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耘農莊生活No7–進入秋天

開始想來劈柴煮飯,想在空地上做一個三角架、吊一個大鍋子,下方生火,親友圍坐烤火、吃飯、聊天,應該比在餐桌前正襟危坐來得有趣多了。

 前言:每個月想寫電子報,總有更想去作的農事與義工的事,只好一拖再拖,又過了二個月,趁著鳳梨剛種完,快寫下這兩個月的想法!

image001

1. 楊桃園 (B 區 / C區)

八月擔心過早開花,事後證明是多心了,這些幼果在九月多順利長到約四、五公分大,滿樹的楊桃等著套袋,雇了幾個新移民朋友一起幫忙,雖然大家沒經驗卻也學的很快,加上夫妻兩人,花了約五天套完 13000個袋子。 240株楊桃樹,一棵樹平均掛了54個白袋子,滿園如白雪承載希望的足印。

過去四年的採收,從沒有過11月是主要採收季,不知味道如何,再長到10月底,楊桃一路長大,偷偷打開幾個袋子看,都長到過去正常之尺寸,偷吃幾個仍青綠的,口感仍舊正常,心裡的大石也放下了,就等11月下旬到12月的楊桃採收了。 原先擔心的秋颱也沒幾個,也沒登陸台東,一切平安。

只是每年都一樣會讓人有點心疼,因為套袋完後每幾天去巡園,總有被風吹落、乾枯、弱小、早被蟲叮的果實掉落,於是兩三週後又撿回2000多個袋子,這些數量 (近 1/6) 等於都作了白工。 這或許是秀明自然農法楊桃的命運吧!

在剛套完袋沒多久,楊桃樹上同時開出下一水的花苞,一週後又是滿滿的粉紅花苞,疊在白與綠的背景中,很令人期待2月會再有一波楊桃可採收。或許是產量終於向上爬升的契機。 然而,自然總有一點小磨難給我們,10月初經常下雨,下雨時蜜蜂就休息,等不到蜜蜂來授粉的小花,一天天等待,然而花總是會累,兩週多後就枯了、謝了,青春一去不回,於是11月了,只有不多的幼果長出,等待下一波的套袋 (2月採收) 也許這是讓我們終於可以在農曆過年好好休息吧!

自從搬家到農地,五點多天亮還沒吃早餐,我就像晨間運動般,揹起割草機除草,每天一、二小時,在九月、十月八點多仍感到熱的季節,這樣涼爽的晨間工作很舒服,於是農地上不再經常是過長的野草,園裡感覺通風許多。

10月經常下雨,趁著土壤濕潤,在楊桃園的空位種下12株大果桑葚樹苗、3株紅肉李樹苗,種下後覆蓋一圈厚厚的落葉與草,不再需要澆水,省下很多力氣,一個月了,樹苗都很正常。 種桑葚是因為小鳥在曾園裡播種了好幾棵野桑葚,長得很好,或許這裡很適合桑葚。李子樹是因為原有的四棵樹在沒有灌溉的環境下長得不錯,有一株已結果且好吃,我特別愛吃酸甜的李子,或許將來還可以釀點水果酒招待朋友。

種這幾株小樹苗時要先挖洞,意外地在挖出的土壤中,發現比前三年挖洞種甜橘時,蚯蚓數量增加不少,每一手握住的土塊捏碎後,總會有一兩隻蚯蚓,是好是壞? 我不知道,表示土壤機質提高了吧!

楊桃園裡空地間種的10多株甜橘,今年長出第一次果實,10月底起陸續採收,兒子直接切片煮開水加糖,就是很好喝的金佶茶,女兒就不太愛喝。 另外2年多前種下的10株柳丁樹,今年也第一次結果,雖然被摘去不少花朵以保持營養生長,但漏網之魚也留下20多棵柳丁長大,因為果實少,個頭都不小,令人期待12月的黃熟,奇特的是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被果實蠅叮掉。

2. 鳳梨園 (D區 / E區)

人生很奇妙,總會在適當的時候出現轉機,E區的楊桃園在七月底採收完後,原本因地主想賣而想另租地重種鳳梨,就在新租地快要整地時,9月底有位朋友與E地地主談好,出資買下E地借我種,新租地因人手不足以照顧就緊急踩煞車停止了。 朋友買E地後,大方的讓我按自己意思種植,心中實在非常感謝其慷慨。與朋友談好起先不付租金但幫忙種四周的樹與綠籬,以後就正常付租金,使用者付費是我比較心安的作法。

這一片三分五千多株的金鑽鳳梨,七月底剛採收完果實的側芽(吸芽)當時植株還不大,或許是預知自己命運平安,到了10月初採側芽時已迅速長大。

既然E地可以長期種,這片鳳梨就自然繼續留,明年收成”老欉”鳳梨,每株鳳梨新長之側芽約2根,割下一根可以移植,留下一根讓它在原株上長大,總共在 5400株鳳梨中割下約2600根側芽,雖然不夠多卻也出乎意外了。

11月初終於等到不再下雨,E區有 5.9分地大,原先只種 3分地,扣除綠籬、車道、隔離帶,還有一片約 1.5分空地,就種一片新的金鑽鳳梨。 三區鳳梨輪流長、輪流收 (明年: D區第一次收、E下區第二次收、E上區成長中),這是種鳳梨原本的規劃—產量不多不少,人力也負擔得了。

11月初終於等到不再下雨,趕緊把E上區第二次整地,剛好有志工幫忙,就一鼓作氣把4800株金鑽鳳梨種下,從拉水線、搬側芽、排側芽、用鋤頭種下、收水線,花了約四天時間,雖然揮動鋤頭令人手臂酸、大腿酸,但看到整齊的鳳梨一字排開,很有成就感。

這次種鳳梨有一半是用自己的側芽,另2100根用的是慣行農法鳳梨裔芽,剛好可以作為比較生長狀況用,觀察是否秀明自然農法留的芽會有生長差異。

割完側芽的原先E下區鳳梨,少了一根分散營養,更像被人拉過一樣,突然在10月又長得更高大,相比於今年七月初採果時之植株大小,平均都大上 1.3倍,如果植株壯碩就能提高發芽率的話,那明年二月這E下區開花應該會很多,當然,也有人說植株壯代表葉片搶掉營養,可能影響開花。不管怎樣就等吧! 如果明年收成依然很多,就證明秀明自然農法鳳梨即

使多年種植,產量不會愈見低落。

E區也同樣趁著10月多雨,下雨天種下160株灌木綠籬(金露花)、14株樹苗 (台灣欒樹、光蠟樹、楓香、梅子),覆蓋落葉以免擔心澆水。

image001
9/18 請本地部落原住民幫忙E地/D地除草,我也要抽空做,這是E地

3. 新的水田

水田終於在10/30整理好了,一再下雨、或因怪手拋錨、拖了一個月才等到。 雇請老經驗的農夫幫忙當監工,與怪手司機溝通如何整出田埂、溝渠、菜園與水田之水平,一天下來,很順利地完成了。連耕耘機第一次粗耕耘,總共花了約 1萬元。以租10年之攤提、加上每年租金,這片地不在經濟收入規劃之內,只要能提供全家一年的稻米與平日之蔬菜,這些租金就值得了!

整地前丈量尺寸,才發現可耕面積不大,水稻約 1.7分地,菜園約150坪,數字不多,但整地後站在田中央想像未來的金黃稻浪,就感到滿滿的快樂! 太太尤其高興,又可以種菜了,早上走出門就可以採水果當早餐,未來又可以採菜來吃了!

不過快樂之餘還是要面對新的挑戰,我對水田是一竅不通,這些天拉水管引灌溉水入水田,需水量比我原先以為的還要多,接好的3吋水管洩水了一天,竟然淹不到 1/3面積,又要重拉更粗的5吋水管,未來淹完水後要作什麼也沒弄清楚? 只能邊走邊問。 種水稻是更精細的農業操作,比起水果有更多步驟與管理。 太太主動擔起照顧水田的工作,已在準備要到足夠的秀明自然農法穀種,也到處請教種稻技巧,我樂得輕鬆當個學習者,出力氣是我的主要工作,這樣我能專心看顧楊桃與鳳梨。

這片水田與東鄰的慣行農法水田相鄰,只有一個灌溉水溝寬,我們留了一個更寬的長溝,作為擴大緩衝帶用,也多了很少走到的田埂,女兒同學的媽媽種一大片野薑花,答應給我們不少分株苗,就可以種在這個田埂,將來會有一片高達胸口的野薑花可以作綠籬,每年4到10月,能在家裡插上一把清香的野薑花。

一月就要插秧了,農事的最後夢想很快就要實現。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怪手挖溝渠,作為左邊鄰田隔離帶、想貪心地種荷花、菱角與筊白筍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整地前的屋前水田地,只有 2分多

4. 農舍

搬到園裡的新家已經2個半月,八月的酷暑,家裡沒冷氣機,卻沒感到屋內熱到受不了,只要打開窗戶與電扇,就能感到舒適。進入秋天中期,早晚溫度較低,鐵皮的新屋開始被「冷」所考驗,每到晚上,北側窗戶就吹入涼風,睡覺時,窗戶只開一個書本寬的縫,電扇只開啟約2小時,這樣就夠涼快了。 這裡安靜,聽不見屋外的車聲、小狗不再因為路上的動靜而經常狂吠,全家一夜好眠。

五、六點起床,東邊的海岸山脈就被白雲遮住腰部,我們地勢雖不過160公尺高,但望過去都蘭山下的卑南溪谷,感覺就像一千多公尺高山看到的雲海,屋子東邊幾乎都是窗戶,隨處一見就是樹、草、山與雲,沒有任何人造物阻擋,太太總是說「我們家好像是民宿!好美啊!」

其實家裡一點也不像民宿,總是亂亂的! 書房與客餐廳的水泥地,自搬來後因為忙、因為懶,始終沒擦過,只是天天掃地就好。磁磚地板久不擦就很髒,水泥地不擦也沒關係!大家都多了時間作別的事。更絕的是女兒發現水泥地的妙處:即使不小心潑水也不用擦,因為一下就化開乾掉了。 也許大家都試看看這樣的地板,不要為了美觀與過度之清潔,而使用瓷磚、甚至是石材地板,浪費能源且採石礦對環境有許多破壞。

搬到新家對丈母娘很好,屋前門有一個夠寬的遮陽蓬,地面只是鋪上碎石,丈母娘不管晴天或大雨都可以坐在這裡,吹涼風、摘菜葉、削瓜果皮、做點雜務,小狗就蹲或躺在身邊,不用像以前只能在屋子裡。

現在開始有念頭想養雞了,已經構思好大概之方向。 也開始想劈柴來燒柴火煮飯,想在空地上做一個三角架、吊一個大鍋子,下方生柴火煮食物,親友一起圍坐烤火、吃飯、聊天,在暗暗的夜裡,應該比坐在餐桌前正襟危坐來得有趣多了。

屋子四周的幾棵樹,自四年前種下後逐漸長大,四月蓋新屋起的這半年春夏天,似乎感受到我的期待,突然長高,光蠟樹、青剛櫟、台灣欒樹、香楠、楓香都已是比碗口粗、比屋頂高。

終於,台灣欒樹第一次開出黃花、長出紅色翅果;香楠第一次長出紅嫩的新葉;青剛櫟第一次長出核斗。最令人驚訝是生長緩慢的烏心石,也緊追不捨,絲毫不示弱。於是趁著十月的雨,我又在屋四周空地種下9株桂花樹、3株烏心石、1株樟樹、2株光蠟樹、3株七里香、1株龍柏。 種樹看它長大的快樂,比起農作收成有過之而無不及;屋子被樹圍繞的舒適也令人留戀。

5. 農夫市集

明年的1/22 (週六),也是孩子的寒假、離過農曆除夕還有11天,雖不是最棒的日子,但已是幾個台東農友的最佳選擇,我們將要辦春天的「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大概還是在「誠品台東故事館」吧!七月的合作雙方都滿意,所以場地應該不會變。細節等有空想好並發出,想來玩的朋友請記得。

十月起的每個月第三個週六下午 15:00到20:00,台東的鐵花村慢市集出現我們的身影,未來每個月也是相同時間。 十月的活動,人潮沒有自己辦的市集多,但有不少機會,可以向沒接觸過秀明自然農法的新朋友介紹。自己不用佈置帳蓬與場地控制,可以專心和客人談。所有的農友都覺得很好,大家希望各自能多想一些古早或有趣的農作玩意或點心,不要讓現場只是聊天或賣農作物。

兒子在市集裡到處玩,傍晚終於回來顧攤位,芭樂早賣完,他竟然很主動拿起太太的手工皂,拿出去推銷。以為他開竅了,結果竟然拿手工皂,和其它農友換了農作物回來,還得意說被他賣掉了,真是人小鬼大。

6. 荒野保護協會 台東親子一團 (炫蜂團)

台東的荒野炫蜂東一團雖然人數只有24人,但卻是很特別的團體。

孩子分成四個小組,除了團長、副團長、家長的育成會會長、副會長外,還有八個帶活動與孩子的志工導引員。導引員工作很多,每次活動要關心孩子的情緒與反應,每個月要輪流策劃一整天的活動,這一天的活動要探勘,全體彩排、開會討論至少兩次、寫下詳細的教案、準備器材與教具。對於上班族白日工作之餘,算是很大的負擔。一般人下班就玩自己的興趣、休閒,很少人願意付出時間去作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而且孩子還常會吐槽說不好玩。 所以導引員需要熱情與投入。

在新竹時,印象中女兒當時參加的炫蜂竹二團,第一年,大部份的導引員都不具父母身份,且年紀都是30歲以下者;然而台東八個導引員有四個家長,沒受過任何訓練就開始付出,另外四個,一位是台東大學學生,其餘都是三、四十歲上班人士,這大概是台東人口少、青年少的特殊狀況。父母沒經驗卻站出來為孩子作事,令人感受到父母的愛;不為自己孩子的志工更是令人敬佩,尤其上了四十歲後,還要陪著活力充沛的孩子玩,真是為難了。

前幾次活動,我只是家長兼偶而幫忙的觀察員,因為一個導引員全家退出,我怕大家累垮就志願進來幫忙。進來參與規劃,才知道這些導引員真的很用心也付出許多,自己農事之餘雖然更忙了,但也因如此,有機會學到帶孩子的經驗與學到他人的優點。

兒子看在眼裡,會不會學到志工的快樂這件事?我不知道,至少他看到父親為了他,願意花時間,這樣就夠了!幾個月的團體活動,也讓他交了很多孩子朋友、學到團體的適應與相處能力。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炫蜂團10月的會外會-成功鎮麻佬漏步道登山, 要涉水、拉繩, 很有挑戰

參考台東炫蜂團之部落格: http://taitungbees.blogspot.com/

7. 荒野保護協會 台東分會

荒野保護協會 台東分會部落格格

http://tw.myblog.yahoo.com/sow-taitung/

生態保育團體總是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面對政府公權力強勢的開發,表面是經濟掛帥的指導原則,背後則是犧牲環境與公眾利益,只有少數人獲利,然而真相離民眾遙遠,忙著自家事的民眾為此而站出來總是不容易,少數願意站出來的人只能盡己所能,作多少算多少。

自從在荒野台東分會參與議題組的活動,才慢慢從單純的自然喜愛者,進一步留意這些破壞與開發的作為,台東縣從富崗、都蘭到成功都傳出不少開發案消息,都是在環境敏感的海岸地帶開發,讓人擔心海岸線被破壞殆盡,每次聽到烽火般一路燒起的開發案,就感到無力注意每個案子。

生態保育團體蒐集到情報,先進行現況與法令分析就很吃力,要凝聚在地居民意志更不容易,再要讓一般民眾瞭解真相更是困難,遑論要產生具體有效的行動,總是不知道行動到底有效與否,自己有很多事,也無力每件都去關注,總感到有點對不起,這也是開始參與環境活動後,常會產生的無力感。

在荒野台東分會,每個月要安排兩次免費的分享演講活動,從生態、文化、NGO、農業、創作談到遊憩。第二個週五晚上在誠品書局,第三個週五晚上則在台東分會,已進行近2年、20場演講了,這件事是我負責聯絡與安排,我已快把所知、所認識台東的人物都請完了,因為沒辦法給講師費,只能以荒野的招牌去拜託,幸好所有的講師都很願意分享經驗。

但上課聽講人數有時多、有時話題冷門就人少,人多就讓我高興,覺得沒有白費力氣,也對得起講師的準備;人少就令我悵然也對講師失禮。 這件事如同前面提到的環保活動,總是讓人學習:把努力當成灑種子,不期待何時會發芽。

但有時也讓人難忘,幾個月前,請到在台東發起知本「建和書屋」的陳先生,講有關他多年努力,為弱勢家庭的孩子作課輔與陪伴的行動,當天我有事無法到場,可是事後聽到幾個人說:那天陳先生的演講感動了他們。這樣的回應就是付出後最快樂的收穫。

自從到鄉間,接觸更多環保、農業、文化等過去陌生的事,發現原來台灣四處都有特別的人,有很多不是整天只把賺錢當第一的人,這股向上、向善與正義的力量,才是推動台灣成為更美好社會的原動力,這也是幾年前仍只管賺錢的我,所從來不曾體會的。感受美好的事與人,就會讓自己也想更好。

image005
荒野台東分會的週五見分享

8. 國小籃球隊

六月底一次畢業四個練得不錯的女生,兩年多的相處令我很感傷,只剩下一個有基礎的女生,女生隊要再拿到全縣第三名已很難,於是今年起,就將重心放在男生隊,看這五個六年級男生與三個六年級女生 (都同一班),是否在練了一年後,有實力去縣裡比賽。

長江後浪推前浪總是一代代上演,這些孩子經過一個暑假,長高一些、壯一些、體能又好一些,才幾個月就出乎意料,已練出比較像樣的基本動作,加上兒子在內的三個五年級男生,我把他們組成A隊,給更多難度高一些的動作或小組練習。

兩週前,A隊孩子左手上籃還是常常不進,不認真的態度令我受不了,於是把動作拆解,一段一段加強練習,不再保留孩子最期待的 20分鐘三對三鬥牛時間,最後還要求他們11人排隊輪流半場左手上籃,規定30次上籃沒進到25球就要重來,每次數到23球左右就失敗,一次次重來,最後整整上籃了2小時。

孩子臉色最後都很難看,結束後好幾個人抱怨腳起水泡、腳酸,這是我教球以來最嚴厲的一次了,但下次練習上籃,孩子的動作就穩定多了。 我不想太嚴格要求而讓孩子討厭籃球,但不進步也對不起他們,如何拿捏訓練與樂趣的尺度,就是當孩子教練最困難的。

球隊裡另有約 10位三到六年級孩子,因動作不純熟被分為B組,這裡面有好幾個是這學期才加入的菜鳥,但有些卻已練了一年,每個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訓練進度,但自己同時間要顧及A隊,只能顧及大方向,無法因材施教。 自己有點吃力,只好請A隊的學長姊,輪流去另一個籃框指導 B隊。學校雖支持卻不強調運動,孩子家長也只當這是孩子的課外活動,但A隊孩子們不認為這只是社團活動,而想多比賽,也能贏球,但無更多資源投入下,目前也只能用每週短短三小時練習了。

兒子在球隊裡除了個子矮小外,耐力、學習速度與身體協調性算是很不錯的,已學會雙手交換胯下運球,底線反手上籃等技巧性高的動作,外線與切入也有一定水準,他偶而總會說長大想打 HBL、有時又甚至說想打NBA。對於這些說說的目標,我只會請他多加油,抽空陪他加強練習,但也告知這些目標的難度,還找了“籃球夢”這部得獎紀錄片給他看 — 那是追蹤美國高中兩位有才華的籃球員,夢想進NBA但最後無法圓夢的真實故事。

剛開學,兒子還提出想法:想轉學到台東市前兩年全縣冠軍的國小打籃球,我沒潑他冷水,只是讓他知道國小每天通勤2小時,是多辛苦與令人不放心、會影響睡眠、花交通費、也不一定能當上先發球員。 某次非假日下課後,專程帶他去該國小觀察練球狀況,幸好那天該國小練習學生很少,而且去年主將多已畢業,剩下的只是去年與他差距不大的白隊成員。 還查詢到全縣國中冠軍隊是鄰近的鎮上國中,將來他有機會只以短程交通就能去就讀。兒子想了半天,或許考量到家裡賺錢不多,供應交通費很吃力吧!終於不再提及這件事。

但身為父親的私心,就會希望讓A隊的訓練強度增加一些,讓孩子學習的興趣能被滿足。

******************

第7次的電子報就寫到這裡,謝謝耐心看完。 祝您

冬天快樂

2010夏天的農事與生活點滴

六月初終於剪完第一次楊桃的枝條,讓楊桃樹下土地見到斑駁的陽光,剪枝這件事,就像面對孩子滿頭茂密長髮的父母,看了孩子清爽的頭髮就覺得很舒坦,但其實孩子是否喜歡如此就不一定了。

編按:作者為台東農友,以秀明自然農法栽培楊桃、鳳梨等作物。本文為今年夏季的農事與生活記錄,與讀者分享。
─────────────────────────────────────────────────────

不知不覺間已過了三個月,這三個月很忙,總提不起精力寫電子報,終於拖到第一個颱風帶來的兩個大雨天,既然無法工作就快提筆吧!

1. 楊桃園 (B 區 / C區)

六月初終於剪完第一次楊桃的枝條,讓楊桃樹下土地見到斑駁的陽光,剪枝這件事,就像面對孩子滿頭茂密長髮的父母,總是在孩子剪完頭髮後,看了孩子清爽的頭髮就覺得很舒坦,但其實孩子是否喜歡如此就不一定了。

剪枝也是一樣,樹的本質總是讓枝條朝上方長,而下方不見光的枝條就會自動乾枯,這本性與農夫方便採收與希望產量大的需求相左,農夫總希望果樹不要太高大,枝條能水平長而不是朝上長。總之,這件事就只能在心裡盡量求取平衡。

進入蓋房子最忙的六月下半段,緊接著七月採鳳梨忙的不可開交,八月前段自己慢慢打包開貨車搬家,八月後段新家搬入後的雜事,這段時間除了去幫蓮霧套袋與採收外,我好像沒再踏進楊桃園一步。原先五月初已剪短的楊桃園野草,歷經五、六、七、八近四個月,像是沒人看管的孩子,野到了極點,咸豐草粗壯如鉛筆、高大達胸口,矮小的兩耳草也蔓延開來,甚至長到膝蓋高。

面對這一片楊桃園,宛如野生叢林,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走進去。 終於在八月底有空揹起割草機花了兩天多的工時,讓楊桃樹再度呈現出一棵樹的形貌。

這麼久沒進楊桃園,心裡很歉疚,將近四個月的荒廢,前一次的如此作為是兩年前父親過世時,今年再一次經歷到農事真的要安排到適當就好,萬一有私事或過度忙碌,常會顧此失彼。 兩個月生長的野草高度與粗度很容易割除,但拖到四個月就不好割,事倍功半又更耗體力。

今年已經45歲了,雖然自覺體力尚好,但是回想剛作農的四年前,體力仍然是呈現衰退,如何作得更省力與輕巧,是我們這些由壯年邁入中年的農夫更要注意的事。

經過第一次修剪,過了這幾個月,楊桃樹又是密不通風,今年的枝條萌發很快又多,葉片的平均大小也比前幾年大,葉片大又多是樹健康的基本條件,不禁讓人很期待接著這一季的產量是否能提高。

只是期待中還是有困擾,通常一般栽培的楊桃樹一年會有三水 (水:產期),看產地氣候而不同,大約是9月、11月與1,2月。 我家的楊桃樹或許因為無肥料栽培,第一水幾乎沒幾個楊桃結果 (或許這才是正常的,因為沒施肥就自然少掉一期),這剛好讓我們可以專心忙鳳梨採收;往年第二期雖然有產量,但總是只有約 10%總產量,

但今年不同,在我們疏於照顧這幾個月,除完草進入楊桃園一看,竟然開了不少花,甚至已長出幼果,推算採收期將是在11月,有果實當然高興,但這一期果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成長期很容易碰到今年反聖嬰年的可能秋颱掃光果實,另一個是11月的果實會分散掉楊桃樹一年的養份蓄積,讓2月果實的花苞萌放數量變少。

擔心也沒有用,自然的事就自然地接受吧,就趕快作適度的通風修剪、第二水果實的套袋、並祈禱第三水的花仍能順利開出。

如果楊桃樹慢慢轉健康了,是否這就是將來的常態? 或者只是今年雨水多的影響?

農業看似簡單,其實每年的問題都不一樣,而且不像電子業三個月到半年就累積一次經驗,照顧果樹要每年才累積一次經驗,而且楊桃樹是生命體,且被天候、昆蟲與細菌影響,自然農法毋寧比人為控制的電子業挑戰還大。 所以農業不枯燥也不無聊,只要有挑戰性的事就有樂趣,雖然耗費體力卻不辛苦。在大自然裡流汗比坐在冷氣辦公室開會好多了。

P5274045

2. 鳳梨園 (D區 / E區)

E區的金鑽鳳梨剛完成第一次的採收,產量令我滿意,品質雖不到驚豔、但覺得還不錯,至少自己每次吃都覺得好吃。 歷經20個月 (2009/12到 2010/7) 照顧,第一次大面積種植鳳梨,能有這麼順利的成長與銷售,心裡很感謝!

一個沒有量產鳳梨經驗的農夫,種下後只有除草、套袋,然後鳳梨就不知不覺長大,看著一大片五千多個套了防曬黃牛皮紙袋的鳳梨,然後一個個採走,感覺真是神奇!

這次的鳳梨採收,也讓我對用秀明自然農法種鳳梨的收支有了掌握,提供給想務農的朋友參考:

** 採收:1. 良品總量6486斤 (良率約 69%) / 平均重量 1.87斤

6/26 – 76斤 6/28 – 192斤 6/30 – 253 斤

7/2 – 282斤 7/5 – 428斤 7/7 – 333斤

7/9 – 338斤 7//12 – 920斤 7/14 – 615 斤

7/16 – 539斤 7/19 – 802斤 7/21 – 421斤

7/24 – 564斤 7/26 – 319斤 7/28 – 98斤

7/30 – 129斤 8/2 – 139斤 8/4 – 38 斤 (清園)

2. 可以作酵素的瑕疵果總量1800斤 (包含裂果柄的鳳梨)

** 發芽率:夏果92% (種下 5400株,夏果發芽 5000株)

,另最近有冬果約 100個長出

** 病蟲害:被老鼠吃掉的應該有300多個、生病的應該不到30個。

** 20個月種植成本 (不含採收與包裝、不含農家工資):共 100,200元

旱地租金 (三分地):一般約 9,000元

定植與鳳梨苗:30,000元

除草: 58,000元 (3/20 1.5人天自己用機器除; 8/14 16人天; 10/26 12.5

人天; 1/26 6.8人天; 3/24 6人天;5/26 8.6人天)

套袋:3,200元

** 鮮果之收入: 共291, 870元 (6486斤* 45元)

** 鮮果之毛利 :191, 670元

** 鮮果之淨利 (扣除 紙箱/電話/到付手續費/文宣/膠帶/釘子):173,613元

平攤 20個月, 約等於每個月有8700元收入,這收入的意義代表的是農家賺的是自己與家人投入的勞動力。 若想要專業務農,這樣的收入毋寧無法支撐一個四口之家,台東之平均收入是每個月五萬多元(全台灣最低),若沒有農作物之加工品當輔助,我們的低標想要有約4萬元持家,只有往擴大面積或多種不同作物兩條路走。

擴大面積有農家自身勞動力之限制,只好請更多點工幫忙,但請愈多人就付出更多工資,於是有些農家成了小農企業,租了很多土地,請很多人種,農夫成為老闆,專注於管理、銷售與市場,也離土地愈來愈遠,這不是我要的方向。 種更多作物代表農家忙季的時間拉長,原本一種作物只要一年忙一兩個月,兩種作物就要忙四個月,最後就是整年都在忙,其實這也是大多數的小農所走的方向。

我對這次鳳梨收入很滿意,相對於其它自然農法農友,我家的鳳梨比較起來個頭大了一截,已經很幸運了;再相對於其它村裡的慣行農法鳳梨農夫,我們的單位面積收益也沒差一大截,然而他們要照顧兩三甲土地,我只有3分地,比起來是輕鬆一點。 只是我們也不可能同時種太多鳳梨,因此還要增加農作加工品之收入。

這次的鳳梨良率只有約 69%,比我預期之85%低了一截,主要是增加了裂果柄的鳳梨數量 (因輸送養份之果柄裂開,會讓甜度下降,所以也不出貨),裂果柄據說是因為氮肥過高,我們沒施肥,是否因為幼中果期下不少雨所致? 原因仍待尋找,不過也因此增加不少可以作鳳梨酵素的瑕疵果數量。

一般農夫照顧到兩三甲鳳梨,要採用有機或自然農法就更困難了,因為像我這樣除草對他們是很難的。

這次的鳳梨採收也累積了一些經驗,原來套袋時機的早晚可能也會影響鳳梨甜度,原來幼果到成果期若不注意草的高度也可能遮住葉片,減少光合作用使甜度降低,以上這兩項經驗都是附近一位常往來之老經驗農夫,吃我家鳳梨後所給之建議。

另外,有不少客人反映喜歡這鳳梨,但也接到約6個客戶反映鳳梨不夠甜、不夠細膩、或收到有爛掉之情形,照承諾我們先給予等值農作物補償,也很感謝收到回饋,讓我們有機會檢討原因,在未來能改進我們的作法。

採收期不長,大約一個月多幾天,而且如過去兩年,一樣在 6/26 開始第一次採收,鳳梨似乎是個守時的農作物。

最高峰產量920斤,剛好當天沒有義工與家人幫忙,只有我與太太從早上五點忙到傍晚五點 (只有午餐休息約半小時),雖然很趕很累,卻也來得及出貨,這個經驗幫助我們知道也許我們還可以讓種植鳳梨面積再稍微擴大,而自己仍忙得來。原本採收前很擔心5000株鳳梨採收會忙翻我們,看來只是很忙,體力仍可接受。

我們是每個星期一三五採收,原本擔心週一的採收因為休息兩天會忙不過來或過熟,看來也都可以,這樣的工作安排對我們很好,因為星期二四六就可以專心製作鳳梨酵素、先把紙箱裝釘好;最後還有週日可以休息。

這次鳳梨採收季,約有 8天採收日剛好有義工來幫忙,只要多一個人手,不管經驗多寡,就能減輕我們的勞動負擔,而且邊作邊聊天很有趣;也因為有義工幫忙,而鳳梨包裝只需要最多四個人 (作業空間不夠),所以兩個孩子樂得少幫幾天忙,不過讓我欣慰的是將升國三的女兒雖有升學之課業壓力,仍很樂意幫忙包裝鳳梨,只是她的條款是最多每次幫忙三小時,其實,對於這麼大的孩子能這樣,我已經滿意了。

E區之鳳梨就這樣採收完了,明年第二次老欉之採收是否能繼續不得而知,因為地主又換一家仲介來賣土地,或許被賣掉,或許因開價高而賣不掉,但我們決定在地主沒賣掉前,我們依然持續除草,因為很期待明年七月的老欉鳳梨會更好吃。

只是為了防止萬一這塊地被賣掉,就會有一年沒鳳梨可賣,所以我們終於把D區後方的土地租下來。 這土地有一甲面積,原先是慣行農法之百香果園,已廢園約一年,地主不願分割面積出租,我們擔心一甲地太大所以遲未決定, 直到七月中聽聞村長想租下來種生薑,生薑種植用很多農藥與肥料,緊鄰我們的D區且比其地勢高,這將是恐怖的一件事,只好承租了整整一甲土地,一次租七年。

但我們只想種最多四分地,剩下6分地該如何? 就看是否有心人是否願來台東試看看或自己未來的本事了,若沒種植就只好花力氣保持短草狀況。

D區之鳳梨仍在持續長大,5/25 第一次除草自己揹割草機作,原本以為未來都可以這樣作,省下不少工資,但到了 7/30才有空除草,已經高大又不好除了,株間除不到之處只能用手割除,只好再找村裡原住民婦女來一起作,結果邊作邊抱怨:因為前次機器除草只斷莖,卻讓野草根部長更深,基部之莖更粗,人力除草反而變慢。 我也決定了在這次收益能確定的情形下,請她們一起除草不但能讓村民有工作,我仍有收益,且草的管理更容易,未來就這樣作了。

P5274046

3. 新的水田

水田到現在都沒播種也沒整地,因為採鳳梨前決定把水稻延後,讓我專心第一次之大面積鳳梨採收與搬家。 九月要作水田之田埂、整平與水路之整地,明年一月才要種稻子,先把菜園恢復,剩下部份就種點豆子與玉米。

若一切順利,家門前就是水田之景象很快可以得見。

4. 搬入農舍

農舍增建從去年10月中洽談設計與估價,二月初到4/20申請建築執照, 4/23到 6/17完成外部架構,接著到7/15完成內部水電與裝修,7/22到8/20取得使用執照。

回想10月之搬家決定到完成,10個月全家就被我帶到另一個生活階段。

這次搬家在 8/14,從七月採鳳梨起,就每天用廂型車自己搬家具與物品過來,幾個重型家具與家電,很幸運剛好有擅長爬高山的志工幫忙,也順利搬完,8/9 到 8/13 全家出動作最終之雜物搬運與整理,每天孩子與岳母都要新舊家兩頭跑,一起出力,全家人一起搬家的感覺很難忘。

當舊家漸漸清空,只剩下一個電視與要送人的三人座沙發,房子突然變大,說話出現迴音,舊家更顯冷清,心裡很感傷,畢竟在台東的這個家住了將近五年,離開龍田村是我搬入新家的快樂之外的難過。 我喜歡龍田村熟悉的鄰居、農友,喜歡經常可以看到籃球隊的孩子,喜歡這裡整齊舒坦的街道。

但搬入農地裡的決定早已作成,新家已蓋好,也無法後悔了! 於是帶著全家人搬入了新家,兩週多了,還有點不習慣新家的感覺,幸而是全家一起適應新家。

相比於龍田村的舊家,新家就在鄰村農地邊,這裡很安靜、晚上屋前屋後到處是蟲叫;白天四週都也鳥鳴,客廳、臥房隨時都可以看到海岸山脈的清麗、雲霧繚繞山頭的景緻、親手種下的樹木,太太說感覺好像住在民宿裡;這裡也很清涼,兩層的鐵皮屋頂、有空氣流動的鐵皮牆結構,讓新家白天不致感到炎熱、晚上卻非常涼爽,即使是八月下半的酷熱,晚上睡覺可以只吹一兩小時之電風扇 (家裡沒有半台冷氣)。

新家只有一層樓,面積比舊家的三層樓小了 30坪,又有一半是水泥地,女兒掃地說面積變小很棒,現在全家人的生活空間更緊密,感覺家人隨時就在你身邊。

兩隻小狗可可與琦琦現在也有更大的空間活動,以前去田裡工作就放兩隻狗看家,一出門是馬路,不小心就會被撞;現在他們有很大的空地、可以跟著太太去陽桃園與鳳梨園工作,真不知道是狗兒還是太太比較幸福。

這幾天的颱風大雨,這一帶應該下了三百多公釐雨水,當第一場半夜兩點之豪雨,把兩層鐵皮屋的屋頂打出聲響,內層之隔音鑽泥板雖然擋掉不少聲音,但第一次經歷的我還是被驚醒,孩子仍睡得沉,我則擔心鐵皮屋是否漏水,驚醒後檢查都沒事,就放心地於大雨中睡著了。 新家已慢慢展現它的安全感給我們一家人。

只是住在四週田地的環境裡,也多了一點小困擾,像是隨處找到窗門邊小縫就鑽入的細小螞蟻,不知怎樣爬進來的壁虎,總會留一點黑黑乾乾的小便便,不時在紗門外等待進來的蒼蠅與蚊子。 以上這些都算微小干擾,倒是前一陣子流理台下櫃子發現一條細小的幼蛇 (是三角頭毒蛇,但圖鑑查不出種類),於是又忙著把所有的門縫再施工縮小;廁所窗戶外面則攀爬一隻碗口粗的臭青公蛇,也被我趕走了,只好警告家人在後院要小心點,不要被嚇到了。 也有可愛的白頷樹蛙爬到廚房窗玻璃上,吸盤吸不住一直滑下來的趣味。

或許也應該這將是我們最後一個家了,我們很高興能與還未成年的孩子能在這裡一起度過幾年,一起養雞、養鴨與鵝、一起搭個鞦韆。 孩子還是會受到現代社會之商業與網路影響,但總是給他們不一樣的環境了。

5. 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

7/24 辦完我們幾個農友之第四次市集,這次的場地換到誠品書店的後院,感覺不太一樣,也多了不一樣管道來的朋友,很高興增加了邀請農夫朋友,雖不是務農卻是作其它如資源染、陶藝、非洲鼓等之朋友,讓我們的市集更豐富,就像農夫的生活也不是只有耕種,也有生活、藝術與音樂等面向。

每半年一次對我們如同一場嘉年華會,是大家熱鬧一次的場所,還好來了不少人,提供場地的誠品書局很滿意,還希望我們增加舉辦頻率,不過我們還是決定半年玩一次就可以。

每次市集都警告我兒子要留在攤位幫忙賣農產品,但又是一樣,跟其它農友的孩子到處跑,管也管不到,還好盡職的女兒始終堅守攤位,雖然不會開嗓叫賣,但至少把收錢與找錢一事作得很清楚。

這次的帳蓬不是用大雨傘,也不是用市售的金屬管帳蓬,而是農友輝哥設計的帳蓬,每個農夫要自己找竹子、鑽洞並學會組立。事前在農莊已組過 2 次,總是搭的歪七扭八,果然在當天佈置時也是手忙腳亂,搭了一小時多才完成,還動用好幾個義工幫忙,不過,八個竹子帆布帳蓬排好,果然讓這市集有自然之感覺,也很有美感。

這次的市集很幸運天氣很配合,夏天的早上到中午 1點,竟然沒有太陽,而是滿天雲朵,原本擔心下雨也沒出現,直到市集收場請好客愛吃飯樂團的小美唱到最後一首歌才開始飄雨,真是神奇!

有關於農夫市集的細節,有朋友作了以下之描述:

義工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tizzypoppy/21784621

花蓮農友 遠古農莊 的部落格:http://blog.yam.com/fasan/article/29966954

6. 荒野保護協會 台東親子一團 (炫蜂團)

每個月一次的炫蜂團集會,已進行了約四個月,這是一群三到五年級孩子的聚會,兒子雖還不到期待之程度,但每次都很高興的去,身為觀察員的我,有時候要代理其它請假之輔導員去帶小隊或活動,總之是隨著全程活動而參與,兒子很活潑,每次在活動中就很愛說話有很愛炫,讓身為工作人員的我有點困擾,只是其它導引員總是美言:因為他很活潑才讓活動更熱鬧,我也只好隨他去了。

炫蜂團對兒子而言,有趣的地方不在於接觸自然,因為家裡就很自然,吸引他的在有很多玩伴,也有一些大地遊戲。

最近的一次活動是8/7 兩天的露營,一群孩子在附近的國小露營,因為我擔任第一天的值星官,一直到晚上睡覺,孩子的帳蓬還是鬧烘烘的,孩子七嘴八舌聊天唱歌,或者隔著帳蓬男生與女生鬥嘴,我這個值星官只好坐鎮附近,請他們放低音量,有幾個孩子溜出帳蓬到樓梯口看星星,被我趕回去睡覺,竟然異想天開把紗門拉開,躺在門口看星星,我警告他們有很多蚊子也不理我,果然隔天這個帳蓬的孩子起床後抱怨被蚊子叮整晚。 孩子的學習要慢慢讓他們有意願,這是炫蜂團的特點,也不會太有紀律,就是很自由。

現在的孩子即使你讓他多接觸自然,在同儕壓力、影像、電腦與流行文化之影響下,都未必能保證將來長大後仍喜歡自然,注重環保。如知名的台灣自然文學作家,從小花很多心血為孩子營造自然之環境與教育,但到了大學,孩子卻沉迷於網路與遊戲,作家只能期待孩子將來回到原先之軌道。或許我們為孩子在鄉間與炫蜂團所作的,也只是灑一粒種子,是否發芽就不能苛求了,但不撒這粒種子,孩子將來連發芽的機會都沒有。

我常接觸到來訪的親子家庭,有些孩子對鄉間田野的感受,竟然是連看都不想看,只想躲在車上吹冷氣打掌上電動,如果我們的每個下一代都是如此排斥自然,那下一代長大後的環保與生態保育能有多進步,我真的是不敢想了!

參考台東炫蜂團之部落格: http://taitungbees.blogspot.com/

7. 我與孩子的長途自行車騎乘

兒子喜歡自行車,常東摸西摸,也喜歡長跑,於是我與他約定在國小畢業前,至少要騎車去花蓮,終於在搬家後有空,在8/22 到8/23兩天騎車往北走,事前他最遠只騎過 12公里到鄉裡北邊的瑞源村,我不知道他的本事在那裡,也沒把握來台東前最多騎50公里的我能騎多遠,我只說盡量騎,騎不動了就坐火車回來。

現在台鐵有兩鐵列車,可以人帶車一起坐,對我們很方便。

兒子抗議他騎的是20吋輪圈的小車,且只有六段變速,而我的是新竹就買的1萬元26吋輪圈自行車,還有 27段變速,我只好安輔他說這段花東縱谷的路沒有陡坡,六段變速也夠了。

我們六點出發,一路騎到關山 15公里,花了約1小時,大部份時候兩人前後相距不遠,超過他最遠距離了,他還精神奕奕;於是繼續騎到池上北界,又是 15公里一小時;每次休息10分鐘上廁所,看他臉色很好,又繼續往北, 這一路騎到玉里南邊,又是 20公里,沿路車少,兩人可以常常併肩或前後緊臨騎,邊騎邊說話,這樣陪兒子的經驗很難得。

休息完已將近10點半,我們這樣的速度很慢,不過原本就不是要拼速度,而是對他的自我挑戰,所以雖慢也 ok,何況我也騎不快。已開始下起雨,我們穿著雨衣,要完成最後一段最遠的路,走 193號公路到瑞穗火車站,這一段路將近 26公里,大約到了15公里後,兒子表現出比我好的耐力,愈騎愈遠,我經常在彎路上都看不到他,心裡有點擔心一個11歲多孩子騎在路邊的安全,但就是追不上,騎到後來我已感覺屁股疼痛、小腿肌肉僵硬,終於追上在秀姑巒溪邊大橋等我的兒子,問他如何?竟然不像我這樣。看來,拖累的是我。

到了瑞穗已將近 12點半的午餐時間,也將近76公里,對於第一次騎長途的我們已是很滿意的表現,於是給他獎勵,一起在瑞穗待了一晚,隔天才坐火車回到關山。

兒子喜歡這次騎車之經驗,在國小畢業前,我們約好要多騎幾次,愈騎愈遠,也試著騎山路到海邊,最後能騎到花蓮,這將是我們一起的紀念,也將是我們仔細看花東之美的回憶。

夏天的分享寫到這裡,謝謝耐心看完。 祝您秋天快樂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