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紀實: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0827三讀通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昨天經立院三讀通過,重建預算上看1200億元,得舉債支應;各級政府得依規定遷村、遷村不受環境保護法令限制,民間團體得知後,震憤得無言以對。備受關注的遷村問題,條例規定…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昨天經立院三讀通過,重建預算上看1200億元,得舉債支應;各級政府得依規定遷村、遷村不受環境保護法令限制,民間團體得知後,震憤得無言以對。

立法院表示,重建工作將由「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主導,行政院長、副院長擔任委員會正、副召集人;委員會中,災民及原住民代表不得少於1/5。

備受關注的遷村問題,條例規定中央、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得就「災區安全堪慮或違法濫建的土地」,與「原居住者」諮商取得共識,劃定特定區域,限制居住或限期強迫遷居、遷村,並給予適當安置;而災民安置只要經土地使用、地質、環境影響評估、水土保持及水利等機關會勘、認定安全無虞後,土地變更、開發事項,不受都市計畫法等相關法令限制。

那瑪夏鄉民族村民族國小老師打亥直嘆:「對政府重建政策無言以對」。打亥曾在小林國小服務3年,後到民族國小服務。打亥說,事發後他在電視上比對小林倖存者的臉孔與名單,「結果我熟悉的孩子的臉孔只有3個!」他痛哭失聲地說,「接著則必須找我的族人、家人,我們這兩個村莊為什麼會這樣?」

打亥憤怒地說,3、40年前,國民政府一卡車一卡車地將山林砍除送出,「2年前,又每天為了越域引水工程炸山!」這些錯誤的政策造成那瑪夏鄉與小林幾乎遭受滅絕,「現在還想強制遷村!」

昨天重建條例通過前,災區部落的代表與民間社團前往立院靜坐抗議,要求條例不得強制遷村、需與居民溝通、重建委員會內必須有部落同意的代表,但沒有任何一位立委出面接收訴求。

部落族人在立院外頂著陽光等待近中午,才終於進入立院請願室,但與會立委包括廖國棟、林益世等人並未聆聽族人需求,只說:「妳們想要的我們知道,遷村問題已在條文中修改為:『需與原住居民協商後取得共識』才能進行。」完全不理會南方重建部落聯盟召集人阿布娪要求「強制遷村」應拿掉,以及「應取得部落同意」的訴求。

由於溝通不良,部落族人氣憤離開立院,立委陳瑩此時著急地趕來對族人說:「最新協商版本又將取得共識拿掉了!」陳瑩並拿出林益世讓非災區的台北牧師簽下有強制遷村的同意書,以做為部落支持強制遷村的意見,讓族人非常憤怒。

部落族人在遷村條文表決過程時,在立院議場旁聽席上高喊抗議強制遷村,但隨後被立法院長王金平罕見地動用警察權,把族人趕出議場;不過經壓力,協商表決後,取得共識條文,以及原住民基本法已被列入條例內。只是未來實際執行恐怕仍有困難。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發展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質疑:「安全無虞到底是什麼意思?誰能來界定?」廖本全指出,政府雖有對國土的基本調查,但缺乏界面進行整合,意即目前的資料無法完全確認哪些土地不適開發,「因此誰能來認定、誰敢認定安全無虞?」

廖本全痛批,重建條例中的遷村完全「完全由上而下」,政府比共產黨還共產黨。廖本全表示,重建是災民凝聚社區意識的機會,原住民的文化層面可望再發展整合,但整部條例完全忽略這件事;更重要的是,遷村後的開發完全沒有保育策略,「過去錯誤治山、治水的思維會再複製一次」。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拔尚說,條文中放入取得共識,已比原本的版本好,「但重建委員會要如何取得共識才是重點」;他認為既然無法將強制遷村的字眼移除,至少政府在另定辦法時,重建委員會「取得共識」的方式,應要與部落會議討論才行。

拔尚感嘆,部落對重建條例通過並沒有欣喜,「馬英九一直說做太慢會被罵,但請他急是急救災,救災都做不好,重建急什麼?」拔尚表示,救災要快、安置要準確,重建則要有全盤性的了解跟溝通,重建條例草率通過,真的是一場災難。只能期待政府真的落實與部落取得共識的承諾,否則原住民將承受二次災難。

20090825000015s-300.jpg

立法院於2009年8月28日三讀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作者為線上記者,本文轉載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誰來為安置所的朋友提供更多的訊息?

發現很多安置所的人都不清楚政策,並表示他們對於現在外面的情形都不瞭解。現在討論是否要有人定期打電話為他們「讀報」,讓他們知道相關的消息?災區事情相當複雜,哪些訊息是災民目前立即必須要知道的?特別是他們反映有很多表格要填寫,「到底在填什麼」讓他們很困擾。

編按:

在旗美社區大學20090825 【災後工作會報】中,提及安置所現在情形混亂,需要更多朋友們能協助訊息整理傳遞,還有其他的現場情形說明,如果能一起參與的朋友,請聯繫旗美社大。請聯繫 88volunteer@gmail.com

20090825 【災後工作會報】

1. 記錄志工繼續到各安置所瞭解,特別是部分有我們的學員或講師在安置點,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第一手的訊息。從安置資料的回報,我們間接可以瞭解目前大家對於「急於」安置的困擾。另外,大家都很關心未來小孩的教育問題。只要等到災區各學校的復學決定,各課輔志工即可上線。

目前那瑪夏民族村已有共識,對於政府三大方案(組屋、貸屋、臨時組合屋)都不要,他們月底就會離開順賢宮與禪靜中心,會前往加利利教會,預計住三個月等臨時「組合屋」就會蓋好,然後民族村決定搬到在杉林由慈濟蓋到的永久屋,但是下一步還不知道。

不過,相對於那瑪夏民族村的決定,在大林教會中,民生村的情形就還在考慮的狀況。民生一村很危險、民生二村卻很安全,八八之後,一村居民就跑到二村,所以民生村很少有人下來,下來的人希望等道路開通,能夠「回去看看」,再決定安置方案,而也有很多鄉民希望知道鄉公所的政策。

2. 記錄組昨天探望暫時安置於木柵教會內的靜華姐。木柵教會目前共收容122人(但人員一直在流動中),災民包括高中村、建山村與其它(較少數),每天晚上到11點時準時休息,所以盡量在那個時間之前聯繫。

高中村有我們社大手工皂的學員,現在大家都在考慮租屋還是住組合屋,但一直聽說組合屋會漏水,所以大家對於集體住組合屋又有很多疑慮,所以大家心情很浮躁。有五、六個婦女沒有大尺碼的衣服可以換洗,我們已經跟社會處調,會自己送去給她們。

3. 發現很多安置所的人都不清楚政策,並表示他們對於現在外面的情形都不瞭解。現在討論是否要有人定期打電話為他們「讀報」,讓他們知道相關的消息?災區事情相當複雜,哪些訊息是災民目前立即必須要知道的?特別是他們反映有很多表格要填寫,「到底在填什麼」讓他們很困擾。都沒辦法回去看看,要怎麼申報土地災害?

4. 六龜鄉王課長非常希望能有具撰寫企畫書的志工,幫忙撰寫相關組織志工的申請案。

5. 工作人員認養購買甲仙農民的水果。今天甲仙組下山時帶回。

6. 經過了十幾天的聯絡,今天終於聯繫上社大的學務委員秀蘭姐,她仍在寶來,一切安好!

7. 今天繼續與影像紀錄工作團隊聯繫。現在我們已經有很多故事,就等著大家投入。

8. 今日新聞:政府敲定11個永久遷建安置地點,3處與高雄有關。高雄縣甲仙鄉五里埔(安置小林村受災戶)、高雄縣台糖月眉農場(安置那瑪夏民族村受災戶)、高雄縣旗山台糖圓壇子農場(安置六龜鄉新開部落受災戶)。目前可能認養興建永久屋的單位,仍以慈善團體為主。永久安置之後,對於住民既有文化的傳承,要如何進行?

9. 今天晚上甲仙有臨時會議。總統府直接來電,「只要一有共識就要排除萬難進行重建」,這致使小林重建委員會(即小林自救會)加快內部協調的腳步。工作人員今晚上去旁聽並記錄。

別讓收容所不如難民營

太多的政府機構早成蚊子館,太多軍營有著空房舍,早該規劃成為臨時避難中心備用,不必隔間做套房,但是簡易可拆卸的行軍床,以及以家庭為單位的隱私空間,甚至可以讓政府偷渡作文宣的電視、網路等溝通、傳播器材…

幾年來,總是覺得納悶,以台灣天災繁複的頻率,面對災難應該很有心得,但是實際上卻是馬馬虎虎,一種碰上了將就過的心態。

對於災難發生,住居面臨危險的災民,第一時間最需要就是一個臨時安置的收容所,但是台灣一些收容所,簡直比難民營還不如。

980824-62273c4e0d-360.jpg

在現今災難發生,避難或救出的災民,在政府提供的收容所,以活動中心和學校教室為主,但是長期下來,大都是打地舖、排排睡的型式,設置相當簡陋。

對於飽受驚瞎的災民,環境品質相當低落,一旦災民人數眾多,個人空間變小,不只無法舒適休息,家庭或個人也毫無隱私,甚至悲傷的情緒不斷相互感染,讓收容所更顯哀傷。
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並不是說給災民五星級的居住空間,但是最基本的休息環境,也該有所安排或設計,讓災民能有基本的尊重。

如果說台灣很少碰上災難,政府臨時不知應對就算,但是實際上台灣天災頻傳,災民年年逃難,但是對於臨時收容,政府總是漫不經心,抱著有得住就別嫌的心態,讓落難災民看起來還真像亡國難民。

打地舖的收容所,實際比較還真不如一人一床的難民營,甚至有如天地為家的街友。

政府一直把撤離掛在嘴上,但是差勁透的避難收容政策,常常讓災區民眾卻步,寧可待在家中,用生命賭上災害不會來臨。

相反的,這也是遇上災難,政府動作緩慢的因素,因為根本沒有適當、足夠的收容處所,撤出及救出的人不知往那裡擺,於是政府也跟著賭,用災民的命賭政府的省事。於是,電視上會出現鄉長覺得危險想下山,縣長覺得人數太多無法安置不准撤的怪誕現象。

在這次災難中,嘉蘭部落一部份住部落社區中心,一部份下山住學校,但是學校要開學,災民又得找地方搬遷,那種災區流浪的生涯,簡直是在惡整災民。更扯是在旗山,收容小林村、那瑪夏、桃源鄉等地的災民,收容中心竟然沒有一個是公共建築,完全由宗教團體代為收容,失職的政府有如拿著民間的愛心來遮羞。

這種毫無規劃的收容法,延伸的問題,就是災民的分散,災民一個個救出來,善心團體接走安置,造成一個村分成二三個收容處所,原有鄉里組織瓦解,人數統計更加困難,這也是傷亡人數搞不清,搶救效率低落的主因,沒出來的村民,沒人知道到哪去救,已經下來的村民,不知在別的收容所,還急急忙忙上去救,讓整個救災一團混亂,也錯失許多寶貴資訊與時間。

連帶進入安置、重建階段,各界高呼尊重部落共識,但是現實是災民散居各處,沒車沒地方,連要一起開個會都不容易,資訊片段、討論不足下,能有什麼好共識,加上政府不斷加速安置重建,連想聚一起陳情抗議都難。

台灣避難收容真的很糟!長期下來從未改善,災民在收容所的居住品質,真的比年年戰亂的難民營還不如,至少人家還有一張有腳的床,一片擋住最後尊嚴的布幔。

台灣呢?如何對待災民?或是以什麼樣的同理心對待災民?那些官,真該親身到收容所住一晚,就會知道如何難過!如何改善!

撤離是避災的救命方法,要談撤離,也得有好的避難收容空間,不然要人撤離,卻不知何處收容安置,換成那些官,他們想不想離家逃難,住到沒有尊嚴的收容所。

太多的政府機構早成蚊子館,太多軍營有著空房舍,早該規劃成為臨時避難中心備用,不必隔間做套房,但是簡易可拆卸的行軍床,以及以家庭為單位的隱私空間,甚至可以讓政府偷渡作文宣的電視、網路等溝通、傳播器材,都算是最基本的需求,難道都做不到?給不起?

避難收容極為重要,在臨時組合屋的安置空間蓋好前,災民至少一星期到一個月要待在收容所,這樣的時間,對一個親人亡故、家園毀壞的災民,無異是一場生活磨難的二度傷害,根本視他們為二等國民,比囚徒、難民都還不如。

常常看見落寞的災民,無奈地待在收容所的窘境,心真的會痛!他們不幸當災民,政府救災無能,至少在收容上,給他們一些最後的尊嚴!

(作者為資深記者,文章轉載自「飄浪。島嶼」部落格)

88水患─災民的暑假作業

災民,意義不在自身的悲苦,而是他人的目光,當眾生投以無比關懷之情,災民是社會良心的集體反映,媒體聚焦報導,民間動員照應,官員下鄉親近,一切許諾相應而生,但是時間久了愛心用盡,或是收視率下降到不再切蛋糕…

980812-1-f00d0cd2a6_400.jpg 

災民,意義不在自身的悲苦
而是他人的目光
當眾生投以無比關懷之情
災民是社會良心的集體反映
媒體聚焦報導
民間動員照應
官員下鄉親近
一切許諾相應而生
但是時間久了
愛心用盡
或是收視率下降到不再切蛋糕
於是災民脫去溫暖的華衣
開始被遺忘
遺忘他們的身影
遺忘曾有的承諾
甚至遺忘如何讓悲情不再發生
於是開始等待
等待安置重建的漫長公文旅程
等待下一次災難再當災民
或是等待那些可以預見的悔恨
九二一  七二水災  海棠颱風  桃芝風災
災民說逃難已成鄉下的暑假作業
用酸澀疲憊的淚水
不斷重覆書寫
人生最無奈的一頁

2-3811710017_a7721cb339_o 

3-3812523720_007e7015bf_o
4-3811712057_24acc5a1bf_o
5-3811705765_072f03ca22_o 

6-3812524762_0a188a4545_o 

7-3811706631_c855c92266_o

8-3812519636_5d6ba9fd6b_o

9-3812518634_79f3a45d72_o

10-3812517660_19565bc399_o
11-3812528216_d5b7cfa71e_o

12-3811707535_7264a2351a_o

(本文轉載自「飄浪。島嶼」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