛出資興建村內角頭廟「隴西府」,不知是否因為這樣的緣故,某一日孤魂向他託夢,表達建廟的願望,李清標醒來後,請乩手發乩問明詳情,卻出現講日本話的神靈,應話頗有武士精神,於是請來村裡懂日語的老輩協助翻譯,始知是當年被刺殺身亡的日本兵亡靈希望村民能為其建廟以安身。後來經神靈指示,擇定李家取砂地旁設廟,因八掌溪常改道,建廟之地原為河道,增設堤防後,才形成這片土地,廟旁有著名的「古早蛋」養雞場及一家養鴨場。

201014.jpg

當年李瑞謀的父親李清標出資興建的白沙屯庄內角頭廟「隴西府」。

但是因為經費不足,建廟工程斷斷續續進行,約自民國78年起開始興建,費時10年左右才完成,但神奇的是,自民國78年起,果真不再發生八掌溪溺水事件。也因此,廟身由好幾位師傅接續施造完成,最初由白河「阿銅」師負責打地基、建置廟貌,地基打得極穩、極深,李家還在廟旁加建堅固的擋土牆,李瑞謀說,即使水患,小廟都不會被沖走。後來,又聘顧庄人「阿嵐」做屋簷剪粘,工程費用總計約兩、三百萬。

迄今,颱風一來,八掌溪仍常潰堤、溢流,像2009年「八八水災」,水淹至廟簷高,因此廟內沒有雕塑神尊,謹設神牌,內部空間設備相當簡單。小祠目前無管理委員會,由李瑞謀管理,每日經過時順便拜拜,並於每年農曆2月初6日神靈聖誕千秋日時燒紙料(銀紙)、演布袋戲酬神。

談到靈感事蹟,李瑞謀說,曾親眼見到廟內白色牆面浮現兩尊龍形,遂告訴師傅想在該處安裝透明框架來保護,但建廟師傅會錯意,以為要刻龍,就刻了一尊龍安在正牆牆面,很可惜地讓原來龍形被掩蓋住了!

此外,還有一件更靈驗的事,那就是李瑞謀的妻子曾生了一場怪病,莫明的全身水腫,嚴重到甚至無法起身,但到大醫院就診,醫師皆查無病因,在無計可施的情形下,李瑞謀來到廟前向「靈感公」祈求,發願若太太的病能好起來,要殺隻大豬公來答謝,結果不久後李太太竟不藥而癒,能活動自如,令人不得不信服神蹟的奇妙。

201013.jpg

廟內正牆牆面的巨大龍形是建廟師傅會錯意而設,卻將原來自然浮現的兩尊龍形被掩蔽。

在做田野訪談時,李瑞謀感嘆的表示,多數村民已不知道這廟的歷史與由來,筆者也慶幸能及時記錄點滴事蹟,或許是有應公真有靈佑,讓這段往事藉文字的記錄得以流傳,不致灰飛湮滅!

農村畫家殷嘉輝,刻畫鄉土風景

身為農家子弟,幼年常牽著牛去吃草,童年時期都在鄉村度過,因此殷嘉輝的作品往往離不開農村的一景一色,畫面裡常見以農夫、水牛、甘蔗、稻田、豬隻、雞鴨或嘻戲孩童等為主題,一筆一筆精細刻畫,相當傳神……

出生於菁寮淳樸農村家庭的畫家殷嘉輝,是當地頗富名氣的鄉土畫家,他擅長以平實的手法,表現農家生活與農村田野風光,尤其將兒時生活記憶以寫實手法再現,栩栩如生,總是觸發人們憶起往日情懷,感動了許多人。

殷嘉輝說,小時候因為天生兔唇導致口齒不清,常被同學取笑,卻因此發掘繪畫才能,國小六年級時是他的啟蒙時期,自此開始接觸美術,但是直到國中三年期間,才像是突然開竅般,不僅畫得勤,作品也進步神速,每參加比賽必得獎,當時以臨摹古代人物畫來學習工筆畫法,而他的繪畫基礎也奠基於此時。

1-114-450.jpg
老農與牛

2-215-450.jpg
插秧

後來殷嘉輝曾經做過畫外銷畫(水彩)的工作,但大約經過兩、三年後,因為自覺畫外銷畫千遍一律,十分呆板,缺乏自我創作的空間,遂於二十一歲時毅然離職並開始學習油畫,最初仍以臨摹世界名畫來自我學習,完成的畫作則透過擺攤的方式來銷售,並以此維生。後來,有一位朋友發現殷嘉輝的繪畫才能,經由那位朋友的推介,才漸漸引起媒體注意並陸續報導他,這時候他也決定放棄臨摹,開始往創作的方向前進。

3-34-450.jpg
花間嬉戲

4-84-3001.jpg
殷嘉輝

由於身為農家子弟,幼年常牽著牛去吃草,童年時期都在鄉村度過,因此殷嘉輝的作品往往離不開農村的一景一色,畫面裡常見以農夫、水牛、甘蔗、稻田、豬隻、雞鴨或嘻戲孩童等為主題,一筆一筆精細刻畫,相當傳神,屬於寫實風格,而其油畫技法更突破傳統學院派層層塗壓的方式,以類似水彩畫的平塗式畫法來創作,非常具有個人特色。

5-65-450.jpg

2004年時,殷嘉輝曾擔任台南縣後壁鄉土溝村的駐村藝術家,參與當地的社區營造,為村內多處房舍壁面做美化,創作出多幅大型鄉土壁畫作品;2006年時,獲邀於台南縣文化中心舉辦首次個展,以「重現的年代」為名,展出以五、六○年代農村為背景的作品。此後,陸續在奇美電子、麻豆文化館等展地推出個展,獲得廣大迴響。

2008年更出版國內首部以油畫作品為主的繪本《伯公是明星》,以《無米樂》記錄片的昆濱伯為主角,呈現農村面貌,目前他也設立了一間開放式的個人畫室,就在菁寮老街-北勢街上,若您有機會到無米樂的故鄉──菁寮一遊,別忘了到這間畫室參觀,在與畫家親切閒聊的過程中,或許對農村生活將有不一樣的感受!

(作品照片提供/殷嘉輝)

侯伯社區守望相助隊成軍

侯伯村人口老化,許嫦卿與黃宿塵為了維護家園治安及婚喪喜慶時的交通秩序,催生守望相助隊,邀集村內青壯年人為社區付出心力。守望相助隊成立未久,但所有成員互助合作以及互動頻繁,雖然沒有薪資可以領,但他們仍樂意…

後壁鄉侯伯社區新成軍的守望相助隊,每天深夜十點至十二點派出兩名隊員巡邏,另有一位留在隊上待命。隊員每天輪班站崗或巡邏,守衛家園全年無休。

侯伯社區守望相助隊由社區理事長許嫦卿與村長黃宿塵於去年九月籌畫,至今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並遴選出33位60歲以下符合資格的男性村民出任隊員。

P1040828

侯伯社區守望相助隊今年四月成立。

侯伯村人口老化,許嫦卿與黃宿塵為了維護家園治安及婚喪喜慶時的交通秩序,催生守望相助隊,邀集村內青壯年人為社區付出心力。守望相助隊成立未久,但所有成員互助合作以及互動頻繁,雖然沒有薪資可以領,但他們仍樂意奉獻自己的時間與力量,凝聚社區的情感。許嫦卿說:「有了他們,夜晚睡得更安心。」

此外,許嫦卿也為這群熱心隊員爭取學習的機會,九月起聘請音樂老師假鄰近的後壁國小場地,指導歌唱技巧,配合政府推動的「三品」活動。希望隊員個個是有品質、品德與品味的人。平時,她體恤隊員的辛苦,因此提供了泡麵與茶葉在隊上讓隊員們自由取用,今年冬天即將來臨,夜晚能有一碗熱騰騰的宵夜填飽肚子再出發,是多麼幸福的事!

成立守望相助隊,不僅讓侯伯社區治安變的更好,更能藉此讓居民相互認識,透過每天的輪班,彼此溝通與協調,創造出一個融合的團隊,成為一個大家庭,使得侯伯社區的居民感情加溫,互動頻繁,更是充分的展現出鄉下人那一份熱情的精神,並且懂得感恩回饋,不忘本。

P1040819

透過每天的輪班,使得侯伯社區的居民感情加溫,互動頻繁。

村長黃宿塵是個待人和藹親切的人,同時,他也是巡守隊的一份子,與大家共同努力服務社區居民,因此,他不只是一位村長,也是人民的保母,白天處理公務,輪到他巡邏時,也和大家是相同的地位。

村長看見大家的努力也感到非常的安慰,畢竟推動一項計畫並不容易,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除了耐心的解決與溝通之外,還需要大家的團隊合作,同心協力,才有機會成功的推動每一項計畫,值得開心的是,村民的行動就是最好的回饋,以行動表達對這項計畫的支持,讓守望相助隊能夠持之以恆的延續下去,這也是村長不斷努力的原動力,更是積極的替侯伯社區爭取更多的福利。

(新營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被污染的農地─無米樂,不樂了!

爐渣事件繼「毒鴨」之後,繼續向外波及,現在連知名的「無米樂」故鄉也慘遭污染。台南縣後壁鄉驚傳業者在稻田間放置大量爐渣,導致重金屬「鉻」滲入。環保單位檢測後確認超標嚴重,造成「無米樂」品牌受到很大的影響…

編註:1120, 聯合報報導「後壁鄉沒鉻米」 台南縣長大口吃(請點選這裡閱讀)。

後壁米經過多處採樣檢測,並沒有驗出重金屬過量,敬請消費者放心支持,

但農業區域置放工業廢物的問題,仍然值得大眾繼續關注,請閱讀「毒物島十年省思」

前言:

爐渣事件繼「毒鴨」之後,繼續向外波及,現在連知名的「無米樂」故鄉也慘遭污染。台南縣後壁鄉驚傳業者在稻田間放置大量爐渣,導致重金屬「鉻」滲入。環保單位檢測後確認超標嚴重,造成「無米樂」品牌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被媒體寫成「毒米樂」,重創蓬勃發展中的後壁鄉間。

以下刊登兩篇文章,第一篇是長年在後壁工作的土溝工作人員,對現有情勢沈痛的感想與呼籲,另一篇則是媒體報導,讓大家瞭解事件大致狀況。

對認真栽培的農民來說,爐渣事件反應了耕作者深切的無奈,除了忍受微薄的收入,總是必須承受環境變化的苦果,面臨巨大考驗。

請關心土溝與農村發展的朋友,繼續支持後壁的農友們繼續努力,在艱難的環境中堅持務農的權力!

981118-shueiniou9498-400.jpg

農民過去以牛車載運甘蔗,腳踏實地認真耕作,怎可被被剝奪務農的權力?圖片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QC66W1iGHxDRyAznNHTC/article?mid=9135&next=9006&l=f&fid=17

無米樂,不樂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w!QC66W1iGHxDRyAznNHTC/

台灣稻米專作區台南縣後壁鄉,冠軍米的產地,無米樂的故鄉!十一月十五日才熱熱鬧鬧辦了個嫁妝文化節推銷好農村、好人情味、好好吃的香米,隔天媒體頭版頭條大爆料!無米樂變毒米樂!

當電視新聞畫面訪問到紀錄片的男主角之一文林伯看著全毀的稻田時,當崑濱伯硬扒著白米飯入口,應付電視新聞訪問拍攝,嘴裡還來不及嚼下的白米飯,滿臉皺紋半瞎的眼大大的特寫說著:我的米沒有毒啦!

無米樂變成毒米樂了,當環保團體人士在長期監控追蹤下,不斷向政府機關檢舉、陳情,卻只得到政府各單位互踢皮球的結果,當立委在質詢時農委會說是環保署管的環保署說是衛生署管的縣長說中央管的中央說是地方稽查的權責…..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說:受到鉻汙染的稻苗無法長大到結穗,所以沒有毒米的問題,台大的毒物 權威 醫師卻又說:不要吃糙米鉻毒會殘留。

一間小小棄土回收場!一夕間毀了數千公頃良田!受汙染的是全後壁鄉的稻米嗎?當然沒有,可是在媒體的標題下,數千公頃的稻米信譽全毀!環保單位推諉!請饒恕我指名台南縣環保局長該立即下台,請饒恕我指名台南縣長蘇煥智沒有智慧的浪費新聞時段在與環保署釐清汙染查緝責任,如何為無米樂的農民止血才是當務之急啊!蘇縣長!笨蛋!

笨蛋!目前二期稻作正在收割,新聞一爆,農民辛苦由八八風災搶救下來的稻作血本無歸,糧商馬上停止收購,不管有無受汙染,而相關部門還是無法立即做出反應!後遺症是無米樂的毒米樂要多少年後才能回復品牌與消費信心?不只是今年的收成,往後幾年後壁鄉還能種米來賣嗎?還有稻米專作區嗎?

換個角度想,也好!感謝「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社區環境團隊」與黃煥彰老師,感謝他們長年的付出與勇敢的作為真是長痛不如短痛,在WTO與兩岸經貿交流協定簽下之後台灣稻米一點都不值錢,目前的農民本來都是在做白工,讓人心疼,不如藉此事件讓稻農徹悟休耕算了!讓八十多歲的崑濱伯文林伯休息吧!別再讓這些老農折磨了,真的!真的!公務員幾歲退休?為何全台灣的人都那麼喜歡看近八十歲的崑濱伯在稻田裡扛著沉重的肥料施肥的畫面?然後在每個收成季節讓媒體不成比例的消費?讓觀光客不成比例的消費?讓政客不成比例的消費?簡直比蔡依林輸出的人像看板還不如!!

請饒恕這些老農民吧!

拜託!

1. 請全面銷毀全後壁鄉今年的二期稻作。

2. 請立刻用最大標準劃分出受汙染農地並公開。

3. 立刻建立後壁米新的認證標章與品牌恢復消費信心。

4. 置死地而後生,危機是轉機,推動新耕種生產農法,藉機擺脫農民舊思維。

5. 建立新型態產銷班與合作社,打造全新品牌。

參考新聞:

又是爐渣!無米樂故鄉「鉻」嚴重超標 毒米恐流入市面

http://www.nownews.com/2009/11/16/327-2533623.htm

now news 2009/11/16

繼毒鴨事件,現在「無米樂」故鄉也慘遭污染。台南縣後壁鄉驚傳業者在稻田間放置大量爐渣,導致重金屬「鉻」滲入。環保單位檢測後確認超標嚴重,已派員剷除0.5分地。「無米樂」主角之一「文林伯」呼籲,政府應該趕快勒令工廠停業,別讓無米樂變成「毒米樂」。

根據當地農民表示,88水災後,數百甲土地都傳出稻作無法生長,根部無故發黑,懷疑「超翔」資源回收利用公司的爐渣隨著大水外流。環保局上個月到 8處稻田及超翔進行採樣,11日報告顯示,其中一名陳姓農民的田地鉻高達680PPM,超出標準250PPM;而揭發毒鴨事件的黃煥彰也同步檢測,發現部分農地鉻竟高達3365ppm,遠超過限值的13倍!

崁頂村長莊碧珠憤怒的表示,9月17日曾向台南縣環保局檢舉,不料卻得到「爐渣是可以再利用的東西」,宣稱鉻汙染不嚴重;最後她只好求助議員黃月娟,讓抽樣整整晚了一個多月。也就是因為法令鬆散,業者才將含有重金屬、戴奧辛等致癌的廢棄物堆置在農田旁邊的回收場中,由於外觀與泥塊並無太大差異,當地農民過去都不以為意。

對此,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今﹙16﹚日指出,重金屬確實來自合法爐渣場,因為淹水才會導致土地污染;至於台南縣政府是否有疏失?以及這片毒土又該如何處理?他表示還要再作進一步了解。但是,受到污染的稻作究竟有無流入市面,環保署仍未有明確答案。

【看電視】公視討論「農村再生條例」1226

公視「有話好說」節目26日晚上7點談「農村再生條例」,地點是在台南後壁村.可以上有話好說官方網站收看網路直播.

公視「有話好說」節目26日晚上7點談「農村再生條例」

本週五(26日)公視有話好說會談農村再生條例,地點是在台南後壁村.

可以上有話好說官方網站收看網路直播:http://ptsnewstalk.blogspot.com

從土溝藝術工坊談青年參與

以空間營造為主體的計畫,除了「動手做」還有什麼參與的方法呢?研究生黃俊豪透過熱情的活力,感動了音樂領域的朋友加入,每次勞動工作坊的夜晚,熱鬧的音樂Party洗滌了一身的疲憊,透過音樂的感染力拉近彼此距離……

土溝的藝術工坊於11月22日落成,這建築在一大片的稻田當中,從翠綠的秧苗插下之際開始動工,歷經今年接二連三的颱風,一直到初冬總算大功告成。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三位研究生陳昱良、黃俊豪、張龍吉,多年來參與著土溝村社區改造,也協助鄰近的國中、小學甚至高中推動永續校園的工作,然而他們堅持著「自力造屋」夢想,也在求學階段克服萬難的達成了,藝術工坊的營造過程中,我們也看見三人細心的安排多層次的青年參與的機會,這在以老人與小孩為主體的農村,是一項困難卻也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971222-farmwork-360.jpg
田中央的藝術工坊 (攝影/廖國雄)

在地深耕

過去學術團隊進入社區,總會讓人擔心當外來團隊離開了,地方上是否能持續的推動下去,不可否認的,我們也曾經看到許多失敗的案例,當外來團隊撤離後社區工作隨之停擺。因為研究生張龍吉協助後壁高中推動永續校園的計畫,進入校園並設計課程,讓後壁高中的同學能夠從學習的過程中參與校園空間的改造,一群熱血的高中生每個假日參與藝術工坊的營造工作中,從校園走入社區,透過「做中學」過程引發了對於空間改造的興趣,透過彼此分享經驗價值的同時加深了對故鄉、土地的關懷,因為這次高中生的加入,讓社區營造精神傳承於在地青年,更可貴的是讓原本埋首於書堆的高中生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與目標。

後壁高�的青年
後壁高中的青年(攝影/廖國雄)

多元參與

以空間營造為主體的計畫,除了「動手做」還有什麼參與的方法呢?研究生黃俊豪透過熱情的活力,感動了音樂領域的朋友加入,每次勞動工作坊的夜晚,熱鬧的音樂Party洗滌了一身的疲憊,透過音樂的感染力,讓參與的青年拉近彼此的距離,透過彼此心得分享的過程,讓玩音樂的年輕人也能參與營造計畫,這也讓不同領域的青年彼此交流,用不同方式表現出對土地的熱愛,也讓我們對於未來的社區改造行動有更多元的想像,這也是整個計畫中重要的過程價值。

音樂青年
音樂青年  (攝影/廖國雄)

交工串連

青年為主體的社區工作團隊並不多,然而青年團隊在社區所面臨到的課題,若能透過彼此的交流分享,的確可以免去不少冤枉路。藝術工坊的計畫便串連了高雄縣橋仔頭、美濃、屏東縣青葉等青年團隊,透過彼此勞力交換的「伴工」模式,進行了多次的交流活動,除了其他團隊來參與藝術工坊的營造之外,他們也一起為橋仔頭的日式宿舍換裝、一起體驗美濃的水圳滑道、一起拼貼青葉部落的外牆,除了透過「伴工」的模式讓團隊與團隊之間互相熟識之外,每次活動後的研討交流,讓分處於不同地方的青年團隊能夠彼此經驗交流,透過如此緊密的串連累積彼此日後推動計畫的能量與資源。

藝術工坊

藝術工坊(攝影/廖國雄)

小結

回頭看看身旁推動社區工作的長輩,就像死守田園的老農般堅持,年輕人上大學後便離開故鄉,農村無法提供工作機會,社區人口出現斷層的情況嚴重,如何吸引青年回鄉參與社區工作的行列,深化向下扎根的鄉土教育課程,創造多元、多層次的參與機會,是目前教育單位與社區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課題,透過土溝藝術工坊的實際案例,讓我們對於未來的社區工作有了更多樣化的想像,期待永續家園的行動能持續推動。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