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200縣道旁的SOS-滿州鄉分水嶺部落現狀(下)

迫於壓力,分水嶺部落決議,先針對房屋受損嚴重的村民來協助,找個安全的地方搬遷,可是被迫搬遷的住戶覺得,搬離部落這麼遠,有孤立遺世的不安全感,因此也不願意搬遷。

編按:本文為滿州鄉分水嶺部落現況報導(下),閱讀(上)請點選這裡。

政府起乩施法:永久屋急急如律令,災民速速退散

上分水嶺部落被列為安全堪慮的地區,其中八瑤路東側11戶及基督教長老教會 3戶為立即危險,八瑤路西側10戶為潛在不安全。張清茂說:「政府的意思是希望我們都可以申請永久屋,搬遷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縣政府是希望我們找國有土地,這樣他們比較好作業。」

image006shoh.jpg
↑上分水嶺部落災後空照圖(資料來源:98年度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居住地新勘及複勘作業暨安全評估報告書計畫)

image007
↑下分水嶺部落災後空照圖(資料來源:98年度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居住地新勘及複勘作業暨安全評估報告書計畫)

滿州鄉公所原住民行政課邱平貴課長說:「我們提供九棚村及港口村的地點居民都不接受,因為有六十幾戶,所以需要較大的面積,但居民則希望能在原居地附近找地點,但是附近都是山坡地,沒有較大空間的土地且不安全。」

張清茂也表示,部落的意思的確是希望在原住居地附近可以找到適合的遷居地點,但是適合的地都是私人土地,政府還是希望以國有地為優先考量。而之前政府提供的地點面積都太小了,目前選定一塊國有地-港口段1103等地號13筆土地(約4-5公頃),所以就先讓政府鑑定那一塊地,之後再看部落的意願。

但是張清茂也質疑,政府提供的九棚段的土地,下大雨時常有淹水,而現在送鑑定評估的港口段,也是屬低漥的河床地,若要搬遷到那一帶,也是頗令人憂心的。而鄰近的九棚廢校內,仍安置著八戶94年海棠颱風的受災戶,五年多了,他們的問題還未獲得解決,這等效率與誠意,看了實在令人心驚膽顫。

「現在是有點僵持啦」張清茂說:「像上個禮拜(6月17日),說6月底前要我們做決定,我們想要的地也都是私人地,政府又不協助我們變更,不願意協助我們來去徵收,你要我們選的國有地又這麼遠,地是又地漥,我們怎麼可能願意。」而政府態度卻是強硬的:國有地。

張清茂今年五月才接下部落重建會主委的任務,擔任起部落的未來的歷史重任,一上任就要處理土地的問題,另一面還一個棘手的問題「永久屋」。

他說:「就算申請永久屋,我們只有地上物的使用權及繼承權,其他都還是政府的權利,我們去那邊住,我們什麼生存的空間,什們的都沒有,要怎麼適應環境。我們在這邊,去山上去哪裡都熟悉,也有自己的腹地可以種菜種什麼的,這關係到生活方式種種的問題,還是需要給我們一點的時間來去…,可是政府還是急著要我們做決定。」

張清茂表示,政府辦理第一次永久屋說明會的時候選在距離部落12公里遠的滿州鄉公所,部落的族人大部分都沒接獲通知,而且去參與的也都是老人家,老人家只聽說有新房子可以住,所以都毫不遲疑地簽下永久屋的申請表,因此小小的分水嶺部落竟然高達69戶的申請戶數,但族人們並不知道永遠這些新房子的背後是不能再居住原有的房子。

他說:「一開此也不太了解,慢慢接觸後,發現這是個滿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就是讓所有部落的人更了解更清楚甚麼是永久屋,申請後會有哪些問題產生都要考量到,如過這樣盲目配合政府的運作的話,到時候我真的成為歷史的罪人了。」

(註:鄉公所與上分水嶺相距約12公里,車程30分鐘,期間幾無大眾交通車往來)

為了讓族人能夠清楚的了解「永久屋」,張清茂再度邀請了縣府的長官前來部落說明。6月17日,屏東縣政府原民處派人來到分水嶺部落與族人說明,但來的人卻對張清茂說:「你們連地都還沒有決定,叫我們過來說明什麼。」

「我的意思就是說叫你們過來說明更清楚一點,讓我們更認清這個東西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叫我們趕快找地。相關的利害關係你要跟我們百姓說明清楚啊,政府的權利與義務關係,你要讓我們百姓知道啊!」張清茂跟記者這樣說道。

在縣政府的長官說明後,分水嶺的族人大部分傾向放棄申請永久屋。張清茂舉了自己當作例子,他的房子剛蓋好不到五年,還在負擔貸款,如果放棄了這間房子,貸款將如何處理。更何況,他現在的房子有四、五十坪,若換成永久屋,他和太太兩個人,頂多換到十四坪。即便是如此,還是得顧慮到少數族人的需求,尤其是住在立即危險區的住戶。

部落決定:以協助受損較嚴重的族人為優先

迫於種種壓力,分水嶺部落決議,先針對房屋受損嚴重的村民來協助,找個安全的地方搬遷,因此決定先送鑑定港口段1103號等13土地。可是被迫搬遷的住戶覺得,想到搬到離部落這麼遠的地方,孤立遺世的不安全感不禁而生,因此也表示不願意搬遷的意願。

無論是「遷村」或是「集體遷居」,對部落而言都是大事,對於生長土地情感而言,也都是無法斷然切斷的本性。但令族人不解的是,這等大事,政府何苦相逼呢!要族人在這麼短時間內作出這麼重大的遷村決定。為什麼不能先找個安全的地方,暫時讓族人得以安全安心,待浮動的心平靜下來,再來好好的討論部落的未來,畢竟「遷村」是個複雜而謀合的過程。

註1:

分水嶺,排灣語Chiyukunhi,意為地勢宛如山川分清之境,因緊鄰八瑤(排灣語Bariuru,即周圍有很多山嶺之意)。位於屏200縣道的最高點,是吧沙加魯溪與紅土溪的分水嶺,也是不少單車客環島時的必經之地。百年多前一艘美船的擱淺、宮古島民的遇難以及大和民族的入侵,後有斯卡羅族頭目潘阿別家族西遷平生番,這些台灣史上的重大事件,全寫在這個部落週遭。

無論是分水嶺或是八瑤,皆位於滿州鄉與牡丹鄉交界處,日據時期屬牡丹鄉高士村管轄,民國58年遂劃入滿州鄉長樂村的範圍,是滿州鄉唯二的原住民聚落,由於處於原漢交錯的灰色地帶,因而造成許多權益上被忽略,居民似乎也習慣了被忽略,或者是樂天知命,就連八八水災造成地表滑動、房子傾斜,族人覺得自己算是不錯的,至少不像其他地方還有死人。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屏200縣道旁的SOS─滿州鄉分水嶺部落現況(上)

滿州鄉分水嶺部落雖然從房子前方看似沒事,但房子的底下是不停滑動的地層,房子後面已經傾斜,不知如何是好的居民,默默地在牆上噴上sos。

編按:本文為滿州鄉分水嶺報導(上),閱讀(下)請點選這裡。

「這關係到我們之後子子孫孫要去住的地方,現在一下子就要我們去選擇到哪?… 我也不想當歷史的罪人,這(遷村)應該是很慎重而且是往很長久的思考邏輯去想,並不是說因為政府這個應急這個政策,就叫我們必須趕快做決定,趕快怎麼處裡。」言談中,張清茂透露心中的不安及無奈。

image001

↑雖然從房子前方看似沒事,但房子的底下是不停滑動的地層,房子後面已經傾斜,不知如何是好的居民,默默地在牆上噴上sos。

從八八之前開始的災難

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的分水嶺部落,長久以來一直潛在地表滑動的問題,早在八八風災之前,八瑤長老教會就已發生地裂及傾斜,教會的戶外廁所也落陷一層樓之高(註1)。八瑤長老教會的黃麗音牧師表示,已經跟鄉公所陳情了三年,等了三年,鄉公所才在八八風災之前即時興建了擋土牆,所以教會才能在八八風災中逃過一劫。

但鄰近地區的住戶可沒這麼幸運了,縣道200東側的整排住戶(11戶)發生圓弧行的地層滑動,房屋嚴重向後傾斜且多處龜裂,部落重建委員會主委張清茂說:「走進去都會失去平衡感。」

image002

↑八瑤長老教會的戶外廁所,在災前就已陷落將近一層樓高(八瑤長老教會提供)

image003

↑災後,鄉公所在八瑤教會周圍興建了檔土牆,也有民間社團捐助教會,用鐵皮蓋了部落孩子的課輔教室「教育會館」

image004

↑但是即使興建了擋土牆,仍無法抵抗大自然的力量,所以,教會前的地面,又裂了。

行政院原民會在98年11月30日公佈了「98年度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居住地新勘及複勘作業暨安全評估報告書計畫」,評估上分水嶺為「原居地不安全」、下分水嶺部落為「原居地安全」(有二戶潛在不安全)。因此核定上分水嶺部落為「安全堪慮地區」。

雖然報告如此,但這個地處偏遠,不會哭也不會討糖吃的小部落,似乎沒有因此得到政府關愛的眼神,直到今年的1月24日,屏東縣的社運團體「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在造訪部落後,於peopo公民新聞平台發表了「被世界遺忘的八瑤部落」一文後,引起了原住民媒體的關心,才促使政府有了較積極的動作,但這對部落到底是恩典的膏抹還是災難的開始呢?

image005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訪視八瑤教會及部落民宅

災後分水嶺部落大事記

日 期 事 件 內 容
2009/11/07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陶林數值測量工程有限公司針對10個原住民部落進行新堪調查工作 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上下分水嶺部落表列其中。
2009/11/30 新堪調查評估報告出爐 上分水嶺為原居地不安全,下分水嶺元居地安全(有兩戶潛在不安全)
2010/01/14 劃定定區域說明會
2010/01/24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於訪視後,將部落的訊息在網路上發表 被世界遺忘的八瑤部落http://www.peopo.org/actkrtaiwan/post/50306
2010/01/27 勘查與審議 核定上分水嶺為安全堪慮地區
2010/03/05 劃定特定區域諮詢 未決定
2010/03/09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三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三地門逹來村願意遷居者,請原民處說服申請配住目前已開設之7處永久屋,不再另外開設永久屋專案安置。三地門德文村後續規劃安置於德來公園。
2010/03/31 劃定特定區域諮詢 屏東縣政府表示該地區不同意劃設
2010/05/24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十二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地區申請戶之安置地點,請再加速尋覓合適基地,報請重建會核定。(原民處)
2010/06/02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十三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地區永久屋安置地點,已由滿州鄉公所及上分水嶺部落重建委員會於6月1日前往滿州鄉港口段1103等地號13筆土地(約4-5公頃)現場履勘,請公所儘速陳報本府轉請營建署進行安全評估。(原民處)
2010/06/14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十四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居民對滿州鄉港口段1103等地號13筆土地作為安置地點有意見,要求遷建地選在住家附近,另該分水嶺居民亦要求本府再辦永久屋核配資格說明,請原民處於6月17日向該分水嶺居民充分說明,永久屋係為居民住家安全結合公私部門資源所興建,獲配住宅後不能返回原居地居住,未於永久屋居住者亦將收回永久屋。(原民處)
2010/06/22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十五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居民原則同意以港口段1103等地號13筆土地作為遷居地點,請原民處預估遷居意願戶數並促請滿州鄉公所速於一週內提報,俾便展開遷建事宜。(原民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屏東縣災後重建委員會。製表:李孟霖 2010/06/25

(本文待續)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願牧童的九棚村能永續存在

這個牛群可以自自然然吃草的地方,人們可以用簡單器具捕捉漁獲的地方,也是原住民族與漢族共存的場域。社區將活動中心妝點美化起來,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醜醜的駁崁就由社區的小孩把它漆一漆,大樹下就用廢棄的木頭做成……

台北高級官員們,他們表達要再生我們農地的意願。但是,你怎麼能買賣天空?買賣大地呢?這種概念對我們而言是很陌生的。我們並不擁有空氣的清新,也不擁有流水的美麗。因此,你怎麼能夠他們呢?畢竟不論是九五之尊或是老農夫,只是這片土地的一部分。

九棚清淨家園計畫,就從村長所提案的主要道路環境清潔(縣200線、九棚路及南仁路等,約3500公尺)及活動中心周邊花木種植與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開始。經過村民共同努力打造,在今年年底有了初步的成果。

981016-11-5-2-360.jpg

社區的公共空間整理,表示居民對社區意象的的呈現,從願景到落實的過程。也許鄉下人的營造技巧,沒有都市人的花俏,但看到居民們,用彩繪表達對從前時光的記憶回溯,可以感受到對家鄉的濃郁情感。

11-5-5

11-5-4

這個牛群可以自自然然吃草的地方,人們可以用簡單器具捕捉漁獲的地方,也是原住民族與漢族共存的場域。社區將活動中心妝點美化起來,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醜醜的駁崁就由社區的小孩把它漆一漆,大樹下就用廢棄的木頭做成座椅與桌子,小小的土地公廟也上了點彩妝,週邊的小空地,種些小花小草,由社區志工負責後續管理維護。

11-5-6

11-5-3

在許多地方,這樣的環境整理,或許不足為奇。但在偏遠的九棚村,牛人比約1比5的可愛鄉下,公部門三四十年來從未挹注經費的國家最南端的鄉下,凍結了最美的人情、最美的農村記憶。

最近即將通過的所謂「農村」「再生」的什麼法案,這個牛人比約1比5的鄉下,牛群大概不知道還能不能優雅的吃草,居民三四十年來被凍結的最美的農村記憶是否仍能存在,最近一年所努力的小小社區營造嚐試,是否會被大建設摧毀,實在不得而知。

希望這個香格里拉,能被保存。借用印地安酋長西雅圖1852年寫給美國總統的信:

「在華盛頓的總統寫信,他表達要買我們土地的意願。

但是,你怎麼能買賣天空?買賣大地呢?這種概念對我們而言是很陌生的。我們並不擁有空氣的清新,也不擁有流水的美麗。

因此,你怎麼能夠買他們呢?

地球上的每一寸大地對我們的人民而言,都是神聖的,每一根燦亮的松針,每一片海灘,黑森林中的薄霧,每一片草地,每一隻嗡嗡作響的昆蟲,所有的這些生物,一枝草一點露,在我們人民的記憶及經驗中都是聖潔的。

我們可以感受到樹幹裡流動的樹液,就像自己感受到身體內流動的血液一樣。地球和我們都是對方身體中的一部份。每一朵充滿香味的鮮花都是我們的姊妹。熊、鹿、鷹都是我們的兄弟,岩石的尖峰、青草的汁液、小馬的體溫,都和人類同屬一個家庭。……..

你們的目的對我們而言是一個謎,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如果所有的水牛都被屠殺了,所有的野馬都被馴服了。當所有森林中祕密的小角落都被人類侵入,當所有果實累累的山丘都插滿電線桿時,世界會變得怎麼樣呢?灌木叢要長到哪兒呢?消失了,老鷹會去哪裡呢?消失了!

如果生活中沒有了飛奔的小馬及狩獵,會變成什麼情況?那不是生活而只是生存。

如果最後一個紅種人的自然天性消失了,如果他對過去的記憶只是一片飄過草地的雲造成的陰影,這時河岸和森林仍然存在嗎?這時我的子民仍能保有他們祖先的精神嗎?

我們看待這片大地的心情,如同新生兒敬愛母親的心情。如果我們將大地賣給你,請和我們一樣愛這片大地,像我們一樣的看護它。要在你心中常保對大地的記憶,在你心中常存大地原貌,並將大地原貌保留給你的子孫,並像神愛護我們一樣的愛護大地。

你和我們一樣,是這片大地的一部份。這片大地對我們是珍貴的,它對你也是珍貴的。我們確知一件事:上帝只有一人,人類只有一種。不論白人或紅人都不應被區分。我們畢竟應該是兄弟。」

不論所謂「農村」還是「農地」,「再生」還是「改建」什麼聽不懂得法案會不會通過,都期望對這個地方有權力去支配的執政當局或是外來者,能尊敬這塊土地,這群人民。畢竟不論是九五之尊或是老農夫,只是這片土地的一部分。

公民美學如何可能:遊(油)畫於港口小巷

公民美學無法一蹴可及。雖然油漆牆面總有剝落的一天,但作為一種動態的社區教育或者一邊遊玩,一邊作畫,一邊也幫村子美化的練習。只要持續下去,相信美學的素養會累積出不同於以往的樣貌。

在鄉下,會有什麼新鮮事?比鄉下還要鄉下的地方,公民美學如何可能?或許就在假日小朋友的遊(油)戲中。把這一代或者上一代的故事,口述給下一代,讓最年輕的一代,練習描繪,村落的前世今生。去年屏東縣滿州鄉港口村(港口社區)經歷過第一次社區風貌營造與綠美化的經驗後。今年村長夫人與鄉長討論後,選擇港口村內的另一個巷子作為改善社區風貌的地點。由於此次計畫時間較短,經費也較少,還在思考如何可能。還好,鄉長靈機一動,想到鄉內有退休的老師,目前在鄉裡面圖書館義務教小朋友油畫。於是就決定讓小朋友試試吧。

971210-360.jpg

認真作畫的小畫家

本鄉有油畫基礎的孩子們利用休假日起個大早,跟隨著老師到預計作畫的地點。在油畫老師打完草稿後,用畫筆一筆一筆描繪在擋土牆上。村長夫人特別打電話給我,讓我有機會可以到現場一睹滿州鄉的年輕一代的畫風。

社區文化氛圍是需要時間去凝聚的。鼓勵更多熱心的大人小孩參與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社區要動起來可不能僅靠村長、村長夫人,也要有持續關心與參與的居民的投入,才能疊加出延續的文化力。

在鄉下,看到高齡長者多,青年人多到都市去賺錢去了。這次在這港口村的小巷口,看到這群小畫家,彩繪著一個接著一個港口村的故事,讓單調的擋土牆呈現另一種觀看的可能。

2

鄉內老師與國小學童一齊動手畫

公民美學無法一蹴可及。雖然油漆牆面總有剝落的一天,但作為一種動態的社區教育或者一邊遊玩,一邊作畫,一邊也幫村子美化的練習。只要持續下去,相信美學的素養會累積出不同於以往的樣貌。

看著去年的村子,在公部門、大學院校與當地非營利組織共同創造出一心二葉(業)的社區風貌元素(漁業與茶葉)。在這個小巷子,鄉裡面的老師與小朋友藉由理解去年施作成果,心神領會的作畫起來。我就在與他們閒聊了一陣子後,為了不影響大家的進度,就把時間交給他們自己了。

3

去年鄉親長輩們動手作畫的情形

4

去年施作成果,感覺還不錯。

假日逛逛社區,發現社區自己動起來,感覺去年的在這村子的努力,雖然孩子們與我不熟識,卻延續著社區營造的精神,繼續向前行。就覺得即便在很偏遠的鄉下,公民社會與公民美學仍有機會漸漸成型,以我們觀察到或沒觀察到,參與或沒參與的方式,自然地進行著。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