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裡的茂林部落

不論是權力不均所造成的文化改變,或是遷村所造成的內在文化轉變,都應該依循其文化深層意涵的脈絡發展。否則茂林村之文化意涵很有可能因為同化,最後只能在童話故事裡片段的提及茂林部落的傳統文化。

高雄縣茂林村,族名為「delidega」,中譯為「得樂日卡」。人類學分類上為「魯凱族下三社群-茂林支」。從文獻歷史來看,遷村共五次,而每一次的遷村所意涵的是文化的轉變與改變。然而,當我們試圖深入探討在地文化重構的同時,我們卻又要以何種時間、空間與文化背景做切點,探討delidega部落所謂的「傳統文化」。

IMG_1358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文化含括了社會、經濟、政治、宗教、族群的影響,進而產生內在的轉變。譬如蘭嶼島上沒有生產鐵器或含有鐵的礦物,但戰帽(鐵器)卻變成達悟族神聖的物品,此種文化內在的轉變,似乎牽扯不了某族群對於某事件集體產生的「認同感」。然而,人類學術研究推測,很可能是因為荷蘭時期的船運在蘭嶼島附近遇難,達悟族人因此獲得的鐵器。這是相當有趣的問題,外來物品最後演變成當地族人神聖的物品,在文化的認知上是否可被認定為在地文化,學術界上引起了些許的爭論。

IMG_8882

但對在地族人來說,似乎人類學家也太大驚小怪了,畢竟文化被建構的前提,是必須被部落族人所認同,方可實質轉變成地文化。但現今原住民族所面臨的問題:原漢在絕對權力不均的前提下,原住民族為了面臨現實主流所發展出來的在地文化,似乎其內在本質的改變已悄悄變成了另類的童話(同化)故事。

P1080217

茂林村一共五次的遷村,每一次的遷村象徵著文化內在的轉變。然而,在最後一次的遷村中(從美雅谷遷移至茂林村現址),似乎儼然變成耆老們一致認同的在時空與空間的文化切割點。當然此種切割點屬於內在認同的文化轉變。

相對於現今茂林部落所發展出來的文化,確實有許多在文化意義上的差異,譬如現有的殺豬儀式與過去傳統殺豬儀式的意涵差異、過去青年會與現今青年會所的功能轉變,或者教會的功能從稟棄在地文化到接受並融合在地文化等,都是依其文化脈絡而發展出來的在地文化。

然而,不論是權力不均所造成的文化改變,或是遷村所造成的內在文化轉變,都應該依循其文化深層意涵的脈絡發展。否則茂林村之文化意涵很有可能因為同化,最後只能在童話故事裡片段的提及茂林部落的傳統文化。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