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的高士村─梅姬風災赫見土石流

等待永久屋的高士村民,仍在擁擠破舊的安置空間蝸居,梅姬颱風又再度襲擊高士,部落遭土石流掩埋,所幸居民緊急撤離,無人員傷亡。但這也讓原本需要改善的安置空間,再度雪上加霜。

等待永久屋的高士村民,仍在擁擠破舊的安置空間蝸居,梅姬颱風又再度襲擊高士,部落遭土石流掩埋,所幸居民緊急撤離,無人員傷亡。但這也讓原本需要改善的安置空間,再度雪上加霜。

10月底的梅姬颱風,雖未直接撲向台灣,但卻讓恆春半島降下連日大雨,使得牡丹鄉高士村內的一條野溪出現土石流,阻斷了通往上部落的道路。有目擊的村民表示,在土石流發生的前不久,正好有一輛自小客車經過,差點遭遭到土石流波急。

在綿延細雨中,高士村民與國軍合力開挖,歷經三個多小時搶通道路,才將上部落的居民安全撤離到高士國小避難。在道路搶通後不到一個小時,又再度被土石流掩埋,所幸上部落35戶100多名村民均全數撤離。

image006-480

國軍救災受阻 應變機制須重新檢討

梅姬颱風在南台灣雖無造成人員傷亡,卻突顯出牡丹鄉公所在災難應變機制的問題。尤其是前進受災現場的路線,每當颱風警報發布時,國軍部隊便進駐位於石門村牡丹鄉公所,然而牡丹鄉公所與高士村分別屬於縣道「屏199」及「屏200」的道路系統, 因此從鄉公所通往高士最快的路程就是走「屏175」,全程約15公里的蜿蜒山路,正常情況下,約1個小時的車程。

image001

「屏175」是高士村民經常使用的道路,也是就讀牡丹國中校車接送學生的必經道路。當地居民表示,這條路每逢豪雨都會有些大大小小的坍方,但長期卻不見屏東縣政府權責單位對該段道路的養護維修,多處路面坑洞破損,橋樑鋼筋外露,遇上了下雨,更是泥濘難行。

八八之後,除了對坍方及坡面進行搶修及補強外,對於舖損的路面仍未修復,不但平時對於往來的居民及學童的安全造成威脅,災時將如何在第一時間發揮救災功能。

10月22日,高士村內出現土石流阻斷了上部落的路,前往救災的國軍部隊繞從車城、恆春,經滿州走「屏200」,卻因欖仁溪暴漲封橋,被擋在小墾丁渡假村前,後在高士村長緊急協調下,國軍才順利進入高士救災。經由此次災害的經驗,相關部門應重新調整避災機制的設計,依實際狀況再檢討,確保下次災害發生時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高士災情有擴大之虞 部落避難空間恐不足

10月22日晚間六點零五分,被土石流截斷的道路終於搶通,村長李德福立即宣佈上部落緊急撤離。在國軍的協助下,上部落撤離了100多人至高士國小避難,六點四十五分,剛搶通的道路再度被掩埋。梅姬的風雨過後,上部落後方的山壁上,出現兩處的土石崩落,高士村長李德福對此相當憂心,下次大風雨再來的時候,遭殃的可能就是上部落。

image003
上部落後方山壁上的坍方處。

image004
八八受災區域為第六、七鄰,現在連周圍的第五、八鄰都要疏散撤離。

李德福表示,今年入秋以來的幾次風雨,讓去年八八受災的區域有逐漸擴散的趨勢,鄰近的區域住戶均受威脅,加上上部落的安全堪慮,若再下大雨,災害規模擴大,李德福擔心部落可避災的空間不夠使用。另外,他還表示將考慮再請專家來勘查,重新鑑定部落安全與不安全的區域,以備後來的因應。

災後常聽人說:「災難中必見得人心的良善。」但遇到選舉恩怨呢?在這次避災過程中,就有居民在取用物資時遭到落選村長一派的八八災民嗆聲,甚至有災民偷藏食物,故意要讓對方難堪,在災時如此作為,聽起來格外令人痛心。

以下為當天現場照片──

image005

高士上部落通往九棚方向的道路,儼然變成河道了 (攝影 蘇政元)

image006

國軍與高士族人合力搶通道路 (攝影 蘇政元)

image007

晚間六點零五分,道路終於搶通了 (攝影 蘇政元)

image008

國軍的悍馬車也趕緊進入上部落,協助軍民撤離 (攝影 蘇政元)

image009

國軍協助撤離,上部落的vuvu顯得有些慌張與不安 (攝影 蘇政元)

image010

晚間六點四十五分,土石又下來了 (攝影 蘇政元)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垃圾會移動─墾丁白沙也遭殃

我觀察了沙灘上垃圾,覺得垃圾並不是遊客留下的(做了三年的海廢監測多少能判斷),我問當地出租陽傘的阿伯,他說是西南氣流帶來的,美國今年出版的海廢年報封面寫著Trash Travels(垃圾會移動)…

身為高雄人,我對旗津、高雄港的髒亂感到習慣,從小到大,印象裡,那裡的海就是這樣。在台南做了近三年的海洋廢棄物監測,我對台南沙灘上的塑膠袋及保麗龍也很習慣,靠近都市的海邊很少是乾淨的。

家鄉附近的海再怎麼髒我都能忍耐,因為我知道,至少還有墾丁的白沙可以去,花二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放心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在清澈的海裡戲水,享受海天一色的美麗。

從17歲開始,幾乎每年我都會去白沙,有時甚至一年去兩三次,在恆春半島工作的二年半,休假時我常帶著沙灘椅、咖啡、一本書就到白沙看海看書,這10幾年來,白沙總給我最美的感受及回憶。

上週(8/12)我滿懷期待再去,迎接我們的,卻是滿地的垃圾。我驚訝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來過白沙那麼多次,我從不曾在這裡看到這麼多垃圾。

我觀察了沙灘上垃圾,覺得垃圾並不是遊客留下的(做了三年的海廢監測多少能判斷),我問當地出租陽傘的阿伯,他說是西南氣流帶來的,美國今年出版的海廢年報封面寫著Trash Travels(垃圾會移動),看著沙灘的垃圾,我心中不自覺地浮現這句話。

untitled-2

我在白沙第一次如此坐立難安,滿地的垃圾我也放鬆不起來,下海戲水也不時被漁線、垃圾打到…

海洋廢棄物這件事,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台南社大的海灘廢棄物監測活動9月份將在19日下午3:30於台南市鹽水溪出海口北岸沙灘進行,歡迎大家來參加~

國際淨灘日將於18日進行,提醒全世界注意海洋垃圾的問題!

untitled─1

(作者為台南社大海廢社社長)

災後,歡迎大家來屏東

有沒有搞錯啊!在八八水災中,屏東縣不是重災區嗎?交通沒問題嗎?觀光景緻還正常嗎?即使大多數地區一如往昔,但救災為先,依現在的氣氛也不適合去玩樂吧?剛開始我也是這麼想,不過除了災民,非災民也需要大家的關照….

光看標題,有人心裡可能會這麼想:「有沒有搞錯啊!在八八水災中,屏東縣不是重災區嗎?現在適合去嗎?交通沒問題嗎?觀光景緻還正常嗎?」其實屏東縣幅員廣大,受災區只有集中在沿海的林邊鄉、佳冬鄉以及山區幾個鄉,其他鄉鎮都是正常的。

「即使大多數地區一如往昔,但救災為先,依現在的氣氛也不適合去玩樂吧?」剛開始我也是這麼想,不過根據幾週以來的觀察,我覺得除了災民需要大家的幫忙,非災民也需要大家的關照,怎麼說呢?

東港開海產店的親戚以及在枋寮從事餐飲業的朋友表示,自從水災之後,生意一落千丈,少了觀光客,收入去了大半,而在地居民傾向節約度日,外食的比例也減少了,兩相影響下,收入銳減,目前都是咬牙苦撐。光是在福熊所及的生活圈中就發現這樣的現象,相信更多行業更多民眾也受到水災的波及,造就一大群的「類災民」。

如果大家到屏東縣觀光,交通、餐飲、住宿、娛樂業直接受益,這些民眾生活好過了,也會帶動其他民生消費。經濟活絡,金錢流動,政府的稅收也會增加,進而用於災區重建,形成好的循環。而且我們平常工作那麼累,有旅行放鬆的需求,只是將某地換成屏東(雖然可能會增加交通往返時間),又能幫助屏東的同胞,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到達屏東縣的交通以及屏東縣境內的連通方式,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

【航空方面】

從台北到屏東機場恆春機場都正常。

【鐵路方面】

根據臺鐵局8月14日起列車運行說明,屏東線(高雄=南州) 區間列車正常行駛,但南州到枋寮目前是停駛狀態(但有公車接駁),至於南迴線(枋寮=台東)對號列車全線停駛,預計9月15日恢復臺東至枋寮間列車行駛

【公路方面】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所提供的「屏東縣轄內道路通阻最新概況(8/24 更新版)」描述了詳細的道路及橋樑狀況,因為內容繁多,不一一轉貼,請點進去看。簡單的說,從高雄縣林園鄉通往屏東縣新園鄉的雙園大橋(台17線)斷了,要改走萬大橋(88快速道路)或高屏大橋。台17線的林邊、佳冬鄉一帶,路面泥濘難行,不建議行駛,讓救災及施工、運補車輛進入比較好。

台9線(南迴公路)楓港往大武方向可通行小型車,部份坍方路段單線雙向通行,但路況不佳,建議駕駛人非必要勿行駛。從內埔鄉水門村到三地門鄉(台24線)還OK,但從三地門到霧台地區有多處道路坍方,外地民眾暫勿進入。

最後再看一次屏東縣美麗的人文風景,歡迎來屏東!

img239.jpg

img305.jpg

img369.jpg

img467.jpg

img512.jpg

img732.jpg

img782.jpg

咱在恆春半島討論社區健康營造

恆春位在國境之南,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恆春署立醫院差一點被整併到北屏東,還好在熱心地方人士奔走之下,後來得以成立署立旅遊醫院,也才有幸能有吳院長這樣對社區用心…

在2008年10月27日暗時7點到9點在恆春半島的農會2樓研習會議室,屏南社區大學邀請恆春醫院的吳博士彬安院長對社區講師學員社區幹部進行一場農村社區健康營造的論壇講座。971120-health-360.jpg

10-3-3

吳院長來恆春約2年多,之前吳院長在旗山醫院,推動社區健康營造,包括每一科的醫生都要接受社區醫學的訓練。吳院長在旗山的經驗,讓每一位來參加的講師、學員、社區幹部感到十分的動容。尤其是他提到一月之間改變一念之間的社區醫學訓練成果:

在旗山醫院的安排下,使我有了不同的深刻體會~完全的醫療不能僅專注於學術理論,同時還要能兼顧實際層面,和民眾的需求相結合,才能真正圓滿。(高醫內科R1林醫師)

這樣的經驗不但讓我對醫學訓練中所需學習的目標有所改觀,也讓我對全人醫療的精神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讓我從更基本的角度去看這個醫療世界。 (奇美外科R1蘇醫師)

在這裡我不得不放棄之前在醫學中心歧視地區照護地位的想法,反而很尊敬這些第一線的醫療鬥士。 (高醫小兒科R1謝醫師)

看到高學歷的少年醫生,透過社區醫學訓練的洗禮,改變他(她)們對庄下所在做醫生的看法,感受到當初吳院長的用心,在這些少年醫生身上,有很大影響,實在真感動,很期待恆春也能有這樣的少年醫生來做鄉村社區健康的營造。

吳院長吳醫師也就這2年來他在恆春所做的社區健康的議題,提出他的觀察。包括檳榔、乳癌、高血脂、脂肪肝…等統計上恆春較其他地方值得注意的問題。吳院長也以醫師的專業提供與會者醫療保健上的指導。

10-3-4

雖然吳院長提到屏南社大王敏州主任給他一個很難講的題目,但是吳院長將伊寶貴的經驗分享在恆春,讓社區有社區健康營造的基本概念,而且也得到很多與切身相關的醫學常識。這樣的經驗,實在很重要。公民素養的課程是社區大學成立,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偏遠的鄉下,社區的居民也很期待。然而受限於政府端的預算編列方式,並不是以弱勢為第一考量。

恆春位在國境之南,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恆春署立醫院差一點被整併到北屏東,還好在熱心地方人士奔走之下,後來得以成立署立旅遊醫院,也才有幸能有吳院長這樣對社區用心的醫師來為恆春服務。希望未來恆春的農村社區健康營造,也能在公部門、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的共同努力下,推展出屬於這個所在的社區健康營造。

寄居蟹需要家─讓貝殼回歸大海

背著重重的貝殼緩緩爬行,是大多數人對寄居蟹的印象。但是,你是否發現現在的寄居蟹造型有著和以往不同另類造型;在屏東縣恒春半島墾丁的海岸林和礁岩石岸上…..

拜託…千萬拜託…大家不要再撿拾屬於海裡來的貝殼,也再此呼籲不要再購買寄居蟹來當寵物了。

0903-1-1-360.jpg

世界上約有800多種的寄居蟹,我們台灣至今記錄約有50 餘種之多。寄居蟹屬節肢動物甲殼類中異尾類,脆弱的異尾需要一個能保護它的殼。你們知道嗎! 寄居蟹明顯的特徵是那腹部不對稱的右旋,好像是特地為了居住於海邊右旋貝殼而生成的,表面沒有甲殼覆蓋卻讓它在貝殼裡容易進出,而腹肢退化剩下的尾節及尾肢卻是用來鉤住殼軸,讓敵人不易把自己拉出,然而第四和第五胸足萎縮退化能讓它伸縮於殼內外,這些特徵都使得牠非常適合去背負死去貝類所留下的空殼而行動。

寄居蟹絶大部份是在大海出生,幼體在海水中成長,經過浮游期,再到幼苗而生長成為成體陸寄居蟹,牠們大都棲息在熱帶海濱陸地上,為了繁殖下一代還是會回到大海裡去釋放幼體及找尋適合牠的殼。寄居蟹大都是攜帶貝殼移動的,特殊的椰子蟹則只有在其後期幼體跟前兩年的小蟹才住在殼內,而後就裸露自己的腹部生活了。

全世界30多種的硬殼寄居蟹,台灣共記錄有10 種的硬殼寄居蟹。硬殼寄居蟹通常都不是很活躍的,牠們常會倒吊於岩石或停留在陡峭斜坡上,淺亞潮帶的礁岩海岸常是牠們聚集的地方,然而常住於珊瑚枝頂端的硬殼寄居蟹如感受到有干擾時,牠便會立即縮入殼內,使自己能順勢地掉落於珊瑚叢枝深處,讓想捕捉牠的敵人難捉的到牠,而有效的避開自己的敵人,讓我真是佩服牠呢!

背著重重的貝殼緩緩爬行,是大多數人對寄居蟹的印象。但是,你是否發現現在的寄居蟹造型有著和以往不同另類造型;在屏東縣恒春半島墾丁的海岸林和礁岩石岸上,許多陸寄居蟹卻背著各式各樣的塑膠瓶蓋、更有的甚至以破玻璃瓶為家呢!那麼難不成他們也在舉辦環保創意大賽,把許多人們丟棄的垃圾拿來當成衣服穿?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讓他們不得不把這些瓶蓋拿來當做容身之所?那麼海邊的貝殼又到哪裡去了?是值得深思的..

寄居蟹在生態環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寄居蟹的殼上有超過一百二十種的附著共生物!由於寄居蟹的殼提供了這些共生生物一個可移動的地基,這些共生物對殼的作用具有建設性和破壞性兩種作用,對貝殼的使用年限可大有影響!如我們又帶走其中一部份..你想牠又會是什麼樣子呢!對寄居蟹的保育,我們能為牠們做些什麼呢?在此,希望大家不要在帶走寄居蟹,更不要撿拾海邊的貝殼、千萬不要再向小販購買寄居蟹回家飼養了─因為它們是無法在一般水族缸中生活的。

0903-2-1

國家公園的義工老師教大家認識寄居蟹的生態

0903-2-2

(本篇文章由作者初稿,王敏州編輯修改)

屏東灰姑娘

沒去參加這棋盤腳國度的晚宴也好,光是每天清晨散步道上的落花,就可想見夜晚的熱鬧,把那夜留給年輕的雄蕊與雌蕊,缺席往往是表達參與的最強烈形式。詩人林清玄曾歌詠這花:「海邊的人們,有時批評棋盤腳的薄情………….

在恆春半島有一種花只在晚上綻放,到了天亮,只見到滿地的落花點點,像極了丟下舞鞋的CINDERELLA(灰姑娘),只能從留下的痕跡,揣想前晚那場激情的PARTY(舞會)。

cindi-360.jpg

在台灣,棋盤腳分布在恆春半島和蘭嶼海岸。這熱帶海岸林植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那夜裡盛開的花,和貌似粽子的果實。來恆春半島工作三年多,每年在五月到十月間,總是讓清晨朝陽映照下的散步道上的棋盤腳落花,激勵起上午的好心情。從宿舍走到上班的辦公室,會經過三棵棋盤腳樹,地上舖著一個個圓心中央雪白而圓周邊緣嫣紅的小圓花地毯,每每拾起這未經枯萎就墬落的雄蕊與花瓣,總是計畫著下班後的夜,可要好好欣賞這樹所精心策劃舉辦的舞會,尋覓那花在枝頭綻放與雄蕊如何藉由夜間昆蟲受粉,完成這一夜的激情。卻往往是事與願違,在晚餐之後,就將這個念頭,拋到腦後,留給生界一個沒有人類打擾的安穩活動空間與甜蜜時間。

灰姑娘1

灰姑娘2

灰姑娘3

在夜間開花,雖然少了人類的干擾,但會不會傳遞花粉的昆蟲也變少。其實這是不用擔心的,夜間的活動的生物可不少,這場盛宴不是每位都精心打扮,但就像為CINDERELLA(灰姑娘)準備的晚宴一般,由灰褐色的娥類扮演的小廝,會在灰姑娘與王子之間,巧妙扮演接應的角色,讓這棋盤腳花宛如CINDERELLA(灰姑娘)一般,渡過這輩子最難忘的夜。

灰姑娘5

沒去參加這棋盤腳國度的晚宴也好,光是每天清晨散步道上的落花,就可想見夜晚的熱鬧,把那夜留給年輕的雄蕊與雌蕊,缺席往往是表達參與的最強烈形式。詩人林清玄曾歌詠這花:「海邊的人們,有時批評棋盤腳的薄情,因為它開放後,把數百枝雄蕊拋棄,只留一支雌蕊在樹上結果。」「但是,薄情又如何?再深的情愛,數十年後落地,還不也是煙火一樣浮雲聚散,光芒一閃,就消失在長夜裡了。」

擔任無給職的社大工作,夜晚常常忙碌於社大的事,到了白天,則回到為五斗米折腰而忙於柴米油鹽醬醋茶。清晨一來,我就像丟下舞鞋的CINDERELLA(灰姑娘),幻化為減碳節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棋盤腳樹,為著環境生態或是生態旅遊而努力。

屏南地方願景:多元豐富與分享

墾丁地區唯一的麥當勞營業額,在全台各分店營業額中屬一屬二;東南亞的文化,如同除也除不盡的銀合歡在台商心中,視無忌憚的蔓延,也在恆春半島不停地被開發出來。幾乎大多數人都忽略恆春半島………

屏東社造有其脈絡,不論是林邊黑珍珠經驗或是東港黑鮪魚經驗,甚至是滿州的飛魚經驗或是恆春半島的民謠(恆春民謠、滿州民謠、楓港小調)經驗,總是糾結著時間與空間的特殊情境。當社區營造在台灣經歷20多年的歷程,社區大學在台灣經營10多個年頭,社區是否成為地方的元素?或者在全球化下,地方已無存,去地方化的作為,藉著便利的交通,穿透一個個鄉鎮,穿透一個個社區。墾丁地區唯一的麥當勞營業額,在全台各分店營業額中屬一屬二;東南亞的文化,如同除也除不盡的銀合歡,在台商心中,視無忌憚的蔓延,也在恆春半島不停地被開發出來。幾乎大多數人都忽略,恆春半島作為屏東的一部分,屏南作為屏東的偏遠鄉鎮。來自日本的友人,從高鐵高雄站一下車,就直奔墾丁,在度假結束後,捎來的明信片,直呼:「高雄的墾丁,真好玩。」

然後,某天,社造中心說,今年我們在屏南,是否可以邀集社區,填寫問卷,進行焦點座談,然後找專家來談日本的例子。根據以往與本地社區接觸的經驗,社區多數遇到的問題是沒有寫計畫的人才及社區人口老化,缺少人力。實在不用填問卷就可理解。那麼,我們勞師動眾聚集社區幹部,對社區實際的幫助又是什麼?

社區互助概念下的屏南永續發展聯盟

社區互助概念下的屏南永續發展聯盟。

經過溝通之後,確定可以社區為主體的討論,即便是社區小事,我們都視為屏南的大事去共同思考對策,第二場的區域論壇則將社區想要發展的部分,請縣文化處長官到場聆聽第一場會議的結論並做對話。

社區與縣文化處長官聆聽社區的心聲

社區與縣文化處長官聆聽社區的心聲。

為了讓每個社區都能傳達意見,不是只有明星社區發言,會議設計以每個社區錄影3分鐘為限,傳達社區的意見。許多社區幹部,面對鏡頭,在眾人屛息聆聽的狀態下,不免有緊張的現象。在願景會議播放出來的時候,大夥也都注意自己是否有講漏的部分,而適時提出補充。

新街社區的發言

新街社區的發言。

善子說,這個過程是一種自我觀看。就整個概念而言,這是隱藏的企圖。社區之所以具有地方感,本來就是豐富與多元所構成。自我理解社區的多元,並讓他者理解,粉碎統一(或是單一)的幻想,讓社區彼此豐富,互相分享。經由對於所在社區的自我觀看,與其他社區自然產生關聯,或許這才是台灣偏鄉地方感可能發展的模式,也是另一個角度的(具地方感的)屏南地方願景。

五味影展–新移民女性的婦女節

新移民女性來台灣的心路歷程常是我所敬佩的,由忐忑不安到下定決心飄洋過海來到台灣這一塊陌生的土地上,心想她們是如何克服內心不安的情緒,更如何把他鄉能當故鄉,讓我感動佩服的是

瓊麻園文教城鄉發展協會恒春外配中心,在今年三八婦女節特別為恆春半島各社區的外藉配偶舉辦了五場影展。「五味影展」係以影片陪伴外配學員們度過一個屬於她們的台灣三八婦女節的節日。image001
恒春區外配主任影前說明

image003
外配學員觀看影片的情形

「娘惹滋味」,描寫一個來台幫傭的外籍女生,照顧台灣家庭中患有老人痴呆症的老先生,這女生在台灣生活所經歷的一切。後來因丈夫的突發過世被迫提前回故鄉,帶著不捨的心情離開台灣。二、三年過後帶著滿心的懷念回到原來她曾幫傭的地方,人事物都改變了。眷村變高樓大廈,原本照顧的阿公被其兒子送往老人院且巳不認識她了,心傷之餘她想起幫傭時期在她鄉遇見的那位同鄉的女孩,前往看看她的近況,見到面才發覺,她巳是老板娘了,還懷了身孕幸福滿滿的。

劇情的最後部份則是以台灣的建設,高鐵為背景,期望外配姐妹們加油,然後女主角就笑笑的離開台灣了。撥放這部片時,看到現場姊妹們隨著戯劇的起伏,思鄉的心情與當初來台的酸楚一一再臨,但也因戯劇的張力,得到一些些的慰藉,得以平復情緒的波動。在分享的同時,也感謝瓊麻園文教城鄉發展協會為她們辦理這一次有意義的活動。image005

感動處還淚流…

image007
看到有趣時笑翻了

新移民女性來台灣的心路歷程常是我所敬佩的,由她們的口中說出的心路歷程,忐忑不安到下定決心飄洋過海來到台灣這一塊陌生的土地上,心想她們是如何克服內心不安的情緒,更如何把他鄉能當故鄉,讓我感動佩服的是她們可以跟一個認識不久的陌生男人和他的家人一起過日子還要相守一生,卻未曾想過來台之後可要面臨不一樣的人生及生活挑戰。

所以在這一條自己選擇的人生路上,有的人堅強面對,有人卻選擇了臨陣脫逃,也有人委屈壓抑成病,當然也有人在疾苦路上仍然相互扶持著。當他們決定在這裡安身立命,把他鄉變成故鄉,學習不向命運低頭,勇敢的生活下去,人生的路上是可以圓滿的了啦!

期待台灣社會能用平常心,把她們當兄弟姐妹,用心疼惜。她們也能感覺台灣的友好,今天的一場戲一份情,期盼永遠的傳遞下去。

(文章創作:玉英;編輯修改:王敏州)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