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一百八十年─頂長庄的打面宋江陣

頂長社區的陣頭文化更是當地無人可比,流傳近一百八十年的「打面」宋江陣,白衣紅褲以及打面技術功夫代代流傳,而且是完全義務的奉獻,令人感動。

數年前的一部關於農村稻米的記錄片:讓台南縣後壁鄉隨著主角崑濱伯紅透半邊天,幾年下來也造就了臨近老聚落─菁寮的回春,在台南縣政府及媒體一路炒作下,附近相關社區聚落也逐漸被發現,更開始帶動了新一波的社區擾動。

頂長社區就位在由新營進入後壁菁寮必經道路旁的小庄頭,舊名「長短樹庄」,關於地名由來有二種說法,其一:明鄭時期移民入墾時,嘉南平野上多疏林莽原,矮樹參差,因而命名長短樹,其二:長短樹庄原名「長苑樹庄」,庄名來源尚待考究。

先民大抵來自中國大陸的華南地區,溯八掌溪而上來到頂長短樹庄開墾,後因墾民日多,為因應聚落的擴大,逐漸朝原聚落西南方另建新庄,並以原聚落在北稱為「頂長短樹庄」,而新建於西南的新庄則稱為「下長短樹庄」。

DSC_6804
年輕一代的打面師父正聚精會神的工作中

諸羅縣誌記載:「康熙三十六年,庄民合築長短樹陂」(周鍾瑄,1958:38)據此可見長短樹庄早在清初時期聚落發展已臻成熟,故能集庄民之力共同 築埤以解決農業灌溉用水之需求。而其居民則以蕭姓為主,居民來自泉州府安溪及晉江二縣,庄中宗廟─永安堂,主祀清水祖師,而於廟會慶典期間,由庄中男丁所 組成的「打面」宋江陣更是延續至今逾150年,也是台南縣後壁鄉地區的泰安宮下茄苳七十二路慶典的陣頭文化中,相當搶眼的隊伍。

此庄在清代屬下茄苳北保長短樹庄,日領時期行政區改制後歸屬鹽水港支廳菁寮區下所轄的下茄苳北堡長短樹庄,而於大正九年再度改制為大字之長短樹庄 (大字為行政區域之等級如同村里)、光復後將「長短樹庄」設為一村,以原庄名的前二字命名為頂長村。【部份摘錄自陳維仁先生:後壁鄉頂長(長短樹)社區簡 介】

頂長社區與大多數的農村社區有一樣的問題:農業人口高齡化、年輕人力的外流、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傳承…..等等。只是面對如此問題他們認為,傳統陣頭 文化是凝聚社區居民最重要的資源,因為透過廟會慶典所帶回的鄉親即使是所謂資訊時代的現在,還是對農村成長的人們有著那是故鄉的認同。

而且頂長社區的陣頭文化更是當地無人可比的流傳近一百八十年的「打面」宋江陣,而且長久以來白衣紅褲更是沒有改變過,更令人感動的是連打面技術的功夫也被代代流傳下來,而且完全義務的來奉獻,那樣的感動是來自傳承與奉獻。

DSCF2445

八仙之鐵拐李

而打面其實就是在參與者臉上以水彩塗畫出角色的臉譜,這些臉撲譜圖案大抵來自於京劇的臉譜,角色分別來自三國演義、八仙及梁山泊好漢等等,而其中紅 臉鳳眼代表中忠義的關公或梁山泊的關勝,而臉如黑碳、眉心有桃則是黑旋風李逵,而一般執頭旗則為領軍之宋江,因其為書生故無打面而以素顏展現,另外有藍色 水紋則為水上飛、另臉上又烙印或「犯」、「軍」字者就是指被高俅陷害充軍的豹子頭林沖…..等等。

DSCF2401

臉有軍字者為林沖

這樣的角色扮演在一般宋江陣而言,幾乎是以梁山108好漢為主,但在筆者看過的宋江陣中以頂長社區的宋江陣中有一個即為特殊的角色,他的身份來自於 傳說故事中八仙之一的李鐵拐,此人陣中打扮即為突出,腳踏草鞋、肩背囊袋、手持棍棒,陣中行進不時自囊中取出糖果撒放供人取用,聽當地耆老說這對孩子不乖 有效,至於效果如何我也不知道。

DSCF2415

在後壁鄉的頂長社區無論是老人還是小朋友,對於這樣文化的保存是全力投入的,所以他們的宋江陣中有老中青少四代傳承,所以宋江陣這項常民生活習俗中 的陣頭文化,就這樣的被完整保存及傳承下來,所以當妳(你)下次有去無米樂的故鄉時,經過長短樹這個小庄頭時也請停下腳步來看看這個打面宋江陣的頂長社區 吧!

DSCF2397
宋江陣開館演練必供的宋江館陳列

走拍新故鄉~夥伴關係的社區共學與感動

「我的心突然澎湃了起來」!某日,親自拜訪侯伯社區,並在與侯伯社區發展協會許嫦卿理事長與侯伯村村長黃宿塵的對談中,我深刻體會到他們對社區發展的熱枕與用心,身處社區大學工作的我,背負著以社區為主體意識…

面對即將截止申請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所舉辦的「走拍新故鄉—98年度鄉土故事複合紀錄計畫」,我有些興奮與恐慌,興奮的是,這個計畫是結合「故事紀錄」與「影像紀錄」,跳脫傳統紀錄鄉土文史的平面、書面方式,建立立體與網路平台文本,並由在地社區大學學員與地方民眾採素人紀錄原則,以親自採訪、錄像與文字紀錄的共進方式完成鄉土故事敘述,從中發現更細膩的在地觀點、呈現不同於學術研究的庶民視野與公共參與精神。

恐慌的是,對於社區經營一無所知的我,回想過去選讀的社區營造相關書知識與一堆社區營造教材中,我只領悟一點:找對的人做對的事。因此我努力的尋找著台南縣各社區發展協會,希望可藉由此次計畫拍出屬於社區的故事,但天不從人願,並沒有獲得很正面的回應。

正當我心灰意冷時,在一次課程中發現後壁鄉侯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正用心聽課著,我踩著沉重的步伐前去與理事長聊天,並試圖了解我從未知曉的社區—後壁鄉侯伯社區。

熱枕–觸動內心激昂的心

「我的心突然澎湃了起來」!某日,親自拜訪侯伯社區,並在與侯伯社區發展協會許嫦卿理事長與侯伯村村長黃宿塵的對談中,我深刻體會到他們對社區發展的熱枕與用心,身處社區大學工作的我,背負著以社區為主體意識而發展的使命,我的內心激昂了起來。也因此我申請了本次計畫,計畫名為:後壁薪傳之「侯」塞雷計畫。

在這次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及村長的談話中我也深刻了解,為了凝聚社區居民的意義,社區的領導者必須對社區有高度的熱枕,若無把社區當成自己兒女般看待的熱枕,縱使有再好的資源,也徒勞無功。

夥伴關係─與社區對談並了解社區需求

我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進入這我所未知的社區—侯伯社區,為了瞭解社區的需求,也為了瞭解侯伯社區的故事,我與侯壁鄉發展協會理事長許嫦卿及侯伯村長黃宿塵討論關於走拍新故鄉計畫的相關事宜。

就社區大學而言,社區與社區大學就如同夥伴般,給與彼此協助與鼓勵。就我而言,社區給我的協助,就單一面向而言是行政作業的流暢,但就深層面而言,社區大學為了讓社區更可以自主運作,並藉此凝聚社區居民的心,因此,在這次計畫中,簡單的行政作業如簽到單的製作、社區居民的拜訪與宣傳等都由侯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與侯伯村村長親自執行。

而社區給予我的鼓勵,並非是有形的物質鼓勵,而來自無形的感動與振奮。為了拍出屬於自己社區的故事,我與理事長及村長討論著課程內容的規劃,而這次計畫參與者僅限於侯伯社區的居民,僅有4位非社區居民,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提供給社區大學影像班學員有實際演練的場域,一方面則是提供給想了解侯伯社區或想了解社區可愛一面的學員有參與的機會。

9901116c3fcb7b354c360.jpg
社區耆老述說著侯伯的故事。

社區陪伴~社區共學的感動

對於社區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且均為農夫的多數人而言,影像課程對他們根本就像是鴨子聽雷般的痛苦。從他們的臉上,我看到許多的問號與無奈,人數從原本的30人開始慢慢下降,這就如同產品生命週期中的消退期般慢慢往下走。

對我來說,我雖然有些失望,卻也不曾有放棄的念頭。我陪伴著社區,與他們一起成長,說著屬於這社區的語言,吃著他們社區的食物。在每堂課後與社區居民、講師、理事長及村長互相討論,希望在每次上課可以用最簡單的講解方式讓社區學員更可以容易了解,並在每次課程中,我、理事長及村長輪流也鼓勵著在場年約40~50歲的學員,我與他們一起共做、共學,就如同小孩般的陪伴他們一起成長茁壯。

在進入影像後製完成的那一天,所有學員都笑了,雖然這次計畫用最簡單的影像剪輯軟體windows movie maker製作,但所呈現的成果卻是這些號稱「農夫」們的雙手,一點一滴的一起共同完成。作品中訴說著後壁薪傳的另一個新的故事:有看著侯伯歷史宗廟的「三合一神」、有著從年輕人的角度來訴說這侯伯社區的「做田人」、也有發覺社區間暨平凡又溫馨的街巷故事「小板凳的春天」、更有傳承古亭畚傳統竹編技藝的「傳承農業生命力」。

社區電影院當天,幾近所有侯伯社區居民與我們一起共襄盛舉,這是屬於他們社區的大事,對社區所有人而言,大家都是電影上的主角,四部片不遜色於「無米樂」這部正紅的紀錄片。

看著社區居民們每個臉上的笑容,大家尋找著在座的主角們喜悅的表情,我感動了…感動是因為社區因為小小的改變而又更邁進一步;感動是因為長期的陪伴,讓他們的社區有如找回家溫暖的感覺;感動是因為他們用著耕田的雙手完成他們的故事;感動,是因為社區的感情又越來越融洽了;感動,是因為他們喜悅的表情…

陪伴社區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

P1080254
陪伴社區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

很多的感動,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唯有陪伴社區,與社區一起成長,讓社區共學、共做,或許這就是社區記錄的教與學最重要的真諦吧!

走拍新故鄉�喜結�
走拍新故鄉歡喜結業。

(新營社區大學公民新聞寫作班)

焢窯、狗尾草雞和社區營造

為了讓學員可以走出戶外,並透過戶外教學結合社區,以達社區關懷的目的,新營社區大學無毒蔬果社舉辦認識藥草暨焢窯聯誼活動,並邀請新營市興安里的里民一同參與。本次活動結合藥膳養生的課程…

為了讓學員可以走出戶外,並透過戶外教學結合社區,以達社區關懷的目的,新營社區大學無毒蔬果社舉辦認識藥草暨焢窯聯誼活動,並邀請新營市興安里的里民一同參與。

本次活動結合藥膳養生的課程,透過呂天成老師的解說讓里民及有機蔬果學員認識更多的藥用植物,現場也當場煮狗尾草雞及藥膳蛋等多種美味的食材供學員及民眾一同享用。

老師、社長及興安里夫婦一同參與

老師、社長及興安里夫婦一同參與。

現場煮狗尾草雞 �員搶著喝

現場煮狗尾草雞,學員搶著喝。

狗尾草雞湯 好喝到快沒了

狗尾草雞湯好喝到快沒了!

本次活動由無毒蔬果社的李坤金社長號召社員們一起舉辦的聚會,由於家住興安里的李坤金社長懷著社區關懷的心,也邀請當地里民一同共襄盛舉,促成這次的聯誼會活動,讓人感受到社大學員們間的互動與社區關懷的熱忱與積極。

為了活動的豐富性,本身也選修藥用植物與養生藥膳茶飲課程的李社長,邀請課程講師呂天成老師,同時也是藥用植物專家呂天成老師一同參與,讓本次的活動本僅僅只有焢窯的樂趣,還能認識更多藥草。

窯燒好嚕 準備開挖

窯燒好嚕!準備開挖!

�員體驗挖窯樂

學員體驗挖窯樂。

活動中呂天成老師表示,社大的課程不僅是課程與課程間能夠結合,課程與社區間結合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經由這樣的休閒活動與社區居民建立溝通的橋梁,既可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也能夠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傳達給社區的民眾,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而無毒蔬果社的社長李坤金先生便是住在興安里一帶的居民,因此,也邀請了興安里里長沈盟卿及其夫人前來同享美食與知識的饗宴,當天現場的民眾除了社大本身的學員外,也有興安里當地的居民一起前來同樂,在等待美味食物的空檔,呂天成老師帶領社大學員與社區居民就無毒蔬果園裡面的植物做講解,讓大夥認識當地植物的特性。

興安里里長沈盟卿表示,透過這次活動讓社區很多老年人可以走出戶外,也讓它們可以認識到更多的藥草及養生藥膳,另外,焢窯的樂趣也勾起許多老年人的童年回憶,更拉近居民間的感情,也希望社大未來能舉辦更多與社區結合的活動,也謝謝社大的活動。

在現場李坤金社長與里長也談到這塊由社員熱心提供的土地位在堤防旁邊,夏天雨季來時會面臨堤防氾濫的問題,而無毒蔬果社成立至今在種植的過程中也發現不少關於病蟲害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社員們也自行找尋講師到義竹上課,了解這些與農業相關的問題該如何解決,至此,社團經營也踏出自主運作的第一步,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的資源協助其發展。

(新營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舊車頭新厝邊】新營人文生活圈營造1121,1128

新營火車站前空間景觀正由台南縣政府斥資進行大改造,一群關心新營發展的民間團體及店家與個人則正著手推動「舊車頭、新厝邊」-新營火車站人文生活圈營造計畫,內容包括針對火車站集體記憶與情感的有獎徵文…….

新營火車站前空間景觀正由台南縣政府斥資進行大改造,一群關心新營發展的民間團體及店家與個人則正著手推動「舊車頭、新厝邊」-新營火車站人文生活圈營造計畫,

內容包括針對火車站集體記憶與情感的有獎徵文、免費提供懷舊明信片郵遞、火車站鐵道暨週邊特色店家巡禮導覽、社區口述歷史訪談等,本週六(11/21)上午並將在火車前廣場辦理現場壓印明信片DIY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南瀛

「舊車頭、新厝邊」-新營火車站人文生活圈營造計畫,由南瀛文化協會結合新營社區大學及火車站週邊的中營里、大宏里社區店家共同推動,希望藉由社區營造的方式發掘新營火車站深厚的歷史人文背景,及其對新營發展史的重要性。

期盼從文化、歷史、產業與生活面著手,搭配火車站前的空間景觀硬體改善,「軟硬兼施」,雙管齊下,重新形塑新營火車站前商圈成為兼具人文氣息與優質生活的人文生活圈,迎向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後的發展契機與挑戰。

「舊車頭、新厝邊」計畫的活動內容包括『軌跡-我的鄉土.我的情』徵文,希望喚起新營人對新營火車站的共同記憶與情感關懷,鼓勵優良地方書寫作品及攝影創作。

不論是土生土長的新營人,或僅只曾在新營工作或居住的過客,無論新來後到,只要你對『新營火車站』有特殊情感與回憶,都歡迎踴躍投稿參加,收件日期至十二月十二日止,

徵集項目包括:文字書寫:3000字以內,形式不拘,新詩散文小說皆可;圖文故事:500字以內,需附與內容相關照片及其圖檔。獲得優選與佳作的作品將獲贈新營社區大學鼓勵學習券,可免費選修社大99年度課程及精美紀念品。

其次,本計畫活動內容還有「驛站新營-郵遞故鄉情明信片」免費郵遞。

即日起不論是在新營生活的居民或出外打拼的鄉親與輕學子,主辦單位特地精心設計懷舊感十足的「驛站新營紀念明信片」提供免費索取,同時提供免貼郵資寄送服務,民眾可向設有活動專屬信箱的新營火車站、新營郵局、新營社區大學及火車站周邊店家免費索取明信片,寫下收信人與內容後投入專屬信箱。

歡迎新營市民寫下新營的美、新營的情給全國各地的親朋好友,邀請他們來到新營這個好所在,主辦單位將為代為傳遞這份愛的祝福與邀約。民眾也可寫張明信片給新營火車站,訴說自己對火車站的過去記憶故事或對新營未來的願景展望。

另外,為了讓民眾了解新營火車站特殊的發展歷程,體會火車站週邊店家鮮為人知的歷史人文典故,主辦單位訂12月6日上午辦理「驛站新營-鐵道巡禮之旅」,由專業鐵道導覽人員帶領民眾參觀火車站貨運辦公室、剪票口、道班房、檢車員駐在所、防空洞、五營、蒸汽機車加水水鶴等,同時走訪週邊特色老店及懷舊貨運倉庫等。

凡是收到本活動專屬「驛站新營明信片」的民眾可憑已蓋郵戳的名信片繳回主辦單位,前20名即可免費參加這次現場導覽活動。

為吸引更多民眾前往新營火車站體會其今昔變化,主辦單位並訂於11月21、28日上午:10:00-下午1:00,在新營火車站廣場舉辦「壓印驛站新營明信片DIY活動」,民眾可自由選擇喜愛的圖章與排列方式壓印在空白明信片上,每場次限量500份,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舊車頭、新厝邊」-新營火車站人文生活圈營造計畫各項活動內容與報名參加辦法詳情可上網www.empower.org.twhttp://sysy2009.pixnet.net/blog 查詢,或電話洽詢:6326927 歐玉嵐

註:活動聯絡人 歐玉嵐

懷舊明信片兩款,歡迎媒體索取、翻拍引用–
==============================

~~台南縣新營社區大學~~
工作人員:歐玉嵐  Tel:0911185806
地址:730 台南縣新營市民治東路30號
Tel:06-6326927    Fax:06-6321997

真誠的綠豆粉粿,來囉!

為了解開我對綠豆粉粿的好奇,頂著 0度的高溫,騎了近40公里 的機車來到新營市近郊的新港東,雖然我有住址但在鄉下找門牌號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路口的雜貨店問了做綠豆粉粿人家…….

在此,感謝老闆願意將這綠豆粉粿製作的方法公開!因為有你們的「願意」、「堅持」,現今我們才能享用到以純手工、傳統方法製作的真誠美食。這是打從心底的感謝,謝謝你!

為了解開我對綠豆粉粿的好奇,頂著 30 度的高溫,騎了近 40 公里 的機車來到新營市近郊的新港東,雖然我有住址但在鄉下找門牌號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路口的雜貨店問了做綠豆粉粿人家的位置,中午 12 : 40 分我終於到了製作綠豆粉粿的 「灶腳」。

這個 「灶腳」設 在一個倉庫裡面(一般的農家都會建置一個倉庫,收放農務的所需工具),而做出讓人吃了會讓人感動的綠豆粉粿是一個古早的「灶」上熬煮。為了配合我要去採訪,老闆放棄休假特別製作綠豆粉粿給我看(星期一公休,所以星期日不做),也因為如此星期一他還是得外出去賣綠豆粉粿。

老闆說:經營這種手工傳統食物,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的勞力工資,而且並不是一整年都可以營業,一到冬天就必須休息。原來賣綠豆粉粿是副業,老闆的正職是農夫。他預測今年的稻米價格好,連同自己的地,今年種植 六甲 地的稻米,早上六點多出門賣綠豆粉粿,回家之後開始製作明天要賣綠豆粉粿,過午之後要到田忙碌農事…。
傳統的綠豆粉粿是由綠豆粉(去殼的綠豆磨製成的粉狀)熬煮而成,而把綠豆粉製綠豆粉粿只是後端的一項工作而已。首先必須先將綠豆製成綠豆粉, 30 斤綠豆約可製成 10 斤粉,一星期約需要製作 2-3 次的綠豆粉。製作綠豆粉的準備作業委由他的太太協助,這是一項繁瑣的工作一如傳統婦女的美德 — 任勞任怨
我說明手工綠豆粉的製作流程:

首先將綠豆脫殼變成綠豆仁,再將綠豆仁磨製成粉狀(類似黃豆做豆漿的模式),磨成粉狀開始進行人工處理的雜質過濾,這是一項耗人力的作業,老闆自己用竹管搭配紗布製作一個簡易的過濾容器。把磨製好的綠豆粉纖維去掉,再將已經過濾掉雜質的黃色液體靜置於水桶內,當綠豆粉逐漸沈澱於水桶下方則需把黃色的 水倒掉,這過程大約需要 2-3 次手續,這才是完成「白下下」(有點像麵粉)的綠豆粉。

濕濕的綠豆粉還得接受下港(南台灣)炙熱陽光的日光浴半天,這才完成製作綠豆粉粿的素材 – 綠豆粉,這也就是我當初一直想不透的地方,綠豆仁原本是黃色的,但為何綠豆粉粿的成品呈現是白裡透綠,原來這就是的秘訣啦。至於脫殼後的綠豆殼也沒浪費,曬乾之後變成冬暖夏涼的綠豆枕頭!

來吧!上完前菜,主菜上場了。真誠的綠豆粉粿是如何變出來的?

首先將曬成粉狀的綠豆粉加入少許的糖水(糖水是由台糖的二級砂糖,這是老闆堅持台製),在這過程還會有一個過濾的動作,因為綠豆粉在戶外由陽光照射,難免會有灰塵,別看這個不起眼的動作,還是會過濾出一些小雜質,這種細微的關注,都是對品質的堅持。

綠豆粉粿從加熱到完成需要 1 個半小時。剛下鍋的綠豆粉粿是白色液體,約略半小時後會呈現狀糊狀,在這過程中需在加少許糖水再攪拌均勻,這些動作需全憑經驗,一小時過後糊狀慢慢的變成透明狀,這個過程中需要不停的攪拌,注意喔!是不能停的攪拌、再攪拌…。

看似輕鬆的動作,要攪拌這一鍋的綠豆粉粿需花費大量的力氣,尤其是變成糊狀之後,除了要注意不能讓鍋底結塊之外,還要使勁的攪,這樣完成的綠豆粉粿吃起來才會有彈性的口感。

在這個攪拌的過程中,因為力道的關係鍋子裡的綠豆粉粿會出現「趴、趴」的清脆聲。當然要完成粉嫩粉嫩、ㄉㄨㄢㄉㄨㄢ的還需要做最後衝刺 – 使勁的攪拌、使勁再攪拌…。

當鍋中綠豆粉粿變成晶晶亮亮的時候,即表示完成了熬煮的階段了。老闆說年紀大了不想太「操勞」,一般夏天大約做兩鍋的份量而已。老闆迅速的將熱呼呼的綠豆粉粿直接裝盒,裝盒在一間小小的倉庫進行,我一進去第一眼瞧看到一部冷氣(感覺有一些奇怪),後來,老闆跟我說這一台冷氣是給綠豆粉粿吹的。夏天天氣炎熱,下午完成的綠豆粉粿需要隔天早上才會拿去販售,下午至晚上期間為了保持綠豆粉粿的品質與新鮮,在這一個小房間會打開冷氣給綠豆粉粿「吹」(當作冷藏作用),就這樣真誠的綠豆粉粿才是真正完工,也是即將展開品嚐美味的階段了。

後記:自從前年寫完稿子其實就一直惦記著要去採訪綠豆粉粿的製作過程,結果換了一份超級忙碌的新工作,更糟糕的是我把他的名片弄丟了,就這樣一直無法成行。冬天一過,今年 3 月份我想他應該出來賣了,想說去新營碰碰運氣,看能不能遇見他。那天我是騎機車去,幸運的我一樣在路口看到熟悉的身影,我先跟老闆買了綠豆粉粿跟菜燕回去給媽媽吃,然後我再問老闆說能不能去採訪?說這說著老闆這時候拿出小地方的稿子給我看,說是有人寫他綠豆粉粿的介紹(一開始我並沒有表明我是寫稿子的人),我有點不好意思的跟老闆說:那是我寫的,老闆既激動又驚訝的表示說,其實他很想知道作者是誰?但是一直都沒有人去向他表示……(當時我看到老闆高興的眼角泛著淚光)。我意外的發現綠豆粉粿,老闆意外的看到自己的報導,一連串的意外,串起了我與老闆心中一連串的感動。

當然我還是要幫老闆宣傳一下下, 每天 8點半開始 , 在新營市中華路與民權路交叉口, 每週二至週日 超級活力的阿伯都會在這裡賣古早味的綠豆粉粿、菜燕,以及減肥聖品 -寒天。想吃古早味的好朋友一定要來喔!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