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老時光,貳樓茶館

像這樣子從日治時期就留下來的老屋,放進上了年紀的家具,和那些與它相稱的茶具,時代的味道便四散開來。在老地方,你看見了什麼?

1116-3

在高雄,市中心以外有一些尚存的老空間,有的在拆除規畫的名冊中、有的轉作為政府的藝文空間、有的荒廢,還有的就是像貳樓茶館這樣,兼作藝文空間及營業。

正確來說貳樓茶館是用來營業的,專門提供「泡茶」的空間,而真正的藝文展覽空間,是以「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貳樓茶館樓下旁)為主。

1116-2

起初,總是因為「展覽」才會到這個自行車道經過的地方。騎單車時,會因為車行的速度遺忘這棟樓,看展覽時,則會因為展覽本身,難得好好的坐下來在茶館裡一覽這一屋裡的古色古香的擺設。

一直承諾小禾(貳樓茶館店主),要去給她的麵捧個場,卻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才在一個週五的夜晚,來到貳樓茶館好好看一看這個地方,嚐一口用以茶為底的「普洱茶麵」。

1116-8

坐在貳樓茶館裡,就像走入時光機,離我不太遠,特別是那磨石子地,總有一種踏入兒時記憶的感覺。那倒也不是因為有什麼太特別的喜好,或是這樣的骨董收藏有興趣,純粹就是這樣的東西顯現出來的紋路、散發出來的氣味,就像是個故事書,有道不完的過去。但我卻也不問那些過去,就是靜靜的待著,摸坐坐那紅沙發,看看那古老的鐵窗,感受一陣美好。

1116-5

我不喝茶,對於「品茶」,總有一些距離、摸不著頭緒。「茶」這玩意兒,好像是在泡沫紅茶攤,買上什麼偶爾加了它,混著喝下肚也嚐不出到底什麼味道,更別說那些茶道、茶經。

那究竟不喝荼,到底還能到貳樓茶館嚐啥?「普洱茶麵」?初聽時還不知是什麼味,倒是一次去貳樓茶館聞香後,決定找天品嚐這麵,看看是不是能找到更多理由,來到貳樓茶館坐坐。(不懂茶,總能來吃個麵吧!)

1116-4

「普洱茶麵」,以普洱茶為湯,加上以天然食材、沒加味精,用蒜頭醃製而成的排骨,以及自然農法(連草都不拔)栽種的枸杞和枸杞葉,最後配上關廟麵,成了我來貳樓茶館的理由。

(我跟小禾說:「我從來都不知道枸杞是甜的,因為我從不吃任何一顆枸杞,我以為它是『藥』所以苦苦的。」)

1116-6

吃完麵後,若點套餐,還有不加水只以牛奶、蛋和低糖製成的蛋糕,配上自然農法種出來的水果,來飽足一餐。(我竟然忘了還有一杯茶,麵太好吃了~)

1116-7

最後,如果你以為這樣的美食搭配著一晚的古意就已經是結束的話,千萬別忘記,付帳時還能領取手寫毛筆字的收據,以記錄來這趟貳樓茶館的記憶。

究竟,老地方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保存呢?到底,老地方還會有多少人的留念呢?像這樣子從日治時期就留下來的老屋,放進上了年紀的家具,和那些與它相稱的茶具,時代的味道便四散開來。

老地方的保存從來不是「你可以拿它來做什麼?」而是從這些地方你看見了什麼?

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 http://takaostorehouse.blogspot.com/

相簿-

貳樓茶館V.S普洱茶麵 http://www.flickr.com/photos/sunline/sets/72157625392531510/

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 http://www.flickr.com/photos/sunline/sets/72157623793174950/

金年尚虎-老房子的春聯揮毫記事

一棟外牆單調斑駁的老房子,雖然不怎麼起眼,水泥橫樑上漆著顯眼的「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從多變的屋頂樣式,仍可窺見其當年的美麗樣貌。老屋的主人選在過年前夕,舉辦了「虎年之福-書法家吳瑞蘭在老房子揮毫」…

990219laofangclipag-400.jpg

農曆年前夕,高雄沉寂的哈瑪星老街頭,浸淫在冬日暖暖下晡時刻的一棟老房子,過年的熱鬧氣氛,稍稍的從它的年老屋身中傳了出來……

clip_image004

「春聯」亦稱春貼、門對、對聯、對子、桃符等,係以對仗、工整、精巧、簡潔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或紓發美好願望,具有祝頌性、時效性與針對性。

每逢春節,無論鄉村或是城市,都可見家家戶戶貼上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春聯習俗起源於五代,於宋代成形後,明清開始盛行至今,是華人文化中特有的重要習俗。

clip_image006

在老房子中舉辦春聯揮毫活動?有一種十分新奇的感覺。

在一棟外牆單調斑駁的老房子,雖然不怎麼起眼,規模還算不小,水泥橫樑上漆著顯眼的「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屋頂覆著鐵皮,但是從多變的屋頂樣式,仍可稍微窺見其當年的美麗樣貌。

clip_image008
大家為了填寫學習單,努力尋找著答案

老屋的主人選在過年前夕,舉辦了「虎年之福-書法家吳瑞蘭在老房子揮毫」,邀請來書法家吳瑞蘭老師,應該也算是場社區小活動吧!民眾可以索取限量的免費手寫春聯,但是有個小小的條件呢,就是要填寫一份小小的學習單,學習單內容頗簡單,題目都和展覽空間中的古老物品有關,是以增進大家知識為構想所設計,十分有趣,一旁也設有體驗席位,讓民眾也能試著書寫屬於自己的春聯。

clip_image010
近距離一睹大師的揮毫丰采

clip_image012
情侶相邀來體驗揮毫

clip_image014
外國朋友也來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古老空間所飄散出的,除了原有的復刻氣息、馥鬱的百合花香和紅宣的香氣外,還多了那麼點墨香,渲染著整個空間。漸漸的,進到老房子的人多了起來,有的是街坊鄰居,有的甚至從較遠的地方來到這兒,有些是夫妻檔或是情侶一同來參加,還可以看到同學結伴來體驗揮毫,也有外國朋友的到來,整個空間好不熱鬧。

clip_image016
自己寫春聯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原來就已經有不少精采故事的老房子,又聚集了從各方到來的小故事。活動中的一位女孩,在體驗席上寫了「撐腰旅行」四字,筆者似乎怎麼沒看過有人書寫過這四字,原來這是那位女孩第一次的一個人旅行,她覺得老房子好精采,而且這次活動讓她又有了喜歡寫書法的感覺;另一位女孩則寫下了「春旅鼓山」,她是從府城台南前來參加活動,這是她第一次那麼深入的了解這座城市的一個區塊。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
小朋友也來體驗揮毫

持續了整個下午的熱鬧氛圍,在和夕陽打過照面後,畫下了句點,哈瑪星街頭又再度逐漸寧靜了下來,亭仔腳下似乎還嗅得到那麼點紅宣的香味,這該是過年的味道吧,家家戶戶亮燈的此刻,多了一份年味。

現代勞碌的城市中,已經較少人有貼春聯的習慣,在日漸重視文化的台灣,看來是有些可惜。這次活動除了傳遞給大家老房子再利用的概念,也希望能延續貼春聯這項重要習俗,讓在地的文化傳承能夠生生不息。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