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市合併後,「宿場町與河川」的想像

合併後的大高雄都,有沒有像鄰國日本金山町民能有此毅力與決心發動百年街景景觀運動,或是像醒井地方能建構一個河川與街道統一感的永續生活模態,恐怕是在鳳山溪與曹公圳河岸景觀恢復之後…

日本國滋賀縣米原町醒井是由江戶時代中山道的宿場町所發展繁榮起來的。其至今仍然保留著以往的氣氛。與街道並流的地藏川,至今仍在生活中被普遍的利用著。仍然保留著宿場時代以來統一感的家屋景觀,其與河川及街道共同形成了別具整體感的空間魅力。

如此的空間不單單只是河川的整建即可以達成的。從今而後的河川營造,沿岸空間的整建應該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吧。(2001,吉村伸一等,《川人街》)

990715suchagpic11-1-4501.jpg
上下兩圖皆為日本的河川(地藏川)與宿場地(醒井)的沿岸景觀概念示意圖。

990715suchagpic11-2-450.jpg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鄰國日本滋賀縣米原町醒井,一個由河流經過的地方,藉由社區營造與景觀改造塑造,實踐了「與街道並流的地藏川」、「在生活中被活用的地藏川」並且維持了「宿場時代流傳而來的家屋景觀」;在台灣高雄縣的鳳山溪及曹公圳經過了景觀改造也成為鳳山市民午後休閒的好去處。

pic3
鳳山溪與曹公圳現況。

河流之所以動人,是因為與人及其所形成的集體價值觀有關。農業為主的時代,灌溉功能是河川與水道的主要想像;以工業為主的時代,潔淨的水成為產品製造與包裝清洗重要的的條件;祈求永續發展的時代,復原水的樣貌,則成為當代共同價值觀下的期望。

pic4
鳳山溪與曹公圳現況(2)。

然而,恢復河岸景觀是一回事,恢復以後如何維持卻又是另一回事。今日另用工程技術力恢復的水岸,難保不會再被人為棄置的人造物所汙損敗壞。尤其是面對所謂縣市合併之後的大高雄都,原來縣級市鄉鎮又會是被定位成何種景觀想像。

台灣的景觀規定係從人口規模較大的台北市陸續南下制定,除了生態保育地區的墾丁國家公園外,南方的縣市恐怕都沒有積極的景觀條例設置。那麼恢復了的河川水道是否又將隨著選舉更迭的台灣現況處於高度的不穩定狀態。恢復景觀這件事,是否僅止於政績的展現。

日本山形縣金山町是另一個啟發,金山町的環境美化運動結合了金山川、金山杉的木造住宅產業與金山型住宅的建築競賽,金山町制定了「金山町街景景觀條例」,這是項軟性的規定,在1800戶的金山町每年會有20戶左右進行建築與環境改造,所以金山町人稱之為「街景景觀百年運動」。

合併後的大高雄都,有沒有像鄰國日本金山町民能有此毅力與決心發動百年街景景觀運動,或是像醒井地方能建構一個河川與街道統一感的永續生活模態,恐怕是在喜悅於鳳山溪與曹公圳河岸景觀恢復之後需要政府部門與市民全體共同省思的重要議題。

惠施大地的源頭─曹公舊圳五孔涵

造訪五孔涵的時刻,已近正午,在竹林前仰望雄偉高大的水門設施,十分具有震撼感,同時有一份感動,對先民辛苦耕耘的感動,頓時遺忘炙熱的艷陽,微風不斷拂來,不知是否從那神秘的涵洞內傳出,好像還…

頂著炙熱艷陽尋覓百餘年前

惠施大地的最初源頭

那一絲沁人之源…….

誰興水利旗瀛東
旱潦應資蓄洩功
溉遍田陂三萬畝
至今遺圳說曹公

《曹公圳》台灣府學教諭劉家謀
990411caogungjyunge001-450.jpg

距今約一百七十幾年前,道光年間的鳳山平原,由於受到氣候及土壤的因素影響,泰半的田地都維持著「看天田」的型態。甫上任鳳山縣知縣的曹謹,面對這般廣大的乾旱農田、苦不堪言的百姓和敗壞的社會治安,萌生了開鑿水圳的想法。

在進一步了解地方民情後,一日他來到下淡水溪畔,看著流水潺潺,不禁嘆道︰「是造物者之所置,而以待人經營者也,奈何前人置之而不理,毋乃暴殄天物歟!」遂遊說地方仕紳捐地出錢,召集年輕壯士掘地建埤,引水開渠,掘圳四十四條,總長度約一百三十多公里,成為南台灣最大的水利工程,灌溉南高雄的鳳山、小港、前鎮一帶農田,頓時改善大高雄地區農民生計。

clip_image002
【仰望── 以最謙卑的角度】

這條於道光十七年(1837)動工,歷時二年完成,潤田三千一百五十甲,奠定鳳山縣的繁榮富庶基礎,地方百姓為感謝曹謹之德政,開圳功勞歸諸於他,邀台灣知府熊一本命名為「曹公圳」並親譔「曹公圳記」,石碑則立於曹公廟之側。

clip_image003

曹公圳舊圳,圳頭的進水口設有五孔水門,俗稱「五孔涵」,流水涵洞以紅磚砌成發卷,成為五條水道,每條水道口兩側皆有紅磚疊砌成的護墩平台,為船首之造型,以減少水流之衝擊,因其高於水面,同時也是也是人工操控涵洞啟閉的作業平台。

clip_image004
【昔日的紅磚發卷仍保存完善】

到了日治時期,在原有的圳頭上增設五座螺旋鐵軸心操作升降的閘門,主結構為混凝土造,每道閘門高九尺,寬五尺半,閘門材料為檜木,至今多已腐朽。日人統治的後期,因於另處新建抽水站取水,此水門便已廢棄,逐漸淤塞,水門口成了荒地,後來被附近農民闢為竹園,五孔涵因而被竹林隱蔽多年。

clip_image005
【紅磚疊砌的作業平台,經過百年的歲月淘洗,至今仍十分堅固】

民國九十年間,五孔涵面臨空前的危機,水利單位為整治九曲堂地區之水患,規劃一條排洪道,且計畫剷除舊圳頭的水門設施,經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鄭老師的努力之下,五孔涵得以完整保存,並列為高雄縣的歷史建築,留下先民豐功建樹的史跡,讓後代親睹偉大的水利工程。

clip_image006
【水門中央鑲置的石碑,上為道光十九年之曹公圳碑,下為光緒十三年之重修曹公圳碑】

clip_image007
【高大的水門設施】

後記:

造訪五孔涵的時刻,已近正午,在竹林前仰望雄偉高大的水門設施,十分具有震撼感,同時有一份感動,對先民辛苦耕耘的感動,頓時遺忘炙熱的艷陽,微風不斷拂來,不知是否從那神秘的涵洞內傳出,好像還夾雜著一些細碎呢喃,大概是對曹公的禮讚吧!

(本文作者現為成功大學都計系大一學生)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